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幼儿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既便于教师操作,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幼儿学习效果。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以图、文、声、像并茂地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强化了多感官的积极参与,获得情感的愉悦。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影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库中存储了大量的课件如音乐、舞蹈、图片等教学资源,方便了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教学资源的生动直观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动力,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东西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也可以把各种声音和动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还能引发幼儿情感的共鸣,思维的想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多媒体计算机让幼儿在视觉上、听觉上有新鲜感,将某些抽象内容设计成计算机游戏,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以往单调呆板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所特有的仿真性激活了教学气氛,使幼儿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大胆地发挥想象力,自由和完整地表达了对事物的认识,使其思维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立创新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以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幼儿为主体,倡导开放式的教学观念;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树立教育民主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幼儿创造潜能,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观念;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内涵,确立现代人才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将成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关键。教师观念的更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为创新教育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运用能力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教师是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关键,是否对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关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效用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全方位、全员开展基础培训。通过分级、分层培训,能够使教师熟练掌握网络搜索查询、演示文稿制作、网页制作、网络安全等技术,使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具有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习惯。其次,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提高幼儿园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这就更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
(三)信息技术相关设备的购置及更新。设备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中扮演着基础的角色。因地制宜建设低成本高效益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是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前提。多媒体设备、网络架设,相关软件课件的制作以及设备使用环境的优劣都直接制约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结果。
(四)信息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当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满足活动需要时,应考虑使用多媒体技术。切不可为了用而用,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弱化幼儿的能力,形成对多媒体的依赖,影响幼儿的发展。
无论何种模式,幼儿都是学习的主人。幼儿是自身发展的主体,是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能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必须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运用的过程中,运用好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引起幼儿和教师、多媒体课件之间的有效互动,促使幼儿主动地与教师、同伴、多媒体课件交流、沟通并共同建构教育活动,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得成长。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幼儿园管理网络
1、运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幼儿园实行园内、区域内联网。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新康小学附属幼儿园在对教职员工的管理中,将教职工的信息输入就能完成对教职工档案的管理。根据园长、教师、保健员等后勤工作人员的不同要求分别建立工作档案,以便对教职工的工作档案进行细致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管理员将幼儿的信息输入就能完成对全园幼儿的档案管理,幼儿的出生年月、籍贯、身份证号、父母的信息等一目了然,便于班务工作的长效管理。在对园所管理中,将幼儿园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等数据输入系统,财产、物品等资料归档后,就能看到很多自动生成的数据,并完成统计。同时,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上建立幼儿电子档案,其中包括幼儿学籍、幼儿个人档案、幼儿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给幼儿积累起成长过程中宝贵的人生财富。
2、完善的信息管理网络,确保资料管理安全可靠
在以往的资料管理中,会遇到很多麻烦和问题。如果是纸张存档,会担心因体积庞大而占用大量的空间;电子存档,则会担心电脑硬盘的损坏、U盘的中毒和光盘的氧化。如今,幼儿园在园内建立了FTP文件服务器和网络存储硬盘,运用先进的信息托管技术,将幼儿园教育教学、人事档案、卫生保健、财务收费、教具资料等一系列的资料都进行电子管理,将所有的数据都储存于一个服务器,不用再担心因自己的电脑损坏而导致数据丢失,不仅能在园内方便使用,同时在本区域内还能实行资源共享,提高幼儿园科学管理的实效性和广泛性。完善的管理网络,使得幼儿园的资料管理安全、可靠、有保障。
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即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过程中不断发现各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更多的幼儿园、教师及专家的参与下,通过研究的方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才有可能在幼儿园及教师层面上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而这种发现问题、广泛讨论问题、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学习提高的过程。新康小学附属幼儿园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尝试与专家和更多的同行交流学习,通过参与网络学习、接受新信息、探索新模式、实践新方法、创造新成果,提升教师自我精神追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教师业务管理系统
1、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年复一年,对于一线教师,有许多教学工作是重复的,是有规律可循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应该让更多的传播者和学习者去应用、去共享。教育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不交流、不使用就会失去活化的土壤,其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价值流失。以网络为平台,将园内、外教师制作、收集的优质资料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分类管理,既便于园内教师的交流、借鉴和利用,同时也加强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
2、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促进园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在新纲要贯彻、实施的过程中,园本教研已经成为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以其先进的资源共享理念为园本教研突破时空地域界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四、凭借信息技术,建立家园同步发展体系
1、建立幼儿园网站,倡导家园互动
新康小学附属幼儿园充分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快、信息量大等的优势,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建立起幼儿园网站正常运行的机制。幼儿园建立园网站,制作以宣传幼儿园为主题内容的专栏,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管理理念、师资力量、卫生保健、营养膳食、教育教学、科研特色、幼儿在园活动实况等多方面的信息;每班建立班级网页,以孩子的兴趣、存在的问题,家长、教师对孩子的期盼为切入点,围绕家长最为关注、最有体验、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各方面信息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互动和整合,使这一互动平台成为一种全新的、动态的、双向乃至多向的教育形式,努力提高幼儿园信息化服务水平。几年来,通过网站建设满足了家长、社会的需求,加大了宣传力度,使家长对幼儿园各项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形成家园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实现幼儿园教育向社会辐射的功能。
