第一篇:办学共同体计划
安庆市绿地实验学校、安庆市十四中学、华中路第一小学
“2+1”联合办学共同体2014年工作计划
为了使安庆市绿地实验学校与安庆十四中、华一小、“2+1”联合办学共同体的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推动两校的交流与合作从单一的“教学与教研”层面,向“教育教学管理、德育工作、后勤与安全工作、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和特色学校建设”等多层面、多领域拓展,促进两校在共同体的平台上优质均衡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全方位、多层面展开两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造“2+1”联合办学共同体工作的新格局和升级版。
开学初研究制定本学期共同体的工作思路、目标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分别召开“教导处主任、德育处主任和总务处主任工作例会”,分处室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并组织实施。随机安排两校教师进课堂观课学习,分享骨干教师的经验;收集整理绿地实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所需的帮助,并制定具体帮助措施,发挥好十四中、华一小的引领指导作用;整理各项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建立共同体工作档案。以共同体建立“学科骨干教师团队”,进行教学、教研工作的引领和指导,共享优质人力资源。
二、以提升管理水平为目的,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后勤服务和安全保障等多层面的管理方法培训或管理经验交流。
共同体教导处主任、德育处主任和总务处主任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管理经验交流。每学期以共同体组织一次班主任管理方法培训或管理经验交流。通过培训或经验交流,不断提升绿地实验学校班主任的
管理水平,促进共同体均衡发展。
三、以提升教师素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教、研、训的交流、合作和管理。
每学期以学科至少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或有主题的教研活动、或教育理论及教学模式培训),两校要根据教、研、训的主题,精心策划、认真准备,每次活动后都要组织教师做好反思、总结工作,确保交流质量和合作实效。
四、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合作,促进共同体教学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初中部每学期与十四中进行期中联考,让教师置身于共同体内比成绩、比进步,促进共同体的教学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五、借鉴十四中、华一小特色学校建设经验,整体提高绿地实验学校特色发展水平。
两校定期互相参观校园,互相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与方法,互相借鉴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路与措施,并进行交流、会诊,取长补短,促进各校的特色建设更好发展。附:
2014年上半年每月工作安排
2014年3月:十四中牵头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暨三环五步白板课”。执教教师:十四中何凡和绿地实验学校陈剑霞。十四中组织两校部分数学教师外出学习先进教学经验。
2014年4月: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期中考试进行统考、统评与试卷讲评课活动。并会诊两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参观并学习十四中环境育德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小学部班主任参观华一小校园,学习其德育活动、文化建设、班级建设的先进经验。
2014年5月:绿地实验学校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去十四中学习。我校与华一小学生代表开展计算机学习心得交流会。
2014年6月:绿地实验学校组织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学习十四中的特色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经验。邀请华一小部分学生来校参观综合教育实践基地(开心农场)。
2014年7月:组织教师参加十四中第六届德育论坛,邀请“2+1”共同体学校教师来我校进行白板培训,与华一小共同开展假期培训工作。
2014年下半年每月工作安排
2014年10月:与十四中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探讨轻负高效课堂。与华一小开展综合实践教育交流会。
2014年11月:与华一小开展后勤总务交流活动。
2014年12月:与十四中开展教务交流活动。与华一小开展社团
文化建设交流会。
2014年2月
第二篇:教师发展共同体计划
教师发展共同体计划
新课程已完全打破传统的管理、教育、教学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好坏之分、上下之别已不存在,每一个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得以升华,是优是劣是好是坏都将按新的“游戏规则”来评判。教师要想在这场改革中赢得主动,惟一的选择就是主动投入课程改革,把课程改革当作自己脱胎换骨、自我更新的天赐良机,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自觉追求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牵涉到个人的、组织的、外在环境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各因素如果能够有效地加以整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将会更为顺畅。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而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
一、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定位及目标
积极探讨具有教育特色的有效教学的途径与策略,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完善基于网络的新课程资源库。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创造一种研究氛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1、通过三年为周期的共同研究,有效推动本共同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共同体成员在课堂教学上出精品,在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实现共同体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以引领我镇学科教学共同发展。
2、在实践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瞄准各科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前沿,探寻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确定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并以此为研究方向,在实践探索开展具有诗性教育特色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科研活动。
3、每年承担至少一次县级以上级公开教学研讨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形成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4、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教学经验和优秀地理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形成共同体共同的多种教学特色,探寻比较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
5、争取做出一批成果。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辅,精品课堂教学实录、个案集(含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评析)、论文、课题报告等形式呈现。
二、教师发展共同体创建规则设想
