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农村中学毕业生去向选择调查的一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08:3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邵武市农村中学毕业生去向选择调查的一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邵武市农村中学毕业生去向选择调查的一点思考》。

第一篇:邵武市农村中学毕业生去向选择调查的一点思考

邵武市农村中学毕业生去向选择调查的一点思考

黄兴明

农村中学毕业生去向的问题,既体现义务教育的成效,也体现义务教育人才的出路,事关社会发展,情系千家万户。他们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将来以什么样的形式走入社会?是否做好了进入社会的准备?带着这些问题,我队围绕“农村中学毕业生的去向情况”分别抽取了一所城区中学和一所农村中学(均含初中部和高中部)进行问卷调查,每校分别抽取在校农村初、高中应届生各20名(10名成绩较好学生,10名成绩一般学生),总样本量达到80名。

一、毕业去向选择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97.5%的农村初中应届生毕业后将选择“继续求学”,只有2.5%的学生选择“停止学业”。高中生由于年龄和学识的提升,则对将来的人生选择做出了较为理性的回答。其中:有87.5%的农村高中应届生选择“继续求学”;有12.5%的农村高中应届生由于考虑自己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难以实现“大学梦”选择了“停止学业”。对求学与就业的选择,有75%的农村初中应届生和80.0%的农村高中应届生认为可由本人意愿决定;只有22.5%的初中生和10.0%的高中生对将来的选择还得依靠家长来决定。不难看出,随着社会进步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多数学生已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当问及对毕业后是“继续求学还是选择就业”时,有92.5%的农村初中应届生认为“应继续求学”,他们认为更高学历有助于个人更好发展;另有7.5%的农村初中应届生认为学一门技术更实用。而农村高中应届生在看法上较为实际,92.5%高中应届生认为“更高学历有助于个人更好发展”。持“教育成本太高,对个人今后发展帮助不大”、“学一门技术更实用”、“读书无用,就业更实在”三种看法的各占2.5%。

二、影响去向选择的因素

1、家庭经济。调查显示,有70%的农村初中应届生认为家庭经济虽有一定困难,但仍想克服继续上学;30%的认为自己家庭经济较宽裕,可以支撑本人学业。而家庭经济相对农村的高中生来说,影响的程度会更大一些。调查结果表明:有5%的高中应届生感到家庭经济太困难,必须去就业养家;有7.5%的高中应届生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已无法支持本人学业;而认为自己家庭经济有一定困难,但仍想克服继续上学的占67.5%;另有20.0%的学生认为自己家庭经济较宽裕,可以支撑本人学业。可见,有七成以上的农村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其家庭经济并不宽裕,而家庭经济宽裕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农村初、高中应届毕业生毕业后的去留问题。

2、学习成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点不仅影响着过去的读书人,同样也影响着现在的莘莘学子们,学习成绩已成为影响个人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初、高中应届生认为成绩好坏对今后去向影响很大的,比例分别占到30%和47.5%;认为有一定影响的各占70.0%和50.0%。只有2.5%的高中应届生认为成绩好坏没有什么影响。可见,应试教育在目前学校教学体制上仍然是一种主流。

3、个人意愿。调查显示,有12.5%以上的农村初、高中应届生在个人意愿上对学习的愿望强烈;有72.5%以上的农村初、高中应届生希望拥有较高学历,他们认为对今后就业机会更好;因个人具有一定的特长或强烈爱好,很想学专业技术的仅占5-7.5%。

三、调查后的思考

(一)家庭经济成为影响农村子女教育的瓶颈

大多数的农村子女由于所处的环境和父辈们的淳淳教诲,自小就埋下了发奋读书的愿望,他们都极力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随着子女教育阶段升级而成倍增加的高昂的教育投入往往让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农户家庭捉襟见肘甚至无法承受。据了解,目前一个普通的农村子女在城里仅读个高中费用就超过1.5万元。有幸考上大学的,其费用至少都在6.0万元以上。对于多数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况且拥有2个及以上子女的农户家庭来说,负担的确太重。因此,在农村,往往会读书、想读书的孩子往往因家庭经济困难,被迫中断学业;不会读书、不想读书的,也被一些家长很“庆幸”地拉出了校门。

