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下海经商应该视作社会进步(推荐)
公务员下海经商应该视作社会进步
中国官方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者王辉5日在北京表示,已注意到公务员进入别的领域的现象。他表示,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应对此乐见其成。
王辉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国国务院直属的一家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
当天,在由中国记协举办的港澳台记者沙龙活动上答问时,王辉作出如上表述。中国新一届政府加大了简政放权力度。近期,中国国务院委托了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内的四家第三方评估机构,采取走访企业、入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简政放权等改革、发展、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王辉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到了国研中心为此专门设立的政府改革评估专项小组中。
随着今年以来中国官方强力推进简政放权,以及在廉政和转变作风方面动作不断,“公务员热”开始有降温迹象。
当被问到简政放权等改革是否会带来新一轮“官员下海潮”,王辉向记者表示,“的确已注意到这一现象”。
他表示,在制度规范的前提下,公务员“下海”现象应该视作一种社会进步,因为在发达国家,其文官队伍并非都是社会精英,“它的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很高的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但执行者并不需要都是社会精英。”
王辉表示,发达国家智商最高的一部分人实际上进入到了创新和创造领域,所以这些国家保持很高的活力。
王辉指出,中国的公务员群体从上一轮改革以来,还是保留了一些特殊的地方:一方面中国制度不健全,所谓的“灰色领域”太多;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价格扭曲,使得公务员群体的工资待遇被夸大。
“随着各项制度的规范,大家对这方面预期减少,有一部分跟市场和国际接触比较多,业务能力比较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务员,可能会回到创新、创造领域,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王辉表示,这样可以增加社会财富,“我们要乐见其成,积极地看待这件事情。”(完)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面试应该如何准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务员考试面试应该如何准备?
一、对应聘单位和应聘职位有充分的了解
面试前对应聘单位和应聘职位进行调查研究,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必要和有效的手段。对应聘单位和应聘职位不了解,会造成你在面试过程中心里没底,处处被动。求职动机是面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评价要素。主考官经常会问类似这样的问题:你对我们单位了解吗?你为什么来应聘?你对你要应聘的职位了解吗?你为什么应聘这个职位?假如你被录用后,你将如何开展你的工作?对于这样的问题?回答绝不仅仅是个技巧问题,从来也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如果你没有进行过调查研究,你的回答很可能不着边际,你可能自以为回答得很得体、很巧妙,而实际上犯了重大的忌讳。面试过程中,你回答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根据,从客观实际出发。这个客观实际就是指应聘单位和应聘职位的实情,离开这一点,你的回答就失去了根基,你的成功也就失去了保障。
对所要应聘的单位和职位进行调查研究,会减少你应聘的盲目性,从而减少你被录用以后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差,也有利于今后顺利开展工作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开发。为了争取面试成功,需要调查了解以下几点具体问题:第一,要调查研究应聘单位的性质、主要职能、组织结构和规模。第二,要调查研究应聘单位的人员结构,如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以及人际关系状况。第三,了解有关应聘职位尽可能全面真实的信息。如工作的性质、中心任务和责任,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技术特长等的专门要求。第四,了解单位主管、你所应聘职位的直接上司以及可能的面试考官的个人情况,如姓名、教育程度、专业、出生地、民族、信仰、家庭、兴趣爱好等等。第五,面试的大约时间,面试场所的环境,面试可能采取的形式等。第六,有关单位的新闻报导,有关可能出现面试考官的新近情况。
二、为面试应做的准备
面试是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关键环节,许多基本功相当扎实、笔试成绩也不赖的考生却出人意料地被排除在国家公务员行列之外,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其原因就在于在面试中发挥不佳,他们或事前准备不够充分、或现场紧张、或不慎落入考官故意设置的陷阱„„总之,他们没有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
在此,我们为考生提供最完备、最到位、最有效的面试技巧,只要您能按我们所说的“面试前„„面试中„„出现纰漏后„„”这一模式去做,相信成功定会在不远的前方向您招手。
1.心态准备
在面试的特定情景中,多数的面试者,是一半醒,一半醉。经常是面试远未开始,多数的面试者就已进入这种沉闷的自我混乱状态之中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认知的偏本文转自运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差、焦虑、恐惧等莫名的情绪引起的。在面试之前,明智的考生就应该试着挖掘自己潜在的力量,用积极的心态来消除负面心理的影响,满怀信心地在未来的面试中一展自己的风采。
面试者可以把面试官想象为你的上级,把竞争者设想为你的同事。这时,面试的场景将化为一种互动的人际情境,面试者就能够在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下从容应对。
2.形象准备
在面试前,面试者应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包装,以求以最佳的形象去面对考官。通常情况下,目标单位很难一开始就发现你的才能,但你的仪表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反映,更是一种直观的现实。仪表形象是最先进入主考官评价范围的测评要素,因此考生应当重视自己的仪表形象。
3.求职动机
弄清应试者的求职动机,是主考官的基本任务之一。通常考官会问:你为什么来本单位应聘?你对应聘职位有哪些期望?如果你被录用,你会如何发展自己?你在工作中追求什么?你为什么辞去原来的工作?由于中国公务员的待遇较低,生活比较清苦,因此强调公仆意识、奉献精神、责任心等精神上的追求。因此在面试过程中,当谈到自己的求职动机时,你要显露自己崇高的精神境界,不能表现出过于崇拜物质利益,也不能表现得太过于自命清高,否则你很可能被淘汰。
4.工作经验
用人单位一般坚持这样一个用人原则,即在素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有一定工作经验者优先。以下有关工作经验的问题在面试中一般会被提及:你以前从事过哪些工作?你喜欢哪个工作,为什么?你讨厌哪个工作,为什么?你在工作中曾取得了哪些值得自豪的成绩?你在工作中曾犯过哪些错误,经受过什么挫折?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要考虑周全。
5.教育和培训
主考官提问此类问题的目的,主要是验证你所接受的教育和培训是否有利于完成你所应聘的工作。这类问题主要有:你毕业于哪个学校、哪个系、哪个专业?你接受的教育和培训哪些方面会有助于你做好所应聘的工作?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本着如实与谦虚的态度。
6.未来的计划和目标
用人单位都会时常关心新进员工的心态,都想知道他们能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考官通常会问:如果被录用了你准备如何开展工作?进入我们单位后,你认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你是否确定了在我们单位的奋斗目标?你准备何时去实现这个目标?如果有其他的工作机会,你会如何看待?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回答时要把握住这样一个原则,及个人的计划和目标要服从组织的计划和目标。如果你提出的方案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要,你将成为优先录取者。
运城中公教育
本文转自运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第三篇:初任公务员应该注意的问题
无论是从学校,还是从其他单位,刚进入公务员队伍,大家都会想,我应该如何表现比较好呢?特别是不太熟悉公务员这个行业的人。
这些年来,我发现,家里有人是公务员的,特别是家长,孩子进机关适应得比较快,可能是因为在家受到熏陶的原因吧。
不过我家里包括亲朋好友,只有我一个是公务员,其他的人干什么的都有,所以我常自我解嘲说,怪不得总是不进步,原来是先天不足!
