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动荡中国应警惕“外溢效应”

时间:2019-05-12 00:5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边动荡中国应警惕“外溢效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边动荡中国应警惕“外溢效应”》。

第一篇:周边动荡中国应警惕“外溢效应”

周边动荡中国应警惕“外溢效应”

中国在外交上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增强,国际舆论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的呼声也愈演愈烈,如果中国无法妥善应对周边的局势变化,既不符合我国睦邻的外交目标,也在舆论上处于被动地位

近来,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局势动荡,专家指出,未来的中国外交应该意识到“周边稳定是首要”,秉承“大周边”的战略原则,以全局的思维妥善解决与邻国的纷争,化解邻国动荡的风险

王炳辉

2010年4月初以来,泰国国内局势持续动荡。支持前总理他信的“红衫军”多次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要求总理阿披实下台,同时解散国会,提前进行全国大选。4月10日,泰国首都曼谷爆发了1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流血事件,警方与示威群众发生冲突,共造成23人死亡,800余人受伤。事件发生后,曼谷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原定于泰国召开的东盟峰会被迫取消,泰国旅游业遭受了巨大损失,泰国政府承受着国内外巨大的舆论压力。但是阿披实政府一方面保持克制和容忍,另一方面坚决表示不解散议会。目前政府与反政府势力处于对峙的局面,泰国未来的局势依旧扑朔迷离。

内陆邻国**外溢影响中国地缘战略

泰国局势风云突变,其影响迅速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邻国。中国外交部在官方网站上发出公告,提醒中国公民密切关注泰国局势,近期暂勿赴泰,并建议中国公民在目前情况下尽量暂离曼谷。但是深层次的影响不仅仅在此,泰国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国,如果不能保持政治经济的平稳发展,也就无法有效履行作为东盟成员国的各项义务。就中国而言,近几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合作发展迅速。例如于今年4月5日举行的湄公河委员会首届峰会,中泰等六国政府首脑出席并发表了《华欣宣言》,就湄公河流域水力、电力、航运等资源共同合作开发达成了一致。不难想象的是,如果泰国局势持续**,该项协议的具体实施很可能搁浅,对各方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

本月早些时候,北方邻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爆发群众游行集会活动。蒙古人民联盟成员举行抗议绝食活动,要求国家议会解散;而社会各阶层民众也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政府上涨工资,改善居民教育和医疗条件。据悉,在过去的2009年冬天,蒙古国大约有10%左右的牲畜被冻死,许多蒙古民众缺衣少食,而政府承诺的援助物资并未能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民怨愈积愈深,终于导致群众的游行活动。但是游行和示威并未酿成群众与军警之间的暴力流血冲突,目前蒙古政局仍然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此外,4月7日以来,吉尔吉斯斯坦发生大规模骚乱。反政府势力组成“临时政府”,总统巴基耶夫飞离本国,于哈萨克斯坦向外界宣布辞职。随后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对吉尔吉斯斯坦提供援助资金和优惠贷款,吉国局势趋近平稳。但是也有分析员指出,“临时政府”能否尽

快解决国内民生问题,合理调节内部权益分配,出台新宪法,将决定着吉国未来的政局走向,如果国内问题无法解决,迎接吉尔吉斯斯坦的仍然是动荡。中国作为吉尔吉斯斯坦第二大贸易国,吉国保持政局的稳定,共同发展边境贸易,这符合中国富邻睦邻的外交目标。“吉国未来局势的扑朔迷离,会影响中国在周边形成„路上财富带‟的努力,进而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地缘战略。”

4月19日,吉国“临时政府”总理奥通巴耶娃在比什凯克会见到访的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伊马纳利耶夫表示,吉方将履行上合组织内所有义务。

而在距离中亚不远的南亚地区,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恐怖分子之间的战斗仍在继续。阿富汗多个城市接连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多名北约士兵遇袭身亡,联合国工作人员遭到不明分子绑架。此外,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指责北约部队无端造成阿富汗平民伤亡的行径。最近一期的《时代周刊》封面文章从两位记者视角出发,揭示了阿富汗在重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对美国旨在启迪和教化当地民众的努力表示怀疑。而与阿富汗相邻的巴基斯坦,平民伤亡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例如4月16日,巴基斯坦西南部城市奎达的一家医院遭受爆炸袭击,致11人死亡;18日又有一难民营发生爆炸,造成100多人伤亡。国内政局一向比较稳定的印度,也于4月7日爆发了反政府武装大规模伏击安全部队的事件,造成70余名军方士兵阵亡。而进入3月以来,印度邻国缅甸也爆发了多起针对无辜平民的爆炸事件,由于缅甸正值泼水节期间,许多群众聚集在仰光主要街道欢庆,因此爆炸事件造成了多人伤亡,至今仍未有组织宣称对该事件负责,但是警方怀疑极可能是恐怖分子所为。南亚诸国于近期集体爆发恐怖事件,无疑成为威胁我国边境安全的巨大隐患。众所周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塔利班的聚集地,中国“东突”分子也趁机兴风作浪,在境外接受训练后,在中国西部边境制造种种恐怖事件,威胁中国的稳定,上述国家连锁恐怖袭击会否促使“东突”恐怖势力抬头,在边境地区引发新一轮的袭击事件,是中国需要密切注意和防范的。

