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时间:2019-05-12 01:2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第一篇: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印度《经济时报》8月25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发表演讲称,美国不会让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扰乱」世界秩序。

帕内塔说:「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和新兴国家合作,但是必须保证它们不会威胁到世界稳定,必须保证美国的地位,必须保证世界认可美国作为维持世界稳定的力量。」他还表示,尽管美国当下面临债务危机和历史上最严重的赤字,然而「财政上的责任」不会影响美国维护国家安全。

对于美国当今面临的挑战,帕内塔举例说:「在信息化时代,我们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我们每天都面临成千上万的黑客攻击。世界各国在网络攻击方面的能力都在增强。」此外,美国还要应对来自「无赖国家」的威胁。

帕内塔称,美国会继续采取措施,扮演好自己「扞卫和平」的角色。美国会令世界知道,美国有足够力量对抗各种威胁;同时,也会让世界人民知晓,美国是十分关心世界和平问题的。

中国应该协防美国

从2008年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影响看以看到,中美经济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不管两国的最为极端的政治人物私下是否愿意看到,未来紧密度只会提高,在正 常情况下,中美经济将成为世界的两个不可替代支柱。

但中国传统经济模式后劲已显疲态,而决策层冀望的转型殊属不易,囿于现行体制和文化背景,中国创新型社 会和规模内需市场在未来数十年内也不容易成熟。

中国继续需要友好的外部市场以保持出口盈利,若无意外,经济单头发展的中国仍然会是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国 家,中央政府不会选择高度藏富于民,而是继续其增加控制财富总量比例的体制,社会垄断行业仍将处于高成本低竞争状态,国有经济长期左右国家经济运行态势难 以逆转,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的优势在政治放大镜下已足够醒目,其实弊端重叠,对创新与公平竞争构成长期威胁,这不同于美国经济主体结构以及主流意识形态,但 后者或从大局考量仍将对此保持容忍。

中国会被美国势力包围、武力占领吗?这是中国人自己描绘的一种最为恐惧的图景,尽管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存在,但有一个必要前提,那就是错误一定先在中 国,是它自寻短见,否则,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因为中国的人权、宗教、汇率、稀土、领土纠纷等为托词发起对中国的毁灭性打击,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发展 趋势来看,他们有希望利用技术、体制等优势获得利润、尊重与安全感的强烈冲动,对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文化延续则并不构成重大威胁。

因为要统治一个文化成熟的 种族具有高度风险,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中国人在财富诱惑面前会变得清醒、顺从、友好,在暴力面前会变得偏执、难以捉摸、桀骜不驯,中国如果要绝对预防遭到 外部攻击,主要是避免自己犯错。至于美国,虽然有中国不喜欢的的偏好,从立国至今,虽然不断出错,做对的事情还是比较多,它有时让中国难堪,但还有比美国 更适合做朋友的国家吗?

中国自朝鲜战场与美国交恶,到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经济一直痛苦中挣扎,直到对外开放,引入西方竞争和市场机制,三十年的对外贸易 累积盈利帮助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如果没有美国市场,中国经济增长率会被腰斩,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执政者们想要的政治实验就难以为续,中美经济如 果不是趋向紧密,政治嫌隙就会被成倍放大,政治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比经济美国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广种薄收,今天美国政治的资源仍蔚为大观,中国 若失去美国,将失去欧洲,失去日本,失去东盟,失去美国传统阿拉伯盟友,也失去正在民主化进程中伊斯兰国家,俄罗斯将变得更为难以捉摸乃至极度强硬,缅 甸、伊朗、北朝鲜等会要价更高,东海、南海、中印边境问题可能会固化,西藏、新疆的分离主义会变得目标清晰,理由充足,更加有斗志,前赴后继,长时间内都 是北京的心腹大患。

中国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不应该害怕被西方文化同化,今天的中华文明不是单纯的本土文化,是包容性的文化,在不断吸收外来文明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而即 使经过五千年的积淀,中华文明并没有达到完备。

