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理解和建议(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2 01:2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理解和建议(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理解和建议(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对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理解和建议(写写帮推荐)

对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理解和建议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中国提出的一个发展方向,而中国也做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无疑对推进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但在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之后,带动后富的发展方向就好像有了滞后,而这个社会现状,就更加剧了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情况。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一直属于一个社会财富分配平均的社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为了中国能够更好的发展,中国实行了有倾斜的区域政策。那就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辅助工业。于是,农民种了粮食交给国家,国家把大部分的财政收入拿去支持工业的发展,因为工业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加速国家的建设。因为那个年代里中国缺钱。这种倾斜政策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却也使农村更加滞后。

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城市富了,但农村却是相对的落后,除了发展的需要造成中国贫富差距拉大之外,导致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有以下这些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受地理环境原因,某些地区如沿海城市,内陆资源型城市,对财富积累有优势。受封建官僚传统影响,改革开放后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形成,在职官员掌握大量经济权力极易形成私有灰色资本及严重的腐败问题。在隐性世袭制的影响下,高干子弟凭父母权力占据国家政商要职并掌握社会大部分资本动向或直接随本人流入海外。而在税制的作用下,中国的税收来源长期以工薪阶层为主体,而高收入者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转嫁或逃避税收。这些种种的因素都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

在面对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我认为我国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从而改善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一、改革原有的税收财政机制。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通过税收形式进行调节。首先,缩小国内贫富差距,就要加强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应该对富人增加赋税,对低收入者减轻税负。

二、积极促进农村发展,减小城乡收入差距。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收入过大问题,最关键的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政府应该从战略上更加关注农村发展,变城市偏好为农村偏好,脚踏实地的解决“三农问题”。

三、大力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减小地区间收入差距。

四、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五、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也对缩小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有良好的作用

虽然我们要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但理性地来讲,贫富差距的存在是合理而且是必需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然存在的,不可能搞平均主义。有差距的存在才会产生竞争,促进社会的发展。但问题是我们不能让差距过大。把握好“度”的问题。然后就是怎么让大部分的人致富的问题了。当然不能限制高收入阶层的收入,这样会限制社会的发展,只能是让低收入阶层加快收入提高的步伐。就是说,高收入阶层在现有基础上收入提高一倍,低收入阶层要提高两倍甚至三倍。这样才能在缩小差距的同时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样才能让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二篇:浅谈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浅谈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摘要: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关键词: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原因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城乡的消费水平分别达到小康和富裕水平,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扩大。贫富差距过大,容易引起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失衡甚至利益冲突,强化人们的不公感,引起社会动荡。贫富差距成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因素,有转型期的特定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也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要想正确的理解中国的收入差距,必须对中国收入差距类型及原因有着很好的理解。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一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

为高度不平均。从衡量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的收入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20,迅速扩大到目前的0.53左右。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与国际比较,已超过了发达国家,接近了中等收入国家。

(一)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居民的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慢。近几年国家虽对开发西部加大了力度,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国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收入差距都呈扩大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 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幅慢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呈持续扩大之势。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

(三)是行业收入差距增大。

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

二 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

1.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克服了以往平均主义的弊端,能够从物质利益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充分配置有限的资源,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各类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按贡献进行分配,而其中资本这项要素总是得大头。这样,在劳动收入大体均等的情况下,收入差距主要因资本要素占有者财产性收入高低而拉大。

2.税收失调

个税最大的功能除了“增加财政收入”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调节贫富差距、平衡二次分配。因此,贫富收入差距扩大与个税制度失效有很大的关系。

3.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

同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福利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表现一种明显滞后的情形。在这种形势下,农民、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家属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大。

4.社会不公平、机会不均等加剧

不平等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垄断行业中的企业凭借对关键资源的独自拥有或政府赋予的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在产品市场或者要素市场上具有独自决定价格的能力,它们可以不用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借助

自身的垄断优势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这些垄断利润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会转化成为该行业在岗职工工资,从而导致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高于其他行业。

5.非法暴富

我国已有富豪阶层出现,他们的人数不多,集中的财富占了全国居民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这些富人中相当部分是靠勤劳致富的,然而不少人主要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他们走私贩私、制假贩假、集资诈骗、偷税漏税,更有甚者,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以权谋私、做权钱交易,搞“腐败经济”,看看当前的腐败问题,很多都与经济金钱有关。而这些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必然加剧贫富差距。

