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价格理论体系研究综述及发展新趋势
价格理论体系研究综述及发展新趋势
----------------吉林省物价局
一、价格理论体系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综述
价格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价格理论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已经成为了区分不同学派的重要依据之一。价格理论体系从研究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对价格本质的研究,即对价格形成的根本决定因素的确定,这个问题是价格理论中运用规范研究方法最为明显的部分,对价格本质的讨论一般会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第二,对价格运行机制的研究,即对影响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在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如何在价格的调控作用下实现平稳运行;第三,是如何利用现有价格指标对整个经济运行态势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制定宏观经济或微观产业发展的政策。
对价格理论体系这三个组成部分的研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受到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在社会蕴涵着生产关系变革的时期,或者处于不同阶级的经济理论家对不同制度优越性论战的繁荣时期,对于价格本质的研究比较突出,特别是市场经济兴起后这个特点越发明显。经济思想史上一般把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作为经济学成体系研究的开始,斯密的自由市场思想为提高国家财富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从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斯密关于价格本质的探讨为代表先进生产力水平的新兴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提供经济学上的合理性解释。在斯密的思想体系中渗透了价值是商品价格的本质内容,而劳动是价值创造源泉之一的不彻底的劳动价值理论,这种不彻底性反映了斯密的思想为掌握资本的新兴资产阶级推翻不创造价值的食利阶级提供合理性解释,所以,斯密的理论最终被萨伊发展成为“三位一体”的庸俗理论。
马克思在继承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合理性部分的基础上,成功批判“三位一体”庸俗理论的虚伪性,并揭示出价格的本质是价值,而价值的唯一源泉就是物质生产劳动,价值量取决于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时间。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是迄今为止体系最为完整、逻辑最为缜密、思想最为深刻的对价格本质研究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从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是劳动阶级被压迫最为沉重的年代,科学劳动价值理论以及以科学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剩余价值理论的诞生,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确立政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理论在当前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对于价格理论体系第二个组成部分的研究是对价格运行机制的研究,一般而言,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多出现在当经济社会已经确立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生产关系时期,研究者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如何
使得整个经济在价格的调控作用下平稳运行,并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建议,也就是关于价格理论体系研究的第三方面内容。西方资本主义政权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之后,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了对价格运行机制的研究,其转变的社会背景是西方学术界已经成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主义的优越性,并确立和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价格的调节下平稳运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支持。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确立之后,许多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虽然标榜是对价值的研究,但究其根本都是对价格和价格政策的研究。无论是供给创造需求理论,还是主观效用决定价格,甚至是马歇尔在整合供给理论和边际学派的需求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供求决定均衡价格理论,从本质上看都是对价格运行机制的研究,可以看出在社会生产方式基本确立的时期,价格运行机制的研究在价格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价格本质的研究体现了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本质。对价格运行机制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策建议体现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平稳性和健康度。在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理论的指导和正确判断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我国逐步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论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对于价格理论体系的研究重点,应该在坚持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价值是价格本质的基础上完善价格运行理论,善于发现新形式下影响价格运行的新因素,为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平稳发展提出合理化、科学化的政策建议。
二、影响我国价格平稳运行的新因素和现实问题
目前我国的价格理论研究依然要以马克思的科学价值理论为基础,价格的本质是价值。如何评价科学劳动价值理论在我国的应用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协调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在我国有效结合的问题。为了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而违背历史条件的修改科学劳动价值理论,或者僵化应用劳动价值理论而否定市场经济建设进程,都是不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马克思所描述的是在经历物质极大丰富后,由资本主义向价值不再是唯一衡量尺度的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演进的理论。其本质揭示的是如何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方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生产力是一个特殊性的问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最适合的发展道路。僵化科学劳动价值理论是危险的,但忽视这个基础更加危险。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一些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引起广泛关注的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国有资本流失等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忽视了科学劳动价值理论的结果,所以,新形式下对价格理论体系的研究一定要以科学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激励资源有效配置、合理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任务。