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教学工作总结
律动教学工作总结1
“幼儿音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部分,这种早期的音乐教育为幼儿提供发展其音乐才能的机会,是成人所能给予幼儿的最良好的关心和培养。”所谓的“律动”是一种肢体有节奏的运动,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可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性,并进而发展出更敏锐的听力、专注力、对音乐各要素的觉察力、节奏的控制力、相互协调、弹性、对音乐符号的确认与了解、并能够感知音乐中具有表达性的特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向学生传递着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欣赏美的能力??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总结出了在律动教学方面的几个要点:
1、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感受音乐律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多创造激发幼儿音乐兴趣的环境,同时利用幼儿好奇、好玩的心理特点,把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趣味化、生活化。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幼儿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心理和环境的宽松自由。教师还要注意多提供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识记,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事实证明:如果识记的任务与有兴趣的活动及活动的动机相联系时,识记的积极性和识记的效果就可以大大提高。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我的做法是一日活动中渗透律动音乐,诱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同时,我们还巧妙地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如餐后散步,或进餐前、集中教学前等时间来播放或弹奏各种类型的音乐让幼儿表演一些优美的律动。久而久之,幼儿倾听兴趣慢慢地提高,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爱音乐、体会音乐,现在孩子们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听到音乐、歌曲,他们都会手舞足蹈,自得其乐。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幼儿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
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又如:大班《狮王进行曲》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用语言把幼儿带入到森林之中情境中。“小朋友,你们听,森林真热闹,可是怎么忽然音乐停止了呢?”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空间,根据音乐做出各种动物的造型和动作。再如小班《洗手帕》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韵律平缓、反复的特征,想象起床后小朋友洗手帕的情景。教师重复播放让幼儿边听做,通过谈话让幼儿安排好洗手帕的顺序,然后在晾晒起来。这样律动《洗手帕》就完成了。这个过程是对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的诱发。
2、运用多种音乐教学形式,表现音乐律动。
幼儿期正是一个从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时期中,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潜力,幼儿越是能够有机会接触各种音乐作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就越会逐步懂得爱、温柔、同情、自豪、集体精神、憎恨丑恶和追求美善。在律动活动中,幼儿首先需要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性质,引起共鸣,激发情感,才能在此基础上创编动作。为此,我们采用多种音乐律动教学形式,通过欣赏、舞蹈、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导,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1)欣赏活动是音乐律动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音乐的认真倾听,从而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近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主要形式。无拘无束的想象是培养和提高幼儿创造力的基本前提。而要使幼儿对欣赏活动感兴趣,就应让幼儿动起来,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如:在大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请幼儿欣赏“森林里的早晨”的音乐,并启发幼儿进行想象:“你听到这首乐曲里有什么?”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有走表的声音、有小鸟的唱歌的声音”;有的说:“有滴水的声音、有天鹅的叫的声音”等。对于孩子的回答,教师都一一的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而此时的幼儿已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边说边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最后,孩子们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己设计了不同的符号把这段音乐画了下来,孩子们就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欣赏到音乐的美感。