三、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应对之策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1.促进农村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二要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三要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推进全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试点,认真落实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的政策。四要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把更多的财力等社会资源用于农村,以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

2.完善分配制度,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

在初次分配中,应该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但在再次分配中,应该更加注重公平,通过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来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收入差别。通过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4.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税收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杠杆,是治理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主要是应进一步完善税收结构,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比例,防止高收入阶层的偷税、漏税行为,要从源头上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征收和控制,对过高收入进行调节。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5.打破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由于我国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东部与中西部差距,因而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中央转移资金向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转移额度,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对西部地区实行更加优惠的开放政策,引导东、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互补性经济技术合作,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从而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6.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法制建设

制度、体制设置的不合理,法制的不健全,是产生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分重要。这就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特别是要打破或削弱行业的垄断,加大整顿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的个人额外不合理收入,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

7.创造平等的教育和竞争机会。

治贫的主要手段是教育,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同时,打破生产要素流动壁垒,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给予他们平等待遇,让其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才真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上述是对中国现阶段存在地区收入差距现状以及原因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现阶段出现收入差距是在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出现的,但有些差距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要理性看待贫富差距的两重性,客观分析引起贫富差距扩大的因素,区分正常因素与非正常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健全,中国的各项制度的建立,中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农民负担的减轻,一定能够消除各种不正当收入,减少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行业差距,使中国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走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路。

第三篇:贫富差距问题

贫富差距问题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贫富差剧原因细分就是权利上的差距,知识上的差距,还有收入上的差距。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例如电信,航海等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

三)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

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 1.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虽然克服了以往平均主义的弊端,能够从物质利益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充分配置有限的资源,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各类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按贡献进行分配,而其中资本这项要素总是得大头。这样,在劳动收入大体均等的情况下,收入差距主要因资本要素占有者财产性收入高低而拉大。2.垄断致富。垄断行业中的企业凭借对关键资源的独自拥有或政府赋予的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在产品市场或者要素市场上具有独自决定价格的能力,它们可以不用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借助自身的垄断优势获得高额垄断利润。3非法暴富。有些人得财富是靠辛勤劳动挣取得,然而不少人主要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他们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更有甚者,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以权谋私、做权钱交易,而这些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必然加剧贫富差距。4.税收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个人所得税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但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在城乡二元化隔离的基础之上,造成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巨大差别。这种缺乏覆盖城乡全体人民的公正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实际上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对策1.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以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稳定.2.改革税收制度,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一是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及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收负担,对高收入者实行累进税率,并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援助。二是改革完善财产税。应尽早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物业税,对于一些高收入群体的奢侈消费项目,可以考虑开征特别消费税。3.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4.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垄断企业凭借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通过垄断价格形成高额垄断利润,从而维持了本行业的高收入,我们要加强对某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和竞争主体,打破行业垄断。通过《反垄断法》来有效地约束垄断经营行为,对垄断企业的定价权实行严格监督。5.坚决取缔各类非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法严惩侵吞国家财产及以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私利的一切腐败行为。6.创造平等的教育和竞争机会。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同时,打破生产要素流动壁垒,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让其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7.加快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步伐,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地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通过各种形式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以经济发展带动中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

第四篇:对中国贫富差距逐渐增大问题的一些看法

《对贫富差距逐渐增大问题的看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摘 要

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所伴生的分配不均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称,中国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可能会威胁其社会稳定。该机构建议中国政府增加社会支出、改革财政体系并推进政府改革,以缩小这一差距。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今日中国的国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2013年全球GDP排行中,中国以实际增长率7.8%,总量8.3万亿美元居于世界第二。其中美国以实际增长率为2.2%,GDP总量15.83万亿美元位列第一;日本以实际增长率1.7%,GDP总量5.3万亿美元位列第三。与此同时,财富分配不均、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之严重也开始令社会感到不安。

本课题通过总结上课学到的知识以及课下搜集整理的资料分析了我国目前产生贫富差距及其扩大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均;共同富裕;改革;

I

II

II

ABSTRACT With the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theassociated issues is growing a great concern nowdays.UNDP has said that China's grow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could threaten social stability.The agency suggested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increase social spending ,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promote government reform to narrow the gap.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day's great changes occurred i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In 2013 global GDP ranking, China to the actual growth rate of 7.8% , of the total $ 8.3 trillion living in the world's second.Which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actual growth rate of 2.2 % of the total GDP $ 15.83 trillion ranked first;Japan's real growth rate of 1.7% to total $ 5.3 trillion GDP ranked third.Meanwhile,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wealth , serious social polarization phenomena have begun to make the community feel uneasy.So I hope that by summarizing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class and the next lesson has collected data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widening wealth gap ,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countermeasures , and made a few rough proposals.Key words:Widening wealth gap;uneven distribution;common prosperity;reform;