沿海邻国波动危及中国安全

内陆邻国纷纷发生**事件之际,我国近期的南海局势也出现了新的情况。今年3月份,越南允许美国军舰“理查德·伯德”号弹药船进入金兰湾船厂维修;4月1日,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视察了位于南中国海的白龙尾岛,表示“越南将捍卫其对南中国海争议岛屿的主权”。而在刚刚结束的第16届东盟峰会上,越南拉拢东盟各国在南海领土问题上联合施压中国;越南近期针对南海地区的频繁动作也印证了从近一两年来愈发强硬的南海政策。例如越南政府支持鼓励更多的越南渔船进入南海中国水域进行捕鱼作业;通过大规模的军购提升越南军队战斗力,试图扭转中越两国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实力对比;在法律上利用国内国际法,单边划定南海岛屿大陆架,试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而在经济上与国际大型石油集团合作,加快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力度。越方的种种行为表明越南将南海地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通过各种手段对南海进行争夺和经营。

而在东海方面,日本于今年3月26日派遣陆上自卫队300余人增兵冲绳,与美军举行联合夺岛演习。此举被视为日本加强西南各岛防卫力量,将自己的军力部署逼近台海地区,加强对中国的军事遏制,暗含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决不让步的立场,并意图在中日东海问题谈判中占据上风。

中国维和面临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近期中国周边国家地区发生的种种事件,再加上东北亚地区朝核问题未见明朗,使得中国为维护一个和平发展环境的努力面临着巨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向阳最近在《瞭望》上发表署名文章,将我国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作了如下分类:一是所谓“成熟民主国家”的周期性折腾,如日本、韩国和印度;二是所谓“转型国家”的阵痛和反复,这类国家由于民主体制不健全,国内利益集团盘根错节,腐败滋生,政府缺乏权威,包括中亚国家以及泰国;三是所谓“地缘支点”国家的政局波动乃至震动,包括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这几个国家具有地缘战略价值,其政局演变具有长期性、突发性和高度不确定性。除了分析周边各国的国内局势之外,陈向阳认为一些地区争议问题也将在未来长期考验中国的外交,例如中印边界问题、中日东海油气资源开发问题,中越南海领土和资源争端问题。我国的一贯政策是搁置争议,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达成互惠互利的局面,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与东盟各国于2002年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定了“搁置争端、共同开发”的方针,但是我们必须特别加以提防的是某些国家无视宣言的约束性,单边采取行动制造事端,威胁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对待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我们也必须保持强硬的姿态,对于挑衅行为进行有力的回击。

对于中国周边环境的挑战,有专家总结了以下五点,一是各国**的“外溢效应”危及中国边疆稳定与安全,例如分裂主义分子可能趁机在边境地区作乱,威胁中国西部政治经济稳定;二是西方大国趁虚而入,侵蚀中国和平发展地缘依托带;这主要是美国在中亚地区加强控制和渗透,以及在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制造事端,威胁中国周边和平发展格局;三是影响中国对周边地区经济“走出去”战略,中国的边境贸易近年来蓬勃发展,如果周边国家政局**,势必影响中国广阔的边境贸易和跨境投资;四是对中国周边外交带来新挑战,中国外交“不干涉内政”原则面临“中国责任论”的冲击,中国在外交上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增强,国际舆论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的呼声也愈演愈烈,如果中国无法妥善应对周边的局势变化,既不符合我国睦邻的外交目标,也在舆论上处于被动地位;五是影响周边区域合作进程,掣肘亚洲经济一体化,例如泰国的局势动荡势必给东盟各国之间,以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蒙上一层阴影。

第二篇:新课改也应警惕拿来主义

新课改也应警惕“拿来主义”

