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陶瓷文化品牌 建设现代魅力瓷城
打造陶瓷文化品牌 建设现代魅力瓷城
醴陵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鲜明而富有个性、浓厚而富有活力、历史传承与时代特色相互交融的陶瓷文化。为了彰显独特的文化形象,醴陵大力实施陶瓷文化建设工程,多措并举,倾力打造“陶瓷文化”品牌。下面,我就这一块内容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醴陵陶瓷生产的基本情况
醴陵陶瓷生产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从醴陵新阳乡楠竹山一带发现的大规模东汉时期陶器作坊可以得到证实;2010年的时候,又在黄达嘴发现了宋元窑址,出土了2000多件宋元时期的瓷器,可见那时醴陵祖先已经开始制作精美的瓷器了;到了清代,醴陵沩山首开瓷厂,瓷器生产由作坊式进入了近代工业化。
公元1905年,当时的清政府官员熊希龄(后任民国总理),胸怀实业救国之志,上奏慈禧太后御批10万两库银,会同醴籍举人文俊铎,广纳中外陶瓷英才,在醴陵立学堂、设公司、建官窑,使醴陵瓷业渐成规模,声誉鹊起。并于1908年创造发明了釉下五彩瓷工艺,开启了陶瓷界的新纪元。1909年,醴陵瓷参加“武汉劝业促进会”获一等金牌奖;1910年出赛南洋劝业会获一等奖;1911年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获最优奖;1915 年在世博会的前身“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醴陵瓷又一举夺得金奖。从此,醴陵瓷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成为世界陶瓷的一朵奇葩。
釉下五彩瓷一诞生就被选为清廷的皇宫御用瓷,建国以后又专为毛泽东特制生活用瓷,形成了瓷中极品“毛瓷”。醴陵瓷还屡屡成为国家陈设瓷、国家宴会瓷、国宾礼品瓷和国家领导人生活用瓷,因而,被誉为“国瓷”,醴陵窑则被称为“红色官窑”。
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醴陵瓷器”上榜中国五星级地理标志,在全国300个最具价值的地理标志产品排名中高居第二。
建国几十年来,醴陵陶瓷产业已发展为日用瓷、艺术瓷、建筑瓷、工业瓷4大系列,品种达4800多种,出口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醴陵的瓷器产量占湖南省陶瓷总量的94.7%,占全国的14%,占世界日用瓷产量的9.6%。
二、醴陵打造“陶瓷文化”品牌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与保护、利用陶瓷文化资源
醴陵有汉代窑、宋元窑、明代窑等17处古窑址。政府加强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实行保护性开发,以帮助人们解读醴陵的陶瓷文化历史,领略醴陵瓷从古至今的风采。2011年,醴陵沩山窑址群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加大陶瓷文化传播力度
首先是加大媒体传播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外地媒体传播。尤其是瞄准中央级强势媒体,如在CCTV-1的“中国醴陵·瓷彩天下”广告、CCTV-3的“端午乐三天·精彩看醴陵”、湖南卫视的大型醴陵瓷纪录片《湘风楚韵,釉下舞彩》、湖南卫视和文化部报道的非遗传承人邓文科等。二是充分发挥本地媒体的作用。《今日醴陵》报有一个版块,专门传播醴陵陶瓷文化;醴陵有线电视台、广播台开设《说陶论瓷》栏目;醴陵政府建设的《醴陵陶瓷网》,开设了网上陶瓷博物馆、网上陶瓷一条街、网上陶瓷信息交流与学术交流中心等。
其次是利用文艺作品传播。投入资金邀请名家创作一批反映醴陵陶瓷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影视剧本、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2007年,耗资近2000万元,以醴陵陶瓷产业为背景,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为主线,摄制了23集电视剧《红官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大提高了醴陵和醴陵瓷的知名度。
再次是出版陶瓷文化书籍。设立专项基金,资助专家学者、陶瓷文化研究者出版专著,鼓励醴陵的工艺美术大师研究总结创作经验、艺术特色,至今为止,已出版了书籍上百本;组织编写了《醴陵陶瓷艺术史》和陶瓷系列丛书;组织编写了图文并茂的《醴陵瓷》《典藏中国 从醴陵开始》等书籍,并组织编写了一本宣传画册《中国醴陵》,作为全市各单位接待外地客人必送“礼品”。
(三)活跃陶瓷文化交流
一方面是走出去参展。积极组织醴陵瓷器走出去,参加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还有山东、深圳、成都、唐山、景德镇、德化、淄博、佛山等地的陶瓷博览会,参加长沙国际收藏会等等,还在泰国、北京等地举行醴陵瓷展,让世人更多地了解醴陵的陶瓷工艺和文化。二是承办全国性陶艺展览、评比、学术交流。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湖南(醴陵)陶瓷博览会,以弘扬陶瓷文化,发展陶瓷产业,打造绿色瓷城、文化瓷城、商贸瓷城。
(四)普及陶瓷文化教育
瓷城百姓是瓷城的主体,是陶瓷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陶瓷文化的载体,因此,醴陵大力进行了陶瓷文化教育普及。
一是依托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和湖南陶瓷技师学院(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培养陶瓷人才。着力培养陶瓷文化研究、艺术设计、生产管理、商业贸易、旅游管理等人才。靠人才出艺术精品,靠人才出研究成果,靠人才发展陶瓷文化产业。
