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BA带给中国管理者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
MBA带给中国管理者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
236所获批院校、33.3万学生,这是中国MBA教育用20年时间交出的成绩单。从最初完全不为人所知的洋玩意儿,到慢慢成为受人追捧的“香饽饽”,再到近年来随着质疑声而渐渐开始的思考与沉淀,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轨迹。
MBA在中国经济驶入快车道之初进入中国,20年来为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打开了管理思维的另一扇窗,助推了中国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成长,加速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步伐。
1991年MBA教育落地中国之时,正是中国经济市场化和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那时的MBA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更多地停留在概念的认知上。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中国企业产生了急待管理充电的渴求,这为MBA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热土。而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2007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可以说是给MBA浇了一盆冷水,使人们开始质疑西方那些先进的管理之术是否只是一堆华而不实的理论知识。
其实在国外,像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杰弗里·普费福(Jeffrey Pfeffer)这样的管理学者也早对MBA提出了“重理论不重操作”的质疑,但从MBA在发源地美国的发展轨迹中可以发现,MBA教育也是在膨胀和质疑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并在美国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中国而言,情况亦是如此,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在MBA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问题,就全盘否定MBA教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的来说,MBA在中国功大于过。
管理知识的传播
MBA作为一门管理学科,19世纪末在美国诞生之初,并非有着明确的实际操作意义,所以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共鸣。直到20世纪初,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平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对企业管理人员的需求也旺盛起来,MBA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很多人认为,MBA教育很好地诠释了美国梦,这与哈佛大学出类拔萃的1949届毕业生不无关系。这届毕业生中后来近1/3成了商业圈的领袖,其代表人物包括强生公司前CEO詹姆士?伯克、施乐公司前主席及CEO彼得?麦格拉,等等。这些商业领袖的成功故事虽然各有各的不同,但是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对他们事业起到的奠基作用不能被否定。
与美国MBA教育鼓励创新不同,中国传统的管理受到农耕文明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以组织稳定和社会稳定为最高原则,“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都阻碍着中国的创新动力(310328)。也正是在这种最高原则和思想的作用下,中国一直秉承着全局为重、求同存异、中庸适度的传统管理方法。虽然这种管理方法中蕴含了深厚的管理智慧,但如果无法真正做到平衡的话,也将从另一个方面扼杀创新性,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束缚企业的发展。
MBA给中国的管理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从某种角度来说,MBA带给中国管理者的不光是创新型的管制知识,更确切的说,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企业在如何良性发展、如何做大做强、如何“走出去”等方面都有着强烈的探知需求。MBA教育在1991年适时地出现在中国,可谓正逢其时。企业的领导者们开始真正思考如何科学地去管理企业,而不单单是做生意那么简单。
MBA就是一个系统的职业教育过程,可以说是为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而量身定制的。在商业基础、理解环境和个性化发展三个学习阶段下,开设了细分的课程,主要包括了管理行为、应用统计、金融会计、管理会计和控制、营销管理、金融学、生产及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经济分析等,还提供了包括财务控制、企业精神、技术管理等很多可供选择的选修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重视实际商业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给中国传统的管理教育带来很多启发和借鉴。
管理人才的储备