山东省诸城市密州街道卢山中学

王永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新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各地也涌现出一大批新课程改革的佼佼者,比如洋思、杜郎口等学校的教改经验,已逐渐为全国各地学校学习的典范,纷纷向这些成功学校取经,以促进自己学校的教学改革。但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同时,另一种不良现在正在各学习学校潜滋暗长,那就是不分地域差别,不顾实际情况,一概的“拿来主义”。“拿来主义”这种诟病,已呈愈演愈烈之势在全国各课改区或多或少地蔓延开来。笔者曾经对各省市就课改经验和课改效果对课改学校做过一个粗略的调查,其中有百分之六十的老师认为,这些取来之经只是皮毛,未及深髓,学校只是从形式上照搬了人家的课堂模式,如杜郎口的“砸掉讲台”,“十加三十五授课模式”等,课改学校在形式上也“砸掉讲台”,也采取“十加三十五授课模式”,而画虎不成反类犬,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显现,反而在教学上造成课堂“乱”和“差”的局面,甚至有些老师难以驾驭课堂;其次,有百分之二十的老师认为,学校对于这些泊来的经验,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上几堂示范课,谈谈体会,写写报告,形成材料,而在实际教学中,“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这样以来,什么是课改这种概念都难以在老师和同学的心中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纯功利的东西深入学校领导的内心;

三、还有百分之十的老师认为,学校参观学习完改革经验之后,觉得不实用,与先前的传统模式相比,这些改革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成绩——虽然改革之风劲吹,可我仍自岿然不动。

四、有百分之十的老师认为,这些经验在本校的推广,确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这样的“拿来主义”,并不能真正让教育这棵大树焕发出勃勃生机。

管中窥豹,不难看出,所取之“经”真正能让教育这棵大树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却是凤毛麟角。这些经验的推广,难道真如古人所说的:“河南为橘,河北为枳”?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个中症结:

一、全盘照搬,舍本逐末,典型“拿来主义”。有些学校,对取来之经视若珍宝,不顾自己学校的实际,全盘照搬经验学校的模式,却忽略了经验学校改革成功的内核,只在教学形式上做文章。固然,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内容的转化,却忘记了形式是要永远为内容服务的这一宗旨。“拿来主义”,虽然省时省力,却因了教学也应与实际相结合的道理而舍本逐末,舍本逐末的结果是,于改革之路原地踏步,甚至渐行渐远。

二、无视改革,思路僵化,典型功利主义。有些学校的改革,只打雷不下雨,学习了经验,却并未真正付诸实施,原因只有一个,受多年的传统授课方式的同化,思路僵化,缺少创造,缺少激情,如死水难起波澜,他们看不教育未来的路如何走,没有长远的目光,造成严重的“短视”,只是近观眼前,关注眼前的利益和成绩,典型功利主义作祟!而这样僵化的头脑下的教育,会不会再出现上世纪末《中国青年报》发出的“误尽苍生”的喟叹? 是的,教育也需要激情,需要创造。无论洋思现象还是杜郎口的神话,他们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最来不得急功近利。不可否认,这些所谓的经验学校的经验,是不是具有普适性还值得商榷,但我们应该看到,启智、创新、以人为本是这些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正是有了这种旋律的引导,然后借助某种教学模式而表达出来,才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对于新时期的课堂改革,无论采用什么模式,其意义都是重大的。我们的参观学习,应该学习人家那种激发学生兴趣的,让学生真正参与的内里,这才是改革中真正的“源头活水”!至于采用怎样的形式去表现,就应因地制宜,活学活用,切莫搞“一刀切”,更不要对改革进行怀疑应付甚至抵制。

自然的春天,是百花争艳;教育的春天,也应是万象俱生。如果只看到洋思或者杜郎口等等的经验,而忽略了自己学校应有的“教育个性”,一律的“拿来主义”,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悲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愿我们的教育,在不久的将来,能到处看到有活水的万条溪流,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汇成百川,汩汩淌进改革的大海!

第三篇:中国强力反腐的外溢效应:西方理论到了中国都“失灵

中国强力反腐的外溢效应:西方理论到了中国都“失灵”

2014-8-05

随着“你懂的”变成***,相信再没有人怀疑中共的反腐决心和毅力。

中国反腐的外溢效应

正如中国的崛起一样,这一场空前无比的反腐同样具有巨大的外溢效应。

首先是中共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更加稳固和增强。中国传统上,政权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执政绩效的基础之上。所以反腐败在中国才会上升到政治安全的高度。

