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的经济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研究》课后作业
浅谈中国当前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一、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实力
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GDP增速较去年持续放缓。当大家开始担心中国经济下行速度是否会进一步加快时,我们却看到另外一幅令人兴奋的画面:在喧嚣的城市,有更多余钱的消费者对各类五花八门的投资渠道和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趋之若鹜;对他们而言,品牌就是品质的保证,他们愿花更多的钱,去换取一个更有品位、更加健康的生活;中国人曾经的私家车梦想早已照进现实,旅游对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随着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品牌的概念也在广袤的农村市场悄然兴起,农村消费者也开始享受超市与连锁便利店带来的时尚与现代的购物体验。
中国仍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中国的消费动力非常强劲。支撑这个信心的,是中国政府在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的前提下,对积极释放有效需求、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的坚定部署。
尼尔森2013年第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水平为110点,较第一季度上涨两个点,依旧站在该调查所覆盖的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的前列,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6个基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达41%,是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从诸多因素来看,在从投资驱动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变的进程中,中国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所谓‚天时、地利‛,即中国将加速提高二、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正在崛起的中等收入群体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同时,正在积极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带来的远不止2020年前另外10%的人口迁移,而是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由‚乡‛到‚城‛的根本性转变。如果说目前两倍于城市人口的农村,消费仅仅为城市的1/3,那么未来城镇化的跃升,乃是质的变革,是中国避免经济‚硬着陆‛、实现‚再平衡‛的前提。
随着中国全面迈向小康社会并不断完善对民生的保障,中国人不再有钱必存,对‚储蓄‛与‚消费‛有了全新的理解。即使是低线城市居民,也希望通过消费来享受更健康、更时尚和更加丰富的生活。
而‚人和‛,是指当下中国消费者所展露出的全新面貌。更高的教育背景、更强的经济实力使得今天的中国消费者不断追求创新的思想、健康的理念和更加便捷的生活,这一新兴中国消费者的全新特质又为中国市场得以继续扩容和丰富提供了最广泛的基础。
扎根中国市场30年,尼尔森得以见证中国逐渐走向世界‚中心市场‛的历程。我们的研究一再证明,人们天性中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实践与向往,加之尚待全面开启的广袤的农村市场和正在崛起的西部市场,都将注定成为引领中国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拉力,而这两个关键因素不会因为经济的暂时放缓而轻易改变。
二、中国‚软实力‛的评估
美国智库芝加哥全球理事会在东亚地区的民意调查显示:跟硬实力相比,中国软实力在东亚的地区影响力不容乐观。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软实力攻势,似乎尚未抵消邻国对中国硬实力崛起的顾虑。2012年,‚软实力‛理论之父约瑟夫.奈在北京提到,中国力量的惊人增长让邻国不得不关注,并开始寻找盟友来平衡中国的硬实力。中国在尝试通过投入巨资的软实力建设,缓解这种地区戒心。而美国智库‚亚洲中心‛1月发布的报告,对其效果进行了新一轮评估。‚即便是在亚洲地区,中国的软实力影响力也还是有限的。‛东亚的富裕国家,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对中国甚至持负面印象。不过好消息是,随着近年来两岸关系的改善,台湾与大陆在文化、教育和人员流动方面有了新进展。同时不少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经济繁荣抱积极态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中国的文化。
报告称,中国软实力项目在东南亚的效果喜忧参半。印度尼西亚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对其吸引力要低于美国和日本,与韩国基本持平。但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如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中国文化相对更受欢迎,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在寻找合适的发展借鉴,中国模式对他们有一定吸引力。但在越南、菲律宾等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中国的影响力相对有所下降。
亚洲中心的报告认为,中国对地区合作者的文化和媒体传播,还没有转化为对中国综合实力的持久认同。而中国企业‚走出去‛引起的文化冲突,也从微观层面显示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缺憾。以跨国并购为例,目前海外被并购企业对中国企业的文化认同度不高。德勤公司此前发布的《中国企业并购后文化整合调查报
告》显示,中国企业60%的并购行为以失败告终,而其中有约2/3可归因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不力。
德勤的调研结果显示,有高达35%的中国企业期望被并购方完全放弃原有的文化体系,转而采用己方文化。中国‚走出去‛企业因为经济方面处于强势地位,想要获得文化优势地位的愿望无可厚非。然而,相较一些发达国家的被收购方,中国企业经验不足,无法实现与被收购方的文化整合与重建。
此外海外调查也指出,部分中国企业在追求资源利益的过程中,忽视对当地社区的责任,在微观层面损害了中国的软实力。大部分企业在并购前重视财务、资产、法律、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调查,但忽视文化评估,导致并购后文化冲突频发,在海外造成了负面影响。