(二)城乡学校差距拉大,非重点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就目前的实际状况而言,重点与非重点、城市与农村学校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一是经费上差距。城里重点中学择校生的客观存在,在经费上无疑要比普通中学宽裕得多。二是师资力量与生源上的差距。高考制度恢复以后,为了追求“升学率”,不少农村优秀教师被逐步“整合”到城市重点中学,与之相伴的是生源力量也被重新“优化组合”,其结果,造成了城乡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不平衡,农村优秀教育资源短缺,城乡教育发展失衡。

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和弱势学校的相对存在,衍生出了诸多教育和社会问题:一是城市与农村学校之间被不公正地人为分成了“好、中、差”、“重点与非重点”校,客观上伤害了部份学校教师的感情,抑制了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二是学生被无意识地分成了“三、六、九”等,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弱势学校出现了学生“不愿来、留不住、学不好”的局面;三是重点与非重点、城市与农村学生不能接受机会均等、水平相当的义务教育,在教育资源上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制约了教育事业的整体推进。这也就是近几年来 “城里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生源爆满,农村中学生源奇缺”现象的根源所在。

(三)同等义务教育政策条件下的非均衡发展成为影响农村中学生学习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同样的义务教育体制条件下,城乡中学由于存在不均衡的发展与差距,必然形成“强势”、“弱势”学校的区别。相对而言,强势学校的学生自信心较足,学习氛围较好,竞争也激烈;弱势学校的学生由于师资力量和学生生源的局限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对比较差,且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中学就读的农村高中应届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还是充满自信的,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若能考上本三以上,继续上学,否则不上”。而农村中学高中应届生只有10.0%的学生有足够的底气回答这个问题。他们更多的是把目标定在了专科线上,比例高达35%。

(四)素质教育难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仍是当前教育的主流

素质教育推行了好几年,课改工作也已进行,可多数家长和孩子最关心的仍是分数。因为目前的高考主要是以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依据,没有高分数,就不能考上好大学。这种单一性的人才选拔方式对中小学教育起着方向标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误导,决定了现行中小学生教育必然是应试教育,何况整个教育系统从上而下,考核学校领导干部政绩和教师工作成效仍离不开“升学率”。

四、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的对策思考

(一)帮扶薄弱学校,缩小城乡差距,扩大优质资源,多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中学必要的硬件投入,实现公平教育。要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 加大对农村中学教育的投入。政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每年确定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中学建设,特别要集中力量加快对薄弱中学的建设,尽快缩小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实现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

2、要严格按照居住片区或户口所在地进行招生,严禁招收择校生。对生源的确太少的农村校,在确定不具备继续办高中的学校要进行“资源重组”,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要建立、完善城市中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跟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

4、加强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目前,农村中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外借、外流现象比较突出,这给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要从跟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切实提高农村教师政治、生活、工作待遇上入手。如同样级别的教师在农村工作工资上可浮动1-2级,在教师职称晋升评定上享有优先权,选拔、培养领导干部(如校长)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已在农村工作一定年限的农村优秀教师。

5、营造争先创优氛围,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重任。欲正人,先正己。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把争先创优的机制引入教学工作,营造比学赶帮氛围。(二)改变教育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农村教育健康快步发展,更新意识是关键。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首先要把素质教育作为考核学校领导干部政绩、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内容,不能唯“升学率”论英雄;其次,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改变应试教育现状、真正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终身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我们要做到:一是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传达给社会的各个阶层。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通过定期家访与举办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以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三)建立、完善贫困助学制度,加强对农村贫困生的救助救济

要建立和完善贫困助学制度,加强对农村贫困生的救助救济。可通过免除杂费、发放生活补贴、建立奖学金制度等方式来解决农村贫困生的就学问题,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学习机会,降低初中生的辍学率。(四)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

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以充分发挥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服务,实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来源:福建省邵武市政府网

第二篇:中学毕业生升学意向调查

我的初三奋斗目标

姓名:_________

1.初三毕业以后,你将怎样选择?

