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管理制度

2023-0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外科管理制度》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科管理制度》。

外科管理制度

外科管理制度1

为加强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胸外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胸腔镜技术、纵隔镜技术、硬质气管镜技术、硬质食管镜技术、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技术(EBUS-TBNA)等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

胸外科涉及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参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涉及胃镜技术参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外科设有胸外科病房或专业组,每年收治胸外科患者不少于150例,完成胸外科诊疗不少于50例。

2.手术室条件要求。

(1)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配备满足开展胸外科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设有麻醉科、ICU、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满足胸外科内镜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胸外科内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三)有经过胸外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胸外科诊疗工作不少于,近5年累计完成胸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250例,其中在有资质医生指导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2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1.开展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展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具有5年以上胸外科诊疗工作经验,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目前从事胸外科诊疗工作,累计参与完成胸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100例。

(3)经过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2..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开展胸外科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副主任医师应在有资质的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30例。累计独立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附件2)不少于100例。

(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本规范实施前,符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相关条件和标准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三级及以下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工作。

4.本规范实施前,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工作。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从事胸外科内镜诊疗工作的主任医师书面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2)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近3年累计完成胸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200例,其中每年独立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30例。

(3)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证选择符合要求,近3年内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与开展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4)其所在医疗机构具有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资质,本人曾在三级甲等医院工作或在三级甲等医院完成6个月以上的专业进修。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经过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胸外科疾病诊疗规范、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开展由具有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师担任。术前应当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加强胸外科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胸外科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五)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

四、培训

拟从事胸外科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其中从事按照三、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分别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一)培训基地。

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四级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本辖区三级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并组织开展相应培训工作。

四级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三级甲等医院。

2.开展胸外科内镜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备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胸外科开放床位不少于50张。

3.近5年累计收治胸外科患者不少于5000例;每年完成胸外科诊疗不少于1000例,其中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200例。能够独立开展的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类型应当覆盖四级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中全部术种的80%以上。

4.有不少于4名具备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2名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有与开展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6.近3年举办过全国性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医师培训要求。

1.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外科内镜诊疗不少于30例,并经考核合格。

2.在指导医师的指导下,接受培训的医师应参与对患者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胸外科内镜诊疗操作、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术后随访等。

在境外接受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6个月以上,有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培训基地考核合格后,可以认定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附件:

1.四级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2.三级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附件1

四级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胸腔镜诊疗技术

(一)肺手术。

1.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2.胸腔镜下肺减容术

3.胸腔镜下袖式支气管成形术

4.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5.胸腔镜下复合肺叶切除术6.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

(二)食管手术。

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

(三)纵隔手术。

1.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

2.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

二、硬质气管镜诊疗技术

硬质气管镜下大气道内镜治疗技术

附件2三级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胸腔镜诊疗技术

(一)肺手术。

1.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

2.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

3.胸腔镜下肺裂伤修补术

(二)食管手术。

1.胸腔镜下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

2.胸腔镜下食管憩室切除术

3.胸腔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

4.胸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5.胸腔镜下食管抗返流手术

(三)纵隔手术。

1.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2.胸腔镜下纵隔病变活检术

(四)胸壁胸膜手术。

1.胸膜活检术

2.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3.胸腔镜下脓胸病灶清除术

4.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

5.胸腔镜下NUSS手术

6.胸腔镜下胸膜腔探查术

7.胸腔镜下胸导管结扎术

8.胸腔镜下膈疝修补术

9.胸腔镜下胸壁肿瘤切除术

二、纵隔镜诊疗技术

(一)纵隔镜下纵隔淋巴结活检术

(二)纵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

三、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

外科管理制度2

为加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妇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妇科腹腔镜和妇科宫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妇产科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设备、设施基本要求:

1.能够满足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工作要求,内镜工作室应包括内镜检查室、手术室以及门诊手术室等。内镜工作室要有各种相应的手术以及应急救治设备。

2.具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

3.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四)有至少2名具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有经过妇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如: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盆底重建术、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矫治术、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分期手术等;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Ⅱ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三级医院,开展妇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妇科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不少于40张,5年内累计完成妇科内镜手术病例3000例以上,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累计300例以上,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开展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诊疗科目。

