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品社课融合之功效[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07:1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小学品社课融合之功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小学品社课融合之功效》。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品社课融合之功效

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社会课融合之功效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传播知识的工具,以它的直观性、新颖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取代了旧时代教师空洞的说教和满堂灌的现象,既贴近学生生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填补了品社课本中内容的空白,提高了学生学习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品德与社会 融合

参考文献:《浅谈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

2016年我积极响应教育部出台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络晒课活动,我所晒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风靡海外的中国制造》被评为省级优质课。在这节课中我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做到了完美的结合与贯通,既磨练、丰富和充实了自己,同时注意了教学方法的改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

目前,信息技术已被广泛的引进课堂,与课堂深度融合。它以其特有的教学模式,有效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教材的留白点,使得课堂结构充满情趣,达到优化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升学生生活品质的目的。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了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经济、环境、历史、地理、社会、法律、文化民俗等。要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学习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由于我们的学生涉世未深,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要他们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单靠教师的说教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特别重视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一、融合信息技术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氛围。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互动交流平台。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把生活化的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在活动中是主动的,他们在体验交流过程中自觉地获取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实现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课程核心。

如在探究《风靡海外的中国制造》这一课时,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知识,自觉获取知识,体现了课堂主人翁意识。同时由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以视频形式呈现出来,把生活化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同学们通过观看小品马上关注到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为引入正题做好了铺垫。

二、信息技术与品社课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提高了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情感和兴趣。没有兴趣,无法触动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主体意识无法发挥,更难营造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良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奋点可得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探究《风靡海外的中国制造》这一课时,我先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了学生们喜欢的猜谜语这一游戏,课件出示谜面“兄弟全是瘦长个,长着一色小脑壳,平时挤着不吭声,出门办事就发火”,看到谜语学生们的积极性马上被激发出来;紧接着欣赏小品视频,现代信息技术将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奋点,课堂氛围异常高涨。

三、融合信息技术关注教材的留白点,使品社课堂更加灵动精彩。

《品德与社会》教材文本比较简约,它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一种提示和引导,给教学和探究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融合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而且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台由自己学生展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观点、数据等。从而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弥补了教材中的留白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风靡海外的中国制造》这一课中,学生利用实物展台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我国在家电、服装、农产品、玩具、中药、茶叶、瓷器等方面的出口情况”,形式多样,既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丰富了知识。

四、信息技术与品社课的融合,升华学生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在网络情境的思想品德课中,教师没有过多的解释,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探究《风靡海外的中国制造》时,教师出示课件“小小智囊团”和思考“为实现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集思广益,既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又提升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情感在信息技术与品社课的融合中得到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力求扎实、源于真实、走向丰实”。通过实践,我觉得受益最大的就是学生。因为运用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所营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学生来说,具有容量大、信息新、感染力强等特点,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声音、图像,甚至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课堂融合,丰富了教材的空白点,使教学过程更加灵动精彩,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为学生终身的能力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7.03.27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品社学科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品社学科的整合

――小学品社学科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报告

作者:陈秀峰 时间:2014年11月12日 报告类别:□课堂教学 √□信息化环境 □其他

摘要: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学科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等优势。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渠道。运用多媒体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讨论等感受生活学习做人,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字:信息技术 小学品社 学科整合 课堂效率 优化

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学科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等优势。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渠道。运用多媒体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讨论等感受生活学习做人,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并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例如在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节内容,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我们当地的寇河公园、猴石山风景区、学生生活的各个花园小区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成绿色的,里面的小鱼儿不见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寇河伤心了了。屏幕上出现寇河和风景区的苦恼:“我该怎么办?”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动,积极性很高。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它们的启发很大,教育性很强,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想到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办法。由此可见,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增强学生求知欲,促进其认识的有力措施

