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1
第二十二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编写者孙芳审核者贝艳2008年5月8日星期四
(1)课标要求:以我国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
带来的巨大变化。
(2)知识目标:①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腾飞的情况
②认识因经济腾飞而引起的生活巨变,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变革
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一、从国内生产总值看沧桑巨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1978年——1995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高达,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超过同期亚洲新兴的工业国家。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
2、目标:2002年“十六大”提出到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的宏伟目标。
3、影响: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生活水平开始向迈进。
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1、含义:又称,是指过程和趋势。
2、城镇化道路:
(1)进程加快:1978—2000年,城镇化水平由提高到。
(2)道路多样: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重要途径。(3)倾向:出现了的倾向,形成了、等城市群的雏形。
(4)战略:走和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发展:自从年全面开展因特网业务以来,由于支持,发展很快,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2、影响:
(1)使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改变了人们的以及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四、时尚中国
1、条件: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2、表现:
(1)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
(2)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①穿着的时尚化: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
②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由此引发的“装修热”;
③流行语言的变化:的变化、的创新,生动体现了社会生活时尚的更新。
山东省泰山中学高一历史组教学案必修二第二十二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88页
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远远低于当时印度及亚洲人均国民收人水平。1978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230美元,在列入统计的126个国家与地区中排104位, 广大农民还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到1998年,中国的各项指标与1978年相比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0.95倍;外汇储备增长了89.6倍;城乡居民储蓄增长了250倍。中国提前5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对于中国20多年间经济发展的变化,世界各国人民给予很高的评价。
20世纪80年代,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竖有一幅醒目的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高尚追求,也说明现代生活节奏的高效与快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全球杂谈》
请回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促成因特网在中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的因素不包括
A.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B.因特网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C.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D.通信技术的发展
解析:该题考查因特网在中国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的原因,A.C.D都属原因,而B属表现,选B。答案:B
山东省泰山中学高一历史组教学案必修二第二十二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89页
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2、下列事件,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的是
①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②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显著提高 ③大多数人已达到小康水平④中国GDP排名的迅速上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下列属于中共“十六大”内容的是
①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③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4、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依托的是
A、经济特区的设立B、城市群的形成C、沿海开放区的形成D、沿江、沿边、内地省会城市的开放
5、我国城市化进程
A、必然带来巨大贫富分化B、必然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C、分布上逐步出现分散化D、会使城乡人口比例发生变化
6、中国因特网发展极其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大力支持B、民间剩余资本的大力投资
C、科技的迅猛发展D、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离不开因特网
7、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A、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人们传统生活方式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更加稳定
C、当今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D、人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 变化多样 8、1978年以来,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得十分丰富多彩。下列各项中,对流行语言影响最大的是
A、新事物的影响B、外来语言的影响
C、港台语言和各地方言的影响D、改革开放的影响
9、当代中国人崇尚的观念不包括
A、人本精神B、竞争意识C、市场意识D、个人主义
10、我们应防止克服的“时尚”是
A、开放观念B、效率意识C、“装修热”D、吸食毒品
山东省泰山中学高一历史组教学案必修二第二十二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90页、阅读下面图片
图一
思考:(1)图一反映的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2)图二提供了什么信息?与图一之间有何逻辑关系?
图二、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变化最大的城市。试观察下列各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开埠之前——“舳舻相接,帆樯栉比”,这里已不再是渔村
材料二:20世纪初——坚船利炮庇护下的冒险家乐园
一二
材料三:20世纪三四十年代——欧风美雨中的万国建筑博览
材料四:浦东开发开放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三四
材料五:今天——璀璨夺目的东方明珠:两个世纪的对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同你一起解决?
