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着力发展五大产业 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着力发展五大产业 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中共通山县委 通山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一个目标(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通山),突出三个重点(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四大战略,提升五大产业支柱(冶金、建材、能源、旅游、森工),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县域经济实力在全省79个县市区综合排名前移了17位。今年元至十一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6亿元,同比增长19.2%;工业总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19.6%;工业增加值8亿元,同比增长13.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9.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同比增长47.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9亿元,同比增长55.5%;农村人均现金收入2880元,同比增长10.4%。
一、抢抓重大机遇,争创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我县把争取政策、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来抓,抢机遇,乘势上,加招商联谊活动,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促进以商招商。
二、做强五大产业,寻求发展新突破
持之以恒地抓了冶金、建材、能源、旅游、森工五大产业,着力在科学开发资源、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上做文章,使县域经济既有产业支撑,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做大产业。一是以“五石”、“四电”为依托,做大冶金、建材、能源业。坚持兴工强县战略不动摇,依托资源、科学规划、集群发展。依托丰富的大理石、硅石、石灰石、矾石、白云石资源,精心培植五个十亿元产业集群,即:大理石加工产业集群,硅石加工产业集群;石灰石加工产业集群,白云石加工产业集群,钒石加工产业集群。目前,五个十亿元产业集群已显雏形,拥有武钢森泰、永亮石材工业园、华乐石材工业园、粤通水泥等一批骨干企业,冶金、建材业产值占五大产业60%以上。依托“四电”资源,打造华中地区清洁能源基地。目前,核电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已交付咸宁核电公司使用,预计于2010年下半年具备浇注第一罐混凝土,实现主体工程开工的条件;成功开发风电资源,在九宫山装机1.36万千瓦,年发电量2805万Kwh;有效开发小水电资源3.4万千瓦;在抽水蓄能电开发上,(二)培育企业。我们对规模企业大力推行“四优先”政策(资源配臵优先、项目申报优先、财政贴息优先和注册商标优先),实施“三个三”工程,支持10家骨干企业做大做强、10家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推进10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税收过千万企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部门进入重点企业办事的规定》、《关于实行企业“两隔离”的规定》等重点企业管理制度,将一批重点企业纳入保护范围,确保一批产业龙头老大脱颖而出。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于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人才、信息、技术、检测服务。目前,全县规模企业达到59家,比上年新增11家。今年元至十一月,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7.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30.1%。
(三)争创家业。围绕主导产业,采取龙头+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方式,带动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来,实现全民创业。如县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对国道、省道、旅游线路等沿线村庄进行“三清六改四建”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在九宫山、隐水洞、太阳溪等景区周边培植200余家农家旅馆,县政府给每户农家旅
元。二是狠抓了以路网、电网、供水管网为主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路网建设上,抢抓大广、杭瑞高速过境通山的机遇,将核电公路、绕城公路、106国道、县乡公路、通村公路与高速公路融为一体,修通村级公路1090.34公里,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确保乡镇在半小时内都能上高速,形成内接千家万户,外连高速的交通运输网络。在电网建设上,我们每年投资4000万元以上,加强城乡电网改造,逐步建成了以220kv为主供电源,以110kv为骨架,以35kv、10kv线路辐射全县的供电网络,担负起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电力供应。在供水管网建设上,累计投资6000万元,新建改造了南林、横石、燕厦等8个乡镇的水厂,铺设管道2万余米,可解决城镇10万人的生活用水和乡镇工业发展用水。
四、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新活力
我们始终把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作为发展的保障工程来抓,确保县域经济充满活力。一是完成了产权明晰、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招商引资,林业经济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新亮点。全县185个村,确权面积234.5万亩,占全部
设上推出精品“五个一”(一台戏、一首歌、一部片、一册画、一本书),一台戏大型民俗歌舞音画《白云深处》在广东、深圳等地巡回演出,反响良好;一首歌《大道通山》唱出了通山人坚韧、拼搏的精神面貌;一部《秀美通山风光片》领略了通山美丽的自然风光;一幅画《魅力通山》展示了通山城在山中、景在水中、房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秀美乡村;一本书《通山文艺》饱含着通山悠久厚重的人文底蕴。随着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等蓬勃兴起,“开放开明、诚实守信、淳朴憨厚、自强不息”的通山人文精神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我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与周边县市比、与新型工业化要求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有待解决。如工业发展水平滞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外向型经济薄弱,外贸出口比重低;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主导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发展投入少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着力“五个突破”,即重点培育5个10亿元产业集群,在发展战略产业上有突破;着力抓好七