二、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明理”过程生动而丰富。

明理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总是以一定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经过分析,抽象建立起来的,如果局限于教材中一些相对独立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口头说教,硬贴标签很难奏效。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能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会在保证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明理的坡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观点。在《节约用水》一课教学中老师首先现身说法停水的经历。追问: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我们偶尔停一次水就会这样不方便,可是西部地区却长期缺水,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西部缺水的情景。追问:看了这组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真正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给学生以鲜活的视觉冲击,拉进了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成功地突破难点。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学生看到和听到不易直接接触到的事物、现象及过程,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三、利用生动的视听教材,让行为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可见,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儿童自己亲身去实践去体验从而获得他们最真实的感悟,使德育落到实处。最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先播放有关动物的影片片段,进入奇妙的动物王国,再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在这些叫声中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后,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是哪些动物?看了刚才的画面,问“你们想说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时,再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了美丽的颜色和无限生机,以及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片断,“动物们这么可爱,又这么地讨人喜欢,那你们有什么愿望吗?”“我们也想和动物交朋友。”学生懂得有益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贵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通过利用计算机手段把生动的视听教材与常规的教学手段巧妙结合,各种感观主动参与,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自觉地落实行为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将感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四、运用灵活特殊的表现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化教学灵活多样。在课堂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学生。老师少讲甚至不讲,而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情境中,全神贯注进入角色。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许多。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在《学会安全自护》一课中,我设计了“智慧星”的一个动画形象,以“法官阿姨”为主线,将情景模拟题以讨论、拖答案、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老师做配角,让学生与“智慧星”表演、对话。由于运用极富童趣的表现手段,学生愿意学、乐意学,思想集中,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完全进入了角色,跟学生、屏幕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总之,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学科教学整合,优化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生可从中突破学习重点,解决难点获取知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的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的融合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21世纪委员会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这场革命既影响着与生产和工作有关的活动,又影响着教学和培训有关的活动。”的确,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基础。广大思想品德课老师如何适应时代要求,认识到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物质支撑,从而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是摆在每一个思想品德课老师面前的新课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粗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1、首先,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的朱蔓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是运用语言的描述和文字说明来完成的,语言的描述具有不确定、可行度低、变动性大的特点,文字的说明比较抽象乏味,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克服了这些特点,如我在讲《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是,首先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并让学生制作出网页和演示文稿,并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展示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堂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不再把学习当成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育知识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人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旧的教育模式下,只强调社会制约的一面,抹杀相对独立的一面;强调受动的一面,否认能动的一面;强调外因的一面忽视内因的一面。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教育注入的结果,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在教育活动中,则是老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严重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批唯唯诺诺、平庸驯服的“书呆子”。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以下转变:即教师有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知道者和组织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多媒体由老师的演示工具变成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它是对旧的教育模式辨证地否定,它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网络情境的思想品德课教训当中,教师没有过多的解释,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不再是简单的“内存”。现象友好的人机互交接口,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有利与增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古人曰:“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输入让一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接受,易相信,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可信度。无形之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比如在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节内容时,课文在说明实施依法治国的要求时,只讲到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行为要求,以及在群众中开展普法教育这些方面,而没有具体讲到青少年学生的行为要求这一方面。针对这一种情况,我们又如何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我在分析司法机关的行为要求时,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如果公民违反了法律,那将会有什么后果?然后,播放一段关于司法机关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极具教育意义的录像及一段独白,进而说明违法犯罪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更进一步说明青少年学生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得到深刻的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实现情感的升华。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多媒体开展爱国情操,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等一系列情感教育,可以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为情感教育开辟了新道路。

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的原则和方向

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这是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为学科课程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调整提供平台。

例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各个学科课程的更新建设网络化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图形计算器等信息技术产品,为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环境,诸如几何画板、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模拟实验环境等等。

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主要思想方法主要包括:教师要更新技术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

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努力在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来改革教学。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型、资源型学习。掌握教学评价的新方法,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的主要模式

1、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常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要为一节课制作一个课件,课件使用的灵活性虽然不大,但是在实施教学前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常用的Powerpoint、Flash、以及FrontPage网页制作和Photoshop图象处理等技术。就是说利用优美的课件甚至是以教学网页的形式把所展示的知识点栩栩如生的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直观和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

2、利用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

利用这一功能可以让学生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在大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信息加工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例如:《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框的教学就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信息加工这一功能。课前教师介绍了一些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网站,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ttp:∥www.xiexiebang.com)、中国环保网(http: ∥www.xiexiebang.com)等,学生可自由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主题和相应的资料来研究,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研究报告。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收集相关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进行信息筛选,并对选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再进行组合和再创造,最终得到学习成果。有的学生还把学习成果制作成网页的形式。在这里,计算机一方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信息工具”的角色,促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以“出版工具”的角色出现,帮助他们整理知识,综合应用所学的语文写作、美术绘画和欣赏等多项知识完成研究报告,使知识内化并激活。

