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对城商行风险和收益的影响研究

时间:2019-05-12 08:3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对城商行风险和收益的影响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对城商行风险和收益的影响研究》。

第一篇: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对城商行风险和收益的影响研究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对城商行风险和收益的影响研究

【摘要】: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改制而来,经过18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三层梯队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第一层梯队是由包括中农工建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组成;第二层梯队包括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商业性资金来源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发展迅速,经营业绩相对较为突出机构和业务不断拓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商行是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产生并形成的,也是化解地方,区域金融风险的产物,以其灵活的机制和独特的地域性优势,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推动下,不断改革与转型,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银行业的活跃力量,与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起成为我国银行业体系中的“第三梯队”。银监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已经到达了115134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为9.2%,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1.5%,增幅超过了同期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类金融机构。

城商行之所以会出现,近些年在国家的很多优惠政策下快速发展,是由于当时出于“服务地方、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市民”的初衷,从其开始成立发展至今,监管部门一直遵循其设立城市商业银行最开始的原则,并依托其地方性经营特色和对当地中小企业累积的专有信息优势,成为贴近当地市场、专门为地方经济和本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银行。然而,自从2004年10月,银监会批复了哈尔滨市商业银行按市场原则收购双鸭山市建设城市信用合作社的申请,以此作为开头,城商行拉开了跨区域经营的序幕。再后来,城商行的发展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诸多城商行跨越了地域的限制,在新的地区开疆辟土,迅速扩张,这主要是由于银监会逐步放宽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入政策,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商行之间较好的经营模式的推广,而且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创新,服务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拓宽了其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诸如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与初始定位的偏离,城商行市场定位的针对性,鲜明性和特色化被严重的扭曲,在一定程度上与城商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不仅使得我国部分市场的金融服务出现断层,也不利于城商行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盈利性金融机构,城商行经营的目标无非是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提高其收益水平,抑或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上降低风险,那么跨区域发展是否能够解决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实现其规模扩张的初衷,获得收益,降低风险?监管部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引导城市商业银行走特色化和差异化的道路?本文提出这样的问题,试图通过研究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对其收益和风险的影响,找出城商行热衷于跨区域经营的根本原因,并为监管部门合理引导城商行向着“立足于本地发展,立足于特色经营,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立足于支持小微企业”的方向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中在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之上综述国外有关商业银行在地域限制方面以及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争取在先前学者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要做到更好的研究,深入的了解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以及城商行的概念,产生与发展历程是前提。第二部分简述了城商行的产生的特殊背景,分别将城市商业银行与银行业其他两大类银行作比较,其中一类是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农工建交,另一类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行业内部的横向.比较以及纵向比较来进一步分析城商行的发展现状,还有发展到目前为止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随着我国监管部门对于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态度的转变,从一开始的限制单一城市经营,之后逐步放松,再到2011年的审慎监管,我国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进程也随着政策的变动时快时慢,选择跨区域经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城商行这一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城商行内部的经营模式出现了很大的分化,一部分向着全国性商业银行发展,一部分趋向于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商业银行,也仍有一部分城商行尚未开始跨区域经营的步伐。在已经开始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中,很多城商行偏离了原始的定位,在经济发展速度快,金融发达程度高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造成当地激烈的市场竞争,扰乱了当地的金融秩序,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本文第三部分简述了监管部门对于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政策变动以及城商行目前实现跨区域经营所采取的主流模式,并重点对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将2007—2011年40家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选取资产收益率(ROA)和不良贷款率(NPL)分别作为衡量城商行收益和风险的指标,在控制资产规模、公司治理、贷款集中度、城商行经营所在地GDP等变量的基础上,研究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程度对于其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城商行的收益和风险水平均与其跨区域程度负相关,也就是说跨区域经营在降低城商行不良贷款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其收益水平。因此,我们不能只笼统地说城商行是否应当跨区域经营,也不能分辨究竟哪些城商行应该跨区域经营,哪些不应该,更好的方法应该是在外界提供公平合理的经营环境中,各个城商行找准自身定位,选择发展成社区银行、精品银行,或者继续跨区域经营。本文第五部分综合前面几部分的内容,建议监管层完善制度,分类监管,为城商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公平合理的环境,鼓励城商行做“小而精”的银行,合理选择目标城市,正确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有条件的城商行在做深做透本地市场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进行跨区域发展。城商行进行跨区域发展,其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依靠直接设立分支机构来实现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目标城市的经济水平、金融市场竞争程度,与城商行自身特色的适应性都影响着城商行的收益、风险水平和品牌建设。并且做到地域扩张与业务拓展相结合,开展特色经营,并对有条件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在风险管理、绩效考核、目标城市选择和跨区域经营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议

本文力求突破前人只用定性方法对城商行是否应当跨区域经营进行研究的现状,利用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数据,通过回归分析研究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程度对其收益和风险水平的影响,试图为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实践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在降低了其总资产收益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不良贷款率,能够分散其单一城市经营的风险。但是,不良贷款率并不能涵盖城商行的全部风险,特别是跨区域经营之后,城商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会增加,这些都很难通过指标来量化,可能会对本文结论的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国外,研究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发展这个课题的文献著作不在少数,但由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产生背景,面临的经营环境与国外大不相同,因此国外有关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发展的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但研究结果并不适合我国城商行这一特殊群体。而我国到目前为止有关城商行的研究多集中于规范分析,分析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探讨其是否应该跨区域经营,研究其跨区域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并试图提出有用的对策,真正关注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之后经营绩效的研究则很少。2011年以来,有几篇研究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效率的文章,但都止于研究跨区域经营对其收益水平的影响,并未涉及风险。本文同时考虑城商行的风险与收益,研究跨区域经营对这两方面的影响。【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跨区域发展 收益 风险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33 【目录】:

      摘要4-8 ABSTRACT8-14 1.前言14-23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14-15 1.2 文献综述15-20 1.2.1 国外研究文献15-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2 国内研究文献17-20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0-21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21-23 1.4.1 创新点21-22 1.4.2 不足之处22-23 2.城商行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23-33 2.1 城市商业银行概述23-24 2.2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24-31 2.2.1 城商行数量不断增加,但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4-25 2.2.2 资产规模稳定增长,占比逐年上升25-28 2.2.3 不良贷款率逐年降低,资产质量逐步提高28-29 2.2.4 利润水平逐年上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9-30 2.2.5 贷款集中度水平逐年下降,多数达标30-31 2.3 城商行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31-33 3.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33-47 3.1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界定33-34 3.2 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政策演变34-35 3.2.1 政策限制期(1995年—2003年)34 3.2.2 政策松动期(2004年—2005年)34-35 3.2.3 政策开放期(2006年—2010年)35 3.2.4 审慎推进期(2011年至今)35 3.3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主要模式35-39 3.3.1 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35-36 3.3.2 合并重组36-37 3.3.3 收购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37 3.3.4 直接参股控股异地城商行或农商行37-38 3.3.5 业务联合合作38-39 3.4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现状39-44 3.4.1 过半数已跨区域经营,且以省内为主39-41 3.4.2 城商行跨区域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41 3.4.3 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商行跨区域步伐明显较快41-42 3.4.4 目标城市选择偏向东部地区,但逐渐向西部转移42-43 3.4.5 城商行网点布局各异,体现不同的战略方向43-44 3.5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面临的问题44-47 3.5.1 传统优势逐渐丧失,管控风险增大44 3.5.2 跨区域发展顾此失彼,本地市场份额有下降趋势44-45 3.5.3 发展路径同质化,金融资源分布不平衡加剧45-46 3.5.4 盲目跨区域发展,偏离原有市场定位46-47 4.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收益与风险实证分析47-58 4.1 理论基础47-48 4.2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48-52 4.2.1 绩效指标的选取48-49 4.2.2 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和模型建立49-52 4.3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52-53                    4.4 模型选择和回归53-54 4.4.1 模型选择53 4.4.2 模型回归53-54 4.5 回归结果分析与结论54-58 5.对我国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建议58-64 5.1 对监管部门的政策建议59-60 5.1.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银行业运行环境59 5.1.2 分类监管,鼓励城商行向特色化方向发展59-60 5.2 对城商行的建议60-64 5.2.1 渗透当地市场,做“小而精”的银行60-61 5.2.2 合理选择目标城市,规划未来方向61 5.2.3 战略合作,实现共赢61-62 5.2.4 地域扩张与业务拓展相结合,开展特色经营62 5.2.5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城商行可持续发展62-63 5.2.6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63-64 参考文献64-67 后记67-68 致谢68-70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70

