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薄弱班”学困生“转化初探”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08:0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薄弱班”学困生“转化初探”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薄弱班”学困生“转化初探”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第一篇:“农村小学薄弱班”学困生“转化初探”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农村小学薄弱班„学困生‟转化初探”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都江堰市天马镇蓝天希望小学

一、研究该课题的缘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校是由成空部队捐建的希望小学,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深情关怀,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成材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可是当蓝天小学落成后的第一次都江堰市调考,我校2006届(当时的二年级)学生的成绩非常不理想,特别是语文成绩更是让我们大吃一惊。全班参加考试的69人中,待合格人数竟达到15人,占22%。这种情况到了三年级上期的头两个月更加严重,在一次语文单元检测中,无一人在85分以上,不合格人数竟达到50人,占72%!这种情况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当教育局申科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指示学校领导,以此为契机,开展农村小学薄弱班的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在提高这个班教学成绩的同时,全面提高蓝天希望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决定开展“农村小学薄弱班„学困生‟转化初探”的课题研究工作,并把2006届作为研究的实验班。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只就农村小学薄弱班级及其学困生的转化进行研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小学和城镇小学相比,由于学习环境、家庭条件、学校软硬件设施等的差异,更容易产生薄弱班级和学困生。我们力求通过研究找到一些转化农村小学薄弱班级学困生的有效方法和得力措施。

“薄弱班级”――我们初步把判定薄弱班级的指标定为三个:

1、学业指标:在5学期内二次以上期末考试,同一班级语文、数学学生成绩待合格率达到15%以上。或在多次单元测试中,学生待合格率达到25%以上。在相同情况下,85分以上的“优生”低于50%。

2、学生学习习惯指标: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30%以上,语文、数学听课率长期低于50%,长期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达到15%以上。

3、学生生活、行为习惯指标:学生个人卫生习惯极差,班上经常有吵架、打架等违纪事件发生,经常不能获得流动红旗。

“学困生”――“学困生”的基本定义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但考虑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与学习习惯等密切相关,所以,我们把判定学困生的指标分为学业指标和习惯指标:

1、学业指标:经常性的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成绩低于65分的学生。

2、习惯指标:经常性的学习成绩虽然高于65分,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学生。

三、实验班情况

1、实验班级:天马镇蓝天小学2006届。

2、课题研究时实验班的基本情况,以2000年9月~2003年1月(5个学期)的情况为参照系:

① 薄弱班级学业指标:

实验班学生语文期末成绩2001年1月,待合格率19%,全镇倒数第二名;2001年6月,待合格率23%,全镇倒数第一名,优生率47%,全镇倒数第一名;2002年1月,待合格率22%,全镇倒数第三名,优生率47%,全镇倒数第三名;2002年6月,优生率38%全镇倒数第一名;2003年1月,待合格率24%,全镇倒数第四名,优生率25%,全镇倒数第三名。

实验班学生数学期末成绩2001年6月,待合格率26%,全镇倒数第一名,优生率27%,全镇倒数第一名;2003年1月,待合格率24%,全镇倒数第三名,优生率42%,全镇倒数第二名。

② 薄弱班级学习习惯指标:三年级上期的前三个月,语文、数学听课率长期低于70%,课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和不完成率达到20%以上,家庭作业不完成率达到25%。

③ 薄弱班级生活、行为习惯指标:平均每天都有一起以上的违纪事件发生。在头三个月的12次流动红旗评比中,有7次没有获得流动红旗。学生卫生习惯特差数量占40%以上,普遍说脏话、粗话,没有礼貌,不使用文明用语。

学困生学业指标:在2003年1月的期末考试中,全班71位学生有25人语文成绩低于65分,占35%;26人数学成绩低于65分,占37%。

⑤、学困生习惯指标:按照学困生习惯指标的界定,该类学生计34人。

四、开展研究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一)、分析2006届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经过学校全体教师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该班学困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教师问题。

担任该班一、二年级语文和班主任工作的是一位刚从中师毕业的年轻女教师。她没有教育教学经验,一年级时同时教语文、数学,班额又大,达到七十几人,所以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学生没有受到严格、系统的、到位的养成教育,而且语文、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没有打牢。三年级上期的语文兼班主任也是一位刚毕业的女教师,整个班级的情况更加变本加厉,班风、学风越来越差,学困生越来越多。

2、班级整体学习习惯差,学风不正。

该班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听讲,上课喜欢讲小话、搞小动作,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书写更是一塌糊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成绩在差学生也觉得无所谓,没有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3、家庭原因造成的。

原因一:家长不重视,农村家庭普遍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而且该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山区,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还有文盲,不能进行家庭辅导。

原因二:家长重视,但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家长对孩子从小给予袒护、溺爱,使学生问题越来越多;有些家庭对于问题学生一味粗暴蛮干缺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些家庭家长虽重视,但双方教子思想不统一,方法矛盾,给孩子以空子钻,导致孩子学习困难。

原因三:家长无法重视。部分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差,有特困家庭,(如王含琴、曾凯),有的家庭父母是残疾人,(如刘秋)有单亲家庭,(如刘洁、曾思诗、周杰)。家庭结构缺损,子女温暖减少,心灵受创。有的家庭氛围不良,家长争战不休,子女长期处于焦躁、紧张、恐怖不安的状态中,感到一切破灭,学习地位降到最低点。

4、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差,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懒惰甚至厌学。

学生由于没有学习兴趣,没有积极学习的欲望,导致学习成绩差。有因为学习成绩差,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赶到吃力更不想学习。这样造成学习越差越不想学,越不想学越差的恶性循环。