约瑟夫.奈近日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其观点反映了美国对中国所称‚战略机遇期‛的看法。他认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些中国学者认为美国陷入了永久性衰退,从而给中国带来了新机会。中国一些评论家,也认为中国应采取一种有力的外交政策。但中国的外交战略,同样需要与软实力建设协调起来考虑。否则将面临与邻国关系恶化的考验,包括日本、印度、韩国、越南和菲律宾。
美国亚洲中心报告的调查认为,中国近期在南海强硬的姿态,导致亚洲国家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以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此外,中国处理地区冲突时,强调‚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容易给人不愿意承担额外责任的印象,与传统软实力大国的形象尚不一样。
2012年约瑟夫?奈与中国学者对话时曾提醒,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与自身社会建设协同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具有吸引力,社会和谐、礼仪、孝道等儒家价值,深深影响了东亚地区。但今日中国在软实力方面,却恐怕还不是美国或者欧洲的对手。‛原因在约瑟夫.奈看来,是因为其实‚软实力主要掌握在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中‛。所以中国要想增强软实力,还需要加强社会建设。
美方报告虽是一家之言,但也没有否认中国崛起的举世瞩目,并描绘了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图景。‚中国模式‛对拉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有着强大吸引力。但成为真正软实力大国的道路,需要由中国学者自己探索。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政治观念的现代意义,本土智库这方面的探索值得重视。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赵汀阳,八年来一直试图以‚天下观‛建构新的世
界制度哲学体系。‚不仅对自己的国家负责任,还要对世界负有责任,以‘天下’作为政治/经济利益的优先分析单位,这才能超越西方的民族/国家思维方式。‛赵汀阳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有中国哲学特色的理论问题,完全可以转化为软实力建设中全新的可能性。
更多学者参与到这个讨论中来。一线企业客户的迫切需求,促使安邦咨询的陈功也在思考着‚走出去背景下的天下观‛。‚一些传统观念是误导性的,现在的世界早已不是当年有你没我、板块划分的时代。‛陈功强调。两次大战前,日本和德国的崛起就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生存空间‛这些词,其实最早都是日德的理论家提出来的。但思想上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机械类比,导致与原有经济体系的摩擦最终变成了隔离与冲突。
陈功试图解释中国的‚新天下观‛:中国需要更多地为世界提供‚环境‛、‚安全‛等公共产品,表明自己是为了更广泛的利益,这是中国增强软实力的重要方式。‚合纵连横,在均衡中看竞争‛,将更多的传统智慧注入到多边的外交参与中,才能将经济上的成功与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美国亚洲研究中心报告也同意,软实力既依靠一国的内部底蕴,也依靠一国的开放程度。中国若想在今后使软实力更上一层楼,还需更积极地融入国际体系中。如果中国用一种更有建设性的方式来接纳多边主义,那么中国的软实力可以为亚太和平和全球稳定提供正面的影响,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调整外交方向的机会。
中国银行和新华社正在进行的一项合作研究,旨在帮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营造‚微观软实力‛:企业可以采用更加积极合作的方式,通过驻外机构提供的诊断式分析,比较双方国家、社会、企业文化和商务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洞悉当地政治生态,有效沟通,成为对当地社区有贡献的企业。由此超越简单的同质化竞争,于国于民、于人于己取得共赢。
第二篇: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农民增收,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结合我村新农村建设实际,现制定本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集中”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为支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实现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夯实农村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
二、发展目标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三个集中”的工作思路,以产业领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项目、引进项目、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方面上狠下功夫,走“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
1、加快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调动干部群众爱村、建村的积极性;
2、加强村(队)道路建设和水渠等水利设施整治,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
3、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行民主管理,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农民经济人发展项目,增强村集体经济活力。
2、搞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使群众增加收入。
3、发展项目、引进项目,拓宽群众致富的路子。
4、做好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5、鼓励支持群众发展二三产业,帮助群众实现多元增收。
四、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
根据产业化发展思路,成立村现代农业发展建设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组长和社员代表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的落实、检查,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制,其他成员各司其职,层层落实责任。
2、落实惠农政策