A.就读高中B.就读职校C.不读书,直接出社会工作

在第1题中,选择A答案的同学请回答本题:

如果你初三毕业以后,就读高中,那么,你的奋斗目标是哪所高中?

A.市一中B.市二中C.区一中D.区三中E.滨江中学/凤霞中学 在第1题中,选择B答案的同学请回答以下两题:

(1)如果你就读职校,你打算在什么时候就读职校?

A.2014年2月B.2014年9月

(2)如果你初三毕业以后,就读职校,那么,你的奋斗目标是哪所职校?

A.清远市技师学院B.清远市职校C.清新区职校D.清新区劳动职校E.连州卫校在第1题中,选择C答案的同学请回答本题:

如果你初三毕业以后,选择不读书,直接进入社会工作,你不继续就读高一级学校的原因是什么?

A.家里经济困难,生活压力大,父母不支持B.自己认为读书无用,不想就读C.跟自己玩得好的同学都不打算就读,所以自己也选择不读

你父母对于你继续就读高一级学校,持什么态度?

A.一定要就读B.十分反对就读C.父母由自己选择

我的初三奋斗目标

姓名:_________

1.初三毕业以后,你将怎样选择?

A.就读高中B.就读职校C.不读书,直接出社会工作

在第1题中,选择A答案的同学请回答本题:

如果你初三毕业以后,就读高中,那么,你的奋斗目标是哪所高中?

A.市一中B.市二中C.区一中D.区三中E.滨江中学/凤霞中学 在第1题中,选择B答案的同学请回答以下两题:

(1)如果你就读职校,你打算在什么时候就读职校?

A.2014年2月B.2014年9月

(2)如果你初三毕业以后,就读职校,那么,你的奋斗目标是哪所职校?

A.清远市技师学院B.清远市职校C.清新区职校D.清新区劳动职校E.连州卫校在第1题中,选择C答案的同学请回答本题:

如果你初三毕业以后,选择不读书,直接进入社会工作,你不继续就读高一级学校的原因是什么?

A.家里经济困难,生活压力大,父母不支持B.自己认为读书无用,不想就读C.跟自己玩得好的同学都不打算就读,所以自己也选择不读

你父母对于你继续就读高一级学校,持什么态度?

A.一定要就读B.十分反对就读C.父母由自己选择

第三篇:农村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文化发展呈区域差异。存在纵向和横向发展的不平衡性。纵向看是县城较乡镇、乡镇较农村丰富。在县城形成了多层次多种类的文化设施,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较丰富,但乡镇文化设施较为落后,且分布不平衡。从横向看,经济发达乡镇强于经济落后乡镇,交通发达乡镇丰富于偏僻乡镇,文化底蕴深厚乡镇丰富于文化基础薄弱乡镇。

2、农村文化产品供需不平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提高,但反应农村生活的文化产品不多,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民间文艺社团稀少,而文化“三下乡”的内容与农民贴的不是很紧密,所提供的简明法律、农业科技知识较少,文化服务供给滞后于农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3、农村文化事业重视不够。大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在对物质、精神建设上仍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存在着认为把经济搞上去了,文化建设也就自然得到加强的“自然论”;先搞经济建设,然后再腾时间来抓文化建设的“先后论”;认为文化建设要难度大,不能立竿见影、不出政绩的“无用论”;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对和谐农村的促进作用。

4、农村文化活动缺乏正确引导。调查发现,农村日常文化生活除了看电视外,最普遍的就是打牌、打麻将等,象棋球类活动开展甚少,少数的几个网吧也主要是以玩游戏为主,这些无不反映出农民文化生活的单调。由于缺乏适合农民的活动平台和正确的引导,导致农村封建迷信盛行,赌博之风蔓延。

5、农村文化阵地日趋萎缩。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成立了全镇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镇党委政府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创建工作宣传组、规划建设组、综合执法组、督促检查组等,负责文明创建具体工作。

缑氏镇文化建设:规范和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制订下发了《缑氏镇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目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方案,明确了各单位创建活动的任务、目的、各自职责和达标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和带领下,全镇的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老百姓物质生活条件好了,自然就开始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享受。我们村子有自己的文化广场,有自己的农家书屋、文艺室、娱乐室,村民素质也在逐渐的提高。我们农村不比城里差!”岳滩镇岳滩村党支部书记李宏廷在说起自己村子的文化广场时自豪地介绍道。