5、极个别学生是智力发展水平低,跟不上学习进度。(如:曾凯)

(二)、成立校内研究小组,制度课题实施方案和转化工作的阶段目标。

为了使研究工作落实到位,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和教导主任为组长的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和转化工作的阶段目标,力求使研究工作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的开展,起到实效。根据该班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首先选拔优秀的教师任教,整顿该班的班风、学风,为学困生的进步奠基、造势,同时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打动家长的爱子之心,争取到家长的积极配合。

五、具体的转化措施。

1、选拔优秀的语文、数学教师任教,强强配合,力求把该班的知识弥补起来,把学习基础夯实。

学校领导经过反复调查、评估和比较,选拔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并获得过遂宁市优秀班主任的曾贤志老师担任2006届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周伟担任数学教师。这两位老师不仅教学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重,而且都能制作课件,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学校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如:多次让他们代表学校参加镇级赛课、执教校内示范课等,帮助他们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树立威信。

2、学校每月召集骨干教师教研,对该班的学困生转化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交流其他班的教师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有效措施。这样把全体教师的成功经验整合起来运用于该班,再实践,再总结。这样做到及时反馈,及时改进,实效性大大提高。

3、学校领导还做好该班其他任课教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的他们所任教的学科也很重要,只有他们相互配合,并肩作战,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4、通过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寻求家长的有力支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原来该班的家长普遍不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为此学校领导和该班的所有任课教师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逐一走访学困生的家庭。看到老师们不辞辛劳穿行在乡间和山间的小路上,家长们被感动了,开始理解老师的工作。又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家长放心。最后通过举行家长会向家长推荐一些简单易行的家教知识,让家长满意。这样家长们开始纷纷主动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例如:在对曾根进行家访时,第一次老师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她的父母爱理不理的,没有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的工作。在交谈中,曾老师了解到曾根要求父母买新衣服,父母又不答应。曾老师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就和家长达成共识,只要曾根语文、数学都达到80分以上就给她买新衣服。老师们一边给她鼓励,一边对她进行个别辅导,很快她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达到了80以上,她的父母也兑现了诺言。从此她学习的兴趣浓了,父母也开始对她充满希望,以后,她的学习成绩一路攀升,现在已稳定在优生行列。

5、课前精心设计教案,组织精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喜欢上课,进而喜欢上课的老师,反过来更加喜欢上课、喜欢学习。

曾老师在这个班上的第一节语文课就是他拿手的古诗教学——上第五册的古诗《鹿寨》,他声情并茂的朗诵、恰到好处的点拨、循循善诱的引导、精彩的情景设置把全班同学带到了一千多年前“不见人”的“空山”,让所以的学生耳目一新,情不自禁的被课堂吸引,他深厚的教学功底已经得到同学们的初步认可了。周伟老师在上《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制作了动画课件,形象直观的演示,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周长和面积的不同,轻而易举的突破的难点,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和趣味。后来,曾老师和周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新颖的教学、多次成功的研究课、示范课,彻底征服了实验班的同学。他们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上课,从而喜欢读书,喜欢学习。这是这个班的学困生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6、通过让学困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曾老师接班之初,很重视让学困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潜移默化的在他们心中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观念。对班集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愿意为班集体争光,进而规范自己的言行,改掉不良习惯,也让他们认识到不努力学习就会拖班集体的后腿,从而努力学习。如:每次的文娱节目表演、主题队会、国旗下颂歌等都尽可能的让学困生参加,给他们创造为班集体争光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在三年级的一次学校体操比赛的时候,学习的纪律差,许多学生的姿势不标准、不到位(其中许多是学困生),有的学生干部就提议不要他们参加比赛以免影响最终的名次。曾老师坚决反对这个提议,告诉学生:“你们都是我们班级的一员,老师相信你们能严格要求自己,会努力地练习,一定能为班集体走增光添彩。”后来学生们果然认真地练习,取得了第4名的成绩。在一年以后的体操比赛中还取得的全校第一的好成绩。曾老师在后来总结到这件事时说:“你能给他机会为班级添彩,他就不会找机会给班级抹黑。”是啊,你给花朵一分信任的雨露,他就会还你十分芬芳的开放。

7、一段时间解决一个问题,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剃除学生的坏习惯。

学生的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同样好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曾老师为次制定了详细的“培养好习惯”的计划,每月重点解决一个大问题,每周解决大问题中的一个小问题,这样对学生的要求简单明了,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例如:本月重点解决学习习惯的问题,那么第一周就解决书写潦草的问题要求学生端正、规范的写字,第二周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讲小话,第三周要求学生上课不搞东西,第四周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效果好就再进行下一好习惯的培养,效果不佳就再来。学生经常会有反复的现象,说不定坏习惯不久又回来了。这时,教师就又要再强化训练直到彻底改掉为止。一个个好习惯就这样在日积月累地养成了。