哈佛商学院早年一位毕业生在毕业后拍摄了一部记录MBA校园生活的无对白电影,取名为《今天的未来领袖》。如今,中国有越来越多的MBA学子获得了成功,千橡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一舟、当当网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俞渝、优酷网CEO兼总裁古永锵是他们中的代表。虽然不是每个MBA的毕业生都能成为企业的领导者,拥有令人艳羡的未来,但MBA教育确实在人才储备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现代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再辅以商业案例的分析和决策技能的培训,MBA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那些具有实战经验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但是,MBA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护身符”,它重在培养一种综合思维和管理沟通的能力。由于报读MBA的多为已有工作经验而选择继续“充电”的学生,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能够结合经验、取长补短、快速成长。在很多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中,案例练习与知识教学是同等重要的,有时练习更重于教学。很多案例练习的过程都与企业内部的合作非常类似,学
生被分成不同的团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完成案例练习的时候,不仅要应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与合作。这时,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了积累管理经验的过程。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各行各业中对于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每个商学院都在课程设置上很用心。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为例,该商学院全年有300多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比如该校从2007年开始设置了私募股权的课程项目,该项目的咨询委员会中,包括了已在私募股权领域从业多年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校友,他们为课程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课程涵盖信用市场、后期Buyout收购、企业改组和风险投资实务等,带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和深入的案例分析。同时,商学院的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俱乐部还为学生会员提供在纽约地区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只是目前很多顶级商学院的一个缩影,它们希望提供更多的渠道来开发学生的潜能。
如今很多企业已经将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是“求贤若渴”。当然不可否认,国外的优秀商学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跨国商业网络的机会,学生更具国际化视野,但是他们在学成回国之后,也许要更用心地去思考如何将所学到的先进管理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中国的企业中。未来,中国企业也许将更加需要中西合璧的MBA,国内的很多商学院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而将更多的本土案例融入到课程中,调整了本土案例与海外案例的比例。
管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过:“管理者必须把社会的需求转变为企业的盈利机会,那也是创新的一种定义。”MBA教育其实就是在培养这样的管理者,即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者,而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考验管理者的一个重要方面。MBA扎根中国20年来,从某种程度上说推进了中国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成长,加速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步伐。
在MBA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通过国际顶级商学院的案例认识和研究“经营之神”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培训之道、学习麦当劳的市场营销策略、借鉴迪斯尼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制度、消化通用电器公司的战略计划??虽然这些管理方法都是西方的经典案例,并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国,但是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MBA确实给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打开了另一扇窗。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断扩大,来自于国内国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领导者突然发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思路显然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无法维持一部更大的组织机器的高效运转了。这时,如何在竞争中达到有效的管理实现永续经营,成了企业领导者对管理进行创新和适时调整的原动力。
说到中国管理模式的创新,不得不提张瑞敏带领下的海尔集团,海尔集团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管理的先行者。张瑞敏在引进西方的企业并购、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创新出了适合中国的管理模式,也就是着名的OEM(全方位优化管理)方法。OEM管理法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为准则,以“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三个体系为基础。这套方法的目标看似简单,但正切中了中国企业长久以来由于“大锅饭”造成的效率低下的要害。海尔集团在企业兼并收购方面也做得可圈可点,发展初期先后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厂、山东莱阳家电总厂、贵州风华冰箱厂等几十家硬件好但管理观念差,导致经营停滞不前的企业,这也是海尔集团结合中国国情最终选定的“休克鱼”(硬件好但管理思维落后的企业)类的兼并对象。