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数教材回头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回头看
油田第五小学 常丽霞 教材使用中的收获:
教材中的主题在选材上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的素材,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事例来学习数学,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念。教材内容体现新课标精神,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的理念。使不同学生在不同程度都有了不同发展。教材使用中的困惑:
教材中的知识点太碎,不利用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而且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必要的麻烦,有没有必要?书上的例题太简单而没有相配套的习题,给教师的教学和家长的辅导带来了不便。对学校的建议:
1、建议学校补充购买教学用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每个班备置多媒体设施。
2、多关心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一些有关给教师减压的方法学习与交流;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给教师减负,让教师能轻松“上阵”!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数的组成,读、写10以内各数,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认识“=”、“>”“< ”,并比较10以内各数的大小。教学重点是理解1--10各数含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教学难点是写0---10各数。
二、教学方法及得失 : 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
1、在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由具体实物逐步符号化的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在数字的书写方面一开始采用的是田字格本的练习,多数学生书写整齐、美观。在脱离开田字格本以后,对学生的书写没有在做进一步的练习和要求,导致一部分学生的书写走样,对今后学生书写的美观程度有一定的影响,看来在演草本上的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培养学生对一幅图形能进行有序的观察。无论是在数数的练习还是在看图列式中,特别是在统计中,培养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对学生作业的正确性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可见,从学生一入学就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事情的方法。
3、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知道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经历用10以内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中的不足:
学生的数字书写不够规范;学生的提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认为会做题就是学会了数学。
三、给同伴的建议:
1、选取以儿童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为素材。通过“科技小组活动”、“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快乐的课堂”四个学生感兴趣的综合信息图组成“情境串”,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知识,形成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学习。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教师的鼓励特别重要,因此,教师要从正面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每节课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助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二、教学方法及得失 : 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中的不足:
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不足,对分类方法掌握不够好;会分类但是不会表达。
三、给同伴的建议:
1、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在学习分类时,除了按给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外,还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初步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可能会不同。
2、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操作,得到充分的体验。多让学生借助学具和身边的物品练习分类和比较。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0的加法,10以内数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能正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方法及得失 : 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
1、结合具体情况,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法试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中的不足:
1、教会学生用三句话来正确叙述一幅图的意思,即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让一个入学不久的小学生分清条件和问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我进行了反复的强调,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样的问题反映在列式计算中就成了条件问题混为一谈,实在让老师头疼。
2、加法和减法的安排有分有合。针对学生出现的这样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加减法的意义不理解,特别是减法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特意进行了加减法的穿插练习,在我看来,加减混合安排的意图,便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实际学习中不断体会,从而运用。有时,一幅情境图可以提出加减两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给同伴的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算法多样化。组织好各种口算活动,以激好学生口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第四单元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重点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教学难点是能正确说出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准确辨认和区别。
二、教学方法及得失 : 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阳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思。
3、本单元以真实的照片呈现了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塑料球、饮料桶等实物进行有趣的拼搭活动的情境。通过小朋友的对话,提出了“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这一问题,引入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教学中的不足: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名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容易混淆,特别是圆形和球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三、给同伴的建议:
1、通过动手操作的拼搭活动,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直观地认识几何形体。
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1—20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口算。教学重点是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和数位“十位”;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正确地口算十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十,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同一个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数值;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正确的,迅速的口算十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
二、教学方法及得失 : 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 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十,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教学中的不足:
学生对数位顺序认识不够好,不能把数与计数器对应起来;对数的组成与分解掌握不够好。
三、给同伴的建议: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形成过程。借用计数器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1个十和1个一的不同表象,深刻体会计数单位“十“的意义和产生的必要性,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2、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素材进行估计练习,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3、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第六单元
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重点是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分辨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是能结合生活实践正确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初步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教学方法及得失 : 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
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3、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中的不足:
学生对左、右分辨不够好,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给同伴的建议:
1、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图形为载体,以生活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为学习活动的主题。通过师生一齐看图,让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和顺序。
2、在教学中注重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经历在现实中描述与交流物体间的位置与顺序。例如:“你相邻的同学是谁”“教室里有什么”“指一指”。为了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拍手游戏、抹鼻子、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的是左右的问题,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要做过多的解释和死板的规定,让孩子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去体会和理解,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第七单元
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是20以内数的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
二、教学方法及得失 : 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 有个性的学习。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中的不足:
学生对口算重视不够;学生对加减法各部分关系掌握不够熟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给同伴的建议:
1、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为素材。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中的各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信息,有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
