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举毛泽东思想之旗
举毛泽东思想之旗
行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之路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从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六大的胜利召开,都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也都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英明。回想当年,毛主席曾对我们青年寄予无限的希望,他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毛主席的话,激励着中国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道上,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祖国。
今天,当我们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深感任重而道远。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的指引下,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和平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智商”的党员队伍,来加强巩固执政党的地位。
这项使命已经落到了高校,从战略上看,高校党建工作在新时期,要有新发展,保证质量,提高数量,真正为党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每年新生中有85%的学生打了入党报告,每年有50名同学从党校中结业,每年有30位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与广大同学迫切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相比,我们的工作仍有差距。第一,学院党委要求本科生和研究生党支部在明年的党建工作中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有质量,有数量。第二,充分调动教师党员和高年级党员的作用,从新生入学抓起,做到“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简化程序,让优秀的学生早日成为党的一员。同时,培养出两支队伍,即学生干部队伍和学生党员队伍,让他们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经过一、二年的努力,知产学院要做到班班有党的小组,年级有党的支部。第三,党建工作要互动。党的支部书记、委员都要深入到社区及社会实践的大环境中,物色和培养党的积极分子,主动营造党建工作的氛围。而迫切要求入党的同学要让他们主动贴近党的组织,接受党的考验,形成上下互动的局面。
在新时期加强和发展学生党的建设已成为我们党建工作的主题。
第二篇:思想汇报之毛泽东思想
思想汇报
——毛泽东思想
敬爱的党组织:
现将我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下面我将从其历史成就、当代价值、以及对我们青年的启示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历史成就
毛泽东思想诞生于革命与战争的年代,它所包含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围绕着 “中国应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一主题,系统回答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结束了中华民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随后又通过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进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代价值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除了关于民主革命和建国的理论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直接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国家的现代化有关,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关于针对中国社会而提出的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党建等方面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对现代发展具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更是构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来源。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它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无论时代主题怎样变化,它都能在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发挥出与时俱进的引导作用。实践证明,中国成功走过的改革历程正是毛泽东倡导创新精神的体现,这种创新精神无论对于当时的革命与建设,还是对于今天的革新,都是有指导意义的,并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不竭动力。
三、对青年的启示
毛泽东思想把人们对社会历史进步的贡献大小和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提出人生价值的依据在于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和基于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自觉能动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首先只有坚持毛泽东同志所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作为人生价值的导向,才符合当代历史发展的趋势;当代青年应该由此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开拓眼界,自觉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坚持实践创新,为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简而言之,我认为毛泽东思想连结了革命战争与和平发展两个时代,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革命和战争需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在新时期新潮流下,不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党政建设以及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也都离不开毛泽东思想,它将迸发出持久的生命力、永不枯竭!
第三篇:举法治之纲
举法治之纲 张民生之目
克拉玛依区人民政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晾晒
2010年6月29日
克拉玛依区是文明、秀美的石油城区,政务环境廉洁高效、法治环境公正公平、市场环境规范守信、人文环境健康向上、生活环境舒适便利、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令38个民族组成的23.85万市民为之骄傲,成效缘于区委、区政府“举法治之纲,强民生之目”所果。
克拉玛依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力度强于以往,学法用法从领导干部抓起,依法治理从“法治六进”抓起,法治实践从百姓身边的事抓起已形成长效机制,促进了科教强区、商贸活区、环境塑区、文化兴区的发展“四大战略”和养老服务、社区医疗、教育发展、新农村、信息化、生态休闲健身公园“六大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荣获了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文化建设先进区、老龄工作先进区等17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自治区文明城区、园林城区、卫生红旗城区等29项自治区级荣誉称号。