在科学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运行机制,应该是我国价格理论研究的重点,在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水平日益加深,国内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日益成熟的新形式下,出现了影响价格平稳运行的新因素,如何把这些新的影响因素整合到价格运行理论中,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对经济运行发展的合理化政策建议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007年第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2.7%,比去年同期高出1.5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的涨幅达到3.3%。这一轮的价格总水平变化是近年来波动较大、影响较广的。目前,理论界把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归结为:一是由于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二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物价指数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三是由于持续对外贸易顺差和固定汇率双重影响下,我国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影响;四是我国资本市场较高的收益率带来的国内资本和国际资本的踊跃;五是近两年来生猪、玉米等农产品短缺带动的价格上涨。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但在这些解释的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建议呈现出了政策对价格水平的超调或者调整不到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政策加剧经济波动。以上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大类:一是成本拉动;二是流动性过剩。具体分析,对于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和央行投放基础货币是我国改革过程中具体制度变迁的结果,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要求。而劳动力价格上涨、资本市场活跃以及具体农产品价格波动则被看作是劳动力、资本以及生产资源市场上供给和需求量出现不均衡。具体到每一个影响因素都可以用传统价格运行机制的供求理论和货币理论予以解释,并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平稳价格运行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的基本思路是当供给或者需求出现短边时,运用经济的或者行政的手段加强对短边的支持,使得价格向均衡价格方向调整。但是这些政策没有考虑到在政策出台后不同行为人的不同反映,特别是在市场参与者中起主导作用的群体的反映,所以,即使确定了价格波动的方向和范围,也很难准确确定和预测价格形成到新的均衡点的具体位置,出现对于价格的超调或者调整幅度过小而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甚至会出现调整方向与预期相反的不良反应,使得政策调节本身加重了经济波动的幅度,造成了更大的不均衡。
综上所述,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价格形成的基点,供求理论、效用理论确定价格的波动范围,而确定价格形成的准确位置是新形式下价格运行机制研究新的趋势。
三、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是价格运行机制研究的新思路
当价格偏离均衡位置而给经济造成波动时,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由市场主导调节,相信市场有能力使偏离回到均衡位置,这种古典调节造成的波动很小,同时经历的时间一般较长,社会经济可能会经历长时间的萧条;二是由政府宏观政策主导调节,以外力推动经济回到均衡位置,这种调节使得回归均衡的速度加快,但是可能会出现超调或者力度不够而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当前世界上还没有政府完全放任经济自我调节而不加干涉,所以,如何避免对价格的超调或者调节力度不够,成为了价格运行理论研究的重点。
一般而言,政府对价格水平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采取的调节政策,是假定政策对于受众的影响相同的,即使考虑到受众对政策的反映不同,也是反映程度的不同,受政策影响作出决策的趋势是一致的,很少关注主导群体对政策的反映,所以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却常常出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例如,对于我国资本市场近期过于活跃而采取的多次加息,这个政策本身是一个平抑资产价格的信号,但是这个信号的强度没有对起主导作用的投资群体产生预期影响,使得资产价格没有向合理水平收敛,也正是因为资产价格上涨的具体位置不确定,使得市场非理性行为越来越明显,给政策调节带来巨大难度。
这个问题在农产品消费市场、劳动力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表现也非常明显。近期消费物价指数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禽蛋、肉类等食品价格的上涨,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对生猪等养殖户的补贴,但是在排除了生产周期影响因素之外,价格向合理水平收敛的趋势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策对于供给短边中起主导作用的群体,即有优势长期从事专业生猪养殖,向其他产业转产的转换成本高的养殖户的短期补贴,不能使他们对未来生产产生良好预期,而这些群体一旦转产会造成供给长期的短缺。
劳动力市场工资上升带来的生产成本升高,也不能完全用劳动力总量已经出现短缺来解释。由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对于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上升,但客观上需求的增加在总量上并没有超过劳动的供给,结构性的供给短缺可以通过培训的手段予以弥补。当前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是由于需求增加后,劳动力供给者谈判地位的提高,增加了价格向更高位置达到均衡的趋势,劳动力工资的增加是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进步表现,但是在过高位置达到均衡,不仅会削弱我国的比较优势,还会造成城市化进程的不可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衡量不同地区劳动力供求失衡的程度,判断劳动力供给短边明显的区域中劳动力供给群体的特征和行为方式,引导非关键地区劳动力供给群体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补充到需求量较大的地区,从而合理引导劳动力价格向合理位置回归。
同样,央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也不能用我国大量贸易顺差予以解释,其中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国际资本对于人民币价格具体位置预期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原因是没有准确判断出对人民币
价格起主导作用的国际、国内投资群体的行为特征,从而很难判断其未来的行为以及由此对人民币价格产生的影响。
所以,确定价格的具体位置,比预期价格波动方向和幅度在现阶段的价格运行过程中更为重要,而区分主导群体是首要的任务。由于市场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投资者、投机者之间并非同质的,识别不同市场活动参与者的类型,汇总不同类型参与者的投入产出分析以识别和预测价格的具体位置,并针对不同类型群体提供不同的政策予以规制,特别是对起主导作用的群体的规制,是达到最优调控的关键。
识别不同市场参与者类型的关键指标就是群体的行为特征,特别是在考虑了其他参与者对自身影响的基础上的行为。例如,研究表明证券市场投资者之间的互相模仿行为是导致市场整体供需剧烈波动的内在原因。我国的证券市场投资者也是以群体形式存在,而且群体是随机形成的,群体内部的成员有相同的市场行为特征,而且不同群体作出的投资决策是相互独立的。准确描述在证券市场占主导地位的行为群体,是规制证券市场和预测证券市场价格具体位置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以行为为依据正确识别不同地区起主导作用的劳动力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效用函数水平,是确定劳动力价格具体位置的前提条件。
