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政治史教学案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2 00:4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二政治史教学案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二政治史教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篇:专题二政治史教学案参考答案

问题设计

1.A、主要战争与结果

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B、原因

⑴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优势,在世界各地强占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⑵中国封建落后,内部危机严重清朝妥协腐败。

C、影响参见教材P25部分

2.A.背景:①美国因自身的实力而不能单独对中国参加侵华活动;②19世纪末,在列强纷纷划定中国的“势力范围”的情况下,美国为了分享侵华利益,于是提出该政策。

B.实质及目的:实质是要把中国门户向一切帝国主义开放。目的是获得美国在华利益。

C.影响:一是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二是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3. A.典型代表: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等。

B.相同点: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斗争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都没有完全取得胜利;斗争中既要同侵略者斗争,又要同腐朽的清政府斗争。

4. A.这一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然而这一口号并不是义和团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来的。因此,这个口号既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大数中国人民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B.“灭洋”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同样具有“爱国”与“保国”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朝廷”、“大清”等观念混同,这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对清政府,也没有表示反对封建制度。

C.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决策。但是,这个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朝统治阶级的警觉,不能识破清政府的反动本质,以至于后来上当受骗。

5. A、背景

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其后多次发动侵华事件,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B、经过

⑴1935年12月,中共在瓦窑堡开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⑵西安事件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 ⑶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⑷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⑸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意义

⑴从此抗日战争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抗日。

6.A、原因

⑴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⑵两个战场相互配合;⑶中共的主导作用;⑷海外华侨和援助;⑸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

B、历史地位

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埃塞俄比亚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③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④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题二政治史教学案参考答案

高考再现

1、C2、C3、D4、C5、C6、D7、D

8.⑴、1896年⑵、甲午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强占台湾。⑶、对台湾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跟踪练习

1、D2、B3、C4、C5、B6、C7、A8、B9、A10、D11、(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兵力不足。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即可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但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12.(1)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投降。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两大矛盾汇流,集中体现为阶级矛盾。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已成为列强在华的工具。

第二篇:专题四政治史教学案参考答案

专题四政治史教学案参考答案

问题设计:

1、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主政治因国情不同而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主集中制。

2、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新时期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它写入宪法并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确定下来,标志着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设迈进了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20年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3、(1)形成: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逃亡台湾。在祖国大陆基本解放的情况下,解放军准备渡海攻台,台湾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可是,朝鲜战争突然爆发,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由于当时解放军主力投入朝鲜战场,解放台湾就搁置下来。

(2)阻碍统一的因素:美国。台湾问题本属中国内政,美国出于反华的需要,力图保持两岸分裂的局面。当时党和政府为打破美国对华封锁,更为祖国统一大业,提出要解放台湾。台湾当局依仗美国撑腰,也针锋相对地提出要反攻大陆,使海峡两岸处在敌对状态。

当前,阻碍台湾统一的主要因素是:①台湾台独势力的猖狂活动;②国际反华势力与台独势力互相勾结。高考再现:

1、A2、C3、A4、B5、B6、A7、D8、D9、(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

(2)政治方面: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3)经济方面:坚持了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跟踪练习:

1.D2.C3.D4.D5.B6.C7.B8.C9.B

10.(1)中国物质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2)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反对盛宣怀的主张,因为它出卖国家主权,要将中国变成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3)为了得到列强的支持(答J“争取列强承认革命军政府”亦可);反映了同盟会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性。

(4)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离不开世界。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的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11、(1)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后来,在反右派斗争的过程中,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而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重要矛盾。中心任务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3)中国共产党十一民三中全会上,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第三篇:函数教学案(二)

函数教学案

(二)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

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自变量取值的求法。难点:函灵敏处变量取值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函数概念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什么叫分式?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x+2/2x+3有意义?(答:分母里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分母≠0,即x≠3/2。)3.什么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答:根指数是2的根式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0。)

4.举出一个函数的实例,并指出式中的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新课

1.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解析法的意义:用教学式子表示函数方法叫解析法。并指出,函数表示法除了解析法外,还有图象法和列表法。

2.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有时要受到限制这就可以引出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并说明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是:

(1)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函数解析式(即是函数表达式)有意义。(2)自变量取值范围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讲解P93中例2。并指出例2四个小题代表三类题型:(1),(2)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3)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分式;(4)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二次根式。推广与联想:请同学按上述三类题型自编3个题,并写出解答,同桌互对答案,老师评讲。

4.讲解P93中例3。结合例3引出函数值的意义。并指出两点:(1)例3中的4个小题归纳起来仍是三类题型。(2)求函数值的问题实际是求代数式值的问题。补充例题

求下列函数当x=3时的函数值:

(1)y=6x-4;

(2)y=--5x2;

(3)y=3/7x-1;

(4)yx3。

(答:(1)y=14;(2)y=-45;(3)y=3/20;(4)y=0。)

小结 1.解析法的意义: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解析法。2.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方法(依据):(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

