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九一八事变与近代中日关系》
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财政的破坏
——读《九一八事变与近代中日关系》有感
自民国初年以来,日本因与北洋军阀的特殊关系,在中国华北地区实行过一系列的政策和谋略,华北也因此成为日本仅次于满蒙的在华权益之地。南京国民政府为统一华北地区,进行了不懈努力。日本则利用与北洋余孽的特殊关系,并发展华北地区反对蒋介石的新势力,进行了一系列谋略活动。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随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日本不断发动事端,将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乃至整个中国。与其武力入侵相配合,日本当局还接力破坏和扰乱中国的财政结构,为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行准备。
一.强占东北海关,掠夺关税收入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三省共设有大连,安东,营口等6个关以及满洲里,大东沟等6个分关。东北海关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九一八后日军便将强占东北海关视为当务之急。1932年3月,伪满洲国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随后发出通令,从今起所有税收统统解往东三省官银号,不得汇往上海总税务局,中国银行及海关所保存的灌水收入全部交给当地官银号,并进而宣布与中国海关脱离关系。从此,东北所以海关全部沦于日伪之手。
东北海关的丧失对于中国财政经济带来巨大破坏,导致财政收入急剧下降,夸大外贸出超,外债担保收到严重影响,使得中国政府偿付外债的能力及其债信大大跌落。
然而,东北的沦陷和海关主权的丧失对于中国影响最大的还是政治上的损失,这一损失则是无法用数字来估算的。
二.操纵华北走私,摧毁中国经济
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渐将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在武装入侵不断升级的同时,日本还对中国经济进行破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策划和操纵华北走私,扰乱中国市场,因而也是其全面侵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实日韩浪人在华北走私早已有之,但《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对华北的走私规模不断加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私运白银出口,既能获取暴利,又能干扰和破坏中国财政。日本对华北的走私贸易对中国的财政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由于大批走私货物偷运入境,致使华北海关税收急剧下降,据海关统计,自1935年8月1日起的九个月中,华北六港税收损失共计25506946元。
日本政府企图以走私漏税来动摇中国的关税制度和财政基础,借倾销私活来摧残整个中国的国民经济,削弱和打击中国国内的民族工商业,起最终目的是要奴役和吞并整个中国。
三.破坏中国实施币制改革
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制度极为紊乱,发行既不统一,形式更为复杂。这既落后于世界先进的金融体系,更不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书中写道:在1934年,美国实施购银政策之后,由于世界市场上银价不断上升,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11月中国的财政当局宣布实施币制改革。
中国实行币制改革事前曾征询过英国财政专家,事后又相继得到英国和美国政府的支
持,因此进展极为顺利。然而这一切却引起了日本的极大愤懑。
改革初期,日本采用所谓“彻底阻止”的办法主要是在政治和军事上施加压力,阻碍现银集中。尽管日方竭力进行破坏,但币制改革还是得到民众的支持,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这种形势下,日方不得不变换策略,积极在华北实施所谓“自主币制”。1936年1月,日本拟定了《华北币制改革指导要领》。这个要领的指导方针是:“华北币制在形式上虽需要使之同中国一般币制建立相当的联系,但应迅速排除来自华中,华南方面实质的支配关系,并进而吸收利用其资金。”它的目的不仅在于扰乱华北的币制统一,破坏币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企图在华北建立起独立于中国的通货区域,而真正的目标还是侵略整个中国。
从上述大量事实中,我们不难清楚地看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骤。就是在政治上不断向国民政府施加压力,在军事上频频制造事端,在经济上破坏中国财政,扰乱中国国民经济,为其发动侵华战争进行军事上和物质上的各种准备。
实际上,这正是时日本政府侵华政策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既包括日本外交当局的暗中访问,更明显的则是军方的公然挑衅,两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一旦日本当局认为已做好侵略战争的全部准备后,1937年7月7日变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最终走上了全面侵华的战争之路。
第二篇:近代史上的中日关系
近代史上的中日关系
【考点梳理】
(1)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2)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3)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4)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洗涮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感悟】
一.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经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中国在这两次战争中一胜一败,试简要分析这两种不同结局的原因。
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妥协退让,经济和军事落后,而日本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和军事力量强大,蓄谋已久。2.抗日战争:
(1)结果:1937 -1945年抗日战争:中国胜利。(2)原因:①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
②中共坚持敌后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③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牵制了日本进攻。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支持。
二.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目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
日本不能正视侵华历史。如: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以及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的归属问题等;
三.如何正确处理目前的中日关系?(或对中日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①日本必须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②中国应勿忘国耻,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③两国人民须面向未来,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
④青少年应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
四.日本当局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的目的、实质及影响。
(1)目的:否认侵略,美化战争。
(2)实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在复活。
