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铁路经营管理新趋势研究

时间:2019-05-13 23:0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界铁路经营管理新趋势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界铁路经营管理新趋势研究》。

第一篇:世界铁路经营管理新趋势研究

世界铁路经营管理新趋势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激烈竞争中,世界铁路不断创新经营管理策略,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了铁路走向复兴。世界铁路在经营管理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及最新趋势对我国铁路经营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加强客货营销

国外铁路旅客运输纷纷采取了品牌化经营战略,力图通过品牌的建设与经营,塑造企业公众形象,强化企业营销。美国国家客运铁路公司(Amtrak)将东北走廊高速列车命名为Acela,Acela取自“acceleration and excellence”,意为“加速、优秀”,表示高速度、高质量。法国铁路公司(SNCF)成功打造了TGV高速铁路品牌,其良好的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南非的“蓝色列车”以非洲大地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为旅游主题,已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列车品牌。

国外铁路制定了多样化的优惠票价政策,吸引不同需求的旅客群体,同时采取了多种售票方式、售票渠道,提高了旅客购票的便捷性,从而增加了客源,提高了列车上座率。国外铁路主要从提前购票天数、乘坐次数、团体购票人数、旅客年龄等方面制定了不同的票价优惠政策。

国外铁路采取了窗口、代理点、自动售票机、互联网、呼叫中心、列车上售票等多种方式,采取了电子车票等,并不断扩大自动售票机售票和互联网售票的比例。德铁旅行中心、德铁授权的旅行代理、自动售票机、互联网、呼叫中心以及在列车上都可以为旅客提供便捷的售票服务,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e-ticket业务,非常受旅客欢迎。旅客在德铁网上购票时,可以在输入信用卡号后直接打印出票,或者去车站自动售票机查询到自己的票后付钱出票,网上购票快到期后可以续购,原票不作废,可以继续使用。法国铁路公司(SNCF)还与法国各大旅馆、出租车公司及旅游景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车站可以为乘客预订旅店、租赁汽车,提供各类旅游线路及开放时间等信息,游客可在购买火车票的同时将旅程规划得当。

识别客户盈利价值的差异性,重点开发大客户,进而采取有效的管理,为大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是国外铁路货运营销的重要举措。美国一级铁路的营销工作一直奉行“二八原则”,即80%的业务来自20%的用户,对大客户予以特别关注。建立集约化的客户服务中心,是国外铁路大客户战略在营销组织机构上的一个重要趋势。国外铁路针对大客户的运输需求,开发了多种运输产品。例如,德国铁路公司(DB AG)的Railion公司为发展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近年来对大客户按货物分类组织专业物流服务,如纸张纸浆物流运输、钢产品物流运输、矿物油物流运输和垃圾清运物流服务等。

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国外铁路客货运输服务均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日本铁路客站,乘客可以根据车票的颜色,按照通道上相同颜色的指引以最短的时间到达所乘列车停靠的站台。站台上用醒目的标志标示旅客所乘列车车厢停靠的位置。车站站台还专门为旅客设置了列车进站或开行时使用的安全防护栏,一方面保证了旅客安全,又方便了乘客,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客运服务理念。

德国铁路旅客在窗口买票时,计算机会根据旅客的乘车日期、到站、返回日期等信息自动生成多种行程方案组合供旅客选择。德国铁路旅客在列车上,可免费获得车次别的旅客列车时刻表,该时刻表除列车所有到站的换乘列车时刻外,还提供各到站所能提供的汽车、自行车出租、行李搬运、旅游咨询等各种服务提示。韩国铁路列车实行无干扰服务,除到站前有统一广播外,其他时间全部是无声服务,旅客在整个旅途中可以得到充分休息。

在货运方面,国外铁路实现了客户异地、多渠道的运输需求提报,预定货车等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程货物追踪服务,客户通过电话或者互联网等渠道,只需要提供运单号,即可及时查询货物信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取货人可以在自己的互联网终端打印电子货票和取货凭证,及时办理货物交接。

实施多元化经营

从多元化经营涉足的产业与主业相关关系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以实现一体化运输、货运物流化为目标的多元化经营和以日本为代表,以车站周围、铁路沿线土地开发、经营为主的多元化经营两种类型。