在进入这些企业之后,海尔集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管理改革,建立了质保体系和奖罚制度,调整组织内部结构,改革干部选报制度,调整市场销售战略,依托着先进的管理方法,企业最终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如今,中国企业已经在国际经济的大舞台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2011年7月《财富》杂志发布的最新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大陆企业达到了58家,这些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在代表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管理能力。而在未来,中国将越来越需要MBA这样的专业管理人才,使管理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高效。
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MBA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光是传授了管理的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创新。我们不应该将MBA教育中的瑕疵无限放大,而应该总结2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提炼出更适合中国的企业管理术。
第二篇:管理者思维方式培训心得
培 训 心 得
——学习«管理者思维方式动作分解»感想
这次学习魏庆老师的培训课程《管理者思维方式动作分解》,让我受益匪浅。所谓管理,就是通过管人达到理事目的的一个过程,是一门“与人斗”的学问。而所谓的优秀管理者,就是那些善于用人、善于利用人的各种特点来激发他人主观能动性的人。
曾经的我在销售意识、思维方式、管理能力等方面一直觉得离目标距离差很远,但却一直不知道差在了哪里。通过此次培训,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关键的差距是他在不断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认真客观的总结,把从事过的实践工作通过科学方法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再根据这些通过实战检验你的理论来指导日常的销售工作,而我在这方面却做得很少,仅靠过去的经验指导现在的销售工作。
此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围绕管理者思维方式的转变及动作分解展开,综合阐述了管理者思维方式转变分解的三个阶段,1、如何管理;
2、管理观念的转变;3管理者价值观的转变。魏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管理者在各阶段的销售管理要点及方式方法,指出日常销售中容易犯的一些错误,所论述的思想值得我们深思。
培训老师讲到从一线提拔上来的管理者常常会产生管理上的误区,如:视下属如兄弟、凡事亲力亲为,忽视对下属的培养等等。这些管理误区也时常在我身上发生过,这就是没有真正完成职业上的转型。把一些错误的或者是停留在优秀业务员的层面上的东西当成经验,重经营、轻管理,过度重视兄弟情义,轻易相信员工的自觉性、疏于
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和激励机制,刀子嘴豆腐心、表面上管理严格实际下属出问题就护短,不是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来帮助下属,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来完成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听到这些培训内容时,我突然开始警醒,是该静下心来认真反省了。应该彻底摆脱旧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及管理模式,按照现代市场发展的规律,虚心吸取公司优秀市场及优秀区域经理的成功经验,改造自己,重新打造一支全新的销售队伍。
其次讲的是关于管理观念的转变。执行力的提升及销售细节的掌控仿佛成了销售的灵丹妙药一般,那么如何提升执行力?培训中提到了具体的方式方法,其重点强调了销售过程中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具体措施,这点是我在以前工作中比较差的一点。曾经的我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事前布置工作不仔细周全,对工作中可预估性欠缺,导致执行过程中漏洞百出,没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防。事中没能亲临一线现场示范,没有现场指导下属完成相关的销售工作,并对正在执行的事项缺乏追踪指导,造成了手下的人员成长较慢。事后也没对下属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总结,让所有人员共同分享成功经验和反省失败教训,没有对执行过程中表现优异人员进行奖励,对出现失误的人员进行处罚,造成团队没能形成奖罚分明的团队氛围,久而久之,队伍的执行力、凝聚力就难以形成,很难完成公司下达的各种销售指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个真正成熟的销售经理,一定要学习一点财务管理知识,不管公司是否考核你的利润,你都要学会用财务经理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销售额,将你给公司带来的销售毛利减去你的办公费用、人员费用、销售费用、广告费用、行政费用后,看看能获得的毛利有多少。通过计算你会发现,这个利润简直低得可怜,你会发现当一个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它的利润根本不是赚出来的,而是省出来、挤出来的。”这就是魏庆老师最后阐述的管理者应该给公司创造有利润的销售。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在团队里树立正气,打击邪气,不能让消极东西在团队生存蔓延,防止打工者的心态在团队里形成主流民意。作为公司基层管理者,我们的主要职责不只是达成销售目标,而是在创造利润的前提下达成销售指标,这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要学习控制销售成本的基本技能,树立节约营销意识。控制成本不是一味的控制销售支出,而是通过制定科学的价格体系来帮助公司及各供应商盈利,提高销售工作效率,要有成本核算意识,要时时刻刻维护公司利益,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时时刻刻勉励自己,在团队中推行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的管理信条。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深有体会。正如魏庆老师所言:每一个想成为优秀管理者的人首先要建立的观念是:管理实际上是通过管人达到理事的目的的过程。管理者要学会在用人上动脑筋,要善于利用人的各种特点来激发他人的主观能动性。今后我会自觉转变销售管理观念,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站在公司这盘大局中考虑问题、管理团队,放弃小我,成就大我,争取成为魏庆老师所言的那只又“懒”,又“黑”,又“吝啬”的为公司谋福利的“好乌鸦”。