走进岳滩村,入目的是一排排整洁的楼房,广场上不时有锻炼身体的村民走过。村子里为丰富村民生活,建立了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设置了廉政文化长廊,并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民在茶余饭后,或来到娱乐室里下棋、或在文艺室里扭秧歌、或在书屋里看书读报。

在这片孕育了华夏七朝古都文明的土地上,新农村文化建设方兴未艾,村委会设立村务公开栏、科学教育宣传栏、精神文明宣传栏,使村民了解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状况、科普信息、社会新闻、群众中好人好事等,充分满足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走进顾县镇段西村村委,首先看到的是在门口的“独生子女五好家庭评选栏”,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段志明介绍说,希望通过这样的评比让群众更能践行优生优育政策。此外,段西村还通过“好婆媳评选活动”、建立“家长学校”、建设文化大院、建设农家书屋等措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这是我们全镇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综合性文化大院”,在偃师市庞村镇西庞村文化大院落成庆典上,该村党总支书记张聚芳自豪地说。

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2008年以来,在庞村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庞村两委采取市、镇财政帮一些、村两委筹一些、企业捐一些的办法,集中精力、多方协调,建成了全镇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专业性文化大院。西庞村文化大院累计投资35万元,建筑面积480平方米,绿化面积660平方米,包括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集体卫生室、棋牌室、健身器材、露天舞场等,配备有活动坐椅、乐器音响、灯光等设施,其中图书阅览室配备了崭新的期刊架、书架、阅览桌,拥有钢制家具产业、种植、养殖、法律法规、人物传记等7大类2万余册图书,借阅制度规范,图书门类齐全。

党总支书记张聚芳信心满怀地告诉我们:“下一步,我们要建设电子阅览室,配备电脑、远程教育电视、乒乓球台、台球桌等,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我们的文化大院将来不仅是农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还应该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阵地,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未见瀑布,先闻水声。还未走进偃师市西李村老年协会活动中心,便听到了悠扬质朴的戏曲演奏声。跟随曲声而入,这个简单却又热闹非凡、充满着曲声歌声笑声掌声的地方,就是西李村业余剧团排练节目的场所。因为有了这个剧团,西李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戏剧之乡。偃师农村业余剧团发展很快,这些由农民组成的剧团,把田间地头、农民大院当成舞台,他们那带有浓郁地区乡土气息的演出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

艰辛起步,群策群力建剧团

2003年,在宋纪斌、宋更周(均84岁)等人的支持下,西李村业余曲剧团在消失多年后再度成立。

近年来,偃师市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了市、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目前,偃师市共建立乡镇文化活动中心16个、文化大院190个,建成阅报栏560个、书架1200个,藏书120余万册,偃师图书馆去年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基层文化示范图书馆”。同时,为了搞好文化下乡服务,活跃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偃师市豫剧团和曲剧团每年下乡为农民送戏300场,偃师市演出公司每年组织20多个外地艺术团到农村演出400场,河洛风文化公司每年为农民演出100多场。自2007年12月起,偃师市利用国家投资的17套数字电影设备在全市建立了17个农村电影放映队,每月为每个行政村免费放映一场电影,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在建好文化站和文化大院的基础上,偃师全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偃师市的共享工程建设始于2004年,当时偃师市政府投入20万元在市图书馆建立了自动化服务系统和电子阅览室。2006年被国家列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后,偃师以市图书馆为共享中心,在各乡镇设立基层服务分中心,依托村文化大院设立数十个基层服务点,在321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服务点。市、乡、村三级文化共享网络的建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便捷优质的科技信息服务。

