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农村要求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

时间:2019-05-12 11:2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适应新农村要求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适应新农村要求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篇:适应新农村要求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

适应新农村要求 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

中共**镇密南村总支部委员会

2007年初,密南村党总支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要求,试点推行了“村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定、村委会实施”的村级民主治理新模式,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决策、执行、监督程序,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民主进程。

一、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发展定位

密南村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发挥位于海长沿线的便利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全村经济社会得到协调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如何使密南村又好又快地发展,是摆在密南村“两委”一班人面前的新课题。为此,密南村党总支一班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在深入分析村情的基础上,确定了密南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即以“四新一好”为目标,以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市委要求,全力推行以“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定、村委会实施”农村民主治理新模式,从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入手,充分发挥村代会民主决策监督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工作,推动村务管理向民主化、规范化转变,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建设文明、民主、富裕的生态农业村。

二、规范村代会运行机制,完善村民自治

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完善村级治理结构和制度。密南村按照推行新模式的要求,成立村代会并规范了运行机制,使村级各种组织有职有责,分工明确,运转有序。党支部抓大放小,掌握方向;村代会由虚变实,搞好决策监督;村委会依法管理,行使职权。经村民代表投票选举,密南村党总支书记王全会当选为村代会主席。村代会成立后,首先解决无事可议的问题。除村“两委”提出议题外,3名以上的村代会成员可联名提出议题,提交村代会主席。村代会主席收到议题后,提交到村党支部,由党员会议对议题进行初审把关。审核通过的,村代会主席在十日内召开村代会会议做出决议,并在村代会会议召开前三日将议题通知村代会成员,由村民代表征求所联系户意见。村代会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村委会主任汇报上次村代会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向村代会报告本次会议的议题及实施方案,由村代会成员就议题及实施方案进行讨论和议决,所做决定由村代会成员过半数通过方可有效。会议指定专人记录,并制定专门的会议记录本,把会议有关事项一一记录在案,会后出席人员签名并加盖印鉴后,由记录人员整理归档,长期保存。成立村代会以来,密南村共召开村代会6次,议成了修硬质路、建休闲广场等6件利民实事。

三、实施民主治理,努力构建和谐农村

村代会会议运行机制规范后,村“两委”干部从许多纠缠不清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抓经济、促发展上来。村级事务公开化、规范化,“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化解了干群矛盾。农村干部群众都参与到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决策中来,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发展合力,推动了构建和谐农村的进程。村代会会议表决通过的决议,通过村务公开栏等方式予以公告后,交由村民委员会具体抓好落实,村代会下设的村务民主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决议的落实情况。今年,密南村根据村民意见,经村“两委”提议,召开村代会会议表决通过,由村委会组织实施,修建了村内硬质路19,099平方米,边沟1600延长米,修建3个垃圾场,完成了休闲广场8200平方米的基础工程和2400平方米农贸市场的基础建设。

第二篇: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指明了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对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探索新路,努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一、我县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

近几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夯实基层基础、突破工业产业”这两个主要工作着力点,按照“抓规范、育典型,重转化、促提高”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狠抓落实,努力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有力加快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坚持点面结合,增强工作活力

1、挖掘闪光点,深化“学创”增热度。充分发挥美岭出在永春的优势,指导美岭加快发展,帮助总结新鲜经验,完善美岭典型,使美岭成为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面旗帜。美岭典型经验在中央和省、市各级宣传推广,并作为典型单位参加全国农村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经验。继续深化“学美岭、创五好”活动,在2004年成功培育41个典型示范村的基础上,今年又确定45个典型示范村,按照企业带动型、科技致富型、资源开发型、民主管理型和新村示范型等5种类型进行重点培育,全县涌现出达埔镇汉口村、五里街镇儒林社区等一批美岭式社会主义新农村。

2、攻克薄弱点,整顿后进加力度。2004年研究确定29个班子相对软弱、经济发展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不适应村作为重点整顿对象,进行集中整顿,逐村研究落实“五个一”整顿转化措施。全县共安排34名县领导挂钩、29个县部门牵头帮建、27个典型示范村结对帮扶、选派64名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干部担任不适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两年来共落实整 1

顿项目121个,帮扶资金1189.6万元。今年来在全面总结不适应村整顿转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村级财源建设工作,采取1名县领导挂钩联系、1个责任部门帮建、1个先进村结对、1名县乡干部驻村任职、1个发展项目带动和1笔启动资金扶持等“六个一”措施,组织开展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分2年时间重点帮扶整顿全县57个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财薄弱村,取得明显效果。

