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道德问题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4 15:2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社会道德问题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社会道德问题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建议》。

第一篇:中国社会道德问题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建议

【社会观察】

中国社会道德问题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建议

冯叔君 陆军荣 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

近期,一些道德方面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反思,所谓“道德滑坡”的简单化论调由此成为公众与媒体关注的焦点。其实,社会道德波动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与社会转型发展阶段存在的共性问题,中国当前表现出来的社会道德问题,并不意味着中国公民道德水平的下降。

目前中国的社会道德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规范、机制尚在发展与成长之中,社会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善和刚性化,道德理念还只是传统文化的自发表现,没有内化于民众的心中。引发当前各种社会道德问题的本质根源不完全在于公民道德水平问题,而在于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性。因此,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既要吸取各国社会道德建设的有益经验,让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文化传承下来,也要积极利用社会道德舆论的力量引导与完善各项制度,填补转型中制度设计的漏洞。

第一,社会道德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抓手。社会道德建设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社会道德建设,可确立中国社会发展的灵魂主线。社会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传承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制度化的重要途径与载体;社会道德建设是执政党 1

建设的重要抓手,社会道德建设对执政党而言,既是面对社会风险的挑战,也是树立执政威信的筹码。中国共产党亟须利用和通过“社会道德建设”,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同步转型,增强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提高执政水平。

第二,德育须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辐射全社会。从学生的纵向成长来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根据不同阶段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要求,设计不同内涵但内在统一连贯的道德教育核心课程。从学校、社会、家庭的横向来说,三个层面应体现出相互促进的特征,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教育是整体,在密切配合、协力推进中发展。

第三,把道德教育推及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公民道德教育不是单纯的个人道德完善,而是要注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生产所需要的基本道德素质。爱国主义教育、法制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等都应成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把道德教育推及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公民道德教育不但内容广泛,而且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具体实施中要注重道德教育内容的层次性问题,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开设不同教学内容的公民教育课。

第四,良好社会道德意识形成需法律保障。社会道德问题根源于社会现实问题,现实问题的解决要依赖于各种制度、法律的完善。譬如: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来促

进社会道德的完善。

第五,发挥好媒体对社会道德建设的正确引导作用。社会道德主要是通过舆论的引导、谴责与监督来维护实现的,要注重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公众的影响力,积极发挥媒体对社会道德事件报道的舆论压力,促进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同时,在当前情况下也要避免媒体、尤其是网络对于社会道德失范问题过分夸大,影响公众对社会道德建设与政府的信心,增加社会道德建设的难度。

第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当代中国社会道德话语体系。我国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在涉及到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内容中,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选择传统道德文化中富含人文性、主体关怀性的资源深入挖掘,最大限度地保持传统道德和儒家文化的传承性。如设置“至真”、“至诚”等路名的标示,在学校、博物馆和文化馆等场所竖孔子塑像和融入“论语元素”等。

第二篇:国有企业退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与建议

国有企业退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与建议

中国企业联合会课题组

一、国有企业退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在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是明晰的,出资者作为决策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退出的标准主要在于经营业绩与产业选择。当企业经营业绩不佳或企业所在的产业处于衰退的状态,同时,出资者预期的退出机会成本小于进入收益时,就会诱导企业退出。这时,企业退出的壁垒主要是经济性的。而我国国有企业很多则缺乏这种退出的动力与能力,退出中最大的特征是从经济意义上考察该退出的却退不出,其面临的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性障碍

一是对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认识的偏差。担心国有资本退出会削弱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没有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有经济在不同产业和地区的比重可以有所差别,其布局作相应调整,并不影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二是“惜退”心理障碍。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当成国有资本退出的基准,认为国有资本退出,只是指效益不好的,长期亏损的,资不抵债的企业,而效益好的企业的国有资本就不一定要退出。其实质是用危困企业的退出基准取代国有资本退出的基准。实际上这两者有本质区别,危困企业退出是被市场竞争所淘汰,是消极被动的行为;而国有资本的退出是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是主动自觉的行为。在我国,由于一些行业的生产供给不足,使一些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从而形成“惜退”心理。应当指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因产品出现供不应求而处于盈利状态只是暂时的现象。而等到这些企业陷入困境时再退出成本可能就要高得多。

