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个教育有道的教师
做一个教育有道、教学有方的教师
——教师外出培训感悟总结 济阳县实验中学 王秀峰
2014年5月16日、17日作为带队教师,我和学校的40余名教师在济南凤栖商务宾馆先后聆听了汪克良、魏书生、郭文红、常作印四位教育名家的报告,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工作,触动深刻,颇受教益,与老师们相互交流时亦深受启发,下面简要总结:
汪克良老师的讲座既有教学的经验也有班级管理的智慧,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一)学生的培养,应先注重其人格的培养,而不要只注意学习,即先教会其做人,后教会其做事。要引导每一位学生以遵规守纪为荣,以对社会、集体、家庭、自己要有责任心为荣,以心怀感恩为荣,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启发学生,感恩社会、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并引导学生感受在实施这些行为后的幸福感和快乐。
(二)启动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汪克良老师举的‚三个瓦匠砌墙的故事‛,就让我们感悟出:态度决定一切,作为一个人,不能总想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更要用乐观的心态去喜欢你必须要做的事!只有把自己的学习或工作于奋斗的目标结合起来,正如他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把平凡的事情看做不平凡、把枯燥的学习工作当成充满兴趣的事业,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境界有多高,眼界就多高。教师的工作很多人觉得繁琐无序,枯燥无味,但汪老师从中寻到了乐趣,每天都坚持如一的经营,最终成为全国有名的专家学者,衷于、乐于自己的事业成为他成功的内在不竭动力。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的报告,令我感觉犹如受到一次教育的洗礼。在与魏老师近距离的接触中,感受他的举手投足,感受他的幽默、诙谐、生动的说话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
(一)爱岗敬业、守好心田。教育是一门神圣的职业,是一门不断探索、享受快乐的职业。魏书生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诠释。他无论身兼何职,甚至主动放弃了提拔升职的机遇,工作再忙,心中也从没离开过心爱的讲台,从没离开过深爱的学生。他倡导的‚松、静、匀、乐‛四字经,带领教师脱离职业束缚,在教育纯洁的世界里享受工作的快乐。
(二)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学习魏书生,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民主管理的方法。从魏书生的报告中不难让人真切的感受到民主是管理之魂。他的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树立的服务的观念;第二是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第三是发展每个人的人性和个性;第四是决策过程多商量。在他的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每人管一件事,大家都是实干家,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教师教会学生做事,不心事必躬亲,学生能做的不用班干部,班干部能做的不用班长,班长能做的不用班主任,会管理的不必事事为之。这种理念真令人震撼,又令人信服。
郭文红老师的报告一开始就以著名作家三毛、席慕容和央视名嘴崔永元三人为例,说明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一生的深远影响。她引用的一段话让我很受震撼——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 以救人。‛我们有很多老师肯定从未想过自己一言一行的力量,否则就不会这么随意地备课、上课和对学生率性的流露自己的消极情绪。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给孩子们带来正能量,让他们能愉快并身心健康地学习的班主任。
郭老师采用的班级日记会是一个很好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同时兼具教育目的的方法。她带领学生们开展如此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付出啊!是她的坚持和对孩子们的爱成就了孩子们的快乐,还有他们之间难忘的回忆。郭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孩子们写给她的深情的画、贴心的礼物,还有一张网购而来的、签署了班名的‚好老师证‛。郭老师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因为有了这群孩子们,和无数关心我的人,我感到很幸福。‛特别是最后她所列举的转化差生的实例,让一个思维举止匪夷所思的学生最终能一个人主动打扫完班级卫生、向所有同学写纸条道歉,在经历了连她自己都心惊胆颤的过程后,学生有如此大的转变,正是一名老师对学生满怀大爱的诠释。
常作印,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中学课改名师。他的故事充满传奇而又真实的色彩。但整个过程,正如他所说:教学相长。他说:‚不做庸师,首先是发展自己。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则是教育的悲哀。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为了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优秀的教师。‛
(一)常作印老师坚持从繁琐的教学事务中摆脱出来,挤时间读书,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常作印老师的家庭到处是书。尤其是他的书房,书柜几乎排满了三面墙壁。他幽默的说,‚现在选聘语文老师,看看谁家里的名著典籍的收藏量就行了。‛他的大量阅读使他积淀了厚重的语文文化底蕴。
常作印老师说: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备课,更要‚背课‛。而他自己也 正是这么做的。他的学校每天有40分钟的早读,其中语文占20分钟。常作印要求学生们在这20分钟里背诵课内外的经典篇目。同时,他自己也不闲着,和学生们一起背诵。教第一届学生时,常作印把初中六本语文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都背下来了;教第二届学生时,他开始背唐诗宋词、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泰戈尔的诗歌等;后来,他又背会了《论语》、《老子》等。‚我们这一代都是文化上没有长大的孩子,现在不补课,更待何时?我虽不及孩子们的记忆力好,但是我的理解力比他们强一些,所以背起来也不是很吃力。‛几年来,常作印和他的学生,一起读书、背书,共同进行着精神奠基工程。从常作印老师和他的学生常常引经据典、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的优秀的口才,你一定会想到背后的付出。
(二)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如果一位教师只顾低头拉磨,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充其量他只能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教书匠,而永远成不了一流的教育家!常老师说:‚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时间,一小时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忙碌。‛他认为,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无效走向有效,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有效走向高效。知识只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思考却给教师带来灵气,一个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
两天的培训,经历了与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就如和他们一起走过十几年、几十年的教育教学路程,每一步都值得去思考,去探索。潜心修教育之道,全心研教学之方,做一个教育有道、教学有方的教师,经营出属于自己的教育家园,我想最终一定会有‚静待彼岸、陌上花开‛的收获。
第二篇:弘扬雷锋精神,做一个有道的人(模版)
弘扬雷锋精神,做一个有道的人
学雷锋好榜样,这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当使我并不知道,这样做的价值,直到今天我才真的明白雷锋的品格将永远绵延下去,雷锋,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当年的雷锋同志让座的情景,每一天都在不断上演着。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一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是有些人去挖掘它,有些人没有挖掘它而已。当你在乘公共汽车时,你有没有看见到让座这一情景。其实着一幕就在你我身边。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当你乘公共汽车上时,有一个年老的老人正提着一篮鸡蛋,路很难走,车子摇摇晃晃,老人在车上艰难的站着。这时一个年轻人站起来给这位老人让座,顿时我真的感受到雷锋的精神没有灭,他的丰碑永固。
雷锋,一个无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他每天省吃减用把自己存下来钱寄给那些贫穷的人。[[阳光行动]]播出了一个感人的节目:一对以拣破烂为生的夫妇收养了一个小女孩,生活极其困难的他们无法供养孩子读书。于是他们向[[阳光行动]]节目组求助,节目组向全社会发出了向他们献爱心的倡议。小女孩的命运牵动了千万人的心,在无数个素不相识的叔叔阿阿姨,爷爷,奶奶的资助下,孩子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当这个女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时,她怎能不感觉到爱心的伟大呢?是啊!爱心吹散了生命的阴霾,播洒下阳光。如果说幸福似水,爱心与幸福是相依相伴的啊!