第二篇:对城商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考(定稿)(20150216)

操作风险研究

对城商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考(2015.2.12, 刘晖)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曾经在交通银行基层分行从事过储蓄、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工作,也曾从事过三年城商行质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工作,目前长期从事操作风险审计和案件防范方面的具体工作,在多年内控体系、风险库建立与维护以及操作风险审计过程中对城商行操作风险管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和感性思想,现从操作风险审计的角度提出对操作风险管理的若干思考,文章不针对任何具体单位和个人,仅作为理论调研的一种思考和抛砖引玉,只代表个人的学术观点和意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具有四个明显特征。一是风险的内生性。二是复杂性和隐蔽性。三是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性。四是关联性。这些特殊因素都决定了操作风险的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城商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方能取得成效。

当前持续下行的经济形势、持续推进的金融改革、持续加剧的银行竞争态势都使得城商行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容乐观,经营形势极为严峻,这对城商行的风险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直接诱发金融危机。因而,加强操作

操作风险研究

风险的管理工作是当前城商行必须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同时也是城商行必须直面的一项课题。

二、当前城商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操作风险认识不到位。从城商行系统发生许多案件看,是屡犯屡查,屡禁不止,重要制度形同虚设。如:查库制度、授权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坚持重要岗位轮换和相互制衡机制;金库管理制度、现金提取、现金调拨程序管理不严,导致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截取库款、盗用现金;网点管理不到位、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失控,工作人员私自开户购买支票挪用银行资金,柜台人员上班时间私自离开柜台、自办业务失控、柜面授权流于形式,银承票据信封管理不善至遗失、吞没卡管理不到位、被人偷取,单人加钞、致使钞箱库款被挪用;贷款抵押双人核保制度执行不严、“贷款三查”流于形式,导致贷款担保悬空、被骗;核心系统密码保管不严谨、导致客户数据被私自修改;财务管理混乱,有意无意导致私设“小金库”,甚至导致行贿、受贿、非法放贷的刑事案件发生等等。这些案件表象均从一个角度折射出城商行部分干部员工对操作风险认识淡薄,风险认识缺位,认为操作风险防范不重要,有的甚至认为影响业务发展,将操作风险防范与业务发展形成对立,不能充分认识操作风险发生导致银行经济和声誉损失对银行经营的危害性,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二)操作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笔者通过多年操作风险审计实践发现:基层行在操作风险方面存在部分漏洞和隐患,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部分城商行干部员工对操作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

操作风险研究

一是查库制度执行存在漏洞。据调查:较多行查库制度要求会计主管及支行行长、分管行长定期、不定期抽查各柜员的金库尾箱。实际执行情况是有些支行负责人借口工作繁忙不查或委托会计主管查库;部分会计主管下班前有时因为业务繁忙或者认为麻烦,也时常存在忘记卡大数查库,致使查库措施流于形式。该行为的操作风险在于柜员可以在营业时,利用制度漏洞,在一定金额以内无需授权条件下自行空存,并在当日下班后将款项转移,存在一定的案件隐患。笔者了解到某专业银行的模式是加大后台查库力度,设臵后台专人每日终了进行查库,并于次日将金库尾箱对柜员进行交叉轮发,每天上班前,由会计主管进行0轧账,可防范此风险。

二是柜台员工收入不稳定,易产生案件隐患。据调查:部分行柜员较多由于存款考核等任务指标考核实行倒扣等原因,导致薪酬收入相对较低,前台柜员时时与现金接触,易产生一定案件隐患。建议对柜员工资考核宜保持相对稳定,确保一定的工资基薪水平,不影响其正常生活所需,促使柜台员工考虑作案成本,不愿冒险,以付出职业生命为代价,铤而走险。

三是执行柜台人员营业时间相关规定不严谨。据调查,部分行营业室内也偶尔存在柜员因各种特殊原因暂时离开柜台的现象。根据近期省内一起空存案情分析,应加强对柜员营业时间的管理,要求柜员工作时间内,原则上不得离开营业室,营业期间柜员确有特殊原因需要离开营业室的,必须报当班会计主管批准,由会计主管对其现金、重证、印章、会计凭证等重要物品进行检查,核对无误后双人上锁方

操作风险研究

可离开。

四是执行ATM加钞制度不严谨。据调查:城商行现行的ATM加钞中,一般是由会计主管和一名会计后台人员双人执行加钞流程,并且支行行长、会计主管查库时很多时候并没有检查ATM机内的现金额。由于加钞人员相对固定,容易产生串通作案可能,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通过对华夏银行石家庄分行一起涉及ATM机案例分析,建议城商行完善加钞制度,在钥匙密码“双人分管、双线不交叉”的前提下,对ATM加钞人员适时变动,防范“多出库、少加钞”的案件风险。

五是事后监督模式有待改进。据调查:目前很多城商行的事后监督还没有完全实现人员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应该逐步推行全面事后监督时空分离,保证分支行的传票流转到总分行事后监督后,不再回到分支行,而是直接入库。分支行须查阅时,要履行规定手续,防范涂改、编造、丢失凭证的操作风险。

六是综合柜员柜面接受客户现金流程有待完善。据调查:很多行柜员在柜面上经常放有金库尾款,容易将客户正在办理的现金混入。应要求柜面人员接收客户递进的现金后,在业务没有办完时,不可将现金混入库箱款内,并要求将收到现金及时进入尾箱,不准将现金推放在桌上,避免操作风险。

七是柜面业务授权监督力度有待加强。据调查:发现部分行的柜面授权普遍存在由于授权人忙或者责任心等原因导致授权流于形式、授权密码保管不严谨的问题。建议增加后台人员,加强柜面后台监督及授权管理。

操作风险研究

八是各类柜面委托业务流程应增补核保环节制度。据调查:部分行在办理柜台委托业务时,没有派行内人员上门进行委托事项的核实。应要求对于办理委托书面挂失业务、解挂、取款等业务处理时,要增加银行人员双人核保流程控制,规避操作风险。

九是第三方远程监控有待建立。据调查:某些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监控设施故障、监控角度不对等),导致ATM加钞各环节并没有在监控下进行,要建立第三方远程监控,不仅监控加钞,而且对授权、柜面进出现金等重要环节进行时时监控,全过程监控加钞、现金流转流程。

十是吞没卡的管理有待完善。据调查:有些行执行吞没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建议对于吞卡四天内及时剪角作废。另外,要杜绝吞卡到处乱放、保管混乱的现象,防范吞卡被盗、被克隆的案件风险。

十一是凭证流转制度有待完善。据调查:较多行凭证流转到总分行时存在漏洞,安全防护措施力度不够,易产生凭证丢失、涂改等风险隐患。要完善专门制度,确保凭证流转安全。要求分支行将送到总分行的凭证要密封包,并固定专门的箱包(有足够安全力度)交送。

十二是贷款核保制度执行不严谨。据调查:有的行因为贷款核保不严谨,直接导致抵押物不存在或错误,致使贷款悬空、被骗贷。

十三是“贷款三查”流于形式。据调查:很多行在不良贷款问责时发现:均是因为“贷款三查”不到位,授信人员不尽职,致使贷款形成损失,教训深刻。

十四是核心数据库系统进入密钥保管不严。据调查:个别行由于

操作风险研究

数据库密钥保管不严谨,导致个别科技人员违规进入数据库修改客户的存款数据,存在巨大案件隐患。

十五是银行员工出借账户给客户。据调查:个别行个别员工由于出借个人账户给客户过渡资金,导致卷入非法集资案件中。

十六是轮岗轮调不到位。据调查:部分行从存款稳定性以及工作连续性角度考虑,对部分支行负责人以及总分行重要岗位没有实行定期轮岗,存在一定操作风险隐患。

十七是对账操作不严谨。据调查:部分行客观存在对账操作违规使用客户经理对账、柜台对账对账单返回柜台等违规行为,存在一定操作风险隐患。

十八是员工行为日常排查流于形式。据调查:由于基层行负责人对员工行为排查重视程度不够,借口业务压力大等原因,对季度的员工行为排查工作流于形式,个别员工在外面涉及非法放贷、借贷、集资等行为,单位负责人根本不知道,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十九是未成功代发工资款长期挂账。据调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个别行对于未成功代发的客户工资款项长期挂账,臵之不理,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二十是暂停使用的会计印章未双人封存。据调查:部分行对于暂停使用的部分印章由会计主管保管,未双人封存,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二十一是押品管理尚未建立良好的内控管理流程与制度,包括完整的抵质押品台账登记、健全的押品出入库审批流程及每月押品账务与实物核对等等,但由于经营行人员匮乏、管理意识、风险防控观念