2、体制性障碍

一是产权障碍。在现行产权制度下,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权的不易转让构成了国有经济退出难的产权障碍。国有企业产权实际上一直处于所有者虽明晰(国家所有)但却未到位的状态。相应地,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政府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为特征的治理结构。政企、政资依旧未能分开。同时,国有企业大部分控制权又掌握在企业经理手中,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成了国有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并从中获取一定的控制权收益。这样,国有企业退出的决策权实际上一直掌握在内部人手中。一部分国有企业按市场规律是早就应该退出的,但是由于企业的存在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者的利益直接相关,一旦企业不存在或所有者到位,这些人就会失去控制权收益索取权的依据。同时,由于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职工的住房、医疗和养老保险都是由国家承担,不纳入职工的工资中,如果企业退出,许多老职工应当得到的那部分非工资性福利就会失去,他们也会站在反对退出的一边来。因此,产权障碍的集中表现就是谁对国有资产的退出负责不明确,没有人格化的所有者代表。

二是政府障碍。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过程中,政府的进入与退出同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应呈反向的关系。政府的进入是指在国有企业退出前后,政府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社会保障、解决企业办社会等工作。政府的退出是指在国有企业退出前后,政府应彻底转变职能实现政企真正分开,不要当企业退出的绊脚石。但现实情况是,一些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总是会出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的考虑,设法阻止所属企业的退出。同时,地方政府从本地区就业和社会安定的角度考虑,总是追求一时的所谓不出事就好,没有在其应该进入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而是在其职能应该退出或转变的领域过多地进入与停留。

3、巨大的退出成本

一是资本专用性障碍。主要指两个方面,即物质资本的专用性和人力资本的专用性障碍。前者是指投入企业的生产性资产,由于专用性强,只能用于特定性的生产和服务,这样企业从原有产业中退出时难以收回其投资,这就形成了专用性物质资本退出障碍,也称沉淀资本退出障碍。后者是指企业中员工的知识、技术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专用性,由于长期在一个行业,或一个技术工作岗位工作,加上行业和岗位自身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因此,形成了较强的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这种障碍在企业停产、破产和转产时表现得更为严重。

二是劳动者安置费用大而形成的退出障碍,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企业退出后要对劳动力重新安排工作或重新培训,而培训费用和转移费用往往很高。由于我国情况特殊,在竞争性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数量庞大,职工数以千万计,一旦这些企业退出,能否支付这笔巨额劳动力安置成本,将成为国有企业退出最关键的问题。一个工厂如果有1500名职工,负债大约是1.5亿元,退出需一次性支付5000万元,每年的经常性开支1000万元,这样的退出成本由谁来负担?

三是国有企业社会性负担带来的障碍。据测算,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企业办中小学1.7万所,在校生730万人,教职工60余万人。截至1997年底,全国工业及其他部门自办医疗卫生机构9.1万个,拥有病床位60多万张,工作人员110余万人;其中医院7200多个,床位60万张,工作人员近80万人。这些沉重的负担也拖了国有企业退出的后腿。

四是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带来的障碍。在我国国有企业破产退出中,破产企业的最大债权人是银行,通常要占破产企业债务的80%。如果全部通过破产方式退出国有经济,则主要债权人——银行不会轻易同意。企业破产等于是破银行的产,一些部门为了保住银行不至于发生危机,也采取维持国企现状的政策。

4、新体制不完善以及体制外障碍

一是社会资本短缺障碍。国有经济的退出与非国有经济的进入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退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市场上存在有能力与国有资本进行接替的非国有资本投资者。目前可以替代国有资本的非国有资本缺口依然很大,而一旦没有非国有接替资本,国有经济的退出只能是单方面的意愿和行动。

二是资本市场不完善形成的障碍。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存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国有经济从某些产业退出时,还不能很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原有企业资产由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的转化。退出企业为了实现其资产的变现,必然要付出数额较大的市场信息、签约和履行合同等各项市场交易费用。

三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形成的障碍。比如《破产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企业并购方面的法律还未出台,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也没有出台等等。所以国有资本从某一领域顺利退出还缺乏完善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这又增加了退出的难度。