雷锋虽死,他的精神永远存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永远绵延下去,他永远丰碑永固。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三月里,和风送暖,春光明媚,我们在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这大自然美好恩赐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这个月所特有的价值,那就是我们要纪念一位战士,一位普普通通,却给我们带来极大影响的战士,一位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却从不图回报的战士,一位精神永驻我们心间,一直激励这我们奋勇前进的战士:他就是雷锋——一个名字响铛铛的人物。
当提起“雷锋”这两个字时,有的同学会叹息,现在“雷锋”已经少之又少了。家长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单独行走,因为他们觉得这世界上的坏人太多了。可这都错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雷锋不但没有离我们远去,而且越来越近了,活雷锋随处可见。
每当听见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歌时,我就想起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雷锋”的故事。你是否记得,当你和同学在校园里散步,穿梭在欢声笑语之中,突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我们。几位低年级的小同学,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捡着地上的废纸、杂物。当你们走过去时,那几位小同学去却跑开了。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雷锋。是啊,校园里的“小雷锋”越来越多了!高年级的同学为小弟弟小妹妹们抬水;操场上有了杂物,许多同学主动去捡;小同学抬着本簿艰难地走着,高年级的同学边去帮忙……
你看,雷锋是不是就在我们身边?
校门口的那条马路,车流量非常大。许多中午回家吃饭或放学回家的小同学也不管车,直接跑过去,让人看得胆战心惊。一天放学,你你可曾看见过,两位交警站在马路中间指挥,可有些车还是不听,横冲直撞。突然,有一辆车停了下来,那车等同学都过去才过去。你可曾想过,那司机一定是心地善良的人,你看,雷锋是不是就在我们身边?
你是否有过这样一个经历,一天,你坐公共汽车回家,车上人多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这时,一位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奶奶走了上来,望着满车的人,有些惊讶,但还是颤颤巍巍地往里挤。这时,一位穿着雪白羽绒服得漂亮阿姨站起了身,对着老奶奶说:“大娘,您坐着吧,我马上就要下车了。”老奶奶经不住劝,坐了下来。可当我下车时,那位漂亮阿姨还没有下车。你看,雷锋是不是就在我们身边?
不管是同学、司机还是普通的乘客,他们都有这种雷锋精神,由此可见,雷锋精神并不是高不可攀,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是人为什么要活着?生命的意义在哪里?雷锋用它的行动告诉了我们。雷锋曾说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同学们,让我们学习雷锋,在有限的生命力,做一个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的“雷锋”吧!
向雷锋学习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
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然而,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
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
四十多年了,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路标,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然而,雷锋的名字却随着我们生活的美好而渐渐远离了我们。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他的名字应该永远刻在我们的心头,他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永远的指南。因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与幸福,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一个公司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锋式的好员工。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雷锋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定的,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存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
在工作上,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职责,做一个有利于公司,有利于团队的人。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发挥。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而付出,这样做你将获得生命最高的荣誉。
一个公司要发展,也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今天,一切的成功都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如果我们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难以获得成功的。一个企业,如果所有的员工都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团结互助,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所有的企业都在努力寻找雷锋式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不仅会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的最好,还会额外做许多。他们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寻找借口,而会自动自发、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通常,企业的领导会给这样的人委以重任。如果你想在公司里获得成功,就必须成为这样的人。
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只有发扬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政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几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依赖于这种人的努力,他们时刻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所有民众的利益。每一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每一支军队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雷锋精神所能影响的远不止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今日,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全人类努力学习和实践的精神,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在寻找和培养更多的雷锋,因为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因为有更多这样的人而变的更加美好。
今日的中国是一个大谈变化和西方商业精神的时代,从“奶酪”到“致加西亚的信”的流行,西方的商业文化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似乎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很多人谈到一个叫“罗文”的士兵如何敬业、服从、努力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时候,在人们费劲心计号召员工努力学习“罗文”精神的时候,大多数的人似乎忘记了我们身边一个更好的榜样,这是“雷锋”的悲哀,更是我们的悲哀。应该来说,“雷锋”要比“罗文”伟大的多,也要实在的多。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奴隶式的付出,更应该是一种对世界和他人的爱,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些年来,对很多人来说,感兴趣的不是我们自己是否在学雷锋,而是外国人在学雷锋,感兴趣的是西点军校是否有雷锋塑像,而不是我们的身边有多少雷锋。但是,不管怎样,英雄是不应该被遗忘的,雷锋精神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是的,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饥饿了,再也不要像雷锋那样经历那么多苦难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任何时候,他还应该是我们的榜样,何时候我们都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理解他、尊敬他。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永远也不能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
雷锋应该永远属于中国,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种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所以我们要不断的、不断的、不断的·····弘扬雷锋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且要呼吁全社会的人这样做。
第三篇:求职有道
求职有道
确定职业方向确定职业方向是一个人能否很好地就业的关键,一般根据自己 的性格特征,兴趣,能力和知识宽度来选择与自己情况较为相符的职业作为求 职目的,宜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哪怕机会少一点,也要尽量去争取。有的人在选择职业时,由于竞争激烈 而违背自己的初衷,选择了自己并不热爱的职业方向,结果既妨碍自己才能的发挥,又给事业造成损失。只要劳动力市场对求职者所感兴趣的职业不是毫无 所求,就要从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努力争取.2.把特长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
招聘单位定夺人选时,一般会优先录用那些有特长的待聘者,如果在择业 中把自己的特长掩盖了,就等于降低了自己的竞争力.当然,如果求职者的适 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强,也可以干出出色的成绩,即使用非所学.3.考虑工作待遇
有的人不在乎干什么工作,只要求待遇高.那么择业时,只要了解哪个岗位的待遇高,努力以自身条件去争取就行了。
4.正视健康状况的限制
有时求职者虽有兴趣和专业知识,而自己的身体条件无法长期胜任某种
职业,那么不顾身体状况是不切实际的。
5.考虑工作的挑战性
一个思想活跃,寻求自我发展的求职者,要避免仅以所谓名声好,地位高 的职业作为择业的目标。这类工作常常相对保守,极易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 取,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
工作的愉悦性,竞争性以及个人发展都是值得追求的择业条件.求职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经历,为自己拟定恰当的职业
目标。当求职者对自己的基本素质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 入的考察分析后,就可根据各种职业的特征,要求来确定自己求职的方向。
回页首
伯乐眼光
求职难,难在哪里?