其次,这场反腐尽显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能力。也同样向世界展现了中共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生命力。长久以来,不少海外汉学家和自由派人士,否定中国制度的一个理由是所谓的人才逆向淘汰。美国学者裴敏欣十八大前在美国《外交》杂志撰文阐述:中共为什么无法选择优秀的领导人。显然,十八大后中国领导人不到两年的表现,是对这些理论最好的回应。

外媒关注中国反腐,图为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29日对***案的报道

第三,拥有稳固合法性的中共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内外矛盾和冲突。从国内的角度讲,在中国改革进入所谓的深水区后,改革将会加速和深化,改革面临的难点和瓶颈也将会被突破。对外,一个更加团结、政治更加稳定的中国也将同样震撼和中国有领土冲突的国家,如日本、越南、菲律宾。对于努力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的美国,也同样是一个清晰的信号。第四,反腐也让公务员这个一度令人羡慕的职业开始日渐失去光环。不仅国考人数大幅下降,更出现了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的另一波公务员下海潮。这一溢出效应效果如何,现在还难下定论。从积极的一面看,人才有了更多的选项,而更多的领域特别是商业领域也将拥有更多优秀人才。重官轻商一向是中国的传统,在市场经济下,人才都是跟着资源走的,这或许有助于人才的合理分配,有助于人才的纵向、横向流动。从消极的一面看,一向以吸纳了全国最优秀人才而着称的公务员队伍,恐怕将难再现昔日的盛景,其治理能力难免会受到影响。

最后,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周期下行阶段的到来,海外一片唱衰中国之声。甚至不少学者充当起了算命者,认为中国将在十年到十五年崩溃。其理由竟然是苏联共产党执政极限是75年,墨西哥革命制度党71年,中国不可能打破这个极限。如此逻辑和推理,可见西方这些汉学家的学术水准,他们的学术被主观的立场所绑架。现在随着徐才厚、***等超级大老虎的落马,这些人的学术成果又必将成为世人的笑柄。

中国腐败的成因

***的落马,让笔者一下想到了曾任职于哈佛商学院的黄亚生教授。就在此前,他曾信心满满地说为什么看好印度、看衰中国。因为印度民间可以成立“我行贿了”网站,揭露印度的腐败。而在中国却行不通。可是黄亚生先生不知为何忽视或者回避一个事实:今天的印度远远比中国腐败(据德国“透明国际”组织历年腐败排名)。我还真期待黄亚生先生给出一个解释:何以一个既民主又司法独立,还有新闻自由,民间还可以建立“我行贿了”网站的国家,远远比中国腐败?

确实,根据西方的理论,只要不是多党竞选的社会,由于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将无法治理腐败。看来中国又一次挑战了西方的理论。

其实,西方太多的理论拿到中国后都出现了显着的失灵现象。比如它们声称市场经济只能和西方的民主制度兼容。但邓小平就不信这个邪,认为市场和计划都不过是手段而已。结果三十多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的表现居然还优于西方。当然,昔日的印度也不信这个邪,在“民主制度”下搞了四十多年的计划经济。

不仅中国的反腐败挑战了西方的理论,中国的腐败也同样挑战了西方的理论。西方一向认为,腐败会扭曲市场信号,错置资源和损害公平,必然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可是中国三十

多年来,腐败一直很严重,但中国的经济增长却一直很高速。尤其特别的是,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腐败越是严重,查处的官员越是众多。以至于美国学者魏德安写了本专着《双重悖论》,来解读中国特殊的现象。他的结论也很有趣,中国的腐败属于发展性腐败,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腐败日益商业化,这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刺激作用。而有些国家则是掠夺性腐败,蚕食了国民经济。不过魏德安的另一个结论也很重要:由于中国政府的反腐措施已发挥一定效力,使腐败得以控制而不至于对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这不由令人想起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支持西方的学者们不断向世人重复一个词:创造性破坏。这大概和发展性腐败有一拼吧。

然而解读中国的腐败,不仅需要放眼人类共同的发展历史,还要回视自身的特殊因素。确实,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在经济起飞阶段,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阶段,都发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十九世纪下半页的美国被称为“盗窃横行的时代”,政治体制充斥着唯利是图的企业主和政客。参选各方都需要依赖街头恶棍威胁选民、贿赂、舞弊。政治人物胜选后,立即给予回报。魏德安的结论则是: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似乎更类似于镀金时代的美国”。针对中国,还有更奇特的结论。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发表题为《中国腐败程度不及美国当年》的署名文章。文章引述经济学家卡洛斯·拉米雷斯的研究成果称,剔除通货膨胀和物价差异,中国目前腐败程度可能跟同一发展阶段的美国差不多。按2005年的不变美元价格计算,在两国人均收入2800美元时(中国1996年,美国19世纪70年代初),美国腐败程度达到中国的七到九倍;到两国人均收入7500美元时(中国

