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新闻学采访写作参考书目
采访写作参考书目: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新闻发现论纲》,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全能记者必备》,【美】 莱特尔著,宋铁军 译,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 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美】杰里.施瓦茨著,中央编译社,2002;
《后台》,邓科主编,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
《新闻报道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林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美】里奇著;钟新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美】梅茨勒 著,李丽颖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写作学》,沈爱国,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新闻采访学》(第二版)蓝鸿文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特写与报告文学卷)》,刘海贵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通讯写作》,丁柏铨,胡翼青 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刘海贵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外国名篇卷》,郑亚楠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人民日报60年优秀通讯选》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编,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
《 新闻与正义(修订版)Ⅲ14项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全译本》,【美】
李普曼等著,展江 主译评,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9;
《调查性报道》,【美】盖恩斯 著,刘波,翁昌寿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5;
《 新闻报道与写作》,【美】门彻 著,展江等译,华夏出版社2004;
《新闻报道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林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美】梅茨勒 著,李丽颖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提问是记者的天职 -与英美报刊主编对话》,王尔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通讯写作》,丁柏铨,胡翼青 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刘海贵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外国名篇卷》,郑亚楠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人民日报60年优秀通讯选》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编,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
《 新闻报道与写作》,【美】门彻 著,展江等译,华夏出版社2004;
第二篇:新闻学-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高职升本科”考试是为选拔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应届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而组织的考试。
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渠道。而采访与写作则是信息社会人际沟通与传播的主要领域之一。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是新闻从业者最基本的业务素质要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新闻文化素养和具备基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的方法为目的。首先讲清楚什么是新闻,继而从采访与事实的内涵和关系讲起,如何接触事实、观察事实、解剖事实,如何掌握基本技巧顺利进行采访等;其次,结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各种新闻媒体的优势和不同新闻作品的特点,分析各种不同新闻的写作的方法。同时,将结合大量优秀的中外声像资料和获奖作品,对事物的本质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探索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启发学生用新闻思维观察问题,判断问题,找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矛盾,并找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本课程重点为应用新闻学的采访与写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迅速捕捉问题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二、考试科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三、适用专业
本课程考试适用于报考新闻学专业的考生。
四、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通过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相关课程的学习,能否具备新闻文化素养和掌握一定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能,能否运用所学对采访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系统的考试,考察学生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
五、考试内容
根据《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大纲的要求,并考虑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课程考试内容。导论:
介绍新世纪的新闻学和网络时代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研究任务与对象,学习方法以及理论体系
第一部分新闻采访 第一章基本概念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新闻及新闻采访的定义;理解新闻价值的概念,新闻价值要素组成的传统和当代表述;掌握新闻、新闻价值、新闻敏感等基本概念。本章课程重点:新闻价值的要素和新闻敏感。
本章课程难点: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的基础,能迅速判断一件事的新闻价值是新闻记者、编辑的基本素质,也是其难点所在。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新闻
第二节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
2、新闻价值要素组成的传统和当代表述 第三节新闻敏感y 思考题:
1、何谓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要素组成的传统和现代表述
2、何谓新闻敏感?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第二章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真实性的要求;增强可读性的业务手段;增强时效性的主要环节;抢新闻的全面、正确看待。理解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本章课程重点: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
本章课程难点:如何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怎样坚持用事实说话。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坚持真实性 第二节坚持思想性 第三节坚持时间性 第四节坚持用事实说话 思考题:
1、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如何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3、新闻报道如何做到思想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第三章采访的重点与环节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何谓创造性的采访,采访的重点与新闻线索,采访的策划与准备。理解并掌握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抓本质;验证材料的必要性及主要方法;强调迅速整理采访笔记的原因;资料积累的重要性;新闻主题与新闻采访的关系;综合分析的意义。掌握采访的六个基本步骤:掌握新闻线索、明确报道思想、采集新闻素材与资料、整理采访笔记、酝酿新闻主题与题材。
本章课程重点:采访的挖掘与过渡 本章课程难点:创造性采访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采访的重点与新闻线索
1、何谓创造性的采访?