我想把工作中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写下来,毕竟公务员这个职业无论哪个城市,哪个单位都有共通之处。说的不一定系统,权做与大家聊天,如果朋友在工作中有什么疑问,也欢迎提问,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应该怎么做才好,尽量在公务员这条路上少走弯路。
诸位以为如何?
一、电话号码就是资源
N年前,我们局长(现在是市领导了)对我说:“记得,电话号码就是资源!”我对这句话印象很深,找了一个本子,贴好分类标签,凡是与我可能有关的电话,统统记上,不管是常打交道的,还是只打过一次交道的,甚至酒店订餐、收废品、印刷厂、卖礼品的、订机票火车票的,都分门别类地记得很清楚,打电话来咨询业务的,我也详细问出电话记下来。那时还没有手机。
这样做的好处很快就尝到了,有时领导突然说:哎,***的电话多少?只有我一个人拿出本子来告诉他。后来领导布置工作,其他同事说:我不认识人啊,不知道电话„„领导会说:那你去办办吧,你有电话吧?我说我有。
有些大家常问的号码我都背过了。领导一问,就脱口而出,这为我赢得了一个“脑子好用”的美名。
而且,越记越多的电话号码真成了我的资源,随身带在身边,常用常补充。
有一段时间我负责全市的公务员培训,要找一些在机关时间长的领导来轮流讲课,我们发了文件让各单位报,可报的又少又不理想。
这时本子发挥了作用,我翻到机关领导这一页,一个个地打过去,先自报家门,再说意图,请领导把经验传给新人,很多领导都欣然同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还因为此项工作得了一个省级的二等功,竞争上岗时这个二等功帮我缩短了年限,可见凡事都是有因有果啊。
一个体会,现在很多人把电话记到手机上,不记在本子里了,一定要记得在电脑里备份一下啊,免得一换手机就要丢失部分“资源”,不要觉得不常用就不是资源了。同时也觉得,电话记在本子里有时比从手机查反而要方便。
试想一下,当领导急着找一个人、找一个号码时,尽管大家都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查找,但只有你一个人拿出了号码甚至脱口而出,那是什么感觉?当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但说明一个道理,在机关要做“有心人”。
如果你想进步,不要重视身边看似很小的机会,但前提是认真对待每一次机会。
说说在单位里发生过一件真实的事。每年一度,我们单位都要进行全员理论考试,主要内容是一年来的时事政治,国家大事,还有单位里一些重要政策,开卷。因为年年都是人事处简单地阅阅卷,大家的分数都差不多,所以都不太重视,去了哗哗地抄上一堆字了事,越来越不认真。
有一年考试最后一题,是征集单位的服务品牌,大多数人都是胡编一气(包括我在内)。
只有一个人认真地想了一个,把单位名字嵌了进去,还挺上口的,体现了单位工作的精华,还进行了解释。同时这人写字还很漂亮。
这一年是谁阅卷呢?大家都没想到,新来的局长,一个很认真工作并重视创新的领导。
当看过一张张胡写八写的卷子,不知道领导什么感觉,但我想当他看到这个人的答卷时,肯定是眼前一亮。因为不久单位就大力地推广这个品牌,做成各种各样的标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很快在机关打出名声,其他单位纷纷效仿。
这个人不用说,一贯的认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当时有很多人后悔,要早知道是新局长阅卷,就写得好点了。这就是很多人不能坚持的结果。
可是,并不是每次付出都有回报,前些年,我也是认真地答卷,后来看到大家的分值都差不多,就泄了气。只有这个人坚持下来,终于等到了同样认真的领导的赏识。
同样这个领导,曾经在党校为初任公务员讲课时,说过一段话,我印象很深。
他说:新入门的人,不要抱怨没有机遇,有时机会就藏在你身边,你怎样抓住呢?他说,我举个例子,假如市委组织部想从这个班中选一个人,放到一个重要岗位上,可能会嘱咐你们的班主任或者老师,采取暗中考察的方式。那么你在培训班的一举一动实际上都可以关联你的命运,而大家都不知道,有的人认真学习积极参加活动,有的人糊弄日子,有的人热衷于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最后会选谁呢?
他说完这段话,在座的公务员们一下子没了说话声,都静静地看着他。他又说:当然我只是举例,这次你表现好,但并没有这个机会,那你下次怎么办呢?再下次呢?你能否一直坚持,一直等到属于你自己的机遇?
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些女性公务员的共同的缺点,大家说是什么?其实或多或少我也有这个毛病,就是话多,吱吱喳喳,议论是非。当然这和人的个性有关,但这个性在机关绝对需要控制和矫正。如果你是一个工作多年,并不想再进步的中年妇女,那么话多一些,嘴碎一些也就罢了,说不定还有点好处,哪个单位没有几个这样的娘们呢?
但新入门的女公务员不要往这个方向发展,切记!