8、培养一批得力的班干部,帮助老师管理班集体事务,并使他们成为学困生的榜样。

班干部实行竞争上岗,明确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头。在各种集体活动中,放手让班干部组织,教师只给予指导,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同时多肯定班干部的工作,使其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从而让他们在班集体中营造正确的舆论,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6、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安全、自由、快乐地学习。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的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是关爱生命,以人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自由,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得到最大的尊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里快乐地学习。曾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做到这“四让”,他深信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理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曾老师充分利用课间时候,同学生一起做游戏、谈心,让他们感觉到这还是一位值得合作、跟着他可以得到快乐的大哥哥,尽可能削除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心理,协调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在课堂上,老师保持良好的心态,带着欣赏的、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学生的表现。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以宽容的态度他们,即使批评也要以理服人。如学困生李叶飞、周杰、余强等同学,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活跃,因而上课时爱接嘴,虽然时常打断老师的正常教学,但曾老师认识到,这实际上是这几个学生正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在走,是认真学习的表现,就从不责骂他们,只是善意的引导。让这一类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特长,他们的学习也就不会差了。正是老师着力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多数学生都能安全、自由、快乐地学习,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所以整个班级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8、培养一批得力的班干部,帮助老师管理班集体事务,并使他们成为学困生的榜样。

班干部实行竞争上岗,明确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头。在各种集体活动中,放手让班干部组织,教师只给予指导,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同时多肯定班干部的工作,使其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从而让他们在班集体中营造正确的舆论,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9、尊重学生,亲近学生,真情关爱,严格要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指出:人有多种需求,而尊重需求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求。而“学困生”的情感与其他同学相比更敏感、更脆弱,他们的心灵更容易受到伤害,因而他们的尊重需求也更加强烈。两位老师下课是常常和学困生谈心、聊天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和他们像朋友似的交流,还经常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共同分享快乐、分担烦恼。对于自尊心特别强的学困生,一般不会当众批评,而是下来以后单独谈话批评、帮助。这样使学困生消除了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很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帮助。

学困生在许多教师眼中是眼中钉、肉中刺,是绊脚石,他们遇到的总是老师的冷面孔,对老师敬而远之,对老师的教育认为可望而不可及。所以老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外,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中的快乐烦恼,走进他们的心灵,用真情打动他们。有个叫钟路明的孩子语文基础差,总是不完成作业,上课不遵守纪律,着实让老师头痛。开学初曾老师发现他的语文书丢了,并没有责骂他而是帮他找了一本语文书,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一次,一个五年级的同学不小心打伤了钟路明的头,曾老师立即将他送到医院就医,处理伤口。这一次他感动的热泪盈眶,打心眼里接受了老师。曾老师乘胜追击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他果然改掉了许多坏习惯,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他毕竟学习基础差,且还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依然经常不听讲,有时不完成作业,不时还惹事生非,每到这个时候,曾老师总是事前提醒,事后绝不迁就,把对他的要求落到实处。严格要求还包括严格的课堂常规,严格的课堂常规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意志薄弱的学困生借助外因的强制调节集中注意力,帮助学困生提高课堂守纪的意识,养成较好的听课习惯。

10、分层要求,逐步提高,“跳一跳,摘桃子”,让学困生也能经常有成功的体验。

由于班级学生差异较大,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能力水平等都不同,所以从教案设计开始,老师就注意设置学困生能完成的教学目标,适时、适度地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教学中分散难点,设置梯级问题,让学生能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如,在刚开始时,老师对周杰、肖俊、刘余伟、李叶飞等同学的读课文要求仅仅是能读通课文,不读错别字就行;后来就要求流利,完整地朗读课文;再后来,就要求对简单的课文进行背诵;现在已逐步和其它同学一视同仁了。

其次,让学困生让获得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我们不能用高标准来要求他们,适当的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放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张浩和周杰都是数学的学困生,可是在一次数学课上两人却想到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方案。周老师当即提议全班鼓掌以示鼓励,并为这两名同学颁发了“专利证书”用他们的名字为他们的方案命名“周杰算法”“张浩定律”。虽然这两个“专利”并非数学上的新发现,但这来源于两名学困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以后两名学生兴趣大增,学习习惯也有很大的进步。

11、放大闪光点,以点带面,为学困生树立榜样,促进学习等各方面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每一个孩子都有其所长,每一个孩子都有当好学生的愿望”,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信任和期待,促进学习等各方面的发展。李叶飞的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也差,但是他口齿伶俐,善于表达,爱出风头。曾老师就刻意安排他参加一写演出活动。他先后在小品《新编猪八戒吃西瓜》中饰演猪八戒,在小品《渡河》中饰演艄公等角色,他出色的表演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从此,他改变了许多,开始有自信了。曾老师又趁热打铁要求他在学习上也要努力,要同样出色。他刻苦学习,终于由待合格上升到优。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成功的范例,以点带面,其他学困生也跃跃欲试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趋势。

12、因材施教,做好个别辅导。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知识缺陷情况的不同,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学困生肖俊在三年级初期乘法口诀还很不熟练,不能顺利、迅速地解答表内乘除法,更不能跟上“两位数乘、除法”的教学进度。数学周老师就采用个别辅导,每天早上和下午灵活多样的抽背口诀,并在课堂上表扬他的点滴进步,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杨涛的拼音差,语文曾老师就利用下午给他补拼音,并用看拼音猜句子,猜谜语等形式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还帮他挑选带拼音的故事书巩固拼音。

13、学生间互帮互助。

同学之间相互比较了解,又经常在一起生活和学习,没有什么心理距离,交流起来非常容易。语文和数学教师都安排了学生“一帮一”结对子。其中,有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一帮一”也有学困生之间的“一帮一”。

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一帮一”。主要是让学优生监督、提醒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每天安排好帮助任务,让学优生明白自己今天应该监督学困生做什么。期末对有进步的学困生的“监督员”也要进行奖励。

学困生和学困生结对子。布置给他们的任务要简单些如:听写、被课文、抽背口诀、该口算题等。期末对两个人进行评比,对进步大的学生进行奖励。

四、目前转化的主要成绩。

1、现阶段实验班的基本情况,以2005年1月(五年级上期)期末考试为例:

①、薄弱班级学业指标,实验班学生语文成绩60以下的待合格人数为1人,待合格率为1.3%;(由于该生曾凯为弱智生,在镇内评比中不计分,所以统计成绩待合格率为0%)为全镇第一名。数学成绩

②、薄弱班级学习习惯指标:五年级语文、数学课的听课率长期高于95%,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学生喜欢上课,养成了预习、复习、认真书写等好习惯。

薄弱班级生活、行为习惯指标:在四、五年级的所有流动红旗评比中,每周都获得了所有流动红旗。个人卫生习惯特差的学生低于3%,语言不文明的学生低于4%。

2、除学困生大幅度减少,每位学困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外,成绩中上的学生学习成绩起步也非常明显,班级整体质量显著提高。在05年的都江堰市调考中,该班语文成绩为全镇第二名,优生率91%,合格率100%。现在该班的语文、数学成绩都在全镇中上水平。

3、该班学生不仅语、数成绩提高,而且艺体等方面也硕果累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该班在05年上半年都江堰市首届德育论坛主题队会比赛中,主题队会《诚信-人的第二生命》荣获蓝天小学一等奖,天马镇小学一等奖,二区片比赛特等奖,都江堰市二等奖。05年10月主题队会《祖国在我心中》获蓝天小学一等奖,天马镇小学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11月将要进行的二区片的比赛,后来在区片的比赛中也荣获一等奖,再次被推荐到都江堰市参加比赛,又获一等奖。舞蹈《赶海的姑娘》,《看电视》获得镇级二等奖。小品《新编猪八戒吃西瓜》获得校一等奖。

4、给其它班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有效提升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五、深化研究,巩固研究成果,需要完善的工作。

1、继续做好该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再总结,再实践,确保该班学困生顺利毕业,为中学输送合格的生源。

2、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工作得失,将研究工作做得更规范化、系统化。

4、全校推广研究成果,解决其它班的学困生问题,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附学困生个案)

转化学困生,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工作接近二十年来,多次与这个问题交道,来到蓝天学校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次还承担了

学困生的学困成因各不同,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所以在转化学困生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反复。转化的方法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爱心。我们在许多成功的事例中都看到了爱心的影子。这种爱心,不是空洞的表扬,不是大话空话的激励,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谈心,而是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里,从细处着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下面两个我亲自操作的例子就是明证。

王琳,女,身材较同龄人瘦高,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从不主动与老师接触,与同学交往也甚少。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对学习兴趣不高。一个内向、文静的女孩子,没有什么要好的小伙伴,下课了,总是一个人玩。衣着不够整洁,好像都是旧的,眼睛有点近视,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这样一个不惹人注意的女孩子,说实话,开始我也没在意,没有特别去关注她、关爱她。一次,我给班上调座位,有同学说她近视,要求坐前面,我从她祈盼的眼神中看到了她求上进的愿望。我当时也没有多想什么,就把她调到了前面能看得见的地方,其实,这本来是很正常、很平常的一件小事,因为同时我也给其他许多同学调了位,但给她留下的绝不是平常的印象。

不久,在一次课间操时,由于她太内向,不好意思请假,结果憋不住,把小便尿到了裤子上,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哄笑,有同学告诉我后,我立即制止了大家的哄笑,并说这是老师没注意,是老师的错,使她没有陷入更尴尬的境地,后来,我又把她送出校门,送她过公路,让她回家换裤子,边走边和她拉家常,让她别太在意。据我观察,经过这样的处理,这件事没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阴暗的影响。从此,她对学习的兴趣浓厚起来了,作业越来越完成得好,考试也不错,这才引起了我对她的注意,我决定特别关注她,以便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进一步巩固转化成果。在一次同她父母的交谈中,才知道她是家里的老二,平时难得穿新衣服,都是捡老大的旧衣。我意识到这是她自卑、内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分析给她父母听,让他们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提出,让他们给孩子买一套新的校服,他们听后也同意了,当我把衣服递到她手上时,我看到了她天真、灿烂的笑容……。随着我对她的关心,随着她的成绩的进步,自信心的增强,她的性格变的开朗多了,开始与人交往,愿意为班集体做些事了(如画画黑板报的插图),并能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产生了集体荣誉感,到期末考试,她的语文得到了“优”。在期末的评优中,她被师生们推举为“进步之星”。如今,她的成绩已经能稳定在“优”,是优生中的一员了。

(案例二)

我们班的好几个男生让我伤透了脑筋。其中之一的李强,是一位聪明、调皮的小男孩。他行为习惯很差,如上课不听讲,无心学习,常不完成作业,没有集体观念。因此,基础差,学习成绩不好。我找他本人谈了几次话,表面上他表示要改正,要认真学习,但过后什么都忘了,没多少效果。多次单元测试都处于及格边缘。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不想再管他,但每次都狠不下心来,毕竟他是个头脑很聪明的学生,只要转化好了,一定大有前途,我不忍心让这样一个学生由于他的不争气和我的失望放弃而沉沦。我密切关注他的一言一行,期望能从中发现他的一点点闪光点。有一次,他玩乒乓球时用乒乓球拍伤到了一位同学,我要没收他的乒乓球拍,他反应强烈,我也没有让步,在我给他讲明了道理以后,我和他约定,只要他以后上课认真听课,积极完成作业,在下一次单元检测中考到合格,我就会把乒乓球拍还给他,他极不情愿地同意了,把乒乓球拍给了我。过后的一段日子里,他果然听话多了,在单元检测合格后,我也兑现诺言,把乒乓球拍还给他了,在他从我手里接过球拍时,我从他眼里看到了天真的笑意,也看到了我和他共同的希望。但这还不是真正的转机,直到我发现了他的特长,他真正的闪光点,他的转变才有了质的变化。