3、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和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如: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创设生动的研究情境、大大地扩充协作范围,提高协作的效率、改革学习的方式。《三峡库区环境污染调查》就是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协作能力的典型案例。该课题以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小组活动为主导方式进行。学生们先通过网上浏览、图书查阅、调查访问等各种形式收集有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通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的共同研究主题;然后小组成员根据主题进一步多渠道收集、分析、整理有关信息,提出设想和建议,再利用信息技术将上述内容制作成极具个性珠网站。这样,不仅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电脑水平;也改变了许多同学对于网络的认识和利用,改变了他们的观点,也不至于整天沉浸在虚拟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中,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四篇:小学品生与品社

《说 声 “ 谢 谢 ”》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生活随时随地都要说声谢谢。情感目标:愿意送出自己的感谢并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感谢。能力目标:能用行动表达对他人的感谢。

(评析:目标制定是任何行为的关键,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课堂教学效果必定会打折扣,而目标的准确定位必是每位上课教师应刻意追求的细节。本节课目标的设定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和实现,克服了目标大而空的浮躁之风。准却恰当的预设目标是当前每一节品德课甚至是各门课程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课堂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备课环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激发情感的故事,串联课堂的课件;学生准备情景剧表演。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请一名同学为大家讲笑话。

师:大家笑得可真开心啊!当同学的笑话博我们大家开怀一笑时,我们该怎么样表示呢?

学生有的用掌声,有的大声说“谢谢”。

师:让我们在欢笑声中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吧!上课!【活动一】你说过谢谢吗? 师:刚才咱们送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份感谢,他让我们知道,当别人为我们带来快乐时,当观众给自己掌声鼓励时,我们都要说声谢谢。(板书课题:说声谢谢)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要说声谢谢的。你说过谢谢吗?给大家讲讲你说谢谢的故事吧?(点击课件一:你说过谢谢吗?)生:有一次我生病了,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病,给我做好吃的,病好了以后,我对爸爸妈妈说了声谢谢。他们非常高兴和激动。师:你得到并感谢了家人对你的关爱。

生:我生病时,妈妈带我去医院,一位阿姨给我看病,我说了声谢谢。师:你把谢谢送给了为你治病的医生,做得很好。

生:我摔倒了,朋友们把我扶起来,送到卫生室,我对朋友们说了声谢谢。

师:感谢了朋友的帮助,才能得到朋友更多的帮助。生:超市服务员帮我拿包,我说了声谢谢。

生:出租车司机把我送回家,我忘了拿水瓶,司机叔叔叫住我,把水瓶给了我,我说了声谢谢。

师:好,要对为我们服务的每个人说声谢谢。… …

师:同学们的故事可真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服务,我们还会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鼓励,得到家人的关爱……这都是别人为我们付出的一颗爱心,我们一定不要忘记随时随地对他们说声——谢谢。(老师总结板书:服务帮助 鼓励 关爱——用一颗红心把字圈起来)

(评析:通过老师的设问,引导学生学会梳理自己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回顾自己说谢谢的情形,既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服务、鼓励和关爱,为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向善的人际关系提供范式。)

【活动二】你得到过感谢吗?

师:我们经常送出自己的感谢,老师想知道,你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说当时的情景吧。

(点击课件二:你得到过感谢吗?)

生:小虫子掉到同学的身上,我帮他拿了下来,他对我说了声谢谢。师:你真是个勇敢的大哥哥。

生:我借给同位一支笔,他对我说了声谢谢。

师:你是个会帮助同学的好孩子。当同位对你说声谢谢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高兴也很满足。

生:我帮妈妈洗脚,妈妈对我说谢谢。师:你是个值得长辈疼爱的好孩子。……

师:我相信同学们做过很多帮助别人的事情,都得到过谢谢。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评析:从“你说过谢谢吗”到“你得到过谢谢吗”,教师巧妙的对学生文明行为落实进行了提升。它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得到别人关爱的同时,还要为别人付出自己的关爱行动,这样的世界才是和谐的、可爱的、美好的。)

师:有没有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

生:同学把球踢到墙的外面,我用飞檐走壁的功夫,帮同学捡起了球,他没说谢谢。

师:“飞檐走壁”的功夫多危险啊,这可不是我们该做的,你可以想别的办法帮助同学!