中国虽不应该因此自卑,却需要敞开胸襟,继续让自己的文化保持足够包容性,扬长避短,顺势发展,以便更近乎 人性。文化优劣的真实尺度,在乎其可以人性丈量的长短,而国家间的较量归根结底是文化的较量,封闭文化被毁灭的例子常见于世界历史,伟大的罗马终被蛮族战 败是优良品德战胜颓废文化的一个例子。

中国如果抱残守阙,因为自己的文化自负而作茧自缚,它的体制就不能适应变化,进而产生一个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这样 的社会很难满足国民不断增长的自然需求,它即使不被外部世界打垮,也会从内部彻底腐蚀。

中短期内中美经济的趋向紧密,是维持双方政治特性的保证,中国如果希望自己的政治传统与理想按自己的愿望和谐共振,在经济上协防美国是可行的,保持美国经 济的稳定,对美国经济的成功转型意义重大。

伟大的美国市场就会对中国产品保持恰当的容量,质优价廉的中国产品就会在那里变成刚性需求,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 也可以实现软着陆,在创新型社会臻于完善之前,保持中国经济的支撑力度和社会的稳定。

经济上协防美国,在目前只有少数个国家具备条件,这种时机不是始终都 原封不动摆在那儿,中国积极协防一定比消极旁观对自己以及对世界更有意义,这是一个获得长期稳定利润的时机,同时又具有道德价值,并可以就此告诉世界,追 求利润不是中国政治与经济的终极目标。

中国应该始终抱有人性不断进步的乐观预测,这样有利于做正确的事,只有总是做正确的事,才不可战胜。

美国对华策略之[攻心计与亡国策]

“凡用兵之法,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美国对华策略越来越展现其攻心计与亡国策。

在军事上:美国对华层层结盟围堵,美日安保盟约、美韩联盟、美台关系法2 加强各种军事刺探。赤裸武力威胁与压制,借各种问题四处煽风点火,促使中国国内因主权丢失对政府不满,削减、打击中国政府主权威信。

在政治上:以华制华,攻心计;

当下中国正值变乱之秋,各种矛盾多发频发,国家权力为利益集团所左右,凝聚力大大削弱,任命华裔为驻华大使为点晴之作;

中国各阶层民众思絮混乱,财富阶层离心,大量移民海外,改革渐失方向,借此契机以华制华,宣扬美国梦,吸引财富移民,掏空中国经济。在中国境外,a 通过各种手段大量扶持、联合各种反华、反共、反裂势力。

b 大力支持反华宣传,在国际舆论上摸黑丑化中国。在中国境内

a 大肆广泛行贿,收买中国各级政府及国企官员,培养线人,加强对中国内政外交影响及机密刺探。

b 扶植买办代言干涉中国国内政策法规,鼓吹西方路线,分化瓦解中共领导内部思想意识,c 雇用大量网特,加强各种类型的渗透。

d 扩大美国驻华使领事馆攻心及舆论造势能力,加强美国对中国民众直接宣传战。

扶持、掩护异议人士,暗地勾结、串联、拢络国内反共势力。

经济上:

a 借中国的钱收购中国核心产业,加强经济渗透,企图进一步垄断、控制中国经济。

由于采取了收买国企官员及分化策略,把现有的中外合资企业,变成瓦解中华民族产业,弱化民族创新、控制中国经济的一重要手段。

c 引导中国上层错误经济政策,制造大量热钱,做空中国经济。

d 引导中国大量购买美债,压迫人民币升值,实现对中国经济上的殖民。

第二篇:克里米亚危机加速瓦解美国霸权

克里米亚危机加速瓦解美国霸权

任卫东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3月31日访问克里米亚地区,宣布当地将建立经济特区,承诺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面对俄方的行动,美欧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笔者认为,当前,国际体系正处在新旧交替的转换过程之中。美国霸权体系渐趋瓦解,新的国际体系开始萌芽,克里米亚危机对此具有催化剂作用和里程碑意义。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美国霸权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美国不仅通过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树立了绝对的力量权威,还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手段将以美国为代表并由其主导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向全球输出。这导致许多国家以现行国际体系为目标,采取融入、转型、接轨的基本政策取向,以为融入现行体系并与居主导地位的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大国建立相互依存关系就能消除矛盾,避免冲突,确保和平,实现发展。