二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陶瓷文化教育。把陶瓷文化教育列入小学、初中课程;醴陵组织编写了《醴陵陶瓷艺术》小学版、初中版,手工劳技课都有陶艺制作课程,每个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到陶瓷工厂和展览馆进行参观,让每个学生都熟悉醴陵陶瓷艺术史,都亲手做过至少一件陶艺作品,都能背诵一首陶瓷诗歌。
三是重视市民陶瓷文化普及教育。公务员、教师都要对醴陵陶瓷艺术史耳熟能详,大多数市民都了解醴陵陶瓷历史与陶瓷生产过程。
(五)建设陶瓷文化设施
醴陵现有的陶瓷展览馆数量众多、星罗棋布。陶瓷博物馆、红官窑、国瓷馆、新世纪艺术馆、华联瓷业展馆、陶润实业展馆等等,共有200多家。里面陈列的产品琳琅满目,有精致细腻的日用瓷、极致稀缺的大师瓷、尊贵典雅的陈设瓷等等,让市民和游客全方位体验醴陵陶瓷技艺和历史文化。
自2014年起,醴陵政府又规划投资120亿元,总用地面积4000亩,建设中国(醴陵)陶瓷博览园。现在已建成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瓷谷),接下来将以瓷谷为核心,加快建设陶瓷会展馆、1915陶瓷文化特色街区、陶瓷商贸城、陶瓷电商产业园、陶子湖、陶瓷生态花卉主题公园等项目。这个百亿工程将于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
(六)培育陶瓷文化旅游产业
醴陵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红官窑(原群力瓷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百年红官窑,传奇五彩瓷”,醴陵以此为依托,把陶瓷文化旅游作为发展醴陵旅游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同时,加快陶瓷博览园、沩山古窑等旅游景点的建设,推出陶瓷游精品线路,形成以陶瓷艺术城为龙头、沩山古窑及各陶瓷展览馆为基础、红官窑陶瓷工业游为重点的陶瓷文化游体系。加强营销宣传,实现整体推出,市场共享。
(七)实施“陶瓷文化”工程
自2015年起,醴陵开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坚持“因地制宜、一区一品”的原则,着力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风貌、文化魅力、民族特点的特色城市。醴陵将陶瓷文化作为最闪亮的一个特色,实施“陶瓷文化”工程,进一步加大对陶瓷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挖掘,打造响亮的“陶瓷文化”品牌。
第二篇:塑造汝瓷品牌建设文化汝州
塑造汝瓷品牌建设文化汝州
◎ 中共河南省汝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英敏
河南省汝州市的汝瓷历史悠久,在我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哥、定、钧)之首,汝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汝瓷被评为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年初,汝州市荣获“中华名窑瓷魁之乡”称号,这是汝州市打造汝瓷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汝州建设,强力实施“文化名市”战略结出的硕果。
汝州市从健全组织、阵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挖掘汝瓷文化内涵,壮大汝瓷文化产业。一是成立了汝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汝瓷文化及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二是以汝瓷博物馆为主阵地,成立了汝瓷研究所。制定人才培养规划,着重加大对传承人和从业者的技术培训,每年定期召开一次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班,先后培养出各类技术人员1200余人。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市财政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汝瓷的研究和开发,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汝瓷工作者,支持汝瓷企业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已拥有汝瓷文化企业43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省级以上陶艺大师30余人,年产各类陶瓷200余万件,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10年来,汝州市每年都要举办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动,为汝瓷产业的发展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比如说,2001年举办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暨首届汝州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2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陶瓷界专家莅临汝州,对中国古陶瓷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和繁荣进行了认真研讨;2004年5月,举办汝官窑考古研讨会。