以实现一体化运输、货运物流化为目标的多元化经营。运输产品的完整性驱动着国外铁路公司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进入其它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运输领域,为客户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同时,货运物流化的发展趋势,也驱动着国外铁路公司将其业务进一步扩展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

以车站周围及铁路沿线土地开发、经营为主的多元化经营。国外铁路在为繁忙的现代人提供便捷的运输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地理位置、流动人口数量等优势,积极开发、经营车站周围及铁路沿线土地,以商业补充运输收入,利用多元化经营增加收入,分散经营风险。

启示

当前,我国铁路正在进行大规模铁路建设,按照目前铁路建设和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推进速度,2012年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将初具规模,铁路“瓶颈”制约状况将基本消除。随着一大批客运专线、现代化客站的建成运营,以及主要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区域之间大通道基本打通,铁路货运能力紧张状况基本消除,铁路经营管理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客运方面,旅客对旅行的便捷性、舒适性要求更高;货运方面,运营模式也将由内部生产型向外部营销型转变。为适应这一变化,我国铁路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在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努力为旅客、货主提供人性化、便捷化服务,同时加强客货营销,在作好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元化经营。

我国铁路应该借鉴国外铁路品牌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对运营良好的客货运输产品进行品牌设计、包装,并作好品牌的宣传。要整体打造高速铁路站车服务品牌形象,扩大高速铁路品牌示范效应。在售票模式方面,我国铁路应借鉴国外经验,针对提前购票天数、非高峰期、乘坐次数、团体购票人数、旅客年龄等,制定多样化的优惠票价政策,以吸引不同需求的旅客群体;客票销售除窗口、代理点外,还应大力发展互联网、自动售票机、呼叫中心等售票方式,并不断扩大自动售票机售票和互联网售票的比例,使购票环节更加便捷、人性化。此外,我国铁路可以与其他服务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一些扩展服务,使旅客在购买车票的同时,可以预订旅店、租赁汽车,并获得各类旅游线路及开放时间等信息,游客可在购买火车票的同时将旅程规划得当。深化大客户战略,努力提升大客户服务质量,提高大客户运量比重。要加快现代化客户服务中心建设,为社会提供多方式、多渠道客货服务,实现货运服务系统的优化升级,满足货主对货运服务的需求。

多元化经营是国外铁路实现一体化运输、向物流领域拓展,增加运输收入、分散经营风险的重要战略。一些国家铁路公司多元化经营收入甚至超过铁路运输主业,成为极为重要的经济收入支柱。近年来,我国铁路多元经营发展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铁路应以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为重点,推动多元经营又好又快发展。多元经营要坚持与运输主业“长期共存、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发展战略,以建好、管好、用好战略装车点为重点,促进多经现代物流业、商贸业发展。同时利用客运专线和新客站陆续投入运营的有利时机,开发站车商业、客票代售、旅游广告、物业保洁、餐饮住宿等服务业。深入推进企业重组改制,减少法人数量,划小核算单位,加快股份制改革。深化管理制度创新,健全完善铁路局辅业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对多元经营企业的管理。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06Z013)部分研究成果

第二篇: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本期“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邀请专家学者主要介绍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科技、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编者

移动化和泛在化、集中化和大数据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大势所趋)

李国杰

近几年媒体上频繁出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一概念。新一代信息技术,不只是指信息领域的一些分支技术如集成电路、计算机、无线通信等的纵向升级,更主要的是指信息技术的整体平台和产业的代际变迁。上世纪80年代以前普遍采用的大型主机和简易的哑终端,被认为是第一代信息技术平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广泛流行的是个人计算机和通过互联网连接的分散的服务器,被认为是第二代信息技术平台。近10年来,以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架构蓬勃发展。概括地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在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不是信息领域各个分支技术的纵向升级,而是信息技术横向渗透融合到制造、金融等其他行业,信息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将从产品技术转向服务技术。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要目标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

