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农牧区中学转型期实施地理新课程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08:1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拉萨市农牧区中学转型期实施地理新课程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拉萨市农牧区中学转型期实施地理新课程的思考》。

第一篇:拉萨市农牧区中学转型期实施地理新课程的思考

拉萨市农牧区中学转型期实施地理新课程的思考

摘要

拉萨市“普九”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但是县初中学生文化基础差异较大,流失现象较严重,专业化地理教师队伍缺乏, 学校内部教学设备不完善等,使我们在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中难度加大。目前,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更何况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种自然、社会因素使其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且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这些地区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与其他城市地区应有不同的侧重点。结合本地区情况我们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巩固学生人数,加强地理教学工作的指导,加快培养地理教师的步伐,利用本地区课程资源优势以使拉萨地理教育快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字 拉萨 农牧区 地理新课程 师资 课程资源

引言 教育体系在旧西藏,除了寺院教育和西藏地方政府为僧官和贵族子弟举办的学校外, 没有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学校,文盲、半文盲占西藏总人口的90%以上.然而,另人可喜的是随着西藏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实施,拉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农牧区初中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市每个县都有一所初级中学,基本满足了学生读初中的需要[4]。但是在实施地理新课程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文化程度差异大,教学质量提高困难

由于拉萨市农牧区小学地域广阔,学校分散,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异较大,在小学阶段欠账太多。尤其是基础学科汉语文,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习,加上语言环境差,不少学生进入初中时还存在语言障碍,听说读写还相当困难。这导致学生也会因语言基础不够扎实而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就如地理中一些概念的理解学生就会感到很困难和不理解。还有部分学生不想读书,再加上有一小部分学生总是处在相对流动状态,这样下去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当然,其中在中学里并不受重视的地理学科更难以有较快的发展。

1.2 地理教师整体专业素质较差,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

由于在极短的时间内要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人数大增,急需大量的 1 教师,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充实教师队伍, —批批的教师被分配到县中学,其中由于地理教师严重缺乏[4],很多学校地理课有其他教师担任而且即使有也是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学校一个地理老师,如我在实习的拉萨那曲高级中学里我的指导老师要上高二一个年级的地理课,而另一位要上整个初中部的地理课。据我了解在拉萨其他一些中学也是相似的状况。然而市、县觉大部分地区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年轻教师进行集中的岗前培训,绝大多数学校对这些非专业的地理教师没有组织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上岗后也没有进行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指导。地理教师骨干稀少,教学水平较低。此外,农村中学教师的培养主要依靠地区师范院校。地区师范院校分专业培养人才,但专业设臵常常并不齐全,如地理专业,相当一部分地区师范院校并未设臵。造成农村中学长期缺乏专业地理教师。1.3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以传统模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对本地区周围课程资源的开发。

目前,在拉萨市农牧区中学虽然办学条件和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现代教育要求的电子信息化与实践操作工具还很匮乏。教师上课还只是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教学上;很多学校没有订地理杂志,教师想搞研究苦于没有资料可查。同时由于地理教师自身专业功底不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授课也是不容易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课程”被理解为规范的教学内容.而正确意义的课程资源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课程资源。如电脑、各种地图、地理模型、标本、音像资料、地理课件、相关书籍等,这些需要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1]。现实是我们西藏在这方面还很缺乏,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地理教师不善于利用无形的课程资源。比如,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情感和体验,以及他们生活的家乡具有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如果,我们光谈教材上的死知识不让他们接触更多生活里中的地理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这样无法达到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最终目标。针对这些是我在这次教育实习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主要的问题,并结合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我认为在拉萨农牧区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应把改革的侧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巩固学生人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西藏的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因为自然环境差异和交通不便等因素相互来往也并不是很容易,因此很多农牧区来得学生到拉萨一般都是实行住宿制。这样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学习、学生的生活、思 2 想等各方面老师们都需要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指导。首先,教师要多关心他们,使学生感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农牧区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比较差,教师要有耐心,特别是要重视汉语水平的提高以便更有利于像地理这种其他科目的学习。学校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症下药,防止学生流失。其次,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第三,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工作。要了解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另外,目前在西藏有很多中学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以继续坚持,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由于学生文化层次差异较大进行因材施教,这是—个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但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太过于细分化。我认为有些学生特别是那些分到最差班的学生他们是比较容易被这种形式上的等级划分而造成心里上的过重负担或自暴自弃,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或理解老师的用心就很有可能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放弃学习。这样我们就可能无意中抹杀了学生的进取心也就不可能达到共同进步这个目的。只有让学生这个主体先放在一个首要的地位,变老师“要学生学”为学生“我要学”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这样才可能对我们地理学科自身的发展有个良好的氛围。