(2)幼儿律动教学跟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它们都是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音乐是诉诸于情感的表演艺术。所以,律动和音乐的语言同是情感的语言。因此,把舞蹈放人律动中,把它的设计重点放在分析教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轻快活泼的舞曲,动作的设计必然干脆利落,表现出欢快的情绪;柔和优美的抒情曲,其动作就应该突出抒展??;民族音乐就得根据不同的民族的习俗和风格来设计,应借助民间的舞蹈语言使律动渗透民族特色。如:大班欣赏律动《采茶》,首先让幼儿在聆听乐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感知茶农采茶的过程,并让幼儿了解采茶音乐的特点。然后,带领他们随着音乐的起伏拍打节奏,教师以舞蹈动作编排成律动表演给幼儿看,恰当地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基本舞步,鼓励他们随韵律再创造,用优美的舞姿表现乐曲的情绪,这样教学活动进入高潮,“听”和“动”,“感受”和“表现”就密切地结合起来。又如:在学习律动《猴耍》时,教师边播放音乐边出示图片提问:想想猴子在干什么?幼儿一边听音乐,边看图片,边动起来了,想象着猴子的动作。教师及时请个别动作好的幼儿示范,让幼儿分析他们动作所代表的意思,对他们的动作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老师吸取和提炼幼儿的动作,进行舞蹈动作示范,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和自豪感。幼儿不约而同地拍起了小手,跟随着音乐做起了小猴子调皮可爱的动作,笑的是那么自然,那么甜美。
(3)玩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因此将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是可行的教学手段。我们将音乐律动改编成许多律动游戏,使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游戏中体验、感知、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例如:小班律动游戏“小兔和狼”,教师事先在教师创造情境,玩“狼来了”的游戏,就能自己总结出游戏规则:听到大灰狼的音乐就赶快躲起来。非常简单的规则,非常简单的准备过程,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聚精会神地从背景音乐中区分着时强时弱,时快时缓的音乐,轻松快乐地游戏着。在发展听力的同时,也在欣赏理解着音乐。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在音乐律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过反复实践论证,总结出一些行知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启发幼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1)替换法
替换法是指用一种新的动作替换掉原有律动中部分或全部动作,这一方法适合于初步学习创编动作的小、中班幼儿。它能调动幼儿创编动作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学习的新鲜感,使幼儿在整个创编活动中轻松自如。此方法一般用两课时进行较好。第一课时,教师可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幼儿模仿。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替换某一乐段(乐句)原有动作。如我们设计的小班律动《大猫小猫》,音乐为ABA三段体结构,A段表现大猫,B段表现小猫。第一课时,教师做大猫,幼儿做小猫,并在教师带领下按音乐节奏拍手。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小猫除了拍手还可以做什么,启发幼儿创编出新的动作替换原有拍手动作。
(2)想象法
想象力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创造力的贫乏。但教师一定不要忽视了引导的作用。如创编《儿童乐园》律动时,一位幼儿想出了荡秋千的动作,教师启发幼儿根据律动的主题想出其他儿童乐园游玩的动作,如“翘翘板”、“转椅”等。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使幼儿的创造思路更加清晰,创编的动作更加丰富。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幼儿的想象力是幼儿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音乐中的音乐形象是一种广泛的对音乐意境的生动想象,而音乐教育正是通过音乐形象,唤起幼儿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以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学唱歌曲,丰富了幼儿的口头语言;学习律动,发展了幼儿动作语言,“而幼儿的语言越发达,想象的有意性、自觉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就越发展”。所以说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3)匹配法
匹配法是指幼儿在熟悉音乐性质及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将律动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帮助幼儿理清动作顺序并根据情节线索创编系列相关动作,将动作
与音乐恰当匹配。此法适合于具有创编经验和一定舞蹈动作词汇的中、大班幼儿。如大班律动《过年》就采用了此法。第一步,教师将根据音乐性质与结构设计出的动作情节提供给幼儿:“过年了,一群小朋友一路小跑来到了大街上看花灯。他们左看看、右看看、前面看看、后面看看,看到了许多非常漂亮、有趣的灯,高兴地跳起舞来。”第二步,引导幼儿根据情节创编动作。第三步,将完整动作与音乐匹配,使幼儿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愉快地掌握动作。(4)变化法
变化是指用一种动作变化出几种动作,有意识地在幼儿活动中注入“变化”的因素,才能使幼儿的思维富有弹性,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变化的关键是帮助幼儿掌握变化的规律,幼儿掌握一种动作后,可让幼儿根据这种动作变化出许多相似的动作。如幼儿学会原地走“三步”后,可启发幼儿将“三步”作些变化,向前走、向后退,转圈走,加入手的动作走等。随着创编经验的积累,幼儿逐步体会到:可以通过改变动作的姿态、节奏、幅度、力度、方向创编出许多新的动作。
(5)组合法