(3)影响: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不利于日本同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友好往来,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考点训练】 1.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纪念这场战争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片知史】
图1 ⑴图1酷似“台历”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建立的?这一事件后蒋介石实行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1)九一八事变(2分)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中国开始局部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时事追史】
⑵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请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各一例。(2)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或平型关大捷。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名人说史】
材料一 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毛泽东
材料二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
──罗斯福
⑶ 结合两则材料,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示: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回答)(3)国内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等。
国际意义: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等。(答案须写出国内、国际意义各一点,每点3分,共6分)
2.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等多国隆重举办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侵略扩张】
材料一
(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的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
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侵略者燃起的熊熊战火之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有哪些主要内容?简要回答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内容“清政府割台湾、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白银二亿俩;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材料二中表述的情形与哪一历史事变密切相关? 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以史鉴今】 材料三
2015年3月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出席日
本为她安排的记者招待会会上表示,尽管德国是 二战爆发和大屠杀的责任方,但由于德国没有回 避历史,因此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日本也应 该为了同周边国家和解而努力。
右边漫画:德国总理默克尔像老师教导学生
一样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对于二战历史问题“要正视”。但安倍态度消极,不为所动。——摘编自搜狐网
(3)根据材料三,对照德国与日本政府对待二战历史的态度,日本应如何对待这段历史?这对日本和世界有何意义?
日本应该正视历史,勇于承认错误,向被侵略国家和人民道歉,还历史以真相。以史为鉴,面向未来。(2分)
日本这样做,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国家形象,获得国际的认同和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原谅等(1分)。对世界而言,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1分)(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材料四
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来作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
——外交部长王毅
(4)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请你举出一种日本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为战争翻案的行为。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日关系怎样才能健康发展?
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非法购买钓鱼岛等;(1分)(只要言之有理,思想观点正确,即可得分)
(4)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方必须正视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②双方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友善解决分歧;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③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两国政府应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写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
1888-1894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些钱,如果用来购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十一艘„„
——戚其章《北洋舰队》
材料三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答:(1)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2)清政府腐朽无能。(1分)
(3)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3)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百团大战。(2分)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4)根本原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重大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4.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等多国隆重举办纪念活动,既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与日本侵华相关的两幅示意图。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幅示意图,指出各自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或作用。(3分)
(1)图一:九一八事变;(2分)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2分)
图二: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2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2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德、日两国对待二战的态度有何不同?(2)德国能够正视历史,反省历史,认罪、忏悔和道歉;(2分)日本则否认侵略历史,不能正视历史,为侵略战争辩解。(2分)(答案符合题意,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可得分)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有什么现实意义?