操作风险研究

稍显淡薄的原因,经常导致押品台账无登记记录,账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以致整个银行财务报表表外科目账务混乱,清理难度极大,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二十二是法律合规方面存在瑕疵。如:个别支行未按要求填写法律文本(含标准和非标准文本),存在倒签合同的现象,即合同当事人一方已提供服务,但个别支行、部室为满足报账需要或法审形式需要,补签合同,有可能引起法律风险。同时,很多时候部分行存在合同文本填写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甚至有涂改的痕迹。如:制度要求在授信协议下选择最高额类担保合同,但某支行客户经理选择使用非最高额类担保合同,造成合同使用错误,甚至合同法律效力不足等问题。

二十三是续授信出库押品存在短期“空库”的漏洞。在实际押品工作中,由于客户经理对押品出入库流程认知不清,加之对原授信担保物出库后而新授信担保未完成抵押登记前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了解不足,易引发操作风险。如:某客户在原授信未结清的情况下通过了续授信申请,需要将原授信担保物特殊出库重新办理抵押登记,虽然出库手续完备,但易造成新笔的抵押登记完成前无有效担保物担保的情况,易滋生该担保物在此“真空期”被有权机关查封、其他债权人申请实现债权等法律风险。

二十四是出入库凭证缺失。由于客户经理对制度的认知不足和执行力的欠缺,日常押品出入库管理工作中的细小环节容易产生操作风险隐患:如办理出库和入库的客户经理不是同一人;入库单未妥善保

操作风险研究

管造成遗失,用支行说明代替,易造成出库档案资料不齐全、押品被人冒领等风险。

受文章篇幅限制这里仅论述部分操作风险隐患及漏洞。但是仅就这些,已经能够充分说明,城商行部分干部员工操作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漏洞极易演变为更为严重的案件风险事件或案件,给银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各城商行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均建立了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操作风险管理等。但是大部分城商行仍未建立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有些城商行分支机构的内审部门根本无法胜任防范操作风险检查的要求,与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内在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缺乏对操作风险的整体掌控,未应用统计学原理对操作风险事件进行计量、分析,更谈不上数据库的建设和科学有效的管理。二是“三道防线”未能形成整体合力。由于基层机构、专业管理部门和内控合规部门、内审部门的职责界定不清,三道防线不能很好地衔接,导致政出多门、各自为战,削弱了内控体系的整体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三是未建立操作风险评价、监督和整改机制等。

三、操作风险防范对策思考:

这里笔者将从内部控制体系的角度,提出对操作风险防范对策的思考。

1、转变观念,增强全员操作风险意识。

操作风险研究

一是从去年以来,经济下行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非常明显。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在经济领域,新常态就是去产能化、去杠杆化、挤除泡沫,就是力求实现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所以,今后短期内国家也不会轻易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强化杠杆效应,以大量人民币投放来救市。据经济学家预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经济企稳运行依然面临较大的压力。2015年城商行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可能更为严峻。国家过度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的形势依然严峻;消费仍未摆脱疲弱态势,内需拉动乏力;美国复苏并非确定性大幅好转,欧洲复苏还未真正开始,国内消费品过剩的趋势还将延续;国家的稳增长政策并非要通过强刺激来形成新的一轮经济上升,而是出于经济托底的需要,因而稳增长措施也将更多的兼顾改革。所以,今年的GDP将会在7.4%的基础上有所回落,CPI将在2.2%左右。然而,城商行面临金融竞争的挤压又必须加快发展、加大业务拓展力度。因此,现阶段城商行如何处理好加大投放与风险管控的关系非常关键。二是要在全行倡导和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引导全行员工树立对操作风险管理的认同感,真正意识到操作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风险部门和风险管理人员的事情,操作风险管理人人有责,使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岗位上存在的风险点,形成防范操作风险的第一道屏障。

2、建立体系,架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在城商行原有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由总行行长任组长,由相关业务部门以及各分分支行负责人任组成人员。日常办公机构设在风险管理部,其职责是:负责制定相应的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研究

管理政策、程序和步骤;负责指导业务管理层以及各分支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活动,并定期检查、评估所有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状况;负责为操作风险开发相应的技术和方法。总行各业务管理部门以及各分支行主要职责是:具体执行各项操作风险政策,并定期向风险部进行操作风险状况报告,并配合风险管理部开展工作。审计部门职责是:检查操作风险政策执行以及效果,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完整性。后勤保障部门(包括科技、安全保卫、办公室)职责是:负责操作风险管理的支撑和保障工作。

3、持续改进,整固内控体系防范操作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操作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加大检查执行力度,使内控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一是分条线开展现场检查,并按照内控体系的要求,填写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并按月形成检查报告,真实、客观、全面的反映各分支行的制度执行情况,再通过持续的整改,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二是总分行各业务部室要遵照内控体系PDCA的核心理念要求,在制度检查基础上,不断识别客户的需求和业务要求,按照内控制度修改程序的要求,持续的更新完善城商行的内控制度体系文件,力争每月新增修改发布一次内控体系文件,确保体系文件的符合性、科学性、实用性。

4、重点监控,排查操作风险易发点。

操作风险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难以把握的风险,要尽可能的排查城商行面临的所有操作风险易发点。根据城商行的业务范围,现从存款

操作风险研究

及柜台业务,会计核算、信贷业务、资金业务、中间业务以及六个方面分析阐述操作风险易发点。

(1)存款及柜台业务:主要的风险易发领域是:开立、变更、撤销账户;大额存单签发、大额存款支取;对开销户登记簿、验印系统、印鉴卡等重要物品的管理;账户异常变动监控;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印证押三分管;操作系统;柜台人员名章、操作密码、身份识别卡等物品的管理;营业终了的账务管理。

(2)会计核算:主要的风险易发领域是:重要会计岗位;授权;对账;会计岗位设臵。特别是:重要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人员、会计负责人、联行、同城票据交换、出纳等岗位。对于这类岗位应实行强制休假和定期轮换,并逐步推行离岗(任)审计制度。账务核对要确保账账、账据、账款、账实、账表、内外账六相符。会计岗位的设臵要实行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禁止一人兼任非相容岗位或独自完成会计过程的操作。

(3)信贷业务:主要的风险易发领域是:岗位分设;集体审查制度;审查、审批权限和工作程序;集团客户授信;贷款三查;授信管理办法;授信审批程序;关系人授信;借款用途的审查和监控;借款人资料审查;合同文本。特别是:贷款“三查”要注意了解、跟踪客户的变化,做好风险预警和防范。一是贷前调查要把好风险准入关。重点关注与经营相关度较高的参考数据,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和产品竞争优势、持续发展能力。要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解其现金流量,客观评价其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二

操作风险研究

是贷时审查要把好风险控制关。要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评定,复测贷款风险度。要重点审查是否由借款人本人持有效证件办理贷款业务,贷款资金流向是否符合贷款用途。当前要重点防范利用银行放贷需求强烈的特点,部分企业造假骗取贷款,关联企业连环担保贷款、担保公司超资本约束担保贷款、内外勾结虚假评估抵押物担保贷款等。三是贷后检查要把好风险管理关。要进一步拓宽对借款人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收集渠道,定期了解借款人、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资金投向,加强对抵押物的管理和检查。要健全贷后检查记录,定期作出调查报告。对检查出的问题必须及时做出处理,防止小毛病酿成大顽疾。四是逐步对押品进行集中管理与清理。根据制度要求,对全行抵质押品进行全覆盖的集中清理,协助押品保管行建立健全押品管理台账、按月进行押品核对,以达到押品管理账实相符,最终促进各项业务的良性循环发展。五是做好押品重新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前的准备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支行的监督和指导,引导客户经理在确保抵押登记手续能够如期完成后再行出库,避免和减少押品“空库”现象的产生,同时强化对抵押登记手续时效性的理解和落实,可依据不同情况对原担保物出库后至办理新笔登记入库前的时间进行限制,尽量减少和避免因重新办理登记之前准备工作的不足而带来的潜在风险。