组合是指将两个以上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组新的动作。在组合动作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幼儿掌握顺序规律,如在创编律动《哆唻咪》中,我们先让幼儿熟悉音乐,再让幼儿自下而上按乐句创编动作,最后将动作组合与音乐匹配。这样创编的动作,不仅便于记忆,而且显得连贯协调。在组合动作时,还可启发幼儿根据角色形象、情节内容进行创编,如大班韵律活动《爱丽斯梦游玩具王国》,教师根据乐曲回旋多的结构,设计出与之相呼应的“爱丽斯—木偶—爱丽斯—小喇叭—爱丽斯—公鸡”等角色,将主题动作与变化动作用交替的方式进行组合,这样的组合既有整体感,又有利于幼儿创编和掌握。
“动”是手段,“学”才是目的。通过“听赏”、“感受”、“表现”三个阶段的教学,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达到了“从听入手,动在其中,诱发情感,培养素质”的目的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判断能力的提高、心理的发展、身心的健康、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培养和发展了幼儿创造性,既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也符合音乐感知的规律,又有利于多解的创造心态。对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效果。
总之,音乐教育是改善幼儿心理品质,促进幼儿智能发展,增强幼儿身体健康,丰富幼儿审美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幼儿需要音乐,没有音乐的幼儿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音乐它可以鼓舞人,给人以灵感和力量,虽然只是简单的律动,也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
律动教学工作总结2
要知道想让你的孩子可以完整的展示一首英文律动歌曲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哦,所谓“理解在先,开口在后”,很多时候老师认为孩子学不会,或者律动太难,都是因为老师给与孩子接受的时间太短。学习律动必须有2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理解”,第二阶段才能到“开口”。通常理解这个部分,我们会安排专门的律动教学课,让幼儿对所要教授的律动进行“理解”在这里的“理解”也就是让幼儿熟悉律动中音乐节奏及理解律动歌词意思,最后用TPR的形式对律动进行展示,这也是在律动教学中第一课时要求及目的。至于“开口”也就是唱的部分,可以根据园所具体的课程安排第二课时进行练习,或者在日常时间内引导幼儿进行唱的练习,例如吃饭前,上课前或回家前,这都是很好的律动练习时间哦。 下面向老师分享一下,Wenny在律动第一课时教学是如何让孩子达到“理解”的目的。Wenny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会分为4个步骤(和我们的四大流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listen 听
感受音乐是律动的基础。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 因此,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所有Wenny将听安排在了律动教学的第一步。但是要知道顽皮的小宝贝们是不可能乖乖静静的坐在那聆听的。那就要是使用一些小技巧了。
在幼儿熟悉音乐的.过程中,Wenny会引导孩子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也能达到聆听的目的哦。
二、understanding理解
解释:感受了律动的音乐及节奏后,在这一基础上,就要进入到对歌词的理解了,这里建议老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引导幼儿,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也就是将歌词中难点以及幼儿陌生的单词句子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将律动中简单的动作加入解释过程中,可以增加幼儿对律动的理解。
熟悉:当幼儿对歌词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接下来,通过老师的演唱带着幼儿做动作。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律动的认知。(唱的过程中可以稍微的放慢一点速度哦,有助于幼儿能更清楚的对律动进行熟悉)
三、show表现 表现音乐是律动的过程。
律动教学的特点,是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小朋友的特点建议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这一步骤。 下面选取一些之前CINDY老师为我们分享律动教学游戏。
①找朋友
游戏解析:孩子跟着老师随音乐起舞,但音乐暂停时老师会变成恶魔并给出一个数字,例如老师给出1,孩子需一个人双手抱肩,若老师给出数字3,需3个孩子抱在一起,没有按数字拥抱的孩子给予一定的“惩罚”。班级孩子多的情况可以选取部分进行,部分打节奏跟唱,人数25左右或场地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全班一起进行。
②丢卡片(丢手绢)
游戏解析:此游戏来源于我们最经典的中文歌曲游戏丢手绢,教学歌曲时我们可以先请孩子们围圈坐着,在音乐响起时一名幼儿手拿卡片或者物品绕着幼儿走动,(其余幼儿则跟着音乐做动作)当音乐停止时选择丢放对象后进行跑跑抓游戏。
③伴乐传卡
游戏解析:此游戏就是传统的击鼓传花游戏改编,让幼儿围圈坐,音乐开始后传递手中的卡片(物品),音乐停止,手拿卡片(物品)的幼儿需受惩罚,或者做指定的表演。
④抢椅子
游戏解析:属于分组游戏,准备几张椅子放置在教室空地中,老师播放音乐请所有孩子一起跟唱,几名玩游戏的孩子围着椅子转,当音乐停止时,孩子抢椅子。为增加游戏的难度和知识性,可以在椅子上放上单词卡片,抢到椅子并读对单词的才算过关。 ⑤纸上舞蹈
游戏解析: 准备四张报纸纸放在地上,请八名四组孩子围着报纸跳律动(动作可以是和律动VCD的动作,也可为老师指定的一个动作),其余孩子拍手唱律动,当音乐停止时每组孩子需迅速地跳上报纸,除第一名外其他三组孩子需将报纸对半折,当报纸的面积越来越小再也站不下时,该名孩子被淘汰。
四、follow-up叮咛 展示是律动教学的目的。所以在最后别忘了叮咛你的小宝贝们回家要跟着VCD将今天学的舞蹈展示给爸爸妈妈哦。
希望通过这篇博客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律动教学的方式及步骤。
