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召开第二届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
2010年7月9日上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第二届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在该校体育馆隆重举行。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申纪云、娄底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鄢福初、湖南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左清、娄底市科技局局长曹刚、娄底市社科联副主席张智倩应邀出席会议。姜正国、柏连阳等校领导及600余名教职工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长柏连阳教授主持。
此次会议以“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努力实现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目的是全面总结该校近4年来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安排部署今后几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使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再实现新跨越,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会上,该校党委书记姜正国教授致词;柏连阳校长做总结讲话;副校长刘和云教授做工作报告;副校长谢祥清宣读表彰决定;肖华茂博士作为科研工作突出贡献个人代表做了经验发言;省教育厅申纪云副厅长、娄底市人民政府鄢福初副市长做重要讲话。
娄底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鄢福初在讲话中对该校在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上取得的显著成绩,为娄底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进行充分肯定,他希望学校更主动、更全面、更深入地为娄底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把学校建设成为娄底市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娄底市科技创新高地和娄底市重要文化阵地。并表示,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湖南省教育厅申纪云副厅长在讲话中指出,做好科研工作,一是要准确定位。科研工作必须要有科学价值,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必须坚决摒弃个人功利主义,搞好价值定位;必须克服“太高、太大、太快”等偏差,搞好目标定位;必须牢固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科技竞争态势,牢记高校科研工作历史使命,搞好方向定位。二是要突出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科研工作者必须要有创新的勇气,要有创新的能力,要有创新的方法,要有创新的突破点。三是要发挥比较优势。科研工作者必须要从自身知识能力、传统经验、基础经历、学缘结构、学科领域等各个方面来确定自己的研究优势。四是要坚持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科研工作必须着眼人才培养,立足促进教学工作;必须走出象牙塔,坚持产学研结合,积极寻求区域特色,主动服务地方发展。
第二篇: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年轻干部培养,青年人才成长历来既是薪火相传的传统话题,又是常说常新的战略问题。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高度重视,都作过精辟的论述。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这充分说明年轻干部培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全局,甚至决定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按照“四化”的要求,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和今后几年,党的干部队伍又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尽管因人才断层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经过长期努力已经得到解决,但随着5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干部陆续退出领导岗位,恢复高考后80年代毕业、60年代出生的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60后”在局、处、科三级干部队伍中并存的问题将日益突显。毫无疑问,这将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正视和着力解决的新的结构性矛盾。
以“60后”为主体的年轻干部由于大都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知识趋同、年龄相近、阅历相似,与30、40、50年代甚至更早出生的干部相比,成长环境有着根本不同,没打过仗、没下过乡,基本没有经历过大的政治风浪和人生风雨考验。因此,从干部成长规律分析,这类年轻干部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在培养和选拔上必须遵循这些固有特点,扬长避短,使“长板”更长,“短板”加长,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施展才华、担当重任。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解放思想的勇气,打开视野的决心,创新体制机制的力度,确保真正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分显出来、及早用起来,让卓越的年轻干部尽快多起来,形成年轻人才像雨后春笋般涌现、青年人才持续健康成长的体制环境和重视年轻人才、重用年轻人才、重赏年轻人才、重锤年轻人才的文化环境。但更需要年轻干部自觉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变化,加强自我培养、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充分发挥内因的主导作用。这是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必须充分看到,年轻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工作有热情、有朝气,思维比较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开拓进取精神,但问题和弱点同样不少,因为现在的年轻干部成长在和平环境和改革开放时代,缺乏艰苦生活历练,成长太顺,一些年轻干部由于自身思想深处的原因过早地跨入了“官油子”的行列,这与中央对年轻干部寄予的厚望和期待相比是不相适应的。有的年轻干部为官动机不端正,一心想着当大官,不是想着做大事,工作思路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只顾眼前,不顾未来,创造的“业绩”和“局面”,主要为“往上爬”积累资本;有的年轻干部深谙官场庸俗文化,一方面热衷于迎来送往广结人脉巴结对自己提升有用的人,另一面长于钻研政策空子和琢磨部属和群众心理拢络人心,奉迎上头,讨好下头,不
念真经、不动真格,不练真活;有的不拘小节,修养欠佳,品行不端,喜欢“摆谱子”、“摆架子”、“摆场子”,好大喜功,不屑传统,贪图享受。这些深层次并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诚然要靠组织加强管理和监督加以解决,但更重要的要靠干部个体加强自我修养修炼修正,否则,贻害无穷,后患无穷。
当前,年轻干部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领导本领和管理才能,引入核心能力标准自我提升既是一条创新之路,又是一条治本之策。概括起来就是要着力提升“政治辨别力、工作推动力、持续创新力、自我提升力”四大核心能力。
