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论毛泽东经济学读书笔记》(转载)

时间:2019-05-12 00:5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何新《论毛泽东经济学读书笔记》(转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何新《论毛泽东经济学读书笔记》(转载)》。

第一篇:何新《论毛泽东经济学读书笔记》(转载)

论毛泽东经济学读书笔记

——给一位领导同志的信

我已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把主席这部厚厚的读书笔记,结合其他材料,认真地重新研读一遍,并作了详细札记。我想本周内应可写成初稿,在星期日或下星期一二送交您审阅。现先把我主要的思路在此汇报一下。

一、总的估计

我认为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谈话和读书笔记,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这部书(以及他1958年前后关于经济问题的其他一些谈话、书信)与1956年的十大关系和1966年5月7日关于经济问题给林彪的一封信,可以构成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一个有系统的思想体系。

在这部谈话和笔记中,包含着毛泽东以辩证法、实事求是(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研讨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问题,研究中国建设中的经济体制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经济政策问题和其他理论问题的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其中一些观点和表述方式,具有认识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但一些基本观点具有超越历史时代的普遍性意义,至今仍具有现实性。

这部著作包含了毛泽东在思考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过程中成熟的、一些尚未公开的、探索性的观点和论点。这些论点对于我们至今也仍具有启示性意义。

二、时代估计

毛泽东的这部著作,形成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一时期,这不是偶然的。有资料表明,毛泽东于50年代中后期开始重新思考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问题。而1959-1960年,这正是中国“大跃进”运动遭受挫折,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面临曲折和重新选择的一个重大时期。

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考虑是否可以在大体上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1)1949-1978

这个阶段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基本上由一个农业和农民国家转变为一个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和优势地位的新兴工业国家。

(2)1978-现在这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的基础上,进而谋求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率和提高国民福利,即探索建立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新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中国在获得成就的同时,也遇到复杂的情况,面临大量对于世界历史来说也具有崭新意义的问题。亟需从理论上给予探讨和认识。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重新研究毛主席著作,在方法论和思路上,都会获得某些特别重要的启示。

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布局,我窃以为,到70年代末已基本建立(即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能够基本自给自足的、拥有近代技术手段的工、农、国防和科技体系)。因此,领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可以评价为是毛泽东时代在经济建设上最重要的成就。但是这一成就,第一是在极其困难和严峻的国内外条件下获得的,第二是绝非一帆风顺地获得的。

在中国于50年代决心走向工业化道路时,世界历史中有两种可以借鉴的模式。一是西方模式,即资本专业原始积累的模式;一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即通常所说的斯大林模式。

关于第一条路,事实上早自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运动和后来的维新运动开始,中国就有人试图通过引进西方资本、技术、政治和经济制度,在自由市场经济方向的主导下,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但是由于这一条工业发展道路必须借助于国际市场,由于世界市场已经被老牌工业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和主宰,而技术落后、资本不足的中国在这一市场中不具备与发达国家作竞争的任何基本条件,因此这条道路是注定走不通的。百年前走这条道路的结果,是导致了中国的百年**和战乱,使中国走向了被殖民化的道路。

第二条路,解放初直到1958年“大跃进”前,中国的工业化曾试图主要借鉴苏联工业化的道路,但结果也发生许多弊端。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实际宣告了毛泽东对50年代建设初期照搬苏联模式的反思和再思考。毛泽东在这部著作中,首次表明了社会主义要“改革”(即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想法。1958年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这一运动在实践上是失败的,所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但在基

本设想和初衷上,则无疑体现了毛泽东试图摆脱苏联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创造性设想。

“大跃进”的基本思路,第一是发动大规模群众运动搞经济建设,第二是实现全面公有化和供给制分配方式。这是具有经济浪漫主义色彩,忽视经济基本规律的。但是“大跃进”并非全无成效。中国乡镇(社队)企业是在“大跃进”中产生的经济创举之一。同时“大跃进”中的“强制积累”方针,在局部牺牲农民利益和压低社会消费水平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国营工业的积累比例。正因为如此,“大跃进”后通过“调整、整顿、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中国经济还是在60年代中期迅速跨上了工业化飞跃进展的一个新台阶。

“大跃进”的失败具有复杂的原因。其中包括了当时领导国家建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思维(包括经济理论)上的盲动性和幼稚性。(今天的中国经济理论基本放弃了马克思的方法论,而盲目拜倒在新古典理论门下,在另一个极端上呈现出幼稚性。这种幼稚性已被西方战略家所利用。)毛泽东在庐山会议前后痛切地意识到中国经济学界的这种幼稚性,因此他谆谆告诫人们“要读书”,要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这部谈话和笔记,就是毛泽东带头重新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而留下的一部重要著作。