最后别忘了,所有的教学都需要老师们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到达掌握的目的哦。 想让你的宝贝们可以随口唱出英文歌吗?那就赶快复习哦。
律动教学工作总结3
时光荏苒,忙碌中时间脚步已经悄然走远,转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的确,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在这里,我对自己这一学期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以促进今后能更好的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班及六年级的音乐教学。本学期的活动很多,但是我还的秉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抓好课堂教学。
1、认真备课:本学期我采用的是书面备课的形式,按要求有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每一课也都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和详细的教学过程(学生、教师活动预设)。
2、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在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对教材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当然教学计划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学计划应该再详细一点
3、认真上课: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听音乐起立问好、听到相应的音乐保持安静。按照备课的准备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本学期期末,多数同学能达到优秀。
4、除了活跃课堂气氛外,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工作应该努力和改进的地方。
总的说来,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我做的还不够,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层面音乐教师,很多地方还需要提高,应该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多参与听、评课的活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为成熟,对学生和教材的理解、把握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与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合作,能向他们好好地学习,以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视野和能力,加快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律动教学工作总结4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对于小学低段儿童,关键是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一、根据律动的性质,将律动划分为固定律动和即兴律动,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1、固定律动是在课堂中某一特定时间里,进行的常规律动。它可以缓解疲劳状态,创造课堂气氛。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小学生产生心理疲倦。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学生上新课之前安排了一些音乐律动,这个律动可以和节奏有关的游戏,也可以根据拍子做动作。如可以让学生听着变换的旋律打固定的节奏型,这对节奏的掌握很有帮助。或者根据本堂课要教唱的新歌的节拍让学生跳跳基本舞步(低段音乐教学中一般为二拍子和三拍子)等。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还调节了课堂气氛,保持了学生愉快的学习心情,有利于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
2、即兴律动是根据音乐含义、节奏作即兴创作的律动,它可以是教师创作,也可使学生自己创作,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则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低年级学生学习歌曲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他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这表明边唱边动作或边听音乐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创编与歌曲或乐曲相应的律动加以表演,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二、根据歌曲(乐曲)的特点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来创编律动。
1、根据拍子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在低段音乐教学中,主要是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主。如二年级下册的歌曲中《小树快长高》、《小企鹅》等都是二拍子的.歌曲。三拍子的歌曲有《布娃娃弹琴》、《布谷》等。可以根据歌曲的节拍,请小朋友做各种各样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律动。
2、根据歌词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如歌曲《大树妈妈》、《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就可以根据里面的歌词来创编动作。“大树妈妈,个儿高,托着那摇篮唱歌谣,摇呀摇,摇呀摇,摇篮里的小鸟睡着了……”“画小
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
3、根据情景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如《大鹿》这首歌曲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民歌。描述大鹿看见小兔遇险后,临危不惧、