48位中外考古专家和学者在汝州张弓巷召开了考古新发现研讨会,揭开了宋代汝官窑遗址这一“千年之谜”,张弓巷窑址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举办了“闽龙杯”全国陶瓷原创设计中部赛区电视大赛,展示了一批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发现了一批陶瓷艺术人才;2010年“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举办了中国历史名瓷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汝瓷烧制技艺国际研讨会、中国历史名窑手工技艺大赛、18种汝官瓷仿制品展览、经贸洽谈会等主题活动,实现了文化和经济的双赢。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节活动,提高了汝瓷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天都有近千名省内外游客到各汝瓷厂家参观游览,为此,汝州市已开通了“文化一日游”精品线路,培训专职讲解人员66人,文化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
除了常规的媒体宣传外,汝州市在汝瓷的宣传上大胆创新。一是发行汝瓷纪念邮票,让汝瓷从拥有走向珍藏。今年发行了《汝窑瓷器——传世珍品》系列邮票,通过18件汝窑瓷器邮票,向世人展示了现存汝瓷珍品的全貌,诠释了汝瓷作为国宝拥有的独特文化内涵,对汝瓷文化的传播将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创作汝瓷诗篇,让汝瓷留下千古绝唱。特邀当代著名诗人雷抒雁,精心创作长篇散文诗《汝瓷:天使的色彩》,让汝瓷走入诗册,为世人所传颂。三是创作汝瓷歌曲,让汝瓷唱响大江南北。特邀我国著名作词家张名河作词,著名作曲家孟庆云将军作曲,青年歌唱家谭晶演唱的歌曲《汝瓷赋》。四是编纂了国内第一部《中国汝瓷志》,系统、全面地介绍汝瓷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五是将汝瓷珍品赠送给名人,利用名人效应加大汝瓷宣传力度。汝瓷作为礼物,赠送给多个国家的政要以及港澳台各界知名人士,汝瓷还被确定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统级礼品,扩大了汝瓷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第三篇:瓷城文化之旅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醴陵106万人民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瓷城醴陵,来参加本次陶瓷博览盛典。我叫谢菲菲,大家可以叫我小谢很荣幸能够担任这次瓷城文化之旅的随车讲解员。在本次文化之旅的活动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找我,我一定竭尽所能让大家满意。希望今天您期望而来,满意而归。我们今天的行程安排是这样的:上午先到新世纪艺术馆,再到李立三故居,然后到熊声贵从业60周年展,中午返回酒店吃中餐,下午两点再从酒店出发前往耿传公祠。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窗外的这条河流,这是我们醴陵的母亲河——渌江河。他发源于江西宜春的金钟湖,我国大多数的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的,如长江、黄河等,但是渌江河却是自东向西流的。它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在株洲的渌口镇流入湘江。
我们湖南醴陵,和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齐名的三大“瓷都 ”之一,醴陵从汉代开始制陶,距今两千多年的历史,而 醴陵瓷首度名扬于世是90年前的事情。1915年2月至12月,为庆祝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航运的巴拿马运河竣工,由美国主办、30多个国家参加的盛大赛会在美国的旧金山举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耗资1700万美元,堪称世界空前盛典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当时的中国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筹集重达1500吨各类展品参展。在参展的30多个国家中,中国的得奖数为各国之冠,其中湖南醴陵釉下彩瓷器,因瓷质细腻、画工精美、五彩缤纷、清雅明快而一举夺得此次赛会的最高金牌奖。自此,名不见经传却有着260余年制瓷历史的醴陵瓷器风靡于世。醴陵瓷能成为中国近代的名贵瓷器,主要得益于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清光绪翰林院编修、辛亥革命后出任过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的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史载熊希龄曾亲自携醴陵瓷入京,贡呈慈禧太后。慈禧目视数遍后说:“醴陵瓷还是比江西瓷好”,并赏之以金牌。1905年,熊希龄赴日本考察,眼见日本瓷业比中国发达,产品精良,心中颇为伤痛,因为日本的制瓷技术是从中国传授过去的。回国后,熊希龄随即与醴陵举人文俊铎相约,对醴陵进行实地考察,并把醴陵出产的瓷泥送到日本试验,结果证明可以制出优良上等的瓷器。1905年,清政府拨库银18000两,派熊希龄等人在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学堂。1906年,熊希龄从日本引进制瓷机械设备,并聘请日本制瓷技师、模型工、辘轳工、窑务工等,传授东洋制瓷技艺,锐意改良醴瓷,终于建成规模较大、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新式瓷业公司。经过近3年的探索,瓷器匠师在传统青花装饰和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的基础上,创造出后来名扬于世的釉下五彩瓷器。醴陵词的第二大辉煌则是在解放后,自195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瓷业基地,就开始承担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中央机关烧制瓷器的任务。先后为毛泽东创制了胜利杯、双面五彩薄胎碗、带盖鱼盘、梅竹纹瓷珍、烟灰缸、笔筒等在内的全套餐具、文具和其他专用瓷具,送交总数达到1555件。据曾负责毛泽东生活起居的原中南海中央警卫局科长吴连登回忆,毛泽东晚年所用瓷器多为醴陵瓷。这是国内任何一个瓷器产区都梦寐以求的荣誉。