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近几年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手机上网用户超过桌面计算机用户,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服务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的第一大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得益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4G无线通信的带宽已达到100Mb。我国提出的TD—LTE制式被认定为4G无线通信的国际标准之一,已率先在国内部署,这是我国从通信大国走向通信强国的重要机遇。正在研发的5G无线通信不只是追求提高通信带宽,而是要构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合的超宽带、低延时、高密度、高可靠、高可信的移动计算与通信的基础设施。当前,基于IPv4协议的互联网在可扩展性、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已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近来各大企业和研究者们正在积极发展软件定义的互联网和以内容为中心的互联网,这可能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过去几十年信息网络发展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交互联系,未来信息网络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物与计算机的交互联系,将互联网拓展到物端,通过泛在网络形成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世界,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上世纪末流行个人计算机,由分散的功能单一的服务器提供各种服务,但这种分散的服务效率不高,难以应付动态变化的信息服务需求。近几年兴起的云计算将服务器集中在云计算中心,统一调配计算和存储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服务器变成多台服务器,能高效率地满足众多用户个性化的并发请求。过去长期以来计算机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算得快”,每隔11年左右超级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提高1000倍。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云计算和网络服务的需求,未来计算机研制的主要目标是“算得多”,即在用户可容忍的时间内尽量满足更多的用户请求。这与传统的计算机在体系结构、编程模式等方面有很大区别,需要突破计算机系统输入输出和存储能力不足的瓶颈,未来10年内具有变革性的新型存储芯片和片上光通信将成为主流技术。同时,社交网络的普及应用使广大消费者也成为数据的生产者,传感器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和存储的成本,使得可供分析的数据爆发式增长,数据已成为像土地和矿产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把传统的软件和数据库技术难以处理的海量、多模态、快速变化的数据集称为大数据,如何有效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大数据的应用涉及各行各业,例如互联网金融、舆情与情报分析、机器翻译、图像与语音识别、智能辅助医疗、商品和广告的智能推荐等等。大数据技术大概5—10年后会成为普遍采用的主流技术。

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过去几十年信息化的主要成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今后信息化的主要努力方向是智能化。“智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它始终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的前沿。所谓智能化本质上是计算机化,即不是固定僵硬的系统,而是能自动执行程序、可编程可演化的系统,更高的要求是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功能。无人自动驾驶汽车是智能化的标志性产品,它融合集成了实时感知、导航、自动驾驶、联网通信等技术,比有人驾驶更安全、更节能。美国已有几个城市给无人驾驶汽车颁发了上路许可证,估计10年内计算机化的智能汽车将开始流行。德国提出的工业4.0,其特征也是智能化,设备和被加工的零件都有感知功能,能实时监测,实时对工艺、设备和产品进行调整,保证加工质量。建设智慧城市实际上是城市的计算机化,将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巨大的市场。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追求高性能、低污染、低成本

材料科技发展新趋势(势所必然)

卢柯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既包括日常广泛使用的水泥、陶瓷、玻璃、金属、木材和高分子材料,也包括那些通过创新工艺制造出的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材料,如纳米材料、光电子材料、量子材料、超材料等。材料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科技领域。从历史上看,人类从使用天然材料的石器时代开始,材料科技的进步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走向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硅时代(电子时代)。现在,钢铁和水泥的制造与使用仍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碳纤维、高温合金、隐身材料、激光晶体等先进材料发展水平则被视为一个国家国防技术水平的标志。而未来,正如汤森路透所言:“材料研究中的革命性发现会使21世纪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变化。”

材料科技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它的发展既依赖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与机械工程、信息工程、装备与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汽车、核电等工业技术紧密相连。因此,材料科技一直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几个最重要的科技领域之一。各发达国家无不把材料科技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进行规划和部署,涌现出一批像美国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钢铁研究所等世界知名的材料研究机构。世界上绝大多数研究型大学均设立了材料院系,以满足工业发展对大量材料领域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基于再工业化以及巩固科技领先优势的需要,美欧日等多国加大了对材料研发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相继发布了“材料基因组计划”“材料发展路线图”“冶金欧洲”等发展规划,并投入巨资推动材料科技的加速发展。