2009年,美国1928年),两国腐败程度大致相当。

这种共同的历史现象并不难理解,转型期缺乏规则,工业化带来的巨大财富也给腐败创造了条件。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腐败的成本增加,同时再加上法律的完善,腐败终于被控制到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令腐败绝迹。

事实上,腐败的根源在贫困。根据“透明国际”的排名,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国家越贫穷就越腐败,廉洁国家都是富裕国家,这和制度无关。不管是廉洁还是腐败国家的行列中,什么制度的国家都存在。

这个结论同样可以解释中国在“透明国际”的排名一直处于提升状态,这和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态势是一致的。这同样也是为什么“透明国际”认为中国是这个排名发布以来进步最快的国家。

然而除了腐败的共性因素,中国则还有其特殊性:超大规模和文化。

看一下德国透明国际的排名,就会发现,富裕国家中,国家(地区)规模越小,清廉度越高。比如排名前十五位的丹麦、芬兰、新西兰、瑞典、新加坡、瑞士、澳大利亚、挪威、加拿大、荷兰、冰岛、卢森堡、德国、香港、巴巴多斯。这些国家人口要么只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过千万的只有德国和加拿大。之所以如此,就是规模越大,治理腐败的成本和难度越高。中国是拥有十三亿人的超大型国家,而且还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所以中国出现大量的腐败,并不令人意外。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人口过亿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透明国际”排名中是最廉洁的国家,仅次于巴西。从中也可见中国反腐败的有效性和打击的力度。

文化上的原因则要归于人情社会。人情社会不仅放大了腐败的程度,而且增加了反腐败的难度。许多贪官在自诉中都提到迫于人情而不得不受贿的心态。这一点,如果观察一下台湾这个号称唯一一个华人民主社会的地方,或许有更清楚的认识。根据西方的理论,贿选一般都发生在贫穷国家或地区。但台湾却是一个例外:即使台湾早已是发达经济体,但贿选却仍然十分普遍和严重。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情社会这一文化因素导致的。

可以说,发展阶段、超大规模以及人情社会,是中国产生腐败的三大根本原因。

中国有效反腐的原因

在西方看来,中国是一个非民主国家,然而却能够有效的打击腐败,其表现甚至远远优于很多民主国家,实在无法理解,可谓又一次挑战了西方的定律。大家可能还记得新兴民主国家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就非常羡慕中国的反腐败能力,认为中国可以将罪犯绳之以法,而乌克兰只能清谈,束手无策。

中国能够有效反腐,首先要归于中国的政治传统。即“民本主义”(民为贵,君为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和“天命”理论。政治的合法性建立在为民和执政的有效性,一旦违背,其合法性即丧失,被取代就是合理的。如果看一下中国政治发展史,这个理念一直是主线。反观西方政治学史,强调的是国体、政体的划分,何人执政,主权在谁以及三权分立、制衡等等。

西方之所以要三权分立,要实行民主,是和专制为祸之烈有关。而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类似的政治现象,则和民本主义的政治传统有关。中国没有产生,是因为没有必要。东西方分别有写给帝王如何执政的专着。中国的《资治通鉴》强调的是吸取历代教训,更好的治理国家,如何赢得人民的爱戴。而西方的《君主论》则是注重的帝王之术,其名言是令人恐惧胜过令人爱戴。东西方政治传统的区别可以从这两本书得到充分的表现。

有许多学者把西方的道路视为普世价值,显然没有看到西方出现这种政治现象和发展的背景。

此外,这一轮反腐的深度和广度远胜于往昔,其原因有二。一是今天的中国正进入“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周期、结构调整期以及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期。此时的中国社会对腐败的不满更为强烈,更难以接受。也直接威胁到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和中国的政治稳定。二是中国今天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具备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这一阶段,发展和效率已经不是最为迫切的。相反公平、公正和消除社会消极现象已成为现阶段的首要任务。而且反腐败虽有成本,现在的中国已完全可以承受这样的成本。

随着***的落马,西方又开始解读中国的反腐败能走多远以及反腐前景。且不管西方这种瞎人摸象式的解读,我本人还是非常乐观。这不仅仅是由于此次反腐令人意外的“刑上常委”,更是由于中共本身对反腐败的清醒认识。主导此轮反腐败的常委王歧山,在行动之初就已经声明先治标,再治本,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而治标的方法就在即将举行的四中全会上。这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轴的全会。显然,中国不仅有反腐败的决心、能力和清醒的判断,更有正确的反腐之路。