皮件部:马巧玲
2012-8-5
第三篇:MBA思维:成功管理者的12条经验总结(本站推荐)
MBA思维:成功管理者的12条经验总结
我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开展的正方向去思考疑问并寻求处理办法。今天考仕通小编将与大家分享12个管理者成功的逆向思维小故事,看看他们是怎样走出困境,迈向成功。同时也能帮助你改变固定的思维模式,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
1901年,伦敦举行了一次“吹尘器”表演,它以强有力的气流将灰尘吹起,然后收入容器中。而一位设计师却反过来想,将吹尘改为吸尘,岂不更好?根据这个设想,研制成了吸尘器。
在工作中发挥逆向思维的威力,就会多一个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
成功者的12个逆向思维:
01
曼德拉曾被关压27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启发:
原谅他人,其实是升华自己。
02
14岁的李嘉诚开始“行街仔”的推销生涯,从此渐入佳境,直至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宝座。他这样工作: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他认为重点是打每一球时都保持冷静,有规划。一定在每天六点下班,回家后,除了拨打越洋电话,还有两件必修功课:跟着有字幕的英语节目大声朗读,以及夜晚的阅读。这两个工作都意味着一点:他最大的恐惧在于错过见证世界的变化。
启发:
成功除了勤奋、创新,还有另一个朋友——危机感。
03
事业初创期,被女友劈腿;成立公司遭遇失败,被封“烂片之王”;即使这样,他从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就像一架永不停歇的发动机,今天的刘德华似乎已经成为了一面迎风不倒的精神旗帜。被所有的媒体神化的一个艺人,都说他勤奋、他努力、他不会干坏事、他可以不吃、不眠、不喝,光是呼吸就可以活到五十二岁。
启发:
当前后左右都没有路时,命运一定是鼓励你向上飞了。
04
有个老人爱清静,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于是他把小孩召集过来,说:我这很冷清,谢谢你们让这更热闹,说完每人发三颗糖。孩子们很开心,天天来玩。几天后,每人只给2颗,再后来给1颗,最后就不给了。孩子们生气说:以后再也不来这给你热闹了。老人清静了。
启发:
抓住人性的弱点,无事不成。
05
夜市有两个面线摊位。摊位相邻、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赚钱买了房子,乙仍无力购屋。为何?原来,乙摊位生意虽好,但刚煮的面线很烫,顾客要15分钟吃一碗。而甲摊位,把煮好的面线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给顾客,温度刚好。
启发:
为客户节省时间,钱才能进来快些。
06
两马各拉一货车。一马走得快,一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后面的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懒马效应。
启发:
如果让你的老板觉得你已经可有可无,那你已经站在即将离去的边缘。
07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启发:
一个不愿付出、不愿冒风险的人,一事无成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08
一个小镇中,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很快就繁华了。另一个小镇,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恶性竞争大家都没得玩。
启发:
一味走别人的路,必将堵死自己的路。
09
一只乌鸦在飞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鸽子。鸽子问:你要飞到哪?乌鸦说:其实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声不好,所以我想离开。鸽子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声音,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
启发:
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变得更加美好,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一户人家有三个儿子,他们从小生活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当中,他们的妈妈经常遍体鳞伤。老大想:妈妈太可怜了!我以后要对老婆好点。老二想:结婚太没有意思,我长大了一定不结婚!老三想:原来,老公是可以这样打老婆的啊!
启发:
即使环境相同,思维方式不同也会影响人生的不同。
野猪和马一起吃草,野猪时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十分恼怒,一心想要报复,便去请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套上辔头让他骑。马报复心切,答应了猎人的要求。猎人骑上马打败了野猪,随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失去了原先的自由。
启发:
你不能容忍他人,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人骑自行车,两脚使劲踩1小时只能跑10公里左右;人开汽车,一脚轻踏油门1小时能跑100公里;人坐高铁,闭上眼睛1小时也能跑300公里;人乘飞机,吃着美味1小时能跑1000公里。
启发:
人还是那个人,同样的努力,不一样的平台和载体,结果就不一样了。
总结: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掌握的知识也是多门类多学科的,因此,面对一个思维对象,不能,更不必仅仅局限于传统习惯,不能更不必死守一个点。单兵作战毕竟力量太孤单,合力作战,不就威力强大了吗?