2、运用短信交流,提高办事实效
在短信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它不仅是幼儿园教职工交流的平台,而且它还可以成为与其他幼儿园、家长、社会之间交流的平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通。利用幼儿园网站和家校路路通,可以给一群人写信息,可以是通知,也可以是转发文件,可以是幼儿园公示,也可以是听取意见、温馨提示等,将幼儿园的事务及时传达,有效解决,提高办事的实效。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叶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因此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幼儿形成和发展信息素养,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且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进行自主的探索式学习,能有效地转变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调动主体创新积极性,增强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与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可以使幼儿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创造欲望。比如学唱歌曲《小红帽》时,让幼儿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孩子们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幼儿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幼儿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比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狮子的吼叫声与动物们被吓坏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幼儿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同样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单调、刻板的“口传身授”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限制了幼儿主动性的发挥,从而也压抑了幼儿的创新精神。而有了信息技术在其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使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如大班创编舞蹈《小青蛙》的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先放青蛙呱呱叫的录音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知道是小青蛙在叫,然后演示投影片让幼儿欣赏《青蛙图》,让幼儿通过看投影片了解青蛙各种动态,同时播放音乐《小青蛙》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幼儿边听歌曲边看《青蛙图》,在教师的启发下编出青蛙跳时各种不同的动作,青蛙捉害虫的姿势及小青蛙可爱的样子。小朋友们想出了双脚跳、单脚跳、扭动身体、拍拍头、晃晃手等等,想象力是那样丰富,足以说明孩子们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技术正不断的走进我们,服务于我们的教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幅挂图、一个游戏、一盘磁带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的求知欲,电脑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它以较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使教师乐教,孩子乐学,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全新时期。如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幼儿语言活动中,为故事、儿歌等配上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画,不仅能使教学过程童趣盎然,还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建构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创设交流空间
生活是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幼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有话可说,才会有乐于表达的内部动机。只有认识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加深才能丰富幼儿的语言,扩大交流的空间。因此让孩子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多带他们出去玩,欣赏昆虫飞鸟的美丽灵活,才可能丰富幼儿的语言。可每年由于孩子年龄的太小条件的不成熟,春游、秋游活动大多都没有去成,无法让孩子们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去观察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体验春夏秋冬景色变化。而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这些井底之蛙的孩子们,都纷纷跳到了“井”外,更多地接触到了五彩缤纷的大干世界。多媒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意选择所需的画面,弥补孩子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较少的缺陷,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让幼儿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的示范,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为此,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一个丰富热烈的动态语言环境,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如在活动《有趣的昆虫》中,我们不可能把各种各样的昆虫请到课堂上来让孩子们认识,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让孩子们见到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昆虫。它能幼儿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其信息量之大,超乎想象,让我们的孩子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的孩子见多识广、有话可说。2.拓展想象空间,发展语言想象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幼儿拓展更宽的想象空间,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想象力。如大班语言活动诗歌《夏夜的梦》在幼儿对诗歌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为启发幼儿发挥想象,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仿编诗歌。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如:蝴蝶、小鸟、小鱼做梦的多种图片,让幼儿根据 “××在××上睡觉,××的梦是××的”句式进行仿编,孩子们很快的能运用图片想到了小鱼在大海里睡觉,小鱼的梦是蓝蓝的;蝴蝶在花丛中睡觉,蝴蝶的梦是香香的等等,将整个活动过程推向高潮,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有效地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自由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仿编诗歌,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进一步升华和扩展。
而在大班语言《借伞》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让幼儿欣赏无声动画,使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接着完整欣赏课件并配合教师层层深入的提问,以及课件的反复播放,让幼儿对诗歌的理解由表及里的领悟了诗歌内涵,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当动画中的小雨点、绿伞、小青蛙等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这画面的设计帮助幼儿把零散、琐碎的想法整理清晰从中获得说明或描述简单事物的语言经验,为仿编和创编打下一定的基础。幼儿园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让幼儿在流畅、轻松的声像环境中自由地理解和遐想,为孩子的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从而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能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与能力。科学活动大多数内容比较抽象,对于抽象的知识概念,幼儿就不容易理解,而信息技术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把一些科学现象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如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原本只用枯燥的数字和图片让幼儿摆放进行分成。而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小动物们制作成动画:早晨,鸡妈妈带着宝宝们到草地上玩耍,看它们排着队的走了过来,一共来了几只鸡?几只大的几只小的?几只黄的几只花的?猜猜看它们准备做什么?这时候几只小鸡捉虫?几只在奔跑?这些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形象生动的动画始终贯穿其中,幼儿的注意力很自然跟着动画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尝试带领幼儿从媒体中了解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调查科学技术对幼儿生活的影响;探索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方法、途径;探索让幼儿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策略。如科学活动《彩色的陀螺》、《奇妙的七色光》等等,就是用摄影机、数码相机将孩子的探索过程、动手操作过程拍录下来,然后与电脑或电视连接,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场景回放,引导幼儿边观看、欣赏同伴操作边讨论,让孩子感受光的有趣现象,鼓励幼儿动手操作,知道七色光产生的原由,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达到掌握正确的寻找七色光方法,在二次探索中,幼儿用光碟、水等材料制造七色光。