有一次,我根据领导的要求,到初任培训班上检查情况,进去晚了,坐在最后一排,前面有
几个女生不知道我是来检查的,也可能看我穿得很随便,以为也是同学,就没在意。一个劲地聊天,化妆品男朋友鸡毛蒜皮什么都有,把我烦的啊,后来我终于忍不住说,同学你们不要说话了,我听不见老师讲课,她俩安静了没十分钟又开始头碰头地胡聊。我站起身看看了名字什么就走了。
后来班主任拿着优秀学员审批表来找我们单位盖章,我一眼就看到其中一个名字,立刻把这个名字划去了。班主任听我解释原因后,不好意思地说,这个人考试成绩不错,又是某某单位(属比较重要的部门)的,所以选她了。
后来,这个优秀通报在全机关发布了,她至少失去了一个一进门就露脸的机会。
这件事我回单位和领导和几个同事说了(可见我也是嘴快的女人,哈哈),有人说我太较真了,有人说算她倒霉遇到我,也有人说这样的女孩烦人。
结果另一个人后来的工作居然是跑我们这个口的业务,结果可想而知,听我念叨过这个名字的同事,可能受了先入为主的影响,都对她不怎么感冒,不知怎么回事,还被她的直接领导知道了这事,专门来我们这里解释,说她其实挺能干的,就是话多了点。
我后来分析这件事,有多少人像我这样,以第一印象来对待人呢?肯定不少吧。而且,如果这事换个男同事去检查,他可能不会在意,也可能不会记下名字,甚至更不会回单位跟别人说。就算这人运气不好吧。
当你抱怨运气不好时,有没有想过,这里有多少是自身的原因呢?
四、在具体工作中分析三类人
我常常和一些基层的公务员打交道,接受他们报送的材料。有次我半开玩笑说:从很具体的工作中能分出三等人来。说件真事,年底发通知请各单位报送电子版的“某某工作总结”。
陆续地,各单位的总结发到指定邮箱了。
一等人:总结写得符合要求,并且把题目改成了:“某某市2008年某某工作总结”,一目了然,直接下载后扔到一个文件夹里汇总。
二等人:内容也行,也按时发来了,但题目仍是“某某工作总结”,我得先下载下来,打开看看是哪个市报来的,然后把文件名加上“某某市”,再扔到文件夹里,我想大家都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吧?一是以后一看就知道是谁报来的,二是如果不改,再来一个这个的文件,因为名字一样,不小心会覆盖前面的文件的。
三等人:内容先不说,千催万催地发过来了,文件名居然是:“新建WORD文档(3)”!(真想问问他1和2都是什么,哈哈)
还有报送照片的:请各单位报送1-2张某某工作的现场照片,我们要收入专辑。
一等人:至少报2张照片,内容符合要求,还附上照片的说明:何年何月,何人在何地做何
事。
二等人:报来了照片,但没有说明,不知道是谁在干什么事,收件的人必须再打去电话问。
三等人:报来一张照片,不但没有说明,打开一看,居然是我们单位的领导一个人坐在会议室里!我晕!我打电话过去说:“大哥,你给我什么照片啊,我要的是工作照,我们自己的领导照片还用问你要??”他说:这就是领导在视察我们的这项工作啊!
真是无言以对。只好说,那算了,我不要了,结果这小伙子还松一口气,连声谢我。我心想,你不用谢,等我的专辑印好发到各单位,你们领导看到就你们一家没有照片会怎么说?
我同事听我讲过这个事后,都哈哈大笑,有的人也说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还加了
1.5 等人。我说我准备把这些事写出个相声,单位春晚时上台讲一讲,可又不怕太讽刺了不好。
大家想一下,你平时的工作算是哪一等人?
五、当面说坏话,背后说好话
在人堆里混,想不议论人几乎不太可能,想不被人议论更不可能。
俗话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尽量少说别人,被人说也不用太在意。
如果忍不住要说,或者建议:当人面说坏话,背后说好话。
比如,你对某人有意见,又实在忍不住时,或者不说太生气。可以试一下,当他在场时,当着很多人面说。
这样一是其他的人会觉得你是一个比较直爽的人,时间一长,你说点什么事,大家会说:这个人就是个直性子,但人很正直。这种方式对天生话多的人还有点用的。
二是对方也可以当做一个玩笑哈哈过去,但你要说的意思表达到了(有时起到敲打这个人的作用,告诉他我明白,不要当人是傻子),而且不会被憋死(有的人让他不说是很难受的),要注意的是不要说得太过火,注意表达方式。
在背后议论别人时,一定说好话!不管你对这人有多少不满,也管你觉得眼前这个人跟你关系有多好!
我对办公室里新来的人常说:你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吗?!
比如,有天A觉得和B很贴心,应该有共识,就说:C这个人多差劲,并在背后嘲笑C。如果A、B、C都在同一单位混了多年,很了解,这是另一回事。
但往往是这样,B表面上没说什么,但他可能最近有求于C,或者C曾经帮过他的忙,或者和C有别的交情(在机关时间短的话,你怎么会知道谁和谁有什么交情呢?)这个效果就不好了。
有次我办公室新来的小伙子说,“我觉得某某和你并没什么来往,为什么有人说你坏话,他会力挺你呢??”我呵呵一笑,心里想:我们俩一块喝过的酒比你吃过的饭都多!当然了,这话不能放在台面上说。
还有一点很重要,当别人当你面说某某的坏话时,千万不要为了面子,或者为了赢得这人好感而附和!千万!
有很多恶心的人会跟别人说,这个坏话是你说的!或者为了增加可信度,含糊说成你俩一块说的,即使你什么都没说,或者说你也有同感!
这样别人不对说话的人有意见,反而会记恨你的。
我发现有些人这样处理,他们不接原来的话茬,会另选一个角度来说你的好处。这样说别人坏话的人一般就不好再说什么了。而且别人听到,也不能说你附和过他。
第四篇: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辩论参考资料
这些时候,到处都在关注公务员的工资问题。因为公务员们总是认为他们的收入太少,比起那些油光满面的大款富豪们,公务员们就会显得“非常寒酸”。特别是那些新录用的公务员,面临结婚、买房、买车、生子、教育等许多耗费不小的开销,如果没有家庭的资助,根本难以为继。说得难听一些,面对“体面生存”所必需的开支,许多公务员就是十足的“穷光蛋”。如果单从这一点出发,再加上去年某时,党中央曾提出“工资倍增”的意向,如果上面真想使公务员们成为体面光鲜的“先富”一族,从而引领和带动社会发展新潮流,那就必须不断给公务员们加薪。
我们的公务员群体到底穷不穷呢?都知道我国公务员从科员到国务院副总理的工资大致介于2000到10000元之间。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因为中国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成分非常复杂,其中包含,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综合补贴、岗位津贴、职务津贴、房帖、公积金补贴、医疗补贴、电话补贴、车贴、生活补贴、地方津贴等等之类。如果在基础工资上加上各种津贴和各种奖金之类,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恐怕会翻上几番(这样的工资收入,通常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般的公务员年收入通常都有十余万。其他地区公务员的平均收入,肯定也是当地工薪族中最高的。这就是说,在整体上公务员们与其他工薪阶层相比较,绝对是最为体面的。如果从这点出发,公务员们再次加薪就是不合理的!