现在就业市场与前几年相比,单就企业方面而言,对人才的要求,有不少变化--
一是对人才的学历要求普遍提高。目前市场上许多跨国公司企业管理类的高级职位均 要求有MBA(工商管理硕士)以上的文凭;一般普遍的职位也要求有大学以上本科学历,同时不少企业对人才进行筛选的过程中,比较偏重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二是几乎所有企业对人才的工作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粗略浏览一下各种招聘广告,不难发现, 要求有几年的相关经验成为必要条件, 与前几年的许多企业只要求“英文流 利”形成极大的反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外资企业已经登陆多年,有了自己的外语人才; 其次,这几年各大学外语科的毕业生比较多, 他们毕业后很多人走进了外资企业,已有 一大批比较成熟的可供选择的人才群体,优秀人才辈出,需求量相对减少;第三个重要原 因是有一些人跳槽太过频繁,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没有为自己服务,而是去为别的企业服 务,因此目前不少企业不再愿意花这样一笔钱去培养可能为别的企业服务的人才,而宁可 愿意花大价钱请直接能为企业服务的熟练人员。这样一来,工作经验欠缺不多的人就很容
易被拒之门外.三是由于劳动力成本增加, 企业录用人才慎之又慎.同前几年相比,工资涨了不少,因此不少企业在录用人员时十分慎重,对于高品质的人员会敬而远之, 对低水平的人又 会将其拒之门外,如此,求职的难度加大就可想而知了,要想找到既合企业要求,自己又 力所能及的职位是十分不易的。
针对上述情况,作为每一位求职者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对自己,对企业都 应有比较准确,细致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求职者采取积极的应变对策,一是 要加强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知识结构和水平;二是要不断地弥补自己经验的不足,学多一 点经验和技术,充实自己,既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熟练,也为自己今后可能跳槽而改变工作; 三是要谨慎理智地跳槽,不要意气用事,因为再求职时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得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绝非易事。或许你刚刚从象牙之塔中展翅欲飞,是个Freshman;或许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想换个环境,换个心情,当你在四处出击求职的时候,请注意应聘技巧。
首先,你要充满信心,请相信: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天生我材必有用。保持良好的状态,快乐的心情,这样的润滑剂对你大有好处,你不仅有信心,可能还因为状态极佳,不再厌烦手头枯燥的工作,良性循环会事半功倍。
接下去,把自己好好剖析一番,列出自己的长处优点,工作能力,问问自己:我能干什么,我想干什么?定出自己的求职目标,听着:充充电是必要的。世界日新月异,复合型人才才会有竞争力,满足于现状的井底之蛙只会被淘汰。充足了电,再为自己好好策划一下,打印一份漂亮的履历表。谦虚是美德,但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包装自己,非常重要。
然后,把自己修饰一下,整好衣冠,拿上你的简历,带着你的微笑,到我们人才市场来应聘。
应聘的时候,你要先有概念:应聘什么职位,应聘什么样的公司,是选择三资企业还是国营企业,是选欧美公司还是亚洲公司,必须先决定好。小型交流会可以一家家慢慢看,大型交流会场内摊位多,求职者也多,所以建议先在场内浏览一圈,看看哪几家公司有吸引力,决定好主攻目标和次要目标。主攻目标,你要多费些心思,好好展现你的魅力,坐下来和招聘者好好谈一谈,向他展示你的才能,表明想 为公司效力的强力愿望;次要目标,留下你的简历和简短介绍即可,自始自终,你都要自充满信心,从容不迫。
应聘之后,如果你得到了面试机会,请再接再厉,作好充分装备:
一、时间。面试时间确定好,不要与自己的日程安排冲突;要守时,可提前一刻钟到达,安定一下自己的情绪,整理好衣饰。
二、仪表。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穿衣服要配合自己的个性气质,自然得体,相得益彰,千万不要夸张。男孩子选好西装领带,还要整理好发型,修好脸;女孩子应该化个明媚的淡妆,给自己信心,也是尊重别人。
三、应试内容。除了简历,学历证明,还要准备好回答考官提问。除了与应聘职位有关的专业性问题,考官会问你:你能为我们做什么? 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为什么跳槽?业余爱好等等问题。所以要作好 充分准备,还要准备好用英语应试,如果对方要求,或者对方是蓝眼睛、高鼻子的话。回答提问,你要时刻牢记:带着你的优雅从容、灿 烂微笑、自信。最重要的一点:表
明加盟对方公司的愿望,表明你的 诚意。
然后,你就静候佳音吧!希望看完短文的你,能舒眉展颜。祝愿所有求职的朋友心想事成。
回页首
面试时,您将面对哪些问题?
面试,是每一个求职者都要面对的过程。有备才能无患。面试前要做的准备工作有许多,但许多人却忽视可能面对的提问作出必要的“预习”,因为他们不知道主考官将怎样问和问些什么问题。
招聘,要不要包装?
目前的招聘广告,往往都是重内容而轻形式,只要文字传达出了招聘单位的基本要求就行,不必要像其他广告一样做得很“靓”。因此,这些未经专门设计的广告往往比较粗糙。有时甚至因文字的排列不太妥当,影响了招 聘效果。所以,不少客户非常希望得到广告图稿方面的帮助。在对广告图稿方面的调查中,有百分之四十一点四的被调查者认为:“效果很好,很有必要”,成为这一问题看法的“大多数”。认为“没有必要设计”的只有百分之二十二点五。可见,“大多数”的招聘广告客户对招聘广告的单调的文字 罗列形式是不满意的。
那么,有多少客户愿意在以后的招聘信息发布时要求先进行一次图稿设计呢?