三、内容分析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和发达阶段),以及由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质变而不仅是量变的创造性思想;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存在复杂多重矛盾和斗争,可能发生历史倒退的观点;

3、毛泽东的世界战略思想;

4、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应用价值规律的问题;

5、毛泽东的重农思想(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

6、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益分配不平衡和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

7、关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和若干意识形态问题;

8、关于哲学(世界观好方法论)的问题

9、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选择问题。

四、对全书总的评论

以上,既是我最近以十余天时间重新研读主席此书后初步形成的写作思路。深感这个工作不容易。但既然接受您的信任和托付,我就不想人云亦云地写一篇应景的文章,而是希望认真地作一点研究,特别是希望结合实际,力求谈出一点有意义的新想法。在重读主席此书时,我时时在精神上追随当时主席的想法,时时掩卷惊叹主席思想的博大、精深,惊叹主席具有超越常人、超越历史的敏锐眼光。另一方面,也力求不迷信地从现代理论和实践的新角度,而看到主席当时拘于历史条件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水平所造成的局限性。但是,每考虑到当代我们所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均更加复杂,我又常常滞笔叹息确有力不从心之感。

但是,不管自己对主席的理解是否确切,我一定尽力做此事,力求不辜负您的期望。能否合用,则听之自然。

1991,10何新

第二篇: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读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其立意之新观点之新令人如沐春风。下面粗谈书中的精彩观点。

关于现代化,作者综合考虑并指出现代化是具有多重层面的:经济发展为物质层面,政治发展为制度层面,思想与行为模式为社会的深度层面。作者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之上,为现代化下了比较全面的定义,即狭义的现代化是指“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功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了深刻的相应变化。”

作者的探讨虽然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但更多的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让人感觉焕然一新的修正和补充。首先是对于一元单线史观的修正,把我们这种从中学就开始接受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观念中解放出来,指出这种呆滞的马克思主义史观并不是马克思的原意。最有力的论据即是中国并没有在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最强的阶段而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但是依然生机勃勃实现了稳定跨越式发展。由此,作者指出了单线发展论的结症所在,即认为每种社会经济形态只有一种生产方式,每种生产力在历史过程中只同一种生产关系相结合,而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水平又是一次性完成的,等等。那么,作者结合历史事实,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同一性质与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同一种生产力,同一种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适应几种不同的社会结构。这就是作者概括的现代化动力理论——中轴原理。随后作者探讨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内因还是外因的问题。作者对于内部矛盾主导社会变革乃至于革命的理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通过一系列史实指出外因对于变革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研究历史,不能把人类社会看成“公式化”的过程。作者这种对旧历史观念的革新,对于我们来讲,可以说是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

而作者运用“一元多线发展观”对于一百多年来全球发展的勾勒则令人信服。作者还是从宏观的角度,对社会变迁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并归纳出两种基本类型的现代化进程。一种是内源性现代化,主要包括西欧,其社会特征是分散性,多变性,突发性。另一种是外源性现代化,主要指东方,拉美等欠发达地区,其社会特征是统一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现代化的中心内容,也是当代发展的最大课题。所以作者在本编单列了第三世界现代化进程初探一章,对第三世界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及其趋势进行了探究。作者尤其强调了国家政治在第三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可谓成败之关键。另外,选择发展类型是摆在国家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作者结合史实,将工业化分为两种类型:非联系性自主发展和联系性出口导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战后采用第二种类型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日本,亚洲四小龙。

马克思曾说过,殖民者有双重使命,一位破坏,二位建设。罗荣渠先生将之归纳升华为“迟发展效应”即第三世界国家的迟发展有利有弊,关键在于趋利避害。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每个国家都在思索着如何在这个急剧变化,分裂的,不平衡发展加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发展的平衡与重心。如何认识到世界的新形势,罗荣渠先生引用了一句西方名言,意味深长。“考虑问题要胸怀全球,行动要始于足下”。

作者对于中国转型期地改革发展的观察也站在了新的高度。突破了传统的反帝反封的固有模式,从内外因素的互动作用,提出了以衰败化,半边缘化,革命化,现代化四大趋势作为近代中国变革的基本线索的新观点。对于近代中国为何从农业文明大国走向现代工业国家为何如此艰难,作者认为是内外因素相互推动的结果。对于中国近代所经历的曲折坎坷,通过对于中国社会特征的全面总结,得出了关于发展和改革宝贵的经验教训。