生:小同学的四驱车坏了,我帮他修好,还把两节新电池给他安上,他没说谢谢。师:那你的心情怎样? 生:很难过。

生:我觉得他们不太有礼貌。师:以后还帮助他们么? 生:该帮还得帮。

师:奥,你真是个宽容的孩子,也是个真正助人为乐的孩子。师:如果自己付出了或做了什么却没有得到感谢,心里肯定会很难过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当别人帮助了我们时,要对别人说声谢谢。因为有时,没有来得及说出的谢谢会让人遗憾终生的。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点击课件三:故事1)

一个山里孩子考上了大学却因家庭贫困上不起,这时,一位不相识的外地人给了他无私的援助。他一直想当面致谢,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实现这一心愿。三年后,他专程按照汇款地址找到恩人家时,万没有想到恩人已在几天前去世了,临死前还给他汇去了最后一笔助学款……

他后悔万分,悔不该一拖再拖,使这句没有说出口的“谢谢”成了他精神上永远的负担。他含泪在白纸上写下一万个“谢谢”,点燃在恩人的坟前……

而一位山区农民为了感激收留他走失的孩子并将孩子送上回家汽车的好心人,竟在一座小县城里挨家挨户地寻找了几千家,只是为了当面向那位好心人说一声“谢谢”。师: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生:忘记说谢谢是多么遗憾呀。生:别人帮了我,我一定会及时说谢谢。

生:他虽然没能对恩人说声谢谢,他可以把这句谢谢换作对别人的帮助。

师:你真了不起,能想到把谢谢化为行动。

(评析:比较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当会起到事半公倍的效果,师以“你为别人做了好事却没有得到感谢”的设问,把学生与生活更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设问后的小故事进一步触动学生的心灵,懂得应该为别人的付出及时送上自己的谢意,切末成为负担,甚至是遗憾。)

【活动三】谢谢大行动

师:同学的话提醒了我,我也有忘记说谢谢的时候。上课前,你们的班主任刘老师把你们带到多媒体教室,我还没有对她说声谢谢呢。(走到班主任刘老师跟前,握手并说:“谢谢您的帮助!谢谢您!”)(学生主动鼓起掌来)

师: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得到领导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现在我要对在座的领导老师说声谢谢。(学生再次鼓掌。)师:现在你想对谁说谢谢? 生:我想对王雅洁说谢谢。师:那就到她跟前去说吧。

生:(生下位走到王雅洁跟前)我不会的题你教会了我,谢谢你!师:说出了谢谢,心里感到轻松愉快吧。我刚才也有这样的感觉,终于把自己的感激之情说出来,心里长长的舒了口气。那大家现在也行动起来吧。

(点击课件四:谢谢大行动)

(把你没来得及说或忘记说的感谢现在就送给你要感谢的人吧。)

1、送出感谢(播放音乐,学生行动)(评析:经过前面两个认知活动和一个故事的点拨,师生都已进入到“感谢”的情景里,情感的展示也渐渐从表面挖掘到内心深处,向老师适时推出的谢谢大行动,给自己与学生以释放情感,实践良好行为的绝佳契机,师生在课堂上都能把这种美好的品德继承和传播开来,是一项值得称道的行动,也是让学生看到并切身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是崇尚美好行为的,更让听课者内心受到极大震动、情感为之动容。情感丰富的成年人和一些学生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想这就是品德课堂是生活的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是实践的课堂的魅力所在,我们由衷地为向老师的设计拍手叫好。)

2、谈感受

师:说出了谢谢你有什么感受? 生:心里很舒畅。生:说出谢谢很高兴。师:得到感谢了吗?心情怎样? 生:我很激动。生:我很幸福。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哭了,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于瑞瑶摔倒了,我把她扶起来,当时她忘了说谢谢,今天她对我说了谢谢,我很高兴,也很自豪。

师:终于盼来了那声谢谢,心情真得很不一样啊!所以感谢一定要及时哟!师:看着同学们一张张笑脸,有的虽然挂着泪花,但却是高兴的泪。我真的觉得这一声谢谢太神奇了:她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所以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感谢。如果你想说“谢谢”,就马上说出来吧;如果你怀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就及时把它表达出来吧!再不要让一声谢谢成为永远的遗憾!这儿有几个小同学也在说谢谢,大家看他们真的会感谢吗?

(评析:向老师的小结,使学生找到了描述他们震惊心情最合适最贴切的形容——神奇的谢谢。因此我相信上过这节品德课的同学,谁都不会吝啬自己的谢谢,太神奇,因为谢谢会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因为谢谢会让每个人的心贴在一起,友好而真诚的快乐生活。向老师的转折语,又给激情彭湃的学生抛出了更深入的探究课题——真正的谢谢该是什么样子的?只说出谢谢就可以了吗?)