传统意义上材料科技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材料成分、制备与加工、组织结构、性能和使役行为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发现新的材料或对现有材料进行性能和功能提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材料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近年来材料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使人们对材料结构性能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材料制备过程和功能调控更加精准。随着计算技术和各种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观察和测试材料中单个原子的行为,可以进一步理解材料性能与成分、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跨尺度构筑与组织结构调控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或者获得特殊性能材料。纳米技术实现了材料在纳米尺度上的制备、测试、结构调控、性能表征。以碳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纳米碳管等)为代表的大量纳米材料,由于结构尺寸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而表现出奇特的电、热、光、磁性能。金属材料的结构纳米化可使其强度提高10倍以上,大大拓宽了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信息技术与材料制备技术的融合,使材料微观结构的定量调控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各类性能和可靠性的定量可控。

降低材料制备与使用各环节的能耗物耗及环境污染,降低材料全寿命成本,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人类社会由于工业快速发展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带来原材料短缺尤其是稀贵元素匮乏、能源大量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材料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降低材料及器件制备与使用各环节的能耗、物耗,重视回收与再利用,发展替代稀贵和有毒元素的方法,成为材料科技的前沿方向。在中国科学院2009年发布的《中国至2050年先进材料科技发展路线图》中我们提出,应对材料从原料、部件、系统再到废料回收利用全寿命周期的能耗、物耗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以降低材料的全寿命成本。2012年英国剑桥大学一些学者通过对以钢和铝为代表的金属材料从矿石的开采、冶炼、加工、有效使用和循环等各个环节的能耗、物耗、气体排放进行全周期分析,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和观点,推动材料可持续发展。

探索新材料原理,发展新制备技术,减少材料对稀贵元素的依赖。能源、军工、航空航天、电子等诸多领域所需的高性能材料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稀贵元素。例如,计算机、高性能显示屏、移动电话、电力马达、锂离子电池、光电催化等所用的功能材料,主要靠稀土或稀贵金属元素实现性能的提升。但地球上稀贵元素储量有限,其战略重要性与日俱增。有数据显示,全世界稀贵金属已探明的静态可采储量可开采年限分别是:钒233年、铀110年、钛95年、钨64年、钼42年、锗40年、锑24年、金18年、银16年、铟10年。同时,开采和提纯这些稀贵金属也加重了对环境的破坏。此外,一些现有材料通过添加有毒元素以达到性能目标,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在加紧储存稀贵元素的同时,世界各国也在发展替代稀贵元素和有毒元素的材料技术。例如,日本2007年启动的“元素战略计划”,就是为推动研制稀贵元素替代物的一种尝试。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促进制造新业态诞生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发展新趋势(审时度势)

于海斌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代表着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一类重要而特殊的载体。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不仅会促进制造业发展,也将促进制造新业态的诞生。

智能制造驱动新一轮产业变革并重构国际竞争格局。智能制造的核心思想是以信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制造技术交叉融合为基础,实现跨企业产品价值网络的横向集成,贯穿企业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的纵向集成以及从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计划到售后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数字化集成。智能制造能极大提升产品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提高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和绿色化水平,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促进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本轮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泛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制造全过程深度信息化,打造新一代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实现智能制造的战略目标。以德国工业4.0和美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为典型代表,主要发达国家正着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制造发展。这些国家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打造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制造业领先优势,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我国制造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转型升级。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机器人必将是未来智能制造的重要使能装备。机器人是高端智能装备的代表,是国家的战略支撑技术,对现代制造业、民生服务业、国防安全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被称为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构造宗旨是:在人类不可达或不适合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中,辅助甚至代替人类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地完成各项工作。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以及以空间、深海探测为代表的专业服务机器人,很好地贯彻了上述宗旨。比如,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线上的大规模应用,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但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正在迫使人们反思并逐步改变过去粗放型生产消费模式,绿色制造、柔性制造、个性化制造等新的制造模式正成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在刚性生产线上高速、高精度完成重复性使命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已难以满足这些新制造模式对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的需求。同时,由于机器人在制造系统中处于信息空间与制造过程交互的枢纽位置,智能制造对其自组织、自适应生产需求等方面提出了新期望新需求。但现有机器人系统一直未能脱离自动化机器范畴,要满足智能制造需求还面临巨大技术挑战。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研制下一代工业机器人成为传统制造业强国保持其地位的迫切需求。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带动下,新一代机器人将突破感知、智能等核心技术瓶颈,具备强大的人机交互能力,形成与人、机器、环境间的多重协调能力,向上作为信息空间的有力延伸,向下覆盖更多制造功能,沿着人机协调与共融的方向发展。