在一次例行的作文教学后,我批阅到了一篇错别字特多、字数也不够的习作,歪歪扭扭的字里行间闪动着小作者的形象思维的奇妙,寥寥数句,却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写作者的意思,这篇特别的习作的作者李强!这篇习作让我感觉到他在驾驭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出众。我立即把他的这篇习作大张旗鼓地在班上宣读,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让他自己亲自把修改后的文章抄写在黑板报上。此举让他自信心大增,也逐渐喜欢上了语文课,在我的鼓励下,每次作文时他都投入十分的热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对语文的喜爱,语文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良的行为习惯没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开始走上希望之路。

为了巩固转化成果,我曾让他当班上的劳动委员。现在,他是班上的语文小组长,是班级自我管理的得力干将。

我尽可能地让他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他曾在文娱小品《小偷与残疾人》中饰演残疾人,在主题队会《祖国在我心中》中担任小队的新闻发言人。一个顽皮的小男孩终于从学困生行列跨入了优生的行列。这两件事告诉我,转化学困生,光有爱心是不行的,仅仅能发现一点闪光点,也是不行的,爱心更需要精细化,长期化。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从细处着手,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用爱心去感染孩子们的心灵!

第二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总结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总结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由于学生的来源以及所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本学期我们年组开展了学困生转化的实验课题,现就个人实施情况做以简要总结:

(一)学困生现状

据有关研究,学困生在很多班级普遍存在,学困生因种种原因,为班级同学所排斥。他们在班级里没有知心朋友,终日生活在别人的冷眼里,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他们有时做了好事,也极有可能被人曲解,往往成为班级同学的众矢之的,或成为被忽视的一族。儿童天性有向上、向善的需求,希望归属群体生活,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他们积极向上,热情高涨,但持久性不够。他们虽经努力,但常半途而废,最终因不能具备归属群体的某些条件(如成绩好,品行好),而不能完全归属班级,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结,陷入不安全的恐惧中,感到同学们对他们有敌意。自我意识强的儿童奋起反抗,与同学和老师对立,甚至与一切集体活动对立。自我意识弱的同学期望挤入群体内,他们或趋向同学,讨好依从;或避开同学,孤独退缩。但常有的挫折感最终使他们自暴自弃,沦为班级的边缘人,他们仅希望不被打扰,在班级生活中度过漫长单调的重复时光。

(二)研究过程

1.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者要摒弃盲目竞争主义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使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以合作者和朋友的关系相处,彻底消除班级不正常的等级之分。

首先,教育者应尊重儿童。合作的前提是平等,平等要求相互尊重,只有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尊重才能真正合作。教师应率先垂范,从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开始,让学困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受到他是与其他同学一样是被老师关注着的。

(1)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在合作学习中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动态,在合作性的小组学习中学困生往往是过于活跃或捣乱而造成小组成员对他有厌烦感或对他的见解不屑一顾,严重影响了小组学习的质量。或是因学困生是沉默自暴自弃型的,在小组学习中常常是做听众,长此以往他就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离群,合作学习反而加速了扭曲性格的恶性发展。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我们就要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经常走到他们的身边细心发现他们学习中细微的闪光点,既而在小组成员中加以放大,让他们体验到他们也会学习。这样也更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疏忽他们。老师是我的引导者,我们都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2)在言语上不做绝对的权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特别是对被学困生的发言要更加予以重视,揣摩其心理,给以最善意的评价,最智慧的引导。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善意的,很多时候就是你们的朋友。消除对老师的畏惧与不信任。

(3)在活动中多与学困生接触,比如在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把学困生安排在自己的小组里,让他们产生自豪感。

(4)充分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长处。往往因为学困生处于非常低下的地位,他们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一无是处,仅有的一点长处也被埋没了。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并利用他们的长处,如爱劳动的,可以让他做劳动委员,字写得漂亮的评他为“小小书法家”等等。

其次,有了师生间的平等是不够的,班级的核心群体是全班学生,因此营造平等合作的生生关系也是转化学困生的重点。(1)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时常在班级中宣扬新课程所倡导的正确的评价体系(每个人都是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同学之间是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关系),使班级有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和班风。

(2)在班干部中树立帮困的榜样,班主任要予以高度的肯定,让学生认识到帮助学困生是光荣的。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一帮一的良好学习环境和平等友好的学习氛围。

(3)经常开展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容易发现别人的长处,特别是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借此让学生改变对学困生的不正确的看法。

(4)制定有利于转化学困生的班干部竞选制度,也就是教育者要在合理的基础上多给学困生发挥其特长担任班级的班干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己健康的形象。

(5)定期对班级转化学困生的情况作出全班性的反馈,保持学生的热情。儿童的特性往往是热情很高,而持久性不强,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困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起色。我坚信,只要不断地给予诱导帮助,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加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找时间给他们补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转变小学学困生教育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2014、3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强调,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前途的,是可以成功的。自从我的学困生课题开题以来,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现小结如下:

1、定好课题开展的方向及计划。

在科组教研中,与科组老师共同制定好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学困生研究计划”,并根据六年级学生实际,定好帮扶措施。