第四篇:职场人一定要警惕的职场五大效应

http://www.xiexiebang.com/

职场人一定要警惕的职场五大效应

一、海格力斯效应——怨恨你的领导,会把自己逼入死角

海格力斯效应是一种人际互动,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存在的冤冤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在日常交际中,如果我们深陷海格力斯效应,就无疑陷入了无休止的烦恼之中,这样,我们会错过路边许多美丽的风景,失去真正的快乐,也无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混迹职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跟我过不去,我也让你不痛快”等等诸如此类的心理和行为更是提早终结着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刺猬法则——永远不要和你的领导称兄道弟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不要以为自己内心坦荡,只是因为领导对自己的胃口才和他关系密切,甚至称兄道弟,不同阶层一旦扯上了一定的利益关系,就难堵悠悠之口了。保持不远不近的良性关系,是一个职场人应该做的最大的功课。

三、巴纳姆效应——你在以领导的理想为理想吗

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身为一个合格的职场人,公司的利益自然是最大的目标,但显然,领导需要做的仅仅是在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事后分给员工一点蝇头小利,也许你还在那里高兴的手舞足蹈,但你需要明白了,一个好的员工,应该具有在为公司奉献智慧的同时放些精力在自我实现上,因为你的人生不止这一家公司,一只雄鹰永远不会被鸟笼束缚!

四、安泰效应——不说我是第一,只说我们是第一

安泰效应定义是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因此,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寓意就是没有群众的支持,任何支持都是软弱无力的;水失鱼,犹为水;鱼无水,不成鱼。也就是常言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才能开大船”。失去了众人的力量和源泉,你纵有“力拨山兮气盖世”的能耐,也终有失败的时候。

五、超限效应——你是“办公室唐僧”吗?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http://www.xiexiebang.com/

超限效应对做广告宣传也有一样的启示。一个创意很好的广告,第一次被人看到的时候,另人赏心悦目,第二次被人看到的时候,会让人用心注意到他宣传的产品和服务。但如果这样好的广告要在短时间内大密度轰炸的时候,就会令人产生 厌恶之感。所以,广告宣传是需要有一定的密度,使需要从多维度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但要适可而止。此效应更多体现在职场人做报告或是一场演讲的时候,开始的三分钟很重要。你必须在三分钟内进入你的主题,必须在三分钟内以你的魅力抓住听众。整个的演讲过程要逻辑清晰,层层推进。注意,是层层推进!重复念“咒语”是只有唐僧才会做的事情!你没有如来撑腰,自然是套不住孙猴子滴!

资料来源:93招聘网 http://jm.93zp.com/

第五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对朝鲜半岛安全的作用主要由三方面的因素(dimensions)来决定:第一是中国因素,即中国外交的总体方针和对朝鲜半岛的政策目标,以及和中国外交决策相关的主要国内因素;第二是国际因素,即国际和地区形势以及其他有关国家的政策;第三是中国因素和国际因素的相互作用。多年来,在美苏冷战体制主导下,尽管朝鲜半岛位于中国的“卧榻之侧”,但中国对朝鲜半岛问题一般采取尽量不介入的政策,或者说中国一般只在直接涉及到自身重大利益时才做出反应。即使当年卷入朝鲜战争,也是因为美国威胁到中国自身的安全而迫使中国做出的军事反应。中国从来没有、无意、同时也不具备实力把朝鲜半岛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从朝鲜半岛淡出,中国与朝鲜仍保持传统关系,中国在半岛的地位相对提升。随着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关系日益发展,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但直到20世纪末,中国对朝鲜半岛问题仍奉行不主动介入的政策(如在第一次朝核危机时就是如此)。2002年10月朝核危机再起,美朝对抗升级,半岛形势日趋危急。为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保证中国自身的发展进程不受到破坏,中国在几方当事国的提议下开始介入调解。自2003年8月至2005年11月,中国在北京发起并主持了五轮“六方会谈”,充当朝核危机的主要调解人。这是中国几十年来罕见的外交举措,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肯定。①以下主要从中国处理与半岛问题主要当事国的关系角度,对中国的作用谈一些个人看法