1960年5月,第三批600个胜利杯(配方151号、152号)送往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这些蝴蝶花纹饰茶杯是毛泽东会见外宾时所用,而他老人家自用的则是后来生产的红梅竹4号和红梅2号茶杯。毛泽东喜爱菊花和梅花是人所共知的。在他所使用的笔筒、烟灰缸、茶杯、饭碗、鱼盘、牙盒上,除用釉下五彩表现的傲霜斗雪的菊花外,大都是不畏严寒的“清客”红梅花。在毛泽东喜爱的梅花碗中,有一种口径为10.4厘米,高仅5厘米的小号梅花碗,是众多主席用瓷中容量最小的瓷碗,这是根据毛泽东身边保健医生的建议设计,专门装豆腐乳用的。
毛泽东缘何最喜用醴陵瓷器?有人猜测是醴陵生产釉下彩瓷时间较早,而釉下彩与釉上彩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合铅,不退色。但也有人认为毛泽东选用醴陵瓷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乡情。毛泽东终生不忘家乡,尤其到了暮年,对家乡思念更深,常常想回湖南小住。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回湖南50余次。特别1966年,他曾隐踪在“西方的一个山洞”——滴水洞13天,1974年在长沙住了114天。在当年的“红色禁区”松山一号(现改为滴水洞一号楼)里,至今还依然如故地陈列着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湖南省委接待处于1971年到醴陵定制、毛泽东亲手用过的被称之为“瓷中之王”的釉下五彩餐具——名瓷红菊、红梅花面的中胎瓷碗,以及梅花瓷笔筒和参考了故宫宋画图案纹样的烟灰缸——兰花牡丹纹力肩烟灰缸等日常用具等。
在军事博物馆、工人体育馆、民族文化官三大建筑订购醴陵瓷器共5万多件。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要去到的是新世纪艺术馆。在那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类瓷器,新世纪艺术馆,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隶属于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瓷酒文化艺术馆、馆名是由“一代鬼才”黄永玉大师亲笔题写。
新世纪艺术馆用多种形式把陶瓷文化、酒文化等阐述得淋漓尽致。艺术馆于2011年9月份试运营,12月份正式开馆,目前已接待全国各地游客超过10余万人。
各位嘉宾朋友,现在我们前往下一个点——李立三故居。我们现在所走的路叫做渌江大道,我们醴陵的路,他的命名很多是和醴陵的文化息息相关的,比如我们刚刚来新世纪的那条路叫做左权路,是纪念左权将军的,左权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还有李畋路,是为了纪念花炮祖师李畋而取名。还有立三大道。李立三故居又称为芋园,寓意多子多福。李立三通知就出生在这里。解放前他的最高职务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是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的最高职务是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第一届劳动部长,工交部副部长。李立三同志早年投身革命,几度出生入死,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是一位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他曾多次领导工人运动,是安源大罢工总指挥,上海“五卅”反帝运动总指挥,领导收回汉口英租界总指挥,八一南昌起义的倡导者等。由于他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反动政府多次派人刺杀他,所以他取过多个名字,包括立三也不是他的本名,那么他的本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取做立三,就等我们到了芋园让我们的讲解员来给大家解答吧。
尊敬的各位贵宾,我们现在前往醴陵熊窑陶瓷艺术馆看看“熊声贵从艺60周年艺术展”,该展览由湖南省陶瓷协会主办,醴陵文联、熊窑陶瓷艺术馆承办,记录了76高龄的熊声贵大师在陶瓷艺术领域浸润了整整60年的岁月点滴,匠心有成。
熊声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双料大师),1939年生于湖南醴陵,55年考入省陶瓷研究所,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中级青花专业,后回到湖南省研究所工作。曾亲自参与国家三馆瓷、建国十五周外交礼品瓷、毛主席用瓷、毛主席纪念堂用瓷、人民大会堂陈设瓷、中南海紫光阁陈设用瓷等任务的设计与制作,93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00年退休后始创“醴陵熊窑”至今。下午行程:
各位贵宾,我们上午说到醴陵人杰地灵,近代名人辈出,可以从民国时期说起,那时,在军政界盛行裙带风,同乡的概念也是很强的。就醴陵这些将军而言,何键柳漱风、李明灏等都曾经在程潜手下当官,刘建绪、钟光仁等又在何键手下干过。陶广和陶柳等又是在刘建绪手下当差。程潜和陈明仁在长沙起义的时候,下面的不少将领就是醴陵人。醴陵籍将军以黄埔军校出身的为最多。当年,身为广东大本营军政部长的程潜奉孙中山之命组建广东陆军讲武学校,负责招生工作的就是醴陵人李明灏和柳漱风。所以当时很多醴陵有志青年纷纷报考陆军讲武学校,因为醴陵的学生实在太多,最后为了避嫌,凡是醴陵来报名的一概不收。后来成为一代名将的陈明仁开始就没有被接收,只好将籍贯改为浏阳,才被录取。后来,陆军讲武学校并入黄埔军校,这就是黄埔军校一期第六队。所以,黄埔军校第一期醴陵籍的最多。而且,从黄埔二期到在大陆的最后二十三期,醴陵的学员也不在少数。从网上的资料来看,军校后期的醴陵籍学员的姓氏和通讯地址等,多有与前几期相同之处,可以推测,后期的醴陵籍学员多有是前期的学员和军政界人士的子弟和族人。军校第十九期学生陈扬钊就是第一期陈明仁的儿子,是为黄埔军校一对“父子兵”。裙带风,同乡关系也是民国时期醴陵籍将军很多的一个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醴陵人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始建于东汉,偏僻于吴头楚尾的江南小县城没有在历史的尘埃中淹没,而是历经数次屠城后,仍然发展成今天烟花鞭炮。陶瓷制造名城。这种精神,也就是被称道的湖南人那种“霸蛮”的精神,也就是洋溢着辣椒同样的辣劲的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精神。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时期,醴陵人更是以“平定天下”为己任,热情奔放,敢爱敢恨,聪明睿智,诙谐乐观,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也就是这种精神,造就了众多的革命领袖、优秀将领和仁人志士。
所以,我们马上要去到的是醴籍著名军事外交家耿飚的故里—耿传公祠。耿传公祠坐落在醴陵黄獭嘴镇隆兴坳村,是一处很典型的晚清民居建筑,当时在醴陵乃至湘东地区都颇具影响。
为什么一个祠堂能如此享誉盛名并且延续至今呢?原因就在于耿传公祠出了一位大名人,大家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耿飚。耿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新中国首批十位驻外大使之一,曾任国防部部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1909年8月26日,耿飚就出生在耿传公祠。因为当时家贫,无房可居,家族从耿传公祠中分给耿家三厢三房,面积约200平方米。耿飚后来还在这里读了两年私塾,由于勤奋好学,两年都获得了祠堂奖励的“优学花红”。耿飚在此生活至13岁,给这座古建筑增添了一段珍贵的红色记忆。
而且这位大将军还与我们的习主席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什么不寻常的关系呢?1979年,习主席从清华大学学成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军委办公厅,担任当时的国防部长、政治局委员也就是耿飚的秘书。这一当就是三年啊,现在习主席回忆起那个时候3年的秘书生涯时,他都感概这段经历对他有很大作用。
这个古祠堂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墙体风化开裂、木结构发霉朽烂、屋瓦破烂、漏水严重的现象。醴陵市委、市政府为了恢复耿传公祠的历史风貌,总投资7385万元对耿传公祠进行了修复,待会我们就可以看到修复后的耿传公祠。待会进入耿传公祠有专门的讲解员,她会为我们详细介绍耿传公祠以及耿飚的个人事迹,我们紧随其后听她的讲解和随同参观就可以了,好了,到了,各位朋友,我们已经到达耿传公祠。请大家带好您的贵重物品,依次下车,我们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是一个小时,请大家4点准时上车!
时间过的真快,短短的一天醴陵之行即将结束,离别虽然有许多不舍,但还是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感谢大家一天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这次旅游过程中,难免有些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同时也希望你们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但大家是我遇见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过这愉快的一天是我的幸运,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我。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配合。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在这里重逢,重温友谊的温馨和醴陵的美景。
最后,祝大家永远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第四篇:打造文化品牌
打造学校文化品牌,走规范办学特色发展之路
以学校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有效提升,是我园新一阶段思考和实践的重心。2013年7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师范远程教育学院组织的校长研修班,尤其是西安文理教育学院副院长杨泳所讲的《学校文化品牌的创建》,给了我一次深邃的思想洗礼,给全体教师指明了如何为学校品牌建设努力,如何在学校品牌建设中成长之路。