3、辨析谢谢

(1)、辨析图例中的故事

(点击课件五:学生在文具超市购物的情景图片)师:谁来讲讲图中发生的故事?

生:一个同学去超市买练习本,把货架翻得乱七八糟。付钱的时候,收银台的阿姨对他说欢迎下次光临,他对收银台的阿姨说了声谢谢。收银台后面有一位阿姨在那里整理收拾被翻乱的货架。

师:是啊,由于这位同学的随意,给那位整理货架的阿姨带来了重复性的劳动,增添了麻烦,这不是真正的感谢。(2)、辨析情景剧

师:几位同学还为大家准备了两个情景剧,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学生观看情景剧表演。)

情景一:妈妈为小明拿来洗干净的衣服,小明有礼貌地说:谢谢妈妈!草地上,小明一会儿踢球,一会儿逮蚂蚱,一会儿玩泥巴,手脏了,就在衣服上擦。小红说:小明,你的衣服脏了。小明说:没关系,妈妈会给我洗!

情景二:校园里,一个值日生同学正打扫卫生,几米外的地方,一个同学吃完香蕉,到处找垃圾桶,把香蕉皮扔在垃圾桶里。另一个同学拿出一张纸,擦了擦嘴后随手丢在地上,而他旁边就是一个垃圾桶,值日生帮他扫起那张纸,他说了声谢谢……

(评析:品德课堂的活动形式有角色扮演和情景剧表演,这是我们一直推崇的一种活动方式。情景剧表演对于现代的学生,并不困难而又特别得到孩子们的垂爱,但仍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注意情景创设的生活性和的贴近性,一般不应浪费过多的精力为出课而特意安排难度较高的情景表演,最好是利用课前几分钟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事表演出来即可。)

师:表演得很精彩,掌声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评论一下情景剧中的同学他们会真正的感谢吗? 生:第一个情景剧中的小明不会感谢。师:他说谢谢了呀?

生:他说谢谢了,可他没有尊重妈妈的劳动,把脏东西往身上抹,又给妈妈带来了麻烦。

生:我也认为小明不会真正的感谢。他一边玩一边把脏东西往身上擦,还毫不在乎,说妈妈会帮他洗,这不是给妈妈增加负担嘛。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如果是我,我不会自己故意往身上抹;不小心弄脏了,我会学着自己洗。

师:奥,要做个懂事而自理自立的孩子。

生:我认为第二个情景剧中小红不会真正的感谢。他虽然说了谢谢,但他乱扔垃圾的表现,没有尊重值日生的劳动,也不是真正的感谢。师:是啊,我们之所以谢谢,是因为尊重他人的劳动,感谢他认为我们的付出。

生:说声谢谢,是从心里和行动上真正的感谢。

师:是啊,我们不仅口头上说谢谢,真诚的感谢他人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给别人带来重复性的劳动,更重要的是—— 生:用行动感谢。

师:对,我们要把感谢体现在行动上。(点击课件六:把感谢落实在行动上)

3、学会真正的感谢

师:你想用怎样的行动表达你心中的感谢呢?对父母、对老师、对交通警察、对清洁工、对所有为我们服务的人。请小组内交流,再把你们找到的好主意告诉大家吧。生:帮父母干家务活。

生:不给值日生添麻烦,主动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生:我要感谢老师,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生:我们感谢警察叔叔就是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相信大家做得也会特别棒。

小结:同学们,那些为我们服务、给我们帮助、鼓励和关爱的人为我们献出了爱心,付出了爱,让我们把这份爱化作行动,也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吧!把这份爱永远传递下去。(完成板书:行动 爱)

(评析:“感谢不仅是说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做出来的”,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新课改以来品德课为追求活动形式,常忽略活动效果的落实和延伸,而本节课的设计不只是引导学生懂得并愿意向他人感谢,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在行动上表示感谢,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收获的不止是认知情感的提升,还有行动的具体操作方法,便于学生回到生活中能把课堂中的理论应用起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这也是倡导课改的专家们最希望看到的,也是落实品德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课堂环节,向老师做到了,他的学生也会做到的。)