2.2 加快培养地理教师的步伐,全面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

新课程呼唤地理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首先是教师要受过学科专业教育,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几乎没有专业的地理老师(即使是城区中学,地理教师的数量也不足),地理课程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这对于地理新课程的实施非常不利[2]。因此,我们应加强指导通过对非专业地理老师进行岗前培训,并在条件允许下听取专家或优秀地理教师讲座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同时地区师院范校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组建地理专业,可以在某些专业增加地理课程内容,如在历史专业开设实用的地理课程,这样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专业知识,将来可以从事初中历史课程、地理课程的教学,初中开设历史与社会课程后,还可以从事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以此方法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急需的师资,以解决农村中学缺乏地 理教师的燃眉之急,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实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3]。其次,专业不对口、兼职教师多、教具缺乏、职称层次低、评定职称难等问题比较普遍,其实质是地理学科不受重视的表现。造成地理学科不受重视应该说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显著的影响我觉得还是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即打击了地理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整个地理教育的质量。因此,3 我们一方面呼吁全社会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反省自己,从自身做起,改变这种状况,努力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2.3 结合本地区特点开发地理课程资源,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我们知道地理新课程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学校的教室和教材,地理课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1]值得关注的是, 地理教育中“潜在课程”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潜在课程”一般是指通过学校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教育环境来传递给学生的地理经验.教材将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社会经济差异、砍伐森林、荒漠化、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破坏等一系列关系到人类和地球未来的重大问题渗透到各章节中, 让地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发.例如, 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特点结合教材来挖掘“潜在课程”的活动, 如了解西藏最典型的地质灾害尼石流、崩塌、滑坡、冻土冻融等危害和防治,同时由于西藏作为全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摇篮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让同学们通过定期野外实地考察能够更接近自然以 及开展专题讨论会如“藏羚羊保护”、“水污染治理与水源保护讲座”、“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等活动形式, 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科学发展关理念,最终达到 “对学生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新课改要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红杰.转型期地理新课程实施的调查与思考.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3.[2] 陈明媚.初中“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新课程教学状况调查报告”.羚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3] 徐英.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实施地理新课程的思考.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 黄维伦.拉萨市农牧区初中“普九”后的新问题及对策.民族教育研究报,2005(16).4

第二篇:中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计划

从这一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就要开始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了,这些都是我们之前制定好的,也是按照国家新的教学大纲以及新的教育改革制度来实施教学的,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学校的成绩总体来说还是有不错的进步,虽然个别的地方还是需要改革,这些都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情。为落实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制订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新的《义务教育法》,深刻领会新《义务教育法》精神,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工作。本学年,教导处将按照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化新课程教材与考试改革的学习,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力度,积极研究校本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编写好系统的校本教材,全面实施学生评价改革,使新课程实施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全面实施新课程学生评价办法,构建新课程学生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基础扎实、兴趣广泛、特长明显的目标。

2、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培训,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运用能力,提升对考试改革的认识和把握,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新课程教学能力。

3、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建立课程资源库和校本课程教材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过程管理

1、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管理,重点查学生出勤和教师的教学组织,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学生、考核班级、教师的依据。

2、对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加强检查督促。教师常规工作,每月检查一次(普查与抽查相结合),有检查有讲评,每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目标管理重要考核内容。学生学习常规每期全校抽查一次,各班普查,检查结果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素质的评价的依据。

