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欣蕊演讲稿
与中国梦同行
涿州市第三中学高二4班刘欣蕊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和黑色的眼,不变的是笑容,我们都是中国人„„”
我们都有七彩的梦,那梦的名字叫中国梦。中国梦,七彩斑斓,浩瀚如烟,飞天梦,文学梦。航母梦```梦梦成真,环保梦,健康梦```梦梦飞起!
我也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少年梦。也是强国梦,少年梦是中国梦扬帆起航的地方,少年梦,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海市蜃楼,不是白日做梦,少年梦是从现在开始,是从身边开始,脚踏实地,从我做起!少年梦,必须有爱国的情怀,热爱祖国,这是我们永不更改的誓言。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希望的明天。
我们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努力汲取知识的力量营养,为将来积攒力量。今天,虽然我们不需要去头悬梁锥刺股,可我们仍然要孜孜不倦的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并将这种优秀的习惯保持一生,通过阅读充实自己,纵看古今,横观中外。在别人的经验和体悟中不断积累自己为人处事的经验,厚积而薄发。我们还要锻炼身体,增强体魄,不做东亚病夫,让强壮的中国在世界崛起。我们更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在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下积极奋进,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做出色少年。
少年梦,你我的梦,少年梦,中国梦,强国梦,一样的血,一样的种,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都在做着强国梦!
古代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台湾有名的高教授也做过演讲:“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周恩来为救国而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这强有力的志向和语言都向我们诉说着一个道理: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梦想去积累富国的万里长城。
王亚平老师曾经说过:“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触摸的到。”当火箭解脱束缚奔向云霄的那刻,每个中国人都骄傲,多么伟大的力量啊,他不仅仅把一个新科技带向太空,更把一个祖国的梦想带去太空,留下一道耀眼的痕迹,在这个伟大的时空里要懂得看清自己的责任,完成自己的梦想,为中国梦添加上一道亮丽的彩虹。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梦代言!
指导教师:纪艳颖
第二篇:刘欣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宪法中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的规定
姓
名:
刘
欣
学
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学
号:
20071410120360
指导教师:
白 振 超
定稿日期: 2009年6月3日
内 容 摘 要
公民,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地位、出身背景、宗教信仰、教育背景、贫富状况;不论国家领导、普通民众、干部、群众、乞丐;不论其行为合法、非法、守法、违法都依法享有平等和平等权。
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对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正确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作出明确规定并对人民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公民平等权的行使和平等的实现,必须要有真正体现平等的良性法律来保障;必须有能够公正裁判的司法机关来保障;必须有能够权衡把握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的法官来操作。人民依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关键词:公民 宪法平等权
目录
一、平等权的概念及法律渊源---------------1
(一)平
等
权的概
念
---------------------1(二)平等权的法律渊源-----------------1
二、平等权的内容及行使范围和法律保障---1(一)平等权的内容才-------------------1(二)平等权的法律保障-----------------1
三、我国平等权的法律依据-----------------2(一)《宪法》关于平等权的有关规定---2(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关于平等权的有关规定-----------2
四、我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原则性规定和外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原则性规定
及相关案例和法律适用-----------------2(一)我国宪法关与平等权的原则性规定 2(二)外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原则性规定-------------------------------3(三)我国宪法和外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原则性规定及相关案例
和法律适用------------------------3
五、结束语--4
六、参考文献
5浅谈我国宪法中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的规定
一、平等权的概念及法律渊源
(一)平等权的概念
平等权是指纳税人平等地享有税法赋予的各项权利,非因法定事由及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剥夺。平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宪法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1]
(二)平等权的法律渊源
平等的缘起: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公元前五世纪,古代历史学家修昔底斯的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记载同时代政治学家伯里克里斯《雅典阵亡将士国葬典礼演说》,该演说论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后世各国法学家视为“平等”的最早历史文献。
1.从国际上看。《世界人权宣言》第2条规定:人人有资格享有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6条规定:所有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并有权受法律的平等保护,无所歧视。在这方面,法律应禁止任何歧视并保证所有的人得到平等有效的保护。[2]
2.我国法律关于平等权的规定。我国《宪法》第5条第2款和第3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行政处罚法》第4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3]