二、中朝关系:保持必要的平衡

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平衡政策首先表现为保持与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传统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和朝鲜劳动党的历史关系,中国和朝鲜两国在朝鲜战争中并肩作战并且是停战协议的共同签字方,两国签署了《中朝友好互助条约,1980年代后,两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选择了不同道路。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半岛形势和国际环境的改变,两国政治和安全利益的共同需要也有所变化。但是,相对于两国各自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而言,中朝关系仍然具有某种特殊性。究其原因,有多少缘于历史的联系,又有多少是缘于现实的考虑,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在中国的东北亚和朝鲜半岛问题研究圈子里,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中朝关系所面临的新问题。然而,从政策层面上考虑,主流的观点是:保持中朝之间这种传统关系更有利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与朝鲜的状况直接相关。1990年代之后,朝鲜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进入十分困难时期,又面临严重的孤立状态,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不安全感。对一个国家而言,面对这种不利的形势必然要做出反应,如何行事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些国家一味地希望朝鲜能在外部压力下发生变化,改弦易辙。②然而,鉴于半岛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下所形成的有关各方相互间严重不信任,要处于弱势地位的朝鲜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完全寄希望于对方的善意,是很困难的。事实上,朝鲜在对外界作出一定的改善关系努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采取加强自身军事对抗能力(包括显示其敢于抗衡的意志)的行动。第一次朝核危机以及后来的导弹危机,在相当意义上都是处于弱势的朝鲜不甘示弱而采取的变被动为主动的行动。不管外界如何评价朝鲜的政策和作为,朝鲜的抉择并非不可理喻,而是基于其对半岛冷战体制和自身不利处境的深思熟虑的结果,有着自己的行事逻辑。

结论:诚实的调解人

中国对朝核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政策目标,以及中国享有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中国的角色定位就是充当“诚实的调解人”。中国是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签字国之一,是与朝鲜半岛接壤的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是第一次朝核危机时四方会谈的一方。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立场和政策目标包含了美国、朝鲜、韩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各方的主要关切。

主要当事国美朝之间极端不信任,双方不能展开正常的直接对话,是中国出面扮演这一角色的重要原因,也是“六方会谈”过程中需要不断克服的主要困难。中国认为,尽管美朝双方的立场严重对立,但还是可以找到共同点的。“六方会谈”就是努力发现和挖掘这些共同点,并争取使之成为建立信任、扩大共识的过程。因此,保持对话、使会谈进程能继续下去是基本的要求。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1972年中日两国在恢复邦交的谈判中,双方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列岛归属问题挂起并留待以后条件成熟时解决。

但此后,日本并为对钓鱼岛死心,多次制造事端,意图霸占我钓鱼岛。直到现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仍是中日关系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二、钓鱼岛的政治及战略价值

钓鱼岛列岛虽然都是一些无人居住的小岛,但日方对其行动的步骤近年来不断升级,除了政治原因之外,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钓鱼岛主权之争政治原因

中国的目的:恢复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主权,在世界舞台展现一个大国崛起的姿态。强力表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信号。日本的目的:以钓鱼岛为契机,表明日本与大国争雄的决心,努力达到恢复政治大国目的,不惜与中国剑拔弩张,也有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尽力给中国发展环境制造麻烦。美国介人的原因,一方面,是维护日美同盟表现出一个负责任的盟友的姿态;另一方面,借此问题来遏制、要挟自己的潜在对手中国,让其处于一种不安定的周边环境,从而影响中国的崛起。(二)钓鱼岛的战略价值

1、钓鱼岛列岛及其周围海域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钓鱼岛周围海域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等多种鱼类。

2、钓鱼岛群岛在海洋划界中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两国如按中间线划分,那么钓鱼岛主权归属哪一方将极大地影响大陆架的划分。日本一些官员曾透露:日本如果失去钓鱼岛和北方四岛,日本管辖海域将减少110万平方公里以上。

3、钓鱼岛直接或潜在的军事价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日本是一个地形狭窄的岛国。其内陆的任何一个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公里。这种不利的自然地形和相对短浅的防御纵深,使日本在战时极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空中与海上袭击。

钓鱼岛在地图上是一个难以标出的小点,而日本非要对这块远离其本岛、本属于中国的小岛垂涎三尺,无非是看中了其庞大海域以及此海域内包括海底石油、矿产等海洋资源和领海、领空的交通、运输权以及未来潜在的战略意义等。

文献:直击我国海洋岛屿争端纠纷

刘自立 王景贤 陈志坚

海洋岛屿与国防

当前,我国与周边濒海国家海域划界的潜在矛盾逐步表面化。在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中,有150~190万平方公里被相关邻国凯觑,有些水域存在争议,有的已经被他国圈占多年。南海地区海洋安全形势更为严峻,共有六国七方直接卷人南海海域和岛屿争端,已经呈现岛屿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严重局面。