一、抓法治基础,强保障体系
全区组建了专、兼职和辅助、义工志愿者普法宣传队伍12871人,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入开展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区工作的决议》为法治总纲,按照“以抓促学、以查促管、以管促用、以用促 1
廉”原则,广大市民参加的“百题有奖答题”活动每年举行,各类法律知识培训、讲座、讲用等活动定期举办,户外法律咨询、群众集会以及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19类活动累计开展1683场次,同时建立了法律知识500问答题库,开发了《法律知识测试软件》,编写了“法治六进”以及普法“顺口溜”34段,530块展板巡回展出,法律知识宣传单(品、册、折页)、口号提袋等全区居民每户一套,累计支出普法宣传经费达108万元购置和编印各类报刊、书籍、法律单形本、教材等10万余册,接受“五五”普法教育的人数占应普对象90%以上,其中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青少年学生、企业员工普及率为100%。
二、抓依法治理,强民主建设
对干部队伍推行严肃纪律、严厉制度、严格管理、严明奖惩的“四严”管理机制,区、街道每天保证一名领导在基层巡查,与群众交朋友,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通过检查“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和“听实话、察实情、重实效”的双“三实”工作作风,开展了下评上、上评下的 “双评”活动对。区政府成立了区效能监督中心,推出了96555效能监察热线,成立了群众投诉受理中心,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居民代表中选聘了行风义务监督员;各企业注重了物权属性、合同用工、安全生产、员工权益等方面的建章立制,实行制度逐级公示、领导逐级述职、群众逐级评议;全区中小学结合师生人身安全、财产保护、应急避险、国防教育、环境保护、疾病预防等六项主题,健2
全了常态化保障机制,校务、财务,收费等接受家长委员会监督;小拐乡各村出于“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目的,全面推行了村级所有重大事项按照“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4+2” 的工作机制;各部门推行了办事承诺、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群众满意度定期进行暗访,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基本杜绝;社区完善了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四个民主”机制,开展了 “访民情、听民意、帮民困、保民安”活动,建立了“民情信息站”,开通了社区免费“信息网群”系统,主动接受居民监督。通过深化“法治六进”活动全区建立了六大法治机制。一是维护社会政治“大稳定”机制,对严重刑事犯罪构成了高压态势和打、防、控一体化格局,对政嫌重点人员和“法轮功”分子依法进行公开管理、社会化监控;二是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机制,实施了“综合警务区”的新型社区警务工作模式,组建了维稳监督员4500余人对出租房和流动人口进行定期清查,各类场所实施分片责任巡逻防控;三是人民内部矛盾“大调解”机制。建立了163个调委会和由2335名调解员组成的调解队伍,基本形成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员”; 四是畅通信访渠道“大接访”机制。“区长接待日”、“政法委书记接待日”和“公检法三长接待日”制度化,分别在区公众信息网、社区服务中心大厅提前进行公告,让群众自主选择谈心领导;五是社会治安秩序“大防控”机 3
制。建立了千名干部与社区联点和300名应急民兵联防制度,在11个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域分别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对33个网吧实施了电子监控,在所有商铺实施了“店店联防”,居民家庭通过“邻里守望卡”建立了“你不在家我帮你守,我不在家你帮我望”的新型邻里关系;六是城市环境管理 “大整治”机制,对与城市管理相关的14大专业治理实行“目标责任化”,环境监管由“末端治理”向“主动预防控制”转变,春秋季分别开展外围白色垃圾全员性整治行动,市区环境卫生每天进行查评,“垃圾靠风刮”的状况已成为历史。
三、抓民生福祉,强和谐环境
按照“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增强经济运行活力,改善城市管理环境,促进各项事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和谐发展思路,在法治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六大民生工程”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是按照“五规范、六统一”标准和“5536”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规划建立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个居家养老日托站老年人可享受到6大类49个服务项目,实现了“老人不离家、服务送到家”,营造没有围墙的温馨家园。二是按照“四个一流”的建设标准,建立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病历和处方全部实现电子化,推行了全科医师团队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为社区居民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卫生保健服务,门诊量已占全市医疗门诊量的40%以上。三是完成老城区13所小学、3所幼儿园的环境改造,全面实施了4
“教育建设”、“名师教学程”、“双语教学”、“精品学园”四项系统工程;四是对小拐乡由区、街道两级机关抽调干部长期轮流下到各村挂职对口帮建工作。投资完成了乡村道路、农田水利改造、340套抗震安居户和村委会、文化站、乡卫生院、敬老院建设,2009年农牧民年均纯收入8800元,增长17%;五是一体化OA协同办公平台全面推广应用,“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全区视频监控系统和“96555”投诉监督热线正式启用;六是根据广大市民要求建立的休闲健身型公园已经建成,成立了健身体育指导员队伍,居民在指导员的指导下开展健身项目。
克拉玛依区通过普法依法治理,还建立了“关怀行动”机制,逐级组织到医院慰问病员,为残疾人家庭、困难家庭的大中专学生实施学费救及春节回家的往返车费补助,安排为困难群众粉刷房屋,为放学生无人照顾的小学生建立了“六点钟学校”,关爱居民联络员充当“第二家长”,社区“五百”工作通过“四知、四清、四掌握”制度和“错时服务”,达到了解民情、宣传法律、维护稳定的目的,出于促进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就业帮扶和社会秩序稳定的目的,全区推行“组织一体化、帮教社会化、安置市场化”机制,政府拨付50万元专款用于全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过渡性帮扶资金的使用改善了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家庭的经济条件,解决了房租和小孩上学的零星开支问题,增强了刑释解教人员的自信心,控制了重新犯罪现象。
克拉玛依区委、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沉着防控了甲型H1N1 5
流感疫情,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了“7.5”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仍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六五”普法期间,将不断深化普法宣传工作,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进一步拓宽民情信息,民意信访,管理服务,信息传输,法规宣传等“五个通道”,为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现代化生态精品城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四篇:举强师兴教之旗 创校本研修之优
举强师兴教之旗 创校本研修之优