四、结论
价格形成和运行呈现的特征是:价值决定价格形成的基点,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波动幅度,而市场参与者中主导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对政策的反映形成价格的稳定点。稳定价格和保证价格体系平稳运行的政策,就需要围绕如何正确理解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如何有效引导主导群体的行为,以及如何正确应对个体行为带来的对政策作用的抵消,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性。近年来,博弈论、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为分析和预测不同行为者的效用函数带来了可能性。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认为行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并且系统地违反传统主观效用理论,假设归属不同群体的行为人在相同条件下具有同样的行为趋势或者对相同政策有趋同的反映,一定会带来政策调整的超调或不到位。在价格运行体制中,应当运用博弈的思想,通过实验的方法准确识别不同行为人的效用函数,正确判断主导的行为人对经济形式和政策的反映,才能确定和预期价格水平,从而提出有效的政策予以应对。
本文在坚持科学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价格运行机制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后续的研究将集中在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关键商品市场中运用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把参与者分成不同类型,找出关键的行为群体,拟合出关键行为群体的效用函数,从而判断在不同的经济形式和政策指导下行为人的反映程度和趋势,从而得出在主导行为人影响下不同的行为群体对劳动力、资本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确定价格水平的具体位置,为价格平稳运行提供有价值的政策指导建议。
第二篇:经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研究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经济管理的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多种经济管理的方法都进入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当中。现阶段,企业也开始注重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要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维持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解决我国经济管理当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把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特点,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现代化的优势,将现代科技和创新技术都融入到经济管理当中。本文论述了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以期提高今后企业经济管理成效,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信息技术;中国特色
社会经济和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经济管理的作用。经济管理是否有效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模式也要逐渐朝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能够帮助企业革新经济管理理念、优化企业经济管理结构,使企业迈向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道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经济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我国应该吸取国外优秀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经验,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1实现现代化经济管理的方针
1.1吸取西方国家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现代化经济管理当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相较于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我国加入WTO后,在经济上参与全球化过程,这也要求我们走出国门,放眼整个世界。我国只有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脚步,才能逐渐向世界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靠拢。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已经变得越来越密切,同时世界经济对我国的经济也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想要赶超西方先进的发达国家,就必须要学会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经济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然后再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和改革,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方式。西方先进国家的现代化经济管理已经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而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多地方需要向西方先进国家进行学习,摒弃陈旧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让我国的经济融入世界,参与世界竞争,提高实力和水平,达到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目标。
1.2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实情
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不但要学会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理念,还要学会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发展始终要立足于现实的国情,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模式。该模式不仅要满足国家和国内企业对经济管理的需求,更要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方式来完成维护社会制度的工作。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此外,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西方先进国家则基本是资本主义制度,如果在进行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的发展当中照搬西方的经济管理模式,不但不能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会影响国家和国内企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差异性,这些都要求我国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在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的同时,必须要立足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和对策,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管理。