III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I 1 引言..............................................................................................................................................1 2 论文部分.......................................................................................................................................2 2.1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2 2.1.1 贫富差距的概念...................................................................................................2 2.1.2 贫富差距的表现.....................................................................................................2 2.1.3 贫富差距逐渐增大的原因.....................................................................................4 2.2 解决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趋势的途径................................................................................6 3结

论........................................................................................................................................9 参 考 文 献...................................................................................................................................10

IV 引言

我和我的同学大都出生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身边有富人也有不富的人,比如体现在同学身上,有的同学经常可以买零食,不太在乎钱,而有些同学比较节俭,所以从小我们就意识到,我们同学家庭里贫富程度并不相同。当时还可以听到“万元户”这个词,虽然不太明白那意味着什么,但感觉那肯定是很光荣也很牛的事情。后来长大一些以后,自己可以支配一些钱的时候,发现身边同学的零花钱差距更大了,有些同学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仍然有同学不舍得买。当我们上了大学、上了研究生以后,开始考虑工作和买房的时候,发现似乎这个差距前所未有的又拉大了,因为有的同学都不需要关心这些问题,于是我们开始越来越不平衡,不禁要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距,而且似乎是越来越大的差距呢?在大学和现在研究生课程中也学到过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析,然后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在改革开放以前,似乎贫富差距并不是问题,因为似乎当时也没有形成这种差距的条件,大家都是共同共同工作,共同分享财富,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束缚了经济的发展,当然也避免了产生经济上的差距,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越来越有钱了,但是似乎大家富裕的进度却并没有同步。于是我们不管愿不愿意都不得不面对并思考这个问题:中国的贫富差距正在逐渐增大。

所以我希望通过总结上课学到的知识以及课下搜集整理的资料来分析一下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解决对策,并提出几个粗略的建议。论文部分

2.1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

2.1.1 贫富差距的概念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2.1.2 贫富差距的表现

有文章总结道,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三十多年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从解决温饱发展到基本实现了小康,并在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使我们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但即便是在这样比较好的形势下,也必须正视现在中国社会在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存在贫富差距正逐渐增大这样负面的问题。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地区、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的利益集团集中,尤其是在向官僚利益集团和垄断利益集团集中,由此带来的很多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和我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贫富差距和利益分配的矛盾,让中低收入居民普遍感到了不满。我国差距拉大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收入差距依旧很大。第二,消费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消费差距越来越大。第四,财产差距越来越大[5]。

一.城乡收入差距虽然略有缓和,但差距依旧很大

收入差距扩大是贫富差距扩大的突出表现。近年来,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成为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的焦点。收入差距突出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

首先,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虽然略有缓和但差距依旧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2002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2%。在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2009年城乡收入比为3.33:1,较2008年的3.31:1有所扩大,且已扩大到1978年以来的最大水平[6]。

而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2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2010年这一收入比为3.23:1。统计局用这一比值的历年变化图形暗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有缩小。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60元,实际增长12.7%。

历年城乡收入差距 其次,区域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1992-2008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增长最快,中部次之,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长较慢,东中西部人均GDP的差距逐年拉大。1990年东中西部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621元、1,161元和1,265元,三个区域的居民收入之比为:1.28:0.92:1,2006年东中西部居民收入之比扩大到1.54:1.02:1,达到历史上的最高点。2008年三个地区居民收入之比出现小幅下降,为1.48:1.02:1,但收入的绝对额仍在继续扩大。

再者,行业间收入差距明显。

总体而言,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职工收入不断增长。但分行业职工收入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1980年,国家统计局划分的16个大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最低职工平均工资之比仅为1.68倍; 2008年,这一比已扩大为4.77∶1,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 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至10倍甚至更高。

二.消费差距越来越大

首先,城乡消费差距持续扩大。

数据显示,近三十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了33%,2008年,城乡居民私人消费水平为3.7:1。在消费总量方面,1990到2008年,农村居民的消费总量增长5.8倍,同期城镇居民的消费总量增长17倍。农村居民的消费占比巨幅下降,从1990年的49.6%下降到2008年的25.1%,城镇居民的消费占比从1990年的50.4%上升到2008年的74.9%。

