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发展教育观下的音乐教师何去何从(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08:3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和谐发展教育观下的音乐教师何去何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和谐发展教育观下的音乐教师何去何从》。

第一篇:和谐发展教育观下的音乐教师何去何从

和谐发展教育观下的音乐教师何去何从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寻求改革与突破,在重重的摸索中难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音乐教师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新的科学发展教育观和传统的学科本位教育观之间无法取得平衡;在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应用上深浅无从把握;课上传授完知识,课下如何充实自己也显得无所适从。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87-1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教育,它应具有唤醒审美意识,整合人格的力量。”以前的音乐课程以知识为中心,以解决若干知识点为每课教学的具体目标。因此,学生被沦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或是接受训练的机器。结果学生也许知道了不少音乐知识,可是你若问他对音乐有什么感受,他可能让你失望,更别说对音乐有什么创造性的理解。想要通过这样的音乐教育来唤醒审美意识,培养和谐人格看起来是事倍功半的。

音乐新课程标准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对音乐教育的新要求。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许多教师对国家课程标准的理解又产生了偏差,导致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又出现了新的失衡现象。实践中出现了过度强调审美的现象:课堂上、教案中、理论研究中时时提及审美。似乎不彻底贯彻审美,观念上就出现了错位。更有甚者把音乐审美与音乐知识技能对立起来,认为谈了音乐知识技能就背离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观念落后,从而产生对音乐教育认识上的新的不足,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透彻。教学中任意降低音乐技能的要求,有意回避音乐技能知识的教学,从而使教学观念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我的理解,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是有前提条件的,它是针对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注重技能训练而言的。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音乐知识技能要求还是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的。音乐教育是建立在音乐学科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音乐文化或获取教育学效果为目的的教育门类。

那么,如何才能将“音乐审美”和“音乐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是正确处理教学态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好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的。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与学之间是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关系。

音乐教师是美的使者,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传播者。课堂内,应善于用音乐语言,在优美的乐声中使学生知乐、爱乐,培养其美好的情怀。课堂内我们要勤于耕耘,在音乐课堂之外,音乐老师又该注意什么呢?

一、听一些别的学科的课

单一的听本学科的课,常常会感受到“井底之蛙”的狭隘,由此造成备课、上课时“闭门造车”。因此,课堂之外,应多听一些别的学科。它并非是音乐老师的“不务正业”,“哗众取宠”,而是音乐课堂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从美术、体育等姊妹学科中获得相似的教学灵感,还可以领悟到别的学科的精华所在:“诗意盎然”的语文课;“严谨慎密”的数学学科;“情智交融’的自然科学;“包罗万象”的综合实践等。吸纳诸多学科的课程特色,借鉴众多老师的课堂艺术,捕捉充满灵气的精彩瞬间。

二、多一些沟通与交流

音乐老师要经常主动地去沟通交流。与领导交流,可以让其了解自己的工作

设想与困惑,可以对学校的艺术教育与发展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班主任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所授班的班风、学风,以方便教学;与学生谈心,可以走进其内心世界,融洽师生之情;与家长对话,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支持孩子的训练,演出。

三、立足本职,不要迷失“自我”

音乐老师往往都有一技之长,如果把这些才华很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那将学为所用,行之有道。然而在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很多的音乐老师却耐不住寂寞,迷失了“自我”,在课堂之外,很多的社会场所往往能看到其“忙碌”的身影,他们成了社会兼职者――成了“歌手”“琴师”“演员”,忙于“外交”、疏于“内政”,与自己的本职工作、与音乐课堂日渐疏远。殊不知,长此以往,将荒废自己的正业,耽误了学生。

四、经常磨练专业技能

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因此,音乐老师不能放松自己,在技能上要经常磨练,在理论上要给自己充电,勤于钻研,不断充实自己。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当赛课、基本功比赛等机会来临时,才能在此舞台上展示自我,胜出自我 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上空。

五、与“时”俱进,入“流”入“俗”

如果课堂上你对“超女’“粉丝’“SHE”等一无所知,那学生将会取笑你的落伍;如果你对此有所了解,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与感受,那学生将从你身上找到“共鸣”,而亲近你;如果你能在课堂上对这些“流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合理运用,那你的课堂将是五彩缤纷,充满了期待与关注。这些“流行”并非“洪水猛兽”,教师无须“谈之色变”,它们是音乐课堂的“调味品”,是师生感情的“润滑剂”,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六、课后反思多一些

