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纯城镇化不是经济增长引擎
单纯城镇化不是经济增长引擎
2013-06-07环球时报
作者:【美】迈克尔·斯宾塞
2013财富全球论坛6日在成都召开,全球众多政商界领袖齐聚一堂,就广泛议题谈了看法。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中就包括中国的城镇化。城镇化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是现代经济的根基。没有哪一个现代经济体会有大量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中国现在的挑战在于,如何让城镇化进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与城镇化的推进相并行的,必须包括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岗位的引擎。
中国城镇化有很大潜力。据我预计,中国城镇化将继续扩展,不断吸纳农村劳动力,在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方面将创造巨大的投资需求。如果在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城镇化将是促进这种增长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经济体在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城市贫困、犯罪率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虽然中国同样面临类似挑战,但我认为,中国不会落入这些城镇化陷阱。
不过,在我看来,建造城市本身不会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城镇化不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过程,而应被当作支持经济结构变革的一种力量。一些经济体遭遇“坏的城镇化”,是因为人们在没有就业的情况下涌入都市区。当然,交通拥堵和城市规划不善也是潜在问题。要避免这种不良后果发生,你必须要有完善的规划、高效且公开透明的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以及过硬的基础设施。
中国领导人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在城镇化过程中,中国需要妥善规划城市空间,注重城市生活质量,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城市建筑达到节能要求。公共交通系统等基础设施也要有良好的规划和投资。香港建设交通系统的模式就值得中国其他城市借鉴。
单纯的城镇化不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药方,需要有其他结构调整和政策变革的配套推进。中国“十二五”规划就这些方面的必要改革做出了非常好的部署,这是一份非常全面的“路线图”。摆在中国新一届政府面前的主要挑战是实施“十二五”规划业已确定的众多改革议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如果规划得到有效执行,中国完全能够在经济转型和城镇化探索中取得成功。
中国已处在“中等收入转型”阶段,经济正在向由国内消费、高效投资和高附加值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转型。在出口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国内非贸易部门的需求增长。因此,就长期的经济增长战略而言,中国要更加倚重非贸易部门的生产率和增加值的提升。而这要求国内市场的良性竞争、合理的监管政策、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创新的支撑。总之,我认为,竞争、市场化和创新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词。▲(作者MichaelSpence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文由吴成良采访整理)
第二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关于茅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意,关系民计民生与社会和谐及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茅箭作为十堰中心城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商贸服务大区和东部新城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的迫切需要,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改善民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对于实现茅箭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茅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难得机遇
现代服务业建立在比较发达的工业化基础之上,是依托电子信息和其他新兴高技术,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茅箭区不仅是十堰地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聚集体,而且是区域内最集中的经济活动和商贸流通场所,因此不仅要成为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的中心,而且要在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龙头作用。从现实基础和条件来看,茅箭区发展以“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为特 1 征的现代服务业,既体现了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又实现了城市空间拓展;既承载了现代商业功能分区,又为资金东流、人才东聚、项目东移提供了服务保障。
1、良好的区位优势。茅箭区位于十堰市城区东部,银(川)武(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距离襄樊机场180公里,距正在筹建的武当山机场不足15公里,距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27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50公里。辖区内新建成的北京路、天津路、重庆路、浙江路、上海路与东风大道、辽宁路、武当大道、许白路等城市主次干道构建起完备的交通网络。辖区为十堰中心城区,东连十堰高新区、武当山经济特区,十堰市火车站、汽车站位于辖区,坐拥高校园区,有郧阳师专、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郧阳医学院、湖北汽车科技学院等四所高等院校,学生高达3万人,日人流量达10万人,具备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
2、难得的政策机遇。近年来,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了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特别是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之现在建设投资项目的成本下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的新政策、税费方面的改革非常多。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可以进行重新布局,整合资源,做大做强。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省政府下发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为我们发展现代服务业指明了方向。市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东部新区开发建设,以天津路、重庆路、武当路等城市干道为骨架,以 2 工业园区、高校园区、商贸新区为支撑,加快建设东部新城区。此外,茅箭区委、区政府不断提升商贸服务区功能,先后围绕火车站商贸经济圈建设、赛武当旅游开发等,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服务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必将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3、繁荣的商贸经济。茅箭辖区商贸经济十分繁荣,辖区聚集了十堰80%的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宾馆、饭店、大型专业市场、连锁超市、仓储物流等,新业态星罗棋布,是鄂西北重要的商品流通集散中心。2010年元至11月,全区完成商贸销售额263.8亿元,同比增长26.2%,绝对值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全区共有各类专业市场 42家,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有12 家,其中包括鄂西北工业工程机械交易中心、虹桥建材商城、辰泓大市场、澳门街建材市场、燕林建材市场、金地家居广场、银河汽车交易市场、鄂西北小商品批发市场、俊发家私广场、老虎沟农贸市场等,年交易额达56.8亿元,共有各类商贸企业 9451家,其中包括人民商场、五堰商场、京华超市、寿康永乐连锁超市、新合作鑫城超市、国美电器等,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就有20 家,过5000万元的有15 家;物流配送、投资担保、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拥有十堰市最大的商业步行街,是十堰市最为繁华的地段,日均人流量达5万人以上,十堰市火车站商贸经济圈预计近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