教师发展共同体将努力研究与探讨骨干教师成长规律,共同参加教育科研,不断充实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造就具有学科教学特色具有诗性教育特点的优秀地理教师。
1、制定地理教师发展共同体成员成长目标
第一年:对地理教材有深入研究,对课堂教学有独特看法,不仅能独立上出高质量的课,也具备指导他人上好课的能力,享有学科发言权。第二年:能独立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工作,撰写高质量的论文。第三年:成为县级以上的骨干教师。
2、教师发展共同体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结合我镇实际教学情况,以各完小为单位并根据学校全体教师实际,聘请县有关专家绩效骨干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在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指导。
(1)、制订规划。发展共同体结合成员的自我发展计划,促使每位成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成员的专业成长。
(2)、读书自学。发展共同体成员要系统学习学科的前沿理论与课程改革理论,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交流心得体会,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发展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成长。阅读的教育理论书籍和专业书刊。
(3)、专题研究。发展共同体成员要积极参加共同体确定的科研课题,做好课题的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交流等。发展共同体成员定期互听随堂课,并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纠正。
(4)、外出实践活动。学校创设条件,让发展共同体成员能够定期外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性实验。
(5)、联合教研活动。通过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引导地理教师发展共同体老师们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重建,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并在相互切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教师发展共同体教育教学研究主要方向
1、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具有诗性教育特色的有效教学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2、从事该项研究意义及目前所具备的优势
有效教学源于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运动。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后,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多余的联系,蹩脚的启发,廉价的表扬,热闹的讨论,花哨的板书,抽象的学法指导,琳琅满目的教具”等只见形式不见效果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有效教学作为纠正这一偏差的手段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坚持推进有效教学的“三个原则”,一是结构化原则。二是情景化原则。三是个性化原则。力争重点环节的“三个突破”,即要在备课、上课、作业与考试三个环节上力争有所突破。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也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近年来对教材与课标的研究、学案编制与使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希望通过教师发展共同体成员凝聚一部分优秀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广研究成果。
3、研究的主要内容
开发校本选修课;建构基于新课程具有诗性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4、研究的主要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的策略,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5、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专题博客(含资源、案例、课例分析等);研究报告;论文、案例集;资源库等。
第三篇:共同体英语教研活动计划
廿小共同体教研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更新观念、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方式,继续落实教学常规、规范,落实、优化教学过程,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结合共同体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工作目标任务
1、教学管理:常规管理:以精细化为核心,以“三环节”为抓手,开展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优化管理思路,提高英语常规教学管理水平。
2、教师成长:以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为途径,以创新课评选为契机,典型带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学生发展:完善学生学习素养评价方案,加强成长记录建设,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常规工作。
1、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通过各种形式对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复习考试,质量分析等各个环节全程关注,及时了解情况,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2、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继续采用研讨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等教研方式开展活动,并针对英语教学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通过降低研究重心,突出教学实践问题,逐渐培养教师研究兴趣,从而达到提升专业素养的目的。
(二)加强特色建设,发展个性特长。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努力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英语,能说简单的英语口语,借用“口语100”这个平台,让学生说地道的英语。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策略。具体安排:
9月:21天“口语100我最棒” 10月:说课、上课大比拼
11月:玩玩 说说 写写---英语单词大赛 12月:共享共赢 携手并进 1月:聚首网络平台,共探复习策略
第四篇:孙集二中共同体2011计划
“孙集二中与寿光世纪学校”教育共同体活动计划
孙集二中与寿光世纪学校在市教育局的组织与领导下,结为教育共同体。为进一步推进两校之间的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寿光市教育局《关于建立学区教育共同体,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建立学区教育共同体,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通过建立两校教育共同体,实施联校行动,创建学校联动发展平台,为推进我校教育向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通过建立两校教育共同体,实施联校行动,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品牌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在两校教育共同体内创建校际联动的发展平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新机制、新举措;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层面的合作交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强化学校管理,优化办学条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较好的教育。
三、具体措施
(一)完善组织机构与活动制度