二、平等权的内容及法律保障
(一)平等权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平等权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习惯、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平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的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追究。
3.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4]
(二)平等权的法律保障
公民平等权的法律保障要依靠以下五个方面得以保障: 1.有关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
著名经济学家盛洪教授这样说道:“在权利上不平等,在经济上就无效率。一个社会中的劳动民众被压缩了权利,经济政策就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仅从几十年的农业政策史及其经济后果来看,缺少一个反映公民利益的、平衡的政治结构,是许多损害人民利益进而损害全社会利益的政策轻易出台的重要原因。”
因此还人民以真正平等的政治权利,不仅是避免群众利益继续受损的直接办法,也是减少我国政策失误的宪法层次的解决方案。
2.有关劳动就业权利方面的法律
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5]
3.有关受教育权方面的法律
对于受教育权,我国教育法不仅规定公民依法享有的受教育机会是平等的,而且还专门对可能存在的无别待遇理由用列举方式加以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4.有关户籍方面的法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今天,公民在经济生活中首先是作为生产要素或人力资源存在的,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劳动要素和人力资源能够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而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壁垒却阻碍了这一市场要求,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切实加强户籍制度改革,从而将人口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6]
5.有关农民社会组织方面的法律
在当代社会,一个社会群体有没有自己的代表组织,会显现出巨大的利益差别。如果8亿农民组织起来以一个整体的身份出现,其利益才能在法律和政策中有所体现。因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农民应该提高组织化程度,通过自愿结合等方式,组织农会或其它社会组织,形成农民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并有必要制定一部类似《工会法》之类的《农会法》,由农会依法代表和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我国平等权的法律依据
(一)《宪法》关于平等权的有关规定-《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守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关于平等权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4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利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四、我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原则性规定和外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原则性规定及相关案例和法律适用
(一)我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原则性规定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例如: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民法通则》第105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民事权利”,《妇女权益保障法》则对妇女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作更详细的保护性规定,如第30条、31条、32条规定:农村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权益;妇女结婚、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和宅基地等应受到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在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中,不得歧视妇女;丧偶妇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公、婆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劳动法》第13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因此,当公民的某项平等权被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相关的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特权是公民平等权可能被侵犯的主要表
现。从公检法系统看政法部门,由于他们地位的特殊性,公民误认为他们有特权就算侵犯自己合法权益也误认为应该如此。司法部门存在的特权思想,主要表现在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等问题上。如接待来访往往态度生硬、冷淡,解释问题不耐心,有时候发脾气,对群众不尊重等。有的执法人员对待当事人、证人,还有体罚、虐待、打骂的情况,不尊重当事人的基本权利。
面对司法部门所出现的这种特权问题,国家可以通过完善宪法规范中的平等权保护的条款来解决,加入配套的“禁止歧视”条款,来强调对公权力机关的制约;加大宪法的宣传和保障力度,真正把宪法当回事;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浸润人们的观念当中,树立健康的公民观念等等。
宪法历来被称为人权保障书,人权的实现和保障离不开宪法和宪政制度。无论是人权原则、人权内容、还是人权的实现途径,都需通过宪法做出规定。
(二)外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原则性规定有以下几项规定: 1.“主权在民”原则
最早布丹提出国家主权,霍布斯发展为君主主权,洛克继续发展为议会主权,卢梭将之发展为人民主权,林肯提出美国政府是“民享、民有、民治”的政府。
2.“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洛克认为财产权是自然权利。个人财产权利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联系在一起,通过国家干预来实现,进行再分配,并以一系列政策来保护。
3.法治原则
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1)必须保证公民的自由权利不受侵犯;(2)国家权力应该受到法律的制约; 4.分权与制衡原则
(1)美国类型,以权力的均衡与制约为特点;