4、雄厚的工业基础。工业化、城市化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辖区毗邻十堰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普林工业园、东风中客、万向通达等工业园,东风伟世通、东风公司车桥厂、3 锻造厂等专业厂和三环集团、太平集团、通达集团等中央、省、市属企业星罗棋布,使茅箭区成为东风公司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零部件采购基地。特别是近年来,我区强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和专用车生产,引进了驰田汽车、普林齿轮、正和车身、东风客车等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了集研发、生产、物流、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汽车产业体系,第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集群效益开始显现。截止到2010年11月,我区工业总产值达131.4亿元,产销率达98.7%,全区工业企业共有2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 161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 22 家,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达18家,涉及到汽车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众多产业。各类企业的快速扩张迫切需要相应的现代服务业态的配合,也给现代服务业提供了众多的发展领域。
5、广阔的发展空间。服务业已经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而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产业演进的初级阶段,发展速度缓慢,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差距既是潜力,也是机遇,三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给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预留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土地空间巨大,天津路沿线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1700亩;重庆路道路沿线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1700亩;浙江路沿线开发商可供开发的建设面积1250亩,其中茅箭辖区577亩。三条路总体可供开发利用的建设面积达3977亩。在这么大的一片区域上,完全可以再造一个“五堰商业街”。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区现代服务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规模不足、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欠平衡等问题明显存在。
1、对现代服务业重视程度不够。一是重工业轻服务业思想尚未根本改变。总认为工业投资见效快,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效果较为显著;不能正确认识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过分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而忽视服务业对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作用。二是政策扶持不够。近年来,市、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文件,在服务工业发展上开通了企业服务直通车、“宁静日”等便捷服务,这些政策对工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对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却很少,仅限旅游等少数行业,致使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相对偏低。三是管理部门多。服务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行政审批管理部门偏多、程序偏繁、限制较多,阻碍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进入第三产业领域,也导致了整个三产出现总体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层次较低、缺乏协调管理的问题。四是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信心不足。总认为现代服务业对人力、技术等要求高,而本地企业集中度不够,规模小,地方人流、信息流不够,三产发展难成气候,主观上努力不够。五是规划滞后。
2、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是传统服务业比重大。我区服务业中,商贸等传统行业增加值占三产增加值的60%以上,主要以劳务型服务为主,智力型服务比重低。二是服务产业较为分散。我区各类服务业都有分布,但总体上没有形成一 5 个比较长的服务产业链条,服务品种不丰富,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不高。三是服务业整体层次有待提升。服务业企业规模不大,企业融资能力不强、抵御外部环境风险的能力较弱。虽然有人商集团、武商量贩店、寿康公司等大中型企业,但整体集中在商品零售业,经营雷同,相互竞争激烈。而其他服务业缺乏大型骨干企业,而金融、科技、教育、文化、信息咨询、高新技术研发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明显滞后,某些社会服务方面还是空白点。制约了服务业整体结构的优化和综合效益的发挥,从经济规模、产业能级、资源配臵功能、资源配臵效率等方面来看,和国内发达城市、国际大都市相比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3、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和统计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服务业普遍缺乏现代化的行业标准,已有的标准一般都比较落后,不适合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或者是泛泛引入国外认证机构评价体系,不适应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一些行业的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不规范,质量难以保证,制约了服务市场的快速成长和健康发展。另外,现行服务业统计还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实际情况,服务业统计制度还不够健全。