但客观现实是,转型大国在努力融入和接轨的过程中无论是淡化自己旗帜上原来的红色还是干脆让它变白,无论在投资、贸易和金融等方面的相互依存达到类同一个国家还是夫妻水平,矛盾最终都没有消除,反而日渐尖锐。这一点从亚太、乌克兰、叙利亚、伊朗、朝鲜等大国争夺的地缘政治焦点以及政治渗透、民族分裂、经济摩擦等方面都能感受得到。显然,现行国际体系是一个充满尖锐矛盾的体系,而所有矛盾的核心实际是霸权主义与独立自主的矛盾。

进入21世纪以后,以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为契机,霸权主义与独立自主这一矛盾的斗争态势出现转折性变化,美国霸权开始走下坡路。克里米亚危机进一步加强了这个趋势。这一次俄罗斯不是被动地防御和抵抗,而是后发制人地进攻,是对美国长期蚕食、挤压俄罗斯安全空间的反蚕食。从国际战略整体态势上看,这是反霸力量在总体僵持中的局部反攻。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被开除出八国集团,但其意义不是俄的孤立而是现行国际体系进一步、更公开的分裂和瓦解。国际上站在俄罗斯这一边的大有人在,与此同时,美欧在这个问题上不是加强了团结而是凸显了差异。

美国霸权体系目前已经陷入严重危机。现在的国际形势非常类似于春秋时期,周室将倾,群雄并起。不管我们挑战不挑战、留恋不留恋这个体系,它的瓦解和消亡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所有国家都在为美国霸权之后做准备。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2014-04-02环球时报

第三篇:中国崛起

潘维:《大国崛起》——误导决策层和民众的成功商业运作

——乌有之乡“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研讨会上的发言

标签: 大国崛起

● 潘维(进入专栏)

[乌有之人按]中国正在内忧外患中迅速发展,崛起之势引人注目。西方发达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中国学界则应对以“和平崛起论”。前些时间央视大型史论片《大国崛起》热播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然而,该片展示的历史视角不够全面,结论有些片面,于历史和逻辑都值得深入探讨。近些日子,我们乌有之乡网站已经转发了一批讨论“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的文章,从诸多角度进行了初步讨论,包括了对该片赞扬和批评的声音,并于12月10日下午组织了一次讲座,正面阐述了一些关于“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为了更为深入地探讨这个话题,我们又于2006年12月17日星期日上午9:00在北大资源宾馆写字间三层1308号举办一次专题研讨会,应邀的专家学者围绕“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由央视史论片《大国崛起》引发的思考”这个主题发表各自见解。

下面是潘维老师的演讲,经演讲人审阅:

潘维:我谈三点看法。

一、《大国崛起》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业运作。什么原因?首先是重要的政府官员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知识界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社会大众对这个话题也有兴趣。其次是商业运作。我原先只看过解说词。看过后感觉很难读下去,一片混乱,没留下什么印象。可刚才看大屏幕放映,感受到很强的视听效果。这部片子仅用几十页文字就描绘了九个大国崛起的历史,平均一个国家不到十页,加上剪裁出不少著名学者的谈话,再加上各国风情画面和音乐,片子就有了强大的宣传效力,对受众有很强的冲击力。不过,九大国的兴衰史是不可能这样描述出来的。学者的观点也不可能用这种办法表达。比如沃勒斯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界很清楚,但他在片中的言论并不体现他的观点。说得不好听些,只是“断章取义”,借学者之名推销片子。所以说,这部片子是个很成功的商业运作。