(3)现实意义:有利于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有利于维护正义与和平;有利于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为维护亚洲的和平乃至世界和平做出贡献。(2分)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可
近代历史上,中国和日本发生过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都给中国带来了深远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经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上列材料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它是在那次战争后签订的?(2分)这场战争清政府战败了,为什么?(3分)
(1)甲午中日战争(2分)
原因:清朝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当时清政府国力贫弱;领导层的决策问题;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国力增强。(符合提议并言之成理,饥渴酌情给分。任答其中3点。3分)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
中国军队保卫台儿庄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臂章
美国“飞虎队”到中国对日作战
(2)试简述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6分)(2)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中国的抗战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美国想日本投放原子弹(“飞虎队”援华)、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是对中国抗战胜利的有力配合(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援)。(符合提议并言之成理,饥渴酌情给分。任答其中3点。6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声明,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那么,人类应该怎样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战争呢?(4分)
(3)以史为鉴,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要用和平方式解决地区、国际争端;为了避免战争,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国力;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坚决反对世界战争,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但愿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要再重演。(符合提议并言之成理,饥渴酌情给分。任答其中2点。4分)读图并回答问题。
图一 日军占领沈阳
图二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
图四 日本投降仪式
(1)图一反映的事件与日本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著名领导人是谁?(2分)(1)九一八事变;(1分)杨靖宇。(1分)
(2)图二反映的事件与图一反映的事件相比,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是什么?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指的是什么?南京失陷后,国民政府“战时的陪都”在哪里?(4分)(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平型关大捷;(1分)重庆。(1分)
(4)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关于“调休放假”的通知规定:今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根据图四,请你简要说明理由。(2分)(4)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分)
(5)“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谈你的认识。(2分)
(5)认识: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力量为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给予支持和帮助。(2分)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国务院决定今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节选《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全面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货史·上》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中国不仅收复了自甲午战争失败后割让给日本的台湾、澎湖列岛等所有的国土,而且在新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中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之一。请回答:
(1)据材料一对应指出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自承担的抗战任务并各举一著名战例证明。(4分)并据此指出中国抗战所呈现的战略态势。(1分)
【答案】(1)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抗战任务,(1分)台儿庄战役(或其他正确战役也可);(1分)共产党军队担负敌后战场抗战任务,(1分)百团大战(或其它正确战役也可)。(1分)形成了国共两个战场共同抗日的战略态势。(1分)
(2)材料二中日本“全面侵华八年”开始于哪一年,其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并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批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2分)
(2)1937年,(1分)“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或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具体表现。(2分)
(3)中国收复领土;(1分)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1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1分)据此指出提升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因素是什么。(1分)
(4)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分)为世界多作贡献(或承担国际责任)。(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 1931年9月18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沟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丢人”本是他们多年来惯用的伎俩……五年前上海“丢人”引起一二八事变,多少都捞到了好处。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四 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做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做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请回答:(6分)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1分)“《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2)材料二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1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1分)(4)材料四所描述的日本侵华罪行发生在哪座城市?(1分)