还有,自上次(2008年)公务员加薪之后,各系统事业单位逐一调资,要求靠向公务员工资水准。教育系统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率先启动,尽管教育法和教师法都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水平,但经过一番折腾,除了学校的“官员”同志们没有吃什么大“亏”,教师们的平均收入还是大大低于公务员水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有些地区刚刚加薪完毕)和大学教育(经过三四年折腾,由于“官本位”的主要原因,至今未能加成),还有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加薪情况,通常也要看单位的社会能量和权力地位及与政府部门的亲疏关系(弄不好就是“后娘养的”)。也就是说,非公务员们的工资水平比公务员们低一些个档次,绝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非公务员们的社会地位本来就低于公务员们)。既然公务员们的收入水平已经领先于非公务员们(包括工人、农民等),公务员们再次加薪当然是不应该的!
事实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整体上,公务员们的“灰色收入(包括三公消费和公款贿赂)”远远超越他们的“白色收入”。有些权利部门或权力者们的“黑色收入”更可以使他们的“白色收入”忽略不计。只要官员财产不公示、不审计,只要上下“摆平”,公众“默认”,公务员们的“三色收入”都是安全可靠的。如果这样据实分析,公务员们加薪就是大可不必的。
自然,公务员内也分三六九等,也有诸多不公平现象。然而,通常加薪,在官本位或权本位思维的主导下,恐怕只能继续扩大公务员内不很合理的工薪差异和人际裂痕。一旦一些公务员由此产生不良情绪,就会使党政工团的工作效益更加趋于虚无化,腐败现象会更加扩展,更加恶化,老百姓的利益会受到更多的侵害,社会风气愈加败坏„„这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公务员加薪确实要慎之又慎。
综上所述,公务员确实不应该再加薪了,如果公务员们非要加薪,肯定会再度引发全社会人民大众的强烈不满。想想中国内地的老百姓,工人、农民等赤贫者们地位卑微,很多人还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多少人还衣食有忧,病痛无着,在生死线上挣扎。有“高度思想觉悟”的公务员们就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解救天下穷人,实现社会公平为己任,真正做到“天下为公”,那才是所有“先知先觉”的公务员们的良心和道义。如今,公务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已经非常不妙,倘若还要逆势而下,那就会自毁前程。公务员工资应不应该上涨?
2013-08-20 15:53:26 来源: 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有176人参与分享到
工资是个敏感话题,特别是公务员的工资问题,更容易牵动人心,那公务员究竟是否应该涨工资?这样对我们纳税人是否公平?来看各方观点。
微博辩论:公务员工资该不该涨,你怎么看?
8月19日在《京华时报》上,一篇关于“公务员工资进入上涨周期”的新闻一经发布,引来各方争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鹏透露,1997年以后收入分配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我国收入差距应控制在40倍以内;公务员也纳入大社保体系,要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从今年开始公务员工资将逐步进入上涨周期。【查看原文】
公务员工资究竟应不应该上涨,各方有自己的看法。小编在此也收集了正反两方的观点,供大家参考,你的意见是什么,欢迎来发表你的观点!>>点此发言
正方观点:支持公务员工资上涨
“分房制”、“福利房”、“集资房”确实是公务员系统曾经最大的奔头。但随着公务员管理的进一步规范,这些“福利”在逐渐取缔,现在已基本消失。近日,由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计署共同颁布了《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并从8月1日起施行,严管津贴补贴乱发放行为。如此高压、严管之下,一个普通公务员年收入不到三万,只有靠啃老维系基本生活,如此一来,工作热情势必受措,又谈何“为人民服务”?【详细】
新一轮的公务员薪酬改革,将缩小基层与省市级政府、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之间公务员的收入差距,同时杜绝灰色地带的隐性收入,从而达到提低限高的目的。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营造公务员队伍内部的良性竞争,实现按劳分配;另一方面降低“薪轻权重”导致权利寻租的风险。再者,将我国一直实行的双轨制社会保障逐渐统一合并,最终把公务员也纳入大社保体系。公务员将走更加平民化的路线,亲民、务实、公正、客观,作为七十二行其中的一种,和普通城镇职工一样竞争上岗,一样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一样缴纳社会保险,一样享受社会保障。【详细】
反方观点:反对公务员工资上涨
好比帝王家也有三门穷亲戚,以公务员数量之庞大,这年头谁没几个公务员的相熟。可极少听说有公务员因为工资太低买不起房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进不起酒楼商厦。省级干部看病花费300多万,集资房价格只有不到市场价一半等新闻,倒不鲜见。至于吃喝烟酒之档次,相信你都懒得听了。形象的说法,是公务员有“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所以啊,对于晒工资哭穷的官员公务员,应该诚恳地问一问,您有多少要自己花钱的地方吗?那些公款给配的用的,那些让人羡慕嫉妒恨的福利,是不叫工资,但能不能算作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改革,不是只看工资条吧。【详细】
反观其他行业不说涨工资,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能保住工作岗位与基本的工资待遇都殊为不易。事实上,在房价高企,教育、医疗费居高不下,水电气“涨”声一片的语境下,真正感觉收入不够用,最有切实体会的应是普通民众特别是低收入民众,而不是公务员。如果说公务员需要涨工资来体现劳动价值的话,普通民众的涨工资权利又何处安放?专家嚷嚷着“从今年开始公务员工资进入上涨周期”,其他行业又该由谁来涨工资呢?【详细】
比公务员涨工资更重要的是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尽管几年前多个省市推行“阳光工资”改革,但这一改革只是将公务员以前除基本工资以外的收入(如补贴、津贴之类)都纳入到工资范畴内统一核算,并没有把公务员工资“晒”在阳光下。各部门不同岗位的公务员拿多少工资,局外人并不清楚。【详细】
网友讨论:公务员工资该如何“上涨”?