2、采访的步骤
第二节采访的策划与准备
1、新闻策划
2、新闻线索的获取
3、采访准备的进行
4、采访对象的心理剖析
5、访问条件的创造 第三节采访规程
1、分清访问类型选准访问对象
2、研究访问对象接受访问的心理
3、守时守信讲礼貌
4、营造融洽的谈话氛围
5、提问的艺术
6、现场观察的重视
7、当场笔录的效用
第四节 采访的方式与方法
1、采访的方式:
直面采访、视觉采访、书面采访、体验式采访、电话采访、网上采访 要重视开座谈会要善于观察
2、采访的方法:
上下结合、点面结合、交叉采访与跨行业采访、易地采访、抽样调查。第五节采访的挖掘与过渡
1、深入采访的注重
2、验证材料的仔细
3、整理笔记的迅速
4、剩余材料的积累
5、提炼主题的认真
6、追踪采访
小结:采访的主要过程
掌握采访的六个基本步骤:掌握新闻线索、明确报道思想、采集新闻素材与资料、整理采访笔记、酝酿新闻主题与题材。 思考题:
1、何谓创造性的采访?
2、采访的六个基本步骤是什么?
3、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抓本质?
第二部分新闻写作Press Writing 第一章:消息写作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消息这一报道体裁的演变历史。理解消息的基本构成。掌握导语的写作,掌握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关系的处理。
本章课程重点:消息、导语和新闻事实、背景材料 本章课程难点:导语的写作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消息、导语和新闻事实 第二节新闻的背景材料 思考题:
1、何谓导语?新闻事实在导语中的地位?
2、背景材料及其作用
3、一篇好的新闻报道需要什么?
4、选择一项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者招募”、“足球比赛”、“超市大促销”等,进行3——8人的采访,并写一篇相关的消息稿,字数不得超过800字。第二章:新闻结构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和掌握:消息的基本构成要素,新闻导语的作用、种类和写作要求;理解倒金字塔式结构的特点及优缺点。
本章课程重点:倒金字塔式结构的优缺点;消息基本构成和新闻结构形式; 本章课程难点:新闻的几种基本结构形式。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消息的基本构成
1、消息的基本构成要素
2、新闻标题的概念、种类
3、消息头的概念和形式
4、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
5、新闻躯干的概念
6、新闻结尾的作用和写作要求 第二节新闻结构形式
1、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2、时间顺序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3、并列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4、华尔街日报公式体 思考题:
1、消息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2、试评述新闻的几种基本结构形式?
3、何谓好的新闻标题?
4、何谓好导语? 第三章通讯的写作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通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理解并掌握通讯的概念和特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通讯的基本表达方法、通讯写作的要求、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和要求。本章课程重点:通讯的采访与写作技巧。
本章课程难点: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新闻特写、深度报道和人物专访的写作要领。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通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本章内容仅作参考,不作具体教学要求。课程考试不包括本章内容。第二节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 理解并掌握通讯的概念和特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通讯的几种基本表达方法、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等