加大对贫困乡镇的文化资金扶持力度,努力使各乡镇文化发展的差距减小。加大对农民文化生活的引导力度,把农民的文化生活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顾县东王村自2005年起先后投资24万元,建成了占地700平方米,包含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综合娱乐室在内的高标准文化大院。文化大院的综合活动室设备齐全,乒乓球、象棋、跳棋、扑克、麻将、军棋等应有尽有,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村委会还设立了村务公开栏、科学教育宣传栏、精神文明宣传栏,使群众能够了解到村两委干部工作状况、科普信息、社会新闻、群众中发生的好人好事等,满足了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偃师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作为新农村文化传播的载体,依托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各个行政村开展了书画、秧歌、腰鼓、排鼓、乒乓球、篮球等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许多乡镇狮舞队、排鼓队走出偃师,参加洛阳乃至全国的民间艺术大赛,获得了多项大奖。顾县镇苗湾村建起了偃师农村第一个老年门球场,翟镇镇成立了偃师第一个乡镇书法协会。今年,偃师市以全市高度普及书法艺术的雄厚实力,成为实至名归的“全国书法之乡”。

在这片孕育了华夏七朝古都文明的大地上,新农村文化建设方兴未艾,体现在党和政府加大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体现在农村文化资源总量的大幅增加,体现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飞速提升。

三、发展繁荣我县农村文化的对策思考。

(一)、完善文化建设机制体制,理顺农村文化发展的脉络。

1、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领导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认识“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文化建设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作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要从思想上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精心组织各方面力量的热心关注和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

2、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政府部门关于文化建设的整体职责,县委、县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县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完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县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快制定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专项规划,重点突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3、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把城区文化建设与农村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县文化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要由以侧重于“送文化”逐步向“种文化”转变,为农村文化市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群众基础,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电影放映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各项文化惠农工作,同时要指导和帮助农民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专业演出和农民的自娱自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带动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变“文化下乡”

为“文化驻乡”。

(二)、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注入农村文化发展的血液。

1、拓宽融资渠道,吸引资金投入。坚持公益性文化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资金投入。创造条件,用好政策,协调各方面关系,调动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乡镇文化建设。支持农民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经营、自我管理,兴办农民剧团、农家书屋等,使农民群众也成为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形成“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发展格局。

2、设立专线资金,加快阵地建设。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在乡镇一级建立综合文化站、篮球场、农民学校等公益场所,村一级建立简易图书室、活动室等。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确保文化站工作经费,根据形势的发展购置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的图书与报刊。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以及新妇女学校等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3、以奖代补形式,扶持文艺团体。增加对送戏下乡和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资金支持,以更好地适应农民需求。采取政府扶持和鼓励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方式,设立农村文化发展或创作奖励基金,扶持和资助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农村区域性民间民俗活动,对能正常开展文化活动、创作艺术作品的文艺团体和文化能人给予奖励。

(三)、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强壮农村文化发展的筋骨。

1、配齐配强文化站长。通过选送培训一批、本地挖掘一批、引进吸收一批的模式,启用一批具有文艺特长的专职文化站长。由县文化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加强业务指导,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规范相关人员职称、待遇标准、奖励表彰制度,通过组织人事制度稳定人才。确保专职专岗,把文化站长从乡镇繁杂的事物中解脱出来,提高文化工作的主动性。

2、利用好村干部队伍。鉴于来自于农民中间的村干部最了解村情民意,处于落实政策的最基层,应该充分发挥好村干部的带头作用,担负起村级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选用一批村干部和本村残疾人参加农家书屋的日常运作和管理,给予适当补助。对于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在村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村干部,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资奖励。

3、培育挖掘文化能人。重视并解决农村文化能人和民间艺人新老衔接不足的问题,搞好调查摸底,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能人的挖掘培养力度,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能人和业余文化团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激活起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

(四)、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提升农村文化发展的精神。

1、加强宣传,培植传统文化发展土壤。结合开展送科技、送法律下村活动,大力宣传村级特色文化,树立村民对本村、本镇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并自觉参与到围屋保护维修、传统手工艺传承等客家传统文化的保护中来,形成一批特色文化新村。

2、挖掘整理,赋予客家文化时代内涵。努力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对以客家山歌、香火龙、夹湖花鼓等客家文化载体,在创作形式上力求突破和创新,结合现在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作为本乡镇的特色文化进行推广和打造,同时激发起年轻一代人的兴趣,自动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3、结合产业,创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为景点,举办农民艺术节或者文艺活动,使产业与文化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集产品开发、果园观光、山塘垂钩、农家游于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打造文化新亮点。