(2)英国类型,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具有讨论和表达意愿的自由,一切法律要通过议会表决生效;法官是终身任职,只有议会才有权力解除;
(3)法国类型,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吸收了两者的优点,结合法国的国情而创设; 5.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原则
宪法规定本国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1)人权,自由权、平等权(西方),生存权、发展权(中国);
(2)人权与公民权,人权是通过公民权来表现与落实。实现条件:一是他 在的具体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二是必须成为某个具体国家的公民才会得到具体法律的保护。(3)权利的基本内容:财产权、平等权、自由权、受益权、参政权。
(三)我国宪法和外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原则性规定及相关案例和法律适用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平等权最易遭到侵蚀和破坏,歧视时时发生,处处存在。在这里本人对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平等权的各种事例形态做一简要分析。
案例一:2000年,一位被广州大学已录取的考生苏惠妮被学校取消了入学资格,其理由是该同学隐瞒了自己曾经患过白血病的事实,而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规定,有各种恶性肿瘤、血液病的高考生,不能被普通高校录取。[8]
案例二:浙江省龙泉市的一位女学生翁有兰,只因个子仅有1.28米,连续两年被拒之于中专、大学的门外。在记者发稿时,能否被录取还是未知数,她在等待希望。[9]
在国际上,2004年6月24日欧洲人权法院的一个判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讨论。它首次改变了“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隐私权受限制保护”这样一个被认为习以为常的说法和做法。它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的当事人是摩纳哥公主卡罗琳。近年来,她一直在设法阻止报刊(特别是一些有影响的德国报刊)违反她的意愿发表与她有关的照片,但无济于事。在那些照片中,有她数年前同一位
著名演员的合影,有她最近同丈夫恩斯特·奥古斯特的合影,甚至还有她个人的泳装照片。但是,德国的法院一直拒绝支持她的诉讼请求,这一方面是出于维护新闻自由的原则,另一方面是鉴于她是一个公众人物,只要她不是待在某个封闭的或孤立的场所,她就无权要求别人尊重她的“私人生活”。但是,欧洲人权法院却明智地做出了另外的判决。2004年6月24日,它裁决原告有理。该法院认为,在原告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偷偷拍照,然后公布或发表照片,这无助于公众利益,而只会满足一部分人的不健康的好奇心这种行为侵犯了每个人都有的维护自己的形象和隐私的基本权利。这一判决改变了“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隐私权受限制保护”的传统理论和法律实践,成为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它认定了所谓“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肖像权在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情况下,仍然受法律保护。
此判决后,由于害怕新闻自由受到威胁,德国主要媒体的负责人联名向总理施罗德上书,要求欧洲议会决定削减媒体关于名人私生活方面报道的开支,并要求政府减少对媒体的审查。德国的记者和编辑们担心,这一决议会使德国的媒体举步维艰。记者们认为,一旦该项决议开始执行,公众人物就有能力决定关于他们的报道的内容。而媒体最主要的任务——监督公众人物的言行,就无法顺利开展了。德国最大的两家广播公司的老板也向德国公平竞争部提交了联名信,他们说,德国媒体现在很害怕卡罗琳公主的这一特例会颠覆传统的报道方式。[10]
美国制宪之父、联邦党人汉密尔顿讲道:“从我国成立的最初时期开始,我们就习惯于在权利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往。”当我们说一种权利的社会作用或社会意义时,如果我们是指通过一个判决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作用,那一个对肖像权、名誉权诉求不支持的判决同样有它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作用,人们由此而得知法庭、法官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后继者可以效仿,这同言论自由一样,也同样可以产生社会意义。[11]
五、结束语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我国,加强宪法学习宣传,确保宪法的全面贯彻实施,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为坚持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供法制保障;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有利于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完善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
平等不仅体现着人与人之间在这个社会上的人格尊严,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不被排挤和歧视。而平等权作为一种原始权利,基于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尊严和地位更是不可剥夺不可侵犯的,因为只有通过平等权的实现才能保障平等的客观存在,平等权也是公民实然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一种法律例证,因为这种例证它证明的不仅是公民的生存状况,更有效的证明应当是公民基于生命的最初意愿——平等而且享有尊严和保障地位的存在着。
平等归根结蒂是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起决定作用。深化平等观念,通过法律、法规建立平等的竞争机制,为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这对于处在社会主义飞速发展阶段的我国更显得尤为必要,且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牛津法律大词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2]林来梵主编:《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3]许志雄(台)等著:《现代宪法论》,台湾元照出版社1999年版。[4]罗伯特·达尔(美)著:《论民主》,商务印书馆 1999年11月第一版。
[5]林波著:《权利的缺陷》,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6]韩大元:著《中国宪法事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7]周伟著:《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8]刘 含:“中国法制进程中的权利平等问题”,摘自《法制文萃报》
2003年3月3日第14版。
[9]江晓阳:“读书真的这么难?”,摘自《中国妇女报》2000年10月19日第2版。[10]徐迅雷:“身高与权力的距离”,摘自《滇池晨报》2000年7月28日。[11]廖晓鸥:“乙肝病患到底有没有受教育权?”,载于《北京晚报》