机器人在探索空天海洋未知世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机器人代替人类登上了月球、火星,下潜到深达万米的海底,为人类探索空天海洋未知世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Moonwalker”、中国“玉兔号”月球车实现了月球的无人化巡视探测,美国“勇气号”“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恶劣表面环境完成了长期的探测工作;中国“蛟龙号”下潜超7000米,获取了海底生物和矿藏资源的珍贵资料。正是依靠机器人,人类已将探索范围延伸到了太空、深海和其他星球。此外,研发安全的新型智能化机器人装备,不仅能更广泛地代替人类从事生产劳作,而且能够直接、安全地服务老年人、辅助残疾人等。在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加剧、残障人口众多引发的社会服务和民生问题正日益突出。截至2013年,我国有逾8000万的残障人士和超过2亿的老龄人口。机器人在提升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加强老年人护理等方面将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适势求是)

胡化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强国之基,而原创性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则是科学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一系列国际竞争中,掌握相关的核心技术是制胜的关键。所谓核心技术,是指支撑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核心技术是不可复制的,因而具有独特的市场价值和竞争优势。习近平同志强调:“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纵观世界上一些国家,正是由于在一些重要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因而可以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占据发展先机,进而成为强国。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依托先进的航海技术而驰骋全球。18世纪,英国凭借其率先掌握的蒸汽机技术而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9世纪,电能的开发与应用使美、法、德等国家得到快速发展。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芯片制造技术。美国几乎掌握了全部的芯片核心技术,大到中央处理器芯片、网络路由器芯片、全球定位系统芯片,小到手机基带芯片、摄像机芯片等,其核心技术大多被美国垄断。由于受制于这些核心技术,我国不仅在相关商品生产上获利微薄,而且国家的信息安全也面临巨大威胁。比如,我国是手机制造大国,据统计,全球70%多的手机由中国制造,但只有不到3%的手机用的是中国芯片。因此,要保障我国的信息安全和获得合理的商业利润,我们必须掌握一些重要电子产品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

目前,在一些新技术领域,我国也面临手机制造这样的尴尬局面。比如,“机器人革命”被认为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将会影响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会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而我国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当前,德国、日本、美国等已经掌握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核心技术,在机器人生产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而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才刚刚起步,迫于国外企业的先发优势,走的依然是模仿跟踪的发展模式,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要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就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尽快掌握自己的机器人核心技术。

总的来看,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原因就在于尚未掌握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不能摆脱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与控制。世界各发达国家又都有一些禁止向别国出口的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是无法用金钱购买或以市场换取的。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不掌握核心技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就没有主动权,就会长期受制于人。

严峻的现实反复证明,只有把各种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才能真正成为富强而安全的国家。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代价高,是一个由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配件、中试、样品生产等多项内容构成的研发体系,既需要有稳定的人才队伍,更需要有超前的理念和科学的程序,需要持续不断努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技术发明传统的民族,曾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众多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不仅在国防科技方面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众多成就,而且在其他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研发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技术。当前,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整体水平都有大幅度提升,为核心技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保障。只要我们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逐步把一些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尤其要树立这样的自信,绝不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第三篇: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论文

一、信息技术是走到了顶峰还是在孕育新突破?

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和带动,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想。但近两年来,大量信息类公司纷纷倒闭或陷入困境,信息产业增长速度急速下滑,又使人怀疑信息革命的高潮是否已经过去。冷静地分析,目前信息产业走入困境,主要是由于过度炒作以及股市泡沫破灭后投资者出现信心危机所致。就信息技术本身而言,现在还远未达到顶峰,而且正孕育着新的突破。

一是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正在孕育新的突破。

二是计算机技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互融合,构成了以无线保真技术为基础的无线联网。它可以通过便携式电脑或其他运算器件随时随地高速联网而无需电缆,从而使个人拥有网络通信能力。

二、生物技术是否正在酝酿新的主导产业?