3、找准切入点,面上推进求广度。在指导思想上,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制定下发《中共永春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在村级班子建设上,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准配强村级班子。加强对新任村干部的培训,在县委党校举办2期村主干培训班,对全县279名村委会主任和新任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同时依托乡镇党校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全面轮训。在基层民主建设上,加强村务公开“十规范”建设,全面开展村务决策听证,去年以来先后确定听证议题516个,召开听证会486场。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坚持务求实效、三批联动,精心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探索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取得丰硕的实践、理论和制度成果。

(二)落实经费补助,提供物质保障

1、实行村级办公经费补助制度。根据村级集体经济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制定实施村级办公经费逐年增长机制,实行村级办公经费补助制度。即对全县3000人以下的村(居)办公经费补助从每年2000元增加到每年7000元;3000人以上的村(居)增加到8000元,并从2006年起每三年调整一次办公经费补助标准,每次增加1000元,从而有力解决部分村集体办公经费不足问题。

2、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标准。健全完善村干部补贴逐步增长机制,由县财政拨出专款,村主干月补贴从每人230元增加到400元,其他村两委从每人每月75元增加到150元,并规定今后每三年调整一次,调动了在职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实行离任村主干生活补助制度。制定《永春县离任村主干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即对任职满1届(或满3年)以上且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 2

离任村主干,根据任职期限不同每月发放50元、60元或7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4、建立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制度。制定《永春县在乡(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即对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加入中国共产党,且年龄男60 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在乡(困难)老党员,按其入党时间不同每月发放30元、40元或50元的生活补助,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激发了党员的热情。

(三)立足提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1、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坚持从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入手,每年全县保持1100名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确保发展党员工作“长流水不断线”。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工作“十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制度”,重新修改完善《发展党员流程图》。实行发展党员月报告、月通报和连续2~3年没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重点跟踪管理制度等办法,确保发展党员工作有效落实。2003年以来全县发展农村党员1046名,党员队伍素质和结构得到优化。

2、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认真制定实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健全完善村主干、党员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轮训制度,加强经常性教育。在教育方式上,采取分类办班、因需施教,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办法,注重把教育培训同实践锻炼相结合,积极采取上挂锻炼、下派锻炼、交流轮岗锻炼等方式,增强教育实效;在教育内容上,突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农村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在教育载体上,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注重抓好专题教育,通过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2003年以来,全县共落实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650万元,举办各类农村党员培训班260多期(次),参训农村党员10.5万人次。

3、完善农村党员管理机制。完善和落实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加强农村党员的感情管理,在农村党支部中开展党员生产生活困难必访、党员生病必访、党员家庭纠纷必访、党员有红白喜事必访的“党员四必访”活动,“七一”期间向全县党员发去“问候卡”,增强党员队伍荣誉感。2003年以来先后拨 3

出80多万元,组织开展慰问生活困难的农村党员和建国前入党的老同志等活动,送去党组织的温暖。加大探索新时期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积极探索党员示范户、流动党员管理、党员中心户等制度,努力推广“党员科技示范户”、“支部+协会”等做法,有效发挥广大党员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四)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1、抓调查研究到位。紧紧围绕县委工作重点,每年年初专门研究制定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方案,下发到各党委会和县基层组织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明确调研内容、责任单位、具体时间和方法步骤等。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非公企业党建、加强村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典型村培育及不适应村整顿转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专项调研活动,深入分析掌握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各个层面工作情况,进而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为制定各项工作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

2、抓工作部署到位。坚持召开全县组织工作会议、组织工作例会等,及时传达上级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精心部署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实施工作计划、季度工作提示和月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加强阶段性工作部署,确保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序运行。开展下派驻村任职干部座谈会、村主干培训、非公党建座谈会、党务干部培训、党内统计工作培训等,交流经验、加强培训,有效提高广大基层党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3、抓督促指导到位。实行县党员领导干部挂钩基层抓党建工作制度和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每位常委负责抓一个片区,每位县党员领导干部负责挂钩一个乡镇,包一个典型示范村和一个不适应村。建立乡镇党员领导干部“抓一点、驻一村”制度,村干部实行“包一组、带十户”制度,上下贯通,层层负责。同时,在县直机关部门建立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和县部门挂钩联系乡村工作制度,县委组织部实行县委组织员分片联系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标准,全面推行基层党建工作季度自查、半年督查和检查制度,进一步落实激励奖惩制度,有力推进农村基层党 4

建工作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近几年来,我县不断探索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一)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主线。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认真制订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规划计划,促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荣,和谐共进。

(二)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是关键。我们认真贯彻县委提出的“夯实基层基础”的主要工作着力点,大力加强镇村领导班子建设,统筹推进非公企业、基层站所党建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有效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是有效方法。我们通过用活用好“学美岭、创五好”活动载体,深化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培育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整顿转化村财薄弱村,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四)开拓创新求实效是动力。我们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办法,不断增强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五)健全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保证。我们始终牢固树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意识,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成员单位职能作用,不断增强长抓不懈、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农村优秀人才外流严重,“无人”办事。当前农村优秀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加之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农村工作难度大、经济待遇低等因素,“村官”缺乏吸引力,一些村在选人用人时往往捉襟见肘,出现“人难选”、“选人难”的现象,上级党组织只好降低要求,“矮子里边挑高个”,这种现象在那些高边远、经济欠发达村尤为突出,致使新农村建设缺少有力的人才支撑。