第22课答案,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拉近了中国同世界的距离。
1、D2、A3、C4、B5、D6、A7、B
8、D9、D10、D11、(1)1978年到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总额不断上升,已跃居世界第六位,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加,到2001年已达2122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2)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坚持以自力更生为前提,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开放,最终以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为目的;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改变落后的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增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12、(1)近代以来上海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分析:①交通与通讯方面。②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③服饰与饮食方面。④习惯与社会风俗方面等。
(2)变化的原因主要有:①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上海成为较早对外开放的城市。②近代上海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③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迅速。④世界联系的加强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第22课答案,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拉近了中国同世界的距离。
1、D2、A3、C4、B5、D6、A7、B
8、D9、D10、D11、(1)1978年到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总额不断上升,已跃居世界第六位,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加,到2001年已达2122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2)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坚持以自力更生为前提,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开放,最终以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为目的;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改变落后的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增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12、(1)近代以来上海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分析:①交通与通讯方面。②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③服饰与饮食方面。④习惯与社会风俗方面等。
(2)变化的原因主要有:①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上海成为较早对外开放的城市。②近代上海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③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迅速。④世界联系的加强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拉近了中国同世界的距离。
1、D2、A3、C4、B5、D6、A7、B
8、D9、D10、D11、(1)1978年到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总额不断上升,已跃居世界第六位,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加,到2001年已达2122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2)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坚持以自力更生为前提,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开放,最终以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为目的;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改变落后的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增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12、(1)近代以来上海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分析:①交通与通讯方面。②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③服饰与饮食方面。④习惯与社会风俗方面等。(2)变化的原因主要有:①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上海成为较早对外开放的城市。②近代上海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③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迅速。④世界联系的加强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
第二篇:第22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学设计
第22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学设
计
——岳麓版必修第四单元
【教师寄语】
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就它的就是自己。——箫伯纳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了解中国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的第四课,由“从国内生产总值看沧桑巨变”、“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时尚中国”四部分内容组成。在前面,学生学习了中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十一届三种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紧接着学习这一节课。本课在第四单元知识结构体系中属于从属地位,更注重的是培养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但需要一个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加之中学生叛逆心理较强,不易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所以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感性材料。
2.学生知识能力现状:虽然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常规课堂上,学生的思考交流范围较窄,课堂参与机会少,有很多同学平日有积极参与动机,但没有机会或勇气在课堂发言。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衣着、住房追求的变化,以及人们流行语言的变化,切实体验改革开放后在中西文化交汇、碰撞下中国的现代生活。
(2)以我国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3)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认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搜集史料、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本地区或社区、家庭经济发展某一方面的变化。通过图表的解读、问题探究等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现代社会生活巨变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搜集和体会生活中体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各方面例证,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和感悟,培养历史论证能力;认识到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使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是进入现代化的重要道路。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难点】
全面归纳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历史,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语: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经对改革开放有过这样的描述:”无论是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进了社会进步,实现了中国的经济腾飞,而经济腾飞又带来了生活巨变.让我们一同走近第二十二课.讲授新课
板书标题从GDP看沧桑巨变
设置问题一:同学们知道GDP是什么意思吗?就此问题展开小组的探究。
总结: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是一国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师应指明两点:国内生产总值只算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环节;包括外国居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但不包括本国国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
用数字例证: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大大低于亚洲人均的44美元;
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在列入统计的126个国家和地区中居于104位;
从1978年到199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9%,其中1991年到1995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1.8%;
990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十,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
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90年增长两倍,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六,发展中国家中的第一位。
小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策略,这一正确的方针政策错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从1978年至今,中国有着发展经济的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3.科技水平的提高
3、经济巨变的体现
设置问题二: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把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等称作“四大件”。80年代以后,人们印象中的“四大件”则转化为住房、手机、家用电脑、汽车等。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设计思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家庭消费的变化。结合学生的认识,播放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视频短片。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深对经济变化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教材上说,经济发展的成就,最终体现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上,从而引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和目标。
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巨变的成就,最终体现在什么方面?
>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显著提高上。
XX年,中共“十六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
知识补充: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过渡:经济腾飞的最终体现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
板书城镇化
结合课本,自学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城镇化?
2、改革开放前后城镇化有何差异?
3.城镇化途径有哪些?
4.城市化战略目标是什么?
(边提问边讲解)
、城镇化的定义:
根据材料及课本知识,总结城镇化的定义。
材料一:中山市XX年镇村劳动力70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有21万人,占镇村劳动力总人数仅3成,其余7成的农村劳动力已向非农产业转移。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中心城区的面积从5.6平方公里增至27.02平方公里。
引导学生回答后总结: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建国以来城镇化的历程
设问: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化发展较为迅速是在什么时候?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后总结:改革开放之前,进程十分缓慢;改革开放之后,进程加快,水平提高。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发展乡镇企业、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等多种途径道路;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广州、深圳、珠海)、大北京城市群(京津)三个初具规模的城市群。
3、我国城镇化的途径
(1)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3)城市区域化,形成城市群雏形(提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
4、XX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
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板书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教师讲述:衣食住行方面的改善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正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此同时,大众传媒手段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我们又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呢?