杨教授的讲座既有严谨的思维脉络,又充满了思想的启迪,同时还不乏轻松幽默。他提出一校一品,全力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办学质量的背景谈起,指出为了实现优质、均衡、人文、科学的教育发展愿景,要全力进行四大工程:人才建设、科研强教、校园达标、品牌打造,做到内外兼修,决战课堂,打造品牌。杨教授从打造学校文化品牌的路径谈起,指出在打造学校文化品牌过程中注重从评价、诊断、展示、引导、校本课程开发各方面进行机制保障,剖析了特色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杨教授指出: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品牌学科是进行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础,关键在于要聚焦有效常态课堂教学,追求精细化管理,要规范教学管理,从细节入手,抓好课堂新常规。打造品牌学科的核心是打造品牌教师,教师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最后,杨教授建议每一位教师:要感恩工作,感恩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杨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从宏观到微观,引人深思。当前从省、市、区到校,对于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都越来越深入,同时也越来越警醒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认认真真地教书,踏踏实实地育人,教师的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命精彩与否。我们将以打造品牌学科,培养品牌教师为依托,努力打造学校文化品牌,走规范办学特色发展之路。听了讲座后,老师们纷纷撰写听后感,他们表示: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深刻领会有关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精神,努力从自身做起,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认认真真地、安安静静地、扎扎实实地沉下心来教学,沉下心来做事,让自己的教学生命与学生的学习生命同样精彩,为学校焕发出自己独有的文化光彩而增色添彩。
第五篇:建设文化强县打造魅力清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对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将紧紧围绕把清水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西部科学发展特色县”奋斗目标,积极建设文化强县,努力打造魅力清水。
一、树立文化自觉,加快文化发展
清水古称上邽,扼关陇要冲,处雍凉之会。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地、秦文化发祥地、西汉名将赵充国家乡,被省民协和文化部先后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轩辕文化之乡”。人文初祖的降诞初兴,早期秦人的艰难崛起,充国作武的历史荣光,天骄挥鞭的千古绝唱,边防锋线的战火硝烟,民族融合的华丽转身,学儒名士的雅游深隐,丝绸之路的长歌短吟,梓里乡贤的高风亮节,独特物俗的流光溢彩,广大民众的自强不息,在这方古老文明的热土上创造了绵延不绝,魅力四射的文化篇章。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不断促进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种文化人才缺,各类文化企业少,农村文化和民生文化发展任务重,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大,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投入不足,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亟待增强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下功夫加以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牢牢抓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给文化改革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刻领会“四个加强”、“四个越来越”的重要论断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六大战略部署”的总体要求,主动顺应文化经济时代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切实增强文化自觉性、自信心和创造力,把全面加快文化事业作为发展第一要务的重要方面,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积极开创城乡文化事业共同繁荣、特色文化建设较快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软实力和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局面,为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新突破,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和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品牌
清水作为“轩辕故里”有史不绝书的历史记载和积淀丰厚的文化遗存。