孔于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观念强调了学习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教学之余,同样需要反思。课后反思,可以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一些精彩,少一些弯路,使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游刃有余,音乐课堂也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用音乐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学会爱,懂得爱;通过音乐了解其他艺术门类,让学生知道音乐不止是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音乐其实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这都是我们音乐课首要完成的任务。

作者简介:

郝然,包头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终身教育视野下的教师教育观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观;终身教育思想

论文摘要:终身教育思想对全球教师教育带来深刻影响,人们从此深刻认识到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和终身性。通过对终身教育理念倡导下教师教育观的解读,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了教师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从终身教育思想的视野下来审视我国教师教育的现状,不难看出我国的教师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想通过这些问题,让人们来共同关注我国的教师教育及其发展。

终身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国际教育思想,在各国学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指导下,终身教育思想在全世界迅速发展,对全人类的教育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起到了促进作用。终身教育思想对全球教师教育带来了深刻变革,人们对教师教育的认识也不再局限于师范教育,而是通过终身教育的理念认识到教师教育的连续性与终身性。笔者通过对终身教育思想视野下教师教育观的解读,让我们对教师教育有深刻本质的认识,并能有所启示。

一、终身教育思想评析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20年代英国最早在一份成人教育的报告中提出“人人终身受教育”的说法,随后在1994年该国的法令里便有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经过20年后,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才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朗格朗在1965年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首次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原则,这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想的诞生。自终身教育思想诞生至今已有40多年,40年中终身教育思想不断发展,并形成了国际性的思潮。纵观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这种思想从最初的理念构想走向了教育实践,并最终转向政策性与法制化的探索与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广终身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后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终身教育思想作为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一大重要思想,并出版了有关终身教育思想的一些文献。教科文组织并多次召开有关终身教育的研讨会使世界各国的人们深化了对终身教育的认识。今天,终身教育思想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指导思想,并且通过立法手段加以实施。各国也在不断探索终身教育的多种模式,终身教育已经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特点

毋庸置疑,终身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的突破,并且改写了传统教育的定义,使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传统教育把教育局限于学校教育之中,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受传统教育所排斥,学校教育的完结也就意味着个人教育的终结。而终身教育思想打破了传统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狭隘理解,指出教育是一个连续性,不间断的完整过程,教育必须贯穿于人的一生。终身教育思想有四个全新的教育目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在终身教育看来,教育应该是从认知到做事,再到与他人协作,最终学会适应多样化的社会环境来生存。我们也可以从以下这个表中看出传统教育与终身教育比较之后的特点见表l:由此看出,终身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终身教育的思想拓展了人们的教育视野,冲破了传统教育的藩篱,促使人们认识到了教育终身化和构建个人终身学习体系的必需。

二、终身教育思想下的教师教育观

(一)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表1传统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对比

教师作为施教人员,自身的专业发展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教师适应时代进步与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教师教育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从终身教育思想的视角来看,教师教育必须贯穿教师人生的各个阶段,并提供教师一生各阶段的生存发展的多方面教育服务,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终身教育思想破除了传统的教师教育观,不再把教师教育局限于教师职前的培养与教育,而是形成了教师职前教育,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三个阶段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教育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于1966年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强调了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出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在一生中持续不断地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专业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终身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师教育就是要实现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提供渠道,创造平台,使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个人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师教育促使教师自觉地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在这样的内在驱动下,教师不断学习,钻研教学,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无疑是终身教育视野下教师教育观的一个集中体现,明确了教师教育的一个目的就是促使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从而保证了教育的总体质量也使教师不断进步。

(二)教师教育的连续性与一体性

终身教育理念倡导的教师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教师的职前培养,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三个阶段。在终身教育思想看来,只有具备这三个环节才是完整的教师教育,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育。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师教育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形式,强调的是教师职前的师范教育,从而割裂了教师教育的连续性与一体性。终身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师教育观则着眼于教师教育的连续性与一体性,强调教师教育只有具备这种特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育和满足教师的自身教育需求。在这样的教师教育体系下。教师的职前、入职和在职三个阶段的教育成为一个整体,贯穿教师一生的职业生涯,尤其是把教师的在职教育视为教师教育的重心。教师从这种连续性和一体性的教师教育中不仅稳步提高了专业素质,还发展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促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终身学习者。毋庸置疑,实施连续性和一体性的教师教育,使教师内在地构建了自己终身学习的体系,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潮流。(三)激励教师积极主动自我地完善自我终身教育思想倡导下的教师教育观注重对教师的自我完善,即教师教育必须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自发地完善自我。作为终身教育的主体,教师已深刻认识到,由于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个人凭借某种固定知识和技能就能生存的观念已成过去,人只有通过终身教育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才具有存在的价值。而教师教育作为教师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必须得满足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传统教师教育注重的是教学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但却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征,使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后劲,难以成为优秀的专家型教师。终身教育思想下的教师教育则要激励教师主动自发地完善自我,并朝着终身学习的目标迈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能否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成为教师能否不断取得进步的一个前提,那些没有树立起终身学习观念的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势必要被淘汰。因此,教师要成为真正的终身学习者,教师教育就必须是一个能激励教师成长和调动教师学习主动性的过程,并且教师在这一过程之中,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与人格。终身教育视野下的教师教育就是要促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