生:(充分讨论后)首先:网络超越空间、国界和种族的束缚,使知识与信息传播更为便利、快捷。第二: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购物,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第三:近年来,网上商店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第四:我们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涉猎到丰富的知识,而当上述所有的变化变成一种习惯时,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强调史论结合论述问题的原则,组织学生探究:应该如何看待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设计一张调查表,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了解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问题
你父母上网吗?
你是否上过互联网?
回家后,你一天上网多少小时?
你认为互联网的用途是什么?
互联网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你经常使用的网络软件是什么?
如果你自己家里没有电脑,你的其他上网途径是什么?
你认为网络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
你对互联网还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吗?
生: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地了解到外面的信息,及时把信息传给朋友和亲人。网上购物节省了时间。网络是一种新式的学习方式。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顺利地找到所需要的东西,可以与其他同学,尤其是与外地的同学和老师相互交流,开阔我们的眼界,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在看到网络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它的负面影响…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一分为二辨证看待问题的原则。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既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上网呢?
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观点,进一步引导学生:面对网络,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积极面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可而止,让我们的生活因网络变得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对网络比较感兴趣和比较熟悉的实际,组织学生自学探究,教师在其中进行适当引导并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引导学生正视网络。
板书时尚中国
思考:中国的时尚表现在哪些方面?
、理念
时尚理念: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开放观念、积极进取和终身学习。
(让学生搜集能够充分体现现代人们的新思想的一些工厂标语,一些广告,一些新俗语。)
2、服装
(让学生从网上搜集或回家调查以照片为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服装表现出每个时代人们的一种思想。)
3、饮食
通过让学生了解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的火爆,人们在传统节日选择在饭店吃饭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面临挑战,中国传统习俗也面临着挑战。
4、住房
利《广东南海县白坊村今昔住宅对比图》和一个家庭十年前的屋内装修和现在屋内装修作对比,让学生了解人们对住房和装修的新理念。
5、交通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家乡在交通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了解新式交通工具应用广泛。)
6、语言
(让学生自己说出现在流行的新式语言,让他们了解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也表现在语言上)
引领与点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GDP连年提升,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加速,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今天的中国,时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生活方式。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同学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进一步认识并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强大,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一、经济腾飞
(一)从国民生产总值看沧桑巨变
.GDP等数据的巨变
2.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化的概念
2.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的概念及在中国发展
2.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
二、生活巨变----时尚中国
(一)生活观念时尚
(二)生活时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三)精神生活
教师心语:“从国民生产总值看沧桑巨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两个题目理论性政策性较强,数据较多,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意料之中,但老师有充分准备,给一定提示,引导并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课学习任务,有预设更有生成。“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和“时尚中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兴趣浓厚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良好。
【同步试题导练】、下列有关中国GDP增长情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A、GDP是衡量我国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B、到1978年,我国的人均GDP仍位居许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c、经济巨变的成就最终体现在GDP的增长上
D、到XX年我国经济总量居发展中国家第一
2、中国GDP的迅速增长,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3、XX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和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分别是()
A、第十、第五
B、第六、第一
c、第十、第四
D、第二十、第五
4、经济发展的成就,最终体现在()
A、GDP的增长
B、综合国力的提高
c、国际地位的提高
D、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5、中国共产党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6、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的奋斗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争取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c、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我国城镇化道路有()
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②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③城市区域化的倾向
④政府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有关城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又称城市化