专家学者日益重视,广泛认可。原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同志热情地为清水题写了“轩辕故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把清水县命名为“轩辕文化之乡”。近年来,我们在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三届“轩辕文化旅游节”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轩辕文化研讨交流及宣传推介活动,建成了轩辕广场、轩辕桥、牛头河文化风情线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不断扩大了“轩辕故里”知名度和影响力,轩辕文化已经成为清水地方文化的一面旗帜,列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华夏文明之源”文化战略品牌重要内容。出生于清水的西汉名将赵充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首创“屯田”安边之策,对后世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心系国家,坚持真理的高尚品德,给后人树立了光辉典范,受到了历代史家、特别是伟人毛泽东的高度称赞。汉代赵充国陵园遗址不断扩建,气势恢宏的充国广场今年已经建成。西汉名将赵充国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赵充国为“赵宋先祖”的学术观点在《华人论坛》提出,“赵充国研究”在海内外备受关注。“赵充国家乡”文化品牌具备了更加引人注目的光彩和开发利用价值。根据史志资料记载和考古发掘印证,清水县牛头河北岸“李崖遗址”为周孝王封赐秦人先祖的“非子秦邑”,是秦人先祖经营陇右、越过陇山、走进关中、统一华夏、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牧马崛兴之地,作为秦文化的重要源头,作为与关中地区形成文化对接的重要内容,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与此同时,唐始祖“李虎墓”,绚丽多彩的“宋墓群”,融自然风光与宗教文化为一体的花石崖、石洞山、小华山,特别是有“香胜华清”之称,独具轩辕故里人文色彩和文化内涵,已经越来越成为吸引外地游客、展示清水魅力的一张迷人名片,享誉全国十三大名泉之一的清水温泉,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等,都为我们建设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依托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巨大的优势,坚定不移地打造“轩辕故里”、“赵充国家乡”、“非子封邑”、“清水温泉”等优势文化品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快轩口窑遗址保护区、轩辕黄帝纪念馆、轩辕谷部落文明体验区、轩辕故里民俗博物馆、轩辕书院、轩辕文化演艺会展中心、“非子封邑”、“非子马场”、赵氏先祖祠堂等一批主题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品牌文化开发利用力度,加强“轩辕文化旅游节”、“轩辕文化学术研讨年会”、“轩辕鼓舞”、“轩辕讲堂”等一系列文化品牌的经营性、开发性整合和战略性策划运作,通过品牌文化和文化品牌建设的较大突破,把独树一帜的轩辕文化、先秦文化、充国文化等优势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使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吸引海内外华侨华人寻根问祖,观光问俗,把清水真正建成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大县、令人神往的华夏文明厚土、西部温泉体验的首选胜地、西部生态旅游的后花园。
三、坚定文化追求,发展文化产业
清水“有文化、没产业”的问题比较突出。至2010年底,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1828万元,不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不到生产总值的1%。要针对这一现状,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摆在实施“文化立县”战略的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在着力建设优势文化品牌的同时,努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一要立足本土,开拓视野,尽快组建省级华夏轩辕文化研究会等机构,建立日益完善的文化开发研究、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传播体系,围绕原生态文化题材,加强内涵和个性特质的研究开发,创作编排凸显清水历史文化底蕴的《轩辕黄帝》、《赵充国》、《轩辕鼓舞》、《道教音乐》、《清水小曲》、《清水民俗》、《清水民间故事》等一批拿得出、叫得响、有影响的史诗、歌舞、戏曲、动漫专题等文化艺术作品,通过舞台、广播、电视、网络、节会等各种途径抓好宣传推介,积极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推动品牌文化深度开发和对外影响,为文化资源优势向文主的宗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体化产业发展优势转化创造条件。二要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业开发建设工程。以融入天水旅游圈、“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圈和“西安—兰州”旅游圈为着眼点,精心打造和重点开发以轩辕谷、轩口窑、永清堡、古秦亭、非子牧场、赵充国陵园、李虎墓等始祖遗址为主的始祖文化旅游线,以清水温泉、三黄谷森林公园及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为主的康体休闲与生态观光旅游线,以花石崖、石洞山、小华山、龙泉寺为验旅游线等品牌旅游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具有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的庞公玉、天河美酒、优质胡油、薄皮核桃、花牛苹果、清水木耳、绿色肉蛋、清水半夏、清水大麻等十大特色旅游产品,把清水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有机融合起来,将文化产业建设成我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开发旅游商品,不断加快优势文化资源向黄金旅游市场转化,促使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以创意为动力,培育现代文化品牌、产业基地和文化企业,发展文化创意、文化会展、文化娱乐、现代传媒、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影视剧、动漫游戏等现代文化产业,全方位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文化产业档次。