——凤翔中学校本研修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热忱欢迎各位莅临我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真诚感谢你们对我校校本研修工作综合把脉,下面我就校本研修工作做简单汇报,敬请指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近年来,我校立足实际,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构建学习型学校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优化研修资源,创新研修模式,以校为本,以师为本,外引内联,因地制宜,全方位开展校本研修,努力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队伍,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学校的内涵发展。使我校成为“科研兴校的示范园,群英荟萃的百花园”。
我校是陕西省校本教研先进单位、科研兴校明星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宝鸡市校本研修先进单位。现有198名教师、3520名学生、50个教学班。在校本研修中,我们坚持“师德为首,师能为本”的原则,全力推进校本研修,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为教师的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打开了良好的局面。截止目前,我校有省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37人,宝鸡名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市县级优秀教师、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28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保障机制,搭建研修平台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提升教师素质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而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中心环节。为此,我校建立健全了四种保障机制,积极为教师校本研修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学校的内涵发展、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校本研修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校本研修,基础是学校,主体是教师,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是根本目标。为此,我校成立了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组建了业务指导小组和专家督导小组;制订了《校本研修工作规划》和《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明确了教务处、政教处、教研组为研修工作承办单位,纳入学校、处室年初工作计划和年终目标考核,使校本研修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督导、有考评,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具有前瞻性,突出针对性,富有开拓性,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研修活动的有序开展。
2、建章立制,规范运作,为校本研修提供具体可行的制度保障 为增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目标性、针对性、激励性,从而形成参与教师的广泛性和经常性。学校积极实施教师素质锻造工程,在制度建设上,先后制订了《创新教育实施方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制度》等20多项规章制度,涉及教师研修的目标计划、活动实施、考核奖励与全面管理,解决了教师研修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在研修目标上,明确了师德修养目标、教学技能目标、教育科研目标和新课程研修目标。在研修管理上,实施全面管理:一是全员管理,学校、教研组、教师都参与到校本研修的管理中;二是全程管理,用精细化的过程管理保证校本研修的质量;三是全要素管理,对校本研修的各要素实施管理、进行优化。制度 2
体系的构建,促进了校本研修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健康运转。
3、加大投入,创设条件,为校本研修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校本研修最能体现学校的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此,我们采取多种措施为校本研修提供物质保障。一是设立教育科研专项资金;二是给全体教师配发了手提电脑;三是给参加研究生学历进修的教师进行经济补助;四是设立优秀论文奖和学历提高奖。一系列经济上的资助和投入的落实极大地激发了一线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投身教科研的热情,为校本研修收实效、出成绩、创特色奠定了基础。
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学校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校本研修工作倾情投入。近年来,学校先后配置了300多台电脑、8套多媒体语音教学系统,建起了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职工书屋,新增5万余册图书、音像资料,建立了校园网和校园区域网,各项管理基本实现微机化,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使教师个人迅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4、上引下联,内部挖潜,为校本研修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 滋养素质离不开“源头活水”。在整合研修资源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搞好“引智借脑”工程。充分利用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校外资源实施校本研修,先后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体育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和省教科所、市教研室等研究机构签订教育合作协议书,定期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传授课改理念、教育新理论、教科研方法、国际教育展望等教育理念和前沿学科知识。二是优选备足各类图书资料。学校为教师征订各种教学刊物186种,并为各教研组、备课组配备了台式电脑。为教师发展学校学员每人订阅一
份本学科核心期刊,供教师自学研修,自我提升。三是充分发挥校级名师示范带动作用。校领导身先士卒,做好表率,班子成员带头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研修;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四是“走出去,请进来”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学校每年选派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等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研修和校本研修,今年又选派主管领导参加了两期“宝鸡市万名干部东部行研修班”和“《中国教师报》高效课堂研修班”。此外,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班主任、心理健康、安全与应急处理等校级师资研修,班子成员、骨干教师轮流进行专题讲座。五是丰富校本研修成果,创新研修资源。凤翔中学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独具的地域优势、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已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学校校本研修丛书《教研奇葩》、《教研荟萃》、《校本教研荟萃》及校报《校园之声》、教研专刊《凤中教研》汇集了我校骨干教师课题阶段成果、论文、优秀教案、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典型案例的精华,所有这一切为校本研修提供了“本土性、文化性、自主性、特色性”的研修资源。