1、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2、通讯的种类
3、通讯的叙述方法
4、通讯的描写方法
5、通讯的议论与抒情方法
6、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
六、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笔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结构如下: 序号
项目名称
题数
计分
计划用时(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10 10
二
名词解释 20 20
三
导语写作 20 30
四
命题写作 10 10
五
理论应用阐析题 20 30
六
理论应用设计题 20 20
合计 100分
120分钟
七、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一:李希光孙静惟王晶,《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7-01 参考书目二:蓝鸿文,《新闻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4-01 参考书目三: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03-01 要求学生关注的课外必读和必听、必看的材料
1、人民日报
2、中国青年报
3、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5、新华网:新闻频道“时政要闻”
6、中国新闻网:新闻中心-精选新闻
第三篇:新闻学写作
总复习题型:
1、名词解释(4*5)
2、辨析(2*5)
3、简答(8*5)
4、操作(30*1)
一 新闻的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杨保军教授对新闻的界定,即“新闻本质上是一种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真实、新鲜是其内容的本质特点;及时、公开是其具有的传播特征。”
二、用新闻价值标准衡量事实
新闻价值:新闻客体(新闻事实、新闻文本)的属性、功能对新闻主体(传播主体、收受主体)的效应、作用或影响。
1.时新性
时间上的新近性,事实发生和公开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越短,新闻的时新性就越强。它是新闻得以成为新闻的前提。
2.接近性
事件发生的地点离读者越近,新闻价值就越大。
接近性除了指地理上的接近以外,还包括年龄上的接近、利害上的接近、思想感情上的接近等。
3.显著性
4.重要性
5.趣味性
三、新闻要素
新闻六要素,分为:标志要素、中心要素
1、标识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
2、中心要素:何事(what)、为何(why)、如何(how)二 新闻报道的重要理念
第一节 真实
第二节 客观
第三节 公正
第四节 可读
第1节 真实
一、新闻真实
新闻真实,是指新闻与其反应对象的符合性,符合,就是真实的,不符合,就是虚假的。
二、新闻失实的原因
1.目的性失实
2.技术性失实
三、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与方法
1.坚持核实
2.严禁主观想象
3.谨防由于套话引起的不真实
第2节
客观
一、遵循客观原则的做法:
(1)使用第三人称写作;
(2)不发表议论;
(3)客观地叙述事实而不带有记者个人的感情和偏见。
(4)使用新闻当事人和知情者的直接引语,交代消息来源;
(5)全面地进行新闻报道,而不是只报道一方的意见;
(6)提供更多的观察视角,全面地解释新闻,找出事实背后的原因;(7)视频拍摄应该注意角度的选择和距离的控制。(8)绝不扭曲事实,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先入之见而无视事实的本来面目。
(9)当报道对象与记者具有私下交往关系,或以各种方式牵扯到记者利益时,记者应予回避,不参与对该新闻的报道;
(10)记者应当拒绝报道对象提供的现金、好处和贿赂,拒绝报道对象对新闻稿件写作的暗示,自主独立地完成新闻报道。
第3节
公正
一、公正的涵义
新闻公正性原则的基本要义是公平与正义,要求记者采取一种专业化操作方式,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上,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公平地无偏见地对待新闻事实所涉及的人与事。
二、平衡报道有助于实现新闻公正
(1)信息来源要丰富;
(2)让存在冲突的各方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不要有意偏袒任何一方,即使是罪犯也要给他说话的机会;