2002年8月19日第6版。
第三篇:郑欣蕊演讲稿
全心全意务实求真
郑欣蕊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近一段时间学校组织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我对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该如何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与现在的本职岗位进行结合才能满足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才能让自己的人格更有魅力?在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觉得应该全面准确地把握好新时代背景下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根据教育的发展状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教书的同时还要注重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做一名务实的教师。对待任何一件小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将教学工作做的尽善尽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务实求真,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把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然后,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关注学生的诉求,增进同学生之间的感情。党的群众立场是真心为群众着想,而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在课间和课后老师应该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还要尽量抽出时间多和家长沟通,增进同学生
及家长之间的感情。
最后,应该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教师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教师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让我们的人格更有魅力,让我们的课堂更有魅力,让我们实验三小更加灿烂辉煌!
第四篇:东庄小学刘欣的演讲稿
“告别陋习,祖国明天会更美好” 学校:东庄小学 年级:四年级 姓名:刘欣 指导教师:任芳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告别陋习,祖国明天会更美好》。
俗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这五彩缤纷的学校里,我们要争做一名知荣辱,讲文明的小学生。学校为我们创造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每一个人都应从心底深深地感谢她,爱校如家就是我们爱的回报。爱,是弯一下腰捡起身边的一张废纸;爱,是拿起抹布擦掉墙上的污迹;爱,是对校园一草一木的珍惜;爱,是拥抱文明,告别陋习。什么是陋习?陋习是指生活中不文明、不健康、不道德的坏习惯,是一种无孔不入无时不有的侵蚀我们思想健康机体的腐蚀剂。什么是文明? 文明是一句轻轻的问候;文明,是一个弯腰拾起垃圾的一个动作;文明,是对人多一点真诚的耐心;文明,还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对老弱病残的热情援助,碰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
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是先进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把握住自己,不放任自己,改变自己,克服困难。告别陋习是个困难的过程,只要管束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文明握手却是个简简单单的活儿。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他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因为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同样重要。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人。他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他会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因为他懂得环境是大家的环境,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文明就会像我们的朋友,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告别陋习,与文明握手,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名人传读后感刘欣
读完《名人传》,我深切的感受到名人是怎样炼成的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把三位名人诠释的栩栩如生,名人传读后感刘欣。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名人在作者罗曼罗兰动人心魄的笔尖下谱写了一首华美的“英雄交响曲”。
三位名人中,最熟悉的莫过于音乐天才贝多芬了。我们都知道在他耀眼的光华下,隐藏着的是他的不幸和努力。《名人传》让我对贝多芬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他有着悲惨的童年,从小便被父亲用暴力逼迫着学习各种各样的乐器,他的童年没有快乐。但是他的悲惨并没有随着他的长大而结束,母亲的去世给贝多芬巨大的打击。悲痛欲绝的贝多芬没有放弃,与命运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与贝多芬灵敏而活跃的音乐细胞相比,他的身体却是不堪一击。也许,是命运的捉弄,是上天的不公,贝贝多芬被病魔缠身,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听力的下降对贝多芬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执着追求音乐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读后感《名人传读后感刘欣》。就算当自己的听力完全失去的时候,还是没能扑灭他对音乐如火的热情。除了贝多芬在音乐方面惊人的天赋外,他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
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确,贝多芬是在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就是成为天才的根本。
“人生是艰苦的,再不甘于平庸的人,那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这是名人传中我最喜欢的句子。做一个人,就要学会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寻找生活的希望。即使是不幸、悲惨的人生,只要敢于去与命运作斗争,它也是充满光华的。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记得,要敢于从上帝手中抢夺自己人生的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