其次,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迅速扩大。从收入分组来看,城镇居民高、低收入户消费差距由3.6倍扩大到了4.1倍。从农村居民来看,高、低收入户的消费差距近年来总体略有缩小。

三.财产差距越来越大,在房产方面表现尤为严重

首先,城乡财产差距急剧扩大。

1995年,城乡之间的财产差距大概占全国总体财产差距的1.1%,到2002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了37%。城乡之间的人均财产额比率从1995年的1.2:1,扩大为2002年的3.6:1。

其次,表现在房产、金融资产对总财产分布不均等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房产的高集中率对总财产不平等的贡献达到了62%。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城市。到2005年底,占全国总人口43%的城镇人口,拥有82.3%的储蓄存款,比重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2008年底,占全国总人口45.7%的城镇人口拥有80.8%的储蓄存款。金融资产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

城市房价越来越高使得本来生产资料就缺少的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买不起房,住不起房成为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之一。相对与没有地方居住只能租房子的农村人而言,城市拥有众多房产,仅仅依靠房产租金就可以生存下去的市民享有了房产上的绝对富裕。

2.1.3 贫富差距逐渐增大的原因

根据我们所学知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基本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 正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但由于自然因素、历史因素,市场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的原因,使得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相差很大。区域差距之间的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距上,尤其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更加明显。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业在岗职工的收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各行业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变得越来越大,在造成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当中,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从整个社会的高收入行业来看其中绝大部分行业都带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和垄断色彩,比如电力行业、烟草行业、能源行业、通讯行业等。自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垄断行业的垄断地位不但没有减弱而且还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垄断行业的利润也日益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甚至有人用“收入天与地,隔行如隔山”反讽收行业间入差距过大这一社会现状。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比较简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社会阶层的结构也从简单转向复杂,从一元转向多元。从经济收入和经济地位上来划分,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是由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和贫困阶层这三部分构成的。整体来看,贫富差距问题不仅存在个体之间而且也存在社会的阶层之间[2]。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阶层结构转型的过程中,社会阶层之间贫富差距已经形成,而且这种差距正呈现日益扩大之势。这种社会阶层结构的弊端体现在社会财富过度的集中到少数富人的手中,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分配的失衡。在富裕阶层享受优越生活的同时,中产阶层却看不到提升自身地位的希望甚至贫困阶层还在为自身的生计而苦苦的打拼。

当初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打破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让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并没有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贫富差距。由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因素所形成的贫富差距,是在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不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而真正造成社会不公、影响社会稳定的是那些由非正常因素所造成的贫富差距。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我们共同富裕目标的最终实现,也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产力不发达,当时治穷是最主要的任务。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由于没能完全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论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并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只要效率问题解决了,公平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正是在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公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国家通过健全的税收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税率上来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缴纳更多的赋税。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充足的社会保障,最有可能沦为社会底层的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2.2 解决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趋势的途径

经济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竞争也是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4]。不平等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而其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却不能,因此最终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普通居民消费能力的不足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造成经济萎缩。

对政治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二是影响普通民众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了,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主题过程中,其在理论层面最大的贡献就是揭示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目 前过大的贫富差距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原则,而且会影响到社会大众对政府的信任,影响到对社会改革的信心。过大的贫富差距会使低收入阶层和社会弱势群体从心理上产生“被剥夺感”和“被边缘化”的不健康心理。如果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长期得不到疏导将有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在许多领域的收入非配中存在的不公平与不平等以及非法收入都会加剧社会低收入群体对富人阶层的敌对情绪,甚至会导致出现“仇富”心理[7]。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当前我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虽然在整体上调控当前社会贫富差距的措施概况起来就是扩中、提低、调高,但最关键的却是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在具体的措施上必须针对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具体因素来做出科学的决策,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2]。