二、加快国有企业退出的对策与建议

1、通过多种形式解决国有中小企业退出问题

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转制越早越主动,越迟越被动,一些中小企业需要早退的要早退,这样国有资产流失少,出售的还能卖个好价钱。错过了时机,最终会使企业陷入困境。在途径选择上,可以采取整体或部分出售,以及吸引国有投资主体进行兼并等形式。鉴于目前国有中小企业数量众多,非国有投资主体还不成熟,全部将其出售不现实,因此,建议采取双重置换的退出方式,即将企业的国有股转化为职工股,将国有职工转化为合同职工。双重置换之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企业自主决定企业的发展去留。在实践中,中小企业的出售要以市场供求规律为依据,既要避免国有产的流失,更要防止定价脱离实际,曲高和寡。

2、以国有股减持和合作合资方式实现部分国有大企业退出

国有股的具体减持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一是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大中型国有企业,除少数特殊企业采取国有独资组建有限公司外,大多数改组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二是对于国有股权比例过高的企业,通过出让国有股、放弃配股权、置换股权等形式,由绝对控股向相对控股或参股转变,同时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以资金、技术和市场参股、控股。三是利用上市公司壳资源,通过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和证券市场运作,减持国有股。

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合作也是部分国有大企业实现退出的一个现实选择。一是通过与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要更加注意如何通过外资的进入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中不良资产剥离和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这是一些合资合作项目能不能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二是与国内具备条件的一些非国有大企业合资。对这种合作,国有大企业应放下架子,以积极、诚恳的态度与之合作,给国外跨国公司的合作条件,至少应当同样给国内的非国有企业。三是以产业升级为突破口,主动实现产业转型。

3、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为发挥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退出中的积极作用创造条件

私营个体企业已成为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大力发展民间资本,要为民间资本进入创造必要条件。一是取消对民间资本的种种限制。要放宽民间资本在产业准入方面的限制,消除对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差别待遇,以及对非国有经济在法律地位、社会身份、价格、税收、金融、资本融资等方面的歧视与不公平。二是为民间资本进入提供必要的保证。要建立健全非公产权的法律保护制度,使公民的财产在法律上得以明确的承认与保护。同时,地方各级政府要从长远的角度来保证与非国有经济的合资合作问题。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为妥善国企安排冗员,应尽快在企业之外建立独立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企业退出的后顾之忧,保持社会稳定。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缺口大,今后的目标,应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工作应突出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多种方式多方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甚至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发行专项国债。二是要依法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统筹层次。三是严格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要加强制度建设,防止社保基金被挪用和被个人与部门侵吞。要进一步探索成立独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的模式,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5、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建立企业坏帐退出通道

一是通过结构调整,加大呆帐坏帐准备金的核销力度,核销一部分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国有企业利息负担。特别是对那些没有享受债转股政策的企业,是否可以考虑在利息上给以减负。三是完善债转股的方式。目前应不断改革和完善债转股的思路和操作方法,不要只限于减轻国有企业负债,剥离银行不良资产这一层意义,要对债务中的损失以及导致损失的机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同时,积极开发转股后的退出渠道,在债权转为股权后,经过必要的重整,借助证券市场或其他投资银行业务,将股权出售给境内外的非国有投资者。

6、依法推进关闭破产,建立落后生产力的退出渠道

一是要依法关闭那些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厂小矿,主要是小煤炭、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钢厂、小糖厂等。二是积极稳妥地关闭那些资源枯竭的矿山,主要是资源枯竭的煤矿、有色金属矿和核工业的铀矿,以及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矿。这是长期积累而没有得到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大多已经停产,靠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现在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三是对严重亏损、扭亏无望、负债沉重、资不抵债、产品无市场的企业,可以采取破产的极端手段,企业关门、资产变现、职工走人,国有经济完全退出。对那些净资产为负值不能破产的企业,政府应采取多种办法给予支持,如填平净资产,补足企业资本金,设置国有优先股等形式。

7、大力培育、发展资本市场

应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集资功能和资本重组功能,提供一种资产形态转换与资产流动的机制,使一般资产由实物状态转换到价值状态、由货币形态转换到证券形态,使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要大力发展中介机构,诸如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对各种中介机构的收费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以降低资产重组成本。

