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07:3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肥师范学院2010届计算机专业

李亚茹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教学实践出发点,从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新环境、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合作精神;新课改;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是要通过后天有目的的培养才能获得。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志、创造思维能力和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激情,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因素,渗透创新教育思想,教给学生创造的方法,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十一世纪需要地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能力地人才。但是它需要通过后天地培养才能获得,在这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地创造潜力,培养学生地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地提高。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现代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和不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的如何开展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地创新能力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了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地能力。一个好有创新地老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比知识更重要地东西(即创新),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的思维。

1.1 例如 :

息技术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教学方法,多数学生并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内容,只是记住了命令格式及相关内容,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计算机,如何去学习知识,面对计算机,还是不会操作。我觉得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利用计算机优势,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利于学生理解吸收角度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1.2、在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更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从而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协调、促进作用,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形象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2.2、比喻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却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2.3、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兴趣性、挑战性,对孩子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杂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

2.4、运用竞赛学习法

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之一是争强好胜,所以使小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对于文字输入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文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练习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文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3.1、创设条件,调动积极性

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时,他们才能自由思考,才有可能进行积极创造,他们的创造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因此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有创造才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生的创造积极性,形成开放型的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铺平道路。

例如:在学习幻灯片制作的时候,我首先出示自己预先做好的幻灯片,里面包括动画、图片、声音、电影等多种媒体,使学生在观看是就产生一中好奇的心理,这样再通过教师的导入问学生想不想学的时候,学生自然随着好奇心的驱动,认真仔细的听完每一个制作的步骤,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设置情境,激发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WORD时,我先示范在WORD中如何编辑一个表格,在进行页面边框修饰,用上艺术型时,全班同学发出惊讶的声音,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再让学生编辑一份功课表,让他们对功课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修饰,给文字加上颜色等,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比赛,看谁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观,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在这个过程中,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3、学用结合,加强记忆力

电脑学习有其知识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不能把电脑作为单纯的知识来学习,而忽略电脑的操作。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用在学电脑上也一样。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只满足课堂上讲讲,或者说还只是重视知识的讲解,而缺少实际应用,那么在抓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电脑学习的目的不是研究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本领。其实我们的学生电脑知识掌握的并不少,但由于不注重运用或运用在其它方面,所以忘得特别快,或者说学得特别累。但如果能把课堂上学的东西在上机时间通过电脑操作来加以巩固,这时候的心情是愉快的,记忆是轻松的。

例如在教学电子邮件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电子邮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每讲一步学生操作一步,使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在全部讲解演示完操作的方法后,再让学生练习一次,这样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内容。

四、注重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光完成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还远远不够,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的关键在“用”,即用学过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在运用中进一步掌握操作的方法、技巧,在操作中获取信息,获取信息后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信息。

如制作小报,整张小报的内容收集、编排完全是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完全体现了学生自己的创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电子表格为自己建立一个成绩单,通过成绩单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不仅学会利用图表、折线等分析方法,而且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纠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还可以组织一个网页制作兴趣小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尝试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根据学生自愿组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主题的网页,组内成员各自有不同的分工,由小组长负责牵头。网上提供几套学习软件、各种素材及一些网址,由学生根据这些资源自行去学习、收集素材。遇到问题,由小组成员商讨解决,解决不了的提请老师帮忙。一学期下来,各组都上交了一份比较成功的作业。学生感到,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培养了自己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再如,学习《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时,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写一篇有关环保方面的小论文。事先我们提供一些网址,学生上机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有些学生不满足我们提供的这些网址,他们充分运用搜索引擎,自己又去访问其他网站,大家做得非常投入,学生很快的就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每人都上交了一份电子作品。

我深刻体会到,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应不仅要更新知识,充实自己,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大胆地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创造,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锦囊,问题是你有没有一把开锦囊的钥匙,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多留一点空间给学生,那就多一份创造的成果。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教育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3月