4.具备满足实施四级妇科内镜手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妇科内镜诊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妇产科专业。

2.有5年以上妇科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拟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妇科内镜诊疗医师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经卫生部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经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妇科疾病的诊疗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实施内镜手术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内镜专业设备、耗材及药品,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三)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由具有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由具有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术前应当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四)实施内镜手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五)加强妇科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妇科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六)医疗机构和医师应当按照规定接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妇科内镜诊疗情况进行的技术检查,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

(七)医师实施妇科内镜诊疗,必须亲自诊查患者,并按规定及时填写、签署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八)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九)其他管理要求:

1.建立妇科内镜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

2.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妇科内镜诊疗器材。

3.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四、培训

拟从事妇科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一)培训基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指定本辖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并组织开展妇科内镜诊疗医师培训工作。

卫生部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负责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培训,且具备下列条件:

1.三级医院。

2.具备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能力,每年完成各类妇科腹腔镜手术1000例以上和宫腔镜手术500例以上。其中,完成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不少于100例。

3.有至少4名具备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指导医师不少于2名。

4.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5.举办过全国性的与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培训工作基本要求。

1.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经卫生部认可。

2.保证接受培训的医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

3.培训结束后,对接受培训的医师进行考试、考核,并出具是否合格的.结论。

4.为每位接受培训的医师建立培训及考试、考核档案。

(三)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医师培训要求。

1.拟从事四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参与四级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15例,并经考核合格。

2.拟从事四级妇科宫腔镜手术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30例妇科宫腔镜手术,参与四级妇科宫腔镜手术不少于10例,并经考核合格。

3.在指导医师的指导下,学员应参与对患者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妇科内镜诊疗操作、妇科内镜诊疗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手术后随访等。

4.在境外接受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6个月以上,完成规定病例数的医师,有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卫生部指定培训基地考试,考核合格后,可以认定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五、其他管理要求

本规范实施前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需经过培训和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工作。

(一)职业道德高尚,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二)拟从事四级妇科腹腔镜手术工作的医师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三级医院从事妇科腹腔镜手术工作10年以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近5年累计完成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1000例以上,其中每年独立完成四级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100例。

(三)拟从事四级妇科宫腔镜手术工作的医师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三级医院从事妇科宫腔镜诊疗工作10年以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近5年累计完成妇科宫腔镜诊疗病例500例以上,其中每年独立完成四级妇科宫腔镜手术不少于50例。

(四)手术适应证、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等手术质量相关指标符合卫生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有关要求,近5年内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关的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外科管理制度3

1.患者入住监护室后须有主事家属留在院内或留下联系电话,以便医护人员随时通报病情及征询家属意见。

2.为防止患者受到交叉感染,保证患者处于安静、清洁的治疗环境,本室谢绝探视。

3.有以下情况者,经nicu医生同意后必要时探视:

(1)入住nicu时间超过7天,短期内无法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

(2)濒危状态,临终关怀;

(3)其他特殊情况,由nicu医生临时通知家属必要时探视。

4.进入监护室探视必须遵循以下规定

(1)每次探视只允许1人,情绪不能自控者、有感染性疾病者及学龄前儿童不得进入病房,每次探视时间不超过5分钟;

(2)探视前先按门铃,经同意后方可进入本室,如遇抢救或治疗,医护人员有权暂时中止探视,敬请配合;

(3)探视前请将手机关闭,严禁在室内接听手机;

(4)探视前须在门口缓冲区穿戴好口罩、帽子、隔离衣和鞋套,探视完毕,将隔离衣放回原处,口罩、帽子、鞋套放入污物桶,严禁随地丢弃;

(5)监护室内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进行一切迷信活动。

外科管理制度4

1、科主任是病区消防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病区的消防安全负总责。

2、科室、病区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本病区消火栓、灭火器放置位置及数量、逃生通道位置。

3、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且由专人负责。必要时请保卫科人员协助检查和维护,保证消防设施能正常使用。发现设施故障时,应及时报告,通知有关部门及时修复。

4、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掌握消防的基本知识,熟悉并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保证扑救过程中操作有序、准确迅速。科室亦应定期组织消防知识培训和演练,强化消防安全意识,掌握火灾报警、初期灭火、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技能。