纵观近世以来各国的现代化,凡属成功的经验都是具有独立自主性的选择性现代化,而盲目崇外、照搬外国模式的现代化未有不累遭挫折者。尽管现代化的过程都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但西方封建制农业社会变革的各种模式与东方帝国官僚制农业社会的转变形式,是不可能相同的。在中国,如果没有市场关系在广泛领域内取代传统关系,没有农业生产力优先的大幅度提高,没有强有力的现代发展取向的国家权威的确立与导向,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中成功地实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看来是不大可能的,即使转变了也是不能巩固的。因此,中国的现代化既不能照搬这种与那种西方模式,也不能照搬俄国模式或日本模式,必须创造性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型发展模式。至于现代化的中国新文明,更是只可能在东西方多模式的发展道路上,通过东西方文明的相互作用与对话,探索自己的现代发展形式,重新找到自己的世界地位。

此外作者还先后花很大的篇幅论述了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并对中国百年来现代化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可见,他对于文化因素的重视程度。

他通过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例子指出,文化因素对于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都有重大的作用,而且还辩证地认识到“文化并不直接地,更不单独地对经济发挥作用,它在这方面的作用始终是限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中”。

另外,书中特别强调,文化因素探讨必须与制度因素首先是政治因素结合起来考察。这坚持的全面综合的观点问题,是作者多线发展观的体现。东方儒家文化的社会中,政治与文化合流,形成“儒家学者与皇权官僚阶层两位一体”。文化因素是慢变因素,而政治因素是快变因素。只有大力巩固现代化的领导,加强政治结构的改革,才能发扬文化因素的潜在正面功能。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入中国,近代中国现代化意识经历了从“御夷图强”到“中体西用”,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互补”,从“中国本位”“全盘西化”到“现代化”,在新旧思潮的激烈论战中,经过艰苦的探索,思想认识逐步上升,最终达到一种朦胧的中国式现代化共识。具有重大历史进步意义。

纵观全书,作者在吸收融合各方各派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建设性的创新。对于现代化、世界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使本书成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一本难得佳作。

计算机学院 2012级 李敬

第三篇:毛泽东读书笔记(推荐)

选择毛泽东,这是历史的必然,逻辑的必然。为什么?还是要谈国情,谈历史,谈阶级。而中国呢?大而穷,后发,是挨打的。几十年内怎么可能切换到资本主义思维和资本主义掠夺世界的强国姿态?没有精神基础,没有物质基础,也没有时间上的机会。那个时候中国客观上就是受气包。资本主义?蒋介石的资产阶级失败了。为什么?原因很多,一方面是传统思维不一样,历史负担太重,政治制度形式跟上了,本质上没跟上,思维没跟上。另一方面蒋介石的集团也不是好鸟,是从封建主义过来的,军阀、地主、买办等,也是压迫者剥削者。第三个方面是外部的打压与瓦解,西方的资本主义打人,你的资本主义挨打,西方的资本主义瓦解你获利,而你为了竞争投靠不同的外部势力。三座大山有自己的利益,甚至还勾结起来,劳动人民想发展想平等?没门。都发展起来了,土地、资本、暴力怎么实施控制?毛泽东的方法不同,毛泽东在某些方面学习资本主义,比如工业、科学、技术方面。三大斗争嘛。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有两个与生产力有关。但在生产关系,即组织、制度、所有权方面则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做法。毛泽东不靠个人主义的精英阶级,不靠地主、资本家、军阀、旧文人、不靠封建势力。中国面临多重压迫,只有反压迫,只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只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只有土地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革命是民族革命与人民革命同时完成的。而毛泽东依靠的力量是人民大众,是被压迫的大多数,是人民,而不是皇帝贵族剥削阶级,才是毛泽东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可以团结大多数、造福大多数,并用团结的力量消灭少数强敌的办法了。资本主义的结果就是民国。就是封建买办官僚的资本主义。工人农民都倒霉,整个国家一团糟。

毛泽东掌权是因为历史和客观条件需要他掌权。那个时候,中国有5000年的封建历史,100多年的殖民地历史,数十年的资本主义历史。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纷繁复杂。外部列强环顾,稍微大意一点就会出现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反扑,稍微松懈一点,帝国主义就趁机围剿过来。而毛泽东在反帝、反封建、反修正、反资本主义这几个方面是坚定不移的。正因如此毛泽东才成为力量的核心。赶走反动派的是人民,震慑反动派的是人民,坚守社会主义阵地的也只能是饱受三座大山压迫之苦的大多数人民。而不可能是资产阶级、小资、旧文人、自由主义者。