2、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和文章。

为了使自己的课题工作获得相应的理论支持,我先后略读过《语文差生问题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教育科研学习资料》这些理论性较强的书籍,和《中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师》中相关的文章,借鉴他人好的经验,确保自己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因材施教,加强辅导。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语文课的教学,由于学生的来源以及所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整个班级44人,其中基础较差的有8人,学习成绩易波动的有10人,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我因人制宜采取了不同的辅导方法对学困生进行了辅导。

(1)对于学习品行均落后的学生,除了加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外,我还另外找时间给他们补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他们有所上进。

(2)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发们学好功课的信心。

(3)坚持依靠集体的力量。为了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我把学困生的教育置于班集体中,以集体的力量去转化个人。

(4)主动与家长密切配合,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

(5)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困生在进步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反复。我是抓反复,反复抓,耐心细致地、坚持不懈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通过努力,我所任教年级的特困生,如:侯鑫烨

赵江涛 胡英杰

王晓阳 许懋或多或少取得了进步,她们在这次期末测试中的成绩分别是62.5分、82.5分、74.5分。

4、及时反思,及时总结。

在学困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选取了两名有代表性的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下对他们的辅导过程及他们一点一滴的转变,并及时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及一些有成效的做法,到目前为止,累计写了教育教学反思 8篇,错例分析2份,工作记事2篇,计划与总结各1份,虽然数目不多,但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当然我也非常清楚,受家庭、社会环境、遗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漫长而艰巨地过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所学校来说,生源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但我有信心,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造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有多种,如先天性弱智或存在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妥等,加上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复性。今天认识的东西,明天又会忘记,刚刚得到表扬,转身又做错事,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不怕麻烦地耐心疏导,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事情的发展往往会有曲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一样,我们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不能企图通过几次谈话、补课、家访就立竿见影,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应客观地加以分析,明确“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应一而再,再而

三、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弹出意犹未尽的“尾声”。

总之,转化 “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真正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奉献的精神,更要求我们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不辱没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第四篇: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万州教科所初中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自颁布《义务教育法》以来,九年义务教育已在我国大力实施,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大面积普及,并取消小学升初中毕业选拔考试,学生划片就近入学,给小学的师生减轻了压力,同时也为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扫清了障碍。

但是,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基本上消除了留级现象,学生以完成九年年限的教育。如此带来的“学困生”的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困扰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发展,有些学生在小学时学习就已经感到吃力或学习跟不上,而当直升到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增多,知识的难度增大,教学的容量增加,学习任务的增重,第一年还勉强跟得上,可到初二(八年级)时产生两极分化,学习困难的学生总数较多,特别是有的农村中学更为严重,同时造成部分学生辍学流失,为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带来新的障碍,严重制约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严重影响我区高中和职教生源质量。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关注“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使之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已成为一项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课题,努力转化并尽最大可能地消除“学困生”,关系到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2、初中阶段是普及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现在初中学习困难的学生数量不少,尤其是在农村中学辍学者大部分就是这部分学生。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是关系到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技兴国战略的落实的大事。

3、初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都是智力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或是帮他们渡过学困期,这些学生大都可以成才,有的可能成为杰出人物。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及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初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所以说其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4、关于“学困生”问题本来就不是一个新问题,过去叫“低差生”或“后进生”。有了教育就有“学困生”,不论什么时候和什么学校都会有“学困生”的产生,只是不同时空的“学困生”在界定和数量有所不同罢了,在深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成才发展,“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就更凸显出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5、关于“学困生”转化的课题研究,全国一些地方和学校也有所关注和研究,我区一些学校也做过一些尝试和努力,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办法和模式。今年区教委提出了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大力控制新形势下学生辍学,我们针对“学困生”转化这一课题作出探索,为在农村初中的“学困生”转化问题寻找理论依据,并找出切实有效的转化途径而研究。

6、我区初中“学困生”情况。全区高完中17所,单设初中3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民办学校2所。共有在校学生6万多,从我们视导调查和检测统计分析中看到,我区“学困生”问题在近几年也特别突出,在有的学校、有的学科可以说是非常严峻,尤其是农村部分初中尤显得更为严重。

二、学困生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所谓“学困生”就是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学困生”,过去又称“低差生”、“后进生”。对于“学困生”的界定,我们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其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

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能完成初中阶段的基本学业,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逐渐学习跟不上,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出现知识断层、学习效果差。寻其根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有:

1、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把接受在校教育教学的活动看作是加在自己身上的精神负担。

2、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课有自卑心理,不敢举手发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班集体生活中存有自卑感和恐慌感。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3、不良的学习习惯。“学困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苦差事。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听讲,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拖拉作业现象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合理的推理分析来对待学习。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应付老师、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

4.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大多家长缺乏辅导、指导能力,对子女的学习往往是放任自流;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妥,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缺少关心关爱;特别是近年来新的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与不读,读好与读坏无所谓,这极大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二是不少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留守无人管束,农村“留守儿童”现象非常普遍;三是网络负面东西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

造成“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5、教育自身的因素。一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二是有部分学校的管理不到位,学生德育工作不力,造成学习风气氛围不正不浓;三是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较差、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方法不对路等等。

三、转化“学困生”应坚持的原则

以教师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学生。“帮学生一把,带他们一同上路”。对差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补出成效。、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给学生以无限的期望,给自己以莫大的鞭策,凡事向前看,处理问题不武断。、可接受性原则。中学生是活泼发展的个体,他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可接受性、可塑造性,他们的思想尚不完全正确,知识有待进一步吸收,接受性极强,他们更多的需要外界的指导、帮扶与关爱。、科学、民主、平等的原则。讲究科学正确的方法,采用民主的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放弃师道尊严,蹲下身来与孩子谈话,走进学生的内心,让灵魂触动。、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的学生情况不一样,需要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这需要施教者有高明的洞察力,如医生看病一般,找准症结所在,从而因材施教。、情感性原则。转化学困生,要以理服人,要以知识育知识,要以情感人,要以行导人,在这诸多因素中,我们觉得情感是基础,要贯穿始终,情感是对学生的爱,情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帮扶,学困生也才会在内心真正接受。