二、遵循四项原则,注重研修实效
在校本研修实践中,我们遵循以下几项原则,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遵循师德为首的原则开展校本研修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发者、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在校本研修中,我们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以光荣感、责任感、成就感等职业情感为侧重,激励教师以极大的政治热情、职业激情投身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一是通过政策法规学习,教师节庆祝,名师风采展示,校史展览,学生送祝福等活动,让全体教师以工作为荣,培养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二是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巾帼文明示范岗、党员示范岗等活动,让教师充分感受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怀,全社会对教育的支持,树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成就感。三是通过教工例会、师德整顿、政治学习,讲现象,析事例;通过成绩分析会、教学总结会,树典型,奖先进,培养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四是通过教师互评、学生评教、警示教育,锤练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弘扬敬业精神,塑造人师楷模”教育活动、“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尊师祝福”活动,树师表、铸师魂、立师德。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做到心系学校、热爱学生、敬业为首、育人为本、团结共事、为人师表,用高尚师风、严谨学风、文明教风和朴实作风,塑造教育良好形象。
2、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校本研修
只有充分地了解人、尊重人,才能更好地发展人,提高人。我校在研修过程中始终把教师放在主体地位和主导地位,根据时代需要、课程需要和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以人为本开展岗位研修和学科研修。一是按人研修。我们将全校教师分为三个层次,新任教师、胜任教师和骨干教师。研修中,对新任教师主要解决胜任问题,重点抓好先进教育理念、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基本功培训。对胜任教师主要解决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问题,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集体研讨、组内示范课、校内公开课、专家会诊课等形式进行岗位提升。对骨干教师重点培养他们的教育创新能力,基本模式是:确立主题——理论学习——行动研究——案例分析——总结成果。二是按需研修,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面对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困惑,我们积
极引导全校教师自觉学习课改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主动通过校级课题为带动,解决教改过程中的问题,使“学案导学到效课堂”与本校实际相结合,体现“本土化、特色化”。面对中学生心理问题发展现状,学校及时开通心理咨询网站,设立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模式研究,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读本,创办心理教育专刊《心灵金钥匙》,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学生精细化管理,我们通过大量调研、论证,探索出了“细、小、近、实”的管理思路,使规范管理延伸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细化到学生的一言一行,同时,我们大力倡导学生自主管理,通过丰富多采的学生活动,弘扬“五自,四心”教育主旋律,开通学生自律的“绿色通道”,构建了合力育人的新机制。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们充分利用每学年寒暑假时间,开办现代化教育技术短训班,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目前全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近两年来,我校有6人取得省级骨干教师证书,26人参加市级骨干教师研修,62人参加计算机模块研修,148人参加了计算机二级研修,30余人次参加省级高考研讨会和研究性学习研讨会。10余人次参加省级校本研修培训班。这些做法,使教师接受了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廓清了认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业务素质,丰富了教研经验,使校本研修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走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3、遵循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校本研修
“没有管理,就没有质量”。精细化管理使校本研修分项目落实,分阶段推进,做到了务实、高效。近两年来,我们针对部分教师课堂效率低下,听、评课走过场,青年教师教学入路缓慢等现状,在全校深入开展“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新授达标课、教改优质课、教法研讨课、示范观摩课,立足岗位求发展,搭建平台造名师,许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在全市教育界崭露头角。两年来,谢强利等6名教师获市级教学能手,李波等3名教师获市级教学新秀,郁博等8名教师获省市级学科竞赛优秀辅导员,麻伟等4人荣获省、市优质课奖励,王海等12名教师的课件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杨海燕等16名教师获县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朱弘、刘晖岗两位老师获省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4、遵循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校本研修
“教研育师,科研强校”。教研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科研是创办学校特色的前提。教育科研、校本教研是最实际的校本研修。我校教科研工作坚持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积极倡导全体教师“在学校中,依靠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学校承担了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0多项,开展了《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实验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研究》、《推进高中教学管理现代化步骤研究》、《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学案导学,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数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模式及评价标准实践研究》等科研课题。学校被省教科所授予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高中教学管理现代化研究和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重点实验校,研究结果经省市专家组鉴定,顺利结题。此外,各教研组、处科室分别