第四篇:关于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的调查及思考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状况的调查及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胡锦涛同志也曾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乡镇干部,关心与关注的重点,就应该是农村和农民,这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立足点与根本点。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关系到每个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更是需要我们关心与关注的重点。

2008年6月2日-3日,在县委党校及有关部门的联系安排下,我们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先后到南山城镇大北岔村和南口前镇王家堡村进行学习和调研。学习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大北岔村的简单情况:

全村现有264户,总人口1037人,境内总面积2.4万亩。其中有林面积2.1万亩,村里现有党员45人,村办企业3个,村民主要发展中药材、反季山野菜和养殖等项目。大北岔村主要在特色农业和生态富民方面着手,形成了农、林、牧、渔、药等特色产业,产加销

一体化经营,截止到2007年末,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6000元以上,村集体纯收入16万元以上。

王家堡村的简单情况:

全村总面积9.4万亩,辖4个自然屯,690户,2300口人,耕地面积3090亩;森林资源丰富,有林面积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是一个以林业和矿业资源为主的行政村,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铜、铁等矿产资源;有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空间,目前,全村已种植林下参达3000亩;建有蛙塘150座,年产商品蛙20万只;有240户农户发展陆地香菇300亩、1360万箱段;肉食鸡养殖达30户,规模养猪户50户。农民人均收入55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200万元以上。

两村主要相似点:

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都比较好,在清原县辖区域内,村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均属于我县先进农村的典型。

二是均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或主导产业。

三是主导产业的比重在全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大。

四是都具有优质的生态资源环境。

五是各自的主要产业都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特质。

主要不同点:

一是人口与土地等村建制的主要指标相差较大(见上面两村情况介绍)。

二是经济产业特色不同。大北岔村以生态农业为主,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王家堡村以林业和矿业为主,并以林业为龙头在小经济区

域内形成关联产业群。同时也利用地区景观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

三是村集体经济在村经济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差异较大。大北岔村人均收入与村集体经济收入总数为638.2万元,其中村收入16万元,占2.5%;王家堡村人均收入与村集体经济收入总是为1465万元,其中村收入200万,占13.7%。

从人均收入情况比较来看,大北岔村要略高于王家堡村。从产业发展的依托基础来看,大北岔村主要依托于村民的规模化经营,王家堡村主要依托优势集中的村集体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一时还无法用哪种经济运营模式的好坏来对两个村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王家堡村未来的发展潜力要优于大北岔村,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所作的推断:

一是王家堡村的经济总量要远大于大北岔村。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观点来看,王家堡村因集体经济占有较大比例的产业资源,更易于大北岔村实现村集体经济产业的转型。二是随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储备规模的不断增大,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甚至进而成为人力资本优势,这相较于大北岔村是极具优势的,三是环境资源优势明显。

两村未来经济发展的所面临的问题:抛开地理环境与交通等等因素不提,但从产业结构上看,两个村都将中药材种植、林蛙养殖业作为本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作为农民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主要产业,也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这在现阶段经济形势下是相当成功的。但是因两村的土地、林地及矿产资源等限制,不久的将来,这些

优先发展的产业将达到一定规模后形成饱和。同时随着中药材种植与林蛙养殖等技术的不断推广,会在相似地理环境与条件下的其它市甚至省区形成较大规模的相同产业,市场竞争将加剧。其它产业模式也是照搬与仿制的多,自我创新的少,要实现各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面临巨大困难与压力。

本人的几点建议:一要利用目前的优势,将各自的绿色经济生态农业的路子走好,保持当地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为循环产业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注重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生态产业的比重,科学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发展循环农业。利用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目前的经济与技术能力,加速资本与技术积累,开辟高科技农业产业,在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实现农产品的高收益、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三要注重科技积累与创新,通过自我创新实现农产品的独特竞争优势。同时要加强创新成果的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法律手段,实现成果的有偿转让,在科技成果推广的过程中,实现成果收益分配,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四要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与引领作用。