三、结合我国教师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终身教育的理念尚未深入到教师教育中

我国的教师教育中缺乏理论的引导,特别是终身教育的理论尚未深人到教师教育实践中。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把终身教育思想中的终身学习理论与教师教育相结合。很多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缺乏对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的理解。这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对终身教育理论没有本质地把握,他们只是把教师教育视作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没有把自己作为终身学习的主体去接受教育。此外,实施教师教育的机构和施教者也并没有很好地结合终身教育的思想进行教师教育。我们不难看到,很多教师教育还是过多地着眼于教学技能与基本教育理论的灌输。教师始终处于被动的状况之下,很难认同自己作为终身教育主体的身份。因此,终身教育的思想尚未深入到教师教育的施教者与受教者之中,使教师难以以终身学习者的身份来参与,自然成效并不明显。如何使终身教育思想深入到我国的教师教育中,这是一个关键,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理论基础,教师教育实践才可出成效。

(二)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缺失

所谓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如前所述指的是教师教育中教师职前培养、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的连续性和同一性,整个教师教育呈现为一个开放和一体化的体系。之所以说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缺失,主要是针对整个教师教育体系而言,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缺乏衔接,相互分割,没有成为一个一体化的体系。我国现今的教师教育还是注重学校教育,即教师教育几乎成了职前培养的“终结性教育”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都得不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在职教育。许多教师在工作多年之后都没有机会去接受在职教育,而随着自身专业水平的停滞甚至是退化,对教育质量的负面影响也愈发明显。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问题就很突出,许多地方没有针对农村教师在职教育的机制,许多农村教师的职后教育就已经中断,这对农村教育质量的影响是可以想象的。其次,我国教师教育中职前、人职和在职教育分属不同的部门负责,这些部门与机构相互隔离,缺乏衔接与沟通,发挥不了教师教育的整体系统功能,导致了教师教育体系的滞后与一体化程度低。如何解决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同样也至关重要。

(三)教师教育偏重技能,总体质量不高

特别在我国教师的在职教育中,偏重技能与效率优先就已明显。虽然教师专业化的思想已经深人到我国的教育领域,但教师的专业化往往以效率与技能相连。尤其在中等教育中,为了提升学校的升学率,教师往往就要强化教学技能,以应试为导向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而对教育的真正目的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却没有深刻认识。单以强调技能与效率的教师教育模式不可能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因为这样的教师教育模式没有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是作为终身学习者来受教育,使教师缺乏对专业发展终极目标的理解与认同。以强化技能和注重效率的教师教育注定不能使教师实现专业持续发展,也难以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因此,教师教育的实施部门和个人,不应在工作中急功近利,唯独强调成效,而忽视教师教育的终极目的。

(四)教师教育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师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体系,其运行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机制作为保障。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为了确保终身教育的实施,通过立法或制定政策来保障。如美国有《终身教育法》,日本也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法国作为终身教育思想的发源地,把终身教育思想作为该国的教育指导思想。因此,这些国家的教师教育有了法律和政策的外部保障,确保了教师教育的良好运行和总体质量。但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保障机制还处于初步建设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国目前尚未有相关法律来保障教师享有教师教育的权利,也没有一整套教师教育质量保证的机制和教师教育的标准。因而无法保障教师终身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健全发展。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我国必须建立起教师教育的保障机制。即制定相应的教师教育法规和建立科学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此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尽快完善对教师教育的管理,逐步形成对教师教育的行政监督机制。

结语

终身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师教育观注重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强调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和一体性,并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但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的教师教育,发现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在长期内阻碍了我国教师教育发展,致使我国教师教育的质量不高和发展滞后。因此,要逐步解决我国教师教育当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注教师教育,群策群力,力求使我国的教师教育更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重负下毕业生将何去何从