3、继续实行校务会值日随堂听课制度,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督促和指导。

(二)落实考核评价

1、全面实施学生评价改革,注重积累学生平时关键表现,使评价结果更客观。

2、规范学生评价的程序,按照自评—互评--班评--校审—公示的程序认真落实,确保评价公正。

3、落实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结果与学生评优挂钩,进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填入学生通知书。

4、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注重能与绩的评价。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坚持双重达标标准(直接达标与提高达标),坚持鼓励进步、鼓励拔尖的原则。

(三)加强学习培训

1、组织集体业务理论学习,组织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理论和案例的专题讲座,组组织观看著名教育家的专题报告光碟。

2、组织开展对新教材和新考标的个人学习与集体研讨。要求教师以《教师教学用书》及《教材完全解读》为本本,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在教师个人研读的基础上,备课组或教研组组织集体研讨。

3、加强对教师业务学习的检查与评价。

(四)开展教学研究

1、确定本学年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构建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平等、合作、高效”的课堂特色。

2、以三种形式,分五个阶段进行研究落实。第一阶段是各学科示范课教学活动,由各学科带头人执教。第二阶段是观摩学习阶段,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组内观摩。第三阶段是研讨确定阶段,各教研组组织集体研讨。第四阶段是竞赛展示阶段。全员参与,分学期组织教学比武,选拔教学能手。第五阶段是总结提高阶段。各教研组对研究情况进行总结。

3、积极选派教师参加镇、县、市 等教学竞赛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1、以杜甫诗文研究、语文综合、数学综合、英语综合探究为切入点,制订计划,认真进行落实。

2、建立学校研究性学习课题资源库,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

四、工作安排

九月

1、备课组研究新教材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2、教导处组织新课程教学示范课观摩。

十月

教学比武

组织新课程教学比武活动

十一月

1、参加镇教学比武;

十二月

1、各校本课程课题组展示学期教学成果,学校进行评比。

一月

新课程教学“四个一”工作评优

二月

1、各教研组总结上期情况,研究本期工作。

2、备课组研究本期教材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三月

研究新课程考试的命题趋势,制订新课程复习迎考计划。

四月

学校组织新课程教学比武,评选教学能手。

五月

各校本课程课题组展示学期教学成果,学校进行评比。

六月

1、新课程教学“四个一”工作评优

2、课题阶段总结。

七、八月

参加市、县新课程教学培训

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有很大的可能出现各种不利的局面,这些都是导致我们教学进展不利局面的诞生的情况,这些都是一直以来我们成长中的挫折,我们只有不断的进步才能将这种不利局面消失掉,这些都是我们一直以来要解决的事情,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好!

第三篇:谈实施新课程对中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谈实施新课程对中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美术兴趣主体人格文化涵养创新精神

论文摘要:过去的中学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中心,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时,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在修养、评论、创作上得到提高。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教育中,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和培养,使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同时在美术的监鉴赏创作及有关修养上得到提高,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美术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后,就会山现一种动力,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久而久之这种兴趣就会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教育也是如此。我们只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纯真、自然的本性,就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抛弃过去的那种画画只求“形”似,只求“干净、整洁”,只求按老师指定的所谓的“样板”画做为好的标准,而应采取捕捉学生闪光点的作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学生的画,哪怕是比例不协调、颜色搭配不当,只要是童心的萌发,只要是对生活的感受,只要是感情真挚的流露,都应给予肯定。对一些越过教师的清规戒律,独自标新立异,有离奇想法的表现形式,不管他们想得多离奇,更是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这样,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美术天赋,都会体会到一种创作的成功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强调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新课程教学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因此,要在课堂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平台,使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的全过程,能大胆“想”、充分“说”、快乐“动”、尽情“画”,积极想象,充分交流,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如以“桥”为题,先让学生去参观各种各样的桥,观察它的构造、形状、建筑风格、选用的材料等,接着让学生去收集材料、图片,然后让他们讨论,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学习构图的相关知识,最后让学生创作,创作完后在教室展出,大家互相参观、议论。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从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人格。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2]美术课程是一种独特的课程,它可以用独特的线条、精美的画面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种形式。在课堂内,应抓住美术作品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美,构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在初一年级《中国结》的教学中,我从介绍“中国结”的历史以及文化内涵入手,然后通过选择不同造型又有特殊意义的“中国结”,如“吉祥结”、“如意结”、“同心结”等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意义,此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结”的不同寓意,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看到美、发现美、追求美,在脑中构成美,在手中表现美,弘扬了民族文化,提高了审美能力。在课堂外,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秀美景观,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了解浓郁的风土人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从中感悟到一种自然美和生活美。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使之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贴近生活、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调