(1)建立领导管理机制。负责校际合作交流活动的策划、规划、协调、管理、检查等。设立校际合作交流负责人,负责各项合作交流活动的组织与执行,确保校际合作交流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2)建立活动制度。认真制订校际合作交流活动计划,保持活动的系统性和持久性,精心策划每次活动,让教师在洋溢着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中切磋、交流、研讨,共同提高教育水平。教师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体现校际合作交流的全员性。
(3)建立评估激励制度。在校际合作交流中,重视过程管理,实行跟踪管理,进行评估考核,通过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促使教师扬长避短,成名师,出成果。
(4)建立校际联谊制度。
①课堂观摩和评课:每学期至少一次;
②教师基本功观摩:每至少一次;
③经验介绍和案例交流:每至少一次;
④QQ、博客、论坛交流:随时进行。
(二)扎实开展各项交流活动
(1)教育教学管理
结合寿光市教育局文件,我校派人员到世纪学校,进行管理交流。寿光世纪学校派出具有管理经验的人员定期到我校指导学校管理工作,帮助我校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发展计划,帮助我校管理干部,开展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帮助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共同体中,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学习交流活动。
(2)课堂教学示范
世纪学校每学期组织优秀教师讲课活动,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送给我校教师。世纪学校举行的各科教学示范活动,均将邀请共同体成员校的教
师参加。要大力贯彻“课堂精细化”的先进理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共同体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并且课后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掀起新一轮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的教学热潮。
(3)教学专题研讨
每学期初,各校之间相互交流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和教研活动安排,每学期举办1至2次主题教研活动,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积极探索共同体学校的教科研方式,加强课题立项管理,关注过程,注重实效,逐步加大科研成果的实际效益在评价中的比重。实施共同的课题研究、优质课堂评比。
(4)教育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校园网、QQ群、博客、论坛等网络资源为载体,达成教师备课、学生练习、音像资料等优质资源共享;积极构建教育资源的合作共享机制,尝试教研机制联动、资源共享模式,提高教育科研的效率。
(5)干部教师培训
充分发挥世纪学校的名师、校长、市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作用,通过统一的师资培训、校本教研、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师资交流等方式,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教学骨干。
四、保障措施落实的若干要求
1.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2.加强领导,推进学区共同体的建立,3.落实考核,确保学区共同体建立的稳步推开。
第五篇:积极推进城乡共同体,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范文模版]
积极推进城乡共同体,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青州市口埠初级中学是一所文化底蕴丰厚、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领先的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始建于1956年,学校占地面积5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现有16个教学班,800多名学生。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地处偏远的农村,新分配的老师少,曾经一度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老的老,小的小,学校缺少中坚力量。近几年,学校分配的大学毕业生相对较多,但是,他们又缺少实战的教学经验,因此,学校急需要培养一批本领过硬,业务素质够棒,教学方法先进,学生能够喜欢的中青年教师。城里的学校,教师资源充足,经学经验,管理经验丰富,因此,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着力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将成为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我校共同体发展总体框架
为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发挥教育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本着“平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根据市教育局统一安排,口埠初中与海岱学校结为学校发展共同体学校,统筹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方面工作,努力探索学校共同体发展新模式,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平,全面推进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城乡共同体发展的具体情况
1、精心选拔支教教师,综合考虑教师的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及开展工作的能力,精心挑选支教教师,促进落实“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建设与成效。
2、我们两个学校分别召开班子会,学习文件、理解精神,研究相关工作。
3、两校主要领导会,研讨合作方式、内容及需求和优势调研
4、两校共同商定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5、两校教师互动交流、经验分享,大大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素质和班主任管理水平。
6、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提供示范课,实现两校人才统筹、教研联动、经验共享的教师管理、培训、使用模式,加速支教学校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7、通过两校在教学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学生活动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学生活动项目、活动基地等资源全面共享,促进学校共同发展,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三、城乡共同体发展效果显著
1、实现了两个转变:即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年级组教学管理职能和教学管理关口前移以此来强化教研组教学研究功能。
2、优化三支队伍即以校长为首的各级管理机构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以优秀教师为核心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全体班主任队伍。而作为专业化教育教学人员的教师,则应当具有三重身份:教育教学人员、教育管理人员(课前、课堂、课后管理)和教学研究人员。
3、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教学五环节入手,落实教学常规,细化教学管理,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落实分级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有序、有度、有效地展开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总之,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城乡教师交流,他们把先进的教学经验,管理经验带给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