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的探索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01:4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的探索》。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的探索

20世纪的中国是充满苦难的中国,是奋斗拼搏的中国,也是获得新生,走向辉煌的中国。面对近代以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课题,许多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探索,但没有找到解决的正确途径。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找到了解决近代两大历史课题的正确道路,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发展战略。江泽民总书记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新的视角,向全党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新总结和新概括,是认识上的理论升华。“三个代表”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中国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体现在为实现这一道路而制定的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上,即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上。本文仅就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与“三个代表”思想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的28年间,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革命斗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制定的一条正确的发展战略,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同所有的仁人志士一样,为把中国引向繁荣富强,在努力寻找一条救国的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树立了榜样。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制定的第一个纲领和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可是,当中国共产党人抱着为党的纲领而奋斗的信念深入到实际斗争中去的时候,他们开始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如两座大山沉重地压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头上。中国革命如果不首先推翻这两座大山,国家就不能独立,人民就不能解放,也就谈不到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于是,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人又继续探索。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提出这么彻底的纲领,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能在革命的实践中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接受了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的理论。这样,一个大体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就形成了。党的“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实现了两党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迅速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开创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新局面。在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及时召开了“八七会议”,即刻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毅然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为中国革命又一次提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革命发展战略。在这一正确战略指导下,中国革命很快出现了土地革命的复兴。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革命最艰苦的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纲领。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给这条总路线又加进了反官僚资本主义的内容。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把这条总路线精辟地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最完整的表述。它根据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了革命性质、革命任务、革命动力、革命前途,并明确了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达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是完成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二、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与“三个代表”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为中国革命寻找出一条正确道路,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认清中国国情,抓住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明确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国破辱深、民不聊生、矛盾重重、问题如山,但归结起来主要是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一回回求索,虽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想主张,进行了艰苦实践,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虽然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学说,并在此学说指导下发动了辛亥革命,但没有完成近代中国社会两大历史任务。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问世以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党都没有深刻认识或领悟到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和历史责任。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透彻地分析了中国的特殊国情,指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从这一结论入手,揭示出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并从解决两大矛盾入手,揭示出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解决两大历史任务,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中国现代化,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即解决生产力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告诫我们,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国家政权问题。只有推翻旧的国家政权,才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的枷锁中挣脱出来,获得民族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只有推翻旧的国家政权,才能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翻身做主人,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即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及其赖以存在的封建主义,进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清除封建主义落后的腐朽文化,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因此,中国要想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先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本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而未果的第一历史任务,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须首先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政权,才可以实施各种兴国利民的夙愿。

三、土地革命与“三个代表”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而土地革命又是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其不合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国的基础,“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是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只有进行土地革命,从政治和经济上打倒地主阶级,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关系,清除封建主义传统文化思想,把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中解放出来,才能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积极性,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组成中国革命的强大队伍,从而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的目的,不仅在于支援革命战争,更重要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土地革命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四、伟大的社会发展战略与伟大的理论

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思想上的升华;一个政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理论上的成熟。20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方向,制定一条正确的革命发展战略,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战争不断,民不聊生。要革命、要救国,就要有理论指导,就要有旗帜指引。多少仁人士苦苦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使中国思潮纷呈: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昙花一现的无政府主义,有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有邓演达的平民革命理论和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梦想的第三条道路等等。以上这些学说无论怎样顽强地表现自己,企图影响中国社会的走向,但都由于不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被历史所淘汰。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才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成果。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指明中国革命的方向,是因为它汲取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文化之精华,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其最大特征是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的特殊国情也要求和决定了必须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发扬光大,具有生命力。实践已经证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理论。这一理论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已被世人所公认,被实践所证明。如果没有这一理论指导,就没有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战略,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二篇:20课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20课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增加“抗日根据地形势图”,与课本上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相对应,以更好的理解中国

共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活动。

2、抗战胜利的意义增加“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课标要求“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课本对此只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一句,有些言不尽意,而加上这两句话则是学生对课标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刻。

3、删掉方框内三大战役的内容。此内容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无需花大篇幅介绍学生已经

熟悉的内容。

4、删掉图片“根据地军民在进行反扫荡作战”。学生不能从该图片中汲取有效信息。

5、删掉图片“中国共产党七大会场”。该图片在教学中起不到多大的实用价值,对于学生

也起不到形象引导和透露信息的作用。

第三篇: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必然性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正文: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

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

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

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

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属于剥削阶级,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受到这些势力的压迫,这决定着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而且具有革命的软弱性、革命不彻底性和动摇性,所以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担当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争取革命最后胜利的任务。