同样是这些调查对象,直接表示需要进行广告图稿设计的客户却只有百分之二十四点四,而认为“不需要”的占被调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点六,百分之二十五的人认为“随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多数”不满而“少数” 思改的情况呢?推其原因,最大的可能是担心进行广告图稿设计会增加广告开支。那么,招聘广告到底要不要“包装”,拥有一张“漂亮面孔”呢? 回页首
新兴企业喜欢年轻人
什么样的企业正在张开大网,吸纳精英?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人才加盟?
调查结果发现:新兴企业是人才市场“吞吐量”最大的“盟主”,其平均开 办年限仅有三点八四年,半数以上的企业的开办年限仅在二至五年之间,其次是开办时间不足一年的企业,占百分之三十二点九,居第三位的是开办时间在六年至十年的企业,占百分之七点九,而开办时间在十年以上的仅占全部企业的百分之四点七。因此,大张旗鼓,具有非凡吸纳欲望的是新兴企业。
什么原因促使这些企业成为招聘市场的中坚力量?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快速发展需要新人加盟是第一原因占百分之六十三点四;新办企业需要员工是第二原因,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二;员工流失较多要新人加盟是第三原因,占百分之七点 九;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企业中没有一家是因为员工离退休较多而要求招聘新人的,这再一次印证了这些企业都比较年轻。
这些新兴的企业招聘新人时,当然首选文化水平高、精力充沛的年轻人。“ 三资企业”
从里到外的“年轻化”使它基本或完全摆脱中老年员工的牵制,能够轻松上阵,在市场上充满活力和保持竞争力,获得利润最大化,从而形成良性循 环,循环的结果就是企业的繁荣和员工工资福利的提高。
提升面试成功率的方法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在短短的20分钟到40分钟的时间内,把20多年的综合素质表现出来,包括你的为人、处事、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所以在面试前,要对个人能力进行一个详细的梳理,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所在,同时在面试时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时到达
面试当天早点动身。若去早了,还可以浏览一下你之前做过的笔记,做一做深呼吸等等。千万不要迟到,也不要匆匆忙忙冲进面试房间。否则,人家对你的评价就是——计划性很差。
2、恰当着装
穿职业装就万无一失吗?No.不妨先了解他们的企业文化。不要背着背包去面试,可以考虑提一个公文包,公文包中再多备几份简历,并带好笔和记事本。这样,你就会既显得亲近,又不失职业风范。
3、运用肢体
握手要坚实有力,手掌不要带汗;要流露出对对方办公环境的欣赏;坐直并保持目光接触,面试官讲话时要点头或说“嗯”以表示认同;始终微笑;不要打断面试官;回答问题时面部表情要生动并富有激情;面试最后可以问面试官几个问题,比如:能否介绍一下每天的工作内容?此番面试之后贵公司有何安排?
4、反复调研
首先要从各个渠道收集该公司的信息。或浏览他们的网页,或阅读有关的各类报道,对其企业文化、经营哲学、财务状况等做到心中有数,并知晓该公司最近有何热点话题。其次还要争取对面试官姓甚名谁、在公司的职位和角色有所了解。如果面试当天你能熟练地称呼考官,并恰当地透露你对公司的了解和看法,想必会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5、准备答案
以下问题在面试中常会遇到,你不妨提前备好答案:你怎么自己介绍?为什么对这个职位感兴趣?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你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个工作?以前的同事是如何评价你的?为什么要辞去上一份的工作?
6、利用材料
前不久,有新闻报道女大学生给面试官呈上漂亮的写真集,这种做法虽不可取,但一本能代表你以往业绩的作品集,能让你的能力显得有根有据。最后,面试结束之后,别忘了给面试官发一封电子邮件,以致谢意。
面试时要注意的细节
在面试时,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在面试时感到紧张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必过于担心。当人们紧张时,他们有时做事情,通常不会像平常表现的那么平静。而且,人们来自不同的背景,社会的价值观因为不同的年龄,性别,地域都会有所不同。有些可被认为面对一些客气未必适合的地方。基于这些原因,人们通常会陷入面试中的困境。在这里,我将列举几个最常见的面试时不该做得现象。
第一:不要迟到
每个人的时间观念不同,都会有对自己时间的安排计划。虽然很多人喜欢自己决定时间的安排计划,但他们不能带去工作场所。社会会变得越来越复和越来越多的时间压力。如果面试时你不按时到达,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招聘人是不会见你的。当被安排面试,请务必确定你能够参加面试的时间。
第二:不要先坐到椅子上
在面试中,面试官往往提供了一张椅子。当然,面试的时候是允许坐下的,你可以放松自己,但是,如果你先面试官一步坐下,就非常不妥了。面试官可能会认为你不采取认真的面试态度,或者你不知道如何表达谦卑。有些人甚至会忘了你是在接收面试,这是非常危险的,请记住,你是来面试的,不是来和面试官唠嗑的。即使面试官要你放松,千万不要有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找到一份工作,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三:不要乱放自己的简历和随身物品
你去的是别人的地盘,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别人的办公桌上是一大禁忌。不管是带着多么重要的文件去面试,也不要不要草率放在桌子上,最好是用双手亲自交给面试官。
第四:将您的手机调到静音模式
很多人都是随身带着手机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面试时,请务必将其关机或者静音。遗忘很多面试者都会忘了这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往往这个很小的问题,就会让面试官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毕竟谁也不喜欢意见事情被中途打扰
第四篇:写作有道
写作有道•谈写作训练中的辩证法
文章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包括指导性信息、探索性信息、交际性信息、说明性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种传递信息的载体——文章,现代社会便无法存在和发展,国家机器便无法运转。所以古人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鲁迅说:“文章之于人生,其为用决不次于衣食,宫室”,美国著名的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风行于世的《大趋势》一书中指出,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中,有五件“最重要”的事情应该记住,其中一件就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各种知识的信息将更为直接地转化为生产力。文章——作为科学研究的“结晶”、知识信息的“集结”,是一切计算机、网络信息输入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章写作的重要性。怎样提高文章的写作能力呢?本文从写作训练中的辩证关系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管见。
一、始于借鉴 终于创新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所谓“文贵己出”,就是说好文章必须要有作者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和艺术构思。剽窃与雷同,从来就是写文章的大忌;然而,模仿借鉴却又往往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基础。人非生而知之,不管做任何事,掌握什么技能,总有个学习模仿的过程。清人刘熙载对李白诗歌的评价是:“太白诗以《庄》《骚》为大厚,而于嗣宗之渊放,景纯之俊上,明远之驱迈,玄晖之奇秀,亦各有所取,无遗美焉”。(《艺概•诗概》)这段话道出了借鉴前人与自成一家之间的辩证关系。你看,李白就是这样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从而形成了清新秀丽、豪迈奔放的独特艺术风格。