其一,在内部的分配结构上,公务员工资上涨应主要优先侧重于那些直接与民众打交道的基层一线公务员,尤其是那些长期在艰苦岗位、行政级别很低、属于“非领导”序列的普通基层一线公务员。
其二,公务员工资上涨,应同时与包括“三公”在内的职务消费的“只减不增”甚至大幅“下降”,密切挂钩结合起来。
其三,此外,公务员工资上涨,还应与财政供养人员的“只减不增”密切挂钩,也即,尽可能地通过精简机构、裁汰冗员的“减员增效”而不是简单增加财政开支的方式,来实现公务员工资待遇的提升。【详细】
国家公务员局:公务员工资应该涨 正文我来说两句(11人参与)扫描到手机
2014年03月10日01:55来源:现代金报 手机客户端 保存到博客
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近日表示,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应当重点研究解决工资结构、地区差距以及向基层倾斜等问题。
围绕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务员收入问题也成为一些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公务员该不该涨工资?收入是否应该公开?公务员该不该是拿不掉的“铁饭碗”?
据新华社3月9日电
●该不该涨?
收入低应该涨,但不能盲目提“涨工资”
“大幅度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群体的工资,因为‘公务员工资不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香久的建议引来广泛的争论。
全国人民代表、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乡长赛勐算了一笔账: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2984元,最近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总价30万元,贷款20多万元,每月还贷压力大。“由于收入低,很多年轻人来乡镇干一两年,就走掉了。”赛勐说。
但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觉得“公务员日子不好过”首先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从收入看公务员‘比上不足,比下稍余’,再比比工作量、压力和职业稳定性,如此心态可能会好一些。”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表示,“实在心态调整不过来,觉得‘日子不好过’了,那就去换一个‘日子好过’的职业。”
全国人大代表胡建文认为,不能就薪酬待遇谈薪酬待遇,要看每一个职位做了些什么,公务员的工资要与其承担的责任、义务相匹配。“一些单位人浮于事,天天就是喝茶、看报纸,这种公务员2000元都拿多了。”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认为,涨工资的前提是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目前情况下盲目提‘加薪’,必然会引起舆论反弹。”
●该不该公开?
已经“半公开”,“正常的日子”不怕公开
一方面,基层公务员觉得“待遇太差”;一方面,提起涨工资,社会上一片反对之声。此前湖南冷水江市所有财政统发工资人员收入曝光,不少人表示比想象中低很多。虽然网友对于被公开的是否为全部收入仍有疑问,但无意的“被公开”,某种程度上让公众有了知情权。是否该主动公开公务员的工资呢?
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认为,公务员属于纳税人供养,因此纳税人有权知道其待遇报酬。“事实上,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早就是‘半公开’的秘密,只需根据其工龄、级别等就可以初步估算其收入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石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戴海蓉也认为,“公开对于消除社会误解有好处,也有利于反贪腐和公务员队伍内部待遇公平化。”
云南一位基层公务员表示,现在更应规范的是各地区、各部门差异巨大的津贴收入,“这不仅是为了对外公开透明,也是为了公务员内部薪酬公平公正。”
在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看来,如果公务员过的都是“正常的日子”,就没什么怕公开的。何为“正常的日子”?张兆安认为,实际上就是劳动付出与收入相匹配的生活,以往那种依靠公务权力带来额外利益的日子,本来就是不正常的日子,谁愿意公开呢?
【权威问答】
国家公务员局:“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中央已要求调研”
围绕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人社部副部长何宪和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
公务员工资该不该调整?会涨吗?
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说:“是要调整,但还处在研究阶段。改革应当重点研究解决工资结构、地区差距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说:“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目前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
公务员工资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何宪说:“未来(改革)方向是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形成合理的地区之间工资关系,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此外,工资分配上要注意向基层倾斜,稳定基层工作的干部队伍。”
杨士秋说:“基层公务员非常辛苦,他们处在第一线,同时由于职级层次决定其收入也比较低,不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士气必然受到影响。目前正在全国进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的试点,试点成熟后可能会全面推开。”
如何规范公务员收入?
何宪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首先就是要解决工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基本工资占主体,优化工资结构。”
杨士秋说:“部分公务员存在灰色收入,但这也不能把该现象与整个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基层公务员队伍收入低混谈。灰色收入应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但公务员收入低的问题也要解决。”
(责任编辑:UN641)原标题:国家公务员局:公务员工资应该涨
公务员不应该涨工资,而是应该降工资
文:mvarxer
最近又看到某主流媒体发文说国外公务员工资福利也很高云云,看样子似乎是为新一轮公务员涨工资做准备了。网上又到了争论公务员工资该涨不该涨的时候。我倒是觉得公务员是否应该涨工资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公务员降工资。
理由如下:
1、工资的高低应该由对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来决定。
事实上大多数人的工资也都是由市场的人才需求决定的,比如我要招聘个电焊工,如果符合要求的人很少,为了留下他,我就不得不为他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反之,如果符合这条件的人非常多,那么我只需要付很少的薪水就能雇佣到一个符合我要求的工人,这就是市场的选择。
2、政府是为纳税人服务的,政府不是为公务员牟利的,所以政府也就必须考虑运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在不违反劳动保障法的前提下,花尽量少的钱,雇佣到合格的公务员,这才应该是公务员薪资的制定标准,这才符合广大纳税人的利益。
3、网上找的国家公务员报考/招考人数比例排行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一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13960:2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二处主任科员及以下 11936:2
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科员以下 3331:1
上万人抢一个职位,很明显是工资待遇太高了。应该往下降,降到什么程度?降到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满足需求就好。
4、有人说行行业业都涨工资了,物价涨等等,难道公务员不应该涨吗?
公务员工资什么时候涨?该涨的时候涨。什么时候该涨?到了由于待遇一般,公务员报考不再火热,公务员不好招的时候就该涨了。薪资就该由市场决定。如果既不会有很多人抢着考公务员,又不会没人愿意当公务员,那就说明,这个薪资是合理的。
5、有不少公务员发帖说自己工资月薪三千如何如何比同学低等等,我的观点不是说你的薪水太高了,就该减,而是这个岗位的人力需求过剩所以该减。你的职位的月薪再降一千,你可能不做了,但还有人肯做,那就没有理由花三千雇你,而不花两千雇一个同样胜任这工作的人。
换言之,如果一个公务员职位月薪水三万,但市场来应聘的符合这个条件的人不足,大家没人愿意考,那即使这个职位月薪三万也该涨。所以,我反对的不是公务员高薪,而是公务员的薪水不按市场需求来进行调节。
6、还有人说公务员万里挑一,选出的是人才等等。
首先,人才不是考试考得好的就是人才,再者,即使那些考上的公务员真有能力,但一个普通的公务员职位没有多少发挥的空间。一个博士生去扫大街也只能给清洁工的钱。公务员的工作大多是事务性的工作,除了某些特殊岗位,大多数岗位高中学历会基本都可以胜任。如果真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去从事普通的公务员工作实际上是浪费了人才。
7、公务员高薪不仅浪费了国家财政收入,每年上百万的报考人数,备考,考试,考场,维稳,都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薪资标准应该由市场供求决定,疯狂的报考人数就说明,公务员的薪资该降降了。
“理性看待”公务员工资就是“应该上涨”?