在调研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一些隐性存在的问题,一是班子的行政干预的作用过大。新农村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带头人,更需要让老百姓自己学会找致富的路子,这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二是农村法制建设还需要加强,村民自治落实的虽然比较好,但能真正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三是虽然农村经济发展的比较快,但是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储备还不足,与经济发展不想适应。这几个问题不重视、不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就很难得到良性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三件事:

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循环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树立与培养,具体到农民就是让他们知道科学才能发展,发展也需要科学,要能循环发展,无论什么样的产业,不能持续发展终究要败落。最浅显的道理就是让农民明白怎样能致富,自己富裕了怎样做才能惠及子孙后代。这就应该是朴素的科学发展观。

要继续加强村级基层组织的建设,加强农村村民自治,真正实现“四个民主”。

农村农民自治发展的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的保障与实现。也是实现农村经济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们需要农村富裕,更需要农民是有思想有主见的实现富裕的目标。村民自治就是要通过自我管理的过程,逐步实现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使农民从了解民主法制逐渐成长为能合理运用法制的新型农民。村民自治也可以保证村务的进一步公开公正,保障政府的公权力不被滥用,保障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不被个别人败坏。

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才意识,继续加强、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还是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建设,是农村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的最重要途径。我们县辖农村人口比重很大,80%以上是农业人口,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要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要有一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需要转变生产模式,使用科学手段,用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等,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从实践中迅速成长为行家里手,并成为率先致富的能手和骨干,他们都将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这种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往往是自发式的,而我们要做的,应当是主动式的,村镇一级的组织,要真正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立足自己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立足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的未来规划,有针对性的培养实用人才。同时要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三育三带”等措施,将人才培育成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要紧紧依靠政策吸纳人才,自2008年到2012年,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育部、民政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启动了10万大学生做“村官”工程,每年要有2万余名大学生充实到村级组织中任职,这将极大的方便我们广泛吸引人才,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大学生村官,搭建人才信息平台,招募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到农村创业。这同时也需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为人才搭建创业平台,让他们尽展所学。同时要注重人才的适用性,要与当地经济产业结构布局相适应;要与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要与未来的发展规划相适应。

第五篇:本科生毕业去向调查问卷

生科院本科生毕业去向

调查问卷

尊敬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生科院08级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我院08级、09级本科生毕业去向的调查,以初步了解我院本科生的毕业去向,通过认真研究调研内容,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毕业指导工作,为同学们未来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请您仔细阅读问卷,认真填答,谢谢!

请在您选择的题号上划“√”,谢谢!

背景信息:

S1.请问您的性别是?

1.男2.女

S2.请问您现在就读于哪个年级?

1.大三2.大四

S3.请问您的专业是?

1.生物科学(师范)2.生物技术3.环境科学

S4.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就业或考研信息:(单选题)

1.网络2.交际圈3.书刊、报纸、杂志4.辅导班

甄别问题:

S5.大学毕业后,您倾向于哪种毕业去向?(单选题)

1.就业(包括就业和考公务员两手准备)2.考研3.其它

问卷填写介绍:(请您仔细阅读)

1、S5题中选择1选项的同学,请回答第一部分就业篇

2、S5题中选择2选项的同学,请回答第二部分考研篇

3、S5题中选择3选项的同学,请回答第三部分其它篇

第一部分:就业篇

Q1.您就业的主要原因是?(限选两项)

1.家庭经济影响,以及父母的想法2.希望尽早的独立生活,成家立业3.近几年就业形势良好,容易找到好工作4.希望尽早积累经验,提升专业技能5.学习欠佳,考研希望不大(请注明)6.其它

Q2.您是什么时候决定就业的?(单选题)

1.大三上学期2.大三下学期3.大四上学期

4.其它

Q3.您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否感觉乐观?