5、病区内严禁随意拉设电线和超负荷用电。严禁病人或家属在病房内私自使用电饭煲、电炉、电风扇、烤火炉等电器,并做好宣传教育。办公室使用的电风扇、取暖器应做到人走时关闭开关。病房内严禁吸烟。

6、库房内不得堆放大量纸箱、被褥等易燃品,不得存放酒精等化学物品。

7、工作人员要懂得(四会):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8、一旦发生火灾,工作人员应立即向保卫科报警(报警电话:85085933),必要时打火警电话“119”。同时,科室消防管理小组分工组织人员初期灭火、患者及家属疏散逃生,然后工作人员撤离。灭火后协助保卫科和消防部门调查起火原因,总

心胸外科管理制度 目录

1、安全管理制度﹍﹍﹍﹍﹍﹍﹍﹍﹍﹍﹍﹍﹍﹍﹍﹍﹍3

2、教学管理制度﹍﹍﹍﹍﹍﹍﹍﹍﹍﹍﹍﹍﹍﹍﹍﹍﹍4

3、病房管理制度﹍﹍﹍﹍﹍﹍﹍﹍﹍﹍﹍﹍﹍﹍﹍﹍﹍5

4、工作制度﹍﹍﹍﹍﹍﹍﹍﹍﹍﹍﹍﹍﹍﹍﹍﹍﹍﹍﹍9

5、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应对流程﹍﹍﹍﹍﹍﹍﹍﹍﹍﹍﹍10

6、医疗护理差错、事故预防制度﹍﹍﹍﹍﹍﹍﹍﹍﹍﹍13

7、医疗过失行为和事故报告制度﹍﹍﹍﹍﹍﹍﹍﹍﹍﹍18

8、非计划再次手术监控制度﹍﹍﹍﹍﹍﹍﹍﹍﹍﹍﹍﹍21

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23

10、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4

11、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27

12、心胸外科病历质量管理制度﹍﹍﹍﹍﹍﹍﹍﹍﹍﹍ 29

13、心胸外科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31

14、心胸外科质控小组工作制度﹍﹍﹍﹍﹍﹍﹍﹍﹍﹍32

15、抢救工作制度﹍﹍﹍﹍﹍﹍﹍﹍﹍﹍﹍﹍﹍﹍﹍﹍33

16、危重患者抢救制度﹍﹍﹍﹍﹍﹍﹍﹍﹍﹍﹍﹍﹍﹍35

(一)安全管理制度

1、从思想上重视医疗安全管理,抓住主要环节,对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对策,防范不安全事件发生。

2、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标志之一,也是医院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要求全科工作人员必须做到:(1)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从医德修养和业务能力两方面抓起,狠抓医务人员的基本功训练,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医务人员进行基本功培训、考核、提高。

(2)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时刻把病人的安危放在心上;牢固树立“安全是灵魂,质量是生命”的观念。(3)严格规定并执行各级医疗技术人员的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4)加强医院卫生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医院制定的各种医疗规章制度、操作常规要严格贯彻执行。防止违反制度或操作规程而发生差错事故。

4、制定本科医疗安全教育计划和医疗安全制度。积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认真作好记录。

5、定期检查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好的表彰,差的批评,并限期改进。

(二)教学管理制度

主任或副主任要亲自抓教学工作,负责审阅医教秘书拟定的带教计划,并监督其执行;参与临床教学工作,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定期检查、总结、上报。医教秘书根据各院校实习大纲要求,结合科室实际拟定带教计划,并负责按带教资格的有关规定安排实习学生,给学生介绍科室工作制度和教学工作制度,平时结合临床实际给学生以指导并抽查其实习情况,遇到实习中重大问题,及时与医教科联系研究解决;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负责召集科内有关人员,认真为实习生作出负责任的实习评语。正、副主任医师负责指导并担任实习教学及进修人员培训工作。

主治医师担任临床教学,指导实习进修医生工作。在所属住院医师无带教资格时,全面负责本组的带教工作。

护士长负责介绍病区管理有关规章制度,负责学生的基础护理知识讲解和有关护理技术操作指导。

有带教资格的住院医师或门诊医师指导实习医生进行医疗工作,带领实习医生查房;负责修改和补充实习医生书写的病历、病程记录及各种检查申请单并签名,对不符合要求的病历,要求实习医生重写;指导实习医生做有关诊疗技术操作;注重发挥实习医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其工作能力,定期征求实习生对带教的意见,并向上级反映。