第69期

2、《江苏教育技术》 2008年5月

第5期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突破首先是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思想上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设计与组织环节就无法渗透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转变过来,要深入研究教材与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方法,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而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教师要深入研究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实现自己教学模式的优化。特别要多运用研究式、启发式等新兴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空间等方面深入研究,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契机,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开展思考,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增强能力素养,这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当前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要注重思想理念的创新,善于整合资源和博采众长,想方设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营造条件。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教材,但是切不可拘泥教材。现行信息技术教材虽然编写较为科学,但是教学对象有着千差万别,教师在把握好教材要素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动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立足教材也要拓展延伸,特别是选取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交集或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内容,有机融入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文字输入以及排版编辑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篇最为满意的作文,输入进入进行排版编辑。这样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和学生学习的密切联系,他们更加感兴趣。在学习了页面编排的操作要点之后,自己动手设计页面与字体,包括行间距、字间距、字体与艺术处理等等,学生对于自己作品的编排设计中会投入更多精力,对工具栏的研究更为深入,对其运用更加灵活,融入了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创新,使其更加美观,操作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绘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怎样利用软件工具进行绘图,同时还要赋予学生创新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确定绘画的主题内涵,运用软件工具进行操作,体现了信息技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抓手

小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改进,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这也是推动教学开展的有力举措。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走出自己单向说教的状况,尽可能让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其中,说一说自己学习理解的内容,动手操作相关软件等等。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示范演示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操作演示,和多媒体大屏幕演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在演示中帮助全班同学正确把握相关软件操作的步骤与要点。无论是演示正确的方法还是出现了错误的情况,教师都可以灵活应对,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操作步骤中巩固加深理解,从错误的操作方式中汲取教训等等。特别是学生操作步骤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简单评判,要注重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他们开启思维、积极创新,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和突破难点,这也是保护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方法。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习载体进行创新,指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目标任务交给小组,由牵头学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思考研究,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集中集体的智慧来突破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难点,以及拓展思维设计出更为美观的作品等等,让学生在合作研究的环节绽放创新的火花。

四、教学空间资源整合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除了抓好课堂讲解与点拨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延伸与拓展,在更为广泛的空间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创新运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的许多方面和学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如上网浏览搜集信息、正确运用电子邮箱等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方面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在运用的实践中创新思维与方式,提高运用效果。在上网浏览搜集信息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怎样将这一方法手段运用于学习生活之中,如每日在班级发布天气预报小贴士、开设健康生活知识专栏德国。在电子邮箱内容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体现电子邮箱联系便捷的功能,全班同学建立通讯录,相互发送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等等,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运用和创新创优的活动中。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学习中拓展视野,提升学习与运用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珠河学校 杨吉福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计算机在信息的处理上扮演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已经到来的信息社会,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要求。

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 教学手段已经落后,教育将发生重大变革,正在逐步走向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新能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活动的根。教育过程不仅包含知识传递的因素,还包含着创新的因素。

一、注重德育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兴趣、意志、毅力、情感等创新型人格的培养。缺乏自信心、缺乏意志力和献身精神的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难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突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讲述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传记,中外计算机发展的差距,计算机应用及发展前景等。通过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引导学生发奋学习,使他们拥有坚韧的毅力,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理解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时代的主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惟有实践,才有创造。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办法。在实践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启发,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育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我的具体做法是:⑴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做小报排版,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文水平;电脑绘画,制作贺年卡、书签,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绘画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思并创作作品,完成后,让每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创作思路及过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利用汉字编码和文本编辑工具,以及表格处理、图形变换等方式让学生把所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用字、表格、图形等方式,把观察和思考、协商、讨论的意见做出归纳、概括,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⑵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进行学习成绩管理、运动会成绩管理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获取信息能力,培养鉴别能力