重负下毕业生将何去何从

现代社会,毕业生面对挫折不少,泪点很多,笑点却很少。对于挫折没有承受力的脆弱毕业生,早晚要遭遇危机;大家不禁开始反思,对于将要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来说在缺乏容忍度的社会,又将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2011年7月12日,“浙江主力传媒校园行”宣讲会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举行,共有新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技术专业三个专业30多名学生代表参加。

宣讲会开始之前传媒学院学工办李扬老师向08级得学生对我院今年的就业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并提出学院对08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将于下学期专门聘请我校著名教授姚民治老师和我院著名讲师于洪涛做专门关于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和报考的培训。其次,李扬老师介绍,浙江主力传媒是我院的长期合作伙伴,我院不止一次向浙江主力传媒输送我院优秀的人才。这次浙江主力传媒副总薛立军亲自来我院为08级准毕业生就市场化理念和浙江主力传媒的公司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向、发展方向、主要业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

薛总在和同学进行交流时有同学问到当前的就业压力和毕业生毕业就面临失业等问题请教“浙江主力传媒”对人才的需求将是什么标准?薛立军回答:“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当代大部分毕业生的心态放不平,你所想干的并不一定适合你,所以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导致了企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不了业之间的错层。”同时还强调,“毕业生对待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对以后自身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帮助。

薛总还讲到“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传媒人”,现在做媒体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靠的就是市场化这就要求本身掌握很多的渠道、方式、方法,对个人能力的要求将更高。

最后,薛总表示我院与浙江主力传媒有着深厚的感情,热烈欢迎我院同学加入到主力传媒公司。同学们也对就业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们都积极钻研,大胆探索。作为音乐学科将在这场课改中不断成长起来。来到新华农场学校任音乐教师已经近十一年的时间了,任教期间,我为自己积累了丰厚的教学经验,要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我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才能带领学生们飞向音乐的天堂。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首要的基本教学理念。但长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即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造就了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思维、运用知识、探索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所以教育必须改革。切合我个人的教学实际,我认为教育改革首先要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更是如此。

新一轮基础音乐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把教师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希望他们既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教育家,同时又是具有突出音乐能力的音乐家、具有丰富音乐知识的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同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音乐新课程的实施,对于音乐教师的培养、培训模式提出了挑战性课题。按现行教学计划(大纲)培养出来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教育理念、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方面,都难以完全适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四个教学领域的教学要求。①拥有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音乐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主动地弥补和提高,给自己定下合适的目标,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音乐教学和自己成长的过程,努力促进自己更快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

为此,我对自己今后的成长作了如下规划:

一、自我分析:

1.作为一名的青年教师,我有一颗关爱孩子的心,年轻有活力有干劲儿。也正是因为年轻,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应变能力差。1

创新的意识薄弱,对不断完善、更新的教育理念没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2.个性随和,和同事相处和睦,在工作中能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不够勤于钻研业务,不管是音乐专业技能方面还是教学技能方面,都应该不断地督促自己进步。

3、自己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以后要多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要多对照教育理论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具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才会逐渐形成。个人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

二、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一)、近期计划:

1、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职业道德水准,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2、多与同事交流,学习课堂教学经验;多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喜欢上我的音乐课,并喜欢我;紧抓课堂教学与乐器教学争取在五月份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3、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加强歌曲教学,教给学生演唱歌曲的技巧,提高学生表演歌曲的能力。以课堂音乐教学为主,开展小课题研究。

4、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学做音乐课件、运用网络资源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习得音乐技能。

5、利用课余时间练习钢琴,加强钢琴即兴伴奏学习,全面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6、积极参与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分计划

1、专研教材,立足课堂渗透新理念、新思想,提升自己教学。

2、学习课件制作及运用。

3、利用课余时间读相关音乐教学书,扩充专业知识,增长见识。

4、进一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科学地、合理地、艺术化地设计教学方法、参与方式。能针对不同班级、不同个性学生进行教学。

5、向同行取经,将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法引为己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观点。

6、认真贯彻学校工作计划,继续将课改作为中心工作,全面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从整体上领会音乐课程标准的内涵。