8、加紧探索和建立国有资产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本退出的动力机制

首先,改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为分级所有、分级管理。这样既有助于明晰产权,也有利于形成发展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多元投资主体,有利于外部投资者的进入,从而改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其次,国有资产管理应实行管资产、管人、管事的统一。目前计委管立项,经贸委管日常运行,财政部管资产登记,大型企业工委和组织部门管理人事任免的体制是不顺的。这些部门都可以说自己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对企业发号施令,但是企业一旦出了问题,各部门又可以相互推诿,不承担责任。政府应成立专门的机构,专司国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管资产和管事管人相统一,不再多头管理。第三,完善三个层次的管理形式。第一层次,实现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同国有资本管理监督职能的分离。第二层次,实现国有资本管理监督职能同国有资本经营职能的分离,地方政府将国有资本的经营权以授权方式交给控股公司或投资公司,专门从事国有资本的营运。第三层次,众多的企业或公司、国有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通过出资对企业或公司参股或控股,取得所有者权益,实现出资人最终控制企业同企业作为独立法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分离。地方建立的授权经营国有资本的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应是政企分开的、商业性的、以赢利为目的的资本经营公司,不应因系从原专业局基础上组建的而再保留行政职能。

(李建明、张永伟 执笔)

第三篇:金融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当前区域金融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人民银行某中心支行对辖区2005年金融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区域金融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中长期贷款投放过多与银行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4.4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6.2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2.9%,比年初上升了7.5%。同期,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8.4%亿元,其中定期存款余额126.7亿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47.2%,比年初降低了3.3%。这表明,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短期化而资产运用长期化的问题较为明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的问题比较突出,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较大。从增量看,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的问题更为突出,全年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余额18.8亿元,占新增贷款的比重的83.8%,在全省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而同期新增定期存款余额仅11.9亿元,占新增存款比重5.1%;与前二者相比,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分别相差10.8%和78.7%。再进一步看,金融机构全年新增中长期贷款和新增定期存款的绝对额分别为18.8%和5.9亿元,两者之比为3.2:1。虽然中长期贷款的信贷风险短期内无法显现,但由于新增的中长期贷款主要集中于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不仅使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降低,同时也极易导致新的不良贷款。

(二)银行生产性信贷投入与非生产性信贷投入结构不匹配。2005年,某市新增基本建设贷款9.4亿元,同比多增8.6亿元,所占份额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地方贷款占资金来源的比重达到了12.5%,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在贷款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工业、农业等生产领域的信贷投放相对而言减少。2005年,全市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减少2.2亿元,技术改造贷款也减少0.3亿元,农业贷款尽管从总量上看新增4.7亿元,但在全市新增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由上年的27.9%下降到20.9%,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在贷款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农业等实体经济领域贷款投放反而相对减少,尤其是工业贷款增长的减少,不利于全市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后劲的增强。

(三)银行资金流入低水平重复建设领域与经济结构优化要求不匹配。近年来,某市在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建设过程中,大力组织开展招高引资工作,接纳了一大批外资和民营企业来投资办厂。与此同时,全市金融部门也配合加大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投入。据初步统计,仅2005年全市银行部门累计投入招高引资项目信贷配套资金约10亿元。但是由于在地方政府实施招商引资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引进”,而忽视对引进项目的整体规划和严格筛选,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银行投入的信贷资金有的已形成不良贷款。这不但影响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而且极不利于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四)金融资源配置格局与城乡统筹发展要求不匹配。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日趋缩减,农村金融服务缺失。2005年,各金融机构共撤并县域及农村地区营业网点57个,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撤并48个,信用社撤并9个。而现有的金融机构又由于其信贷嬗变,降低了金融支农效用。近几年,随着农发行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粮棉加工企业等农业信贷职能的剥离和农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转移,使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呈负增长趋势。2005年,某市农发行贷款余额8.3亿元,比上年减少1亿元,下降11.8%;农行农业贷款余额0.9亿元,比上年减少0.2亿元,下降18.2%。三是农村金融体供给相对不足,金融产品结构存在缺陷。从供给区域看,对县域广大农村地区信贷投放明显不足。2005年,全市11个县市中有8个县市的贷款比上年仅增长14%,增幅比全市贷款低2.1个百分点,其贷款在全市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从上年的38.4%下降到37.7%,下降了0.7个百分点;从供给产品看,主要是重短期资金供给,忽视农村中长期资金需求;重小额资金供给,忽视大额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多元化、高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此外,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工具单一,效率低下,覆盖面窄等,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五)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2005年,某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4.22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财政总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26%;二者增幅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7650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720元,比上年增长4.8%;二者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业发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由于该市地处内陆,长期以来国家投入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少,加上受经济结构调整及金融改革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当地金融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金融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发展速度。一是存贷款总体规模偏小,增幅偏低。2005年末,全市存贷款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6%和3.9%,存贷款增长速度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分别排7位和5位。二是信贷资产质量不佳。近年来,虽然资产质量逐年好转,但由于历史包袱沉重,在全省仍处于落后水平。2005年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44.6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8.91%,比年初下降7.2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6个百分点由于资产质量不高,使得某市在当前金融资源统一配置的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制约了贷款增长。三是金融创新能力不强。当前,某市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手段和方式比较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某市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2005年末,全市贷款余额占全部资产运用的比例为98.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5个百分点,贷款在整个银行资产运用中仍占绝对地位,由此足见银行资产运用渠道的狭窄。从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看也是如此。2005年,全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仅占营业收入的2.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4个多百分点。