把模仿作为写作训练的一个环节,就是以优秀作者的优秀作品为蓝本,按照一定的要求,用相近的题材或手法进行仿写,然后互相比较,可以把观察、感受生活与分析、鉴赏前人的作品,在写作实践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譬如说,读了《白杨礼赞》后,模仿写《红枫吟》、《葵花颂》等等,使习作者学会既准确捕捉描写对象的具体特征,又能学会情景交融、由此及彼的构思方法。
模仿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在于创新。当代著名的艺术大师齐白石曾经告诫过他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和“似”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前者是根据自己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有分析、有鉴别地从前人的作品或写作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融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后者则是把模仿看成获取“写作秘诀”的终南捷径,以为只要多搞些寻章摘句或是熟读几篇名文,依样画葫芦就可以了。模仿要从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技法特点着眼,做到“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或“化腐朽为神奇”、反其意而用之。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这一点是我们必须明确向习作者提出的。
二、初要胆大 终要谨慎
学写作并非易事,如果再加以种种限制,条条框框太多,动辄得咎,就会挫伤习作者的积极性。写作会变成一种毫无兴趣的强制性劳动,这是失败的开端。所以,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极力主张“作文之体,初欲奔驰”。(《与渑池徐宰》)即使出点格、跑点野马也没关系。要提倡内容的充实,鼓励想象和联想,使习作者“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矣。”(谢枋得《文章轨范》)现在的一般学校对学生作文放得不够,不许跑题、不许太花梢、不许不朴素、不许搞虚构,清规戒律多得很,这种严格地“绳之以法”的结果,造成了不少中学生“但见文之难,不见文之易”,作起文来,战战兢兢,叫苦不迭,思路窘隘,内容板滞,句式单调,语言干巴,一副未老先衰的模样。只能吃力地驾驭千来字的篇幅,名曰少而精,实则短而空。这样的作文除了能应付一下考试,与实际工作的需要是严重不适应的。
大学写作正确的训练方法应该是从“放”到“收”。正像谢枋得在《文章轨范》中所说:“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浩荡入纯粹。”对大学生所说的“放”指——放构思、放个性、放内容、放文笔,放开手脚,畅所欲言!对大学生所说的“收”指——言之有物(材料充实、典型),言之有理(观点鲜明、正确),言之有序(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言之有文(语言流畅、较有文采)。
对大学生的写作训练还应该针对不同文体,做到放收结合、有放有收。记叙类文章应严格地收;论说类文章应鼓励“放言高论”,略做收束;对于其中专业论文的写作主要采取放的方针。
三、以阅读为先导 以历练为归宿
广博的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又一途径。读书好比开凿源泉,不读书则会笔枯墨干。读优秀的文章等于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组织材料,应该如何提炼主题,应该如何造语行文,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当代作家王汶石曾动情地说:“必须下决心读点书,花点本钱。把基本建设搞扎实;读了书,艺术造诣就会高,提炼和概括生活的能力就强,就会得心应手。”阅读就是这样重要!这样使人受益无穷!所以“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类的话才能流传不衰,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经验之谈。
阅读不仅可以为文章的写作提供好的方法,而且能为文章的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如果说人生社会是一部“活书”,那么铅字印成的书就是一部微缩的社会,凝固的生活。许多写作材料都可以从阅读中搜集、储存起来。在学术著作、论辩文集、杂文、知识小品的写作中,这个优势更为突出。
所以,我们说阅读是采花,写作是酿蜜;采集花粉的能力越强,就越能酿出精良的蜂蜜。
但是,阅读别人的作品仅仅是“吸收”,最终的目的还在于“表现”。不少学生“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他们不懂得,“多读乃借人之工夫,多做乃切实求己之工夫,其益相去远也。”(唐彪《读书作文谱》)阅读和动笔,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其作用是相差很多的。俗话说:“读十篇不如做一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写作,写作,就是要多“写”多“作”,常“写”常“作”!在思想、生活、知识等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储备后,在不忽视对其继续充实和提高的前提下,多写多作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可以说具有决定的意义。当然,你狠抓了“实践”这个环节,仍有写得不很好的可能;但是如果不抓“实践”这个环节,不去动笔,不去历练,那就绝无写好的希望。
我们认为,没有300篇左右的认真练习,是很难过写作关的。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大约做了150篇作文,实在是太少了。当然,大学阶段不可能再做150篇作文,这就要通过记日记等课余写作补上。
四、说写结合 相得益彰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见闻感受,及由此而产生的见解、意愿等,在头脑中是思维活动,说出来是讲话,写出来就是文章。说话时经常注意思维的准确、严密、迅速、活跃,写文章时也就能在这些方面收到相应的效果,如果你想把话说得又快又清楚,你就得集中精力去思考;思考说明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用怎样的方式说别人容易接受……这无疑对于写作是有极大帮助的。简单明白地说,就是: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清楚;说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
或许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那就是要求讲话能如朗诵、说书那样有声有色,眉飞色舞。不对,写作课的讲话训练要求,不同于教师在教学时的范读,不同于演员表演时的朗诵,也不同于说书人的说白。教师范读、演员朗诵、艺人说书都有现成的作品做依据,用不着临时在头脑里进行构思,主要是考虑如何把“作品”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的语言、音调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我们的口头表达训练,是为了培养讲话能力,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要求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好想表达的内容,并把它们充分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讲话训练可促进思维更加敏捷、更有条理、更显周密,从而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但从实际经验来看,讲完了事,与讲过后再反复思考,将内容整理成文,两者的收效是大不一样的。例如作一个专题报告,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查阅了资料、编写了讲话提纲,讲话得到了听众的好评。但如讲完便了事,不再思考,也就只能停留在这水平上;如果讲完话再反复思考,整理成文,就可发现讲话中的不足而有新的收益:某些地方与主要论点的关系不大,讲多了;某些地方触及到要害,却未充分发挥;还有一些重要的内容,讲的时候竟没想到……通过思考、整理,往往能把原来的讲话内容表现得更深刻、全面、简洁。在这个基础上再表达出来,一定可写成一篇观点更鲜明,论述更透辟,条理更清楚的文章,全文的结构和语言必然能进一步完美。当然不是说每次写文章都必须先讲后写,但有计划地这样反复练习,对提高写作和讲话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广泛收聚 精于选材