中国资产阶级像中国农民阶级一样一旦取得革命的初步胜利,一旦夺取国家政权,其领导人就必然要停止和背叛革命,背叛他们原来所属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所不同的是,他们属于剥削阶级,比农民更自私自利,而且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们一旦取得国家权力,必然是掌握绝大多数资源和权力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势力有着密切联系的大资产阶级独裁专制,必然要实行对外妥协投降、对内剥削压迫的带有封建主义性质的资产阶级专政。无论帝国主义还是中国封建主义势力他们都不许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真正强大起来,成为与他们抗衡和竞争的力量,让与封建主义联系密切极其腐朽的官僚买办大资产阶级作为他们的势力代表独裁专制,压制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正是中国封建主义势力和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宿命,决定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他们担负不起领导中国革命推动中国历

史前进的历史任务。所以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要夺取最后胜利,只能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而且要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依靠社会主义的不断革命才能最后成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夺取国家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属历史的必然。中国人民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一成果为基础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不断革命,才能巩固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才能继续推进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任务,包括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实现资产阶级无法实现的彻底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任务。

总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或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历史发展阶段论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完整的不断革命过程,是中国革命历史选择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争取最后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必然历史选择,它们是前后相继不可分割的彻底革命过程,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毛主席为代表的完整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系列革命理论和实践最后得出的必然历史结论。

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著.—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第四篇: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自主学案

教师寄语:目标决定高度,态度决定深度,心动不如行动!

第10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自主学案

〖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3.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梳理〗

考点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成立 

(1)条件

①思想基础:_________胜利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传播并接受______________。

②组织基础:中国各地_________早期组织的建立。

③阶级基础:_________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2)成立:中共“一大”

①召开:_________ 年7月23日,在_________法租界召开,后转至浙江_________的游船上。②内容:确定党的名称、党的性质和党的_________;成立_________。

③意义:宣告了_________的正式成立。

2.中共“二大” 

1922年召开,将中共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_________、_________、军阀,建立___________。特别说明:中国共产党建党任务的完成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但一大并没有解决建党工作的所有问题,比如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在中国革命中的定位等重大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而中共二大的召开,解决了这些问题。

考点二:国民革命运动

1.国共第一次合作 

(1)背景

①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a.领导机构:1921年成立的_____________。b.过程:起自________终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c.教训:中共认识到建立_________的必要性,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②孙中山方面:接受了_________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

(2)实现:1924年1月,___________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意义:推动了____________的兴起。

2.目标 :以反对_________和_________为目标。

3.概况 

(1)发展: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_______。

(2)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制造“_________”和“_________”政变,国共合作破裂。特别说明:国民大革命之“大”,主要是由于人民被空前广泛地动员了起来,积极参与了革命,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前所未有的打击。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在革命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因而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势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考点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南昌起义 

(1)概况:1927年8月1日,_______、、贺龙、朱德、刘伯承等人在南昌领导武装起义。

(2)意义

①打响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_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_________和建立_________的开始。

2.“八七会议” 

1927年8月召开,确立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 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_________起义。

4.井冈山道路 

1927年毛泽创立了_____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最后夺取_________的正确道路。

5.红军长征 

(1)原因:蒋介石“_________________”政策,“围剿”红军;中共______________失败。

(2)过程:_________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_________,建立了______革命根据地。

(3)重大事件

①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纠正错误的_________,确立了以_________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② 《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发表,提出了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6.西安事变 

(1)背景:_________的加深,使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

(2)过程:1936年12月12日,_________、杨虎城扣留了_________,最终在中共的努力下西安事变_________。

(3)意义:为国共___________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__________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特别说明: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①中共二大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八七会议及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③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考点四: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

(1)开始: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_________事变,开始____________,也是的开始。

(2)惨案: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制造了_________等一系列惨案。

(3)策略:日本采取“_________”的策略,通过建立伪政权进行殖民统治。

2.国共合作 

(1)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月23日,蒋介石承认了_________的合法地位,标志着______________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抗战过程 

(1)两个战场:以国民党为主导的_________和以_________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2)中共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多次粉碎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抗日主要战场。

(3)抗战胜利:__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宣布_________,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4.历史意义 

(1)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_________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2)是____________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为_______________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并收回宝岛_________。

特别说明: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由合作到破裂,由再度合作到再度破裂,其合作历程曲折复杂,“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考点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两种命运的较量 

(1)两种命运

①光明的前途:1945年中共“______”确立成立_________的方针。 ②黑暗的前途:1945年国民党坚持_________,准备_________。

(2)中共的努力

①参加重庆谈判:签署“_________”,确立了______________的方针。

②参加政协会议:否定了国民党的_________方针。

(3)国民党方面:坚持_____________,迫害民主人士,破坏_________,准备内战。

2.人民解放战争 

(1)战争爆发:1946年6月底,蒋介石进攻____________,内战爆发。

(2)战略防御

①至1947年2月,粉碎了国民党的_________。

②至1947年7月,粉碎了国民党对_________和___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战略进攻:1947年夏,对国民党由战略防御转入_________,三路大军挺进_________。