7、抓好民乐教学工作,使之逐步规范、有序,活动开展正常,鼓励学生多参加各项器乐类比赛。

8、从阅读到实践,上好每堂音乐课。

9、将课堂中的心得写成论文或案例,发表在本校网上。

10、经常与兄弟学校同行切磋、交流,提高自己音乐教学水平。

11、民乐工作规范化,完善各项评价制度,课堂器乐教学有实效。

12、完成个人课题,积极往“研究型”教师靠近。

实施方式与途径:

1、多听,多想,多练,多记,多参与,多反思,在自己音乐课堂中摸索,实践。

2、多向信息老师、课件制做熟练的老师学习,尝试自己做简单课件,为音乐课服务。

3、逐步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并做好收集、摘录。

4、打破课堂上的一成不变,争对不同学生接受能力分层教学,尽量让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

5、在所教班级中发觉音乐好苗子,进行培养。

6、备教材,备学生,在课堂中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勤思考,多操作,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是关键。

7、多读音乐教学书籍,借鉴其优秀的经验,结合自己教学实

际多写相关的教学文章。

8、多开校与组内公开课,请同行或老师点评,找不足。

三、师德建设

我热爱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教育事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教师,我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仪表,爱每个学生。

对学习、行为有偏差学生,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有恒心。我全心全意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四、加强课堂有效教学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会努力钻研教材,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做好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完善每次的不足之处。

五、课程资源利用

学会利用课程资源,以情传知,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教育是一个大课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教学重要的是去“做”,怎样做?就是要让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而不要把目光盯在道路尽头——教学结果上,要引导学生如何前进。作为年青教师的我,无论是做人还是在教学与育人方面,都要反思昨天,审视今天,前瞻明天,必须在课改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到这场改革中属于自己的舞台!

第五篇:和谐发展(范文模版)

“和平”双拥共建军民共创和谐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 本报记者 宋天平/文

编者按:双拥工作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简称,双拥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富有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在解放战争时期,双拥工作所形成的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军民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通力合作,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相互促进,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稳定中密切配合,在抗御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疫病中并肩战斗,军政军民团结显示出了强大力量。
进入21世纪,我党我军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双拥工作如何与之适应、创新发展、彰显作为,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日前,我们走进北京市双拥模范街道———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采访了街道办事处主任靳云华、副主任莫巍,深入了解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工作的传统、传承、创新与发展,以及在开创“和平、和谐、互动、双赢”新局面的积极探索!
和平里街道位于北京东城区北部,辖区面积6.4平方公里(占东城区总面积的1/4),是中央市属党政机关和部队相对集中的区域之一,党政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达424个、部队12个;下辖26个社区中,总政、黄寺、人定湖社区是以军人军属家庭为主体的社区。双拥共建是和平里地区一直保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多年来,和平里街道及辖区部队、中央、地方各单位始终把双拥共建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平里街道曾多次被北京市和东城区授予“北京市双拥模范街道”、“首都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东城区双拥模范街道”等光荣称号;辖区内的总政直工部管理保障局、安德里社区曾荣获“全国双拥先进单位”称号;原安德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全国拥军模范姚金兰大妈,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7年以来,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工作以迎奥运为牵引,以争创双拥模范城为动力,在多方的配合下,双拥共建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形成了军政共建、军民共建、军地和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
发挥优势,完善制度,建立双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
完善工作机制,对双拥共建工作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的意义。和平里街道根据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双拥工作长效机制,从健全组织、制定规划入手,构建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以人为本的双拥共建活动机制和国防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一、健全组织,制定规划
和平里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工委、办事处领导和国家人事部、劳动部、林业局、总政、总参二部、神华集团、中化供销总公司等辖区内党政军机关单位及部门领导参加的“双拥共建领导小组”,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随着各单位的人事变动,及时对双拥共建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充实。根据新时期双拥工作的特点及和平里地区的实际,制定了街道双拥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完善了街道双拥共建工作制度,为双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


二、定期座谈交流,及时沟通信息


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领导小组每年定期组织召开两次由驻地党政军单位领导参加的军政座谈会,军地双方交流沟通、介绍经验,探讨下一

步双拥工作的任务和重点。驻军单位也根据自己的实际分别召开由驻地附近单位领导及街道工委、办事处领导参加的军政座谈会,形成了一个长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和平里街道通过向驻地党政军机关发放联系卡,在搜狐网上开办“和平里街道四个服务”博客来加强信息沟通;总政管理保障局、北京卫戍区四团、武警黄金指挥部在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邀请街道领导到部队与干部、战士共同畅谈、重温军民共建协议书、通报双拥共建办实事落实情况,形成双方互动的良好局面,取得了互动双赢的效果,进一步夯实了双拥工作的基础,为街道做好双拥共建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