按要素分配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的基础性因素,也是收入非配差距增大的基本实现形式。因此,完善我国的要素分配制度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初次分配即按要素分配的合理与公平。在要素分配公平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分配条件的公平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分配条件的公平指的是:要素的拥有者对占有要素的合理和对要素在不同个体之间分配的公平。分配过程的公平指的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要素所有者具有独立性、要素市场的定价具有客观性和要素在市场上流动具有自由性。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不仅要通过各种经济政策进行调节,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上进行调整,即在保证分配过程公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分配条件的公平。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缩小城乡之间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计划期间,新农村建设依然是“三农”工作的重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没有改变。与此同时,要“积极稳定的推进城镇化”。要逐步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及农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具有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以及技能培训等,对农民传授一些易学实用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并根据农村自身的资源环境优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相关产业。与此同时也要对农村富裕的劳动力进行一些非农技能培训,使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具有一定的从事非农产业的能力,另外还要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使之具有融入城镇社会和适应城镇生活方式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第二要加大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国家通过资金和政策倾斜等多种方式来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引导和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的深加工,从而提高农业的单位产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第三要加快农村富裕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要鼓励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乡镇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吸纳了农村富裕的劳动力,既发展了经济又促进了就业,是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富裕劳动力过多这一难题和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等几个方面构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同时它对适当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差距和缩小居民间过大的贫富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我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法律约束机制,整合目前众多的、分散的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出台一部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法,明确责权主体,用法律的刚性约束,保证社会保障全覆盖、广受益;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督制度和劳动争议仲裁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我国社会保障机构内部管理和资金封闭运行,统一规范,严明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真正发挥社会保障基金的保障作用[3]。

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制制度,打击我国从事非法经济活动获取的收入。我国通过非法经济活动获取收入的主要包括偷税漏税等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我们首先要从立法上做到严惩不贷,这些活动之所以敢触犯法律,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机会成本太小,法律惩处的力度不够。这些违法活动又往往有很大的利益空间,只要一次成功,就能获得巨额利润,这种巨额利润的存在使得很多人不惜挺而走险。因此,只有严惩不贷,才能减少此类活动。另外,还要加强对这些活动的监督监管力度。只有发动群众,共同来关注和打击这些非法经济活动,才能彻底的起到打击它们的作用。一旦这些从事非法经济活动的人群减少,我国通过非法手段致富的阶层就会减少,这样,不但提升了社会的公平性,且益于降低我国贫富差距。

3结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和搜资料整理的关于我国贫富差距增大这个问题的思考,总结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总体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严重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继续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必须正视问题,找到问题根源,从国家政策到个人约束,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规范合理,真正缓解进而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逐渐增大这个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我们现在也正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所以,是时候该解决影响共同富裕、影响社会和谐建设的问题了,希望我们贫富差距能减小一些,大家携手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参 考 文 献

[1] 马金言,中国人口的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的研究; [2] 李萍,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3] 李楠,贫富差距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兼论我国的市场化改革; [4] 张义凤,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探索;

[5] 王聚强,新时期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研究;

[6] 杜 艳,付国锋,齐丽娟.浅析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J].经济研究导刊,2013:24;[7] 付志平,张光辉.“ 共同富裕" 视阈下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问题论析[J].social science Jounial ,2013年第4期;

[8] 杜 艳,付国锋,齐丽娟.如何缓解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现状[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9] 中国贫富差距仍进一步扩大.法制与社会[J],2012年第11期; [10] 郭孔琪,中国贫富差距问题浅析.大观周刊[J],2011年第28期;

第五篇:浅谈对中国社会诚信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中国社会诚信问题的思考

韩德炜

摘要:从我们国家社会诚信的现状看,多年来虽然在个人、企业、政府等层面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当前社会,假新闻、假数字依然不断,抄袭、剽窃现象横行,医疗、食品安全问题也屡禁不止,整个社会似乎正处在一场信任危机中,而危机的背后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的,分析原因并谋求化解之道是当前要解决的紧要之事。

关键词:社会诚信诚信缺失信仰缺失根本之策优秀传统文化

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条件,是保障市场经济运转良好的基本准则,更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规范,可以说人无诚信而不立,业无诚信而不旺,国无诚信则不稳定。但近年来,“周老虎”事件、“三聚氰胺”事件、蒙牛“诽谤门”、唐骏假学历、张悟本事件、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学术造假事件以及近来的毒豆芽、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等等,众多造假丑闻轮番上演,让公众一次次倍感社会诚信缺失之痛。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社会诚信水平,确保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成为公众的热切期待!