B、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
c、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D、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
9、我国目前已初具规模的城市群有:()
①长三角城市群
②珠三角城市群
③大厦门城市群
④以京津为中心的大北京城市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0、中国的因特网日益普及,因特网技术在中国的出现是()
A、中国改革经济体制的结果
B、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
c、中国科技进步的结果
D、中国人民生活巨变的结果
1、下列哪组事物或者现象可以表明中国尚未进行改革开放()
A、身份证
户口银行帐户
个体户
B、移动电话豪华住宅
私人轿车
c、肉票棉花票
粮票
人民公社
D、居委会菜篮子工程互联网
再就业工程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其中不包括()
A、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B、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等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
c、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变化
D、金钱效率至上成为人们的思想指导
3、材料一
当今青少年喜看日本的卡通画册,穿印有米老鼠的衣衫,吃唐老鸭泡泡糖……而以简洁净化为特征的美式快餐,虽然因含高脂肪高糖在西方被称做“垃圾食品”,但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饮食文化传统的国度却“所向披靡”。
材料二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中国大都市中心大街充斥着崇尚洋名的商业服务机构,许多宾馆、酒店和商店都出现了贵族、公爵、亚历山大、恺撒大帝、维多利亚、伊丽莎白、夜巴黎、曼哈顿等字样,最多时达40000多家。
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经总值(GDP)发展变化
材料二:
小
康
目
标
XX年
2020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850美元
3000美元
城镇人均收
入
6268元
8000元
农
村
人
均
收入
2253元
8000元
人
均
住
房
率
9m
30m
城
镇
化
率
36.2%
50%
计算机普及率
9.7%
20%
大
学
入
学
率
1%
20%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去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扩大,城乡收入比已由XX年和XX年的3.21比1和3.22比1扩大到3.28比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8172.5元。
(1)根据材料一图表所示及所学知识,概述中国GDP发展的概况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回答十六大提出的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对人们社会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
(3)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什么?
【教学反思】
根据课标要求与本课实际,确定了以情感教育和学法指导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同时,根据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能力现状,让学生先形成感性认识,利于学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引用感性材料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以上都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第三篇: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建国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影响;了解城市化进程及多样化的城镇发展道路;掌握互联网的影响;了解改革开放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搜集文字及图片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3)运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历史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使人民的生活发生巨大改变,是进入现代化的重要道路。(2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并不仅仅是经济强国、政治大国、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复兴,培养学生社会使命感。
2.教学重点/难点
建国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影响;城市化进程及多样化的城镇发展道路;互联网的影响;改革开放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龙的传人》视频导入
经济腾飞---《时代》篇,展示各时期《时代》与中国相关封面
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对疑难问题结合材料进行探讨
讨论: 我们想深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可以选用哪些方法?
1.讲述网络是怎样改变你生活的?我们应如何让正确对待网络?(分享学生网络小作文)
2.社会生活变迁的的原因? 1.文化立国,复兴优秀民族文化 2.“我来做制片”
你认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还可以加入哪些元素?请说明理由 3.2022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又会出现哪些内容?
学生活动:
观看《龙的传人》视频,体会民族精神 观看,思考
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观看,思考,评价
第四篇:第20-21课时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专练
第20-21课时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专练
一 选择题
1. 1982年1月5日 FOLLOW ME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掀起了全民学外语 高潮 这一“高潮”出现主要原因是
A.恢复高考制度 B.经济特区 建立 C.对外开放 实行 D.广电事业 发展
2. “一九九二年又是 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南海边写下诗篇 ”歌曲《春天故事》中所指 “诗篇”是 改革开放 总设计师邓小平哪一篇历史文献
A.《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谈话要点》
C.《 国家、两种制度》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改革》
3. 对于下表理解不正确是:第100届广交会参展企业分类
类别私营企业国营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媒体企业
参展企业数5561家4055家2709家 1305家371家
占总数百分比 39.12%28.96%19.35%9.32%2.65%
A.非公有制企业 参展企业 主体B.广交会是对外开放成果 充分展示
C.国有制经济 主体地位逐渐被改变 D.市场经济 完善使广交会充满活力
4. 2008年7月8日 2008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揭晓江苏江阴市居首位并且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前10名中 江苏省占7席 下列对外开放 举措直接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发展是①开放2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③开发开放浦东 ④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 《烟标收藏入门》记载:“1889年 美国人话里斯克在上海试销 ‘品海’卷烟烟标是我国最早烟标„„1991年《烟草专卖法》规定 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吸烟有害健康’字样 1991年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 ”对此 提炼出 有效信息是
A.反映出近代 接受了一些西式生活习俗 B.改革开放后 人生活更加注重健康环保