第二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提升乡村经济实力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镇域经济是区(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区(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区(县)域经
济的崛起,构建和谐万州也变得不可能。什么是镇域经济呢?按区域经济理论解释,镇域经济属于地域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经济特征明显的地域性生产综合体,处于我国国民经济五级(中央、省、市、县或区、镇或乡)构架中的最基层,是国家方针政策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在我区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进程中,必须大抓特抓镇域经济,盘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这对于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万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认清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刻理解和认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堪忧。据区统计局提供资料显示,2006年万州镇域(包括镇乡、街道)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镇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4000余元,同比增长8、3,远远低于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0余元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全区镇域经济总量还不如九龙坡区九龙镇的经济总量,仅为九龙镇的41,少65亿元。更不如位居全国千强镇之首的东莞市虎门镇,仅为虎门镇的32,少90亿元。全区除街道办事处外,还没有一个镇乡经济总量上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上500万元。因此,我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增速缓慢,差距十分明显。
(二)、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镇域经济与区域经济是融为一体的,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一体性。近年来,浙江的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镇域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浙江镇域工业企业占到了全省工业企业总量的80,浙江人自豪的称为“五分天下有其四”,可见,镇域经济对浙江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非常强。与此相比,我区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提升作用还远远不够,镇域经济是万州区域经济的短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万州经济实力的提升。
从我区镇乡实际情况看,由于镇域经济发展滞后,导致镇乡可供财力严重不足,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镇乡债务沉重,使镇乡财政运转更趋艰难,客观上又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和主城发达区县狠抓镇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我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为支持镇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增强镇域经济活力,不断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为构建和谐万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根据镇域经济发展特点,突出选准加快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从我区镇域经济的实践来看,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必须从镇域客观实际和镇域经济的基本特点出发,积极选准加快我市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走城镇一体化、产业带状化、投入经常化、人才保障化的发展道路。
一是以城镇空间布局为突破口,扎实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
推进小城镇建设既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又是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性的一步。由于我区镇乡区划主要按行政区域设置,造成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城镇功能不健全,规模偏小,辐射能力弱。应当采用“确保重点、优先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拆并带动作用不明显的一般建制镇(乡),以辐射能力较强的小城市、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基础,重新规划布局城镇空间,继续缩减镇乡规模。要支持小城镇全方位、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新建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当地农副产品的一级集散中心,推动当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形成连接城乡的循环通道,冲破城乡二元结构局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城镇一体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形成农村小康和城市小康的对接,最终达到社会和谐,这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基础性的一步。
