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和谐之梦
生态和谐之梦
九年级五班耿慧琪
中国梦,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期望实现的梦,在我看来,中国梦包含着许多方面,它不仅包括经济的腾飞,国际地位的提高,也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包括文化事业的繁荣等等,当然更包括生态环境的和谐。大好河山,景色多娇,是每个中国人的期盼。中国梦,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然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近几个月,北方各地经常大雾笼罩,沙尘暴也频繁来袭,极端天气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让环境破坏成为梦想成真的“绊脚石”,实现中国梦,需要生态和谐,需要建设一个“美丽中国”。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块土地上,我们呼唤蔚蓝的天空,我们呼唤清新的空气,我们呼唤清澈的水源,我们呼唤充满生机的大地。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每个人的义不容辞责任,保护生态环境,让中国梦变为现实,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对于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出台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监管,积极履行职责。而对于企业,坚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中国梦,我的梦,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对于环境保护,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必须拿出实际行动。用自己的智慧去保护环境,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使用各种资源,要动员身边的人积极加入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等等。总之,为了我们自己,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要把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理念牢记心中,时时刻刻不要忘记。
中国梦犹如一颗种子,这颗种子种子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在未来,梦想之树必将茁壮成长,也必将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中国梦,我的梦,中国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但前途必定是光明的,让我们携手努力,追寻梦想,实现梦想!
第二篇:生命和谐之梦
和谐生命之梦
我高三(13)班学生石武同志,大学参军入伍到边防,5年不见一个女子,这是同学聚会常聊的话题,暗示同情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们”艰苦生活环境。2014湖南卫视小年夜晚会,亮点节目是送父母和姐姐去昆仑山上看10年未归的边防战士(父亲高血压上不去了)。
反思:为什么要边防?为什么要军队?为什么要制造杀人武器?为什么要监狱?为什么要医院?为什么要学校?为什么要国家?为什么要统治、剥削、压迫?这些都是天经地义,不可更改吗?
假如天透明、地透明、人透明、学习资源共享公平,人自然学习成长,还需要学校吗?假如懂养生保健、随取天地大药自然生死,还用医院?假如欲望消除、党派消除、世界大同,还有国界、军队、监狱、统治、剥削吗?
假如有10%以上智者:上知天文,下明地理,中通人事;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可测人性、人心及其发展,人类从此再无秘密,杀人武器放在哪里?有多少?未来怎么用?公之于众,丝毫不差,还有必要制造吗?
几百万年来,所有圣贤、神仙都只是盲人摸象,自知一域,没有完成做到解放全人类,未来的人们不能超越前人,不去努力吗?
古时认定空为无;工业革命后,拉瓦锡认为有物质;二次革命后,认为有能量;三次革命后,认为有信息。质量是能量的凝聚态,能量由信息合和而成。生态文明时代开启,和谐生命能否让科学更进一步,开发人类潜能:松果体(千里眼)、顺风耳、他心通、人体的多态转化与移动„„
能不再破坏自然生态吗?能让身体透明、随心所欲吗?能让灵魂成为物质科学吗?如果人类未绝,总有一天,会成为可能。(2014-1-25)
第三篇:怀赤子之心、求和谐之梦—演讲稿
怀赤诚之心,求和谐之梦
尊敬的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怀赤诚之心,求和谐之梦》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10年,一个时代的最强音传遍了华夏大地,一个和谐的主旋律唱响了大江南北。是的,和为贵,谐为美,和谐就是春天的阳光,和谐就是优美的乐章。自古以来,“全面”、“和谐”的观念源远流长,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动体现了人类自古至今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
在中国思想史上,早有和谐思想的萌芽。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提出“天人合一”。人是构成社会的分子,只有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
一个人作为构成社会的一份子,从成人开始便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并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在生活上,作为儿女,要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作为父母,要承担起养育儿女的责任;作为职工,要承担完成自身工作的职责。和谐是一种责任,平凡到就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里。和谐是一种品格,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领悟;他是同事之间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收获。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性的伟大在于他的社会性。诚然,1人在社会中的竞争,比起动物界生存的弱肉强食,多的不是智慧和强悍,而更多的是理性和文明。立足于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面对现实生活残酷的竞争,升学、就业、加薪、竞聘、提职等等。在我们付出努力,结果成功亦或是失败的同时,正是在完成着一道道人生的课题,经受着一次次人性的考验。请让我们都冷静地反思一下自己,每当有这样的时候,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选择了维护大局还是满足私欲?当需要自己站在公平、正义的天平上,做一颗砝码时,我们选择了客观理性的无私还是主观感性的偏袒?是啊,就是在许多这样的时候,我们经受着人格与道德无声的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考验里,我们一次次地战胜自我,因为即使在竞争中失败,那也只是暂时的失去,而得到的却是厚积薄发的竞争力。
和谐是一面镜子,他折射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美与丑,道德的良与莠;和谐是一粒种子,播撒的是宽容,是真诚,是奉献,收获的是尊重,是快乐,是友情;和谐是一个理想,实现着美好富足的愿望,是人一生都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朋友们,和谐就在你我身边,让我们从平凡做起,从点滴做起,爱岗敬业,诚信友爱,团结协作,共同创建和谐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用生态文明圆“美丽中国”之梦
用生态文明圆“美丽中国”之梦
摘要:现在人们一边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城市病”等困扰,一边做着“美丽中国”的梦。长期以来的经济的高速发展让自然环境被蹂躏的面目全非,人们后知后觉才意识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学会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任重而道远,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环境污染;美丽中国
阳光五月,初夏的时光,放眼我们身处的青青校园,花开了,草青了,树绿了。这个时节的校园里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确,我们校园非常注重绿化建设,而且建设的很好。走出校园,小到城市的每一条道路,大到祖国的山川河流,生态文明建设早已成为“美丽中国”的强有力口号。
当5年前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而5年后,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用专章论述时,5年的时间生态文明地位的“升格”,这不仅是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认识的更加深刻,也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