一、中国社会诚信问题现状

为了解当前中国社会诚信问题的现状,《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调查机构—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于2011年2月11日至2月14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五个大中城市展开了民意调查。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的总体评价较低,仅有4.8%的被访者评价“好”,48.7%评价“一般”,接近半数(46.6%)的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也谈到,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首先,就个人而言,现在很多人以“不诚信”为荣,坚持守信的人有时甚至被看成异类。一些人还相信,投机胜于实干,太讲诚信无法获得更多利益,于是出现了抄袭、剽窃现象,假学历、假论文,为利益而放弃原则,出卖朋友等。当前,多元化的价值观相互激荡、斗争、融合,传统的伦理价值观不断被冲击,很多人在精神领域找不到标杆,产生了价值观的混乱及行为上的无所适从。据2010年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成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显示,诚实守信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可能是“无用的别名”,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认为不会吃亏的还不到10%。由此可以推断,多数市民对于诚信更多的是一种期待,而对身体力行则心存疑虑。就是在我们大学生身边,信任危机一样严重。有些同学想找份兼职干,却又不敢相信中介,因为被骗的实在太多了,大家都怕了,可自己却又找不到,因而只能作罢;有些很好的校园代理给我们推荐跟中所需,尽管便宜、实惠,但我们也不敢相信,第一映像就是这估计又是骗人的,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啊?

再来说企业,进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更能说明现实的情况。曾有人这样用“中国人一天”来调侃:“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吃完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这番调侃折射出中国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辛酸与无奈,但这仅仅是中国商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一个方面。实际上,IT、制造、房地产、建筑和金融证券等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甚至有人感叹,在中国很难找到“干净”的行业了。政府在这方面似乎问题不是很大,而且,政府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主体,也一直在努力在构建诚信社会,但由于一些地方在行政管理中出现的政策多

变、不守承诺,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到位,玩官僚主义以及近两年来在企业职工利益保障问题、房屋拆迁问题、农民工问题等多方面出现的冲突和矛盾增多,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等使得政府公信力蒙尘,导致政府公信力流失,对社会诚信造成了重大影响。于是就出现了北京的一小学生利用中国农大的仪器对北京市面得蘑菇进行了化验,绝大多数蘑菇都是经过荧光剂漂白过的,然后他就拿出这个事件让网友投票,10小时内3000网友投票,信任这个孩子的是99%,只有1%相信工商局的声明,工商局的声明是这些蘑菇都没事,肯定没问题;一些政府的公务员考试要小学生去监考„„

二、问题的原因及现状分析

通过上述现状,我们看到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严重的诚信问题,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社会道德生活和民众交往的主流是讲诚信的,党和政府在大力倡导和进行社会诚信建设,但不能忽视问题的严重性。

一般看来,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风气不正,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力,行政不透明等。这些前人多有论述,我也深表同意,但我觉得以上的都是表层原因,其实不论是个体的诚信问题还是企业的抑或是政府的,我认为都是个人的诚信问题。因为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是有人组成的,是有活生生的人去经营和运作的,没有了人,企业和政府就只是冰冷的的机器和代理的房子。因而我说企业和政府的问题其实就是个人的问题,解决好了个人的问题,尤其组成的整个社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而个人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我们的国家、社会、家庭、父母培养和教育出来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和根本所在,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先前的教育摈弃了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从而使我们丧失根基和信仰,没有了信仰也就无所顾忌了,为了利益什么都做得出来,而首当其冲的诚信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

中国人一种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我们的信仰藏在爷爷奶奶讲的故事中,藏在唐诗宋词里,也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礼仪中。于是,中国人曾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在中国谈到信仰,与宗教有关,更与宗教无关。那是只有中国人才会明白的执着,但我们这代人可能不再明白。【1】从新文化运动到“文革”,近现代中国在经历重大历史变革的同时,也经历了几次翻天覆地的文化思想运动。但1966年的“文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摧毁达到了“极致”。有学者指出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是利己排他主义的根源。一帮被“语录”冲昏头脑的极左派,在倒洗脚水的时候,连孩子也倒掉了。信用危机应该说是文革后的延续。【2】

“文革”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当权派鼓励人们之间相互揭发、告密,以至于每一个人都敢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父子因历史问题而反目,夫夫妻因“走资派”之争而成仇,领导和老师随时可能被下级和学生批斗。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没有关爱,“仁、义、礼、智、信”被完全否决,“兼爱非攻”的处世哲学荡然无存。残暴、欺骗、虚伪,这些人性的丑恶全面爆发。“文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使人们失去了信仰也失去了精神寄托,人们失去了依附于信仰的谦卑和敬畏。对于“文革”,邓小平的评价之一就是:“他直接造成了中国人道德风气的恶化。”