将国家对农村产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和建设项目资金向农户倾斜,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篇:今后10年中国西部经济实力等上大台阶
中新社北京7月6日电5日到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出,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胡锦涛强调,新形势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在谈到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时,胡锦涛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共同富裕道路。
胡锦涛指出,虽然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第四篇:突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突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验材料
2004年,我县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通过工业的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全年实现GDP10.48亿元,比增23.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6亿元、5.72亿元、2.4亿元,分别比增3.5、45.6和
1.5;财税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年总收入1.607亿元,比增70.92;实现工业总产值20.12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7.4亿元,比增65.9,实现增加值5.2亿元,比增87.8,实现销售产值17.2亿元,比增62.8。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54.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0.14。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工业主导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快工业发展。一是推行工业经济一把手工程,明确党政一把手是抓好工业经济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和5个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22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业经济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工业制度和县级领导挂点联系骨干企业制度,34个副县级以上领导分别挂点联系县内34家重点骨干企业,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全方位支持和保护,及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年共召开6次常委会、10次县政府常务会、18次现场办公会议研究工业工作,40多个各类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加快工业发展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鼓励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投身到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列中来,全县上下形成了大抓工业的合力。
二、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促使企业家及老板安心生产经营,关键在于县委、县政府要不断提高为他们服务的水平、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城南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工程,连接*乐镇、*潭镇、**镇三个重点工业重镇的花民公路一期改造工程、三条矿山公路改造工程和虎渡口至洞溪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二是切实加强协调服务。积极为工业企业排忧解难,成立了县企业投诉中心,年内共妥善处理各类污染事故纠纷12起,解决各类投诉案件21件次;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用电问题,争取优惠电价,在全省取消目录电价和超基数电价优待的情况下,年内仍为工业企业争取到优惠电价近3400万元;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运输困难,先后向铁路部门争取增加运输车皮200个以上,并有5户工业企业纳入全州铁路运输重点保障企业行列,占全州重点保障企业总数的55.56;积极为企业协调核销银行债务,先后为**、铁合金、纸厂、印刷厂、水泥厂等企业核减债务1.9亿元。通过以上措施,切实解决了困扰企业生产的一系列实质性问题,促进了企业达产。全年生产硫酸13.29万吨、电解锰7.23万吨、电解锌6.5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9.5、27.5和40。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县独立核算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达1.42亿元,比增80.16,对全县财税收入的贡献率达65.99。
三、强化竞争意识,培育规模优势加快工业发展。2004年,与我县相邻的**省**县、**市**县凭借其低电价、低税费、低地价甚至零地价等优势,加快工业开发,对我县工业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一些企业老板纷纷到**、**去兴业发财。为应对竞争,我们一是营造总量优势。通过优化配置矿产资源,鼓励矿产品就地加工增值,使我县矿业经济形成了采、选、冶一条龙的生产格局。目前,全县共有大小矿业企业100余家,其中电解锰企业11家、电解锌企业3家、铁合金企业3家、硫酸企业4家、铅锌浮选企业45家,具有年产电解锰11万吨、电解锌18万吨、硫酸26万吨、硅锰合金3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较大的电解锰生产县、全省较大的铅锌冶炼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出口创汇县。二是着力营造企业优势。一年来,县财政共投入350万元支持工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内引外联,加大融资力度,扩充总量,提升质量,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4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8家,产值过5千万元、税利过5百万元的企业6家,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10家,一批锰锌下游产品项目正在抓紧开发和实施。三是大力营造外向优势。积极为矿业企业搭建对外贸易平台,鼓励矿业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目前,全县共有自营出口企业6家,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4.83亿元,比增24.5;完成出口创汇4095万元美元,同比增长7.76。