四、研究内容和措施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转化学困模式,从而促进全区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农村初中“学困生”现状研究。

调查研究全区农村初中教师教学现状、学生学习状况,摸清全区“学困生”的数量、分布,把握好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起点。

2、“学困生”转化教学的理论研究(1)“学困生”教育特点研究。(2)转化思想研究。(3)转化策略研究。(4)转化模式研究。

3、学困生成因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断层、脱节等。“学困生”的心理分析等等.4、学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教育管理及教育评价的研究对策。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5、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设以下子课题:

班主任:如何关爱“学困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政治学科:教师在“学困生”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学科:如何培养“学困生”阅读与写作兴趣。数学学科: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英语学科:“学困生”思想转化措施研究。

理化生学科:运用实验手段,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历史地理学科:运用情感策略,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其他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和兴趣特长培养的研究。

学科教学过程中怎样针对“学困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怎样分层教学。课堂上进行转化,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发挥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学习方法对“学困生”转化的作用。

6、“学困生”心理辅导及家庭教育的研究对策,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中的“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学生关爱,情感作用于“学困生”,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科,喜欢学习。

7、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策略。

(二)研究措施

1、落实培训。加强课题组人员和教师的理论培训,系统学习有关学困生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提高认识,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工作。

2、定期研讨。每期各学科组织1-2次专题教学研讨或教学观摩,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3、加强指导。定期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了解教师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校和教师的有效开展研究工作。

4、分步推进。课题组将以塘坊初中等10所农村初中作为研究的样本,在点上先行探索,检验相关措施的有效性,不断积累指导大面积教学的经验,然

后将相关经验在各片区推广。

5、专项评比。每年对教师和学校开展一次学困生转化教学经验成果专项评选,对在研究中形成的有效经验及时总结和推介,激发广大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

五、研究策略和方法

(一)研究策略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使这些学生自卑自暴自弃。但是,他们真的是不想上进吗?不是。有句格言说得好: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因此,针对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长补短,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

2、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

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教育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困难学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应该是掌握学习策略。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帮助他们掌握控制自己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普通认知策略、解决本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反省认知策略和学习努力程度调控策略等.让学习困难学生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5、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

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并有适当的难度,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也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只有当某一知识领域内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要利用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二)研究方法

促进农村初中“学困生”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对比法、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

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一种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方法——抽样。要求做到两点,一是基本原则:所选的调查研究对象必须总能代表总体。二是抽样的概念:就是从总体中抽去样本的过程。抽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学的挑选总体的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以便通过对这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的资料,准确的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

(2)案例研究法,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① 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 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

(3)实验观察法,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即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于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也有研究者认为,观察法是人们通过感官,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要遵循如下基本要求:第一是观察的自然性,即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第二是观察的

客观性,即在观察中,观察者要力求避免主观和偏见,防止有偏向的态度和情绪介入,如实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内容。第三是观察的细致性,即观察要严谨细致,不仅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现象,而且切不可疏漏细节及偶然出现的现象。在观察中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是观察的目的性,做到观察的整个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二是观察的客观性,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观察研究;三是观察的全面性,即要全面地、系统地、动态地观察研究对象;四是观察的典型性,即要从各种类型的观察对象中选择能代表一般的典型进行观察;第五是观察者的训练。观察法的途径有如下几条:一是参观;二是听课;三是列席学校的各种会议;四是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观察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一是制定观察计划;二是进入观察领域;三是开始观察和记录;四是结束观察。

(4)文献研究法,他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是课题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几乎所有的课题,都要先进行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法在语文探究学习中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研究现状,从而为我们确定课题提供参考。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5)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揭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教育实验涉及三个基本的要素,即实验要改变的教育要素或教育条件、要控制的不被改变的相对稳定的要素和条件、要观测的结果。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就是由这三个具有逻辑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在教育实验方法论上,三个基本要素分别被称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即采取的教育方

法或措施等),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教育实验的自变量一般是根据研究目的来设计的,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内容、课程结构、师生关系、德育方法、管理制度等等,都能作为一项实验的自变量。

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因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刺激作出的反应,是一种结果变量。在教育实验中,因变量往往与被试身心发展的水平、程度、状况有关,如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能力发展、思想品德的发展程度、情感的发展、教学质量、学校效能等等。

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无关变量对实验并不是真的“无关”,它只是研究者在实验中未作为自变量的、不打算研究的变量。

(六)对比分析法, 也叫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教学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选好样本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校先进经验,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转化“学困生”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促进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将运用调查问卷、量化分析等辅助方法。

六、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 余明华

课题组成员: 张晓琴 袁小明 向诗清 王本江

程 静 张德跃 屈克沙 唐 彩 向明放 姜有志 罗 翔 何宏太

张世海 熊国成 孙为民 周月英

主要参研学校:塘坊初中、高峰初中、走马初中、柱山初中

响水初中、长岭初中、新乡初中、丁阳初中赶场初中、驸马学校

七、课题过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其进程如下:(1)准备阶段:(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教学质量摸底,建立“学困生”名册及档案,并对“学困生”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