二是以布局带状产业为突破口,扎实抓好特色经济,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一些镇乡按照“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和“多拿几个单项冠军”的思路,提出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之路。我认为不够客观,我区农村地区绵延几千平方公里,气候和地理特征相似,各镇乡都抓“特色产业”,势必造成产业雷同。因此,为了有效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避免要素浪费,避免恶性竞争,根据地域
第三篇:发展地方产业增强经济实力
发展地方产业增强经济实力
陇西县吊鸟苗木农民合作社简介:
陇西县吊鸟苗木农民合作社建立于2011年5月17日,由十里铺村部分群众自筹100000万元,自发组建成员当中有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群众多人。合作社位于陇西县城5公里处,316国道、天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道路畅通、交通便利。自改革开放以来,十里铺人就以苗木培育为主,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全村现有耕地3000多亩,苗育种植近1800多亩,是陇西县最大的苗木培育基地,主要树种有雪松、蜀松、红叶杨柳、圆柏、国槐、云杉、侧柏、樟子松、油松等20多种树种,吸引着全国各地客户到这里调运,苗木种植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思路
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执法监督为保障、以育苗质量为核心。创新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质量,规范生产经营,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各种经济树种和名贵珍稀树种,培育具有市场竟争力的名优品种,全面提高品质和质量水平,同是带动周边群众走向共同发展之路。会员“五比五争”工作法
比学习争创一流素质比道德争作行业模范比技能争当行家里手 比奉献争当岗位楷模比效能争创一流业绩
合作社成员理事长监事副理事长会员会员会员‘
计划会员承诺
第四篇:提升:领导力发展的五大原则
建议直达MBA巴巴浏览权威MBA资讯
管理人员的能力提高70%来自基于经验的发展方式,20%来自基于关系的发展方式,10%来自课堂学习。但现实中,课堂培训仍然是企业领导力发展最主要的手段。
始于 2010 年 9 月的中国企业领导力发展现状调研是德勤领导力学院开展的一个持续的、性的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在华开展业务的国企、外企和民营企业在领导力发展方面的现状,并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数据和经验。
在2012年10月至12月之间,德勤领导力学院对 152 家在细分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有、民营和在华运营的跨国企业,进行了领导力发展现状调研。
此性的调研通过对企业领导力发展成熟度、资源投入、开展方式及成效等数据分析,了解中国不同性质、行业的企业领导力培养现状,为中国企业制定领导力发展规划提供参照依据。
此次调研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领导力培养,并且投入了较多的资源开展相关工作,但是多数企业领导人才培养成效并不明显,仍然面临较高比例管理人员不胜任的问题。
此次德勤调研报告有以下四个主要发现:
一、企业非常重视领导力的培养,并且经过过去几年的努力很多企业在领导力发展的成熟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 高达 91%的参与企业认为领导力培养工作非常重要或是重中之重,有近84%的企业开展过或正在开展领导力培养项目。
◆ 与 2011 年调研结果比较,此次参与调研企业的领导力发展成熟度普遍有所提升,即从“缺乏逻辑的管理人员培训”向“结构性的领导力发展和培训”方向迈进。
◆ 相应的,具有更成熟的领导力发展的企业得到的回报也更多,这些回报包括更好的企业业绩、更低的员工流失率、更高的员工敬业度和生产率。
二、各企业都加大了资源投入,且投入资源进一步向高层级管理者倾斜。
◆ 在中大型企业里约 40%的管理人员参加过各种领导力培训项目。
◆ 多数企业为领导力发展工作的开展配备了专职人员。
◆ 56%的领导力发展预算投向了资深和核心管理者,并且呈现进一步向中高层管理人员倾斜的趋势。
建议直达MBA巴巴浏览权威MBA资讯
◆ 同时在人才保留方面,调研中也发现随着管理层级的降低人员的流失率相应增加,而提供更多的学习发展机会将有助于管理人才的保留。
三、多数企业虽然尝试了多种领导力发展方式,但是课堂培训仍是最主要的方式,70-20-10 的发展模型仍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近一半的参与调研企业反映在领导力培养中混合使用了4~5种发展方式,并且不同的发展方式在各层级管理人员领导力培养中都有应用,但课堂培训仍然是最主要的手段。
◆ 基于实际工作的轮岗、教练辅导、行动学习等能创造更高价值的培养方式未得到广泛使用。
◆ 德勤的研究表明管理人员的能力提高70%应来自基于经验的发展方式,20%来自基于关系的发展方式,而只有 10%来自课堂学习。
四、参与调研企业都存在较高比例管理人员不胜任岗位工作的现象,这一定程上反映了过去的领导力开发工作成效有限,企业需要寻求更加有效的方式推动领导力开发工作。
◆ 较高比例的企业认为领导力培养工作给他们带来了好处,特别是在未来人才储备方面。
◆ 但企业也反映目前在其各个管理层级上,都存在管理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有差距的状况,高达一半以上的中间层管理人员存在着不胜任的情况。这种不胜任状况与企业重视领导力培养工作的要求形成了较大反差,表明企业过去的领导力开发工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德勤建议
德勤建议企业可以通过“领导力发展五步曲”来审视自身的操作,避免我们常见的一些误区(见图)。
建议直达MBA巴巴浏览权威MBA资讯
领导力发展五大误区
1.领导力发展之误区一: 将素质简单等同于胜任力/任职资格
任职资格包括专业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能力,它们是确保达成工作目标的必要条件,目前许多企业将素质简单等同于胜任力/任职资格;此外素质模型没有充分得到应用,当前企业更多把素质模型仅当作一个人力资源部门的工具。
2.领导力发展之误区二: 过于依赖和迷信单一的个性测试等测评工具进行人才测评
简单的个性测试等在线测评具有操作简易、耗时短、成本低且可大批量使用等优点,但这也大大降低了其评估的有效度;同时这些测评工具只是反映一个人特质方面的某一维度,不能以偏概全来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全方位的人才测评应包括自我认知、他人反馈和人对人的测评辅以工具测试共三个维度,当前企业过于依赖和迷信单一的个性测试等测评工具进行人才测评。
3.领导力发展之误区三:过多通过传统课堂培训来提升员工能力
培训的三大价值在于:创造与实际工作一致的体验机会、人际互动以及传授知识理念。目前企业过多通过传统课堂培训来提升员工能力,该方式仅停留在知识理论层面,在
建议直达MBA巴巴浏览权威MBA资讯
定制化和参与度方面不足。
4.领导力发展之误区四:过于关注和放大员工的不足之处,没有充分发挥员工优势
每个人最大的增长空间源自他们最具优势的领域,而非不足。企业过于关注和放大员工的不足之处,没有充分发挥员工优势,在为员工提供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激发潜能机会的方面有待提升。