2、村干部的领导水平偏低,“无能”办事。目前部分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层层打“折扣”,结果是群众“有一半听不懂”、“听懂的有一半不会做”、“会做的有一半没效果”。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力不强,发展农村经济致富无门,带头无方,守摊子,混日子,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善。

3、村级班子关系不够协调,“无法”办事。个别村级班子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出现“两委”争权、独权、揽权、越权、搁权等现象,“两委”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削弱了整体战斗力。个别村级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难落实,村内一些重大事项都由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班子成员互相猜疑、忍气吞声,这与建设新农村实现“管理民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4、村“两委”工作积极性不高,“无心”办事。现在农村各种检查、评先评优等工作项目繁多,使村干部几乎从兼职干部转变成“脱产专职干部”,而村干部做的都是“硬工作”,端的却是“泥饭碗”,繁重的工作与微少的政治经济待遇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使得村“两委”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不能积极配合,多是凑合应付,指指门,引引路了事。一些外出务工、自谋发展的“挂名”干部越来越多,个别村干部误工补贴难兑现,撂担子不愿干的现象时有发生。

5、村集体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无钱”办事。有的地方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思想重视不够,发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来源急剧萎缩,甚至出现“空壳村”的现象。有的村虽然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但债务沉重,入不敷出,成了经济上的“负债村”,村干部即使想办事,往往“心有余而钱不足”;有的村寅吃卯粮,对村集体资产搞一次性承包,承包期10年、20年甚至50年,承包金一次性兑现,影响了下几届村级班子的正常运转。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建设新农村就必然缺少最重要的物质保障,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无从谈起。

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加强自身建设,深入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改革发展的难点问题和农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在抓选配、建机制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组织绝对行政权威的弱化和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依赖关系的弱化,迫切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村级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了,一强百强。

1、要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健全和完善村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任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打破“论资排辈”、“宗族平衡”、“求全责备”的思想桎梏,努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通过“两推一选”把一些政治素质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确保选准人,带好头。要继续做好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村任职和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选拔村干部的工作,进一步选好配强村级班子。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淘汰机制,利用村级届中考察、年底述职、年终评议等渠道,对一些不称职的村干部及时进行整顿,确实不具备担任村干部资格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更换。

2、要完善村干部培训机制。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村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制定好培训规划,保证培训时间、内容、人员、经费四落实。要努力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轮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一支“能办大事、敢办难事、真办实事”的村级干部队伍。要坚持普遍轮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建立专门培训档案,依托县委党校进行专门培训。特别是对新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更要加强政策 7

法规及村干部权力、职责方面的教育,以此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继续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参加农函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央党校函授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等大专、本科班学历教育。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3、要完善村干部考评激励机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村干部绩效考评制度,把考评结果与任用干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与健全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在经济上,要健全完善村干部补贴逐步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现任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建立健全离任村干部生活保障制度,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在工作上,要积极支持村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上的一些难题,依法查处打击报复村干部的行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政治上,建立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推荐到县、乡任职的政策和办法,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4、要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机制。要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管理、领导等制度,明确规定村级后备干部选拔的基本条件、数量结构、推荐程序、考察管理、选拔任用的相关要求,积极从农村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分流人员、企业中的骨干、农村中的能人、科技示范户等人员中进行选拔,建立起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每个村要保持有2~5名村级后备干部,其中妇女后备干部至少要有1名。要通过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库,完善后备干部学习培训、培养联系、结对帮扶等制度,加强动态管理。要适当给村级后备干部压担子,分配一定工作任务,加快村级后备干部的成长。要适时通过组织程序,大胆选拔任用一批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有效缓解村级班子“无人”办事问题。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树形象、葆先进上下功夫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农民群众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明显增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改变自身地位和生存环境的渠道逐渐增多,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和手段,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农村党员队伍发挥作用的新途 8

径和新举措。

1、要抓好农村党员进出口工作。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落实发展党员“五项制度”,切实把好农村党员队伍“入口关”,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要加强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跟踪管理,坚决杜绝连续3年不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要加强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保持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确保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长流水不断线”。要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以《党章》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农村不合格党员标准,改进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出口机制,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要树立农村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教育工作统一规划和分级负责制度,依托县、乡党校抓好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认真抓好“两个培养”工作,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提高党员“双带”能力。要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带领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树立农村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要规范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行为。要建立健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新机制。要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农村党员干部能够及时发现并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差距,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严肃查处农村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警钟长鸣。