3月,拟订研究方案,组织召开课题动员会,成立研究组织机构。5月,10所研究学校提交“学困生”名单,并建立“学困生”档案库。6月,学生问卷调查。对“学困生”成因进行定性分析。向区规划办或区教育学会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至20011年8月)实施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转化“学困生”措施,召开教师及“学困生”的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形成阶段研究报告和转化“学困生”模式。

(3)结题阶段:(20011年2月至20011年8月)检测研究成效,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编写课题研究资料集。

八、研究目标及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探索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形成阶段研究

报告和转化“学困生”模式,并且使“学困生”尽可能地转化,让他们在学校内留得住,学有目标,学有信心,发挥出自己最大潜能,学业有所进步合格,都成为社会有用的之才。

1、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弄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使学困生尽可能达到:能正视自己,找出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目标,树立“我能行”“能学好”的信心。

2、根据“学困生”不同类型特征,寻求转化的不同方法策略,让“学困生”找出自己知识断层的症结,尽量做到个人主动去学,能找老师、同学帮助学,完成自己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3、在实验研究中,争取转化成功率在达80%左右,使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班级内找准自己的位臵,不失时机地主动去表现自己,真正融入班级大集体之中,以达到不求人人升学,而使人人合格成才的教育目的。

4、初步形成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的理论框架、实施策略、操作模式、转化方法等。

5、学校、教师、学生在研究实践中形成自身的经验和成果。

总之,“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既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学校、同时更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大好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教研部门的认真研究,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得事,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学困生的转化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耐心又恒心才能完成,这是一项关系到义务教育的普及,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大事,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才能做好。

二00九年三月

第五篇:学困生转化阶段研究计划

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阶段工作计划

一、研究任务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课题研究,让我们从理论上对学困生有了新的认识,并通过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学困生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及教师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学困生形成原因结果,把学困生的类型进行了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是讨论学困生的转化方法,并应用于教学,提高我镇教学质量。

二、具体任务: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并对个案跟踪记录,根据学困的形成原因实验摸索有意转化经验,并对该生进行跟踪记录,存档对比。

3、实验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及学困生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时把握学困生的反馈信息,精心设计分层练习即学困生的练习。实验教师并研究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并应用于学困生转化中去,并且实验教师要撰写教育随笔、转化案例、心得体会、及有关论文,积极研讨交流转化成果。

4、进行结对帮扶,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内部进行转化,提高效果,并举办学困生作业、成绩等进步展,让学困生体会到学习提高带来的成就感,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势头。

5、课题组成员反馈研究成果,交流教研经验。在研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试验教学,检验学困生转化效果。并对研讨中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下一步改进措施,做好各项总结和反思。

6、针对研究中出现的不足,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反复尝试各种行之有效的学困生转化实验教学,收集并整理课题实施研究中的各项材料,分类归档。

7、召开阶段性成果交流会,鼓舞课题组成员士气,提高研究效果。

三、研究内容:

1、针对学困生的特点、类型、形成原因实施转化研究。

2、学困生的具体转化策略研究。

1实验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观念转变。○2实验教师对学困生的师生关系处理策略研究。○3实验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练习教学策略○研究。

4实验教师与学困生家长进行沟通,采取家校合作转化○策略研究。

5实验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及心理健康的指导等多方面的策略研究。

四、具体的活动安排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组长安排2013年课题研究计划及研究任务。

2、确定实验教师进行的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并进行理论学习。

3、收集整理学困生作业成绩的数据,做好统计。

1、根据分类结果统计,确定个案,做出转化计划。

2、根据期中教学质量监控,做好相关数据统计。

3、实验教师上实验研究课。

4、分析研讨阶段研究成果。

1、根据期中教学质量监控的数据分析,对实验学生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不足及下一步改进措施。

2、学困生的进步作文、作业等进步展示。

3、做好期末教学质量监控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1、收集课题研究材料,分析研究成果。

2、课题组成员及时反思,总结经验。

3、进行暑期理论培训学习。

1、根据上学期的学困生的转化效果,安排下学期的任务,并交流学困生的转化经验。

2、实验教师上实验研究课。

3、做好期中教学质量监控前的数据整理,及学困生的作业进步展示,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1、做好期中教学质量监控的数据整理,对学困生及对比对象进行实验效果分析。

2、收集整理材料,做好年底课题总结,为下一阶段的结题做好准备。

下载“农村小学薄弱班”学困生“转化初探”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薄弱班”学困生“转化初探”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困生转化阶段总结

    学困生转化策略题 第一阶段总结 四个多月以来,本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通过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我们课题的申报材料通过了......

    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

    “对学困生提问”的探讨 张爱萍 一、对学困生提问的认识: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习学困生的课堂提问,这显然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不利于全......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推荐5篇)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方法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农村小学教育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素质教育的对......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促进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校许多学生家长进城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小升初阶段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卜洪涛 摘要:学困生转化问题在小升初阶段的各科教学中是一个比较尖锐和突出的问题,在农村数学教学中尤为突出。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要......

    学困生成因及转化阶段总结

    《农村中学学困生教育转化的对策研究》 阶段性总结 渭源县龙亭中学 张治文 课题研究小组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效果,实验学困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成功转化......

    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文件

    研究论文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学困生技巧 张振兴张振兴 课题名称:学困生转化大曹镇西塘小学 电话:5562991电子邮箱:xtzx888@163.com 研究专题:学困生课堂提问方法、技巧 问题提出:课......

    初中数学学困生研究转化课题★

    初中数学学困生研究转化课题 紫荆学校数学教研组 一 、课题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智力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