(4)资金业务:主要的风险易发领域是:岗位分设;资金的调入调出;授信;授权;交易头寸;极端情况的应对措施;代客业务;结算。

操作风险研究

(5)中间业务:主要的风险易发领域是:支付结算业务;代理业务;借、贷记卡;银行卡发卡机构与特约商户;特别是支付结算业务风险点表现在持票人提交的票据或结算凭证要素不齐全,提交变造、伪造的票据或结算凭证,委托收付款指令不正确或超过有效期以及银行员工操作失误等。

(6)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的风险易发领域是:岗位分设;系统开发;外部采购;网络管理系统;用户和密码管理;病毒入侵;数据信息管理;电子银行;应急系统(灾备管理)

对于以上风险易发点,城商行总分行各部室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负责,在日常内部管理检查中,针对以上操作风险易发领域,加大检查力度,有效防范上述领域发生操作风险。

5、不断跟进,持续开展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

按照监管部门内控指引的要求,城商行要在认真梳理和优化各项管理流程基础上,针对每一个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区别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考虑常规和非常规的情况,运用先进的半定量分析方法LEC(业务发生频次评价法),选取风险发生的频次(L)、业务和管理活动发生的频次(E)、风险发生可能导致的后果(C)三个因素,对全行各项业务流程逐项进行风险识别与计量。根据计量结果划分出可接受风险与不可接受风险。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的类型制订防范措施,对发生风险频次高、风险可能导致后果严重的流程进行重点监测。并坚持进行风险识别与计量筛查工作,对风险识别评估工作要及时进行更新、完善,确保城商行所有的业务及流程,都处于监

操作风险研究

控状态,不留操作风险死角。

6、多法并举,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手段。

一是要解决内部检查形式化问题,加大问责制的威慑力。但在“控制风险、支持经济健康发展”这样一个精神指导下,在目前特殊的经济背景和政策之下,对银行信贷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尽责、问责和免责制度以及考核指标要进行科学的界定和调整,要有一定的宽容和容忍度。但是对于因贷前调查不实、贷后检查不到位,反映情况不及时,采取措施不得力,而造成贷款损失的,要进行责任追究,决不宽容;二是要改善电子化手段,迅速改进科技信息系统,提高通过技术手段防范操作风险的能力,支持各类管理信息的适时、准确生成,为业务操作复核和审计部门的检查提供坚实基础;三是多发并举,提高内控管理人员素质;四是不断积累操作风险的数据、资料、经验。

7、践行法治精神,寓合规意识于日常工作

一是相关经营行和业务部门应增强契约精神,充分了解合规合规经营和信贷业务发展的互动及制约关系。包括在书面合同签订前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合规有效使用信贷合同,以免出现纠纷时无合同依据导致出现被动局面;二是建立健全行内法律合规部门管理制度,建立事前监测、事中审查、事后救济的综合风险化解机制。包括提前将法律文本提交法律部门进行审查,法律审查部门应对送审的法律文件严格把关等方面。三是增加法律法规的培训工作,提升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以提高全员的法律风险辨识能力。

操作风险研究

8、治本入手,建立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

一方面要以人为本,人力资源部门要通过开展培训、考核等措施促使全行员工熟悉自身岗位工作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业务的整体流程和关键风险点,同时各级党组织、工会还要加强员工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等在内的综合性教育,培养员工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员工做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做损害国家和银行利益的事。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要建立公正、合理、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要根据每位员工的品德和业务能力,结合不同年龄、学历和工作经验,分配适合的岗位;同时把好“进门关”,对重要部门、要害岗位的员工,要进行严格挑选,并适时进行岗位轮换,防范操作风险。其次是建立风险控制文化。风险控制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是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

湖北银行黄石分行审计部刘晖

2015年2月16日

第三篇: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实证考察—以莱商银行为例

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实证考察—以莱商银行为例

自2006年底银监会允许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以来,一大批城商行走上了跨区域经营之路。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中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的表现及问题,在经由诸多渠道和形式地追踪和反映后,成为《银行家》关注的重要话题。从本期起,《银行家》将不定期刊登部分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个性化案例。本期所谈案例是关于莱商银行跨区域经营中部分工作的进展情况。

莱商银行综合竞争力在国内城商行中名列前茅,在当地存贷款市场份额的占比稳居首位,建立了明显的比较竞争优势。目前,莱商银行的机构布局跨“三省八地市”,在山东菏泽、省会济南和江苏徐州各设有一家直属分行,在省内临沂平邑和泰安新泰各设有一家支行,在河南南阳方城、山东东营分别发起设立了一家村镇银行。外设机构(不含控股村镇银行)的各项指标在全行的占比情况分别为:资产的13%、存款的14%、贷款的17%和利润的15%。

2010年10月中旬,莱商银行按照工作计划安排邀请部分董事、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对跨区域发展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并向《银行家》撰写了报告。《银行家》颉取报告中具有较为典型意义的内容进行编登,希望能对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市场定位

莱商银行本部定位于服务中小客户的市场战略取得了突出成效。经过近十年的培育和支持,中小企业无论在客户结构占比还是在业务规模占比方面均占有绝对优势。在企业贷款客户中,中小企业客户数量占比高达98%;在企业贷款总量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超过80%。

跨区域下的外设机构能否坚持总部的这一市场定位,是此次调研组重点考察的问题之一。从调研结果看,几家外设机构成功“复制”了总行定位中小客户的市场战略。菏泽分行开业两年多以来,在开发的216户企业客户中,中小企业有213户,占比98.61%,贷款余额占总贷款的86%。徐州分行开业一年多来,在开发的140户企业客户中,中小企业有139户,占比为99.29%,贷款余额占总贷款的95%。济南分行成立三个月以来,客户均为中小企业。

调研组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外设机构在客户定位上,正在酝酿一种被称为“纺锤形”的客户定位模式。这种模式将较大客户和微小客户也包括在其中。在这种模式下,中小企业位于纺锤形的中间,即属于占比最大的部分,较大客户和微小客户位于纺锤形的两端,分别占有一定比例。对于微小客户的定位和开发,菏泽分行在下辖的一家支行内进行了试点;对于较大型客户的开发,外设分支机构也正在探索安全有效的路径。客户定位模式的微调应该算是外设机构为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新。特别是对于更低端客户即微小客户的重视和挖掘,对总行是否具有借鉴价值,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中小客户的市场定位,也使得莱商银行在外设分支机构的空间布局上产生了明显的特点。与一些城商行大跨度空间扩张的选择不同,莱商银行的定位是打造以鲁苏豫冀为中心的格局,逐步辐射全国。目前已设的分支机构也主要分布在该区域(详见表1)。调研组认为,在目前条件下,莱商银行的空间定位有利于降低其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选择。但莱商银行在长期的战略安排中是否应该扩大空间范围?考虑到莱商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和进入资本市场等方面的规划和运作安排,莱商银行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有更进一步的考量。

外设分支机构目标设定与评价

“开门红”是不少银行新设分支机构的偏好,一开张就有高额存款往往成为在这些银行开业典礼上颇值“炫耀”的题材之一。莱商银行在几家分支机构的开业仪式上则没有这些高额的存款数字,这与莱商银行对外设分支机构的目标定位有关。对此定位,莱商银行董事长李敏实如此表述:“对异地分支机构的评价标准,不是看数字,主要是看当地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接受和认可程度,适应、融入就是成功的标志。”根据这样一种定位,莱商银行总行对分支机构制定了“三不”政策,即分行开业一年内“不规定存款任务、不下达贷款指标、不分配利润计划”。同时,总行也推出了有效的支持和激励措施。一是资金支持,即由总行按照零利率向分支机构拨付营运资金。该项措施旨在减轻分支机构压力,避免经营指标压力下的变异行为。二是适当扩大授信授权,单笔最高授信审批权限达到1500万元。三是基本全部下放了对分支机构内部的人事权、财务权和考核分配权,以及对下辖支行的转授权等内部管理权限。