动其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之充分表达他们关心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3]教师应利用欣赏课让学生接触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我国的敦煌壁画和古希腊的陶器彩画(亦称瓶画、柱式,以及国内外无不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表达人类高尚情感的优秀美术作品。要选择人类美术的精品,加强欣赏和评述这个重要环节的教学,如梵高的《向日葵》、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马蒂斯《罗马尼亚的上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我国画家徐悲鸿的《群马图》、齐百石的《虾》图等,这些作品思想深邃,富于理性,和谐秀美,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作品,讨论、交流、评述作品,探索发现作品采用的材料与技法及其表现风格、文化背景、作家个性以及作品的特色等,全面地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品味作品的文化精髓。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为具体成果的能力。”[4]创新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灵魂,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因为创造性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潜能。正如马斯洛所说:“它极可能是每一个人都有的遗传因素。它是一种共同的和普遍的东西。在所有健康儿童中肯定都会发现它的存在。”[5]为此,在美术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多种知识及多元化文化融合能力

要有创新精神,首先应具有对各种知识系统掌握、融会贯通、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还要有对多元化的兼容意识和融合能力。新课程提出综合与探索学习的新领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与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等学科互相包

容、融为一体,把过去单纯的美术分科的教学习惯,变为各学科合作的桥梁。如我在上《远古的呼唤》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图片,他们到图书馆查阅,到历史老师那里请教,到网上收寻,通过自己策划、组织、创作、展现等,追溯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情感和表现空间,探求艺术的根源。课后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增强了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此外还让学生结合语文古诗词的内容配插图,为历史与社会课布置民族风情展等,以使学生在广泛研讨和探究中培养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愉悦感和成功感,从而养成喜爱美术、关注生活、乐于探究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如我上《运动》一课时,先展示一些不同角度、不同形态的运动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探索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接着让他们欣赏《掷铁饼者》,并讨论作品的内容及表现方法,然后启发他们尝试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我还把学生熟悉的写生对象倒置、斜置,让学生做写生练习,做连环画接龙练习;让学生触摸质感不同的各种人物石膏和静物,把这些物体的线条节奏、冷暖感觉等用线条、明暗或色彩等手法表现出来。通过不断选择学生觉得充满新鲜感的方式进行训练,赋予学生表达自我发挥想象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使新技术真正成为所有学生乃至所有知识经济主体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就美术教学而言,这种新技术往往体现在创作过程中材料的运用上,要鼓励学生在不断尝试各种材料进行创作表现中,发现不同的材料运用会达到不同的效果。每一种新的发现,学生都会体验出一种创作的快感,都会产生一

种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创作,除了探索水彩、蜡笔、油画棒等常用的表现方法外,还可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尝试单种和多种材料结合进行创作表现,如用碎蛋壳、旧挂历、吹塑纸等制作剪贴画、立体工艺品、精美的小书签等。由于学生在创作中力求有新发现,因而作品便充满着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风格。

3、培养学生把新观念转化为成果的能力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运用新技术获取知识只是手段,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才是目的。作为中学生,就是要他们运用新的观念、新的技术,为学校、为社会服务,如“六一”儿童节到幼儿园协助布置环境,为社区老人制作简单的工艺品,根据自己的设想布置班级环境,举办学生创新作品展等。由于他们在创新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得到了充分展示,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有助于培养他们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思想。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在美术教学上只要紧紧抓住素质教育不放,从培养学