2014年03月10日17:23 国际在线微博我有话说(5人参与)
与往年两会更多关注民生利益不同,今年两会,公务员工资反倒成了代表委员争议的热点。一些委员给公务员涨工资的提案,引发网友讨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说:“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目前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部分公务员存在灰色收入,但这也不能把该现象与整个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基层公务员队伍收入低混谈。灰色收入应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但公务员收入低的问题也要解决。”(3月10日新华网)
应该承认,以往一提给公务员涨工资,网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强烈反对,是有那么点不理性;不知道是否因为某些代表委员的热炒,一时之间似乎有点风向大变,媒体上呼吁“理性看待”公务员涨工资的声音开始火热。所谓“理性看待”,说白了其实就是呼吁大家支持,理由是“部分贪官的灰色收入,与整个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低收入不能混为一谈”。问题是,享有灰色收入究竟是潜规则的“集体腐败”,还是少数人的行为?为什么系列禁令出台之前,呼吁给公务员涨工资的声音,不像现在这样热烈?
既然是“理性看待”,那还应该承认,但凡有点权力就要拿来变现就要拿来寻租,曾经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绝不只是所谓“少数公务员”特有;现在,因为系列禁令,腐败寻租真的已经杜绝了吗?你大概相信,我可没那么乐观。要是反腐如此简单,也就不会“苍蝇扑面”了。诚然,官员腐败与官员工资是两个问题;黑钱多与工资低究竟哪个是鸡哪个是蛋,也无从论定。但是历史的经验早就告诉我们,历史上官员工资最高的宋朝同时也是官员最腐败的。
要硬生生地将公务员群体割裂成两块,一块归入“腐败的少数”,一块归入“工资低的多数”,然后以后者的名义要求涨工资,其实更像是一种宣传和鼓动的策略;因为最后涨工资的受益者,断然不会只是“工资低的多数”,更不会只是那些不仅工资低而且真正清廉的基层公务员。既然涨工资的受益者将会是整个的公务员群体,那么在两会这样的场合谈论给公务员涨工资,本身就是不合适的。为什么?因为官员群体和潜在受益群体,占了代表委员中的相当比例,而纳税人没在现场。——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多占利益倒是比多吃大肉还简单。
好吧,就算要谈论公务员工资的问题,那也绝不能只拿“基层公务员工资低”来说事,而应该重在建立防腐制度——公务员心里很清楚,公众之所以对公务员涨工资有意见,就是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清廉并没有得到制度的保证;不仅如此,关涉公务员利益的改革总是步履维艰,一点不像关涉普罗大众利益的改革那般雷厉风行。机关养老金并轨了吗?公车改革真正启动了吗?全世界通行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何时才能“时机成熟”?好嘛,刚刚出台一些禁令了,不能放肆地权力寻租挥霍公款了,就强烈要求涨工资,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正如依法取消公车就得额外发放高额车补,关涉公务员利益的改革,历来流行搞交换搞“赎买”;这一回,给公务员涨工资,能不能也搞个反向的“赎买”?怎么赎买?其实很简单,要给公务员涨工资,那好,请先把机关养老金并轨了,先把公车改革了,先“与国际接轨”公示财产——当公众真正能够看到有权与有钱不是一回事,公务员不仅会要利益,也还肯从自己身上割肉,那我相信,公众肯定都能“理性看待”公务员涨工资的问题。
可在眼下,“自我革命”几十年都在挂空挡,凭什么一到涨工资就必须“理性看待”?这种选择性倾向性明显的“理性看待”,还叫“理性看待”吗ㄊ媸ハ椋�
(原标题:“理性看待”公务员工资就是“应该上涨”�
调研公务员涨工资要注意啥 2014年03月10日 05:50 来源:宁波日报
人参与评论 □冯海宁
全国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关于“上调公务员工资”的建议引发热议。7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目前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他同时表示,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也应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3月8日《京华时报》)。
从杨士秋副局长的表态来看,公务员工资会涨,但如何涨,国家将采取审慎的态度,在调研之后再决定。笔者以为,此次调研不应以“公务员涨工资”为核心,而要以“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改革”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至少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要摸清各地公务员收入真相。这是调整与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由于长期以来公务员工资不透明,加上一些地方公务员津贴补贴不规范,公众“吐槽”很多。搞清了公务员收入真相,包括工资和工资外的灰色收入、隐性福利,并公开结果,调整与改革才能获得舆论支持。
要调研各地社会平均工资、物价等情况。公务员工资应该向社会平均工资看齐。如一个地方公务员工资超出社会平均水平太多,就不能再涨工资,否则就是加剧收入不公。但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就需要涨工资。当然,调研还需要考虑物价因素。
调研对象要有点有面。“吐苦水”的大多是基层公务员,自然要重点听听基层公务员怎么说,但是也要听听群众是怎么看待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工作及生活压力等方面的意见。因为,公务员的工资来自于纳税人,纳税人的意见就很重要。
调整工资结构、解决工资公平比简单涨工资更重要。既要调研当前公务员工资结构存在哪些问题,也要调研公务员队伍内部收入不公的问题。还应调研各地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行政成本。企业都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业绩、成本等因素来确定工资考核机制和工资水平的。公务员工资也需要与其工作任务挂钩,这样有助于解决人员超编、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等乱象。
笔者以为,针对“公务员涨工资”的调研结果要获得舆论认可,就不能只由公务员调研“公务员工资”,除了有关部门外,还须有第三方机构参与,这样更有说服力。事实上,公务员工资合理与否,关键在于相关制度合理与否,所以这次调研不应局限于眼前问题的解决,而要着眼长远,围绕公务员工资制度进行调研。
公务员工资应当如何“上涨”?