创新活动,离不开信息的吸收与重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随着Internet网络应用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Internet网络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开拓创新视野已成为现代人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时代教育已真正成为知识传递与知识创新相融合的连续体。面对网上汹涌而来的信息,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正确上网畅游,正确选择有效信息,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使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做到学习上网两不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现代工具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育要面向未来,最现实的是面向未来的知识经济,无论是知识的创新、知识的普及还是知识的应用,都需要相应的人才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形成敏锐观察、积极求异、丰富联想、综合融合、知识建构等良好习惯。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优势,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比较的环境,探索和构建“创新教育”的新模式。

第四篇: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便益中学

吴旺辉

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承担者与体现者,是创新教育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学生的评价单一死板……这些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全面张扬,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从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言堂”的教学不是素质教育,更不会有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要我练”到“我要练”进行转变,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这时,教师要抓住大好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向“我要怎么练”的更高层次发展,真正把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好奇、质疑是学生的天性,是探索知识海洋的摇篮。面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突发奇想产生的问题要耐心解释,正确引导;对提出古怪离奇问题的学生不能采取训斥、嘲笑或不屑一顾的态度,大搞“听话教育”,要积极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学生的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探究精神。为此,教师要善于设计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自行创编成套动作。体育课在体操、韵律操、武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易到难系统掌握、复习教学大纲规定技术动作;其次可充实教材中没有安排,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简单易学的各种技术动作。如前滚翻可变化为双手抱膝、手放胸前、两腿交叉、分腿、直腿、双人、鱼跃前滚翻等动作。也可重点介绍一些难度较大动作和体操、武术编排成套动作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并让编排有特色的学生上台演示,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评价,教师则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人的个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培养其创新品质。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联系教材,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分析问题,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练习,从中发展身体,掌握知识、技能,促进身、心、社得到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呢?

1.尊重学生,发现个性。对有“棱角”的学生,教师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

2.创造“育场”,培养个性。当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得很明显、很强烈的时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展学生这些积极的个性与特长。反对强求划一的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

3.因势利导,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如组织课外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此外,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处处设疑、激疑,以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让学生由过去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由于体育教学具有规范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可能一次性达到规定标准,因此,教师应借助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技巧中“鱼跃滚翻”教学,用“蹬摆如兔跃,臂部比肩高,支撑作退让,滚动紧束腰”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结合优美的动作进行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感悟动作的要领,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如讲“蹲距式”起跑的动作原理时,可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从类似和类比中探求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创造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及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为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采用启发、探索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并注意创设激发学生创新和实践热情的教学情境,爱护和引导学生各种大胆的质疑、假设和尝试,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如:采用讨论法,不拘泥于教师“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例如进行篮球三攻二、二防三简单战术配合教学,学生在场上都有自己位置的分工,从而形成比赛阵型。而比赛阵型受攻守变化规律支配,二人防守可形成平行、重叠、斜线站位,3人进攻可采用传切、突分、掩护等基础配合。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动眼、动脑、动手、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了他们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当然,体育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学习内容应由教师把握,而一些具体的学习环节则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练习、去创新。例如:准备活动,教师可让学生轮流带,教师只规定时间和要求,内容上不管是徒手操还是游戏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对于不足之处教师予以适当弥补。另外,技术动作在介绍要领时,教师要把握住动作的重点予以提示,而练习的方法和如何运用等细节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去领悟,教师可以提出范例,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范例有所创新,而不拘泥于教师所规定的要求练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多以鼓励作为回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均能体会到创造的喜悦和成就感,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逐渐树立起来,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就会被激发出来,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五、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创新必须求变求异,而求变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创新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质疑、解惑。如跑步教学时设问:腿蹬地腾空后,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42°而不是45°呢?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讨论,各抒已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开发潜力,发展个性,促进多向思维。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求变、求异的学习方法。如:动作方法的创新。常见的有每次课的准备活动常规都是教师或体育委员带,且动作基本上是固定的,这时,教师可教会学生依据课的内容和练习专项的准备活动自己编操。并以小组为单位轮流领操,让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创造力的机会。如:在舞蹈的练习中,学生在完成掌握规定动作的学习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方法,自己选择音乐曲目。另外,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如在体操技巧、支撑跳跃、单杠等练习中,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在完成课的目标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求新求异的欲望,在自创动作的练习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如让学生先实践后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教“弯道跑”技术时,教师让学生体验动作练习后,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身体向内倾斜是物理中学习的离心力原理,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营造愉悦、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使学生得到足够表现自己才华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养成认真思考,求异求新的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赵慧燕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赵慧燕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当前,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教育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大素质教育培养力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也是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研究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课改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夯实知识基础