2、教材的编排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留有较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本单元在知识的编排上不再采取传统的小步子的编排方式,而是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放在了两个信息窗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放在了三个信息窗中,通过七个算式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学习口算的方法。其余内容全安排在练习题中,由学生自己完成。
3、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教材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体系框架。
5、练习题渗透函数思想。教材在加减法的练习题中,多处有意识的把有关的口算题按规律排列,让学生在算出得数的同时,从中体验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与和的变化关系;感受到减数不变,被减数与差的关系,以此渗透函数思想。
第八单元
我换牙了
——统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常用的一种方法。本单元的初步统计知识是在前面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统计知识,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非常重要。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切实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为今后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做准备。
二、教学方法及得失 : 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图,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学中的不足: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能正确对给出的数据进行正确统计。教师应在这方面对学生给予具体的指导,告诉学生可以用点点、画斜线等标记帮助自己对数据进行正确的统计。
三、给同伴的建议:
1、注重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统计过程。
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活动程序,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换牙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和欲望,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同时,要重视运用教材前几单元分散渗透的统计经验,引导学生收集信息,用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分步骤完成统计活动,初步体验统计的大体过程。
2、运用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中,可以先分好小组,做好分工,说明活动的要求,然后组织学生活动。统计过程中,对学生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和填统计表的具体方法,要先引导学生感受和探索,再针对实际情况给予帮助和指导。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或做法。
3、单元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时,要关注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会不会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会不会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能不能与同学友好配合,共同完成统计任务。
第二篇:一数总结
一、基本情况概述
这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课,虽然学生的年龄偏小,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图形的拼组、简单统计、找规律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习习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取得的成绩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加强上课技能,在教学中如有疑虑,我能虚心请教老教师及其他老师。我经常在办公室里与其他老师互相探讨教学上的各种教法,遇到的疑难杂症。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有个别同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例如甘桓源同学就会在课堂上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例如:僧涵健、李多师的小动作太多,何远亮、黎蕙蔓等的写作业太慢。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从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入手,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书写速度等一些因素分成小组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对于个别后进生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学校的老师学习,争取进步。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下一学期,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两班的数学课,学生绝大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做如下总结,以利今后更好的上好这门课。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5、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注重专题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9、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10、通过一些活动,统计、数据等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是学生有了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及时家访,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7、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一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郑艳红
一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杨改改
第三篇:一数学上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
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
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六、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七、教学进度:
准备课 1—5的认识 0的认识
比较 5以内数的加法
5以内数的减法 复习
6~10的认识 6,7的加减法
国庆假
8,9的加减法 10的加减法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整理与复习实践活动
分类、认识物体
实践活动
认识11~20各数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整理与复习
9加几 8加几
7,6加几
整理与复习
11减几 12,13减几
14,15减几 16,17,18减几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期末复习
(2016--2017学)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 班
第四篇:一数备课组小结
备课组小结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们组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五篇:一数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一年级数学组教师将以溧水县实验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精神为指导,坚持学校的办学理念,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立足课堂教学,以组内主题研讨课、组内教究课、随堂听课为平台,以学校教学开放活动为窗口,组织本组教师进一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理念,认真扎实地开展好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在求实、高效上下功夫,从而有效提升我组数学教师的课程理解力和课程实施力,促进一年级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
二、工作重点:
(一)组织加强理论学习
1、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各类理论书籍、经验论文。
2、集体研读教材,细读例题编排、练习编排的特点,正确全面地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
3、组内教师须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不同形式的专题讲座,全程参与教学研讨,必要时作主题发言。平时研讨活动中全组教师也可就常规管理中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二)落实教研组常规管理
1、提高教师备课的实效性。
OA电子备课系统在个人主备、团队备课的前提下,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使备课过程成为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之后,要及时写好教后反思或教后记。
2、设计科学有效的练习,合理设置作业。
合理使用《补充练习》和《练习与测试》,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题目进行练习,对于有一定思维含量能有效拓宽学生思维宽度和深度的一些题目必须要做,对于一些重复设计的机械操练题,教师可视本班实际情况选择不做或少做。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自行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紧抓教学质量不放松。
本学期,我们要继续狠抓平行班的教学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采取如下措施:⑴平时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教师要对班级内的学困生进行情况分析,有的放矢地做好补差工作,并做好追踪记录。
⑵重视平时单元评研的实效。本学期开始尝试开展“评研”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注重评研的有效性,每次利用单元机动课进行评研,教师要根据评研情况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质量,不断调整改进教学,及时做好漏补缺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开展学科活动,营造校园数学文化气息。
计算是小学生的一项必备的数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计算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计算课,因此本教研组的学科活动更应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来展开,平时加强日常训练,学期中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计算能力竞赛”。
(四)积极开展教研组课题研究
本学期本教研组的专题教研活动是《小学低年级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了保证这个课题深入有效地开展,要求组内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以各种方式展开理论学习,提升理性认识。
围绕研究主题,每位教师在学期内学习相关理论文章, 并做好理论学习摘记。教师们还可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并学习相关的资料,在小组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和研讨,骨干教师的研究课题可与本课题结合起来,共同推动课题研究的进展。
2、进一步开展实践研究,探索有效实施的策略
各位教师不论是备课、说课、评课等活动都可围绕专题展开。通过课例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不断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开展“情理课堂”的实践研究。通过《构建小学数学“情理课堂”的实践研究》努力解决课程改革遇到的失衡问题,找到改善课堂教学的和谐视角,逐步逼近数学教学的本质,也为我校情理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4、发挥组内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挖掘本组优秀教师,为组内青年教师搭建发展平台。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2、第一次组内集体备课、研讨。(z)
3、申报小学专题教研活动安排、组级教研课安排。
三月份:
1、开展教研组公开课。(z)
2、筹备、开展一年级专题活动——“小学低年级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zz)
3、第二次组内集体备课。(z)
4、开展教研组公开课。(z)
四月份:
1、组织参加学习课程标准修订稿专题活动。
2、第三次组内集体备课。(z)
3、继续开展教研组公开课。(z)
4、期中质量调研
5、组织参加二年级专题活动——“计算教学如何体现合情合理”。
6、组织参加三年级专题活动——“把握教学起点,促进学生发展——以认识分数为例”。五月份:
组织参加五年级专题活动——“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专题活动
组织参加六年级专题活动——“探求毕业班数学复习课的„质‟点”专题活动。第四次组内集体备课。(zz)
六月份:
1、组织校内计算过关比赛
2、进行期末复习研讨。
3、撰写本学期的教学案例及教学论文。
4、期末教研组工作小结(再次检查需上交或上传的各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