4、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作用。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党员加强管理、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对农村中的无职党员,要通过合理设岗、强化教育、积极引导,发挥“双带”作用;对农村中的能人党员要通过建立“联户带创”的办法,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对农村中的老党员要通过成立各类监督小组,发挥监督反馈作用;对一些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要通过选聘指导员的办法,发挥参谋指导作用。

(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在抓两头、带中间上下功夫

村级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深化“学美岭、创五好”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辐射作用,努力构建“先进更先进,中间加把劲,后进赶先进”的创先争优局面,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要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要围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合理制定创建规划,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要突出“学创”重点,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要加强对“五个好”村党组织的动态管理,严格考评标准,坚持两年一评比,不搞平衡照顾,不搞一次命名定“终身”,推动“三级联创”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努力使全县村级组织先进面达70%以上,后进面控制在10%以内。

2、要培育推广先进典型。要用活用好“学美岭、创五好”活动载体,加大对现有典型示范村的培育工作,强化典型培育措施,推动老典型上新层次,新典型出新经验,单项典型迈向全面典型。要立足村情充分挖掘典型村的潜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一村一品一特色”,积极引导典型示范村增创发展新优势,努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先进典型的先进性和代表性,提高典型的层次和水平。要通过健全完善创先争优、评比表彰等制度,进一步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典型作用,以点带面,推进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3、要推进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要继续落实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六个一”措施,围绕整顿目标方案,加强与挂钩领导、帮建部门的通气协调,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要把抓好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村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理清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要加大跟踪督查力度,对整顿转化工作滞后的不适应村,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及时进行“补课”,巩固整顿成果。要严格验收标准,健全整顿转化 10

工作责任制,对没有按时转化的村财薄弱村,实行挂钩领导、帮建部门、驻村干部“三不撤”,确保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4、要提高中间状态村水平。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在抓好培育典型示范村和整顿不适应村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努力提高中间状态村水平。要大力开展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创先进活动,制定相应制度和措施,激励中间状态村加快发展,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四)加强村级财源建设,在抓发展、增后劲上下功夫

加快村级财源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当前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全面改善。

1、要拓宽发展渠道,增加收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县委“突破工业产业”、“大厂进园区,小厂进乡村”的思路,针对农村的当地条件、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走特色发展路子,实现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要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引进外资、合资等方式,大力发展村办企业,盘活集体资金,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及时为农民提供政策和科技致富信息,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致富。要继续推行“支部+协会”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领办、创办各种类型农业专业协会。同时,要注意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赢双利”的新途径。要利用永春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基础,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黄花蒿等中草药种植,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又可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2、要消除不良债务,减轻负担。要在清查核实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对不良债务的形成过程、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区分不同性质,分类处理,通过采取“财务清理化债、化转债务降债、削减高息减债、清收债权还债、债权债务抵冲化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还债、发展经济化债、落实减负政策清债”等措施化 11

解村级债务。要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坚持量力而行,避免超前和举债建设非生产性项目,努力遏制出现新的不良债务。

3、要完善管理机制,合理开支。要加大对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村集体山林、果园、小水电站、矿产资源、村集体项目工程建设的承包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要通过进一步落实村级零接待、村集体财务会计集中代理核算、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决策听证等制度,管好、用好村集体资产。要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严禁一切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利益。

4、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要建立健全村级运转经费逐步增长机制,制定落实一些相关政策,帮助、鼓励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加快村级财源建设,采取分期分批扶持发展的办法,制定好近、中、远期目标任务,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和信息上进行综合帮扶,立足各村实际,帮助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第三篇: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1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问题研究

华安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2006年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县于近日就“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这一课题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要意义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着力点在乡镇基层。胡锦涛同志曾强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而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要靠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都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有效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键,是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凝聚力的前沿和关口,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负有义不容辞的重任。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进程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二、存在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化,当前农村工作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然而,受前些年大搞“新村建设”的影响,一些农村党员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建设新村”,没能深刻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认识比较片面。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比较清楚,但是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不少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与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不良倾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不强。

2、农村党员队伍和村级班子成员素质不一,带创能力不够强。农村党员是建设新农村的骨干力量,但从整体上看,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现代科技文化偏少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党员队伍看,我县4516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有1476人,占总数的32.7%;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2988人,占66.2%。从村级班子成员看,全县653名村两委干部中,初中文化程度有443人,占67.8%; 175名村主干中,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有118人,占67.4%。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致使一些村干部和农村党员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缺乏机遇意识,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村财收入思路不清、点子不多、渠道不宽,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有的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更不用说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了;个别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有的带富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有的甚至担心参与的人多了会影响自己受益,造成带富能力发挥不突出。