(5)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请你举出一种日本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为战争翻案的行为。(1分)38.(1)甲午中日战争;(1分)《马关条约》;(1分)(2)九一八事变;(1分)(3)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1分)(4)南京;(1分)(5)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非法购买钓鱼岛等;(1分)(只要言之有理,思想观点正确,即可得分)
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开展“近代中日战争”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战争探源】
材料一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绘制军用地图……。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二 日本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巨额赔款使日本变成了暴发户。日本将中国赔款的88%,约30500万日元用于扩充军备,……用58万日元发展钢铁工业。……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材料三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早就制订了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日军不断制造借口,向中国东北增兵,并把关东军司令部移到沈阳。9月18日夜,日军在炸断柳条湖一小段铁路后,随即调兵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攻占沈阳城。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共同点。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道路的经济条件。(2分)【战争史话】
图一 图二
(2)图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邓世昌和中国守军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分)【战争之殇】
图三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图四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 新闻》一则报道的截图(3)《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观察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严重暴行。(2分)【战争与启示】
《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图五
(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结合上述材料,反思近代两次中日战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52.(1)A、①日本两次侵华战争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都发生在中国境内。②日本两次侵华战争都是发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③日本两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任意1点,1分)B、日本将中国赔款的88%,约30500万日元用于扩充军备,用58万日元发展钢铁工业。(1分)(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分)不怕牺牲、抗击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1分)(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分)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1分)(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历史,勿忘血的教训。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任意一点,1分)
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不仅不思悔改,而且竭力掩盖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中日关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请举一例加以说明。(1分)(2)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屡次侵略中国”,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主要有哪些?(2分)(3)当前,中日钓鱼岛之争引人关注。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购岛”行为是非法和无效的。19世纪末,日本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台湾(含钓鱼岛)?(1分)
(4)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倒退的局面,你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2分)38.(1)遣唐使来华;大化改新;鉴真东渡;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等。(1分,任答对一点即可)(2)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2分,任答对两点即可)(3)中日《马关条约》。(1分)(4)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等。(1分,意思相同或相近亦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交流,增进互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等。(2分,只要言之成理,任答对两点即给满分2分)
2.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4年3月3日在国会突然表示,将继承向被日本侵略国家和殖民国家谢罪的“村山谈话”。他称,“我国(日本)曾给很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害和痛苦。关于此认识,我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他还强调,“安倍内阁从未否定过日本侵略和殖民地历史。”请回答:
(1)在近代史上,日本曾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其中甲午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个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2)1936年12月12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刻,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请举出一例抗击日寇取得胜利的重大战役。11.(1)①中日《马关条约》;(2分)②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关粉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2)①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合作初步形成。(2分)②“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2分)③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任答一例得2分)
2.某中学八年级开展“走进抗日救亡历史”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理解学习】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1)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含义。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1)全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其它大型抗战会战亦可。2分))