一个人一旦内心没有了负罪感和畏惧感,在作恶时便会毫无顾忌,十分坦然。在最近的“瘦肉精”事件中,养殖户就表示自己不吃这种猪肉,但却心安理得的高价卖给他人。在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有关宣传双汇冷鲜肉“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却连瘦肉精都把关不了。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将“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认真做事,诚信做人”当做人生信条,但最近几年,蒙牛却丑闻不断。继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和网络抹黑竞争对手,今年4月又被爆出陕西榆林市学生因饮用蒙牛配送的牛奶而出现发烧、肚痛、腹泻等症状被送医院治疗。

三、措施和方法

针对造成诚信问题的表层原因,首先是政府要做表率。党风、政风对社会风气起着引导和示范的重要作用,提升社会诚信急需政府的引导和支撑。政府应增强对民众的忠诚、责任感,通过完善政府诚信行政体制,建立健全政府诚信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等实际行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赢得最广泛、最深程度的信任,从而为提升诚信竖起高高的标杆。再者是法律要及时介入和规范,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通过立法将社会中的道德观念、信念、基本原则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并赋予一定的强制力,加大不诚信成本,在道德领域通过严格执法去积极干预和调控。最后是个人,要建立完善个人诚信奖惩机制,引导、激励民众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以上的措施主要是针对当前的情况的紧急治理,是治标之举,只能规范,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恐怕就不得不加强对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诚信问题,应该从娃娃抓起,重新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重塑信仰,铸就诚信!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不缺乏诚信的话题,人无信则无以立足,行事则无法通达,人有诚信则可以立足,行事则可以通达。古代社会,人们往往把无诚信之人斥之为“非人”,而加以鄙视和谴责。

中国古代先哲认为,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志,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孔子就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3】他一生痛恨那些内仁外诈、面善骨恶、巧言令色、欺世惑人的伪君子。孟子把修养诚信看作是做人应走的正道,“思诚者”是“人之道也”。【4】古人云:“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不讲实话,不守承诺,就会有灾祸。王安石断言:“然无信而不立。”【6】程序是做人的道德支柱,无此便无以立足。朱熹把忠诚、讲信义看成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无此就谈不上做人之道。“人道惟在忠信,人若不忠信,如木之无本,水之无源,更有甚的一身都空了。”【7】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丰富的诚信教育,当年苏武持节杖牧羊十几载,而忠诚之心不改。关云长为兄弟的一声简单交代,就可以拼了性命保护兄弟的家属,面对大哥的“敌人”的各种诱惑,纹丝不动,坚守信念,当听到大哥的消息时便决然舍弃曹操,过五关,斩六将,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捍卫着人类最淳朴的“道”于“义”

如此种种,现在已经很少了,所以才出现了如今这样严重的诚信问题,古风之不存,由来久矣,加之改革开放,外来思想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则加剧了今天的问题。所以应该从个体着手,从娃娃抓起,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而且要特别注重家庭和小学的教育,因为人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而处于幼年的他是很多品格道德形成的关键期,知道社会个体的人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从而切实加强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寻我华夏之根,重塑信仰,铸就诚信。只要解决了个体的问题,那么以个体的人组成的企业、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参考文献

【1】 《幸福了吗》 白岩松著

【2】国家行政学院报

【3】 《论语·为政》

【4】 《论语·阳货》

【5】 《礼记·表记》

【6】 《辞同修起居注状·第四状》

【7】 《朱子全书》

下载对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理解和建议(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理解和建议(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贫富差距问题及解决措施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在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 历史、社会自然条件、政策的影响。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由......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分析!!!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存在巨大差距,城乡,地区,行业、及行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收入分配不均等,产生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收入分配方式多样和生产要素不同,受金融危机......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在201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55,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在当今社会,这个话题越来越成为......

    关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探讨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09美术学李祝捷 学号:0905049019 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

    对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陶洁 【摘要】: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已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会抑制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过去的发......

    我对中国社会当前存在的问题的看法

    有一个朋友问我对当前中国社会的看法,我说整体上是悲观的。他让我给他列举出一些实例,我花了一上午给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只当是对社会现象的不满,没有反党反国家的意思!其实我还是......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文/肖上贤 摘 要:社会信用体系是促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生态环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社会道德问题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建议

    【社会观察】 中国社会道德问题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建议 冯叔君 陆军荣 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 近期,一些道德方面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反思,所谓“道德滑坡”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