3、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载体比较单一,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趋于弱化,造成了个别村党组织工作上存在畏难思想,放松了对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和管理。同时,也由于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比较单一,导致个别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化,对党的富民政策宣传不力,对产业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为群众提供的服务能力趋向弱化;一些农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没能与时俱进,抓农村党建工作不善于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处理问题,习惯于传统思维,靠老经验老办法办事情,结果是“好心办不成好事”,群众意见较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4、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无钱办事”矛盾仍然存在。据调查,2005年全县91个行政村平均村财收入10.6万,其中村财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有16个村,占17.6%;“零收入”村有2个,占2.2%;个别村虽有村财收入,但历欠债务较多,入不敷出,“无钱办事”矛盾依然突出。村财收入不足和负债问题,不仅影响到村干部的工资补贴等切身利益,使许多村干部心理失衡,丧失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更成为建设新农村的资金投入瓶颈问题。

三、经验做法

针对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县以“三培养”活动、“三级核心网络”建设、村务听证工作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党建工作的措施不断创新,使党建工作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党建示范点建设进展顺利,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宣传引导,大力营造新农村建设浓厚氛围

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我县以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宣传引导力度,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和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组织宣讲团为农村党员作“新农村建设”专题辅导,同时结合制定先进性标准要求设置讨论专题,引导广大党员展开大讨论,全面把握新农村建设内容。如高安镇党委安排10位优秀党员干部,为广大党员作“新农村建设”专题辅导,组织党员讨论制定新农村建设5大方面22条具体标准,为广大群众指明了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努力方向,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建设农村的认识。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我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1、扎实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以“取得实效”和“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为目标,认真抓好乡镇机关党员、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是健全组织。大力整顿15个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建立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跟踪制度,全县共理顺农村党员组织关系157人。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组建党支部或成立党小组。二是加强培训。采取灵活学习时间、拓展学习内容、因人施教、强化督导等措施,提高参学率和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三是寻找差距。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走访、座谈、谈心活动等征求意见1255条,同时进行深入的党性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四是抓好整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着力解决党组织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发展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在教育活动中,我县村级党组织确定621个整改项目,党员确定5656个整改项目,这些整改项目基本都落实了整改措施。通过整改,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五是建立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挥作用等长效机制。同时,适应党员流动性增大的新形势,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既保护好他们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又引导他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计出力。

2、深化和拓展“三培养”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带创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培养”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将全县现有的915名党员优秀致富能手作为村组后备干部重点人选,通过采取“送本子、压担子、教法子”等措施,加大培养力度,为村级换届选举奠定人才基础;开展“三培养”对象“信用户”活动,评选234名“三培养”对象“信用户”,健全帮扶和激励机制,推动了“三培养”活动的深入开展。在今年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新进班子的支委共有96名,其中“三培养”对象有65名,占新进班子支委总数的67.7%。随着“三培养”活动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有效地加强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高了农村干部的带创能力,增强村级班子的战斗力。

3、加大发展党员力度,为农村党员队伍注入新活力。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去年共发展农村党员158名,其中35岁以下107人,占67.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0人,占38.5%,致富能手132人,占83.2%,进一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三)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乡镇、重点在农村。去年以来,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组织基础。一是开展“三级核心网络”建设。全县97个村(社区)分成三批进行,至目前,共有85个村(社区)开展网络建设,建立网站383个、网点1175个,在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全面推行“三个中心”建设,在开展村务民主听证试点的基础,去年全面推行村务决策听证,共有66个村举行91场村务决策听证,对113个议题进行了听证,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加大后进村整顿转化力度。开展下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通过采取领导挂钩、县直部门帮扶等措施,大力抓好26个驻点村党支部的整顿转化工作,去年来,28名省、市、县下派党员干部共争取资金395万多元,铺设水泥路60.6公里,驻点村的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四是开展村(社区)主干养老保险。共确定30名村(社区)干部为2004、2005投保对象,每人投保1万元,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的保障机制,激发和调动村(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五是开展创建示范社区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资源共享、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激励、社区内部管理、县直部门评先评优征求所在社区意见等多项制度,通过“教育带动、载体推动、服务联动、制度促动”积极创建示范社区,努力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六是加大非公党建工作力度。5个村开展“村企共建”活动、选派了18名党员干部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采取灵活方法,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覆盖面,壮大非公企业党员队伍,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

(四)促进两个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村财增收方面,注重分类指导,对困难村帮助寻找发展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对一般村规划利用资源,培育项目,多路增收;对基础好的村抓好资本运营,扩大村财收入。如五岳村、吉土村、下垅村、绵良村、利水村等利用水电资源优势,走开发增收之路;市后村、三洋村、山溪尾村、下樟村、际头村等加强土地管理,走以地生财之路;高车村、新圩村、黄枣村、仙都村、高安村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走滚动发展之路;和春村、西洋村等通过积极发展农村加工业,走多种经营之路;坪水村通过“飞地”置业,走创业创收之路。