(三)病房管理制度

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治或高年住院医师积极协助。

2.定期向病员宣传讲解卫生知识,根据情况可选出病员小组长,协助做好病员思想、生活管理等工作。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4.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5.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清扫一次。

6.医务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帽,着装整洁,必要时戴口罩。病房内不准吸烟。7.病员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员管理,出院时清点收回。

8.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9.定期召开病人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10.病房内不得接待非住院病人,不会客。医师查房时不接私人电话,病人不得离开病房。附1:病房工作人员守则

1.对新入院的病员介绍医院的制度和情况,了解病人思想和要求,鼓励病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对病员的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言要温和,避免恶性刺激。对个别病员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耐心劝解,既要体贴关怀又要掌握治疗原则。

3.有关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等情况,不要告诉病员,必要时由负责医师或上级医师进行解释。

4.不要对病员谈论其他医院治疗和工作中的缺点或错误,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5.在检查、治疗和处理中要耐心细致,选用合适的器械,不增加病员痛苦。进行有关检查和治疗时,如换药、洗胃、灌肠、导尿等,应用屏风挡遮或到治疗室处理。6.有条件的医院对危重和痛苦呻吟的病员应分别安置。病员死亡和病情恶化时应保持镇静,尽力避免影响其他病员。

7.对手术的病员,术前应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以消除病员的恐惧和顾虑;术后要告诉病员良好的转归情况,使其安心休养。

8.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紊乱嘈杂,早晨6时前,晚上9时后及午睡时间,尤应保持病房安静。在不影响医疗效果的情况下,有些处置可待病员醒后施行。

9.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大、小便器随时洗刷。痰盂、废料桶和垃圾要及时处理。厕所随时洗扫,保持清洁卫生。

10.按照病员患病的轻、重类型,分别规定生活制度,建立动静相结合的、有规律的休养生活。合理地组织病员参加文娱活动。

11.重视病员的思想工作,对其治疗、生活、饮食、护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应尽可能设法解决。

附2:住院规则 1.住院病员应遵守住院规则,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服从治疗和护理,安心休养。

2.住院病员应遵守病房作息时间,经常保持病室内外环境整洁与安静,不随地吐痰,不在室内吸烟和喧哗。

3.住院病员的饮食须遵照医师的决定,不能随便更改;院外送进的食物,需经医师或护士同意后方可食用。

4.住院病员不得自行邀请院外医师诊治,不得要求不必要的治疗或指名要药;也不得随意到院外购药服用。

5.住院病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诊疗场所;不得翻阅病案及其他有关医疗记录。6.住院病员不得随意外出或在院外住宿,如有特殊情况经医师批准后,方可离开。7.住院病员应爱护公共财物,如有损坏按价赔偿。儿科病员损坏物品可以酌情处理。8.住院病员可以携带必需之生活用品,其他物品不得带入。贵重财物自行保管,严防遗失。9.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病员不得乱串病房或自行调换床位,非探视时间不许会客。10.住院病员可随时对医院工作提供意见,帮助医院改进工作。

11.病员如有不遵守院规或违反纪律者,院方应给予劝阻教育,必要时应通知原工作单位或请有关部门处理。

(四)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制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健全科内医德医风的约束机制。

2、对危重病员做到随到随诊,不推诿病人。对新入院病员,根据各自管理范围及病情及时诊治,不得随意拖延,并按规定书写病历和各种记录。

3、值班医师应坚守工作岗位,做好交接班,每日早晚各查房一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住院医师上、下午各查房一次,危重病员应随时查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1)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认真执行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2)严格执行手术前讨论与小结和审批制度。根据手术的难易,决定不同职称的医师负责手术操作。

(3)树立无菌操作观念,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院内感染。

(4)严格执行输血程序以及输液、用药的各项规定,严防输错血、用错药。

5、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不断提高理论技术水平。

6、加强医疗安全教育,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7、认真搞好帮带工作,不断提高年轻医生的技术水平。做好进修、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五)危急值制度及应对流程