【活动四】总结升华

师:其实用行动表达感谢并不是人类的专利。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故事二:义鼠

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叫古丽娜的小姑娘。古丽娜的父母白天忙着上班,就把她一个人关在家里。一只小老鼠成了她的好朋友,她经常给小老鼠几块饼干。小老鼠吃饱喝足之后,在屋子里窜来跳去,小古丽娜觉得这样很好,至少这屋子里热闹多了。一天清晨,父母正要出门。突然,那只小老鼠窜进来,猛地咬了古丽娜一口,古丽娜尖叫起来,疼得大哭;古丽娜的父亲没明白是怎么回事,自己的脚上也被咬了一口;接着,那家伙又飞一般窜向古丽娜的母亲,父亲赶紧抓起一根棍子,老鼠机灵,箭一般往门外跑去,父亲正要转身回来看古丽娜伤得怎么样了,那畜生又窜回来,朝母亲死命咬了一口,“嗖”地窜向门口,一家三口追出门外;老鼠跑到屋外的一片空地上,他们追到空地上。老鼠纵有万般机灵,在空地上又如何是人的对手?父亲几步赶上,“啪啪”几棍下去,终于有一棍它没能躲过......小老鼠的小眼睛,没了光泽,它死了。

古丽娜难过起来,感到一阵天旋地转,有些站立不稳,啊,不!定了定神,是大地在转动!在抖动!一下,两下......一家三口惊呆了!父亲最先反应过来,他朝村子里大喊:“地震啦!大家快出来!” 太晚啦,大地又是一阵更猛烈的摇晃。他们看见不远处的房屋在拆裂,倾斜,倒塌......举世震惊的古吉拉特邦大地震发生了。师小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几块小小的饼干可以让一只小老鼠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救一家人,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感谢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爱,学会感谢,心中有爱,才能发现这个世界充满爱心。所以,让我们把感谢的话语说出来,哪怕是一次磨难,我们也要微笑着说一声“谢谢!”。

(点击课件七:配乐诗歌——我感谢)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谢吧!(师生一起大声朗诵)

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人世间的亲情和幸福; 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尝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 感谢同学真诚的关怀和帮助; 感谢所有关心我们,为我们服务的人。(点击课件八:歌曲——感恩的心)学生静静看着屏幕倾听并跟唱着。

师: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面对我们的生活吧!下课!

(评析:最后的故事与诗文、歌曲将师生又一次带进情感澎湃的高潮,是落实活动效果的创新设计。教学本可以在前一个环节“感谢落实在行动上”结束,但向老师却发挥语文教师的功底,借用了典型美文教育的优势,以美文(故事、诗歌、歌曲)激发出师生内在情感的升华,用情感的升华来荡涤师生的心灵,那一刻的心灵震动会让每个人牢牢印在心里,也会以此加大行为落实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当课在“感恩的心”中结束时,每位听课者眼里都饱含着泪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最后长长的输出一口气:听一节好课,简直就是美的享受,精神的享受,灵魂的洗涤。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一直渴望每位教师,都能如此真正、真诚、用心地去上每一堂品德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孩子们性格形成、个性成长的道路上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比那些学科课程更有意义,她是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引领国民走进世界不可或缺的教育啊。感谢向老师为我们出示这样一节动人心扉,让我们能好好反思的课。)

第五篇:小学品社课改心得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心得体会

通过一段时间继续教育的学习,我认为新课程的改革,能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和落实学生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合格公民。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本人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熟透教材

课前备课是成功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和关键。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认真查阅相关知识,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临阵不乱,进一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我在农村一所小学任教,农村孩子的基础较差,认识能力不强,要使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能够充分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教师就必须认真备课,把教材吃透,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二、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也是如此,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首先,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质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形成一定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其次,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最后,教学空间不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情境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总而言之,让我们共同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力,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创造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讨论等。让学生感受生活,学会做人。

下载信息技术与小学品社课融合之功效[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小学品社课融合之功效[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品社课教学设计

    4、我是独生女(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制定的原因。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对于我国及全球人口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3、通过活动......

    如何上好品社课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品社课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思品课程进行了整体的改革,它涉及到时代背景的变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课程任务的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的明确界定、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内容摘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

    信息技术如何与小学数学融合论文(范文)

    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卓营小学 王慧云 随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小学品社课的教学反思

    小学品社课的教学反思 品社学科的教学:首先应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提升社会生活经验。 第二,品社课千万不能教师一言堂,......

    小学一年级品社课教案 3-1

    1、儿童的乐园 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从小到大去过不少儿童场所,对这些设施比较了解,而对于一些有关少年儿童的专业机构,估计学生知道的不是最多,老师课前要收集一些材料向他们多介......

    如何做到思品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已走向全面信息化,教与学的方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整合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有效......

    品社课标解读

    (2011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解读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道德教育就是要让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品德课教学要回归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珍视儿童生活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