逆向思维最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并由此而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威力。我们应当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创造更多的奇迹。
本文转载自北京考仕通的博客。
第四篇:管理者而非MBA读后感
《管理者而非MBA》片段读后感
《管理学而非MBA》是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花费了4年撰写、15年发展、35年思索的一本经典新作。这本书还没出版就引起业界的轩然大波,因为作者抨击的是现行MBA的教育体制,他认为没有实践经验的管理教授课程难讲深刻,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听课也难听懂。这本书在以后的很长时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任何人在以后再评论管理教育,很难躲得开这本书;讨论管理人才的素质,或者讨论培训之道,或者教学创新都躲不开这本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因为时间关系,我后面只大致翻阅了一下,等空闲时间还需要慢慢阅读。这本书对于我这个管理学初读者来书有点深了,它是与作者第一本书《管理工作的本质》联系密切,是以该书的结论作为基础,发展了他对管理过程的观点以及进一步揭示了他们对管理者的发展成长的意义。
本书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MBA之非,主要批判的是现行MBA教育体制。第二部分是培养管理者,讲的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教学IMBA。书中总序中有讲到要理解明茨伯格的管理思想要从三个维度出发,第一个维度是他的管理思想属于管理学中的强调经验实学和归纳的美学派。与此相对的是管理学中强调理论,推理和演绎的大陆学派。第二个维度他强调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进步主义倾向,与此相对的是强调管理层权利,崇拜CEO和管理层的超人能力的保守倾向。第三维度则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良性结合的实践学派,反之则是执意模仿自然科学,试图在大学里把管理学建成一个有着与自然科学一样的学术尊严的专业学科的学院派。对于我而言,想要理解明茨伯格需要阅读一些管理基础方面书,比如何谓美学派、大陆学派。除了这两个学派还有其他的学派吗等等。这些知识我还需要慢慢积累。
书中有提到,管理应该一种实践,他将大量的管理技巧(经验)一定程度的艺术(洞察力)和一些科学(分析)结合在一起使管理教育与管理开发带入一个新的境界。换而言之只有当艺术、技巧和科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出现有效的管理。明茨伯格在本书中反复强调实践一次,他甚至提出了一个令很多MBA毕业生们几乎要歇斯底里的观点:企业不应该雇用MBA毕业生,因为教室和课堂无法培育出企业的领导者。
对于我这个管理学的初学者要对管理教育体制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为时尚早,但是毛爷爷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事情,离开实践都是空话。管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掌握好就能在职场上如鱼得水。这本书虽然比较深奥但是细细品读还是能看懂的。往后有时间要读完这本书,我相信等我管理学有一定认知基础后再返回来读这本书时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第五篇:数学思维方式
第一部分 《高数解题的四种思维定势》
1.在题设条件中给出一个函数f(x)二阶和二阶以上可导,把f(x)在指定点展成泰勒公式再说。
2.在题设条件或欲证结论中有定积分表达式时,先用积分中值定理对该积分式处理一下再说。
3.在题设条件中函数f(x)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且f(a)=0或f(b)=0或f(a)=f(b)=0,先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处理一下再说。
4.对定限或变限积分,若被积函数或其主要部分为复合函数,先做变量替换使之成为简单形式f(u)再说。
第二部分 《线性代数解题的八种思维定势》
1.若要证明一组向量a1,a2,„,as线性无关,先考虑用定义再说。
2.若已知AB=0,将B的每列作为Ax=0的解来处理再说。
3.若由题设条件要求确定参数的取值,联想到是否有某行列式为零再说。
4.若已知A的特征向量ζ0,先用定义Aζ0=λ0ζ0处理一下再说。
5.若要证明抽象n阶实对称矩阵A为正定矩阵,用定义处理一下再说。
6.题设条件与代数余子式Aij或A*有关,立即联想到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以及AA*=A*A=|A|E。
7.若涉及到A、B是否可交换,即AB=BA,立即联想到用逆矩阵的定义去分析。
8.若题设n阶方阵A满足f(A)=0,要证aA+bE可逆,先分解出因子aA+bE再说。
第三部分《概率与数理统计解题的九种思维定势》
1.欲求二维随机变量(X,Y)满足条件Y≥g(X)或(Y≤g(X))的概率,应马上联想到二重积分的计算,其积分域D是由联合密度的平面区域及满足Y≥g(X)或(Y≤g(X))的区域的公共部分。
2.涉及n次试验某事件发生的次数X的数字特征的问题,要联想到对X作(0-1)分解。
3.凡求解各概率分布已知的若干个独立随机变量组成的系统满足某种关系的概率(或已知概率求随机变量个数)的问题,马上联想到用中心极限定理处理。
4.若为总体X的一组简单随机样本,则凡是涉及到统计量的分布问题,一般联想到用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义进行讨论。
5.如果要求的是若干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马上联想到概率加法公式;当事件组相互独立时,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
6.若给出的试验可分解成(0-1)的n重独立重复试验,马上联想到Bernoulli试验,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7.若某事件是伴随着一个完备事件组的发生而发生,马上联想到该事件的发生概率是用全概率公式计算。关键:寻找完备事件组。
8.若题设中给出随机变量X ~ N 马上联想到标准化X ~ N(0,1)来处理有关问题。
9.求二维随机变量(X,Y)的边缘分布密度的问题,应马上联想到先画出使联合分布密度的区域,然后定出X的变化区间,再在该区间内画一条//y轴的直线,先与区域边界相交的为y的下限,后者为上限,而Y的求法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