2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管理也一直在进行调整,经济管理高端人才,是企业最应引起重视的资源。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是企业的支撑,依从消费者心理,生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管理模式,不断转变管理观念,重视经济管理的创新价值,以时代发展为前提,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创新经济管理模式,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现今的资源优势,利用网络系统等现代科技,让经济管理实现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此外,还应调动全体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参与到管理中来,发挥全体职工的创造力,让管理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3结语
中国的经济要想朝着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发展,首先要做到摒弃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特色,逐步完善我国的经济管理体系,让我国的企业在社会经济市场当中仍旧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管理逐步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国的企业要及时把握住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的方向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民主科学的企业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奕.刍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现代商业,2015(30).[2]袁杰.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湖南社会科学,2015(6).[3]汤巧丽.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5).
第三篇:2009电子政务发展新趋势
2009年电子政务发展新趋势
一、2008年电子政务发展回顾
2008年是中国欢乐和艰辛同舟的一年也是中国愉悦和忧郁相厮相守的一年。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回顾2008,瞻望2009,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是取得辉煌成绩和迎来更多挑战与机遇的一年。无论是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雪灾,还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四川浪川抗震救灾所有这些成就伟业,所有这些历练磨难都与这些年来中国大力推动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是分不开的。
在今年的雪灾和坟川大地震中,电子政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快捷的信息传递我们调动、组织的过程是不可想象的。甚至网友在网上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最早月初在网上发布的西藏**,奥运火炬传递在许多国家受到阻挠事件中和地震以后,网民在网上所起的作用不仅震撼了世界也震撼了高层。应该说凝聚了我们国家的人心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在人民网跟网友在线交流,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家最高领导对全国2.9亿网民的关怀和爱护。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同意很多学者的意见,即2008年我国社会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与政府信息化水平不断往前推进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看到这来源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先导作用,政府信息化带动了企业的信息化,带动了社会信息化,带动了老百姓和家庭个人信息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信息化的征程中正在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008年电子政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大力推进服务型电子政务中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各级各地在基本完成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抓住推进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大好时机,利用门户网站,开展网上报税,办理各类证件和各类网上办事,给居民和企业提供了诸多的方便。在各地蓬勃发展的平安城市建设中,通过安装全市重要地段、景点、地点的视频监控系统,不仅有效地调度交通缓解了客流量更大大降低了犯罪率、提高了破案率增加了市民的安全感。服务型电子政务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这几年政府大力推进服务型电子政务密切相关。近来一些地方政府还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开展扶贫济困、扶
植中小企业解决融资、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主动利用政府网站和业务系统,帮助厂商和客商牵线搭桥有效地缓解了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
二、2009年电子政务发展新趋势
展望2009年电子政务的发展将呈现以下4个方面的趋势与特点:
第一,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应付危机和困难的大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也要过紧日子,要更加注重应用为本、重在服务的基本原则,走出一条低成本、重效益的发展道路。
我们一定通过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充分总结几年来成功的经验和失误、教训。电子政务建设不宜一味追求速度和投资规模,而应把重点放在应用的广度、深度和服务面的扩大和普及上来,切实提升老百姓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使电子政务建设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因此电子政务在2009年要过紧日子,精打细算开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更加注重降低成本,更加注重利用国产软硬件设备。第二,电子政务建设必须通过调整整体结构,全力服务于保发展、促就业问题的解决。
2009年,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各项改革改善政府服务,创新体制机制,以至促进就业和引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如何通过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辅助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为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信息支撑,是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如何把正在建设中的“金宏”工程做得更好,发挥其在宏观调控中信息支撑和辅助决策的重大作用。再如,在世界经济衰退、出口型企业订单大量减少、企业面临困难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电子政务服务保增长?从政府来讲就是给企业提供非常良好的服务。电子政务要注重实效如何使政府利用电子政务系统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做好融资,提高整个社会就业的能力。这方面电子政务建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又如,如何帮助政府监管好国家的4万亿扩大投资,确保资金能够管好用好,在利用政府信息化系统这方面也有很大的空间,通过科学决策和严格监管提升决策水平,最大可能地避免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所以明年要把电子政务应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使其更卓有成效而不是一种形式。