第三篇:中日关系与台湾问题
2011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9周年。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日本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日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苏联解体后,日本国会中亲台团体的力量大增,出现了右倾化趋势。冷战结束后,随着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加快,部分右翼舆论开始鼓吹“中国威胁论”,将中国看作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竞争对手,将台湾看作是遏制中国的一张牌。此外,由于台湾位于日本“海上生命线”的咽喉要冲,扼日本南下东南亚、西去欧的必经要道,日本每年在这条航线上的运输量达5亿吨左右,其中包括所需石油的90%和核燃料的100%。因此,他们担心中国统一后其海上生命线受制于中国,因此希望中国保持分裂的现状,认为这对日本最为有利。“日美安保同盟”重新定义,矛头也明显指向中国。一部分政界人士公然宣称日美安保条约范围包括台湾。虽然日本政府一再宣传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不是地理概念,要根据事态性质来确定,但这仍是在搞模糊战术。人们不会忘记,1996年3月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演习时,日本一些人跟着美国摇旗呐喊,无理干涉中国内政。
台湾问题涉及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二次大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将台湾及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当时的中国政府曾派员于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接受日方投降并向全世界宣告收复台湾。此后,日在追随美国承认台蒋的同时,实际上一直把“台湾归属未定论”作为对华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1972年,在“尼克松冲击”和日国内强大压力下,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日本政治家顺应民心,加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田中内阁明确表示充分理解我提出的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蒋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经过反复谈判,1972年9月29日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第三条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益猖獗,台独分子为对抗大陆,不惜投靠外部势力。李登辉曾自我表白“对日本人更有认同感”,并以作过22年日本人而自豪。李登辉谋求日本提高对台交往层次,加深双方的经贸关系,希望日本仿效美国也制定一部《与台湾关系法》,并希望借助日本之力加入重要的国际组织,参与亚太安全机制。李登辉的想法与日本国内支持台独的势力不谋而合,他们四处奔走,为李登辉撑腰打气。1995年6月李登辉访美后,这些人又四处活动,妄图促成李登辉访日,并搞了“要求实现李登辉访日国民集会”的闹剧。右翼文人加濑英明与李登辉合写了《今后的亚洲》一书,大肆宣扬“台独”谬论。1996年5月,日本前议长亲自组团参加李的就职典礼,说明日本政界内支持“台独”大有人在。香港的回归对台湾是个巨大的压力,为了破坏“一国两制”的实现,李登辉又勾结一部分日本人,妄图在冲绳建设营运中心来代替香港,使香港变成“死港”、“臭港”。今年,李登辉鼓吹分裂中国的《台湾的主张》在日本的出版式上,各界头面人物纷纷出场就很能说明问题。日本还不断有人叫嚣要把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今年8月18日,李登辉公然宣称要加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与一部分日本人一唱一和。今后,从民间到官方,日本右翼支持台独的势力还会与岛内的台独分子加紧勾结,兴风作浪。
作为遏制中国的重要一环,日本今后可能还会在台湾问题上搞一些动作,但也不会为所欲为。日本政府重视对华关系,一再表示将按照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和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来处理与台湾的关系,只同台湾保持民间的、经贸方面的往来,声明日本不支持台湾“独立”,希望台湾问题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解决。鉴于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台湾,且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在东亚地区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日本不可能舍弃大陆而同台湾公开发展官方关系。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日本右翼势力的反华动作及其与“台独”势力勾结的活动随之增加,日对台政策的两面性将更加突出,日台“实质关系”将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不会突破中日关系的大框架。
第四篇:钓鱼岛冲突与中日关系浅析
钓鱼岛冲突与中日关系浅析
历史090302136朱蕾
摘要:中日关系是东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最近的钓鱼岛冲突无疑使这一关系有所恶化。为更好地利用和延长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期,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必须认真地使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认识中日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
关键词:钓鱼岛冲突,中日关系,唯物辩证法
我国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国土面积广大,与许多国家接壤,其中包括日本、朝鲜、泰国等。自古以来,我国与各国相处融洽,关系友好,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十分复杂。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而最近于2010年9月7日发生的由日方挑起的中日船舰钓鱼岛相撞事件,无疑又将中日关系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因此在处理中日关系时我们也应始终贯彻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矛盾分析
矛盾无处不在,正是因为有矛盾,才有运动,才有发展。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于中日两国来说,无论是在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时期,还是在近代日本侵略中国、占领中国大半国土的时期,都存在矛盾,只是矛盾的程度及其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由于中日两国对历史熟悉的差异、社会制度的不同、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美国、台湾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将可能长期滞后于两国在经贸等其他领域关系的发展。而“发展滞后、甚至时而倒退的中日政治关系与两国、两国人民发展互利友好的合作交流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是、并仍将继续是中日关系的基本矛盾[1]。
在这个基本矛盾之上,中日关系与任何事物一样,会同时存在着许多矛盾。在许多矛盾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对于近期来说,以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我国渔船并非法抓扣我国船长詹其雄为主要表现的中日钓鱼岛冲突,无疑成为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当然,钓鱼岛问题不是当前中日之间的“唯一矛盾”,中日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矛盾。但是,作为“主要矛盾”的钓鱼岛问题起到了制约其他非主要矛盾解决的、主导性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钓鱼岛问题这个主要矛盾得到解决,并不意味着其他矛盾也都会迎刃而解,但是却可以为解决其他矛盾找到切入点,创造一种相对和谐的对话气氛和条件。对此我国政府可谓是煞费苦心,但其行动的软弱性让我不敢恭维。一味的口头抗议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当然也不能轻易走到另一个极端——直接诉诸武力。