4、人才缺乏制约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是人才资源总量偏少,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现有的人才积累总量明显偏少,难以满足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的旺盛需求。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企业人才招聘难易度中,有近一半的企业表示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二是人才队伍层次偏低,且行业分布不平衡。从受教育程度和职称情况来看,我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的层次较低,与现代服务业技术密集、6 知识密集的特性和要求相比,明显不足。三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短缺严重。在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结构中,高级、中级、初级人才的构成呈现“金字塔型”梯度结构。由于现代服务业专业化程度高、涉及面广,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高级人才,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而我区目前的人才队伍结构中,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尤其缺乏。以物流业为例,我区物流业大部分从业人员是从传统的物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缺乏现代物流业的职业锻炼和工作经验,难以对现代物流业的运作作良好的把握。
三、加快发展茅箭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1、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思路,推进商贸服务功能区建设。一是参考和借鉴现有工业园区开发模式,立足创新机制和争取政策,分别在重庆路、天津路、浙江路沿线建设政策相对集聚的“金融服务产业园区”、“文化教育培训产业园区”、“汽车服务产业园区”、“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园区”等园区,积极探索商贸服务业与民营资本和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新产业发展形式,如由区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统一成立园区管委会或园区管理经营总公司(或允许街办成立类似机构),负责总体政策的制订和整体发展规划、协调,在项目审批、贷款、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工作制度、策略和方法。二是充分发挥街办、社区参与发展商贸服务产业的积极性,在园区管委会或园区管理经营总公司下,吸纳各具体产业功能区所在街道或社区成立重点产业功能区管理中心(公司),负责各产业功能区的统一招商策 7 划和日常管理、服务。管理中心可与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咨询公司、人才开发公司等有关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成立以服务下辖功能区为主的专业咨询公司。
2、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行业管理上,把该由市场办的交给市场,能由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做的交给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一是建立健全商贸服务业各重点行业的信息管理体系,并利用统计、税务登记等数据库进行对比筛选,建立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指标体系,每季度汇总、分类,全面系统地掌握全区服务业发展状况。二是加快建立电子政务,推进网上办事、网上监督,实行政务公开;同时,要大力推进茅箭区服务业信息化进程,采用“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企业(信息软件企业)承建,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服务业重点行业的门户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商务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三是加大商务专项规划力度,结合变化了的情况,对商业网点及早作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规划,对已有的规划结合实际及时进行修改。
3、对于重点引进的商贸服务业,从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便捷方面给予一定扶持。一是成立商贸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制订明确的管理办法。明确引导资金是用于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的档次和质量,推进商贸服务业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发展,引导和促成关键项目或闲臵资源投入使用的贷款贴息和补助的专项资金。二是在税收优惠上,对重点行业3年内区留成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给予一定的减免或者按一定比例返还。同时,按当年留区税收(指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留区部 8 分)多少排序,给予前10名企业奖励。三是在资金扶持上:包括用地优惠、房租补贴、贷款贴息和认证奖励。其中,用地包括土地出让金减免等;房租包括减免和政府补贴。贷款政策包括对重点企业出台相应贴息政策。便捷注册主要包括注册资金金额、科技成果作价比例以及登记手续等方面的扶持,如对于科技人员和海外留学人员创办科技服务型企业,可以适当降低注册资金金额,并分批到位。
4、拓展招商引资多元化渠道,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一是鼓励服务业发展重点企业进入与企业所属产业相吻合的产业区块。按照企业规模、是否品牌企业、在行业内影响大小等标准,可分别在入驻的前若干年内给予入驻企业以20-50%的房租贴补,然后根据其税收情况进一步确定后续的房租补贴优惠。同时,对各产业区块内所有商务楼宇业主,凡引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咨询服务、商务服务行业的国际知名品牌或年营业额在国内行业内排名前10位的国内知名企业到我区投资,如期开业经营的,对引荐人可按实际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二是全面实施“三个一批”的招商战略。即“引进一批”,主要是引进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公司这两类核心企业及集团,提升全区产业的品牌优势,形成茅箭区区商贸服务业的品牌高地;“培育一批”,主要是对市场化程度不高、创办初期投资风险较大、企业规模偏小但具有成长性的行业,在风险投资机制、投资担保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强引导并提供支持,以培育市场,壮大规模;“收购兼并一批”,主要是通过资本运作收购兼并一批包括区属的和市属的,外来的和本士的商贸企业,形成强强联合、以强制弱、9 弱弱变强的“强势”。三是充分利用茅箭区作为十堰市行政管理、商贸服务中心的优势,充分发挥随行政中心搬迁而带来的大量市直部门、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迁入的契机,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的中介作用,“请进来”、“走出去”,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研发机构和地区总部,实现信息、咨询、物流等企业在茅箭的集聚。
5、大力引进各类人才。针对茅箭区发展商贸服务业对人才的需要,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引进人才:一是与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郧阳师专、郧阳医学院等高校合作,有步骤地设臵相应的学科和专业,扩大紧缺专业学习规模,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快培养商贸服务业需要的人才。二是建立健全茅箭区商贸业的职业教育培育体系,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高校或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开展各类进修班、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引进职业认证教育等方式拓宽培养途径;另一方面,与市劳动保障部门等部门合作,推出服务业从业资格体系及相应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各类在职教育培训;三是大力引进国内外商贸服务业方面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
第三篇:三大支柱改造中国经济增长引擎
三大支柱改造中国经济增长引擎
核心提示: 2015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特别致辞,首次将“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与“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共同称之为中国经济的“双引擎”。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进一步明确将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并称为改造传统引擎的“三大支柱”。