(一)危急值制度: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本科室仅医务人员能接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认真记录报告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三、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对进一步的抢救的治疗措施(如用药、手术、会诊、转诊或转院等)做出决定;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有向上级医师报告的内容、上级医师查房情况。

四、“危急值”结果见附表。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

本科室对于危急值按以下流程操作:

1)辅助检查科室发现危急值后,电话通知本科室,护士接电话后将病人床号、姓名、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检查报告人员姓名、电话等记录在危急值登记本上。本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辅助检查科室报告人员。

2)接电话的护士作完记录后必须在半小时内通知到一名相关医生。工作时间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病人的经治医生,病人的主治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治医生,科主任,医教科。3)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4)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采取相应诊治措施。

附表:危急值 项目

低限

高限

单位

血钙

1.75 3.5

mmol/L

血钾

2.8 6.0

mmol/L

血氯

120

mmol/L

血糖

2.8 30.0

mmol/L

总胆红素

大于510

umol/L

谷丙转氨酶ALT

大于1000 U/L

谷草转氨酶AST

大于1000 U/L

白蛋白ALB

小于25 g/L

尿素氮 大于28

mmol/L

血淀粉酶

大于1000 U/L

动脉血Ph 7.25 7.55

mmHg

动脉血PCO2 25 80

mmHg

动脉血PO2

小于65

mmHg

肌红蛋白

大于220 ug/L PLT 50 600

109/L

WBC 2.5 30

109/L

HB 60 200 G/L

血钠

160

mmol/L

(六)医疗护理差错、事故预防制度

为了预防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特作以下规定:

1、医师对新入院病人要认真、仔细、全面地检诊,及时、准确做出诊断,给予有效的治疗。对疑难、重危病人要实行三级检诊,防止误诊、漏诊或贻误治疗。

2、对急诊病人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必要时立即请上级医师检诊或有关科室会诊。对重危和急症病人不受医疗划区的限制,都要积极救治,不得借故互相推诿,见危不救。

3、一切诊疗、手术等操作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症,有无药物过敏。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必要时进行操作前、术前讨论,制定治疗、手术方案,做好技术、物资和急救措施的充分准备。

4、手术、转科、出院、死亡等手续,应由接管医生一人负责处理,须做好查对。

5、处理医嘱做到:

(1)一个班次内医嘱处理由一人负责到底,另一名护士核对。(2)在执行医瞩时必须再次核对。

(3)每日进行小查对,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6、给药应严格做到:

(1)注意药物有无变质,剂量、时间是否符合,可疑之处及时查清。(2)核对药物及发药均由一人负责到底。夜间药由夜班护士核对后发药。(3)发药时应让患者及时服下,当时未服者,下班前应查对一遍。

7、各项注射应严格做到:

(1)肌注、输液、抽血应分别进行,防止错注射和漏注射及抽错血。

(2)注射盘内注射器应按床号顺序由左向右排列。抽药后空安瓿应套于注射器上。

(3)患者有多种注射药物时,应派专人负责执行医嘱。

(4)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须先由医师下达临时医瞩,由护士负责做过敏试验。过敏试验阴性者再通知医师开医嘱,并在注射单及医嘱本上用兰笔记(阴性)后方可执行。重整注射单时须转抄(阴性)。过敏试验阳性者,须在临时医嘱试敏药品名称后用红笔标注(阳性),并报告医师及患者过敏药物的名称。

(5)进行治疗时,须认真做好床边查对,携带治疗本对照床头牌,询问病人姓名,切勿仅以呼唤病人姓名代替床边查对。

8、输液时应做到:

(1)液体瓶签上须写明床号、姓名以及加入的药名和剂量,执行后签署时间和护士姓名。

(2)液体必须二人核对后方可给患者输入,执行时带治疗本床边查对。临时医嘱的液体,若不能带临时医嘱时,须由第二人核对并在瓶签签字后方可执行,执行时对照瓶签床边查对。

9、输血须做到:

(1)抽血样时,必须在床边两人查清再抽。一人上班时应做到每次抽一个病人的血样。

(2)到血库取血时要逐项“三查’、“八对”,学员、护理员及病人家属不能取血。

(3)输血前在护士办公室两人共同核对,到达床边两人再次核对,接上血后再核对一遍,并观察反应,及时处理。

(4)取回血放置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血中尽量不加其它药物,必须时应缓慢加入,同时摇匀。血液输入后,应在三小时内输完,注意防止污染。取回的血一经启封,血库不再收回。

(5)手术室输血时,须与麻醉医师同时核对输血单、血袋及病历。

10、预防青、链霉素过敏差错:

(1)青霉素、链霉素更换批号及停药超过72小时,须重做过敏试验。

(2)凡加有青霉素的液体瓶签上,在床号、姓名后用红笔写上“青”字。

(3)凡肌内注射青霉素、链霉素的安瓿或小瓶,必须保留至注射完毕,并观察到无反应时为止。

(4)过敏试验阳性或有过敏史的病人,在其床头牌上以红色标记。及时在临时医嘱单上用红笔记录“青霉素或链霉素过敏实验阳性”,并在治疗室提示板上记录。

(5)在注射各种新型青霉素前,用该原液做皮试,浓度为0.1 内含50u。

11、防止烫伤:

(1)灌热水袋前须用水温计测温,温度在60℃-70℃之间。

(2)老人、小儿、昏迷、水肿、全麻及感觉迟钝患者,给热水袋时不得直接接触患者肢体,水温不得超过50℃。

(3)热敷、蒸气吸入,不得由家属代做,操作过程中应常询问患者温度是否适合。

12、防止坠床:

(1)昏迷、谵妄、惊厥、神志不清及有坠床因素患者须在床头挂提示卡并加床栏,躁动病人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加以约束。

(2)为防止意外,需要陪护时,陪护不能睡觉。

(3)加强巡视,及时发现不良因素,必要时专人看守。

13、各种药液必须标记清楚,不得使用带有原装标签的瓶、盒改装其他药物,禁用输液瓶(袋)作它用。

14、随时注意了解、观察患者思想情绪,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15、特殊时间、特殊剂量的药物应在治疗室提示板上记录并交班。

16、各班下班前检查一遍本班工作,防止遗忘治疗。

17、护工不能做治疗工作。特殊的护理,如口腔护理、女病人会阴冲洗、巡视重病人等不许交给护工单独进行。

18、转科时,接收科要当面检查皮肤,事后发现褥疮者由接收科室负责。

19、重病人须建立翻身、皮肤护理及观察的记录。

20、非静脉途径输注液体,如膀胱冲洗、肠内营养,应用红色笔书写标签,以示区别。

21、发生严重差错医疗事故后,应立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进行救治,使损害降到最低限度,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并遂级上报,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科主任、护士长应负责妥善保管好各种原始资料,严禁涂改病历,隐匿事实,销毁证据。

22、各科室均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对所发生的差错事故应抓紧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将诊疗经过、讨论结果和初步处理意见报医务科或护理部。凡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当事人员应立即如实写出书面检查待后处理。

23、对已发生的事故,应按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严肃处理。

(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1、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制度。

2、医院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患者死亡、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或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应于6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1)医疗机构名称。

(2)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

(4)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5)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

(6)患方的要求。

(7)省卫生厅规定的其他内容。

3、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名以上患者死亡、10名以上患者出现人身损害等重大事件,医院应当立即向市卫生局报告。

4、医疗事故争议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市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1)双方当事人签定的协议书,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

(2)协议执行计划或执行情况。

(3)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

(4)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5)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6)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5、医疗事故争议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协商或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协商(调解)解决后7日内向市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2)双方当事人签定的协议书或行政调解书,载明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

(3)双方当事人签定的或行政调解达成的协议执行计划或执行情况。

(4)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

(5)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6)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7)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6、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市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1)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判决书。

(2)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判决书执行计划或者执行情况。

(3)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

(4)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5)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6)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八)非计划再次手术监控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科手术分级管理,促进本科室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按照《安徽省三级医院评审评价标准》最新要求,制定我科《非计划再次手术监控管理制度》。

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 患者需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原因分为医源性因素,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严重并发症必须施行再次手术;以及非医源性因素,即由于患者病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进行再次手术。