总行对外设分支机构的目标定位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外设分支机构避开了一味追求所谓“开门红效应”引发的诸多弊端。例如,从其他行竞挖所谓“能人”,以实现在尽可能短时间内的超常规业绩增长。但实际上,这样的业绩不可持续并存在很大的波动性,特别是这样的“能人”一旦被另外行以更高的价码挖走,“存款搬家”就很难避免了。再比如,以高息、高额好处费等手段拉大存款和“垒”大客户的做法十分不利于分行的长期、健康和合规发展。相反,莱商银行外设分支机构对大额存款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调研组在菏泽分行调研时,该行行长刚刚婉拒了一个超亿元的大额存款机会。莱商银行外设分支机构所聘的经营人才中,也没有一位是靠高额业绩承诺被选来的。

此外,莱商银行总行稳扎稳打的目标导向对外设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正向激励作用也很明显。目前,两家开业较早的外设分支机构的业绩稳步提升。其中,菏泽分行2008年开业当年即实现账面利润1400多万元,2010年底,可实现账面利润达6000多万元;2009年9月开业的徐州分行当年也实现了盈利,2010年底可实现账面利润3000多万元。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调研组发现,外设分支机构设立之初,虽然总行对其存款、贷款和利润不进行考核,但有一个方面是必须进行考核的。这就是,在行业客户的选择上一定要避开总行已有的高度集中的行业。事实上,行业集中度过高也是目前不少城商行存在的问题,这与以往城商行的经营空间集中于单一较小区域有关,莱商银行也是如此。在调研中,该行行长谭乐清向调研组介绍:“由于莱商银行所在的莱芜市分布着大量与莱钢有‘产业链’关系的中小企业,其中大部分又是莱商银行的客户,这就使得本部贷款过度集中于钢铁行业。为此,总行要求外设机构在行业客户选择上,一定要着眼于分散本部行业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尽量避开钢铁行业客户,起到行业互补、风险分散的效果。”

在调研中,调研组发现,莱商银行本部贷款投向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生产加工及流通业、食品加工储藏及商贸业,集中度较高。前三大行业贷款余额占比为77%,其中,钢铁生产加工及流通业占比达43%,这表明贷款投向确实存在过度集中于钢铁行业的情况。钢铁行业是莱芜市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税收来源,集中在钢铁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众多,在当地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赢得这个领域客户的支持是莱商银行在当地市场份额稳居首位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过高的行业集中度也给该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一定隐患,一旦钢铁行业出现衰退,势必会给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也正因为如此,在跨区域经营中分散行业集中度风险成为莱商银行的重要战略选择。

为分散行业高度集中的风险,莱商银行首先在外设机构选址上考虑避开钢铁行业集中的地区,如设立分行的徐州和菏泽两市分布在钢铁产业链上的企业较少。这样的考虑和选择为外设机构避开钢铁行业,拓展新的行业领域创造了客观条件。就目前情况看,外设机构有效实现了总行的行业市场拓展战略安排。菏泽分行贷款总额的79%集中于化工、纺织、木材及食品加工等行业,徐州分行86%的贷款投放于装备制造业、化工以及批发零售业。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

通常认为,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两个最大约束“瓶颈”是人才问题和企业文化传承问题。在人才问题上,一些更具长远战略眼光的城商行从几年前就开始进行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这样,在外设分支机构时,总行可以输送一批储备的人才,再从当地市场招聘一批,从而大大减轻了人才紧缺的压力。与此相反,有些城商行素有“临时抱佛脚”的念头,在外设分支机构时才真正感受到人才的难以调配,给外设分支机构的设立和业务推进造成较大掣制。

莱商银行虽然不是人才储备能力最强的城商行,但就目前来看,能够满足所设分支机构的人才需求。目前的几家外设分支机构开业时的管理人员、客户经理及一线员工全从总行抽调,在异地机构开业一年后,再陆续从当地同业引进管理人员,并在当地公开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逐步实现人才本地化。

调研组还发现了一些更为积极的进展。一是莱商银行正在建设一个很具规模的培训中心,这可能将是山东省所有城商行中规模最大的培训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战略性的基础平台。二是莱商银行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人才战略定位,即立足于全国性银行的标准,培养一支具有全国视野、战略思维和前瞻眼光的综合条线管理人才。在这些进展的基础上,莱商银行在接下来的跨区域经营中可能面临的人才需求压力将会得到大大缓解。

调研组在所调研的各处,都会听到各外设分支机构行长的一种同样的说法。在被派到异地前,总行领导会跟这些行长谈话,其中有一点是必须要强调的,即“撒播莱商文化”。这反映出总行在外设机构建立之初就将企业文化的传承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对于如何“撒播”莱商文化,菏泽分行一位副行长的一个经历很有说明意义。2010年初,这位副行长考察东明县一家由集体企业改制重组而成的纺织企业,在跟该企业负责人谈话时,该企业负责人的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当时,一名清洁人员正在打扫卫生,该企业负责人主动跟清洁人员打招呼,热情表示问候。“对清洁工,老板有这样的态度,这个人应该可以信得过,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也不错。”亲眼目睹此情景后,这位副行长对该企业有了这样的判断。此后,经过对其他指标的进一步考察,他进一步确认了之前的判断。虽然该厂当时的财务状况并不很好,但菏泽分行还是决定给予其800万元的贷款用作收购棉花的流动资金。目前,该笔贷款已周转三次,该企业盈利180万元。这位副行长深有感触地指出,企业文化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和行为,“播撒莱商文化”也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表现在维护客户关系的日常细节中。

这位副行长的经历体现了莱商银行在外设分支机构落实总行企业文化中形成的“菏泽模式”,即“将文化融入市场”。莱商银行从本部到外设分支机构都

积极推广的理念中的“支持有多大,发展有多快”、“不吃企业一顿饭,不拿企业一张纸”等,都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都通俗且易于操作。调研组从菏泽市领导的评价中了解到了莱商银行企业文化在菏泽“落地生根”的一个侧面:“莱商银行的到来就像一股清风吹了进来,激活了当地金融市场,以前菏泽没有自己的城商行,现在我们已经把莱商银行当作菏泽人民自己的银行。”

调研组注意到,各分支机构并不是简单复制了总行成熟的企业文化理念,而是在秉承的基础上,寻求适当创新。目前,各外设分支机构充分结合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探索形成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文化理念。如菏泽分行全体员工牢固树立的“十种意识”,弘扬和倡导的“八种精神”,以及坚持的“十高要求”等。

外设分支机构的组织架构设置

城商行跨区域设置应选择何种组织架构?部分城商行探索试行了事业部制,大部分城商行则倾向于“总分支模式”。2009年6月,莱商银行董事长邀请国内十多家城商行的高管,专门就“跨区域下城商行的组织架构”进行研讨。会后,莱商银行高管层认为,莱商银行实行事业部制下的组织、业务和技术的支持条件尚不具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宜采用总分支架构的发展模式。

此次调研中,调查组发现,莱商银行的总分支架构模式的明显特点是,根据各分支机构的定位与总行形成了三种有一定差异的关系架构。一是“总行——分行——支行”,即总行下设分行,分行下设支行;二是“总行——直属支行——支行”,即总行直接管理直属支行(或称管辖支行),直属支行下设支行;三是“总行——支行”,即由总行直接管辖支行。第一种架构是针对异地分行及辖内支行,第二种是针对目前省内准分行性质的异地直属支行及辖内机构,第三种是针对总行本部所在地的直属支行。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通过与莱商银行的高管层交流,调研组了解到,总行目前采取的既管理分行又管理支行的模式只是当前一定时间内的过渡形式,几年后,总行本部会重新整合管辖支行和下属支行,最终形成“总行——分行(管辖支行)——支行”的统一架构模式(简称“总分支模式”)。

对于未来架构模式下不同层次间的职权边界确定,莱商银行在目前已确定了一个初步的轮廓,如表4所示。

在此架构模式下,莱商银行初步理清了总行和外设分支机构的职权关系。但在同时,调研组注意到,总行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化管理框架,对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服务和指导能力不足。随着外设机构的进一步增多,此问题将会更加突出,莱商银行需要尽快研究推出未来架构模式下更为完整的管理框架。