二、《大国崛起》表达了一个相当简单的意识形态。真是写出来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啊。从九大国几百年的历史中,现代人随便挑出些什么,就能很容易地“证明”自己对现代世界的观点。编者并非学者,严肃的学者也不会去编这样的片子。但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看法。一个百页的脚本,要叙述九大国的兴衰,只可能给出个很简单的,粗糙的意识形态理解。要是用这种简单粗糙的办法,可以把九国的崛起描述成科技史、帝国史、殖民史、扩张史、掠夺史、阴谋史、军事史、制度史、英雄史、反抗史、大屠杀史、社会动员史,等等。比如近代强国屠杀人类的规模和办法是前所未有的。换句话说,对大国崛起的原因,你可以随意想,而且都很容易剪裁出事实根据。但不管是军事史、科技史、阴谋史等等,大国崛起肯定不仅是制度史,更不是民主史。若仅就制度史来说,正如马克思把亚洲一些制度称为“东方专制主义”,欧洲各国的崛起明显与“西方专制主义”兴起有关。所以说,片中观点并不精致,不过反映了简单粗糙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很重要。印度在崛起,中国也在崛起。印度向何处去我们相当确定,但中国向何处去我们并不确定,世界其他国家也不知道。在中国的十字路口上,意识形态左右我们的发展方向。

三、若就意识形态来谈,我想在座的人会存在很大分歧。对不少人来说,片中立场恐怕是个相当扭曲的意识形态。总体而言,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界对这西方大国崛起的历史,是持严肃批判立场的;至少不会羡慕和津津乐道。在被压迫民族崛起的时代,这历史是不可能被重复的,也是我们中国不能允许其重复的。大国崛起与近代西方帝国主义的兴起密切相关,与抢夺殖民地和殖民密切相关,也与我国惨遭蹂躏密切相关。日本步了西方帝国主义的后尘,但日本太晚了。一位东京大学的教授对我说:“其他西方国家都抢占殖民地,都掠夺,你们怎么不逼着他们道歉?而我们日本不过是效法西方道路,你们中国就骂个不停,还不断让我们道歉。这不公平,是欺软怕硬。”我回答说,“你们搞殖民扩张太晚了。你们去搞殖民扩张时正赶上反帝国主义的时代。搞现代殖民主义,现代帝国主义,这条路中国就不让你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崇拜美国,我们反对美国搞霸权主义。要说崛起道路上的创新,苏联有创新,中国肯定有创新。比如对于“人民”,片子中用的是市民,什么“市民”?就是“burghers”,这个词也就是英语中“资产阶级(bourgeois)”的词根。所以“市民”阶层的兴起就是“bourgeois(资本家、资产阶级)”的兴起。片子中把“市民”改换成“人民”,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也改换成人民与国王的斗争,这就荒唐了。谁是“人民”?从苏联开始,“人民”这个词出现了根本的创新。社会主义是伟大的创新,生产资料的全民占有,人民当家作主,是个伟大的创新。中国充实了“人民”的本意,不是有钱有势的人才是人民,不是发你一张选票你就成为人民。中国的崛起也是个伟大的创新。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不靠殖民扩张,不靠占领人家的土地,不靠搞搞新帝国主义欺负别国,还能高速发展,成了世界上的大国,强国,而且在苏联垮台之后。

按照通常的学术模式,讨论大国崛起应是讨论国家是否有一定的规模、经济实力、军事能力、技术创新、社会动员能力、是否建立了有公信力的稳定政体、有激励成就和希望的有效机制、有坚强的核心价值观,等等要素。这个片子并不展示学术的成论。而是用一个视听作品传播一个简单的意识形态,一个欣赏西方国家崛起的意识形态,却有非常的冲击力和宣传效果。它冲击的是谁?第一是决策层。第二是一般受众。第三是学术思想。主流的学术成论被一个简单的意识形态冲垮,被一个成功的商业运作冲掉。看来,如果没有能力做商业化的运作,在意识形态的战场上,主流注定要输掉。