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观察、探求与操作感知和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信息技术将抽象化、概念化的知识逐步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幼儿理解的坡度,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幼儿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点。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交互式环境,增强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拓展幼儿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总之,信息技术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幼教改革的需要。它在某种程度上真正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为现实。我相信,随着幼教观念的不断更新,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课将会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而被很快的融入其中,成为幼儿教育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科学活动大多数内容比较抽象,对于抽象的知识概念,幼儿就不容易理解,而信息技术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把一些科学现象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如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原本只用枯燥的数字和图片让幼儿摆放进行分成。而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小动物们制作成动画:早晨,鸡妈妈带着宝宝们到草地上玩耍,看它们排着队的走了过来,一共来了几只鸡?几只大的几只小的?几只黄的几只花的?猜猜看它们准备做什么?这时候几只小鸡捉虫?几只在奔跑?这些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形象生动的动画始终贯穿其中,幼儿的注意力很自然跟着动画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尝试带领幼儿从媒体中了解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调查科学技术对幼儿生活的影响;探索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方法、途径;探索让幼儿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策略。如科学活动《彩色的陀螺》、《奇妙的七色光》等等,就是用摄影机、数码相机将孩子的探索过程、动手操作过程拍录下来,然后与电脑或电视连接,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场景回放,引导幼儿边观看、欣赏同伴操作边讨论,让孩子感受光的有趣现象,鼓励幼儿动手操作,知道七色光产生的原由,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达到掌握正确的寻找七色光方法,在二次探索中,幼儿用光碟、水等材料制造七色光。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观察、探求与操作感知和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信息技术将抽象化、概念化的知识逐步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幼儿理解的坡度,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幼儿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点。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交互式环境,增强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拓展幼儿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总之,信息技术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幼教改革的需要。它在某种程度上真正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为现实。我相信,随着幼教观念的不断更新,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课将会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而被很快的融入其中,成为幼儿教育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进入了幼儿园的课堂,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带来冲击和挑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我们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幼儿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日益综合化和现代化,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浅谈几点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它能使幼儿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思考问题,探索创新。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在导入部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幼儿园大班开了一个联欢会,可热闹了,有的小朋友在唱歌,有的小朋友在跳舞,幼儿园为了办好这次联欢会买了好多的水果,准备分给所有的小朋友,可是到了最后,有的水果还剩很多,有的水果却已经没有了,于是,有些小朋友不开心了。动画型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通过刚才的故事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会有小朋友不开心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组织幼儿讨论,从而揭示课题,生动形象的信息刺激着幼儿的感官,把幼儿带入趣味性故事情境中,引发幼儿想象。
除了故事情境的导入外,应用信息技术还能创设各种各样有趣而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在大班教学“认图形”时,我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来,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接着运用信息技术动态的显示四个图形朋友给小朋友们带来的节目:有乡村的小屋,烟囱里还正冒着烟;有正在发动的小轿车;有嘎嘎直叫的鸭子;还有快速行驶中的火车。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请幼儿回忆刚才看到的东西分别是由那些图形组成,幼儿回答十分积极踊跃。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幼儿觉得既新鲜有好奇,激起了他们很高的兴趣,并为巩固练习时自己拼组图形做好了铺垫。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新知识时,总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幼儿不易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曾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证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可见,恰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幼儿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帮助幼儿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
例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是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
动静结合,引发了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过程中,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层次信息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浓缩信息,资源转化为能量,量变带来质变,认知行为水平逐渐接近及至达到认知目标。
三、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幼儿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每个幼儿都获得了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有助于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以“认识人民币”为例,这一课主要通过“认识元、角、分”,人民币间简单的相互进率,“实际购物”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认识元、角、分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一副热闹的购物场景,由此引出买东西要用到钱。通过屏幕显示放大的人民币,幼儿基本上已能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认识了人民币,并且知道了人民币间简单的相互进率,接下来就要进入模拟的网上购物了。网上商店里有好多小朋友喜欢的东西,有吃的(如可乐、糖果)、有玩的(如娃娃、汽车)、有用的(如铅笔、橡皮),还有一部分钱,选中你想买的东西,然后选择合适的人民币进行购买,如果钱付对了,东西就是你的了,当然付错了就不能购买。
孩子们活跃的思维肯定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自主探索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可把信息技术作为中介物,通过演示,引导幼儿进行正确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某种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体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通过故事导入后,联系实际来统计一下全班学生爱吃水果的情况。这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水果,幼儿分别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电脑会将全班幼儿的选择结果显示在屏幕上,那么该怎么样来统计呢?幼儿学过简单的分类,于是马上会想到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来看结果。幼儿可以将上面的水果用鼠标进行拖动来完成分类排列的工作。也可以用符号来把它们统计下来,电脑也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来统计各种水果的个数。
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提高幼儿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对于幼儿园来说,完全由幼儿来进行操作还不能实现,但是信息技术在幼儿数学课堂上的运用确实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传授的知识,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提高和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学习兴趣 促进学习效率