(五)近年来,某市切实加大了信用环境建设力度,但信用缺失、食用环境差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企业逃废债行为未得到有效制止。2005年末,全市县域改制企业695户,共逃废银行债务14.5亿元。二是法律“白条”问题突出,银行有不少胜诉案件难以执行到位,银行赔本赚吆喝。三是政令不畅、乱收费现象较严重。重复收费的政策,但事实上这引起政策还未真正落实到位。目前,评估计、登记费仍过高,即加重了融资负担,又降低了融资效率。

二、进一步推进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区域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金融与经济的协调稳健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区域金融发展步伐,提高区域金融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切实扩大金融机构的存贷款规模。各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坚持“存款立行,贷款强行”的指导思想,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吸储效率。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切实找信贷投入,在确保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努力扩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二是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各级银行、信用社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降比工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作,确保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每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各级地方政府要继续抓辖区信用环境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欠贷和逃废债行为,以确保金融资产和债权的安全,为金融监管抓好降比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三是进一步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各级金融机构要在发展存贷款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区域金融需要的各种中间业务,努力扩大中间业务的规模,提高中间业务的经营效率,从而有效促进整个区域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切实调整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城乡金融与经济统筹发展。当前,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步提高贷款额度,拓宽贷款范围。同时,要积极探索发展大额农贷业务,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支持农民增收。二是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支农体系,形成金融运河农合力。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将金融政策向农村优先倾斜,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三是完善农村信贷体制,大力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创新信贷品种,加大对涉农贷款的期限、额度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力度,以适应农村对金融的多样性、多层次需求。

(三)着力优化区域信贷投向,防止信贷资金流入低水平重复建设领域和过多地集中于非生产性领域。二是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率。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信贷规模与期限管理,有效防止银行中长期贷款投放过多的现象发生。

第四篇:浅析乡镇留守少年儿童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乡镇留守少年儿童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乡镇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一、目前在乡镇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如下:

(一)乡镇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四)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乡镇留守兒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乡镇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从我们学校实际情况反映来看,有绝大部分的乡镇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五)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调查发现乡镇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乡镇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乡镇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二、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乡镇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等方面。如何正确处理好乡镇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关系的和睦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为此,充分认识到乡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第五篇: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近年来,xx始终把教育作为重点民生工程、重点督办事项、重点考核内容来推进,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真正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为实现教育扶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面就教育扶贫工作,谈谈我浅显的认识。

一、教育扶贫现状

近年来,xx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八个一批”教育脱贫具体要求,出台了《xx县教育精准脱贫实施意见(20xx-2020年)》《xx县教育扶贫工作方案》《xx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整合工作意见》,组建了教育脱贫专项工作队伍,建立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台账、贫困生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实现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贫困学生不仅在物质方面得到帮扶,在精神、学业和生活方面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帮助。

(一)学生资助全面落实。多渠道筹措贫困生资助资金,整合7个部门力量,围绕国家普惠性资助政策和国家济困助学政策,全覆盖落实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高中阶段困难学生资助和贫困大学生资助等工作,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4XXX人6XX.X万元,仅20**年秋至20xx年春两年,发放各类助学资金达2XX.X万元,资助贫困学生xxXXX人次。

(二)营养改善大力推进。县财政拿出XXX万元对47所学校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定期对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财务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制定了食堂供餐实施方案,明确了供餐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时间节点逐月督查,确保农村在校学生吃的安全、吃的放心,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县7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惠及在校学生11XXX人,全县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率达XX%,学生供餐率达XX%。