挺身相救的情景。可以创编情景律动。
4、根据衬词来创编律动动作。
如歌曲《过新年》中的衬词“咚咚咚咚仓”可以作出敲击乐器的动作。三、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对儿童的重要意义。
1、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杨贤江曾说:“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学习的功课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兴趣。”低段儿童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我们教师要想激发儿童的这种求知欲望,就要满足他们好动的天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能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边唱边表演,随着音乐做各种律动,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
2、把音乐和肢体语言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低段的音乐教学,要想解放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让儿童在音乐课上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还要加上视觉、触觉的活动去把
握、创造一些所联想到的形象表达。
三、把音乐舞蹈、表演想结合,为学生学习舞蹈和表演艺术奠定基础。
目前,有部分学校把舞蹈教育看作是一些有特殊天赋的学生的事,是部分学生选修的兴趣活动。其实,舞蹈是人类很自然的动作。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的动作。低段的歌曲,不管是演唱的、欣赏的,都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达到手、脚、眼神等的协调,让学生慢慢积累动作语言,接受舞蹈艺术的练习。
如在学唱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后,让学生到班里的“小舞台”上表演,大家评议,改进动作,美化表现,增加队型变化……最后,在教室的“舞台”中展现可爱的洋娃娃和小熊。
这样,学生在律动中感觉了舞蹈艺术。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律动是低段音乐教学中更为重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另外,在音乐教学律动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音乐律动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
2、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积累生活经验。
3、凭借直观道具、夸张动作、形象语言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
4、将音乐律动和其他音乐活动形式有机结合。
5、及时表扬,重点指导,鼓励儿童积极参与。
总之,律动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静动相辅相成,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更快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在
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律动教学工作总结5
一、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一)“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善于模仿,创造性思维还不成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以开口唱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间接挫伤了小学生喜欢音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律动”教学模式,充分将学习的动与静相结合。在教学基础上添加符合学生兴趣的元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提升节奏感和音乐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在“律动”教学中,小学生不用顾忌音乐思维模式,只需听到音乐即兴表演。按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鼓励学生多表演,当小学生看到他人的表演就会主动对比分析,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表演天赋的开发。
(二)“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对音乐的感受源于心灵,尤其是还在凭感觉认知世界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敏锐。当身体处于律动状态下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最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下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事半功倍。
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一)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音乐教师在“律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律动”教学有自身的优势,但掌握不好度,容易出现以下误区:首先是主次不分。“律动”教学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气氛活跃和小学生跳跃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容易受到影响,忘记“律动”教学只是对音乐课的辅助作用,而不是音乐课本身。掺杂过多的“律动”教学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目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分清主次,把握好“律动”教学的使用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律动”与舞蹈分不清楚。教师要强调律动不是舞蹈,以免误导学生。体态律动的本质是对音乐的反应,而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另一种音乐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最后要加强师生互动。新课改虽然要求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但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应用“律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