首先,年轻干部要通过对照核心能力理想标准,不断强化核心能力自我提升意识,自觉摸索核心能力提升规律,努力把自身培养成为“政治上强”、“工作上行”、“思路上新”、“形象上好”的优秀人才,能够“高看一度、深想一层、先行一步、非同一般”的优秀人才,能够“经得起政治风浪考验、经得起人生风雨历练、经得起变革风险挑战、经得起钱色风情诱惑”的优秀人才,最终成为“站得住”、“镇得住”、“顶得住”、“守得住”的卓越人才。
一是在政治立场上站得住。能够科学认识客观规律,洞察世事变化,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善于放眼世界风云,胸怀国家大事,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能够做到政治信仰坚定、是非界限分明,不犯方向性和原则性错误。
二是在局面控制上镇得住。能够有效领导组织科学发展,善于排除干扰、高效决策和控制局面,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
到抓住关键、把握重点,以超群出众的本领和高人一筹的才能影响和引领部属及群众,牢固树立“主心骨”形象。
三是在面对风险上顶得住。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拓宽眼界,创新方法,不怕困难、不怕压力、不怕风险、不怕失败,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坚韧的意志力、旺盛的战斗力、高效的推动力和超强的承受力,持久保持内心强大。
四是在作风修养上守得住。能够不断加强自我思想改造和作风养成,时刻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不仅能管住大节还能守住小节,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能够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展示榜样形象。
第三篇:如何提升创新能力
请注意看说明
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如何提升创新能力
在线考试 70分答案
单选部分:
说明:字体为红色的是正确答案,黑色的是错误答案,用##号连接的是我两次答题的不同答案,知道哪个是错的,答对的几率也能高点
高精尖创意(广深长高)
课程中所讲的“原子弹与圆珠笔杂交”(超序联想)
课程中“一只猫”(意场感应)
约翰·霍金(世界创意产业之父)
本课程中提到的文化策划流程图(挖编听讲卖##编讲听挖编)
头脑风暴法(奥斯本)
在专家群体决策(直接头脑风暴)
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意思维)
世界创意大桥(中国的)
狭义创意(人类大脑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多选部分
说明:字体为红色的是正确答案,黑色的是错误答案,用##号连接的是我两次答题的不同答案,绿色的是部分正确的答案,知道哪个是错的,答对的几率也能高点
创意法主要有(2)(拉线+超大+非系统)
系统方法论(0)(系统创意方法+信息论方法+狭义系统方法)
对创意和创新的关系(没有创意就没有创新+创意是创新之源)
创意无处不在(杭州+中央电视台+马岩松)
创意的主要特征(自由+形象+突发)
对于反向创意(0)(能激发+是最+能使人##是最+能使人)
狂风暴雨创意法(0)(个体行动+团体脑海风暴)
对创意的理解确切是(2)(第一+发动机)
创意的三境界是(酝酿+顿悟+准备)
创意产业的基点(2)(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创业的文化)
第四篇:着力提升法治服务能力
着力提升法治服务能力 全面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黄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任务,并提出了六项具体工作要求,各级政府法制机构承担着新时期下贯彻《决定》精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重任,责任重大,更应勇于担当,提升自身能力水平,主动参与依法行政工作谋划,推动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一、自觉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意识
“要有序推进改革,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总书记关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重要思想,对于用法治引领、推动、规范、保障改革,树立依法办事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政府法制机构负责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事项,统筹协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更应习惯并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做践行的表率。借《决定》实施的东风,积极有为,严格把关,为政府中心工作献言建策,发挥法律风险预判和防控作用。同时要自觉提升法律修养,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工作能力。同时要将法制工作开展和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将政府法制工作开展放到全面深化
改革的背景去谋划和推进,研究实际情况,选准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促进政府法治建设和深化改革的良性循环。
二、积极有为,全面参与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一)全面落实职权法定要求。《决定》提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一是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按照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要求,完善实施行政权力事项清单,行政责任清单、行政服务事项清单,明确政府及政府部门事权范围,落实权力边界和权力实施监督责任,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二是规范行政执法活动。开展执法“三规范一服务”,即“规范行政执法队伍、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定期清理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资格。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公布行政权力自由裁量标准。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强化程序意识,统一执法文书。三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分清落实决策责任、审核责任和实施责任,落实决策过错责任的追究。
(二)严格实施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一是创新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廉洁性评估。严格审查文件的制定权限、发布程序、文件的形式、文件的内容、文字表述。统一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意见书格式,明确意见书的段落编排、表述和格式要求,反映文件的主要内容、制定依据和程序及反映的已履行的程序。规范性文件审查意见应当包括廉洁性评估审核意见,预防化解制度廉洁风险,防范文件侵权