综上,调研组认为,截至目前,莱商银行的跨区域发展战略是成功的,这样的成功得益于如下五方面原因。第一,外设分支机构坚持了总行在本部形成的有效的中小客户市场定位。第二,外设分支机构有效“播撒”了总行的企业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意义的创新。第三,总行有明晰的人才战略定位、储备规划和有效配置方案。第四,总行对外设分支机构发展目标的定位务实和稳健。第五,在组织架构选择中高度注重实效。

最后,通过对莱商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实证考察,本文认为,城商行跨区域战略能否稳健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将本部已经形成的核心比较优势有效复制到异地分支机构,并能否在此前提下制定和执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推进策略。

第四篇:经营租赁对企业财务和营运风险的影响

经营租赁对企业财务和营运风险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事前股权成本的措施基于会计估值模型,以评估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外的相关风险。我们调查是否资产负债表外经营租赁有同样的相关风险,解释事前措施作为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内融资租赁的风险。我们还调查如何在最近改变投资者对经营租赁的风险知觉,年资产负债表外的一般经营交易,尤其是租赁已面临越来越大的监管和投资者审议。这项研究发现,一个企业的事前股权成本的资产的积极与在其财务杠杆(财务风险)的调整和经营杠杆从资本(营运风险)资产负债表外,经营租赁和正相关关系事前成本之间的资本和经营租赁的影响,对于一个公司的财务杠杆经营租赁与资本租赁相比较弱。这项研究还发现公司之间存在正向相关事先的资金成本和经营租赁的影响对一家公司的财务杠杆近年来大幅度减少,因为监管部门发布解释澄清争议租赁会计问题的信件。

关键词:经营租赁,资金成本的事前措施,财务风险,经营风险 1.介绍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经营租赁是资产负债表外最大的类型和企业融资最大的来源之一。最近的证券和交易委员会(2005)的报告估计,大约有所有的美国发行人的63%显示经营租赁,和不可取消的未贴现未来现金流量与经营租赁相关的义务的1.25万亿美元总不会出现在这些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事实上,批评者认为,是由于经营租赁的普及,部分经理的能力,保持了其资产负债表的租赁资产及相关的财务义务,因此,提高报告的财务比率。

在租赁资产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决定是否应占资本与经营租赁的租赁交易(即是否应该保持租赁或资产负债表)。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租赁差会计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76]),是基于对所有权的风险,不足风险承受治疗作为一种资产的租赁,经营租赁的承租人,相关作为一种责任义务。目前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批评(例如,孟森[2001])认为,因为承租人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来确定谁承担风险的所有权,他们都能够围绕“光明行”租赁准则的结构,交易确保帐外租赁资产负债表的治疗。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在回应这些批评,最近已发出一份讨论文件中议会共同提出了一个新的租赁会计模式,将消除资本和运营之间的区别租赁和要求企业通过资产和负债的组合代表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租约。

在这方面增加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特别是在一般租赁交易的焦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股市与会者认为,租赁资产及相关的财务义务的经济实质,而不论其在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此前的研究(伊利[1995];林,曼,米霍夫[2003]楚,马蒂厄,莱维斯克,张发[2008];英霍夫,LIPE,赖特[1993]戈,英霍夫,李发[2008])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资产租赁交易的经济影响,并考虑调整为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上数字混合的证据。我们的研究扩展沿着三个维度的前文学。首先,我们使用风险的措施,更理论上的声音设置为调查股票投资者如何使用有关经营租赁的信息。具体来说,我们探讨与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相关负债是否具有相同的解释风险的事前措施,作为一个公司在资产负债表负债风险的相关性。不同于之前的文献,采用事后风险的措施(例如,回报和市场测试的标准偏差),我们主要集中于前事先权益成本会计为基础的估值模型所隐含的风险评估的资产负债表相关的资本租约。我们相信,重要的是投资者如何看待经营租赁,帮助更多的理论上的完善的风险措施,因为以前的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实现回报提供了一个非常嘈杂的措施事前审查的问题,成本股本(即嘈杂的措施,预期回报)。艾尔顿(1999)和Fama和法国(2002年)表明,信息意外,导致实现回报有别于预期回报不取消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跨企业。此外,最近一个会计的研究(如Botosan,Plumlee,与文[2009]),用理论的线性回归分解由Vuolteenaho(2002年)和倒退的开发,实现了预期收益,现金流量的消息,并返回新闻确认代理回报该现金流的消息(而不是预期回报)是公司具体的实现回报的主要驱动力。这方面的证据表明,推论基础上实现事前成本股本代理回报时更理论上的声音资本成本的措施,不得持有。

第二,我们的研究,探讨如何经营租赁的风险投资者的看法已经改变近年来普遍,特别是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外交易时已面临更多的监管和投资者审议。具体来说,我们调查的有关经营租赁的风险相关性后,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近的解释字母发行(2005年2月)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2005年10月)重申现行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计算,并明确监管的看法,投资者查看对一些有争议的租赁会计问题。由于这些会计澄清的结果,近年来,许多公司审查其租赁会计和数百人的决定,重申由于租赁会计处理不当的财务报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这些租赁会计澄清,以及增加与尊重所有类型的资产负债表的怀疑和审议监管机构,分析师和投资者的交易已促使承租人增加与现有的租赁会计准则的遵守,并改革其租赁提高租赁的内部控制操作(基勒[2006])。因此,它是可能的,最近增加投资者和监管审查已造成承租人的公司结构和分类根据其经济实质和基于所需的财务报告处理的少,在其租赁。我们调查是否已经改变了公司的重估租赁会计问题和相应的财务报表更正波资本市场参与者的风险认知,资产负债表外的经营租赁活动。

第三,我们的研究扩展提供经营租赁的风险相关性的来源分析之前文献。虽然理论模型(如滨[1972])表明,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可以影响1公司股票风险,通过财务和经营风险方面,经验租赁文学忽略(英霍夫,LIPE,与赖特[1993])通过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经营风险的影响,或发现混合的证据(伊利[1995]),对投资者是否需要兼顾在其风险评估的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的财务和经营的影响。相比之下,我们的研究需要一套更全面的风险措施,调查的经营租赁经营和财务风险的影响的优势。

请注意,投资者如何对待经营租赁获得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及时的,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中。FASB和IASB已经添加了一个联合项目,为租赁他们的议程提出了有关实质性的变化。此外,在重新评估的概念框架,FASB正在考虑转向资产和负债,收入测量和随后的公司估值背后的推动力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什么样的资产和负债的决定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测试是否一个公司的股权风险反映回归经营租赁的调整措施,财务风险(即债务,到的股权比例)和经营风险(即资本成本当然事前措施,调整资产负债表经营租赁资产报酬率的标准偏差)。要调整公司的财务和经营风险的措施,账外经营租赁的效果,我们预计将报告资产负债表上,如果从一开始的资本租赁处理经营租赁的资产和负债的金额。因为有没有资本经营租赁被广泛接受的方法,我们采用事先学术文献(英霍夫,LIPE,赖特[1993]1991年格雷厄姆,莱蒙,Schallheim的的[1998])提出了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和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字[2006])。

我们发现的证据与投资者考虑账外经营租赁对经济的影响时,评估公司的股权风险事前暗示股本成本计量的一致。具体来说,我们发现在这两个杠杆的调整(金融风险)和资本化的资产负债表外的经营租赁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偏差(营运风险),公司的权益成本正相关。尽管资产负债表外表明承租人承担足够的风险来对待,作为资产和负债的相关义务的租赁为经营租赁处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投资者所有权与风险经营性租赁资产承租人住。

此外,我们发现,投资者把资本租赁负债经营租赁负债不同。在比较之间隐含的股权资本成本和租赁的影响,对一个公司的债务权益比率呈正相关,比资本租赁经营弱。我们的结果是强大的,采用主成分分析中的“如果”资本经营租赁措施,以减轻测量误差。这些结果表明,投资者认为有不同的经济特征与资本租赁经营租赁。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方面,它是可能的,投资者相信,每一个经营租赁交易公开承租人的所有权融资租赁交易风险相对较低,但仍然显着的水平。另一方面,它是可能的投资者认为经营租赁交易,为揭露承租人没有所有权的风险。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观察到对一个公司的资本成本经营租赁显着的正向影响,如果投资者相信,某些租赁作为经营租赁承租人报告交易事实上是,根据其经济实质,融资租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参与者不同意承租人经营租赁的分类或发现它难以准确评估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的比例是“真”的经营租赁。