法国有位作家曾经这样说过:“从虚无中是创造不出新东西的。只有构思中渗透着别人的东西,才能创造出某些有价值的新东西。”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继承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语文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支撑点和有效工具。我们提倡的创新,提倡的素质教育,没有基础知识是不行的。实践证明没有充实的知识营养,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在小学语文《詹天佑》一文中,在教学开凿隧道一段时要想让学生想出提高开凿速度的方法,培养其求异思维,必须让学生懂原文,以归纳、比较詹天佑的开凿方法为前提,反之则达不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二、营造和谐氛围

创设民主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心灵对话、平等交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产生真正的师爱,在师爱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独特想法决不能进行批评和挑剔,要积极鼓励,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让学生获得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获得宽松的思维和想像的空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充满信心,相信“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成功最终属于我”。创设一种敢于开口,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争辩,敢于标新立异的开放型学习环境。

三、创新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其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积极建构生成新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转化角色,相信学生潜在的独立性,教给方法,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引导学生建构有用的知识。例如:在上《鸟的天堂》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读书,在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学会怎样读书。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的回答者;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他们相互研讨,相互启发。合作学习的完成依附于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感,要求同伴之间互相帮助、辅导以及相互合作。例如:在教学《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共栖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然后在课内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相互请教,学生们不仅沉浸在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认可,知识得到扩大的喜悦中,也表现出了对其他成员的欣赏和理解。

探究学习,指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搜集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探究性学习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宽松的环境,要做到不“越位”,始终充当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学生忙于探究时,教师要记下那些有价值的发现,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为了引导学生探究“赤壁之战”能以少胜多的原因,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讨论、探究。同学们兴趣盎然,有的说是曹操骄傲、轻敌;有的说是周瑜和黄盖官兵一致、上下一心;还有同学说曹操发动了一场非正义战争,所以必败,等等。在激烈的讨论中,同学们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撞击出了创新的火花。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与智力因素相比,像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在人的创新能力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1]既然非智力因素如此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呢?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教师有责任予以激发、培养和保护,使之形成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注意设计诸如悬念式导语、故事式导读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仅做到这一点远远不够,还必须激发学生认真工整写字的兴趣、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写日记作文的兴趣等。这些兴趣的激发应借助于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开设选修课程、举办各种展览竞赛等途径来进行,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加强和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障。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坚韧的学习意志和毅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周密的学习计划,既要有中长期的学期计划,又要有短期的月计划、周计划甚至具体到天计划。计划中要有具体适量的任务和明确的奖惩措施,一天一小结,一周一兑现。开始时制定的计划要小目标、多梯度,让其顺利地实现其目标,以逐步培养学生坚持学习的毅力。

维持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自信心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专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只要学生的回答有理、有据,教师就应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素材灵活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创新,这既包括观念的创新,也包括具体教学行为的创新。只有教师在教学上先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石国兴.非智力因素与创造[J].社会科学论坛,2000(7).

下载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模版)

    摘 要: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本身只有继续不断地摸索、改革,学习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号) ×××(姓名)指导教师 ×××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学生的创新能......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

    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初探

    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初探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思维已越来越多地被机械智能所替代,现代的繁荣将靠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来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背景下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思考及探索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从学生、教师......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悟县东新乡中心初级中学徐响平[摘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同时也给现代教育教学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全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丹阳市埤城中学陈锋伟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背景下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思考及探索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凤县双石铺中学王晓丽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