(三)职教扶贫逐步实施。按照“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接受职业教育”的原则,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教育培训,20xx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7期1XXX人次、雨露工程培训4期XXX人次、就业创业培训2期XXX人次、其他培训1期XXX人次,提高了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了脱贫家庭致富造血功能。

(四)控辍保学扎实有效。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加强学籍管理,防止学生辍学、流失。印发了《xx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镇长、村长、组长、校长、家长、师长“六长”责任制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考核问责机制,持续加大动员劝返工作力度,全力确保在今秋开学全部返校就读,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已全部返校就读。

(五)结对帮扶积极推行。推行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举措,目前全县教师与4XXX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关注、鼓励和帮助贫困生,让贫困学生在享有平等教育权利的时候,使其人格也得到正常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家长陪读加深家庭贫困。xx地处秦岭腹地,开门见山,再加上“撤点并校”实施后,一些贫困家庭孩子要走很远的山路上学,为了不让子女受“奔波之苦”,家长只好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对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形成了障碍。

(二)随迁子女进城后上学难。随着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的落实,随迁子女进城上学人数骤增,导致城区基础教育资源供不应求,“校舍不足”“大班额”等问题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城镇上学难问题将日益凸显。

(三)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现行教师编制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安全管理、寄宿制管理、女教师婚育、二胎政策、单人单校、教师老龄化、城区教师招考等因素,导致教师缺员严重。同时,边远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时间较短,职称设岗少,教师晋职难,教师交流轮岗实施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导致优质师源流失加快。

(四)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受多种因素影响,留守学生、学困生、贫困生出现自卑、孤寂内向,甚至厌学心理。同时,政府、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层面在关爱这些学生时,多数只注重对他们进行物质资助,而忽略了情感交流,导致一部分受过捐助的学生缺乏感恩和上进心。

(五)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严重。贫困家庭学生从小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再加上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能力和意识不足,多数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就选择了辍学,这种现象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加大了家庭贫困代际传递。

三、对策及建议

(一)改善城乡学校基础设施。一是加强初小、教学点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边远贫困地区学生提供优质入学条件。二是在保障现有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基础上,针对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城的现实情况,逐步扩大城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规模,确保贫困随迁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优化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一是科学设置教师招聘岗位,与新聘教师签订定向就业合同,鼓励他们到贫困地区任教,为贫困地区学校输送新鲜血液,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对现有教师进行摸底,对业务能力不强的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扩大教师轮岗比例,增加城区骨干教师到贫困地区轮岗交流人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三是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生活补贴覆盖面,把职称评定向贫困地区一线教师倾斜,确保优秀师源稳固。

(三)加强贫困学生心理教育。一是在物质资助的基础上,多开展一些精神激励、情感交流和日常关怀活动,通过研学旅行活动,组织城区学生与农村贫困学生进行生活、学习互换式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发展动力。二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学校要积极推行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加强“家校合作”,携起手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打造职教技能培训平台。一是继续加大投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贫困家庭学生学习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基础。二是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选配“双师型教师”,形成“多个龙头注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口子放水”的教育培训格局。三是整合借鉴省市优质培训资源,开展差异化劳动技能培训,打造一批“月嫂县”、“建筑工县”、“园艺工县”品牌。四是统筹全县就业市场,加强“培训—就业”精准对接,让受训人员结业就能就业。

下载中国社会道德问题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社会道德问题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分析,现梳理了村庄面临的五大突出问题。一、乡村中“人”的问题突......

    浅谈中等卫生学校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浅谈中等卫生学校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我国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其对策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中学......

    金融监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金融监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从金融监管的含义、目的、内容等方面对其作出初步了解,进而引出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作出分析,最后针对我国金融监管......

    当前街道(镇)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街道(镇)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0-8-16 撰稿部门:攀枝花市东区区委统战部选择阅读字体【大: 中 小】阅读次数: 561 街道(镇)统战工作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

    发展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新形式下,民营经济既有机遇,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既有体制、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困境,也有自身客观原因而导......

    浅析农村金融实践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论文

    引言进入21 世纪,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在党和政府努力下,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对于改善社会收入结构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这是建立在农民收入基......

    出生性别比例失调 中国社会面临四大问题

    出生性别比例失调 中国社会面临四大问题 2010年10月14日 中国性别比例失衡是性资源分配失衡的原因之一。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