1.乐观2.一般3.不乐观

Q4.您的就业方向是?(单选题)

1.党政机关2.企业3.科研机构4.学校

5.其它

Q5.您选择就业单位最主要考虑的因素?(限选三项)

1.薪酬福利2.专业对口4.公司的前景(请注明)3.工作的稳定程度5.未来发展的需要6.社会地位

7.其它(请注明)Q6.您对工作第一年的平均月工资期望是多少?(单选题)

1.1000~2000元2.2000~3000元

4.4000~5000元5.5000元以上

Q7.您对于毕业后就业是否准备充分?(单选题)

1.非常充分2.一般3.不充分 3.3000~4000元

Q8.您认为我院在就业指导方面应加强哪些内容?(限选三项)

1.向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2.向社会发布毕业生的就业有关情况和信息 3.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搭桥4.帮助学生推荐工作5.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或就业教育、讲座等6.提供实习机会7.其它(请注明)Q9.如果在就业前可以得到培训指导,您希望是?(限选三项)

1.如何确定职业方向2.如何选择行业公司3.如何搜索和分析招聘信息4.如何制作简历5.面试技巧6.面试后该做什么

7.自我推荐技巧8.职场礼仪9.其它(请注明)

Q10.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应聘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1.人才供大于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减少

2.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挑剔

3.用人单位在毕业生聘用上过于挑剔

4.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

5.用人单位、学校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够

6.就业市场不规范,“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严重

7.其它(请注明)

第二部分:考研篇

Q11.您选择考研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限选两项)

1.家长的督促使自己萌生考研的想法,完成父母心愿

2.社会压力大,本科毕业已不具有竞争优势,考研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

3.躲避社会压力,想继续过校园生活

4.本科学校不是211、985院校,想尝试更好的学校进行深造

5.个人理想,自我追求较高,考研能使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希望读博继续深造

6.个人喜欢所学专业,想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

7.不喜欢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希望考研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

8.目标不明确,从众心理,考考再说,跟着社会形势走

9.其它(请注明)Q12.您是什么时候决定考研的?(单选题)

1.大一2.大二3.大三上学期4.大三下学期

5.大四上学期6.其它

Q13.您是否报考研辅导班?

1.是2.否

Q14.您的考研复习是否有明确的计划?

1.有2.一般3.没有(请注明)

Q15.您是否把考研放在首位?(单选题)

1.是2.否

(请注明)3.其它

Q16.如果您考研成功,同时又有一个比较满意的企业录用您,您会如何选择?

1.读研2.就业

Q17.您希望我院为考研的同学提供哪些帮助?(限选三项)

1.邀请优秀的学长学姐介绍考研经验

2.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研究生录取的相关信息

3.为意向学校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搭桥

4.专门为本院学生开设考研辅导班

5.增设考研教室

6.其它(请注明)Q18.您对自己考研的担心?(单选题)

1.时间紧迫2.毅力不够3.实力不够4.身体健康状况

5.财力不够6.其它(请注明)Q19.如果您考研失利,您会如何打算?

1.就业2.继续考研3.出国留学

4.其它

第三部分:其它篇

Q20.您选择其他的原因是什么?

1.时间还早2.周围同学也没定3.考研、就业各有利弊,难以抉择

4.打算入伍当兵,保卫祖国5.正在寻找自主创业的途径

6.打算出国留学,国外环境好,开阔视野,可以提高就业资本

7.其它

Q21.您觉得您现在的选择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影响吗?

1.影响很大,常常迷惘2.影响一般3.没有影响

4.其它(请注明)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生科院

下载邵武市农村中学毕业生去向选择调查的一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邵武市农村中学毕业生去向选择调查的一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问卷

    大学生毕业就业去向调查问卷 本问卷针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作调查,主要针对的群体是在校大学生及应届毕业生,本问卷为不记名问卷,不会对您产生不良影响,请放心作答!1.您的性别是*......

    毕业去向的分析与选择

    毕业生去向的分析与选择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毕业去向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毕业去向,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规划以后的职业生涯。 [教学内容] 1.毕业去向的主......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XXX纪委按照区纪委的部署,XXX纪委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调研。我们通过分析认为,乡村两级虽然认真贯彻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农村党......

    农村环境污染状况调查与思考

    农村环境污染状况调查与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程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

    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农村林业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深入农村实地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农村林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旨在为加快农......

    农村廉政文化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廉政文化的调查与思考 廉政文化进农村,是党中央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形式很好,方便了监督举报,明确了监督对象,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但廉政文化进农村......

    农村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汇编)

    农村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

    农村党员队伍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现状的调查和思考农村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