我国东海的岛屿数量占全国的58%,在东海应归我管辖的约54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日本与我国重叠海域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东海海域发现海底石油蕴藏,东海海洋权益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尽管2000年6月中日“东海大陆架渔业协定”生效,双方在有序管理渔业资源方面达成初步共识,但东海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其中最大的岛屿主权问题是钓鱼岛列岛主权的争议。钓鱼岛距离我国的台湾岛东北端120海里。无论是从法理,还是从历史依据上看,钓鱼岛无可争议地属于我国,但是,日本一直企图把钓鱼岛据为己有。最近,日本政府又搞了一个所谓的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日本国民“租借”钓鱼岛的花招,以年租金2256万日元长期“租借”钓鱼岛及附近的南小岛、北小岛。如果争得钓鱼岛的主权,日本可以和我国划分东海大陆架大约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并进而夺取东海丰富油气资源的一半。

南海是我国最大的海域,占中国海域的一半。几乎大部分南海海域,包括南海诸岛,都存在着争议,其中又以南海群岛的主权问题最为严重。中国在南海群岛中只控制着8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其他岛礁基本上已被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印度尼西亚瓜分殆尽,而且被大肆开采。南海群岛是属于我国的领土,从历史上、法理上、管理上,我国都有充分的证据。我国主张和平解决南海群岛问题,由有关各方在尊重国际法、国际海洋法基础上解决争端。但上述国家仍向所侵占的岛屿派兵、移民,加紧修建灯塔、渔港和简易机场,并非法进行勘察、绘图,大肆开发岛屿周围海域的油气资源,企图造成“有效控制”的既成事实,以取得这些岛屿的主权。目前,我国海洋岛屿争端纷起,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岛屿归属形成的争端、海域划界、海洋资源争夺和海上优势地位的争夺等方面,尤其是南海岛屿之争已趋白热化,各方互不相让。这些矛盾若处理和控制不当,就会演变成海上冲突。为有效解决岛屿及海域的划界及主权问题,避免冲突的发生,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海洋防卫建设。

刘玲松

浅议美越军事合作升温对南海局势的影响

军情与防务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迄今,我国南沙群岛岛礁以及海域被东南亚周边国家侵占,资源遭到大量掠夺。而近几年南海紧张局势更是逐渐趋于白热化。越南是东盟国家中唯一提出对西沙、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的国家,也是在南沙占领岛礁最多,扩张野心最大,对我国构成威胁最大的国家。在越南动作频频的背后隐约可见美国的影子,近年来美国与越南的关系发展迅速,尤其是两国军事关系不断升温,给本已错综复杂的南海局势平添了几分紧张因素。

美越军事合作升温对南海局势的影响

1便于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加强对南海地区的渗透2促使越南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利用美国的力量抗衡中国3南海局势进一步被国际化,中国按自身意愿解决南海问题难度加大。4增加了南海问题中的“军事色彩”,解决南海问题将面临更多障碍。

车德军

试析美日印介入南海争端问题

东南亚之窗》2011年第3期(总第17期)南海争端原本是中国和争端国家的双边问题,但出于各自 的利益,一方面美国、日本、印度积极介入,另一方面南海周边国家也愿意拉拢美、日、印的介入,使得中国解决南海争端的难度大大增加。美日印介入南海争端的新动态

(一)美国继续推行其“重返亚洲”战略,持续关注南海局势,与菲越等国军事互动频繁。

(二)日本积极加强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关系,从日本本国利益出发,倾向于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以求制衡中国。三)印度加快推进其“东进”战略转移,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与越南联合对抗中国。

王春阳

从钓鱼岛主权问题看中美日三边关系

崔立如

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中国的作用* 现代国际关系》 2006年第9

下载周边动荡中国应警惕“外溢效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边动荡中国应警惕“外溢效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导语 不知道用“狼烟四起”,“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古诗来形容当前我国周边形势恰当否,但我国周边形势严峻是不争事实。有人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人说我们......

    中国周边形势

    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

    中国周边局势

    一、北部(含东北、西北) 有俄罗斯、蒙古、朝鲜以及中亚其他国家与我国接壤,首先,我们主要把目光集中在俄罗斯,这是个传统的欧洲国家,16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国土,横跨欧亚大陆,战略......

    中国周边形势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jiao权端势力、民族fen裂势力......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摘要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风险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不断有国家前来挑衅:一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关系的竞争性凸显;二南海危机,中日......

    中国周边形势

    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

    中国周边环境分析

    中国周边环境分析 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世界上处于相对孤立的位置;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后起工业化国家,我们的国家根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