第三,电子政务建设必须调整整体结构,更加注重资源整合。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规模全球第一,宽带规模全球第二,上网人数全球第一,域名高达一千多万个,网站也达到几十万个。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或初具规模的情况下,2009年电子政务建设更应该注重结构调整,彻底扭转“重硬轻软;重基础环境建设、轻信息资源开发;重视网站数量,忽视应用实效”的“三轻三重”倾向;同时,不仅关注内部应用,更要强调对外应,用政府如何利用系统给企业提供服务,给公众提供服务,我们需要这样的调整。例如,要更加重视利用已经建设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要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多元化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整合。向上是将大平台整合起来,向下是延伸服务,向城乡和不同的领域延伸服务。在技术上,应用系统的整合和拉动非常关键。今天从技术上来讲,Web2.0和SOA的架构为我们建设数据中心、快捷为百姓服务带来了可能,提高了双向互动和多元互动的效力。电子政务技术平台可以把多个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达到系统的高效性和可靠性。虽然政府信息已通过政府网站实现公开,但是不管前台的功能有多强大,最终取决于后台的互联互通,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实现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因此要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业务系统,只有解决好条与块之间割裂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各部门信息的交换和应用。要通过整合,满足今天对电子政务越来越高的要求,使电子政务建设越来越符合际、更有实效,能够派上用场服务企业、服务民众有实际进展。
第四,确实落实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大力提升电子政务与广大公众的互动性,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为构建阳光型政府奠定了基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首先给老百姓获得政府信息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另外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大原则下老百姓不仅可以直接获取政府信息而且可以满足更多的个人诉求。政府信息公开在全世界都是认同的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如果在大潮流下我们不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面临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各级政府都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切实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满足广大公众对可公开政务信息的合理需求,这是服务型政府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要认真通过网络倾听广大公、众的声音必须看到网民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要从网民声音中看到广大民众的智慧和爱国之心同时又要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引导网络舆情,各级政府官员,都要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同志一样,有勇气、有胸怀直接与网民对话,欢迎网民对政府工作“灌水、拍砖”,大大缩短政府和各级官员与广大公众和网民的距离,使我们的政府和政府官员更加具有亲和力,从而提升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为企业、为百姓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2009年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着重大机遇的一年。面对挑战和机遇,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可以发挥重大效用的机遇所在。电子政务能否为各级政府部门维护好经济发展的大局、维护好深化改革的大局、维护好社会稳定的大局,发挥应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认真探索、锐意创新、加倍努力。
古人云“器大者声必阂,志高者意必远”。我们完全相信,依靠各级政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加强领导,依靠广大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在新的一年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一定能够扎实推进,积极创新,谱写高水平、有特色的新篇章!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作业
第一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和本质
四、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和划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客观依据。
3、怎么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特定历史地位和丰富内容的理论体系。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制定和实践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保证各项建设事业既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又不脱离中国实际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4、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涵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内涵:首先,邓小平把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放在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位置,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其次,“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
2生产力发展方向,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强大经济力量(3)只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才能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4、当前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应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1)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2)转换国邮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4)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5)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6)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7)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文化建设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重大意义: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主要任务:(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3)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4)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答: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三是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四是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
4、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主要方面有哪些?