扰民。二是推动落实公众参与。除涉及国家机密、紧急措施等不宜事前公开的内容外,起草部门应当将起草的规范性文件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有关机关、专家对该文件所涉及内容的意见,明确需采取论证、听证方式的管理事项范围。三是加强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实行备案规范性文件的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三统一制度”,推行规范性文件网上电子登记编号和电子文本报备制度,使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更加便捷、及时和规范。严格规范备案行为,明确重点审查的范围包括:程序审查、形式审查、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等。四是落实规范性文件实施评估工作。遵循依法适时、客观真实、公开透明、民主参与的原则,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引入专业人员机构独立开展评估。评估的方式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或者座谈等形式,切实发挥规范性文件在保障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实施效果。
(三)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复议工作的公信力。继续探索相对集中复议机制创新,建立政府主导、专家保障、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推进实施行政复议受案点制度,保障复议救济权利,受案点主要负责法律宣传;代收、代转行政复议申请书;对申请人的行政复议申请给予指导等。创新审理方法,大力推广听证审理模式及专家陪审制度。加大实地调查力度,以公开促公正,以规范提升复议工作质量和实施效果。二是健全制度,有效化解矛盾。强调要把行政调解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行政复议案件中很大一部分虽然表现为行政争
议,但其实质却是民事纠纷,若只简单地处理行政争议,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化解,注重运用和解、调解等多种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平衡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争议的负面影响。在注重调解的同时,坚持做到调解与纠错并重。促进当事人与行政机关相互理解,力争调解解决行政争议。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机制。三是严格问责,落实监督措施。案件办结后,及时向行政机关发出行政复议意见书或建议书,指出行政复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督促其限期整改。对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及时移交纪委监察部门监察和问责。通过接受投诉、备案审查、重点抽查等方式,纠正应当受理行政复议申请而不受理的行为。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决定备案、不予受理决定备案及行政复议意见书和建议书落实情况整改报告等制度。
(四)加紧建立实施科学有效的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机制 一是要突出工作重点,将工作考核作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准确评估法治政府建设状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推动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深入、均衡发展。二是要注重工作实效,强化依法行政考核结果运用。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法治政府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要注重考核信息反馈,善于总结推广经验,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同样的问题不能每年都出现。三是严格落实监督责任。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效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将考核
作为“法治政府GDP”指标,对依法行政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出台具体的措施手段。四是推动政府评价考核公开透明,增强公众法治意识,主动参与到对政府的监督中来。以群众的真实感受作为评判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以考核促落实,以考核促规范,切实推动政府及政府部门法制建设的成效和水平提升,提升群众对政府法治工作的认同感。
三、对省政府法制办依法行政工作的建议
一是增强依法行政工作推进的规划性和系统性。建议结合四中全会决定,尽快出台符合本省实际的法治政府建设的中期规划和规划,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建设规划要尽可能具有可操作性,要有硬指标硬措施,确保规划实施。
二是强化依法行政工作的推进手段。解决政府法制机构履行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强、手段缺乏的弊病。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行政复议监督、行政执法责任制监督的手段。建议以政府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赋予政府法制机构推行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权利和权力。
三是加强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及考核。切实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策法律水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将领导干部的用法能力和施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
四是创造条件加强基层政府法制机构建设。针对县区两级法制机构力量薄弱的客观状况,建议提请省政府下文或与省编办联合下文对
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提出有指导性、可实施的意见,改变政府法制机构“倒三角”的构成体制,为基层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推进法制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为法治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决定,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发挥主动性,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第五篇: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我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的问题,产业技术水准低,自主创新严重不足,很多企业都以来料加工为主。从这个意义来说,目前的中国还只能说是“世界加工厂”,具体体现在:
一、中国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中国制造”自身并不具有高效益性质。目前,我国单位资源产出平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至1/20;从业人员生产率只相当于1/30至1/40;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中国电子工业规模排在世界前列,但芯片制造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了二至三代。
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成为所在产业链的集成者和操控者,分享了更多的利益。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从我国情况看,在汽车、飞机、仪器仪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中,授予的专利也多为跨国公司所拥有,其份额约占到80%—90%。如果不在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企业的发展将难以摆脱跨国公司专利壁垒的制约。