C.我国调整烟标设计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D.加入WTO 我国经济生活开始趋于法律化
6. 1985年9月刊登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邓小平标题写着: 正在远离马克思 画面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 生活进行了对比 一边是革命 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时代》周刊标题观点
A.赞扬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B.西方社会对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解有偏差
C.肯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D.肯定了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掌握时间发生着变化有 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 生活习惯不断变化B.我国人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我国 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 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8.(2009年枣庄二模)“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 特色民俗下表统计能够说明时期所送嫁妆
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2009年南京模拟)1978年开始 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 光辉历程 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 30年前 我国 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 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 情况下 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导致 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原因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③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④改革农产品 统购派购制度
A.①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 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 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 设立 B.乡镇企业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
11.(2009年深圳模拟)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成立后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 ”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 现象有关 是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 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生活 网络语言出现 缩影 像“喜欢”叫做“稀饭”、“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甚者更是直呼新文化运动又来了下面有关对此评价错误是
A.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变化
B.网络语言极大地方便人们语言交流必将是文学领域重大变革
C.网络改变着人们 生活、学习方式
D.对于网络语言最好坚持“网络语言有风险 使用需谨慎” 态度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
14.(08全国卷Ⅱ,17)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5.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是①当时商品供应匾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16.互联网方兴未艾,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各项属于弊的方面有①人们可以上网批评时弊②青少年上网成瘾 ③互联网欺诈贸易④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7.造成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基础的变化B.生活习惯的变化
C.价值取向的变化D.公民素质的变化
18.从下面两幅图中,我们能得出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A.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D.我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
19.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体现在①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②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③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④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我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在A.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B.1992年十四大
C.2002年 十六大D.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21.上图所示票证曾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22.下列有关中国GDP增长情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A.GDP是衡量我国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B.到1978年,我国的人均GDP仍位居许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C.经济巨变的成就最终体现在GDP的增长上
D.到2001年我国经济总量居发展中国家第一
23.2006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和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分别是
A.第十、第五B.第六、第一C.第十、第四D.第四、第一
24.下列有关城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又称城市化
B.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
C.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D.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
25.我国目前已初具规模的城市群有①长三角城市群②珠三角城市群
③大厦门城市群④以京津为中心的大北京城市群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6.下列哪组事物或者现象可以表明中国尚未进行改革开放
A.身份证户口银行帐户个体户B.移动电话 豪华住宅私人轿车
C.肉票 棉花票粮票人民公社 D.居委会菜篮子工程互联网再就业工程
2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其中不包括
A.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变化B.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等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
C.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变化D.金钱效率至上成为人们的思想指导
二、非选择题