生学习美术的综合素质入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们的中学美术教学就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基础教育体系中。

第四篇: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1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

秦安县第二中学邵积玉

我校实施新课程已经一年时间。新大纲、新教材与旧教材有很大变化,为了有效实施高中物理新大纲、新教材,教师要提高认识,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实验技能的同时,学会自己获得知识,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一、理解新课程

1、教学理念新

(1)新教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新教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这些都可以从新教材十分重视科学探究来体现。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得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2、教材结构新

(1)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教材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合理调整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更能体现知识接受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教学评价新

新课程在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评价体现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二、实施新课程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 1

良好学习方法。往大处说,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自然也要顺应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那么,新课程条件下,我们该如何授课呢?

1、合理构建新课标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是以课堂、教师、课本三者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偏重于机械记忆、解题训练。教学的手段单

一、陈旧,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习氛围沉闷。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了一个主导的作用,学生则在教师设计好的教案中顺利地完成知识的积累。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些环节上学生也参与了一些活动,但总体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和主体双重地位,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具有自主性,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把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课堂是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主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合理的新课标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勇于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目的等的不同而变得千姿百态。同时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问题。作为科学性和创造性非常突出的物

理科,我们要很好地发挥她的优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2、创设新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1)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做统治者,与学生融为一体,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讨论、争论、甚至面红耳赤,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解释或分析。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努力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2)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要敢于怀疑现有事物。课堂教学中,以新教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使知识象滚雪球一样发展。在教学中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规律尽可能地规范和科学表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和掌握知识而取得成功。同时不满足于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结论的认识,启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感悟、体念知识的产生,发展进程,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就像赵保钢教授说的一句话:“传统的教学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新课标的教学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训练成有问题”,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才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3)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重视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让他们扬长避短,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成功的喜悦。上实验活动课和习题课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尝试新的方法,创

新设计新的实验。不要局限于一般的常规常法,不拘泥于过去陈旧的形式,不墨守成规,要求新求异,以敢于批判的头脑,广开思路。

当学生一旦有了敢于尝试的念头,我们都应及时用言语赞扬,用行动热情地扶持,并积极引导。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并最终得以实现时,那怕是小发现、小制作、小发明,他们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得到提高,甚至升华。

(4)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如:对周围同学感兴趣问题的收集、整理、探讨、解决;对大家感兴趣的物理小实验分析、研究、实践、总结,使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施新课标物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原来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主动地把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与小组成员分享,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通过合作交流生成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愿望与能力。不可否认新课标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它既可使教师不再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重复机械的、低效率的劳动中,使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法、教材、学生等方面,而学生也能从被动地学习转为主动地探究,想法虽好,但在实施中却有不少的困难。

1、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适应性问题

教学的主体—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学的学习状态中,要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法还需要一个过渡期,换句话说学生还没完全达到有像新课标的要求—主动地探究学习。

(1)由于学生程度不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动”起来的只是少

数,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呆坐,坐久了就会开小差,学习时间久了,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就会拉大。这就是一些教师说到的“容易两极分化”。

(2)不少学生还习惯被教师牵着走,甚至有不少学生在没有教师督促的前提下是不学习,只有当有外来压力的时候才会被动地学习。

2、新课标下课堂管理的问题。

(1)新课标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机会,这样以往的安静的课堂纪律就很自然被打破了。如果学生不讨论教师就处于较为尴尬、被动、孤立的状态中,如果学生讨论过于激烈许多教师则觉得课堂纪律被破坏了,因此如何控制学生讨论的“度”则成为新课标课堂管理的一个新的挑战。

(2)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给机会学生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旧知识、旧的经验结合,产生新的知识。但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看法,对于学生不同的答案教师能否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如果遇到教师本人也一时无法对答的情况应如果处理?

(3)课堂上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键是教师,但大部分教师还欠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4)新课标较适合小班制的教学管理,但由于教学资源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学校还是大班制的教学管理。

3、新课标教学中如何评价教师和评价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在实施中则不敢放开手脚。

(1)新课标既是试行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在实施中不遇到挫折和困难,那么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应如何来评价教师。以往传统教学中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考试。新课标是否也是一考定“终身”?