答:(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基层民主制度
5、如何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1、试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答: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6族自身的发展和民族之间的关系,由此对民族问题产生直接的制约。二是经济原因。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经济问题可以说是一切社会问题的终极原因。三是历史原因。历史是连续不断的,又是生动而充满力量的。代代相继的思想观念会影响各个民族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目标,对民族关系造成影响。
2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答:“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简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面临的新形势。
答:(1)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脆弱性和不平衡性进一步显现(2)新兴力量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渐趋均衡的方向发展(3)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问题交织,世界面临多重安全挑战(4)地区安全形势极不稳定,大国间战略博弈日益激烈(5)以美国为核心的大国关系竞争与合作同步发展,大国组合复杂调整(6)新变革、新调整推动国际思潮更趋活跃
4、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答:(1)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始终保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
(2)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不断取得新的胜利。20多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党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作用,是任何其他组织和团体都不能代替的。
(3)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安定团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5、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应着重注意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答:一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就是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整体推进,就是要有效发挥党的制度体系的整合功能和互动作用,从整体上推进党的建设的发展。
二要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对于党的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等比较成熟和定型的制度,我们必须始终加以坚持,并不断完善。同时又要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及时废止不适用制度,建立新的可操作制度。
三要狠抓落实、严格执行。就党的制度建设而言,制定制度是基础,执行制度是关键。因此,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狠抓落实,严格制度的执行。当前,要抓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真正使党内法规制度成为全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消除例外观念,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优秀成果评选办法
为展示党的十七大以来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优秀成果,发现、凝聚和激励高校理论人才,促进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宣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经报部领导同意,我们将组织评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优秀成果,具体办法如下:
一、评选单位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二、奖项设置及奖励办法
1.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优秀成果奖。
2.奖项等级:分设一、二、三等奖。按照确保质量、宁缺毋滥原则,允许奖项有空缺。
3.奖励办法:颁发获奖证书。
三、申报范围
1.申报成果:党的十七大以来公开出版、发表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专著或论文。丛书只能以其中的单本著作申报。多卷本著作可整体或以其中独立完整的单本著作申报。
2.申报数量:普通高等学校每校可申报3项(著作最多报1项)。
四、申报程序
1.申报组织单位:由各高校党委宣传部统一组织申报。本办法同时发往部分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或相关单位,请收到本办法的相关单位主动向党委宣传部申报。评选单位不接受个人申报。
2.申报者:申报者可为个人,也可为集体;合作研究成果以第一署名人申报。一人限报一项。
3.申报推荐:请校党委宣传部签署初审推荐意见。初审内容:⑴申报资格是否符合规定;⑵申报成果是否符合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⑶《申报评审表》成果简介是否准确、客观。初审合格后,请在《申报评审表》“学校初审意见”栏中签上“同意推荐”。
五、申报材料报送
1.提交本单位《申报一览表》1份、每项成果3份(可以复印)、《申报评审表》3份,及上述申报材料的电子版文档(专著除外)数据光盘1份。请将上述材料邮寄至教育部社科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处。接收申报材料截止日期为2010年9月10日。申报材料免予退还,请自留底稿。
2.《申报评审表》和《申报一览表》电子版可在教育部社科中心网站下载(网址:http://shekzx.moe.edu.cn)。
六、评审标准及表彰
1.评审标准:获奖成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论据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逻辑严密,方法科学,符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体现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统一。
2.评选结束后,由评选单位适时召开表彰暨理论研讨会。
七、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教育部社科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处
邮编:100080
联系人:郑丽平王炳权
联系电话:010—62514714或62514698
电子信箱:jiaoyubujidi@163.com
附:1.《申报一览表》
2.《申报评审表》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