28.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1949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1)分别指出导致图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二: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2)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材料三: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3)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4分)
29、“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2分)
(2)他划出一个“圈”是指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总共有多少个?(2分)
(3)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4)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2分)
第22-23课时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专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 能力 FOLLOW ME(跟我学)节目 出现不是偶然实行对外开放后 和外国 联系与交往越来越多 因此出现了全民学外语 高潮 A、B、D三项与“全民学外语”均不相符
答案:C2、解析:分析该问题 关键是看清题干中是1992年 选项B正是1992邓小平南方讲话 内容
答案:B3、解析:仅从参展企业 家数和占 百分比 说明国有制经济 主体地位逐渐被改变 事实上改革开放 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但国有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答案:C4、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解决 ④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与江苏 直接 关系 故不正确 本题最大 迷惑项是③开发开放浦东 虽然开放 是浦东 但与江苏南部相邻 故可直接带动江苏 发展
答案:A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分析判断问题 能力 A、B、C三项结论分别是从题干材料中 三个事件得出而 加入WTO是在2001年底 故D项说法是不准确答案:D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标题是“ 正在远离马克思” 而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然沿着马克思主义 方向前进 而不是远离 故该标题对建设道路理解有偏差 A项不正确周刊只是描述了 两代领导人时代生活出现 不同景象 不存在赞扬或否定
答案:B7、解析:从掌握途径可看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故B项正确
答案:B8、解析:表格中 “红包袱”体现了①,20世纪80~90年代说明了③ 从其它嫁妆反映了④
答案:C9、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但土地所有制度 发生变化 农民只是获得了对土地 使用权 故②不正确 ④农产品 统购派购制度是在人民公社中 表现 改革开放后 不再实行统购派购制度 故④是正确
答案:C10、解析:城镇化进程加快重要因素是乡镇企业 崛起与发展 进城务工经商人数 增加带动了小城镇 发展 故B项正确
答案:B11、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经济困难 “60年代讨饭吃”;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不仅有饭吃 而且越来越好 故①②③④都是材料中所反映 现象
答案:A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均符合史实;B项说法太片面太绝对 应排除
答案:B
13答案: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城市定为经济特区,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使这些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
14解析:B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根据定义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城镇发展最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15、C16---27 B A C A C D C D D B C D
二、材料题
28(1)1952年增加:政权巩固;土地改革;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4分)
1960年下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及“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自然
灾害。(2分)
(2)原因:文革对经济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
党中央领导人坚持“左”的错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4分)
(3)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4分)(1)“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
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老人”指的是邓小平。
(2)“圈”指建立经济特区。3个(深圳、珠海.汕头)
(3)对外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4)不同意。(1分)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
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在充分享有主权的前提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2分)(意思表达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只回答不同意,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第五篇:祖国发展生活巨变优秀征文
六十年 我家的光荣与梦想
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六十华诞,这是一个值得举国庆祝的大日子,六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目共睹,身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祖国感到自豪。
值六十年国庆,搜房博客这次话题征集主题是:家国六十年 抒写家园的光荣与梦想。我就说说我家的光荣与梦想,我想把此文献给我们的祖国,也献给我的家人。
我们现在住的地方是当年我爷爷带着全家五口人迁居过来的,当年我的爸爸还只是未入学的幼儿。爷爷、奶奶已经去世多年,我并没有从他们口中了解我们家在老家的情况,只记得在很小很小的时候,跟着爸爸回过一次老家,那个地方很穷很穷,虽已经是八十年代了,但改革开放的春风并没有吹到那里。
记得有一年,爸爸收拾旧物,翻到一副十字交叉的木架子,爸爸说,这是我们家的古董,六十年代初爷爷就是用扁担担着这架子来到这里安家的。爸爸说,刚来时,村里划出一块地,全靠邻居们帮忙,才砌起两间泥巴房。泥巴房,我想很多80之后的人应该很难见到,我也是朦朦胧胧记得星点,记得夏天的时候,屋里特别凉快,冬天时,屋里却又暖暖的。
七十年代后,爸爸妈妈结婚才住上了砖房,当时的爸爸虽然在油厂当工人,但是工资并不高,没有闲钱请人盖房子,就拉了一帮亲朋好友,一砖一砖砌起三间瓦房。这在那个年代,在那样的小村子也属先列了。八十年代后,我们三个孩子相继出生,县城的商业也有所发展,我家也受到了很大的益处,家里的条件又好了很多。妈妈开了一家小卖部,生意还是很不错的,爸爸请了几个师傅,在主屋的前面盖了一间平房式的厨房,这在当时也算是少有的。本来也想把瓦房也改成平房,但是爸爸却又放弃了,想再多攒些钱,直接盖楼房,因为当时我们这片还没有一栋楼房。这个楼房梦成了爸爸那个时期最大的梦想。
然而这个梦想,在我们小孩子的眼中却抵不住住上平房的诱惑,看到邻居有盖了平房,心里羡慕的很,特别喜欢在平房上看夕阳,觉得特美。然而,爸爸总是说,不急,现在家里也住的下,再等等,我们要住楼房的。这一等就等到了97年,爸爸说,今年是好年,香港回归了,我们也要住上楼房了。很快,两层的楼房起来了。爸爸的想法就是不一样,说没有必要盖三层,两层就够住了,层高要高。结果我家的两层楼快赶上别家的三层高度,而当时我们村子也就只有三家盖了楼房。我们要搬进新房时,爸爸脸上那自豪的神情,我终生难忘。
直到2009年,我家的房子却再也没有什么变化,后来邻居们相继盖起楼房时,用了很多后来才有的建材和装饰,房子看起来都比我家的好,毕竟是新房嘛。我心里虽羡慕却也不是很强烈,因为常年在外求学、工作,很少在家,家也就成了偶尔休憩的一个地方。爸妈也老了,对房子也没有什么梦想了,只要子女回家有地方住就行。
对房子的梦想也就延续到我们这一代了,在城市里有个自己的窝成了我们辛勤工作的追求和梦想。我想这个梦想会一直延续下去。
六十年一甲子。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