综上所述,“律动”教学的灵活性弥补了传统音乐教育单一模式的不足,动静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更能使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从耳朵、身体和心灵等全方面获得音乐艺术体验。
律动教学工作总结6
律动—是指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有规律地做出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作。律动教学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活动形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进行音乐律动教学活动呢?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是他们创造力的萌芽期,而音乐活动本身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3-6岁幼儿发展指南》也提出:“教师应该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幼儿的律动教学通常就是采取“示范—模仿—练习”这种机械模仿的固定模式。在以往长期的活动实践中发现,这种模式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还违背了音乐教育要尽音乐艺术之才能,发挥音乐的优势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解决思路及方案:
面对未来,“为创造而教”已成为教育的目标和口号。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比任何其他教育方式都有效,音乐的潜力无穷,对教育的作用胜过任何工具。”通过长期在音乐律动教学工作中的探索与学习,结合幼儿园自身特色办园理念,让我知道,作为幼儿园的一线工作者与管理者,应该积极带领教师团队不断地探索、创新。因此,通过和教师团队的长期的教学实践论证,我们觉得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解决音乐律动教学中枯燥的固定模式
1、语词替换法:
替换法是指幼儿可以用新的动作或语词将音乐律动里的内容进行替换,是一种简单的创造模式,适用于各个年龄段。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又能增加幼儿学习的新鲜感,促进幼儿轻松、自如的参与音乐律动活动。如:在小班的音乐律动活动《我最喜欢》中,幼儿通过欣赏音乐,先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了音乐里面有“喜欢拍拍手、踏踏脚、跳跳舞”的语词,通过老师引导,“小朋友除了喜欢拍拍手、踏踏脚、跳跳舞,还喜欢干什么?”老师不限制幼儿的想象,孩子们创造出了“我最喜欢吃鸡腿、扭扭腰”等多种语词并伴动作,给了幼儿充分创造的空间。
2、形象联想法:
联想法是指幼儿可以通过老师引导将音乐里面的声音转化为图画、动作等。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清晰的让幼儿感受音乐。如在音乐活动《三只小猫》中,平时幼儿可能对声音的表示只能是听、唱,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则是引导孩子用画的方式来进行表现,首先让孩子们听听小猫叫的声音又什么特点,比如说长长的、短短的、或是由高到低,然后再鼓励孩子用画的`方式表示出来,在孩子通过图画创造的同时,又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3、动作变换法:
变化法是指幼儿可以根据老师或同伴提供的动作进行进一步的创编,这种方法可以让幼儿轻松应对动作创编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在大班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里,幼儿的已有经验是认识狮子、了解的动作特点、声音特点,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老师引导,“帅气的狮子国王可以用什么动作?美丽的狮子王后可以用什么动作?”幼儿通过已有经验的积累,就能轻松完成动作的创编。
4、倾听法:
倾听法是指幼儿通过安静地欣赏、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中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并能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里的元素,如高高的声音时高高站立、低低的声音蹲下慢走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仅能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动作技能得到提高,又能大大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了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律动教学工作总结7
20xx至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本人认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书育人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回顾与思考,总结经验。
一、师德表现方面
本人忠诚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本人遵行学校的工作安排,不早退,不迟到,认真的参加每一次集体会议和集体活动。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不歧视、挖苦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散布消极言论,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工作方面