(4)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的胜利。

(5)战争胜利:1949年4月23日_________解放,___________被推翻。

3.七届二中全会 

(1)背景:_________即将胜利结束。

(2)召开:1949年春在河北_________召开。

(3)内容: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_________,转移到恢复和_________上来。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1)标志:1949年10月1日,______________成立。

(2)意义:为中国的___________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特别说明: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知识梳理〗

一、两次国共合作的区别及现实意义的思考 

1.区别 

(1)合作方式:前者实行“党内合作”;后者采取党外合作,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自己的抗日力量,保持着政治、军事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2)政治基础:前者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后者是反对日本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

(3)结果:前者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后者则一直维持到抗战结束。(4)两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成熟状况和采取的方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共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党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共已从幼稚走向成熟,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巩固并扩大统一战线。

2.认识 

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以得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结论;中共在斗争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正确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二、抗日战争的特点 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

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5.以弱胜强,使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三、近代史上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不同结局及原因,比较两次战争的相同点 

1.不同结局 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37~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原因 

(1)战争领导不同: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臵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携手抗日。

(2)民众力量不同: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反抗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最后赢得胜利。

(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

3.战争相同点 

(1)都是日本侵华政策的产物,都是以征服中国为最终目的。

(2)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如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等。

(3)都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如:签订 《马关条约》勒索巨额赔款,“以战养战”等。

(4)都采取了先制造事端、后发动突然袭击、再诬陷中国的方式。

(5)战争的基本形式都是敌强我弱,中国付出沉重代价。

第五篇: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课表要求:

1、概述中国共产党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⑴思想基础:胜利后,开始在中国传播。

⑵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期,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⑶组织基础:的建立。第一个:北京:李大钊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⑴时间地点:

⑵内容:大会通过的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党的性质是;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建立,废除,直至消灭

阶级差别.选举组成中央局,为书记。

⑶意义: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为指导的3、走向成熟:1922年中共二大的召开 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反对建立

4、领导工人运动

⑴概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开展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

1922年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起点终点

⑵认识:必须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年—1927年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1)中共总结领导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建立的主张;

共产国际的指导,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的方针;

(2)国民党是当时比较革命的党,孙中山同意合作。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重新阐释了,确立了的三大政策。

3.意义:推动了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二)、国民革命运动表现

1.开始:国民党一大标志大革命开始

2.工人运动

(1)五卅运动:1925年5月

性质。导火线

高潮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胜利占领上海,领导人

3.高潮(发展):北伐

(1).政权保障:广州国民政府:1925年成立(2).北伐的主力:(3).北伐的对象:以为代表的北洋军阀。

(4).北伐的战绩: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三)大革命结果:失败,国共合作破裂

1.标志:反革命政变。

2.原因:—----主要原因。

(2)中共不成熟,放弃领导权------根本原因

(3)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联合剿杀-----客观原因

3.教训:中共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必须坚

持武装斗争.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一)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

时间:人物

意义:打响了的第一枪,标志着

2、八七会议:确立了的总方针。秋收起义:1927年9秋收起义爆发。最初武装斗争以后来转变为开始建立。

3、井冈山道路

(1)含义:即,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2)实践: 1927年10月,开展。

(二)、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1、红军长征

(1)背景: ①“九一八”事变,日本占东北,进逼华北, 民族危机加深;

②国民党蒋介石坚持“”,实质:

③原因:

(2)重大事件:

①遵义会议

时间内容意义

②《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提出了的主张

(3)长征的胜利:1936年红军在为中心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2、西安事变

(1)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国民政府内部分化

(2)时间 人物

(3)中共方针

(4)结果:和平解决。

(5)和平解决的意义2

下载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的探索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的探索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共5篇)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本溪市第三高级中学徐敏、王瑞吉 一、教学目标 1、内容目标: (1)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感想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感想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探索始末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探索始末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对未来的探索问题上,是一个漫长的探索和曲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高中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案[大全5篇]

    第22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史实;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背景: 20世纪资本主义由自由发展阶段进入到垄断,作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产物,世界经济政治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在......

    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当时处于迷茫的先进分子带......

    结合“长征”和“西安事变”,试析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理解和认识?

    结合“长征”和“西安事变”,试析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理解和认识?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

    中国共产党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与经验

    中国共产党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与经验 学院:## 班级:09@@@ 姓名:xxx 学号:dddd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人运动和根据地建设中提出了医疗保障思想,并进行了积极实践。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