确立了校本科研课题,学校整理汇编了《校本课题选编》、《教学论文选编》、《教学案例选编》、《教学反思选编》、《优秀导学案选编》,编辑出版了教师教研论文集《教研奇葩》、《教研荟萃》、《校本教研荟萃》等教科研论文集。
三、创新研修方式 催生满园花开
1、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业务研修
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校本研修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网络教育的师资共享、课件共享和科研力量共享,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北京四中网校、金太阳教育资源网、中学学科网、七彩教育网、志鸿教育网等信息资源库,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教育法规和理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通过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示范课评比等活动,极大地推广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应用,同时也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改革的佼佼者。
2、突出课堂教学改革,提升研修实效。
从2011年9月起,我校在高
一、高二年级全面推行“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学校先后聘请市教研室、横水一中、岐山北郭中学专家名师分层次对全体教师、班主任、实验学生举行专题讲座、示范导课,组织教师去宜川中学、卧龙寺中学听课、研讨,选派主管领导参加全国课改高级研修班,并与眉县城关中学、卧龙寺中学一起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改“三个一”活动,各种培训、研修、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新课改的理念在实践层面得到了巩固和提升。为准确评估、诊断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座谈、学生座谈课改体会等活动为课改推进切诊把脉,引路开
道,通过高效课堂观摩课、课改新秀评选、课改之星观摩教学等活动,为课改实施立标树范,走典型推动、龙头带动之路。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以全体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的校本研修,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试验田、开通了高速路、架设了立交桥,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教师专业发展也得到快速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今年高考我校一本上线学生501人,比上年净增68人,二本上线学生1322人,比上年净增195人,二本上线比率70.5%,比上年增加9.7%,上线人数和比率均创历史新高。
3、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校本研修是教师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内涵发展、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为此,我们建立了持续长久的校本研修机制。一是按照教师发展的五个阶段即事业开创期、事业稳定期、事业挑战期、事业停滞期、准备退休期,实施教师发展的“三阳”工程(朝阳、当阳、夕阳),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积极引导他们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二是创办教师发展学校,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组织起来,通过专题讲座、理论研修、相互听课、导师授课、结对子拜师、手把手帮教等途径,实施“青蓝”工程,建设学科梯队,为教师发展铺设高速公路,开通直达车。三是通过每期一次的“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十佳青年教师”、“模范班主任”、“教学能手”、“课改新秀”、“课改之星”评选活动,用先进榜样影响人。四是实施名师发展战略,鼓励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师研修工作和各项竞赛活动,为教师的发展搭建立体平台。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我校立足学校实际,努力建构优质高中校本特色,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校本研修,积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构筑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一个可施展的舞台,一个能力提升的展台,全体教师通过校本研修,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使自身的发展在其长度上有终身学习的持久动力,在其广度上有与时俱进的宽广视野,在其深度上有科学与人文的底蕴,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校内人力资源的最优化。但我们深深觉得校本研修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举,我们的“强师兴教”工程还任重道远,“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才刚刚起步,教育科研中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还存在较大困难,校本教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还很不成熟,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评价机制的构建还不够完善。面对成绩,我们将再接再厉,寻找差距,带给我们巨大的鞭策和激励。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探索校本研修的规律,让创新与激情共舞,让教研与教学齐飞,造就更多高素质教师,使我校成为群英荟萃、星光灿烂的省级示范高中,引领全市乃至全省高中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恳请各位专家、领导对我校校本研修工作切诊把脉,开方指路。我们坚信有各位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有各位专家热情教导和精心指导,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出成绩、上台阶、创特色。
最后,祝各位领导、专家在凤中督查调研期间工作顺利,生活顺心。
凤翔中学
2012年11月5日
第五篇:铁矿乡举科技旗,算春耕账
铁矿乡:高举“科技”旗,精算春耕账
“农家肥肥效长,成本低、能有效防止土地碱化,一年下来还可以节省不少钱,既实用又实惠。”4月10日,铁矿乡幸福村村民蒋成会一大早就忙着把猪圈内的猪牛粪运到田里。
眼下正是春耕备播时节,该乡许多农民没有大把大把地往地里撒化肥,而是看中了自家农舍里的畜禽粪便,把其视为土壤增肥的主角,主打“效益牌”和“科技牌”。按照科学的土地施肥标准,给土地按需施肥,逐步减少各类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施用农家肥不仅可以减少种地成本,还有效提高了土地肥力和各类物的内在品质,既环保又经济。
据了解,为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环保农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量,今年以来,铁矿乡已开展了8期“高效、环保农业”相关培训活动,培训农民300多人次。同时组织乡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技术人员,组成3支科技服务队进村入户,把测土配方施肥、多积农家肥等一系列科技耕作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今年春耕春播生产中,该乡的农家肥备受青睐,农家肥利用率60%以上,平均每亩节约成本40余元。(田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