第四篇:文化霸权

媒介文化研究:读书笔记

(二)反思全球化中背景下的“文化帝国”

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电子媒介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们必须看到全球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发展形式,这就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强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挑战和文化霸权的出现。

文化霸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葛兰西提出,他认为文化霸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统治形式。统治阶级要统治市民社会,就必须借助文化人和文化机构,使自己的伦理、政治、文化价值观成为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使广大群众“自由”“统一”统治集团所提供的社会生活方式。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推行文化霸权,是指由于政治霸权意志的驱动,那些经济发展相对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运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加以影响、渗透和侵略,从而形成控制与被控制的权力关系。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世界形成了后殖民主义思潮,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强调,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信念:西方文化具有普世性,也就是说西方文化不仅属于西方,更是一种全人类的标准。西方文明正是在这样一种“以我为中心”信念的支配下,形成了“东方学”,而西方世界正是依靠炮制和宣传“东方学”来统治东方世界的。这种西方大国和不发达国家之间不平等的文化关系的批判性理论,就是“文化帝国主义”,它主要是揭示和批判西方世界在进行政治经济入侵过程中,对不发达国家进行的文化扩张、文化霸权。这种入侵一改以往赤裸裸的凶残面孔,带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似乎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引导。但是随着西方政治、经济的世界性发展,西方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也开始在全世界发生强大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世界的西方化。”这种生活方式、文化观念上的西方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殖民。

文化帝国主义的出现,与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趋势是背道而驰的,也往往被作为所谓的“一元化”倾向的主要来源。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形态为代表的强势文化,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中占据着主流和中心的地位,对其他文化形态产生不平等和不均衡的信息流动,从而使得以发展相对较差的国家地域文化为主要代表的弱势文化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诸如在非洲国家一间破烂不堪的房屋内,一家老小坐在电视机旁观看好莱坞大片、选美比赛或是拳王争霸赛的类似场景,也许在弱势文化的国家里随处可见。这便是当下“美国方式”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渗透。

这样的现象不也正充斥这我们的生活吗?我们年轻的一代追求所谓欧美明星“欧范儿”的装束,以“麦当劳”为代表带来的快餐文化,以米老鼠和唐老鸭为代表的迪士尼文化,西

媒介文化研究:读书笔记

(二)方的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不是比我们传统文化节日更受到重视吗?这些外来的生活方式都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许我们还不自知,因为“西方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但是,我们对这种生活方式和所形成的意识形态是基于一种“同意”的。正如对葛兰西指出,这种文化霸权的形成需要以被统治者自愿地接受和赞同作为前提,依赖于达成某种一致的舆论、世界观和社会准则,是在一个交融着斗争与谈判的复杂的动态过程中完成的。这种文化是在对被统治者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一定程度上的接受和包容基础上实现的。美国学者汉斯•摩根曾直言不讳地这样说道:“文化帝国的东西是最巧妙的,并且它能单独取得成功,也是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它的目的不是征服国土,也不是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心,以此为手段而改变两国的强权关系。”听着这段话让人不寒而栗,但是确实帝国主义文化的本质现状,也我们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反思。

我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向来带有暧昧性和矛盾性,对物质与科技层面的文明较乐于接受,并时常主动吸取,而一旦涉及精神文化层面就显得踌躇,甚至强烈抵制。这是因为人文文化带有特殊的民族性和情感与意识形态的因素。实际上“跨文化传播并非是单向的全一体化文化运动,它包含着全球化与地域性、同质与异质两种力量的对峙与互动”。就现状来看,各国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差异,导致跨文化传播出现同质化或者单一全球化的局面。对于信息相对贫弱的国家来说,强国很可能发展成为信息时代的“帝国主义”,弱国将失去在世界上的声音,甚至其原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极有可能被加以改造。就是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主要代表的强势文化在许多层面取代了本土文化,使得文化的多样性失去了其真实的意义,而成为了空洞的形式。