因此,不是毛泽东要求掌握政权,而是人民大众为了对抗压迫者选择了毛泽东。没有毛泽东的思想路线主张三座大山就会重新压过来。有人说毛泽东类似于帝王,有一点道理,毛泽东与秦皇汉武唐宗教宋祖有类似,都非常英明。但也有不类似的一面,毛泽东的目的不是皇权,而是人民大众的幸福,有这么伟大的皇帝吗?没有。毛泽东不要皇权,不要资产阶级特权,要人民大众的生存权、幸福权、免受压迫权。毛泽东并无帝王之私。而毛泽东欣赏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大多数人的主义。在毛泽东这里已经没有任何人的特权地位了。人民不是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附庸,人民不仅要打掉皇权,也要打掉资产阶级,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不能一盘散沙,否则就分化瓦解了。怎么办呢,还是要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民主集中制,历史上就是毛泽东。人民选择一个为人民服务的领袖,而不是资产阶级权衡出一个总统,这就是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先进性。1949年以后,毛泽东有很多反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修正主义、资本主义的作为,坚持本色继续革命,本质上都是人民性的表现。在人民看来,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完全正确,其制度是彻彻底底的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因人民性而伟大,这是史无前例的。

毛泽东不仅有革命法,运动法,还有阵地战和制度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党代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这些都是制度。只不过这些制度限制了某些人的自由而已。毛泽东的伟大不仅在于制度创新,而且超越了制度方面,中国是一个古国,不良的封建因素很多。中国面临列强,外部的压力很大。所以毛泽东要强调道德改造,强调劳动价值论的意识形态,强调共产主义的价值观,还搞了一个目标正确,影响深远的文化变革。这比单纯的制度法更加深远更加根本。而毛泽东呢?毛泽东影响并改变了太多太多太多的方面。改变了历史运行的轨迹、改变了中西力量对比,再造中国人的人心与性格,诞生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第四篇:读书笔记毛泽东

读书笔记毛泽东

毛泽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辞海》)史沫特莱在《中国的战歌》中说:“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人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毛泽东以理论家闻名于世,而他的一套思想理论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和军事经验之中。”R1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毛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世界的,他的影响早已经超出了他的国家。”“不论怎样,毛是我触及的历史人物中最伟大者之一,不论历史舞台怎样变幻,他永远与中国与世界同在。”迈克尔·H1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列榜》中,将毛泽东列在第20位,排在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之前,并且大大超前于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等。这足以说明毛泽东的影响已超越国界,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能创造奇勋伟业而获得如此辉煌大成呢?其根本原因是他获得了真正的学业大成,即获得了人生和事业大成所需要的高超本领和素质。毛泽东又是怎样获得学业大成的呢?他实现了真正的学习革命,解决了“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个不同层次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而获得了学习的最大效益。1902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学生时代历时16年半,其中小学(含私塾)9年,中学2年,师范5年半。小学阶段,他一边读书,一边劳动,熟读经书,爱看“杂书”,也读过一些新书。中学阶段,他关心时事,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结合,以新学、西学为主。师范阶段,他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以社会科学为重点,博览群书,为改造国家社会储才蓄能。青年毛泽东的精神境界与人生抱负的主要发源地就是湖南一师。后来,毛泽东曾回忆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国外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1918年夏至1923年春(调上海党中央工作之前),毛泽东两度从事教育工作,两次赴北京、上海,一面读新书、马列书,一面投身教育实践,开展革命活动。

一、为何学———“改造中国与世界”“为何学”,指求学目的或求学目标,也是理想、志向和抱负问题。请看毛泽东是怎样立志为祖国而学的。他8岁开始读书,27岁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一条深刻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富有时代精神和浓厚个性色彩的求学道路,伴随着求学的行程———韶山(东山)→长沙→北京(上海),相应的求学目的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终身未得真理,即终身无志”→“改造中国与世界”。11“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目睹黑暗的社会现实,面对贫困农民苦苦挣扎的情景,毛泽东从小在忧国忧民中萌发了救国救民的理想和抱负。他不喜欢读经书,而爱读《水浒传》之类反抗皇室官府的“杂书”;他不讲以读书来做官发财,而常和人谈论“富国强兵之道”;他钦佩中外历史上振兴民族、挽救国家的英雄人物,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同学互勉。基于对祖国命运前途的高度责任感,他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自主恢复学业,于1910年秋赴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从此,离开了闭塞的山村。他这种独立不羁的品质,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大成作出了第一次选择。