前段时间的北京雾霾天气状况,空气质量严重告急。PM2.5在走入公众视线的同时,带起了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现在,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已成为现实,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或是无视的。然而在雾霾天气惊魂未消之际,地下水污染、河道污染又先后被揭露,污染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惶恐不安。
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国家的工业化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快速。当林立的高楼一栋栋拔地崛起,当人们的钱包越来越鼓的时候,我们同样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困扰,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丰富并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宜居环境、放心食品也是幸福的必备元素。于是我们开始做梦,做一个关于“美丽中国”的梦。
正是因为长期以来的高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集中激化,才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才令人们生活堪忧,深刻感受到必须保护生态平衡。所以,我认为可以理解生态文明为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一种成果。
所谓生态文明,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加上十八大成果,就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让美丽中国梦不会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而且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从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的党代会的报告,到如今的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立节约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升华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再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径,到最后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早已超越了单
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源头上抓起。首先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党清楚并准确的抓住了问题所存在的症结。在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始终没有突破50%。第二产业消耗了全国70%的能源资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因此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势在必行。
从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再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依靠发展方式转变、强调制度保障。展望了一个“给生态环境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这样会引起广大公众强烈而广泛的共鸣。另一方面,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在开启了一轮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热潮之时,我相信公众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将更加有信心,而自身也会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身体力行、作出积极努力。
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自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注重节约资源,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下大力气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所以,我们应该从国家的这些有着重大意义的战略中看到希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从自身改变开始,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我们定会在前方不远处看见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曙光,也会离那个“美丽中国”的梦想更近。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 ;人民出版社
[2]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新华网;2012.11
[3] 姜惠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
[4] 李春江,陈枫,吴瑶;生态文明建设是文明的延续升级[N];南方日报;2012.11.10(008)
[5] 朱珉迕,谈燕,缪毅容;生态文明,关乎福祉与未来[N];解放日报;2012-11-14(002)
[6] 李干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N];中国环境报;2012-11-26(002)
[7] 孔祥武,魏贺,罗艾桦,贺勇,王伟健,胡洪江;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2-11-14(001)
[8] 焦玉海,温雅莉,潘春芳,杨丽婷;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N];中国绿色时报;2012-11-12(001)
第五篇: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之梦
水利系12班2011010254韩晗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之梦
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之梦
2011010254水利系12班韩晗
【摘要】: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显示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本文作者就中国当下生态文明的现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有重点的阐述,并在文章最后,由生态文明延拓升华到美丽中国的真正内涵。
一、近年来的重要成就——民族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的提高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自改革开放经济的迅速发展之后,当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处在最高点的高度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从十七大与十八大的报告中看,这只是一个很良好的开端,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速度将会以更快的趋势上升。
政策方面,早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就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小康新要求”的“十大亮点”之一,这是一次升华;而十八大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并将它作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这意味着环境保护已经升华到了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同时在思想方面,“美丽中国”这一温暖诗意的理念的提出,将生态文明植入到了全民的心中,从自我做起的建设生态文明甚至成为百姓们的时尚,当生态保护从一种意识转到一种习惯时,这才是最深的烙印,才是从源头上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方面,监管制度的加强,企业素质的整体提高,民众强烈的保护意识,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污染治理作为发展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现在的社会中,一个污染企业的落成,必然面临着当地民众的强烈抗议,尽管这个企业或许会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而这在十年前的以经济发展作为核心的中国是很难见到的。