二、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日关系
一切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因此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说,要更好地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日关系,积极寻求两国间的共同利益,采用合宜的外交策略,打造新的外交局面。
邓小平曾经说过,在国际事务中无所作为不可能。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国家大国地位和大国威望。在处理我们所面临的边疆主权问题时更加不能无所作为。中国没有必要像六、七十年代那样四面出击,空耗国力,但是属于自己的权利一定要毫不犹豫的争取。这也不是说我们就不可以做让步,只是让步必须是公平的、合理的。就拿“搁置争议”这一点来说,中国可以说已经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和容忍,可是如果有的国家阳奉阴违,或者公然挑衅的话,那么我们就只可以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宣示我们的决心。因为单方面的长期搁置、任人控制会被意味自动放弃了主权要求。
这就是我们推行的温和的外交政策,毫无疑问的,这是当前的世界格局的要求。我们发展自身的国力永远是第一要务。综合国力的竞争是长期的,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确保我们权利的根本。我们现在所采取的对美的温和政策,我们所采取的全方位的和平友好外交政策,是理性的外交政策。我们所采取的对日柔中有刚的外交方略,也是完全正确的。关键在于坚持这些国际战略的前提下,我们的外交中要多一些就事论事的策略。我们期待并努力寻求中日的长期友好合作,但是在具体的关系到中国长远利益的个案问题上,必须有坚决的维护自己主权与尊严的决心和行动。
最近的钓鱼岛冲突事件,我国渔船在本国领海捕鱼的正常活动,居然遭到了日本舰船的抓扣,船长居然遭到日本政府的羁押,并声称将按日本的相关法律法令进行惩罚,这是让人无法容忍的欺凌和侮辱,这是对中国人民人权何其严重的侵犯,这是对中国领海和领土主权重大而严峻的侵略和挑衅。对于这种公然挑衅,我们长期奉行的“韬光养晦”外交政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国际环境在改变,中日关系在发展,我们采取的策略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充满信心,同时做好迎接困难的充分心理准备
当然,要使钓鱼岛问题得到解决,要使中日关系步入良好发展的正轨,还有许多路要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我们应正确分析事物,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要充满信心,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同时也要看到道路是曲折的,要做好迎接困难的各种思想准备。
中日关系整体是往前发展的,我们应该建立起充分的信心,采取正确的外交策略促进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事实上,中日双方关系在钓鱼岛冲突前一直展现出健康发展的势头,中日双方在现实利益中互惠的大背景,即中日关系通过十几年政冷经热的发展,中日双方,特别是日本,逐渐认识到,双方实际上处于一种“双赢”和互惠的状态,而并没有你死我活的利益冲突。中国比以前更强大了,日本却没有如预期的真的受到多少“挤压”。相反,中国的利益与在华有着巨大市场和外资规模的日本息息相关,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日本,逐渐成为了日本的“景气杠杆”,双方的GDP增长率对比明显呈正比例,并不是中国发展,就意味着日本吃亏。中国的资源、人力,日本的技术、资金,形成了双方互补互利的格局。日本自1979年至2001年,连续向中国提供26679亿9百万日元低息贷款,帮助中国建设了北京地铁二期、首都机场扩建、北京污水处理厂、武汉天河机场、五强溪水利发电、重庆长江第二大桥、秦皇岛码头、稀阳至广州铁路扩建、朔黄铁路、南昆铁路等150个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年利率仅为0.79%~3.5%,偿还期为30年或40年[2],这也表达了日本方面的诚意。
但同时也要看到诸如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可能造成中日关系紧张的各种困难,提前做好迎接这些困难的充分心理准备。在历史问题上我们绝不退让,坚决要求日本对其侵华罪行道歉,不要歪曲历史;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不会改变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只接受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些与日本截然相对的立场必然会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大碍,但我们的国家在发展,我们应相信我们有能力解决这一切问题。
四、加强交流与合作,化解冲突,求同存异
事物发展是一个经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做好量的积累,积极促进事物往好的方向发生质变。要让中日关系不断发展就必须加强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化解冲突,求同存异,不断积累有利于双方关系发展的内容,促进中日关系的不断升温,达到质的飞跃。
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经济联系密切,政治、安全互信不足,这是双边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结果,但主流是合作。中日关系前景有三:经济关系密切,安全信任不足;经济关系密切,安全互信增加;经济关系萎缩,安全形势对立。近期将保持现状。中国对日目标是发展与日本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当前应推动中日关系向建立密切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安全互信方向发展。但考虑到长期以来“政冷经热”的中日外交现状,我国在领土主权上是绝不能退缩的,对此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得到一定的补偿,政治上也可以在民间交流方面做更多的尝试,但不要妄想中日关系一日之间得到改善,主权问题一日之间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冯昭奎.如何分析中日矛盾[M].中国外交, 2006.08.[2] 马立诚.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M].战略与管理, 2002.6.
第五篇:东北亚局势与中日关系[推荐]
东北亚局势与中日关系
近期,东北亚情势诡谲多变。中日首脑河内会晤破局,中日关系陷入冰点;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选择在中日关系低谷时,视察日俄主权争议的南千岛群岛,激怒日本抗议性召回驻俄大使,日俄外交形成紧张对立。
美国则通过一系列表态卷入东亚邻国之争,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先是申明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激怒中国,之后又要求充当调停人,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遭到中国拒绝;在日俄关方面,美国又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公开支持日本,这在冷战后的日俄争议中也是罕见的,从而激怒俄国。中日关系,俄日关系,中美关系等等双边关系纠缠不清,僵局重重,有观点认为,东北亚地缘政治中新冷战格局浮出水面,两方阵营隐约形成:日美韩对撼中俄朝。