第五篇:毛泽东读书笔记

读《毛泽东传》有感

班级:0623091学号:062309108姓名:方圆

毛泽东——一个让无数国人为之自豪的名字,正是他,让一个受百年欺辱的民族屹立起来。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在世界上逐渐有了一席之地,不容小觑,而作为伟人总是饱受争议的,十全十美对于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即使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依然是功过皆有,国内国外对于他的研究也已经走出了最初的那种过分绝对的感觉,一些足够实证的史论随着相关资料的挖掘、解密和澄清而不断发表出来。以研究毛泽东生平的毛学也像其他学派如红学开始日渐完善。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所写的这部传记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最受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书中从毛泽东一生从求知的少年时代到奋斗的中年时代的再到辉煌的老年时代的光辉的一生。采取了通常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方面,《毛泽东传》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该书对人物的情景分析更是出神入化,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更展现了这位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别样的人生。

我觉得特里尔的文章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不管毛泽东多么伟大,伟大如神,他首先是以人的形态处在人们的视野中,政治和文化的洪流并不会不会淹没特殊人物的光泽。在读《毛泽东传》的时候,我觉得我仿佛来到那个非凡又辉煌的时代,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充满情感的毛泽东展现在眼前,而不

是理论中仅作为文字表述的毛泽东。毛泽东绝非那种天生的伟大领袖,他在青年的时候设想的中央政府是并不成熟的,而且充满的理想化。即便在他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投身革命后,在政治上也是几起几落,饱尝失败的滋味。我觉得最有趣的部分正是对那个尚不成熟的青年毛泽东的描写,书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毛泽东(和朋友们一起)去长沙附近爬山,在冰凉的池塘里游泳,有好长一段时间一天只吃一顿饭,晒日光浴———他认为这会给他的身体带来能量———有大半年的时间不在宿舍就寝而在学校院子里睡觉。这都是为了使他的身体更加健壮。毛泽东把这些叫做“体格锻炼”,在西方这种方式也是不同寻常的,在中国则更是如此。对毛泽东来说,锻炼身体不仅仅是一种获得健康的方式。为什么他迎着狂风高声朗读唐诗?这当然不只是在练嗓子,而是在体验随意和任何抵抗力竞争的愉悦。毛泽东在日记中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而正是日记中的这句话,经常被人断章取义用成毛泽东想与天斗与地斗,他是在感受生命不断突破的快感,正如现在在大学校园中我们,意气风发,亦有乘风破浪的胆量。在读这一段的时候,能够感觉到青年毛泽东的那种有些鲁莽有些冲动的青春气息,总觉得能找到一些共鸣,这样充满人性地描写也减少了这位伟人与我们之间由于时间不同而产生的距离感。

特里尔先生是一个美国人,通过他的文字你会发现他是一个能够发现事件中有趣亮点的作者,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毛泽东,他在书中曾这样说道:“如果真要追根溯源,探寻历史的真相,只有返回

中国,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也惟有在这样的国度里,才可能产生毛泽东这样的历史伟人。”

毛泽东以他超人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党魂、军魂、民族之魂。如果说秦始皇创下的是华夏一统的千秋伟业,那么毛泽东则是唤醒了这条在各种压迫下意识渐失的巨龙。在文化的造诣上,毛泽东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毛泽东三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从宏观来讲这三个字已经演化成是一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和自由的信仰。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纵览近代历史的这一段,有好有坏,有背有喜,但领导中国沉浮中寻找到道路的依然是他——毛泽东。

下载何新《论毛泽东经济学读书笔记》(转载)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何新《论毛泽东经济学读书笔记》(转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学是什么?》读书笔记(定稿)

    书名:《经济学是什么?》 作者:梁小民 读书分享:林静 1.读经济学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应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2.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读书笔记

    经济学读书笔记几则 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假设都是似是而非的.随着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推翻.我们不禁要感叹经济学的基础发......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我爱看造反的旧小说(读《水浒传》) [毛泽东的谈话] 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

    毛泽东文选读书笔记

    毛泽东文选读书笔记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毛泽东文选读书笔记 提起毛泽东,相信绝大部分人心中会立刻浮现出一个散发着耀眼光芒的伟人形象。确实,咱们伟大的毛泽东主......

    毛泽东武略读书笔记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为充实课余生活,并且进一步掌握这门知识,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由胡哲峰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武略》这本书,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与理解,让我对毛泽......

    毛泽东著作读书笔记

    《毛泽东生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论文—— 读毛泽东文章《为人民服 务》有感班级:计科07-3班 姓名:林楚平学号: 读毛泽东文章《为人民服务》有感【摘要】 读......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7月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哲学著作《实践论》,蕴意深刻,内涵丰富,对于纠正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推进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起了非......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中**亲”,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