二、本科室必须严格执行《围手术期关键环节管理制度》及手 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应做好患者病情、手术指征及手术风险的全面评估。

三、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科室应进行严格的

监控和管理,建立专门的非计划再次手术专项管理登记本。再次手术后,科室应对患者施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术后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由管床医师进行记录。

四、非计划再次手术专项管理登记本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

项:患者姓名、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首次手术情况、首次术后情况、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再次手术后情况。

五、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避免出现因沟通不及时或 不清楚而出现的纠纷。

六、科室对二次手术的分析检测记录应及时登记外,必须附送一 份交医务科存档,医务科每年年底对该出现的非计划再次手术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分析结果将列为对科室进行考核的考核指标之一。

(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

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对医院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对纳入《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的采购品种要进行临床评价,由临床医师、药师填写抗菌药物临应用床评估表,反馈意见。内容包括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用量等情况。

三、不良反应发生率频繁高、安全性低、效价低的品种,根据临床医师或临床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表,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药事管理委员会经调查评估,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四、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对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进行效价评估,采取相应措施。

五、违规使用抗菌药物,如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等,除按规定处理外,还应在全院通报警示,以防止再次发生。

六、本科室应定期组织感染专职医师、医院临床微生物技术人员对本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评估,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经验,提出适合本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持续改进意见,并在全院推广实施。

七、定期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报、信息。共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理论知识。

八、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地促进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 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制定。

二、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三、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四、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五、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 天用量。如果需要继续使用,必须经过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会诊,会诊同意使用该级别级抗菌药物后,授予治疗时间段范围内的使用权(包括使用药品名称、使用数量等)。

六、医院当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 %)。

七、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如抗菌药物使用人员权限(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有相应资格的医师才能开具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经会诊后,要使用的,根据会诊结论,给予限期内的使用权限,包括品种、数量,过期自动取消)

2、处方审核系统(自动识别处方的合理性、提示处方医师药品的配伍禁忌、药品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

3、I类清洁切口(特别是4类代表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对I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作严格限制,卫生部规定预防用药不超过30%。更不允许治疗性使用抗生素(权限),凡是I类切口需要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须会诊后,根据会诊结论,给予使用品种、使用期限的权限。超品种、超期限不能使用(权限限制)。

4、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十一)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一、医院按规定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二、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当在术前30 分钟至2 小时内,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而且根据卫生部要求,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超过30%,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30%。逐步达到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值的目标。

三、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采取相应措施。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 %。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 %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 %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 %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按规定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一)、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二)、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三)、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四)、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五)、频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十二)心胸外科病历质量管理制度

每位病人就诊时必须按《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门诊或住院病历,统一用蓝黑墨水书写,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门诊病历当时完成,抢救病人必须记录时间(到时、分)。首次病程录由经治医生或值班医生书写,需8小时内完成,入院录24小时内完成。病程录原则上一般病人(二级护理以下)每三天记一次,病重病人每两天记一次,病危病人每天记一次,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床位医生需及时记录病人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药物反应、各项检查结果和意义、上级医生(三级查房)查房意见;记录与病人或家属告知的重要事项、医生分析意见、会诊意见及更改医嘱理由。

病历不得涂改,错字应用红笔双线划在错字上,原字迹应可辨认,不得刮、粘、涂等方法去除原字迹。

凡特殊检查、临床实验、特殊治疗及不良反应明显的治疗方案,均必须有医疗活动知情同意书,需病人本人签字同意;对一些癌症病人、病情严重患者,可由病人本人委托其直系亲属谈话、签字,委托书同时附在病程录中。

对于住院医生、轮转医生、实习生、进修生书写的病历,治疗组组长必须对每一份病历进行审查、修改、病历质量评分并签名,合格后方可归档。

科主任对本科室住院病历质量负责,加强本科室病历质量管理。出院病历在病人出院后一周内送病案室保管。病人出院后需复印病历,必须由本人或委托直系亲属,由病案室专人将病历进行复印,并进行登记。

病历质控小组每月随机抽查归档病历,不少于总出院人数的30%,总结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对首次发现乙级病历的医师,治疗组内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改正;对二次查见乙级病历的医师,除责令其限期改正外,扣发奖金100元;三次查见乙级病历的医师,给予全科通报批评、扣除当月奖金的处罚。对于科室抽查病历得分最高者奖励100元。