2013-08-20 03:56:51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郑州)有508人参与分享到 张贵峰
今日评论
今日关键词
公务员涨工资
公务员工资究竟应如何“上涨”,这种“上涨”与纳税人负担如何保持合理平衡,又与“政府过紧日子”的理念如何充分兼容,显然又需要进一步认真推敲斟酌。
公务员工资上涨应优先侧重于那些直接与民众打交道的基层一线公务员,应与包括“三公”在内的职务消费的“只减不增”甚至大幅“下降”挂钩,还应与财政供养人员的“只减不增”密切挂钩。
“从今年开始公务员工资将逐步进入上涨周期”,针对收入分配改革问题,财政部研究员张鹏日前表示,“收入分配改革则是当前最根本性的改革”。(据《京华时报(微博)》)
工资收入尤其是公务员工资问题,总是一个很容易牵动人心的话题。这不仅因为工资收入触及的是一个最为基础性的民生问题,同时也因为,对于广大社会公众来说,“公务员工资”实际上具有某种双重性:不仅涉及一般的社会收入初次分配问题,而且也密切关乎政府公共财政上的二次分配问题。这意味着,面对公务员工资上涨问题,社会公众其实也有双重身份,既是旁观的羡慕者,也是有权参与的监督者,因为他们不仅是与公务员一样的劳动者,更是养活公务员的纳税人。
站在“公务员也是劳动者”角度,对公务员工资进行适当的调整上涨,当然完全没有问题。这不仅是整个收入分配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务员法》的既有要求,依据该法,“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公务员工资究竟应如何“上涨”,这种“上涨”与纳税人负担如何保持合理平衡,又与“政府过紧日子”的理念如何充分兼容,显然又需要进一步认真推敲斟酌。结合目前我国公务员工资收入分配,以及政府财政供养状况,笔者以为,以下几点或许至关重要。
其一,在内部的分配结构上,公务员工资上涨应主要优先侧重于那些直接与民众打交道的基层一线公务员,尤其是那些长期在艰苦岗位、行政级别很低、属于“非领导”序列的普通基层一线公务员。长期以来,囿于高度官本位的分配体制,基层公务员实际上一直普遍存在着付出与待遇不相称,“压力大、收入低”的问题。因此,公务员工资上涨不应是简单平均的“普涨”,而必须更有现实针对性。
其二,公务员工资上涨,应同时与包括“三公”在内的职务消费的“只减不增”甚至大幅“下降”,密切挂钩结合起来。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级别公务员在“职务消费”方面究竟存在怎样惊人的“黑洞”,最近媒体的相关报道无疑已提供了大量鲜活的例证,如“一个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甚至100万元以上”、“配三辆公车”„„显然,如果能首先将如此奢侈铺张的职务消费“黑洞”有效堵住,从中节省行政成本,既能为公务员工资上涨提供资金来源,也不会额外增加财政支出。这诚如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指出的:“如果我们紧一紧、省一省,作风方面稍微改进一下,一年省几千亿元不成问题。”
其三,公务员工资上涨,还应与财政供养人员的“只减不增”密切挂钩,也即,尽可能地通过精简机构、裁汰冗员的“减员增效”而不是简单增加财政开支的方式,来实现公务员工资待遇的提升。尽管我国编制内公务员总量并不算多,但是“财政供养”意义上的公职人员数量却极为庞大,不仅包括千万计的事业编制人员,还包括数量同样惊人的大量编外“临时工”,如人们熟悉的协管、协警等。如果这些临时工也能有所精简,如按人社部最近提出的“临时工比例禁超10%”要求裁员,势必同样极大减轻财政负担,并为公务员工资上涨提供资金,既能增加对公务员的激励,又能充分彰显“政府过紧日子”理念、不加重纳税人负担。
公务员是否应该涨工资?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作者:张海洋
日期:2014-01-2
3近来,有关公务员工资待遇问题的讨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一些公务员在网上吐槽工资太低,甚至离职退出公务员队伍。相反,在普通大众的印象中,公务员工资高、待遇好,甚至有媒体引用某权威机构报告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低职位公务员工资高于企业相当人员。《东方早报》1月15日刊发评论员文章,将在媒体上抱怨收入低的公务员形容为“撒娇哭穷”。
作为一名普通的财政工资统发工作人员,每月扣除“五险一金”应交的部分,我的工资总额为2765元,这就是我们一月的全部收入!这么一个工资收入水平,不在公务员队伍中的人或许都不会相信,他们认为一定还有其他福利。但自从2013年以来自治区纪检委等部门明确公务员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和津补贴外,各单位不得发放或者变相发放任何福利。过去我所在的单位过节的时候还能发个几百元的过节福利。从前两年前开始,就一刀切,真正干干净净了。
不知道我这样晒工资晒收入是不是也是“撒娇哭穷”?是不是我这样的“低职位”公务员的工资水平高过了企业相当人员?
可是,公务员的这个工资状况社会上普遍不被理解。腾讯网在一期“今日话题”中,针对有公务员反映“收入7年没涨”,这位编辑称“匪夷所思”。“近7年中国的GDP增长迅猛,各行业的平均收入也在快速上升,在全国都恐怕找不出一个‘收入7年没涨’的行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又比较稳定,公务员中的个体工资水平理应随行就市,怎会‘7年没涨’?”。是啊,这七年,物价涨了多少?如果我不是公务员,或许我也不信公务员“收入七年没涨”。事实上,公务员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津补贴组成,其标准全国统一。我现在的基本工资1691元,津贴1530元,扣除以后发到手中的也就2765元。从2010年开始,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工资上涨的额度。2010年我县巴什拜羊每公斤22元左右,现在已经达到60元。一份过油肉拌面原来10元,现在最普通的也超过了16元。原来的红白喜事50元就算可以了,现在别人最少200元以上,难道还好意思和以前一样再拿50元?