四、重视文化创造,提升文化实力
文化是资源、品牌和名片,更是经济实力、社会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要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活力不足、投入匮乏、人才短缺、原创能力弱、开发利用和加快建设的任务异常艰巨的实际出发,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谋划和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完善和出台“十二五”和中长期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明确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大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目标考核,设立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确保文化建设和发展财政经费投入稳中有升,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作用,形成发展文化事业的强大合力,为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坚强领导保证。二要创新发展格局。转变思想观念,把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文化作为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理顺体制,激活机制,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走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路子,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全方位把文化生产力释放出来。三要创造良好环境。加强以交通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抓好城乡产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推进城市化、现代化步伐,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孵化培育创造必要条件。建立文化产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完善交流互动机制,加强和改善文化市场管理,加强文物、古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民间传统文化遗产挖掘、抢救、整理和申报,开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积极性,营造鼓励文化创造、彰显文化活力的浓厚氛围。四要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抢占人才这个比资金更为重要的发展资本,健全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机制,培养文化名家、优秀文化企业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重点和稀缺人才,扶持乡土人才开展艺术创作,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打造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文化人才队伍,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五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县城重点抓好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中心、轩辕大剧院、轩辕文化产业园、文化体育公园、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在乡镇突出抓好综合文化站、影视厅、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在行政村(社区)突出抓好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业余剧团、传统文化传承人建设。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方针,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深入推进“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下乡”等各项文化活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节目,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六要高度重视发掘、弘扬和引导文化的精神价值。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念和“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清水精神深入人心,全面增强文化实力和发展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