河北蒙中
【摘要】:"多年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也证明,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特别对广大农村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犹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缩小教育质量差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过程策略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网络化。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概念,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以及如何实施有效整合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学科整合 直观
信息时代以迈进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国家“十五”期间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课程整合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视点,也是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现代化的深入进行,信息技术更为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高度交互、因材施教;信息量大、重现力强;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自主控制、操作简便等优势与课程整合,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思想、理论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模式,毋容置疑,这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借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是个新概念。“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 是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如何进行学科的整合呢?我认为,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使教学活动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同时,还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课程整合有了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持,能使课堂教学大幅度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直观教学是最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课堂中,我们合理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围绕教学内容,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采用开放性、全球化的学习,思接于载,天马行空,任意驰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自觉地加入到获取知识的活动中去。例如英语课Module 2 shopping《How much milk do you want》一课中,教师通过演示Flash课件,运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边看边学中,掌握购物时的对话,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一次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课堂教学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通过自由点击Flash课件中的学习按钮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听课率和参与率,同时也为教师轻松解决了上课中准备教具而犯愁的问题;又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制作互交式课件,对课文进行教学,教师通过点击课件中的图标,对学生进行教堂教学,极大的减少了教学的工作量,减少无笔化教学,运用有声有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无笔化,教师的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氛围得到提高,实现双羸的局面。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就会出现教学偏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考虑的不是教师,更不是计算机媒体,而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就要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才能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二年级语文教材《四季的脚步》一课教学,作者主要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及特征,把一年四季的悄然变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有关四季变化的课件。在课前导入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你们知道四季是什么样子的吗?能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个季节?”问题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然后教师在演示课件的同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看看四季的变化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各个季节的神奇变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学习课文时,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朗读按钮,让学生跟着优美的影音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阅读能力,感悟四季的美;再如三年级教材《东方之珠》一课教学中,教师先收集不少有关香港市场、美食、旅游、回归等的图片、文字,并利用PPT软件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大家看完后谁能说说图片中向我们介绍了香港哪些好地方。”然后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香港的美景(配乐),整体感知香港的繁华。学生边看、边说,课堂气氛好。在感知完香港的美最后,老师运用小导游的形式对课文各段落进行学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然而在学习生字词的时候,通过点击相应的词语(琳琅满目
物美价廉
璀璨无比等出现特殊标号)解决了课文难学的生字词,为学生都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打下良好基础。整堂课,学生在活跃、快乐、新奇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其自身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取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这样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仅培养了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还不断提高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需的一种基本素养。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足以说明,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求知欲望,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常言道:“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就是要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知识量和恰当的信息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中提高他们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能再观其特点。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这一个特点,运用信息技术与网络,制作可爱的、漂亮的、有声有色的课件吸引学生。通过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全方位的感受,使抽象变得具体、静态变成动态,虚幻变成真实、想象变成可能,既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空间,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动起来。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语文S版第七课《风》的教学中,互交式课件为学生提供了自学和巩固的条件。就像英语点读机一机,只要有电脑,学生自己可以通过点击课件学习课文,同时在学校没有记牢的知识点,只要课件上传到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找到相关课文的课件,在家也可以进行学习巩固。
在“整合”过程中,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这把“利器”,开展探索和研究性学习,通过人机互动、协作学习,把信息技术贯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极限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面对缤纷的世界,面对海量的知识,面对复杂的场景,成为老师能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展示无疑是最好的办法,通过网络搜索无疑是最快捷的做法。新课改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势在必行,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通过人际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很自然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然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李健平:《整合学科教学过程构建信息技术平台》,《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7期;
2、新课改,信息技术教育与你同行 蒋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