在我国,所有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的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都统称为“公务员。”在这支数量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中,聚集了我们各个时代的精英。他们中80%以上都像我一样,或许一辈子都是普通公务员。这些普通公务员如今正面临着收入少、待遇低、标准高、管理严、社会骂,这样一个尴尬境地。不管承认与否,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某些网络推手将社会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都笼统加于公务员身上,将“公务员”一词变成了腐败和灰色收入的代名词。殊不知,腐败都是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绝大多数的普通公务员,其实就是办事员,哪有什么权力去腐败?有权力的领导又怎会冒违纪的风险为这些普通公务员去弄灰色收入?另外,认为公务员待遇高的一个普遍理由是每年的“国考热”。他们看不到“公务员热”的真实原因,一是我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二来“公考”规则透明公开,三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有些人认为公务员“撒娇哭穷”是受不了中央的反腐败举措。我认为恰好相反,普通公务员对中央的反腐决心举双手赞成,因为,所有的贪官都是居于要职的有权力的人,与位于金字塔底端的普通公务员是两个群体。
普通公务员的生存状态也是民生的一部分。有些夫妻都是公务员的,不得不省吃俭用,恨不得一元钱掰成两次花;有门路的人不得不搞点第二职业,这些都是公务员工资太低的无奈之举。我们这些普通公务员不求发财,不求特权,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合法工资收入就能过上有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不求工资涨得有多高,只求能跟得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让我们不必再为了收到“罚款单”而吃惊。
现在工资由以下几项构成: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地方津贴补贴+特殊岗位津贴,其中地方津贴补贴由生活性补贴和工作性津贴组成,特殊岗位由原人事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规定,比如审计人员津贴、警衔津贴、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等,女职工还有卫生用品补助费,各地工资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地方津贴补贴一项,在经济发达、财力充足的地区,地方津贴补贴在工资中占了很高的比例,而一些财力匮乏的地区,该项津补贴数目很小,一年的总和还没有财力充足地区一个月的数目高,当然这也大体和各地消费水平相适应。
第五篇:2011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应该注意的方面
2011内蒙古公务员考试:三大变化 三项注意
内蒙古自治区关于2011录用公务员考试的招录公告、简章已发布,今年考试招录的相关政策有十分显著的变化。中公教育辅导专家立足于公告本身,结合多年来对公务员公告和政策的研究经验,对本次招录工作进行深入解读,帮助
考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与2010年相比,2011内蒙古自治区招录简章整体呈现规范化、细致化的特点,在措辞、行文风格、规定事项
等方面皆有所体现。
一、三大变化
(一)招录人数大幅上升,10%名额定向招录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招录总人数为1496人,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招录总人数为 2111人,同比增加了615人,涨幅高达4.2,招录人数明显增加。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考录简章中规定:“本次考录计划的10%—15%专门用于定向招录服务期满且考核称职(合格)的六类服务基层项目人员”,2011年考录简章中则将定向招录的比例固定在了10%,即本次考试中约有211人是专门招录合格的六项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可以说这是对此类人员的优惠政策。这就提醒报考人员在报考时要注意仔细阅读报
考说明,明确报考条件。
(二)笔试科目变化显著,引发系列连锁反应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招录简章中对笔试科目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常考的笔试科目《公共基础知识》,以近年来国家及地方省考的经典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为主要考查科目。对这一变化,报考人员应及时调整备考计划,将精力集中在这两科笔试科目的复习上。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考录考试不考《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变化,具体如下:
1.报考费用减少,由2010年每人170元减少到每人120
元。
2.笔试科目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发生变化。
2010年考生笔试成绩的合成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共基础知识》=40%:40%:20%。2011年调整后的合成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50%:50%。
(三)试卷形式有变化,考生答题需注意
本次招录简章对试卷形式及答题语言做了明确的规定。考生在答题时需认真选择,避免因选择不慎而造成的零分现
象。
2010年招录简章中规定:“笔试试卷统一为汉文卷,考
生可以用蒙古文答卷”;
2011年招录简章则给予了更为明确、严格的说明:“笔试试卷提供蒙汉两种文字试卷,选择蒙古文试卷的考生必须用蒙古文作答,选择汉文试卷的考生必须用汉文作答;对同一科试卷出现两种以上文字的按零分处理。报考蒙汉兼通职位的考生,笔试必须选用蒙古文试卷并用蒙古文作答,面试时必须用汉语回答。对不按规定语言、文字答题的按零分处
理。”
二、三项注意
(一)牢记四个考试时间
报名时间:2011年11月1日9:00—11月7日24:00。
初审通过后到11月10日24:00为上传照片、缴费时间,报考人员可通过指定的网上银行进行交费,报考费每人120
元。
报考人员须于11月29日—12月3日登录报名网站自行
下载打印准考证。
笔试时间为2011年12月4日(星期日),具体安排为: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午14:00-16:30
《申论》。
(二)注意两个资格筛选标准
1.招录考试的户籍资格标准
内蒙古自治区考试对招录对象的户籍有限制,主要针对内蒙古户籍及符合其条件的非蒙籍人员,考生在报考时要仔
细查阅填报。
中公特别提醒:报考阿拉善盟、额尔古纳市、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等地区的职位,要求报考人员须具有当地盟市常住户口或为当地盟市生源。
(具体详见《内蒙古自治区党政群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简章》)
2.基层工作经验的筛选标准
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旗县以下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各类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毕业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到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高校毕业生在校就读期间参与的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实
践,不视为工作经历。
(三)相关注意事项
1.考试地点要选好
2011年招录简章中将笔试考点增加到了12个,分别设在盟市政府所在地,具体地址见准考证。报考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就近自行选择考点参加笔试,笔试地点一经选定,在资格审查通过后不得变更。
2.“体能测评”提前准备
2011年招录简章中增加了对于“体能测评”的相关规定,主要针对报考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教机关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职位的报考人员。在面试后和体检前,对报考人员统一进行体能测评。体能测评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体能测评后出现的缺额,从报考该职位参加面试的考生中,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补,并补充进行体能测评,递补只进行一次。
报考人员可在面试前着手准备体能测评,进行相关的锻炼活动,以保证顺利通过测评。
3.面试资格复审文件要齐全
面试资格复审的标准十分严格,报考人员在确定进入面试后,应提前准备相关证明材料,为顺利进入面试做好准备。
如:录用职位要求报考者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人员须提供工作(服务)单位的证明(证明中应有具体工作岗位、工作起止时间、单位地址、有关负责人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内容)或提供工作(服务)单位工资发放表等
相关证明材料。
(具体详见《《内蒙古自治区党政群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