(4)如果新闻当事人一方拒绝表达意见,要向读者交代这一事实;(5)如果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当事一方,也要向读者做出说明;
(6)平衡不是指一定要给每个当事者以固定相等的报道篇幅;
(7)如果说非要量化,那也只能是按照当事各方对新闻主题的重要程度给予一个比例合适的报道篇幅;
(8)用直接引语展示消息来源的话语。第4节
可读
1.讲故事
2.句子短小,段落短小
3.使用简单的字词
4.尽量不发议论、不用形容词和副词
5.使用直接引语
6.强调变化和节奏 7.不说套话,不空喊口号
8.选好报道角度
9.亮点前置:一开始就要吸引住读者
10.事情有多大,报道就有多大
三、采访
一、采访问题的种类
1、开放式问题
是让受访者提供他们自己答案的问题,往往需要受访者花费更多精力思考问题、构思答案,组织语言。
采访对象很健谈、有被采访经验时:开放式问题
2、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里往往含有问题的答案选项,受访者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有时好像在做一道选择题,有时则要说出一个具体的人名、地点或其他具体答案。
采访对象感到拘束,不善言谈时:封闭式问题
3、两类问题交叉提出
封闭式问题:提问节奏快,咄咄逼人
开放式问题:舒缓
二、提问的技巧与注意的问题
1、不要用反问形式提问
2、搜寻具体的答案
3、提问的语言要简单明了
4、学会“踢皮球”
5、对关键问题要紧追不舍
6、从别人之口获取答案
7、一些简单地追问语
8、安排问题的学问
9、借用他人之口提敏感问题
10、提问不要太冷血
第4章
语言的掌控
一、准确
1.找到最合适的词句
2.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新闻文体的特殊要求
3.写得准确无误
(1)保证确有其事,不杜撰,不虚构。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
(3)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注意核实。
(4)年末岁初的稿件要特别注意年份的表述。
(5)注意标题与正文内容、正文内容的前后表述是否吻合。
(6)遇有疑问之处,立即向有关人员查询请教。
(7)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病句。
(8)不要写错别字。
(9)正确使用“的”“地”“得”。
4.使用中性色彩的词语
二、具体
以下方法有助于新闻语言具体化:
(1)多使用子概念,少使用母概念。
(2)用比较、换算或日常情景转化来代替形容词
(3)提供明确的清晰的事例、情节或细节
(4)把抽象的数字形象化
三、通俗
1.使用大众化语言
2、关于术语和行话的使用
四、清晰
1、思路要清楚
2、正确组织和表述语句
(1)搭配不当
(2)残缺和多余
(3)语序不当
(4)句式杂糅
(5)判断不恰当
(6)缺乏逻辑性
五、简洁
① 从实际出发,突出中心,不说同中心无关的话。剔除可有可无的词语。
② 一句话最好只表达一层意思,宁用短句,不用长句;宁用简单句不用复合句。
③ 不说不言而喻的和重复的话。
④ 尽量不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尽量减少修饰成分。
⑤ 适当运用言简意赅的熟语。
⑥ 简练并不等于抽象,简练不是简陋。
五 新闻标题
一、新闻标题成分
1.主标题
主标题简称主题,又叫正题,是标题的主体骨干,表现整个标题中最具吸引力的内容。2.引题
又叫肩题、眉题。位于主标题之前,是主标题的先导,对主标题起着说明、概括、烘托等作用。
3.副题
又叫子题、下辅题。它位于主标题之后,是主标题的后续,对主标题进行补充、印证和解释。
二、标题的组合方式(单一型、复合型)1.主标题式(单一型)
2.主引式
由引题和主标题组成。
3.主副式
由主标题和副题组成4.完全式
引题、主标题和副题俱全。
三、小标题与提要题
1.小标题
如果新闻比较长就要考虑使用小标题,由小标题通领所辖段落的内容。
注:小标题最好是三个或三个以上。
2.提要题
有的重要的长新闻,需要将其中的主要事实、做法或问题等摘要提示出来,放在标题之后,新闻之前,这就是提要题。
六
撰写导语
一、导语类型
1、直接式导语
又称硬新闻导语,它从第一句话开始就集中描述新闻的主题事实,单刀直入地告诉读者新闻的核心内容。
2、延迟式导语
又称为软导语、间接式导语、特写导语。开头并不直接讲述新闻的核心事实,用情节、逸事、细节、引语等来设置某种情景。
二、导语内容
1.最新的事实
2.最具影响力的事实
3.最具实用价值的事实
4.最具趣味的事实
七
主体、结尾、背景
一、新闻主体包含的内容
(1)核心事实
(2)事实引发的后果或反应
(3)意见性事项(属于新闻事实的范畴)
二、“新闻跳笔”
对新闻事实不做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上下文之间不刻意考虑衔接与过渡,二是根据需要跳来跳去,通常跳过不太重要的情节,省略掉过渡。
三、怎样使用新闻跳笔?