好莱坞大片的传播承载着鲜明的美国文化烙印,而20世纪末,以张艺谋、陈凯歌、离安为代表的导演也开始放弃曾经长期坚守的民族文化阵地,向好莱坞舶来品看齐。开始了好莱坞式的“鸿篇巨制”。日本动漫产品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动漫市场,从《柯南》《灌篮高手》《机器猫》直到后来的《千与千寻》《死亡笔记》《龙珠》,其渗透出的大和民族积极、容忍的价值观和武士道精神极易影响青少年的心智和价值观的形成。反观国产动漫,尽管也曾有过诸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等的辉煌,但在IT时代扑面而来时,国产动画很快因技术、理念、思维的滞后而失去竞争力。这些都是信息发达国家特色文化“输出”到全世界的典型例子,但是中国又有多少文化产品走出国门呢?

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我们不能一味的排斥外来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应该看到本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坚持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但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第五篇:中国崛起或成美国的一场噩梦

中国崛起或成美国的一场噩梦

——美智库忧心中国崛起会慢慢取代美国对亚太的主导

作为世界政治版图的重要一极,中国的崛起将代表着一种新兴的变革性的力量。中国固然也多次重申自己并不寻求对世界的霸权,但它却孜孜以求变革西方所主导出的那些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获得更公平的交往与合作。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的崛起将为那些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希冀。在中国崛起的庇护下,它们在与西方世界的交往中也将可能获得更多的公平待遇。

中国崛起的这种目的,将不可避免地与美国的世界霸权产生更激烈的碰撞。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加速了自己的亚太战略,以稳固自己对亚太的主导地位。从短期上看,中国的经济和军力不管怎么增长,都很难成为美国的全球对手。中国只能在自己的周边与美国角力。中国刚刚起步的航母战力和战略空军一时半时也还很难向全球进行远距离的战略投放。这是美国能够继续维系自己世界霸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正是这些基本面的支撑,美国的全球核心大国地位也还能够继续维持20~30年。这里的依据是中国6个编队的航母战力至少还要经过二、三十年的不断历练和积淀,才可能与美国现有的航母编队进行有把握的战略决战。中国现在已经不惜损伤一些战机地加强这种舰机的协同作战训练,所凸显出的正是它的这种急于通过这种航母战力的快速生成而与美国决战大洋的焦躁心理。

迫于国内民粹主义的压力,中国正在放弃自己的韬光养晦而变得越发咄咄逼人了。但在与美国的叫板上,中国所表现出的力量却更多地体现在对主权捍卫与岛礁争夺的意愿与决心的表达上。从目前的态势上看,中国也还不想与美进行直接的军事冲突。美国的全球核心大国地位还不是目前的中国所能撼动的。它只能作为一种未来可能的趋势而存在。

在对中国崛起的研判上,澳大利亚外长鲍勃·卡尔4月24日在欧洲议会演讲时称,即使中国崛起,美国将来依然是全球核心大国,对维护世界和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目前在世界上无论硬实力还是软影响都是不可动摇的。这样的实力也让美国无可动摇地在世界上推行“美国中心主义”,向国际社会输出美国的价值观。

美国之所以能够长久地维持自己的这种中心地位,靠的是通行世界的美元以及遍及全球的美军。这是美国全球行无所顾忌的硬通货。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中的进一步走强,美元的国际地位也正在面临着更多竞争性国际储备货币的挑战。人民币的国际化冲动及其人民币多边自贸区的尝试性开辟,这都可能把美元的国际地位从这些人民币通行的多边自贸区中不断地挤兑出去。这种趋势的逐步现实,对美元的全球殖民而言,简直就是一种毁灭性的噩梦。这种趋势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洞察出来。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维系霸权,这在美国几乎已是一种朝野上的共识了。