在农民增收方面,通过引导发展特色产业和解决劳务增加群众收入。如仙都、湖林、新圩、华丰等乡镇全力实施“兴茶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优质茶产业,其中仙都镇就有优质茶4.5万亩,茶叶加工户3000多家,年产干毛茶6.5万担,年创产值4亿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增收2300多元。目前,全县优质茶面积达10万多亩,茶叶加工企业2500多家,茶叶加工、营销龙头企业20多家,人均增收1000多元,茶叶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沙建镇着力打造“三区一带”(工业园区、茶叶种植区、高优水果种植区和养殖区、沿江经济带)四大经济板块,在全镇逐步形成以优质茶叶、高优水果、食用菌、淡水养殖业、竹木产业、烟叶等为主的农村结构新格局。高车乡在巩固原有特色产业外,还主动引导群众发展生猪养殖、茶叶生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加快农业发展的同时,各乡镇也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去年来全县共引进工业项目32个,这些项目的建成将解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劳务增收。

(五)注重典型示范,切实推进全县基层党建工作

我县把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党建工作争先创优的重要内容,在全县确定了2个市级和4个县级“五个好”乡镇党委示范点、6个市级和21个县级“五个好”村党支部示范点,并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激励和辐射作用,推动“五个好”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以点带面,实现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各乡镇党委按照县委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各自实际,也提出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一定的创新和发展。如沙建村坚持重大事项听证制度,坚持村务每月公开一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长期走在全县前列,在深化“三培养”活动中,还建立了“三培养”对象蘑菇和生猪养殖培训教育基地,由镇农技人员现场讲解指导,并辐射到建美、利水、下樟等沿江各村。利水村、大坑村,开展“好搭档”活动,营造了弘扬正气、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罗溪村在互联网上开设了“走进罗溪村”网站,利用网络发展华安玉加工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华安玉奇石第一村”。上苑村树立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面旗帜,成为华安茶叶产业的集散地,村民实现共同富裕。中圳村的村集体资产运营成为我县的一个亮点,村财收入达85万元。市后村通过为民办实事,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影响力,去年共为群众办了七件大事,投资近1千万元。

四、意见建议

1、要选准配强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一个村建设的好与坏,关键要有一个一心为公、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特别要注重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热爱集体、立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支书。实践证明,选配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要结合村级换届选举,更新用人观念,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选准配强村党支部班子。对选上来的干部要求要求具有政治头脑、经济头脑和科学头脑,要求具备组织领导的能力统揽全局能力、协调关系能力、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和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干部队伍,以适应农村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要求,建立起现任、后备、离任于一体,选、育、管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的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新机制。

2、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正规化。首先,要对党员实行科学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按照党章要求开展正常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其次,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做到决策符合村情、办事顺乎民意,避免个人说了算、凭老经验办事情的现象。第三,要抓好党内生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支部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真正建成政治坚定、富民有方、团结战斗、务实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

3、要加强教育培训管理,提高党员综合素质。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广大党员的头脑,用先进的经验启发他们的思路,用党章约束他们的言行,增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党员政治理论、党性观念和法律法规教育,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有志青年参加农函大、农广大函授学习,使广大党员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要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工作,扎实开展“三级核心网络”建设,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作法,发挥党组织作用,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同时,要加大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发展青年农民入党,已成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一项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要继续深化“三培养”工作,及时吸收那些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逐步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的力量薄弱的问题,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确保党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

4、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没有集体经济实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也只有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因此,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来抓。要继续采取利用资源优势,走开发增收之路;加强土地管理,走以地生财之路;盘活集体资产,走滚动发展之路;发展农村加工业,走多种经营之路;通过“飞地”置业,走创业创收之路,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5、要不断推进民主管理,提高构建和谐农村的能力。建设文明乡风,努力形成农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农村,实行民主管理是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关键。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不断完善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要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要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要积极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精简职数,提高效率;要建立健全党组织与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会议,凡属村里的重大事项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大力推选村务决策听证,防止不顾群众意愿的做法,落实群众对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6、要重视和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处在农村第一线的乡镇党委,对于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负有直接的责任。必须切实提高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性、艰巨性的认识,真正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措施,狠抓落实,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特别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切实整顿好、建设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四篇: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政治建设

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政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扎实稳定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稳定压倒一切。基层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利益冲突,矛盾冲突不断增多。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农村社会稳定的意义更是至关重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抓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仅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保持农村稳定,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能够充分的调动农民群众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制度保障。