三、我国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机构的仅为23.7%。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
我国“技术创新”问题的原因:
一、国内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国内企业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下过于追求速度,不愿意下苦功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现有高管人员任用制度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经营团队迫切追求近期利益,几乎谁也不愿意“我这一届投入自主研发,下一届或再下一届赢得收获”;以及一些企业盲目多元化经营,主业已经模糊不清,技术创新也就无从谈起。而当这些企业面对技术需求时,普遍采用的却是引进-落后-再引进的不断循环法,向国外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由于没有完成技术学习的过程,使我们的技术能力始终落后于引进来的、正在应用的技术。当这些正在应用的技术需要更新的时候,只能再引进,本国的技术人员实际被边缘化了。
二、地方政府利用外资的方法存在误差,导致技术创新阻碍重重。外资愿意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投资行为,是因为中国的市场潜力大、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比较低廉、各种政策十分优惠,但这种低成本优势是不可能永存的,当前我国沿海地区便面临着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压力,甚至一度出现“民工荒”,以往的优势正在逐渐弱化或消失,产业随同资本的再次转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一些地方没有深刻理解国家“以外促内”的战略意图,把本地发展的希望过多地寄托于外资,宁愿给外资无限制的“超国民待遇”,而不愿下苦功推进本地企业改革、提高本地企业竞争力。
三、我国政府对研究开发的投入不足。我国政府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比重仅为30%左右,远低于世界多数国家相应发展阶段时政府投入占50%的水平,更低于印度、巴西60%~70%的水平。
四、技术创新的投融资体制不够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急需大量资金,但我国缺乏对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机制,导致企业的这部分资金无法及时便利地从金融机构获取。创新力较强的民营科技企业更受到金融政策限制贷款的困难,而支持创新的风险投资基金尚未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五、许多技术创新人才或被埋没,或大量流失。由于企业创新氛围的匮乏,技术创
新人才在企业内缺乏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开发创新的动力,一些技术创新人才在国内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选择外企或出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巨大损失。
六、产、学、研缺乏有效结合,技术创新速度不快。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泉,对技术创新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而我国缺乏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机制,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其他技术创新要素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使技术创新的速度和国外相比受到影响。
我国“技术创新”问题的对策:
一、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二、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要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更加长远的技术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推进知识、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让技术创新者享受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使技术创新得到真正的尊重,激发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力。
三、整合资源,加大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应当加大政府以及企业、社会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实施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激励政策。同时在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更多地承担科技任务,通过国家订货或准国家订货等形式,给国内企业创新提供重大工程实践机会;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等创新基地;投融资方面,政府应当配合企业,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协调和沟通,为企业技术创新疏通和开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机制,形成鼓励创新的良性投资机制;
四、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建设,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要依法促进知识产权流动,支持各类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依法保护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的知识财产和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的许可权益。同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有效化解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阻碍我国自主创新的问题,提高我国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五、引进和培养创新技术人才,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应当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天地,为他们提供开发创新的环境,使他们享有优厚的待遇和回报。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鼓励科技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等为资本,参与企业投资和收益分配。
六、努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科技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力量,而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如果高校和产业联动,对企业来说,可缩短创新的流程,降低创新的成本,让创新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对高校来说,这也是学生实验的基地,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人尽其才,防止创新成果流失。
总之,中国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大市场机会。中国企业要在这种环境下取得跨越式的发展,而不是外国企业享用了巨大市场的大部分利益,关键在于加快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