许多学生渴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却不大懂得“聚材”正是写作的入门功夫,没有养成平常勤于积累的习惯,这是十分遗憾的!许多时候,写作的失败往往并不在动笔之际,而在动笔之前。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了,也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事实上,材料的不足,储备的贫乏,势必导致整个写作活动的阻滞或解体。一九三二年,鲁迅先生听到鄂豫皖根据地红军的英勇业绩后,非常感动,很想写一部小说反映这一题材,在具体结构和技巧上已决定“像《铁流》似地写”。但是,终因“资料不十分熟悉,怕写不好而因此搁笔”。(鲁迅(回答国际文学社问)但未完全脱盲的高玉宝却能完成三十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可见,有材料、无技巧,经提高后可望写成佳作;无材料、有技巧,则无法写出好文章。
收聚材料的要求是多多益善。多了,才便于鉴别、比较;多了,才可能筛选、裁汰;多了,才容易生发、联想;多了,才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培养大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通过阅读(书报网络)储材;第二,通过调查采访储材;第三,通过实践体验储材。在材料的收集上要做到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质不分正反。这样一旦执笔成文,在取材上便能新老相参,死活相证,点面结合,正反相成,把文章写得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占有材料,我们提倡以十当一,以“多”为佳;选取材料,我们主张以一当十,以“严”为上。莫泊桑说得好:“把一切都叙述出来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样做,每天就至少需要一本书来列举我们生活中那些无数没有意义的琐事。”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选择那些真实、准确、典型、新颖、生动的材料。须知:那些被舍弃的材料并不是完全消极、不起作用、毫无影响的。它潜在文章的背后,成为文章的一种底气,一种后盾,表现出一种无形而巨大的支持力。六、一气呵成 反复修改
写文章一稿成功,文不加点的事例是罕见的。习作者起三稿五稿甚至十稿八稿是常有的事。问题在于第一稿怎样写才好。第一稿是文章的雏形,它的作用在于清理思路、检验认识、体味甘苦。它的重要性在于拢聚观点和材料,将无形的腹稿变为有形的草图。为加工提高奠定基础。有第一稿在手,作者就可以雍容自如地左右端详,往精细里磨制了;即使推倒重来,也有了一块垫脚石可踩。如果不趁兴致勃勃、气势饱满之时一气呵成,而是瞻前顾后、字斟句酌,希冀于一稿奏效,那就不但难以使文章的脉胳和气势贯通,反而把兴致越拖越薄、精力越耗越弱,结果,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甚至被迫中途辍笔。鲁迅先生曾说过:“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致叶紫》)所以,务必快速拉出第一稿,首先保证气势连贯,文字粗糙点可以逐步加工,气势丢掉了就很难追索了。
第一稿草成后,剩下的工夫,就全在于修改润色了。为什么要修改,为什么要注重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意不称物”的情况较为普遍,客观事物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曲折幽深、精微奥妙,人的思想很难一下子把它准确、精严、细腻,周到地反映出来,二是“言不逮意”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语言在状写、传达思想时,这二者往往也有距离,要缩短这距离就得修改。
修改的方式,可以是在教师作文评讲后,让学生根据评讲的要求进行修改;也可以是同学间互相修改,互相借鉴;还可以让学生修改上学期或中学阶段的作文。总之,起草文章要快,修改文章要慢,前者是热处理,后者是冷处理。修改是文章制作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并且是最后把关的重要阶段。
七、施加压力 培养热情
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决定性的战役要靠学生自己打,学生才是真正的“运动员”!但教师要当好“教练员”,要帮助学生打好“外围战”,起到指引、点化和督促作用。毛驴没人骑不行,学写作没有人逼不行。给点时间,做些点拨,加点压力逼他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不少新闻是逼出来的,任务的急促,时间的紧迫,往往使记者们健笔如飞;多数政论、评论、杂文,也往往是在一定压力下逼出来的。舆论的“喉舌”、感应的“神经”,不快不行,快写快发,这就是一种客观压力。科技论文、学术著作也是如此。在科学研究竞争激烈的今天,谁能率先披露突破性的成果,这就是压力。你看不少学生平时怕作文,但到考试的时候,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之内,不但能完成若干道语文基础知识题,而且还能完成一千字左右的作文,写出的文章一般都能反映出考生平时的水平。很多时候,写作灵感也是这样挤出来的。所以,学生必须完成作文训练的数量,而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应规定最低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不合要求不许过关。但是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写作是一件苦差事,是需要用许多心血和汗水才能换来进步与成功的。没有学习写作的巨大贡献热情,没有勤学多练的强烈欲望,没有自甘吃苦的奋斗精神,想提高写作能力。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不要企望在一个早晨便意外地成功,不切实际的幻想往往使人失望。也不要把写作当包袱,一听作文就心慌的状态,一定要想办法改一改。你对它没感情,它对你也就不理睬;你对它受得入迷,它对你也就若即若离;你厌烦它,它就摒弃你。只有始终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才能百折不回、勇敢探索,在写作的道路上渐臻佳境。
第五篇: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盘县实验小学 张凤云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初秋的日子里,柔和的阳光温暖着大地,彩鲜明的盛装。一个外表儒雅而亲切的男教师领着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林中散步。孩子们听老师讲述金色的秋天,然后讲述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在准备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然后教师建议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见闻。孩子说:“一群白天鹅在蔚蓝的天空中消失了”。“一只蝴蝶落在菊花上,他在晒太阳„„”“啄木鸟敲击着树皮,整棵树发出响声„„”“鹳鸟站在树枝上,眺望远方,他在想什么呢?”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体验着一种无法比拟的乐趣。男教师听着,微微点点头,深邃的眼睛里露出一丝微笑。
这个人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在这个《感悟秋天》的案例中,孩子们享受到了思维的快乐,教师也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这样的案例在他的《给教师一百个建议》里很多。苏霍姆林斯基记录了自己教学中的所思、所想,坚持了30年。在他的著作里有很多观点:“知识到底是什么?知识不仅是目的,更是手段,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我们很多学生都做采蜜集,如果没有把这些妙词佳句运用到作文中,就失去了积累的作用。我们要把积累的知识作为思考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孩子观察世界,表达思想的手段,这样我们教师才能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孩子已经会学习了。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享受到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源自于孩子的发展。当我们看到孩子在自己的指导下在成长,在进步,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尤其若干年后,听到曾经的学生后续发展有潜力时,那更是觉得一种幸福。孩子的发展关键是我们对教育工作的投入程度,在工作过程中钻研程度,探索出具有自己智慧的教育艺术。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才能不断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尊严与幸福。