三、以人为本,突出特色


关心远离家乡战士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坚持开展“评选拥政爱民好战士活动”是和平里街道双拥工作2004年的一个创新举措,也是此后每年的重要活动。这项活动深受部队首长和战士的欢迎,每年评选活动中,都要召开表彰会,颁发奖章、赠送纪念品、给战士家乡政府发送感谢信,鼓励士兵在部队这所大学中学军事、学技术、学文化,积极参加拥政爱民活动,使和平里街道成为官兵生活的乐园、成长的学校。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在建军80年联欢会上开展了“百家单位齐拥军”活动,和平里街道和驻地单位为部队基层连队赠送了电视机、空调、洗衣机、自行车及生活体育用品,价值10万元。同时开展了“百名拥政爱民好战士”、“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拥政爱民先进单位”表彰活动,并为战士们献上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

四、开展国防教育,营造双拥工作氛围


双拥是培育社会公德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国防观念和尚武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有国必防,无军不安”是大家的共识。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形势和台湾形势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有利于促进双拥工作的开展。
和平里街道通过报告会、展览、参观和参与等形式将国防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和平里街道坚持每年都要在机关、社区和中小学校举办国家安全形势报告会,并组织开展国防知识学习;充分利用每年的国防教育日和宣传日开展国防法规宣传;在三年内,组织机关干部参观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旧址、红军山纪念碑、瞻仰了延安宝塔山;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组织机关党员和社区老党员、优抚对象近500人到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伟大胜利》展览;在《国防教育法》颁布五周年之际,开展了以“忆红军长征历史,颂党爱国拥军”为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在2006年除夕夜,针对北京市禁放烟花爆竹改为限放的要求,开展了军民除夕同值勤,欢天喜地过大年活动。
双拥共建是和平里优良传统。街道工委、办事处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所构建的具有和平里特色的双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不仅为双拥共建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同时也是新时期双拥共建工作的积极创新与大胆探索。
社区为载体,活动为纽带,双拥共建育硕果
实践证明,只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服务保障机制,才能使双拥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发展。和平里街道从大局着想、从小事做起,以社区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将双拥共建工作落在了实处,育出了硕果。

一、从大局着想,从小事做起


拥军优属工作关系到军队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和平里街道每年都积极想方设法安置转业干部和随军家属,千方百计为部队解决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目前,街道干部中有近1/3来自于转业干部军人。三年来,街道积极

协调各有关单位,为20多名部队干部解决了孩子入托、入学问题;筹措资金为连队配发自行车、洗衣机、DVD机、DVD光盘等物品,为官兵提供了方便;积极创造接收军退干部、军队退休工的条件,做好各项服务,为他们发放过节慰问品和防暑降温用品,并形成一项制度,还定期组织他们外出参观、游览,使他们愉悦心情、安度晚年。2006年,和平里街道被评为“北京市军休工作先进单位”。

二、以社区为载体,积极推进双拥共建工作


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具有时代特色、富有和平里特点的群众性双拥活动是和平里街道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德里社区是双拥共建的典型,兵妈妈姚金兰每年都要组织社区18个双拥大联组成员到良乡新兵训练基地慰问,送彩电、图书、光盘、水果、体育用品、洗涤用品、毛巾等,参加慰问活动的领导还主动拿出自己的手机,让新兵给家乡的父母打电话,通过“小小手机传亲情”,让新兵们感受到来自第二故乡政府和人民带给他们的真情实意,鼓舞了士气,增加了他们保卫首都的信心和决心。为了使官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耻观,姚大妈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来的“八荣八耻”的要求,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亲身经历,给新战士讲述了一堂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课,姚大妈朴实而又感人的话语,使在场的官兵深深体会到了知荣辱的重要性。
每年在新兵下连不久,柏林社区都要组织迎新兵慰问演出,组织社区文化团队并邀请专业文艺工作者为战士表演精彩的节目。“八一”建军节,又为部队战士送去慰问品,使远离家乡的小战士感受到了和平里地区居民群众的关怀和温暖,体会到了第二故乡的鱼水真情。
黄寺、总政、人定湖社区是以军人家庭为主体的社区,他们把对军人的热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平时组织大妈大嫂到连队为官兵洗衣缝被,节日共同搞联谊活动,件件实事凝聚着社区军民的深厚情意。