如果说改革开放后的头二十年,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仅限于投资治理,来优化一些诸如森林覆盖率的数据的话,那么现在政府所做的便是引导,引导整个社会来一起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一个从政府单一的努力向中华民族共同来努力的最鲜明的伟大转折与成就!——而这个成就的效果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才正是它大放光彩的时候。
二、存在的最迫切的问题及原因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自然会面临诸多的新问题,这里仅列举我认为很有必要一说且感受颇深的几点。
1.作为一名工科生,我觉得首先要说的问题就是科技能力的不足。观近十年来,创新的科学技术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取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几乎一直在采用以前的老方法,但这对于现在的污染情况适不适用尚且未知。从未听说有新的研究结果问世,有望解决或改善某项污染问题。
感受最深的是在去年暑期实践的时候,我们在浙江省淮安市农业局和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到,单就农业上的化肥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实在是难以解决,因为化肥施用是“面源污染”,它不像工业污染是“点源污染”,只要严格控制排污点,就能解决问题。化肥伴随雨水冲击很难控制,唯一的解决途径只能是从化肥本身入手,而近些年的化肥的成份从来没有过改进,依旧是以提高产量为主,没有考虑到对生态的破坏,也没有任何科研项目是针对这个情况成立,科技能力的空白尽显无疑。
虽说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有限作用不单单是在中国存在,而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但我希望在所有科研人员的重视与努力下,我们中国能够率先迈出,领衔世界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的步伐。
2.我国已经建设了一些示范性生态城市,但大部分都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参与下进行的。有参与建设者曾说:“坦白地讲,中国的很多活动都是徒有其表,它们在宣传上都非常高调,都有一些被认为是‘低碳’或是‘生态城市’的东西,但这些热情却很少能转化成实际,顶多是一种普通的商业行为。”这说明了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面子工程”问题依然严重,急需解决。
3.生态文明建设缺乏完整可靠的制度体系。还是化肥问题,农业局的同志告诉我们,当雨水把化肥冲入河流中以后,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就不归他们处理了,归环境局管,而当河流流出他们市境内后,就又可以把问题交给下游城市了,这样一级靠一级,最终化肥污染的问题是没有得到解决的。这表明部门之间的职责不够明确,一旦出现交错,极有可能将问题架空。
4.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撑。我找了一组数据来横向对比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环境治理时的经济基础:美国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问题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1 000美元,日本虽较低,也超过了4 000美元。而我国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仅2000美元,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况且还要兼顾基础建设、交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投资需求。[1]i因此,在目前的国力下,社会还无力集中更多的资金来改善环境质量,也很难指望在近期内经济实力发展到足以跨越环境问题这一关。
三、建设生态文明我们所该做且能做的1.还是先讲科技创新。
治理生态的一大手段就是科技创新,而现在我们在科技创新上尚未起步。所以,我觉得像清华大学这样顶尖的高校更有义务和环保科研机构一起,承担起对环保科学、技术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任务,促进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新兴产业发展,(对肖老师说:这或许会影响我们的学科排名,但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却有着更深的意义)同时,我们毕业的学子可以带头领起环保咨询、设计、工程、服务和保险等新兴生态产业的步伐。
2.在措施上,应当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这其中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我觉得,当到达一定阶段时,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有时候我在甚至想,干脆搞一个“生态大革命”,或许不现实,但完全映了治理生态污染的核心要求——“严”,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都要补偿环境损失,而且不能是补偿之后还能赚很多。
3.信息时代就应该加快环保的信息化建设,使“生态民主”的概念深入人心,“务实”是必须的,但是“务虚”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让老百姓知晓了,才能保障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发挥出“生态民主”的能力。这一点,我感觉得到目前的开端已经很好,我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让“务虚”尽快起到务实的作用。
4.急需建立一套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系。
只有改善以GDP论干部业绩的局面,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且有效的指标,才能促进地方官员的“生态建设之心”。同时借鉴美国使用
绿色税收和绿色收费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经验,包括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征税,将税收与环保表现挂钩。
我所理解的比较深刻的一点是——中国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这里的生态文明,是由简单的生态保护,转入到整个社会精神与文化的层次的,也就是我在第一部分中所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由意识转向习惯。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都已在中国扎根,而它们反映的正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而在当下,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强大的技术资金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二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三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已经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而以上三点非中国国情,这就意味着中华民族转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拥有极好的机遇。[2]ii
所以,十八大中美丽中国的提出实在是恰到好处,我们都迫切的希望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将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融在一起,让美丽中国不仅美在形象,更要美在气质、美在行为。
我的一个中国梦就是,希望有未来的某一天,当外国人谈起中国的时候,他们的印象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悠久、国力强盛的国家,更是一个生态文明、美丽和谐的中国![1]i数据来源: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2-06-26
[2]ii参考资料:《生态文明的世界背景、中国意义》20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