一、什么是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教育智慧,就是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未来教师专业素养包括这样几方面:
1、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
2、教师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需要多层复合专业知识结构:科学与人文知识、学科知识与技能、教育学科知识;(每一个教师至少能脱口而出100个故事)教师只有在具有渊博知识基础上才能把握住课堂中生成的各种情况,才能灵活驾驭。3、专业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与学生、与教师、与家长)(很多教师有水平,但不能管理班级,一样不是一个优秀教师,同时更需要有一种研究意识)
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教师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换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育智慧的教师: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案例:吴海燕老师每天的学生随笔。这里节选了一段养蚕日记。(见附件)叶圣陶这样说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一句话也可以,一个字也可以,不要勉强拉长,不要硬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师话,对自己负责。这样的习惯如何养成,我说不出方法和程序来,我觉得这样的习惯假如养成,命题作文似乎可以废止,教师只要随时抽看学生的日记或者读书笔记,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吴老师已经成为叶圣陶笔下的研究型教师,其实很多特级教师就是这样成长的。例如《作文训练魔法》的管建刚就是用日记随笔出刊班级的专刊,并探索出了作文的一条路子来。
二、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拿破仑曾经这样说过:“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这个希望,在一个团队中间,既包括团队的,更应该是个人的。即团队愿景和个人愿景。教师就是学生团队的领导者,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尊重生命,享受教育“的办学理念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师生在教育中享受到幸福,什么是教育的幸福?这是一种主观感受。童年、少年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阶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作为教师,教育必须为孩子的人生幸福服务,为孩子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有所作为。因此,要能为孩子带来幸福,必须要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案例:《0分的约定》。2008年《教师博览》第二期讲的故事:一个学生非常淘气、顽皮,爱做白日梦,相当一名赛车手。每次考试不理想,每一个老师都会做出同样的动作,痛苦地抓着脑袋,哦!他又考了不及格。每次,我都无动于衷,对学习无所谓。后来遇到一位老师,那名学生向老师挑衅:舒马赫考试0分,照样也是当世界顶级赛车手。于是,老师抓住我这句话,与我约定,只要我能考到0分,老师就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最后,为了得到0分,这名学生要弄懂每一个题,发奋努力,争取考0分,一年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到了0分,但他对老师说:“谢谢您老师,在我没有成为一名世界级赛车手之前,我首先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学生„„”老师说:“一个凭实力考了0分与考了满分的孩子一样骄傲!”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这个老师的教育智慧,他能读懂孩子的心。
推荐老师读读《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这些文章对我们的教育理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案例2:作业一直是孩子头痛的问题,如何解决。很多后进生一般在中年级开始产生,原因是低年级阅读与写字没有达到半自动化。如何让孩子把也当作一种乐趣,这就需要老师有教育智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关键要让孩子读写能力掌握到办自动化程度,老师布置作业要让孩子感到是在做游戏,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例如在苏湖姆林斯基学校一位教师在每天都出现三个词语,让孩子回家路上在脑子里记忆,回家用一本本子记忆,第二天再让学生默写,每天坚持,这样就能快速反应,打下了扎实的阅读与书写基础。
案例3:阅读到位,还怕高考吗?语文教学“狂人”王泽钊。“有的老师说,学生素质可以提高,分数不能不能保证。我说正好相反,分数容易素质难。神枪手打不中靶子?哪有这个说法!神枪手可以打中各种靶子”。例子: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对阅读不重视,语文似乎仅仅为了考试。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关键是让学生觉得好玩。
成为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既能让自己感受到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又能让孩子幸福。因此,对自己和对孩子的终身负责就要成为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三、如何才能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1、阅读与写作: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
著名教育专家山东教育局长李希贵的电脑笔记本上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就只能成为一般的人。”把这句话反过来说,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你就不能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就不能像一般人一样工作。
人生幸福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有保障:解决生存问题,就要出来工作,放弃自由,而且要遵守学校规定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第二层搂是艺术地生活:就是能生存了,如何生存得更好。林语堂有一本书叫“生活的艺术”,认为人应该享受生活,不能放弃生活着的每一秒,生活本身就是艺术。如果你有了艺术的眼光和心灵,你就会发现你一踏上讲台,面对学生,你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对教师而言,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思想就会高度务实,一旦只顾眼前利益、缺少思想信仰,那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就会出现有钱就干,没钱不愿干或者认为教育是没有情趣的工作。我们教师要给自己一点空闲的时间思考最简单的问题:“我在干什么工作,我今天干了什么,我怎样干得更好,我为什么干这个工作,我从我的工作中如何发现乐趣等问题。人一向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的世俗的世界,一个是精神的可能的世界。我们教师要努力迈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也就是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经常抽象的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教的问题。如何能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那就要成为具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教师,那就要坚持阅读与写作。例如一位教师写自己班级里的一个特殊孩子的转化和教育过程,一年后,他把针对这个孩子的随笔整理成册作为礼物送给了孩子,题目是《孩子,我看着你长大》,从此这个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苏霍姆林斯基连续32年写教育日记,每一年都记录开学儿童入学前两个星期的有关知识和表象的资料,每一年都问孩子相同的问题。32年的教育日记就是一笔财富。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只有不断阅读与写作,才能让自己登上人生幸福三层楼,成为一个思想者,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案例:一个特殊的生日礼物——四十六张贺卡)