然而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尽管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作为保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是此次村委换届选举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村民自治过度膨胀。一些村民及部分村干部认为村委是村民选举产生的,政府无权干涉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的事(包括违背法律的一些村规民约),无权干预村民自治方面的事。认为自己干部身份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与组织任命无关,从而忽视或抵制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

二、村支部与村委会的权利边界依然很模糊。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要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要把村里的所有大小事务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由自己说了算,村委会甚至是村民大会做出的决定如果自己没有点头,就无效。然而一些村委会主任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举出来的,我凭什么要听你的摆布,于是不愿服从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甚至严重的直接与村党支部书记分庭抗议。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我国《村组法》没有对二者的关系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人民对此理解不统一,从而使二者在村务问题上互相扯皮。这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内耗,使新农村建设缺乏有力的组织保证,从而延误了新农村建设。

三、宗族势力干扰村民自治。一是由于农村的特殊环境,很多农户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形成不同的宗派、家族势力。特别是在村委会选举的过程中,由于这些大家族人多势众,很容易操纵选举过程。二是由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后,群众的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小区域意识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拉帮结派现象比较严重,选举中出现的不平衡现象愈发明显。选举中选民往往选自己所在区域的人员而抵制其他候选人。

四、部分村委会选举存在贿选。农村贿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情贿选。一些候选人利用个人感情为主要手段,向那些与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家庭拉选票,以求获胜。二是物质上的贿选,比方说在选举过程中,凡是给自己投了票的,就当场给予物质奖励或口头承诺事后兑现。三是金钱贿选,也就是说投票人只要投其一票就可以从他那里获得实实在在的钞票,这种现象不多,但也个别存在。

五、农民的素质还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由于我国文化教育的总体水平不高,以及中国历年来的传统思想,使村民出于一些利害冲突而出现一些非理性的行为。比方说接受别人的贿选,或以罢选来挟制政府以达到他们的不正当得利等等。

六、过度强调少数服从多数。一些村民及部分村干部简单的认为‚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只要任何一件重大事务是大多数人投票通过的就是民主。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或满足了大多数人的要求就是民主。也正因为有这个认识偏差的存在,在进行民主决策时往往产生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正当权利,抵触法律规定的一些事项。

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及早实现,本人认为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逐步完善本区域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紧紧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把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在规范干部行为,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仅是针对村干部而言,而是在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抓好他们对民主政治建设相关政策、理论的学习,提高民主意识的同时,加强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切实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群众学习和掌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要求和方法,提高民主管理能力以及职能技术培训等。比如通过加强村级民主建设的宣传教育,让群众知道:积极参加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活动,不是毫无作用的形式主义,让他们认识到民主政治建设和他们的利益休戚相关。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让群众真正明白,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是保证农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权利的重要手段。要教育群众,选好村干部、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管理

和监督,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努力通过民主决策,多办好事实事,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真实感。与此同时加快经济发展,为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用好各种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惠农政策,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发展经济,使农民群众解除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激发政治热情,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

二、把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施进程,在积极推进,稳妥实施上下功夫。事实证明,农村和农民工作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要积极大胆,尽快解决各类问题,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简单化和草率行事。如果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一项突击性的任务,简单操作,马虎了事,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引发农村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就村务公开而言,目前一部分村由于日积月累遗留下来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本身就比较敏感,如果不加分析地进行公布,很可能会激化干群矛盾,产生不安定因素。因此,实行村务公开,在内容上要力求真实、准确,在方法上要力求科学、谨慎。特别对由于某种特殊原因,暂时不宜公开的内容,可以在村务公开制度逐步规范、矛盾相对缓和、问题基本搞清并得到妥善处理后,再还群众一个明白。

三、把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施主体,在充分尊重村民自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上下功夫。村民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真实的体现,任何阻挠或限制行为都不符合民主政

治建设的要求,但实行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绝不能以削弱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代价。必须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来指导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避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偏离正确的方向和陷入无序化。一方面村党支部要界定村两委会的职责,使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接受党支部的监督。另一方面村党支部要避免统揽一切,保证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同时,村党支部要作好自身的党内民主建设,以制度的形式确立党员对党员干部的民主监督,并通过党内民主来引导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本身就是党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只有在党组织的领导、组织和监督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才能获得最可靠的政治保证。因此,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要采取可行措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党的意志转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善于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吸收为党组织的决策依据。

四、把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检验标准,在注重建章立制,抓好贯彻落实上下功夫。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内容具体化和程序化,严格按照制定的程序办事,扩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渠道,保障农民群众在参与过程中的信息平等权,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用法律法规来指导农村各项事务生活,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制度建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但真正要把这些制度落到实处,产生效果,还需要作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新措施、新制度,并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制度的落实,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整体水平,使这项工作真正对新农村建设产生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如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细化的方式写入村规民约来指导村民的行为,为村民积极参与村事务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五、把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区域特点,在强调步调一致,坚持因地制宜上下功夫。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我们既要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同时又要根据自身实际决定工作方针,将普遍性要求与特殊性乡情、村情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搞好分类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突出区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

六、把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实效上下功夫。通过树立一些适当的典型或例子来打破既有的习惯和心理定式,使农民群众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只有充分合法地行使赋予的民主权利,才能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第五篇:建设适应“三个代表”要求的企业文化.