5.领导力发展之误区五:因基层管理者流失率较高而减少对其的投入
基于上述发现,德勤建议企业在领导力发展上要紧密围绕五个原则:以终为始、领导牵头、回归根本、改革创新和系统整合。
1.以终为始:紧密承接业务战略,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来进行领导人才规划,确定领导力发展策略,做好人才储备和培养发展的长远计划。
2.领导牵头:将领导力发展工作转为“一把手工程”,确保实际效果。
3.回归根本:平衡领导力培养的短期回报和长期投资,应重视从基层开始的各层级领导梯队建设和培养,并且投资于高潜质领导人才的培养上。
4.改革创新:应用70–20–10的领导力培养原则,跳出固有模式,减少对课堂培训的依赖,设计更多能够帮助整合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发展方式。
5.系统整合:把领导力培养工作纳入整个人才管理的体系,从识别、评估、发展、使用、激励、保留等全方位入手,确保高影响力,应对中国企业领导者的能力欠缺的挑战。资料出自MBA巴巴商学网,建议直达MBA巴巴浏览下载更多权威企业管理,MBA,企业文化战略等相关资讯。
第五篇:着力构筑“精神高地”,提升发展“精气神”
着力构筑“精神高地”,提升发展“精气神”
贵州省第十一届党代会已经顺利闭幕,然而,栗战书书记题为《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报告以及在毕节代表团的讲话,充满激情、富含感情、流露真情,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让人倍受鼓舞、深受启发、倍感振奋。字里行间彰显出五年来贵州在攻坚克难中奋起直追,取得的“贵州式速度”;句末段章描绘了奋战五年,努力冲出“经济洼地”,着力构筑“精神高地”,创出“贵州式精神”,打造“贵州新形象”,开启贵州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宏伟蓝图;通篇细读总结出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用好条件、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承前启后下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走出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思想高度仍然要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题,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推进历史性跨越提供坚强保障。
“贫困,不是贵州永久的标签;无奈,更不是贵州人的本质常态;贵州是一片充满希望、前景广阔的热土,贵州人将在不甘落后、顽强奋斗中实现崛起!” 回望试验区的开创之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曾经长期陷入“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怪圈,曾被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大力帮助和具体指导下,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绝大多数农民脱贫和逐步使生态走向良性循环的目标已基本实现。近年来的跨越发展,更是让毕节试验区站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这把磨砺了20多年的剑,终于展现出刃若秋霜,芒胜金辉的出鞘之势。
七星关区作为毕节试验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作为试验区“后发赶超”、改革创新的“冲锋兵”,作为践行“贵州精神”和“试验区精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排头兵”,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更需要着力构筑“精神高地”,才能凸显出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引领人生的理想坐标、启迪心灵的精神生活,才能用精神作为引导,用精神作为力量,激励全体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服务基层、推动跨越,肩抗起重于泰山般的富民为民使命,树立起坚如磐石的后发赶超信心;更需要提升加速发展“精气神”,才能培育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喜闻乐见的“奋进、和谐、争先、创优”的发展型文化,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内驱力,从而推动和支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激发干部党员联系群众、心系群众、情系群众的干事作风,沉下身去真心察民情、耐心体民生、用心解民忧、诚心为民事,把每项工作都做成“民心工程”,“同心工程”。
一要“眼高手底”。用站在全社会经济发展视角的高度,用建设和改革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财富,用深入到基层建设及其群众生活文化的广度,以栗战书书记在省十一届党代会上的报告及其在毕节代表团上的讲话为“导航舵”,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 2 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化发展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七星关区开展的“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十项行动”、“百项任务”、“三问三解”等活动为抓手,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服务创文化、抓素质建机制,在促进发展中凝聚共识、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形成合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要“眼明手快”。找准目标定位,瞄准后发赶超,盯住跨越发展,以栗战书书记在省十一届党代会上的报告及其在毕节代表团上的讲话为“指南针”,“善走别人走过的成功之路,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心路”,用迅速的行动抓住机遇贯彻落实各项发展政策,用加速的发展马力全开提升“精气神”,用高速的运作高效带动经济社会增长跨越,用成熟的思路果断决策强化机制建设。
三要“眼急手稳”。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时不待我的危机感,运用科学发展的前瞻性,创新改革开放的务实性,为七星关区新一轮的厚积薄发奠定坚持基础,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彰显强悍生命力,激流勇进,既要“赶超”,又要“转型”,既要冲上高地,又要强基固本,既要协调发展,又要和谐民生。“心急吃不着热豆腐”,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眉毛胡子一把抓”。
路漫漫其修远,将上下而求索。精神是支柱,落实是生产力。实现后发赶超关键在于“精神高地”的构筑,关键在于“精气神”的高昂状态,必须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的“精神高地”,“干”字当头,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