2、教学实践: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
当前主流话语是发展。在进入这个行业后,现在不提倡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或者在一个岗位上一直到退休,现在提倡的是:“你进入这个行业后,你增值了吗?还是贬值了?至少要保值,才可以在教师市场过剩的情况下,保住自己生存的资格。如何让自己更值钱,就要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那就要认真思考一下,我稀缺了吗?怎样让自己稀缺,就是坚决远离平庸,你可以一样默默无闻的工作,但你可以让自己不平庸,也就是说你拿得出绝活来。比如你默默无闻地上下班,但我们都知道你能让差班起死回生,你有绝活了!因为带差班的人是稀缺资源。远离平庸,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什么叫绝活,别人不行的我行,别人行的,我比别人还行。
教师的成长有三个阶段:新手型、成熟型、专家型,要想成为一个名师,成为稀缺资源,必须要在教学活动中生成教育的智慧。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课后评价研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对应于这一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教师需要施展的智慧分别是:解读的智慧、互动的智慧和反思的智慧。
1、解读的智慧:解读文本和解读学生
文本解读指的是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课程文本的解读,具体而言,文本解读包括结构的解读、意蕴的解读、以解读为基础的文本转换。结构的解读是要通过梳理,将每一个知识“点”、“线”或“单元”,都置于其所在的一个更大的结构或体系之中;意蕴的解读是指由外而内的透析或由此及彼的联想,把握住文本思想的内核或言外之意;文本转换是指要将“文学的”或“科学的”文本转换成“教育的”文本,其转换的根据,就在于对学生状态、需求及差异的解读。不仅如此,解读中教师还应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即“个性化”解读。
(案例:《奶奶的剪纸》《月光启蒙》都要渗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能唤醒一种亲情教育)
解读学生包括:状态的解读、需求的解读、差异的比较。教师要对学生知识结构和经验水平,学习的兴趣、愿望等态度因素,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等等方面情况进行深入而具体的了解,从而准确地把握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的状态。
以读懂文本和读懂学生为基础,教师的智慧集中体现于这样一种考虑:确立怎样的目标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能获得真实的进步又不至于感到特别困难:既使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不感到虚度时光,又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跟上并有收获。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设计的理性还体现在综合地考虑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活动展开的程序以及对活动过程及效果的检测与评价方法等等问题。当然,也需要对课堂环境等因素加以考虑。(案例:低年级写话训练重点以教材中口语交际或者是在校园中开展的体验活动来作为素材。作文不是胡编造。教学一定要有目标意识,进入课堂前思考三个问题:今天教(学)什么?今天怎样教(学)?教(学)到什么水平?)
2、互动的智慧
互动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展开阶段,这一智慧主要由捕捉(发现、意识到其价值)、回应(评论、追问、补充)和重组课堂教学资源的“灵性”构成。
先说捕捉。捕捉主要是指捕捉资源,资源往往由教师的开放式问题、情境或活动激发而生,在捕捉资源的基础上,教师的智慧表现在如何通过临场迅速的分析和判断,以回应、追问、评价、激励等多种方式将思考引向深入。
许多教师的课堂回应是“正误”判断,遇到错误答案后教师就会向全班发问:“谁来纠正他?”“谁来帮助了?”这种“教学问题”实质是“寻找正确答案”而不关心思维过程。无论教师得到的答案看起来是对是错,都不要忘了追问:“是吗?”“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解释吗?”„„追问使问题清晰和有层次、有条理,追问使学生养成追根究底的意识,也便于清理自己的思想,追问也使学生暴露自己的一知半解和随声附和,总之一句话,追问使学生思维更加积极化。(例如成语积累记忆方法,学生说到分类的方法记忆,马上可以抓住这一资源说:有哪些类别呢?如一位小学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她将来要当一名小丑,一位老师批阅: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另一位教师祝愿:愿你把欢笑带给世界))补充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例如,当教师把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放到学生小组以后,会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不理解或误解、讨论离题或停于表浅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个别的,指导一下即可;也可能是带共性的,就必须及时补充信息、补充说明、增加指导性提示等等。
重组是对教师教育智慧的更大挑战,它意味着教师通过课堂资源的激活、发现、采集、分析判断和回应,意识到原先的教学设计方案已不适应学生的实际状况,需要及时调整甚至重建教学活动过程。
3、反思的智慧
反思的智慧是教学结束阶段的智慧,反思要基于自我评价,并指向重建——教学方案重建或教学过程的重建。
教师课后的反思,不是简单地将教学方案换一种方式重述,也不是不痛不痒地“自我批评”,更非客套般地“请专家/大家多多指正”,而是一种“全程式”、“全景式”、有深度的以回溯为基础的理性重建。一般来说,课后反思要指向如下一些基本方面: ——反思教学之前的设计是否体现了全面的育人价值,这种设计(包括目标的、内容的和活动的设计)是否以自己面对的具体的活生生的学生实际状态的分析和特定教材内容及要求的分析为依据;
——反思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对学生思维和态度引领的“全程贯通”,是否体现了层次的递进或类型上区分,是否考虑到学生在思维水平和思维类型上、情感调动和转化上的差异。
结束语:为自己的幸福投资。
作为教师来说,我们如何让自己真正成为稀缺资源,如何真正让自己成为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那教师就要给自己投资:一是投在学习上。学习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二是投在增加个人经历上。经历就是财富。有职业经营意识的教师乐于也善于为自己的经验投资。他们从来不怕做难事,做苦事。因为这些经历是今后增值的本钱。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或者有的老师会说,我不做班主任,我只教书;或者有的老师说:我不教那么差的班。看上去这些老师占了便宜,但我觉得那时暂时的,也许便宜一时,可能会吃亏一世。因为教差班与做班主任就是给自己投资。所以在大医院的医生医术水平越来越高,因为疑难病症多,同样道理,接手这样班级的老师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如果您拥有了教育智慧,相信您每天都是幸福的,幸运之神会悄悄地向您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