(2)由于教材的权威性和考试的权威性长期存在,因此在新课标减少知识点和降低难度的同时,不少教师则担心是否会因此降低了教学质量,故而按原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加以补充。于是,课时紧张,还冲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高中新课改的成功与否,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也更需要高考指挥棒的明确指向,社会评价的正确导向。相信在所有的高中新课改的老师们努力下,我们的新课改一定能成功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目标下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改革实施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新课程目标下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改革实施

地理组

王春民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前提,对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地理教师对课改教学的实施进行阐述。强调了导课的艺术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关心时事热点新闻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重要性,以及努力实现素质教育和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

关键词:新课程

地理教师

教学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尤其是地理,也逐渐重视起来,积极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改变以知识传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良好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下,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实践新课程的执行者和创造者。要积极相应新课程思想,遵循相关的教学原则,改变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断实践和创新。本文认为,地理课改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第一、导课的艺术性。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发展[1]。而导课又是整个课程中的着眼点。在导课过程中就要讲究艺术,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知识又反馈于生活,是生活的工具。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知识和课堂知识关联起来,学生在好的导课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进入了主题。

第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其一,地理学科本身有着特殊的特点,既抽象又复杂。所以在优化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改思想为主——兴趣学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的掌握尽量通过大小活动探究获得结论。其二,最为重要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的就是看图学地理,以地图为主,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让学生逐渐形成地理的立体、抽象的思维,在头脑里形成一幅地图。注重过程的教学观,要让学生在研究地图、思考、探究问题过程中获取知识结论。其

三、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重点难点的把握,注意考点的强调,做到学生学的兴趣的结合,知识点的到位,重点难点和考点的突出,以课改理念为主,实现优化课堂教学。

第三、关心时事、热点新闻。教师在这方面要多注意地理知识的积累。比如说“中东问题” 巴勒斯坦各党派之间的冲突正在激化,伊拉克暴力事件不断、萨达姆被处绞刑等等是一个长期的热点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西气东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神舟六号、嫦娥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预定地点安全着陆[2],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中国北京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地理教师引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地理课才具有生命和活力。可以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无处不在,从而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才体现出素质教育,才符合课改的理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还不忘给学生们说明21世纪三大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实习环保教育,关心周围的生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注重学科的渗透,发挥地理学科的作用,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第四、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现代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尊重和人文关怀。素质教育也包括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情感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的运用,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自由地、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尊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的情感。

总结: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是实践者和创新者。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对教学案例探讨。不断回顾顾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积累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教学经验。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实践,才能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 黄芬.“导”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平台.43.[2] 赵存明.地理教学的生活化[J].教法与学法.49-50.[3] 魏建国.新课程下地理教研创新的探索[J].继续教育..2007.5.60-61.

下载拉萨市农牧区中学转型期实施地理新课程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拉萨市农牧区中学转型期实施地理新课程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及思考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及思考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开展,势在必行。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很好地实现这种转变,我认为首先必须认......

    临夏河州中学2012年度新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临夏河州中学2012年度新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2012年我校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课改工作全局,积极落实课改方案和课改各项工作任务,本着“实验、探索、反思、发......

    中学实施感恩教育之思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受到一定冲击,学校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部分中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等道德缺失倾向。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一轮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实验的初步阶段,反思实验过程,总感到有一些遗憾。由于受传统教......

    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赵诗颐 发表时间:2006-12-6 23:38:17 来源:转载 访问次数:2830 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教学的几点思考 赵诗颐......

    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淮安市清浦中学 高一年级 夏加春 摘要: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个省参加了中新课程实验,2005年秋季我省加盟。2007年暑期我参加......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思考 定远二中 马传军 【内容摘要】 当前,初中地理新课程已在全国多个试验区启动,面对相对滞后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如何有效地做好初高中地理......

    新课程下地理兴趣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下地理兴趣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对改革目标描述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