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②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 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3.求函数值的方法:把所给出的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庆原函数值。练习:P94中1,2,3。

作业:P95~P96中A组3,4,5,6,7。B组1,2。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与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比如例

2、例3中各是4个小题,对每一个例题均可归纳为三类题型。而对于例

2、例3这两道例题,虽然要求各异,但题目结构仍是三类题型: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2.注意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优质联想能力。要求学生仿照例题自编题目是有效手段。

3.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良好学习方法。比如对于有实际意义来确定,由于实际问题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就要具体分析,灵活处置。

第四篇:《六国论》教学案二

《六国论》教学案

(二)【目标导学】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通过自学自练疏通课文,了解和掌握课文的有关文言文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以及作者写本文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理解:与、义、速、再、却、殆、当等词语的意义。归纳: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义项,了解使动用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朗读或复述有关内容,培养听、说能力。

②对于翻译常识以及如何分析课文的论证,教师以方法指导为重点,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击强暴的思想。【自主领悟】

1、提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

2、提问: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明确:

【自主领悟】

(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⑵特殊句式:

【合作探究】

【原文】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提问: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明确:

2、提问: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

3、提问: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

4、提问: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原文】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2词类活用

(1)李牧连却之(2)以弱天下之民(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⑴提问: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后一层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⑵提问: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之疏,而②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两篇《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你认为苏辙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

⑶提问: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

明确:

【原文】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提问: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

【自我检测】

1、下列没有古今异义选项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阅读苏辙《六国论》中的一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而①不免于灭亡。常为之②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

第五篇:成语(二)学案及答案

****中学高中语文思维导学案

成语练习

(二)班级:姓名: 学科:语文 课时:2课时 编写人:***审核人:编号: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总觉得礼物有些轻了。

B.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C批又一批人才。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B.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墓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知道他的墓在这里。

C.我厂生产的红石牌高级涂料色泽高雅,历久常新,使用红石牌涂料来装修你的居室,包你蓬荜生辉。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B.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C.雨过天晴,我们站在山崖边欣赏着高山流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老张从善如流,和同志们一起商量修改他原先提出的方案。

B.她对着镜子,发现自己越发没精神了,于是想起“人比黄花瘦”的词句,禁不住地顾影自怜起来。

C.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置喙的。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救灾物资络绎不绝地到达灾区,灾民们终于有了欢声和笑语。

B

C叹。

D祸。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 1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

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下,分类处理。

D.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会有大的作为。

B.产量高,品质好。

C.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

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D.济纠纷经常发生。

成语

1【答案】选D

【解析】A项“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和害怕,而句中表达的意思是心里不踏实B项“蹉跎岁月”原意为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而剧中理解为“艰苦岁月”了,牵强C项“罚不当罪”处罚罪行不适当,多指处罚过重

2【答案】选B

【解析】A项“敝帚自珍”不能用于他人的礼物C项“蓬荜生辉”表示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题赠给自己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D项“鼎立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3【答案】选A

【解析】B项“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C项“高山流水”指知音或知己,比喻高妙的乐曲D项“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此处应为“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4【答案】选C“无庸置喙”指不容插嘴

【解析】B项①顾望身影,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处境孤苦,潦倒失意②转过头看着英子也自觉可爱多谓自矜其美;自我欣赏语出《初学记》卷二七引南朝梁张率《绣赋》“顾影自媚,窥镜自怜”

5【答案】选D

【解析】A项“络绎不绝”是指人,不能用于“物资”B项“戛然而之”突然停止多指声音C项“气贯长虹”气:气概,精神贯贯穿形容气势壮盛,简直可以贯穿长虹

6【答案】B 【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7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A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C项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D项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三项都是用正确。B项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

8答案:B

9答案:D【解析】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11C【试题答案】A“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和哪个一致?B“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

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而语境中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了,没有量的差别了。C”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D“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在句中情感色彩不当。

下载专题二政治史教学案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二政治史教学案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潮教学案及答案

    观潮教学案及答案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教......

    2017小说二轮教学案(二)

    高三复习小说阅读 第四课时教学案 一、考点回顾 主要设题类型(三): (三)分析环境描写——问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的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

    初中作文教学案(二)

    初中作文教学案(二) 主备人:年月日[课时]第2课时 [教学内容]审题立意训练 [教学目标]1、审题练习;2、作文立意练习。 [重点难点]掌握审题立意的常规方法。 [教学过程] 1、作文审......

    教学案二:定语从句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定语从句的基本用法,懂得什么叫定语从句,什么叫先行词,什么叫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等几个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知道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包括在定语从......

    成语教学案答案一

    正确使用成语学案一答案 真题体验 1【答案】A 【解析】A项“特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很恰当。B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C项“耳提面命”,不仅是当......

    理想教学案及答案(五篇范文)

    理想教学案及答案 理想 课型:讲读 课时: 教学目标: .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女娲造人教学案及答案

    《女娲造人》教学案 教学目标 ①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②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③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古诗三首教学案答案

    “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喧”。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