我们还发现之间隐含的股本成本和经营租赁对一个公司的债务权益比率的影响呈正相关,在近年来大大下降。由于监管机构发出澄清有争议的租赁会计问题的解释信,许多公司审查其租赁会计,财务报表重述,因为不当的租赁会计,并加强与尊重,以租赁交易的内部控制和遵守。我们发现,由承租人对租赁会计问题,最近重估导致市场参与者放在经营租赁对公司的财务风险的影响低体重。这反过来又导致承租人事前资本成本下降。我们发现,在最近有所增加,在投资者和监管审查后,投资者认为是“真正的”资本被误判为经营租赁的租赁比例较低的概念是一致的。然而,这一研究结果是敏感事前资本成本的措施(即减少是不为五隐含资本成本,在这项研究中所使用的措施之一统计学意义)。

我们的研究有助于对文学坚定的资本成本,在以前的研究中产生了混合的证据问题,对经营租赁的影响提供更多的证据。我们表明,事前与资本成本的事后措施的使用会导致不同的实证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与我们的研究,并事先和并发文学(伊利[1995];戈,英霍夫,与李[2008]),尤其是与股票报酬是否反映调整预期的影响,从资产负债表外租赁资本化经营风险的措施。在这些混合结果的情况下,事前资本成本的措施是理论上的声音比事后意识到回报的程度,我们的研究结果,更重的证据,市场参与者认为,承租人保留(至少在的一部分)的财务和经营租赁经营有关的风险。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是监管者目前的工作项目,大修租赁会计的兴趣。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些支持(目前正在考虑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建议,消除了分类要求作为资本或者营运租赁,而要求承租人利用所有租赁。

这项研究的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2部分提供了背景资料,并讨论相关文献。第3和第4部分,包括分别假设开发和研究设计。第5部分介绍我们的样本选择过程。第6部分介绍我们的实证结果,第7部分总结了研究。

2.背景和前文学

租赁资产的财务报告治疗可以有显着影响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当资产出租,租赁报告处理可以有所不同,取决于如何租赁分类。租赁从承租人的角度来看,可以归类为任何资本租赁或经营租赁,取决于是否满足一个或多个四“光明行”标准。根据现行会计准则(SFAS13),差分类和租赁会计的基础上保留所有权的风险。具体来说,在融资租赁的分类,它被认为是承租人获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利益和相关的风险。因此,承租人将租赁交易,如果它在融资交易购买资产,它记录了一个资本租赁,其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和相应的责任。相比之下,经营租赁的承租人承担所有权风险不足,对待作为租赁资产和负债的相关义务。经营租赁是保持资产负债表和承租人累计租赁资产的租金费用。因此,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相比,增加一个公司的报告的财务杠杆(即,财务风险)和其经营杠杆(即经营风险)。

前文学(滨[1969];鲁宾斯坦[1973];鲍曼[1979];克里斯蒂[1982])开发的一家公司的杠杆(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和股东的风险之间的理论关系。这些研究表明,权益成本是一个杠杆作用,股票投资者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作为财务或经营风险增大。列弗的实证研究([1974])也表明,较高的经营风险较大的股票的整体系统性风险。mandelker和李承晚(1984)也发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积极与普通股的相对风险。dhaliwal,Heitzman,李(2006)发现,隐含的权益和经营风险,利息及税项前盈利的标准偏差的代理费用(EBIT)正相关。积极在他们的论文中的杠杆和经营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系数表明,股权风险溢价与杠杆相关的是在该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加。总之,理论和实证结果显示的是股东的风险两类风险的功能:(1)经营风险,反映了该公司的营运资产(和1的经营功能产生的现金流量固有的风险杠杆)和(2)财务风险,这是财务杠杆的增加功能。

在租赁交易中,虽然一家公司的报告,财务和经营风险,而经营租赁并没有增加资本租赁,它是不明确租赁财务和经营风险的影响应如何映射到承租人的权益风险。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亮线的四个规则提供精确指导企业如何构建租赁合同,获得了一定的财务报告处理。例如,公司不希望其资产负债表的其他负债结构有74%的资产的生命租期的租赁合同。虽然这样的合同是在融资租赁的经济实质,其形式将不符合资本租赁报告所需75%的规则。我们的研究调查市场参与者的租赁交易的经济实质来看,无论其财务报告。

3.假设发展

在此之前的文献中发现投资者和债权人如何考虑资产负债表外租赁交易的经济影响,并调整为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上数字混合的证据。英霍夫,LIPE,怀特(1993)发现,股东风险,更好地解释后,调整资产负债表外租赁债务对股本比率。然而,英霍夫和托马斯(1988)发现,通过SFAS第13条后,承租人支付费用调整租赁合同,以获得经营租赁处理。这一发现表明,至少在经理人认为,市场参与者发现它太困难或太昂贵,完美地调整资产负债表外租赁交易的影响在资产负债表信息。伊利(1995)检验是否投资者看作产权经营租赁。她调整为经营租赁公司杠杆(财务风险)和对资产的回报率(营运风险)的影响为基础的会计风险比率。她表明,调整后的杠杆措施有助于解释一个公司的股权风险的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衡量。然而,伊利(1995年)发现方面的经营风险调整的结果好坏参半。GE,英霍夫,和Lee(2008)发现,投资者评估风险相关的资产负债表外租赁时采用简单的启发式(更准确的贴现现金流量法)。此外,他们还发现,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经营风险的调整不反映股票收益。作者的结论是,市场参与者都在他们的信息处理效率低下,风险和回报的市场措施似乎并没有反映经济实质的经营租赁。林,曼,米霍夫(2003)发现,而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新发行债券的收益率相同的影响,他们比平衡负债表债务对公司债务评级的重要显着减少。即使有先进的信息,如银行,事先文学(Altamuro,约翰斯顿,潘迪特,与文献[2009]。Chu等人[2008])用户达到混合的结论是否和如何信息用户纳入其经营租赁风险评估。在更广的范围内,识别与披露文学(Aboody[1996];戴维斯周五,Folami,刘与米特尔施泰特[1999];牛理查森[2010])提供市场参与者如何反应的信息,据悉混合证据在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项目),对在附注中披露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项目)。

我们的研究扩展的市场参与者,在资产负债表租赁调查是否资产负债表与经营租赁相关的负债有解释为一个公司是在风险前事前措施相同的风险,相关经济影响的看法之前,文学资产负债表负债。虽然以前的研究使用股票风险的措施一个公司的实现回报,我们的风险当然事前措施重点,因为在理论层面,当然事前估计是估计的回报更合适要求由股东比依靠前后实现的方法。如果正确有效的市场价格风险,事后实现的回报应该是一个不可观测的事前预期回报的无偏估计。然而,在实践中,事后实现收益的基础上估计的资本成本患有相当不精确。Fama和法国(1997年)实现利润计算的资本成本的估计确定至少有三个问题:(1)在确定适当的资产定价模型的困难;(2)估计因素的风险溢价的困难;(3风险因子载荷)不精确的估计。由于这些问题,经验的资本成本的估计涵盖广泛,从小于零到10%以上。此外,前会计及财务文学(Vuolteenaho[2002];Botosan,Plumlee,文[2009])认为,信息意外有关的现金流量(而不是预期回报)实现股票收益率的主导因素驱动。botosan,Plumlee,温家宝(2009年)慎用对事前股本成本的措施,以实现收益的使用代理(即预期回报)。

近日,在会计基础评价模型文献的一些事态发展扩大,估计一家公司的事前的成本ofequity资本可用的选项。已使用这些隐含的成本权益资本估计,在最近的研究中,在会计及财务问题的解决范围广泛。在资产负债表外活动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如果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的后果,影响价格的投资者愿意支付给定的安全,那么市场价格和预期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所隐含的贴现率应该捕获股票投资者所要求的任何溢价。具体来说,经营租赁会导致更高的自觉利用和经营风险,因此,指挥的资本成本较高。因此,我们的第一个假说,在另一种形式表示如下:

1.坚定的权益的事前成本增加额外的财务杠杆与资本经营租赁相关。2.坚定的权益的事前成本增加额外的经营与资本经营租赁相关的风险。我们的第一个假说的预测与承租人,至少有一些保留,如果不是所有,所有权风险与租赁资产相关的观点一致。然而,这些预测,并不一定意味着经营租赁承租人承担相同的所有权风险报告其资产负债表的融资租赁的承租人。

一方面,允许不同的报告,为不同类别的租赁(即上对资产负债表),当前的会计经营和资本租赁之间的经济差异显著。另一方面,经营和资本租赁之间的经济差异可能是巨大的,如果企业采取的亮线的方式利用租赁报告,组织周围的详细规则的交易,因此,获得优先帐外交易表处理,在物质,是融资租赁。如果资本市场参与者查看经营租赁承担相当于资产负债表上资本租赁,下面的假设是隐含的(空的形式表示):

H2:有没有相关的资产负债表外租赁交易中的风险和资产负债表上资本租赁的区别。

两种类型的租赁会计处理的不同(例如,资产负债表与资本租赁负债表报告经营租赁报告)之间的区别是租赁会计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增加从市场参与者的怀疑和审议关于所有类型的资产负债表外交易,证券交易委员会(2005年2月)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2005年10月)的背景下发出的解释信函,重申现行会计准则和监管机构的观点,澄清一些有争议的租赁会计问题。由于这些会计澄清的结果,近年来,许多公司审查其租赁会计,数百决定重申由于不当的租赁会计财务报表。此外,FASB和IASB最近增加了一个联合项目,其议程,考虑租赁会计。该项目预计在显着变化,导致租赁会计,其影响可能是广泛和显著给予了非常大的涉及金额。从市场参与者和监管机构审议增加,促使承租人增加与现有的租赁会计准则的遵守和改革,以改善他们的租赁业务租赁的内部控制(基勒[2006])。如果市场参与者价格的提高和更准确的租赁交易信息1承租人的财务报表提供的1承租人的权益风险经营租赁交易风险的相关性可能会改变近年来以来,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出的租赁会计的解释信。此外,如果作为增加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的审议结果,公司已经变得更加谨慎,在租赁交易结构来实现首选分类(即较少攻击性),它有可能是一个租赁交易比重较大经营报实际上是“真”经营租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质。因此,我们预计经营租赁承租人的权益风险的影响,近年来减少。我们的第三个假设(另一种形式表示)如下:

H3:保留由承租人经营租赁的风险投资者对风险的看法在最近几年有所下降,经营租赁会计中的应用最近监管澄清。

4.研究设计 4.1估计资本化经营租赁资产和负债

为了测试资本经营租赁对公司的财务和经营风险的影响,我们开始如果大写的“经营租赁资产和负债的估计”。继格雷厄姆,莱蒙,Schallheim的(1998)的,我们计算的本租金开支的总和,资本经营和租赁承诺金额在未来五年中,由于在一个适当的折扣rate.4以下事先文学(英霍夫贴现负债,LIPE,赖特-[1993];格雷厄姆,莱蒙,与Schallheim[1998]),我们假设,横断不断折扣率在样本的5%。

第五篇:港口经济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论文

港口经济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摘 要:港口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我国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相继崛起,充分说明了港口及港口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本文全面分析了山东省港口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深入阐述了港口经济对区域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及作用,指出了在区域经济中港口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针对山东省港口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协调性关系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措施,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山东港口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港口经济,区域经济,核心城市,现代化物流

港口经济与区域发展

港口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港口经济,它是以外向型为主,具有辐射性、涉外性、综合性、牵动性互相交叉融合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 是紧紧围绕和依托港口而存在和发展的跨行业、跨地域、多层次的复合型经济。

港口经济信息系统是综合性的区域物流信息枢纽,汇聚和综合加工处理整个港口的物流信息,具有将集团电子商务,物流生产、跟踪及调度,信息服务及管理等功能集成起来,实现多式联运、集疏运、综合服务、仓储、保税等功能,为物流中心的很多业务提供全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处理。经过数年的信息化建设,个别港口(如青岛港口)信息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国内港口中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但距离世界较发达的港口及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外部因素分析,山东港口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仍然存在信息化缺乏有效配合、各自自由发展等问题,致使港口、海关及各级政府管理单位之间不能进行数据的充分交换,围绕港口的相关部门及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总体发展状况不平衡。

区域发展现状及问题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东临渤海、黄海,海洋资源优势明显,黄河下游入海口,有肥沃的土地,处于北温带,气候条件适宜。山东省自然资源优势明显,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储藏量大,190多种资源已探明储量81种,其中3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而且还有位居全国第二的胜利油田和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的兖滕矿区。自然资源与区位优势可谓是得天独厚。

山东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结构层次较低、服务业所占比重低、外经贸差距大、中心城市实力不强、体制机制太死、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等多方面的制约性问题,尤其是引进外资数量规模及过小、档次偏低,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进展比较缓慢。

港口经济在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国际经贸促进作用

可以说,港口是对外贸易、发展对外经济的平台,其发展状况好坏严重影响着对外经济的发展程度及拓展深度;在对外联系方面,港口一直发挥着核心与枢纽作用。山东省地处新亚欧大陆桥的东端,东临日本的伊势湾、大阪湾、东京湾和濑户内海地区以及韩国的首尔釜山地区,西接欧洲鹿特丹经济区,连接两大经济发达地区,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优越的发展条件。港口经济是开放经济,可以带动国际经贸关联行业的发展,吸引大量外资的投入,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及有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步伐,进一步促进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产业集聚效应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

在我国国内,凡是距离港口较近、经济发展健康快速的地方,均呈现出产业集聚的态势。所谓的产业聚集效应是指在一定的产业领域内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大量聚集发展并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产业群落。参照国内外港口近些年来的发展进程可知,产业集群作为港口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已成为驱动港口经济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动力”,可使各行业分散的企业在竞争中合作与发展,从而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协作配套能力、增强竞争力,实现企业组合条件下的规模经济。

产业转移效应

产业转移效应是一种扩散性的效应,是一种与产业聚集效应恰恰相反的效应,主要是指随着临港产业聚集过程而产生的产业转移以及影响力程度的扩散。在产业聚集效应的影响下港口使各种资源向港口及港口周边地区集中,促使更多的相关公司、供应商和关联产业相应集中,形成相关产业链条,促进区域间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沟通和交流,强化所在区域的同质因素,增强区域的整体性。通过劳动力优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新取得比较优势,以增加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对策与建议

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

没有带动能力大、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城市和核心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就很难得到发展,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也就无法尽快得到提升。纵观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长三角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最具活跃力的重要区域,很关键的是有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龙头带动,还有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城市多点支撑。山东应通过各种措施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集中力量培育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借助胶东半岛高端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尽快增强青岛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核心经济实力,加速形成环黄海经济圈区域性现代化、区域性贸易中心、国际化中心城市、北方航运中心和带动半岛、辐射全省、服务黄河流域的龙头城市。

加强省内港口之间的合作,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目在现阶段山东需要采取港口资源整合战略,确保各港口之间分工合作,通过港口的资源整合,建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信息畅通、优质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港口体系,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山东整体吞吐量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国际经贸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临港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使之带动省内腹地经济发展,以港口经济的发展带动山东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全省经济的腾飞。其次还要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工业。作为推动21世纪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发展港口经济关键之一在于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现代物流体系,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对于发展港口经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崛起意义重大。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山东港口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相关的不足和港口经济对区域经济各方面的影响,认识到山东港口经济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之下,经过政府有效地宏观调控及相关企业认真经营,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仍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如投资、市场环境等)仍在制约着港口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关部分仍需通过多方措施来改良这一局面。

我们相信,在城市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港口发展一体化等诸多措施的实施下,港口之间加强自身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求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定能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开创山东港口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王春娟.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研究.佳木斯学院学报,2012年8月。d 2 王永刚.日照港发展思考.水运管理,2011年2月。j袁立.浅谈港口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珠江水运,2010年6月。j郭先登.关于现代城市发展港口经济的研究.东岳论丛,2009年2月。j姜东明.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6月。j

联系方式: 陈壮电话:***

下载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对城商行风险和收益的影响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对城商行风险和收益的影响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