2015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特别致辞。在这场备受瞩目的演讲中,中国总理首次将“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与“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共同称之为中国经济的“双引擎”。
有外媒评论:从强调传统的“三驾马车”到提出“双引擎”,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论有了微妙而适时的变化。
此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安排与“改造传统引擎”密切相关的议题:
2015年2月25日,决定进一步强化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5月13日,部署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6月17日,部署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发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多重作用。
及至上月28日的第100次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我们老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投资增速下降是因为内需不足,但事实上,中国老百姓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缺口依然巨大。”李克强总理在一次常务会上郑重提醒道。
李克强提醒参会各部门的负责人,要认真研究过去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什么“欠账”,有哪些需要补上的“短板”,要把这些需求挖掘出来,通过供给引导需求潜力的释放。
既是支撑投资的新增长点,也是老百姓翘首以盼的民生需求 针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李克强总理曾列举过这样一组数据:目前中国公共设施的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还要低10个百分点,而城镇化率则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李克强总理提出“改造传统引擎”这一概念时,中国经济传统的投资驱动模式正呈现出典型的换档期特征——2015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8,跌破荣枯线(50)的数据显示出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压力。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意味着总理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对策已然成型。”一篇文章分析道,“过去一些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引擎在相继失效,但中国需要保持一定的GDP增速,并以此确保就业和发展,并为更多改革举措推进创造物质和财政条件,而改造传统引擎便是李克强给出的解决方案之一。”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进一步明确将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并称为改造传统引擎的“三大支柱”。
总理并称的这三大支柱,有一个共同特点:既是支撑投资的新增长点,同时也是老百姓翘首以盼的民生需求。
事实上,这种“一箭双雕”的思路始终贯穿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相关议题中。
2014年4月2日的常务会议确定了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李克强在会上说,铁路建设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关键作用,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2014年5月21日的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总理明确指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夯实农业基础,是保障我国粮食、水利安全的重大举措,对于当前稳增长也有重要意义。
2015年6月17日的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李克强表示,推进棚户区改造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千百万住房困难家庭生活改善,是惠民生、稳增长相互促进的重大举措。
有媒体报道:“若„改造传统引擎‟切实得以很好实施,不仅对于当前稳增长是重大利好,也是关乎长远的利国利民之举。”
从确定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到深化投融资体制,总理稳增长的每一招棋都是“改革” 2015年2月14日,李克强来到贵阳轻轨1号线施工现场,考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理戴上安全帽走进隧道,询问工程进度。多数施工者来自农村,李克强称赞他们是城市功臣。他叮嘱省领导,等这条轻轨修通后,你们一定要请回这些一线建设者,乘坐首班列车。
李克强总理对改造传统引擎赋予了新的思路——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资,不能仅靠政府“包打天下”。
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事实上,“PPP”是相关议题讨论中的一个高频词。2015年5月13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指出,过去主要依靠财政投入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资“是不可持续的”,推广PPP模式,是当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拉动投资增长的有效手段。
“有效运用社会资本,这本身也是一种改革。”总理说。最新的第100次常务会议上,讨论到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时,李克强总理问询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开展PPP模式,有没有成熟经验证明这一模式有回报率?”得到的是肯定回答。
随着“传统引擎”的不断改造升级,当前中国经济正呈渐趋稳步向好态势。据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5-6月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
“这说明,这台传统引擎的动力正在到得显著增强。”有报道这样分析,“从确定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到深化投融资改革,总理稳增长的每一招棋都是„改革‟。”
第四篇:经济发展引擎将由工业化偏向城镇化
经济发展引擎将由工业化偏向城镇化
李扬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内容辑要: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我国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而城市化则方兴未艾。由此,我国未来发展趋势将是两者并举,并逐步向以城镇化为主导的方向转移。这种城镇化模式的转变影响深远,意味着未来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保持相当大的规模。未来规模投资引导我国经济总格局没有变化,但是投资领域将因城镇化模式变化而发生重大变化。金融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予以配合。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发展是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即解决温饱问题上起步的,因此工业化很自然的就成为一个在较长时期发挥主导作用的因素。与此同时,虽然城镇化也有相当大的发展,但是从两者的关系来看,这样的城镇化发展是由工业化引致的,可以将其称之为引致性的城镇化模式。
对这样一种模式,国际国内上存在着很多的争论,不少人将城镇化速度落后于工业化视为我国发展中的遗憾和缺陷。但笔者的观点却恰恰相反,认为这种模式是特定时期,我国发展道路的较好选择,使我国避免了像拉美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早出现大城市膨胀,以及各种各样的贫民窟遍地产生的社会弊端。
当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原先的引致性的城镇化模式所蕴含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开始日益暴露出来。