研究东北亚地区的局势以及国际关系,必须研究这一地区特有的两大矛盾。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稳定是一个民族长期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翻阅历史,一百多年里,东北亚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一直是多种矛盾的冲突与交汇之处。冷战的两个残留痕迹都存在于这个地区。矛盾之一,是朝鲜半岛的政治分裂。为此, 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半岛曾爆发美中苏都参与的大型热战,三年中交战双方的伤亡兵力达数百万。战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长期对立,各自寻求核武。韩国在20世纪曾一度启动过核武器计划,而朝鲜已取得核武器技术,其弃核还在反复之中。关于朝鲜弃核的“六方会谈”再次陷入僵局,平壤关于弃核的矛盾心态以及各方围绕于此的博弈,都已清晰地表现在世界面前。另一个冷战矛盾,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长期化。围绕着中国台湾前途的国际斗争,长期以来妨碍着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信任建设。中国大陆依照国际法的主权原则,坚持认为完全有权自主处理台湾问题,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权干预包括这个问题在内的一切中国国家主权。但是,美国出于意识形态和国家竞争的考虑,长期将自身利益置于国际法之上,以武力或者威胁使用武力的方式,干涉台湾问题的解决。即使美国行政部门确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美国立法部门仍以法律确认美国在台及周边地区利益。中国和日本都是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大国,东北亚局势与两国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两国的对外政策以及中日关系走向对东北亚和平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中日两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地区发展方面,拥有共同利益,肩负共同责任。所以,中日关系的走向将成为该地区稳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对东北亚地区来主说,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或许要超过中美关系。但是,中日关系有着比中美关系更加难以对付的深层次矛盾,那就是两个国家的地缘政治竞争、现实中的领土争端与历史上的敌意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日益兴起的中华民族主义与根深蒂固的傲慢的日本民族心理面前,构成了一个两国领导人都很难解决的死结。或许,这个死结需要通过持久的经济竞争的结果才能化解。不过,构筑面向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存在很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但也包含着不稳定的因素,中日双方应从21世纪的长远观点着眼,从中日双方的战略利益出发,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历史认识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近年来在日本国内、军内的言论中,时有认为日本“周边”应该包括台海的议论。这不可能不使中国有所担忧。相应地,在日本的核心利益问题即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争常”的问题上,日本仍无法逾越中国这一关。由于在历史问题与台湾问题上,中国无法放下对日本的戒备,或者说由于日本首先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有意妨碍中国的合法利益,中日关系的复杂性也延伸到了日本“争常”问题。在小泉时代,日本即使为了“争常”,也曾不屑与中国协商。迄今,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尚未支持过日本的“争常”提案,理由是其地区代表性不够。如果这种“不支持”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的反对,那就可见在东北亚的中日矛盾已经到了彼此抗衡对方核心利益的地步,反映了对彼此主权完整,或在地区和世界领导地位问题上的间接排斥,其性质不无严重。
二战的日本给广大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可他们仍然存在着否定侵略历史的思潮,进而还可得出推断:这样的国家不值得尊敬,更不配担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大责任。这样的假定,很容易从日美安保条约威胁中国、日本声称对中国钓鱼岛拥有主权、日本图谋中国东海领土与资源、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出版有争议的历史教科书、以及日本谋求重获建军权和对外使用武力权等方面取得佐证。虽然日本曾在“联合宣言”中正视过去以及正确认识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日方也首次承认对中国的侵害,并再次向中国人民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是我们真的很希望日方信守自己的承诺,这样既有利于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也更有利于东北亚地区长期的安全,稳定,以及和谐发展。值得肯定的是,即使中日彼此间存在着许多伤感情或相互鄙视的情况,也并不影响两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普遍感知。对于参拜靖国神社与否,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曾表示:中国是日本的朋友,而日本不能做朋友不喜欢的事。他没有表示参拜本身是否正确,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遗憾,但他不去参拜的理由是为了维护中日友好,这就值得我们尊敬。对于东海领土争议,两国政府的政策底线都是避免发生武装冲突。尽管可能存在显示武力的意图或行为,但也仅是为了寻求谈判时的有利地位,而无意使用武力解决领土争端。中日应继续采取这种理性行为,并将其演绎为两国处理广泛的双边与国际事务的普遍准则。
东北亚的主要国家还有包括俄罗斯、朝鲜和韩国,消除本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争取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的长期和平与稳定,是东北亚各国共同的安全需要。日本想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政治影响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谋求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走军事化大国道路,就会给包括东北亚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带来**和分裂,美国虽不是亚洲国家,但作为日本的一个军事同盟,在东北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中日关系的走向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发展,并影响到东北亚整个国际关系,中日关系的走向不仅对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且对整个世界繁荣和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为发展21世纪成熟的中日关系,我国应加强对日本的政策跟踪调研和对策研究,把握日本的政治外交动向趋势,掌握对日战略的主动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应该加强同日本朝野各界的交往渠道,尤其是在朝野各党总体右倾化和组成联合政府的情况下,要建立多渠道联系,增加对政策集团的影响工作。同时,要加强对日本国民对外意识的调研,加强对日宣传,争取民众及舆论的转向。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还会加深。东北亚本来就存在一些世界顶级的经济实体,早就开始了相当广泛的经贸合作。正是这些经济与文化合作,使得这一地区的行为体更有意愿去规避相互间可能的严重政治与军事冲突。但是,东北亚地区残存的冷战遗留矛盾,也在长时间地侵蚀着相关各国的互信。这一局面,有望通过全球化本身,以及通过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力量与关系的调整,逐步得到改善。然而,中国作为东北亚重要的国家,将永远对该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责任,只要日本遵循中日友好条约,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那么中日关系将会出现更加温暖的时刻,也更有利于东北亚地区长期安全、稳定,使之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