四、强化持续发展意识,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工业发展。针对县内工业经济结构单
一、科技含量低等实际,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着力优化工业结构。一是以科技创
新为手段,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改造传统工艺,提升产业层次,全年共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12亿元,比增6.9。鼓励企业开发锰锌下游产品和农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着力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年内纳入省规划产业项目笼子的5个工业产业项目有3个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其中东锰集团公司年产2万吨无硒高纯电解锰项目完
成投资96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50个,年新增产值2.6亿元;振兴公司年产4千吨微细球型铝粉项目完成投资6500万元,湘源公司天然药用有效成份提取项目完成投资3500万元。二是以国有企业改制为重点,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围绕盘活国有资产、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财税收入目标,坚持依法依规、因企施策,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年内启动改制企业19户,目前已全面完成2户,其余17户2005可全面完成。年内共置换职工身份785人,安置职工174人,企业资产变现后上缴县级财政3370万元。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外资、民资以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目前,全县共注册民营工业企业17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多户,从业人员1.28万人,全县民营企业实现产值12.1亿元,增长19,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增长45,上缴税金7130万元,比增26,民营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68以上。三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调整工业布局结构。以县城高新工业园区为中心,以工业基础好、区位条件好的**、**、**等工业产值亿元镇为轴点进行重点开发,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向县城集中、向园区集中,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通过努力,目前县城高新工业园区已基本完成“三通一平”,拥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2座,已有**公司、**公司2个高科技项目入园建设,2005年意向入园的高科技项目5个,园区建设初具雏形。
《突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突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验材料。
第五篇: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2005年1月12日)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2004年,全县实现GDP1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55亿元、6.35亿元、2.35亿元,分别增长3.2%、41.4%和7.2%;财税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16070万元,增长70.92%;实现工业总产值20.16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4亿元,增长66.4%,实现增加值5.44亿元,增长52.5%,实现销售产值17.2亿元,增长 64.3%。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53.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
一、强化工业主导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快工业发展
一是推行工业经济“一把手”工程。明确党政“一把手”是抓好工业经济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和5个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22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业经济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工业制度和县级领导挂点联系骨干企业制度,34个副县级以上领导分别挂点联系县内34家重点骨干企业,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全方位支持和保护,及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年共召开6次县委常委会、10次县政府常务会、18次现场办公会议研究工业发展,40多个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出台支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加快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鼓励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投身到加快工业发展中来,全县上下形成了大抓工业的合力。