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本人认真拟定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编写比较实用性的教案。努力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科研教研方面
作为学校音乐备课小组长,我认真积极组织好音乐集体备课活动,每次集体备课都定好课题、主持和中心发言人,作好活动记录。我很珍惜每个学习的机会,努力积累教学经验,按学校规定完成听课任务,写好听课记录,参与评课,吸取教学经验。撰写总结、教学设计和教育教学论文。重视学校公开课的开展,由我担任的公开课《我和你》,获得领导同事们一致好评。
四、其他工作方面
音乐课组全体成员协助我校在初一年级举办的“六月花瓣、颂歌飞扬”主题红歌合唱比赛。在校领导、班主任和我组成员的努力下,比赛活动完满成功,活跃了校园艺术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了领导和师生的好评。协助朱华帅老师协助校团委排练学生合唱,参加茂名市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我爱唱团歌”比赛活动,获得优秀奖项。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去做好本职工作,尽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义务。
很多幼儿园老师都对Wenny反应律动太难教了,孩子根本没办法掌握,也不知道律动的教学需要从何下手,这里Wenny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律动教学做了整理,希望能对老师们有多帮助。
要知道想让你的孩子可以完整的展示一首英文律动歌曲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哦,所谓“理解在先,开口在后”,很多时候老师认为孩子学不会,或者律动太难,都是因为老师给与孩子接受的时间太短。学习律动必须有2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理解”,第二阶段才能到“开口”。通常理解这个部分,我们会安排专门的律动教学课,让幼儿对所要教授的律动进行“理解”在这里的“理解”也就是让幼儿熟悉律动中音乐节奏及理解律动歌词意思,最后用TPR的形式对律动进行展示,这也是在律动教学中第一课时要求及目的。至于“开口”也就是唱的部分,可以根据园所具体的课程安排第二课时进行练习,或者在日常时间内引导幼儿进行唱的练习,例如吃饭前,上课前或回家前,这都是很好的律动练习时间哦。下面向老师分享一下,Wenny在律动第一课时教学是如何让孩子达到“理解”的目的。Wenny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会分为4个步骤(和我们的四大流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listen 听
感受音乐是律动的基础。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 因此,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所有Wenny将听安排在了律动教学的第一步。但是要知道顽皮的小宝贝们是不可能乖乖静静的坐在那聆听的。那就要是使用一些小技巧了。
在幼儿熟悉音乐的过程中,Wenny会引导孩子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也能达到聆听的目的哦。
二、understanding理解
解释:感受了律动的音乐及节奏后,在这一基础上,就要进入到对歌词的理解了,这里建议老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引导幼儿,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也就是将歌词中难点以及幼儿陌生的单词句子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将律动中简单的动作加入解释过程中,可以增加幼儿对律动的理解。
熟悉:当幼儿对歌词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接下来,通过老师的演唱带着幼儿做动作。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律动的认知。(唱的过程中可以稍微的放慢一点速度哦,有助于幼儿能更清楚的对律动进行熟悉)
三、show表现 表现音乐是律动的过程。
律动教学的特点,是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小朋友的特点建议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这一步骤。下面选取一些之前CINDY老师为我们分享律动教学游戏。①找朋友
游戏解析:孩子跟着老师随音乐起舞,但音乐暂停时老师会变成恶魔并给出一个数字,例如老师给出1,孩子需一个人双手抱肩,若老师给出数字3,需3个孩子抱在一起,没有按数字拥抱的孩子给予一定的“惩罚”。班级孩子多的情况可以选取部分进行,部分打节奏跟唱,人数25左右或场地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全班一起进行。②丢卡片(丢手绢)
游戏解析:此游戏来源于我们最经典的中文歌曲游戏丢手绢,教学歌曲时我们可以先请孩子们围圈坐着,在音乐响起时一名幼儿手拿卡片或者物品绕着幼儿走动,(其余幼儿则跟着音乐做动作)当音乐停止时选择丢放对象后进行跑跑抓游戏。③伴乐传卡
游戏解析:此游戏就是传统的击鼓传花游戏改编,让幼儿围圈坐,音乐开始后传递手中的卡片(物品),音乐停止,手拿卡片(物品)的幼儿需受惩罚,或者做指定的表演。④抢椅子
游戏解析:属于分组游戏,准备几张椅子放置在教室空地中,老师播放音乐请所有孩子一起跟唱,几名玩游戏的孩子围着椅子转,当音乐停止时,孩子抢椅子。为增加游戏的难度和知识性,可以在椅子上放上单词卡片,抢到椅子并读对单词的才算过关。⑤纸上舞蹈
游戏解析: 准备四张报纸纸放在地上,请八名四组孩子围着报纸跳律动(动作可以是和律动VCD的动作,也可为老师指定的一个动作),其余孩子拍手唱律动,当音乐停止时每组孩子需迅速地跳上报纸,除第一名外其他三组孩子需将报纸对半折,当报纸的面积越来越小再也站不下时,该名孩子被淘汰。
四、follow-up叮咛 展示是律动教学的目的。所以在最后别忘了叮咛你的小宝贝们回家要跟着VCD将今天学的舞蹈展示给爸爸妈妈哦。
希望通过这篇博客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律动教学的方式及步骤。
最后别忘了,所有的教学都需要老师们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到达掌握的目的哦。想让你的宝贝们可以随口唱出英文歌吗?那就赶快复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