建设适应“三个代表”要求的企业文化

摘 要 随社会主义市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建设适应“三个代表”要求的企文化。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现状的介绍,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三个代表”

企业文化 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1 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推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全体员工的精神粮食,是凝聚员工队伍的重要力量。从许多企业多年来的实践看,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健康快速发展,销售和利税连年翻番,逐渐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具备强劲的发展潜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得益于企业内部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结构,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一种强大的“文化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环境。

1.2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的产品要依靠企业文化来宣传,良好的企业声誉要靠企业文化来传播,优秀的企业形象要依靠企业文化来塑造。只有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因而长盛不衰。1.3 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发展后劲的有效手段

新的经济环境下,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对企业发展方向、水平和速度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只有建设适应“三个代表”要求的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精神,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培养员工的荣誉感、信任感、使命感,才能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适应加入WTO后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促进企业健康成长。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任何企业及其领导,不论其是否强调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建设着自己的企业文化,推行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培育自己的企业精神,并藉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鼓舞员工士气。

我国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已经形成了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文化,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明显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从企业识别系统导入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少企业还停留在最低级视觉识别系统的层面,即只是将有关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基本要素规范应用于办公场所和用品交通工具等方面,而在企业识别战略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理念和行为识别系统方面差距甚远,即在企业使命、经哲学、行为准则和活动领域,特别是企业精神等的理念识别系统方面还刚刚起步;在企业组织制度管理培训、行为规范公共关系、营销活动和公益事业中体现并贯彻企业精神等行为识别系统方面更是几乎空白。

事实表明,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是与企业现状相适应,不少企业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实现了高速成长,但与其拥有的资源和优势相比,很多工作还急待改进,企业文化建设仍任重道远。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3.1 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践“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企业内部的机制创新,通过员工观念的转变,积极面向市场,才能赢得市场,才能在市场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施展才华。确实,企业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就必须转变观念,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面向国内国际市场,以价值为导向,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符合社会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2 以培育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实践“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和激发员工的企业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使员工与企业同生存、共忧患,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要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不断鼓舞员工的士气,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要着力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建立好的劳动和娱乐休闲环境以及文化设施,活跃工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价值观念、服务意识、劳动态度、法制观念,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规章,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业务素质,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3.3 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市场经济中企业会受到各种冲击、经受各种考验,面对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的领导班子必须对此进行认真研究,制定企业发展目标,争取用较短的时间把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品牌知名、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充满活力的国内一流的企业,并积极引导员工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奋斗。3.4 强化规范化的制度管理,为实现“三个代表”提供有利的保障

如果管理的灵活性是一艺术,那制度的灵活性肯定是一种灾难。企业必须实行制度管理、刚性管理、数字化管理,要“以制度说法”,而不能“以权说法”、“以人说法”。企业只有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文化,逐步形成“按写的去做,按做的去写”、“管理无小事”等观念,才能做到人人懂管理、人人去管理、人人要管理、人人敢管理,最终达到事事讲规范、微观化管理的目的。

3.5 以提高员工素质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加强员工的思政治

总之,面临变革时代,建设适应“三个代表”要求的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只要企业领导重视,员工积极参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优秀的企业文化将得到蓬勃发展,其未来也一定充满希望!

下载适应新农村要求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适应新农村要求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 ——以福清市东张镇华石村示范村为例 内容摘要:中国的城乡差距愈来愈大,而农村人口仍然占据60%,只有解决了“三农”问题,中国才能均匀发展,让农民享受......

    《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关于推进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向纵深推进的同时,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开始由启动转入加快的进程。近年来,我街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为什么民主政治建设

    2.为什么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3)加强政......

    浅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浅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赫山街道办事处杨朝霞党的十六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解“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选合集)

    高考政治专题归纳: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知识归纳】 1、是什么(含义) (1)国家制度:平等;少数服从多数→统治阶级中的多数→阶级性 2、为什么(原因、必要性)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和谐社会建设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积极探索和谐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4:42 来源:《求是》期号:2005.6作者:罗志军在党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南京市委在领导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现......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推进山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精选5篇)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推进山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农村改革的号角,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我党委政府今后一个时期重要工作内容。发......

    浅谈农村社区警务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06年论文)

    浅谈农村社区警务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周厦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做好农村社区警务工作,维护农村地区的治安秩序,为农村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成为公安机关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