(1)把句子做小,把段落做小,多分段落;
(2)不用过分注意文字的连贯性,不用刻意考虑上下文的过渡和衔接;(3)断裂行文,加大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跨度;
(4)表述方式要灵活快速变化;
(5)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事实;
(6)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铺直叙;
(7)不能跳离了新闻主题。
四、新闻结尾
1、自然收束
2、用引语结尾
3、定格到一个画面
4、展望未来
5、强有力事实
6、回到开头
7、意见性事项
五、新闻背景
是对新闻事实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是说明主体新闻事实的社会环境、历史沿革、自然概括、人物经历、数据知识等内容材料。
八
新闻结构
一、倒金字塔结构
• 重要性递减原则——新闻价值递减原则
• 主要用于动态新闻、强调时效性的硬新闻的写作中,使用频率非常高
二、华尔街日报体
1.开头:设置一个能引起阅读兴趣的焦点
(情节、人物、场景、趣闻轶事)
2.“螺母”段:迅速过渡到主体部分
3.主体:展开焦点,报道主题新闻事实部分
4.结尾:回到稿件开始的焦点,照应开头
三、板块组合结构
板块组合结构是指依照新闻内容的性质或要素,将新闻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板块并对这些板块进行巧妙组合的结构模式。
四、沙漏型结构
a.又称按时间顺序的写作,纵向结构
b.开始部分与倒金字塔结构非常近似,也是要有一个描述新闻核心内容的导语
c.然后按照时间的顺序构造主体,展开对新闻过程的叙述
九
引语
一、消息来源的种类
1.人的消息来源
政府当局和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其可信度低于物的消息来源。2.物的消息来源
包括记录、文件、参考资料,在线消息来源。3.专家
不能完全依赖专家,而重点在一线调查。
二、新闻报道中直接引语的作用
1.拉开记者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
2.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可信
3.带来现场感觉,增强可读性 4.改变报道的节奏
十消息
一、消息的特征
1.简明扼要
2.迅速及时
3.注重用事实说话
4.特殊的结构方式
5.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二、消息的外在标志
1.消息头
作用:表示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时间,显示消息的身份,表明责任承担者,标示消息来源、时效。
2.消息的标题
主标题必须是“实题”
注意标点符号
三、事件有两种:
突发性事件:
指在社会生活中出人意料的、突然发生的事件。如:战争、海啸。非突发性事件:
指在人为安排下发生的事件,如:体育比赛、科学试验、重要会议等。
四、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A、事实要交待得一清二楚
B、尽可能体现深度
C、见事见人
D、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五、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对新近发生或变动中的新闻事实,作出及时报道的消息类型。300-500字
六、简讯
又称短讯、简明新闻、新闻摘要、快讯等等。
它是以最简短的文字,尽快地对最新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最新状态作简明扼要地报道的一种消息类型。
200字左右
七、非事件消息
指的就是报道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社会风情、风尚,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等的消息类型。
八、综合消息:
它是对同类事物或同一事件的多侧面情况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的总称。
十一
通讯
一、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2、事件通讯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
十二
深度报道
一、解释性报道
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是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
二、调查性报道
是深度报道的一种体裁,有人称之为揭丑报道,是隐瞒的消息经过记者亲自调查弄清事件真相所进行的报道。
第四篇:广播电视新闻学阅读书目
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阅读书目
(带“△”号者为重点推荐阅读书目)
(一)新闻工具书
1、《新闻学大辞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世界新闻出版大典》,新华社国际部编纂,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
3、《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总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4、《外国著名报纸概略》王泰玄著,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二)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
5、《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宣部新闻局等编,学习出版社1994年版△
6、《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魏永征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新闻职业道德教程》,陈桂兰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新闻道德评价》,[美]罗恩·史密斯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9、《报纸的良知》,[美]利昂·纳尔逊·弗林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
10、《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美]新闻自由委员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
11、《论表达自由》,甄树青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三)新闻史
12、《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附有校正200条)△
13、《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1949-1988),方汉奇、陈业劭编著,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15、《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
16、《中国电视史》,郭镇之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
17、《十年——从改变电视语态开始》,孙玉胜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18、《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9、《世界新闻史》,李瞻著,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版
20、《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张隆栋、傅显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
21、《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父子著,新华出版社1982年版
22、《当代世界新闻事业》,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60分钟——黄金档电视栏目的50年历程》,唐·休伊特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四)新闻及传播理论
24、《论自由》,[英]约翰·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25、《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26、《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1985
第五篇:采访稿写作
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