三、以活动为纽带,共驻共建促双拥


近年来,街道举办了和平里地区军警民共建20周年成果展,进军营、入社区巡回展览,展示双拥共建成果、增进军民鱼水真情。组织法律知识讲师团,进军营为战士们宣讲法律知识,提高战士的法律知识素养。请著名音乐人孔太到部队讲自己的成材之路,引导部队战士自爱、自尊、自强。组织开展登香山比赛,增强战士的拼搏、战斗精神。与部队共同开展“同为社区添绿色”植树活动,为拥政爱民增添亮色。举办“夏日文化广场”、“警民共建平安社区”消夏晚会,深受官兵欢迎。组织百名战士游览王府商业街、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天安门广场,让战士们感受首都北京的发展变化。在建党85周年之际,组织驻地部队战士参加“党啊,亲爱的妈妈”演唱会,军地共同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共同牢记党的宗旨。
2005年,举办和平里街道第一届“营造军地和谐环境,共唱文明礼仪歌曲”军民共建杯卡拉OK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还穿插了文明礼仪知识问答,战士们踊跃回答,不仅让战士们更多地掌握了礼仪文明知识,使台上台下形成互动。2006年组织驻地部队官兵参加“弘扬奥运精神,树立文明风尚”知识竞赛,参加地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组织战士与机关干部共同排练小品《军嫂》,参加北京市文艺汇演,获得三等奖;组织军退人员参加市、区双拥书画比赛,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2007年,在迎奥运的日子里,和平里街道举行了“当好东道主,同心迎奥运”军地篮球友谊赛;“迎奥运和谐社区杯”军民共建乒乓球比赛;在地坛公园举行了“军民携手迎奥运”友谊拔河比赛„„


以活动为纽带,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增进了军地交流与沟通,也使双拥共建更具活力,更加贴近生活、贴近需求。


送温暖,献爱心,互动双赢共促和谐


双拥工作长期一直是以独特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促成军政军民之间的融洽关系、紧密团结,这与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和谐”主旋律是相一致的。当前须在继承之上内拓外展,把双拥共建融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架构与规划之中,作为一项世纪工程,着力探索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军队系统与地方系统、军人阶层与社会阶层人员之间和谐的新实践,使“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强化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和谐形态、和谐模式与和谐制度。这一领域成为和谐的“首善之域”、“示范之域”,将对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东城区委率先提出,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平里街道把双拥工作纳入到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以创新的思路为和谐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新时期双拥共建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

一、发挥驻地优势,坚持科技拥军


和平里街道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科技强军”的号召,充分发挥驻地单位的技术优势,为驻地部队官兵提供科技、文化、卫生服务。3年来,共为部队举办电脑、烹饪、汽车修理、种植等培训共六期,接受培训的战士80多人;组织驻地和平里医院、北京孟氏健康咨询中心和志愿者30多人到驻军某部,为驻地官兵提供测量血压、男性外科咨询、足疗保健等医疗服务,并送去了常用药品,以及图书和生活用品。
和平里街道在为驻地党政军服务工作中,积极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驻地的总政直工部管理保障局提出,大院内健身设施陈旧,建议街道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街道领导亲自去现场了解情况,与部分驻地单位通报了总政的需求,驻地单位纷纷表示愿意为部队奉献爱心,为部队做贡献,共收到11个单位四万元捐助款,建成了总政大院拥军健身乐园,共安装29件健身器材,受到社区居民和部队战士的好评。


二、拓宽渠道,整合资源
为展示非公经济组织团员青年与部队战士的鱼水亲情,2006年6月8日在和平里街道双拥领导小组的带领下,辖区非公经济企业家一行12人,赴辽宁盘锦武警某部慰问北京籍新兵,6名新兵战士满怀思乡之情地观看了街道为他们拍摄的家庭录像,企业家们为他们购置了电话卡和体育用品,并赠送了2000多元的日用品。6名新兵还向家乡人民展示了擒拿、翻越障碍等技能。在对新兵家属回访时,家长们通过DVD看到了孩子们成长的情况,非常高兴。此次活动的实况以《特殊剧组》为题在中央电视台《和平年代》栏目中播放。部队领导说:地方的同志为提高我们部队的战斗力做出了贡献。
和平里街道双拥办、街道团工委、驻地武警某中队团支部与非公企业万龙洲、万家渔火团支部,签订双拥共建协议书,从服务青年成长入手,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联抓、公益志愿服务联做、青年人才培养联手、文化体育活动联谊,首创北京市非公企业与部队团支部双拥共建对子。