首先,在过去的城镇化模式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并不谋求移民,成为城市居民。而由此,产生了大规模人口迁移,对我国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压力,也产生了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其次,在城市打工的农民,主要收入并不会留在城市里,而大多汇回农村,这就造成了大规模的资金流动。第三,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往往除了吃穿等基本消费会在城市中进行,其他一些耐用消费品,如住房、医疗等消费活动仍主要发生在农村。
所以,可以这样说,由工业化引致城镇化的发展,事实上是固化了我们城乡的分隔。笔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没有像城市居民那样呈现不断升级态势。相反他们的消费结构,甚至表现出低级化、甚至出现了恩格尔系数逆转趋势。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居民,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使他们在城市里赚取了比过去更多收入,但是他们仍然延续着,甚至强化着原有的消费习惯。
对于这种现象,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的话,其主要原因在于分散的农村,供应不能非常集中,存在规模不经济。而主要引发的后果,就是导致社会有效供应不足和价格过高。笔者曾做过统计,发现就消费价格而言,2001~2008年,我国农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3.3%,城市只上涨18.4%,农村价格水平上涨幅度高于城市。
不过,最近几年,我国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中城镇化趋缓,民工荒现象出现尤其值得引起关注。分析发生的原因,其一是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其二则是由于国家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较大程度改善了就业环境,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笔者认为,城镇化趋缓,民工荒现象出现预示着随着工业化进入中后期,我国正迎来一个转折点――从工业引导城镇化向工业化和城镇化并举,并逐步向城镇化为主导的方向转移,而这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新的趋势。
这种转折和趋势,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新的改革要求,而其中蕴含的发展动力、发展潜力更是巨大。可以这样说,城镇化将逐步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例如,未来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民工将从候鸟型流动转变为城市移民,这不仅需要制造业继续稳定发展,而且对城市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提出巨大需求。又如,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主要原因之一是城乡差距,而新的人口流动格局会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对于改变我们国家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做出贡献。
面对这样的转变和趋势,金融支持必不可少。不过,笔者认为,在从工业化主导向城镇化主导的过程中,投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总格局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投资领域却会因城镇化模式变化而发生重大转变。因此,工业化主导的投资和城镇化主导的投资风险不同,商业可持续性不同,所需要的价格和收费的环境不同,需要的税收待遇不同,这一系列的变化也意味着投资资金性质在发生着改变。这就需要我国金融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予以配合。具体措施包括: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股权性资本的比重,聚合各类资本,鼓励金融创新,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系等。
第五篇:城镇化-经济20130810
城镇化 —科学布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生态文明
户籍制度改革--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
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征用与城市拆迁
防止城市病—城镇化区别于城市化
一概念
城镇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夸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政策背景
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目的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投资与出口后劲不足等问题,而内需不足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快速提振。投资、消费结构已经接近“临界点”的判断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寻找新的驱动,调整投资结构已经迫在眉睫。传统城镇化模式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城镇化转型刻不容缓。
新型城镇化
一存在问题
1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
2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慢于常住人口城镇化速度
二产生原因
1新型城镇化的逻辑主线与路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扩大内需是调结构的首要任务→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
2新型城镇化强调消费升级和城市智能化。未来的城镇化进展中不再是钢筋水泥式的“城市化”,更强调消费结构升级、信息化城市、智能化城市。
3城镇化将成调结构、经济再平衡平台。李克强强调将城镇化与其他配套改革联系起来,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4新型城镇化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统筹。
四应对策略
1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
2加快改革户籍制度
3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户籍制度改革
一应对策略
1扩大户籍制度改革范围,进一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2以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给农业转移人口吃定心丸
3以产业为支撑,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以统筹安排为思路,分层分批地进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土地改革
一应对策略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
1)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
1)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缩小行政性征地的范围,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图市场
2)允许农村集体宅基地的使用权自由转让、抵押和出租
3)允许有条件的农村由农民自主推进城镇化
城市病
一表现
1人口膨胀
2交通堵塞
3环境恶化
4住房紧张
5就业困难
„„
二应对策略
1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境,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
2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
3树立以人为本、城市治理的理念—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
4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