希拉里2012年十月发表在《外交政策》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传达的就是这种主流性的声音。通过这篇文章,希拉里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未来十年的亚太战略进行了全面宣示。透过希拉里的这篇告别演说,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意图已基本清晰出来,那就是主导亚太、应对中国、重振美国、维护霸权。

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衰落,这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新兴势力对世界旧有格局的变革与重构,这也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趋势。

在这种趋势的把握上,中国利用改革开放抓住了自己重新崛起的战略机遇期——也即美国的国际反恐。

现在,美国政界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这种看法认为中国利用改革开放,在美国集中精力和资源打击恐怖主义的间隙,抓住十年战略机遇期很好地壮大了自己,目前正在走向复兴。

中国经济、外交、军事等实力的大幅提升,正在试图牟求亚洲的主导地位。如果不再关注它的这种野心,美国对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极可能被挤出,并最终影响到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对此,美国《纽约时报》5月1日刊文称,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布的9名研究员的报告说,中国已有能力挑战美国的东亚霸权。今后20年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中国缩小与美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包括建造航空母舰和隐形飞机方面。中国与美国经济的互相依存关系可能阻止中国试图利用军事力量把美国赶出亚太。

研究中国防务政策的专家迈克尔·斯温称,报告的一个结论是一个新对手的出现,意味着目前美国主导的现状可能无法持续太久了。从根本上说,美国的霸权地位正在慢慢被中国日渐增强的军力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意愿所消弱。

这个报告还预测最极端的情况是日本对美国保持在该地区支配地位的军事力量的能力和决心持更多的怀疑态度,当疑虑达到一定程度时,日本可能采取更极端的措施,或脱美投中,或独立发展自己的威慑力量,包括核武器。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可能像前苏联那样而成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对手。中国仍是一个地区强国,并在战略上主要关注与近邻的领土争端。这种状况,将更易于刺激美国通过挑起中国与邻国岛礁争端,而阻止它的崛起,以更长久维系自己的全球霸权。

尽管如此,难以阻挡的中国崛起,特别是它对美国亚太围堵的不断突破,对30年后美国维系的世界霸权而言,都是一场难以想象的噩梦。

对于美国而言,唯一可操控中国崛起的杠杠只能是它自身内部腐败的困扰。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新领导层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他们不止一次地警告自己,官员的腐败最终会导致亡党亡国。

2013年5月4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

下载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崛起 演讲

    1:你们是否还记得那个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曾傲然于世界,那个地大物博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你们是否还记得我们国家孱弱的时候,帝国侵略者的铁蹄无情的践踏着我们美丽的山河?......

    中国崛起作文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每当听见这首歌,心里都会发出无限感慨。 从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

    《中国崛起》读后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 在读过《中国震撼》一书之后,我仔细思考着书中带给我的种种由中国发展进步带来的“震撼”。是的,我们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腾飞,以至今日成为......

    中国崛起之我见[推荐]

    中国崛起之我见 公共事业管理班:郭建亭 如今,中国崛起,已经逐渐被国人和世界所接受。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中国崛起意味着我们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地位,在国际这个大环境下活得越来越有......

    中国崛起之我见

    中国之我见崛起近年一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现在已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即将取代日本位置,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成为国际经济市场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即使在全球......

    《中国崛起与道路自信》学习心得

    学习《中国崛起与道路自信》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张维为教授的《中国崛起与道路自信》,我对中国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进一步树立了民族自豪感。 张维为教授通过将中国与发展中国......

    霸权之后书评

    霸权之后书评 其实我对作家原本是反感的,因为印象中他们都是要么徐志摩派,要么就是左怪派,后来当自己有了一些生活体验时,想写出来却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时,才开始崇拜起作家来......

    人民币暴跌是中国与美国金融霸权之间博弈的正常现象

    21世纪中美之间的对抗与合作成为了世界舞台的主要剧情。从过去单一的经济层面的竞争到今日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全方位的竞争甚至是对抗,中美两国就在你来我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