三、办实事,献爱心,千方百计为官兵排忧解难


2004年和平里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得知武警某支队战士黄进仓的父亲患上肝癌,母亲患上精神抑郁症,欠下许多外债,弟弟和妹妹也辍学的情况后,即刻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捐款,并及时将1万元捐款送到了黄进仓手中。黄进仓战士感动万分,部队为街道写来感谢信并赠送“解难济困暖兵心,军民鱼水情更深”的锦旗。
社区拥军优属服务队,坚持平时为驻地部队、优抚对象做好事、解难题,而每逢重大节日,街道党政领导都要亲自到家中看望,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得知维和部队官员杜照宇烈士的家属在和平里地区居住,及时帮助他们为孩子办理优抚对象的定期补助。对24名享受国家

定期补助的优抚对象医疗费实报实销,还为他们订阅了《北京社会报》,为高龄烈属家庭安装“120”急救门铃,方便就医。2005年组织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而光荣负伤的8名老功臣拍照留念,并送去16寸大照片;2006年为享受国家定期补助的优抚对象进行住房及采暖情况调查,建立了优抚对象资料信息数据库,做到了“优”有所依,“抚”有所据。

四、军爱民,情深意浓


驻地部队积极参加社区公益事业是部队的光荣传统,为落实东城区“双百工程”,总参综合局、总政管理综合局、二炮工程设计研究院、武警黄金指挥部等12家驻军,自2003年起连续三年共帮扶20名孤老、残疾人和贫困家庭孩子。
北京卫戍区警卫四团二营、三营战士们以缴纳一次特别党费、团费的形式资助了青年湖、化工社区两个低保家庭的孩子;与孤老户胡再芳结成对子,定期带老人到医院检查治疗,体现了部队战士尊老敬老的真情。
20多年来,总参二部综合防治局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为和平里敬老院老人们的服务一直没有断。特别是每逢春节前,不仅带着鱼、肉、油、米、面到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节日食品,而且帮助敬老院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聊天、共同联欢。同样,武警黄金指挥部的官兵定期到帮扶的3户孤老家中送温暖、送服务,节日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和平里地区双拥共建工作,以社区为载体、以帮扶困难弱势群体为纽带,为军地双方搭建了新的双拥平台,密切了军政双方的联系,密切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双拥共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近年来,和平里街道在工委书记李强、办事处主任靳云华的带领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契机,坚持从街道实际出发、从军队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创新双拥工作的思路、载体和方式方法,把双拥工作纳入和谐社区建设之中,充分发挥辖区人财物资源优势,构建起了具有和平里特色的双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继续探索和平里双拥共建工作的新模式。和平里街道双拥共建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在创新中不断积聚力量,正如总政管理保障局董局长所说,在和平里这片双拥的沃土上,一定会不断培育出双拥共建的美丽花朵,因为这里有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真情,有一批热爱双拥共建工作的好领导好干部。

下载和谐发展教育观下的音乐教师何去何从(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谐发展教育观下的音乐教师何去何从(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发展

    让孩子们在评价中和谐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

    素质教育观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素质教育观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摘 要:面对社会的大发展和多元文化的渗透,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念,人才理念已发生巨大突变。于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矛盾,为顺应素......

    新常态下,政商关系何去何从5篇

    新常态下,政商关系何去何从? 日前,浙商总会280多名理事在杭州召开经济形势研判会。会上,浙商总会会长、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会上提议浙商给自己定下四条纪律——不行贿......

    概述广东钢琴音乐发展之路(下)

    概述广东钢琴音乐发展之路(下) 六、沿着康庄大道溶进中华大潮代表西方音乐文化的骄子――钢琴,自鸦片战争以后进入南粤社会,虽然时间长达一个多世纪,但大部分都是在教堂教会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在这个寄托着美好梦想而又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大潮流中,建设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和创新......

    教师发展应走和谐发展之路

    教师发展应走和谐发展之路 史献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210048)在《江苏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上读到顾卫兵先生之论语《行走在能力极限地带》的文章,深受启发。但是,笔者......

    自媒体发展何去何从 中国信息大学

    自媒体发展何去何从 中国信息大学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把学术研究的角度向网络媒体倾斜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自媒体作为网媒的一种新形式,其产生、发展影响着我们对于新......

    和谐社会中的音乐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和谐社会中的音乐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编辑整理 编辑:汪小菲源:中华论文秦皇岛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依托于京,津经济圈,其经济发展在近些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