(十三)心胸外科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在心胸外科发生与诊疗、护理、院感、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公共设施、后勤保障、治安、消防等相关的不良事件均需上报。

床位医生或值班医生发现不良事件后,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上报治疗组组长,重大事件需上报科主任。

在24-48小时内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医务部,填写科室《不良事件登记本》,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填写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如发现药品不良反应还需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及时送至药剂科。

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医务部,根据医务部调查分析结果,制度相应对策,及时消除或减轻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

床位或值班医生和护士需将不良事件内容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和交班本上,接班人员密切关注不良事件进展。

对于及时报告不良事件避免重大损失的医务人员予以相应奖励。

(十四)心胸外科质控小组工作制度

1、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开展每日质控、每月质控;

2、质控小组的活动应至少每个月一次,每次应认真分析评判本科室质量动态,总结归纳、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做好质控活动记录;

3、对科室诊疗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通过具体的诊疗示范操作、每月组织各级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规范,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认真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4、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进行检查(病历、处方、申请单、护理文件),对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

5、配合医院职能部门重要医疗活动,结合本科室特点,制定相应措施并自行整改与持续改进。

(十五)抢救工作制度

1、组织形式及人员安排

科室为了迅速及时地投入对病员的抢救,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必须要有严密组织、得力的措施、完整的分工及制度保障。对进行重大抢救须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报告院长,凡涉及法律纠纷者,要报告有关部门。科室应由组长、护士长负责组织指挥,组成临时抢救小组。

2、保证抢救药品及医疗器械的供应

为了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抢救药品及器材必须力求齐备完好,要确定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贮存,用后及时补充。值班的医护人员要熟练地掌握备种器械和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抢救物品一律不得外借,以保证应急需要。

3、实施抢救

①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抢救所需涉及有关科室部门,亦应全力配合,畅通无阻。

②医师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情况及时测脉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止血、配血、给氧、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并为医师及时提供诊断依据。

③严密观察病情,记录及时详细,注明详细时间,用药处置准确。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才能移动。

④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对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进行详细交待,为病员建立病历,做好抢救记录、登记。

⑤护士在抢救中,对所用药品须通过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对使用后的空安瓿瓶,须经过二人核对后方可丢弃;执行囗头医嘱时,应加以复述后再实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班制度。⑥抢救完毕,整理抢救器械,按常规进消毒;认真做好抢救小结,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及时与病员家属、单位取得联系,安排专人日夜守护病员。

抢救完毕,除做好抢救登记、记录和消毒外,并作好抢救小结,总结经验进工作。(十六)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二、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三、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四、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六、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七、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上由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参加跨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特长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八、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得进入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九、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它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十、各科每日须留有1—2张床位,以备急、重症病人入院治疗、抢救时使用。

下载外科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科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外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穿工作服,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建立临床医院感染......

    外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外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穿工作服,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建立临床医院......

    外科实验室管理制度(精选五篇)

    外科实验室管理制度 外科实验室教学准备制度 第一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学校的设备和教学需要确定实验项目(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边教边实验和课外实验等)。 第......

    外科总结

    肺癌的 外科治疗进展 特点 • 随着空气污染,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 • 年轻肺癌病例增多 • 肺癌首发症状不明显,来院就诊时%70病例不能手术 肺癌外科的发展 • 国......

    外科感悟

    外科学是一门用手术或手法对体表和体内的损伤、外科感染、肿瘤、畸形等进行有创性根治或缓解症状的一门学科。比如:乳腺癌根治术,晚期食管癌的姑息性减状手术,骨折的手法复位......

    外科工作总结

    2008年外科工作总结 2008年是医院发生较大变化的一年,新医院的搬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给医院发展带来良好的生机,外科作为医院临床一线重要科室,在改革开......

    外科自我鉴定

    护士外科实习自我鉴定 转眼间,一个多月的外科实习生涯已告一段落,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严格要求......

    外科工作总结

    外科工作总结 外科工作总结1 回顾一年来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 ,使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同事们的工作干劲也大大提升了。 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每日满负荷的工作着,加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