二、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工业发展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促使企业家安心生产经营,关键在于县委、县政府要不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城南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工程,连接民乐镇、龙潭镇、xx镇三个重点工业重镇的花民公路一期改造工程、三条矿山公路改造工程和虎渡口至洞溪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二是切实加强协调服务。积极为工业企业排忧解难,成立了县企业投诉中心,年内共妥善处理各类污染事故纠纷12起,解决各类投诉案件21件次;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用电问题,争取优惠电价,在全省取消目录电价和超基数电价优惠的情况下,年内仍为工业企业争取到优惠电价近3400万元;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运输困难,先后向铁路部门争取增加运输车皮200个以上,并有5户工业企业纳入全州铁路运输重点保障企业行列,占全州重点保障企业总数的55.56%;积极为企业协调核销银行债务,先后为东锰、铁合金、纸厂、印刷厂、水泥厂等企业核减债务1.9亿元。通过以上措施,切实解决了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系列实质性问题,促进了企业的达产增效。去年,全县独立核算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达1.22亿元,同比增长91.5%,对全县财税收入的贡献率达78.1%。
三、强化竞争意识,培育规模优势加快工业发展
去年,与我县相邻的贵州省松桃县、重庆市秀山县凭借其低电价、低税费、低地价甚至零地价等优势,加快工业开发,对我县工业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一些企业老板纷纷到秀山、松桃去兴业发财。为应对竞争,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营造总量优势。通过优化配置矿产资源,加强矿产资源税费管理,鼓励矿产品就地加工增值,我县矿业经济形成了采、选、冶一条龙的生产格局。目前,全县共有大小矿业企业100余家,具有年产电解锰11万吨、电解锌18万吨、硫酸26万吨、硅锰合金3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较大的电解锰生产县、全省较大的铅锌冶炼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出口创汇县。二是着力营造企业优势。一年来,县财政共投入350万元支持工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内引外联,加大融资力度,扩充总量,提升质量,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4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8家,产值过5千万元、税利过5百万元的企业6家,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10家,一批锰锌下游产品项目正在抓紧开发和实施。三是大力营造外向优势。积极为矿业企业搭建对外贸易平台,鼓励矿业企业开发对外贸易。目前,全县共有自营出口企业6家,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4.97亿元,同比增长32.2%;完成出口创汇4095万美元,同比增长7.76%。
四、强化持续发展意识,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工业发展
针对县内工业经济结构单
一、科技含量低等实际,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着力优化工业结构。一是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改造传统工艺,提升产业层次,全年共完成工业技改投入9925万元,同比增长6.9%。鼓励企业开发锰锌下游产品和农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着力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年内纳入省规划产业项目笼子的5个工业项目有3个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其中东锰集团年产2万吨无硒高纯电解锰项目完成投资9600万元,振兴公司年产4千吨微细球型铝粉项目完成投资6500万元,湘源公司天然药用有效成份提取项目完成投资3500万元。二是以国有企业改制为重点,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围绕盘活国有资产、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财税收入的目标,坚持依法依规、因企施策,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年内启动改制企业19户,目前已全面完成2户,其余17户正在加紧进行改制工作。年内共置换职工身份785人,安置职工174人,企业资产变现后上缴县级财政3370万元。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外资、民资以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目前,全县共注册民营工业企业17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多户,从业人员1.28万人,全县民营企业实现产值12.1亿元,增长19%,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增长45%,上缴税金7130万元,增长26%,民营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68%以上。三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调整工业布局。以县城高新工业园区为中心,以工业基础好、区位条件好的民乐、龙潭、团结等工业产值亿元镇为轴点进行重点开发,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向县城集中、向园区集中,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通过努力,目前县城高新工业园区已基本完成“三通一平”,拥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2座,已有振兴公司、湘源公司2个高科技项目入园建设,2005年意向入园的高科技项目5个,园区建设初具雏形。
我县围绕加快工业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还处在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粗加工阶段,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还很低,企业效益还不十分明显,受电力、资金、原材料的瓶颈制约短期内还难以打破。2005年,我们将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协调服务为手段,着力扩充数量、提高质量、培育优势,抓好锰锌下游产品开发,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抓好达产增效,努力打破电力、资金、原材料的瓶颈制药,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6亿元以上,实现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以上;通过工业发展的带动,确保GDP实现1.26亿元,增长12%;完成财税收入1.75亿元,增长12.2%,为xx县及湘西自治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