在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方面,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基因谷物、大豆、杂交水稻等抗逆、抗病高产作物以及转基因动物等不断培育成功,是对传统农业的重大技术革命。在医药生物技术方面,基因克隆、细胞克隆、个体水平克隆等无性繁殖技术发展迅速;基于器官修复和移植的干细胞克隆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为人类实现从治疗疾病到预防疾病的历史性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生物芯片方面,DNA芯片成为生物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应用将大大提高疾病的检测准确度和效率,为更快地发现一些疑难疾病带来希望。被称为“生命天书”的人类基因结构图绘制计划已经完成。没有人怀疑,在各国大量投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之后,在生命科学中的疑惑被一个个破译和解答之后,将会形成一个巨大而充满活力的生物产业,并对环境、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三、能源技术为什么重新升温?

进入新世纪,能源问题研究又在全球范围升温。有学者认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科学问题大多与能源有关。能源技术的发展有四个重点方向:

一是化石能源,其核心之一是洁净煤问题;

二是太阳能与风能、生物质能,它们被称为三大可再生洁净能源;

三是电动汽车,着力开发污染很少、发展潜力巨大的燃料电池;四是核聚变,从长远来看,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核聚变将是核能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能源问题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环境问题。

四、纳米技术何时取得革命性突破?

纳米本是一个尺寸的概念,但纳米科学的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尺度上的深化,而是当材料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后,它所表现出的一些新奇的物理效应。发现、掌握、利用这些效应,可能会在信息、生物、能源领域带来深刻的技术革命。目前,纳米技术的发展有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发展微加工手段,对原子、分子进行加工,从而塑造全新的微观世界。

二是纳米技术可能引发相关领域的产业革命。比如,在材料方面,纳米技术可能使材料性质发生根本转化,如硬的变软,导电的变成不导电,无磁性变成有磁性等;在微电子学与器件方面,纳米技术可以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在生物和农业方面,纳米技术可制造新的化学药品,可对动植物基因进行改良。目前由于纳米科学和技术的概念突破还很少,其相应的产业革命还远未到来。但可以预料,纳米科学具有巨大潜力和美好远景,将给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新特点

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既遵循过去的一些规律,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当代新科技革命表现为群体突破的态势,新的技术群和新的产业群蓬勃发展,这标志着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除了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纳米科技、航空航天科技、环保科技等也正在孕育一系列重大突破。许多高新技术产业群迅速崛起壮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各种先进实验仪器设备的发展,为科研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大大提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也使科学技术正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向着最复杂、最基本的方向发展。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复杂系统研究已经列入科学研究的议程,如对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大脑和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网络系统的研究,将对经济、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微观系统的深入探索,如对基本粒子和受控核聚变、基因、微机械、微加工和纳米材料等的研究,完全突破了人类的传统认识,可能引发全新的技术革命。

重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文艺复兴以后的几个世纪里,科学技术领域不断细分。但最近几十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组织更深层次的根本统一。在这个新的境界上,许多学科之间的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第一,科学和技术之间的高度融合,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更加迅速,逐步形成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

在这个统一体系中,一方面,基础科学的作用日益增强,不断为技术进步开辟新的方向,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转移;另一方面,技术发展又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手段,许多大科学工程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装备的突破。第二,数学和定量化方法的广泛应用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又一个基本特征,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已从定性阶段全面进入到定量阶段。量子力学的突破使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应运而生,深化了人类对于化学、生物学基本原理的认识。数学和统计力学的发展,结合大规模计算和仿真技术的应用,深化了人类对于复杂系统的认识,促进了地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向定量化的演进。第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今天,科技不仅在物质生活层面上支持和促进人和文化的发展,而且在精神生活层面上关注和推动人和文化的发展,从而给人的生存和发展注入更加完整和深刻的内涵。人类的前途虽然取决于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但是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无疑是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必将建立在科技与人文两个车轮之上。科技创新、转化和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原始性创新的地位日益突出。目前,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技术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

在19世纪,电从发明到应用时隔近300年,电磁波通信时隔近30年;到了20世纪,集成电路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一年多。今天,人类基因组、超导、纳米材料等本属于基础研究的成果,在中间成果阶段就申请了专利,有些甚至迅速转化为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每5到7年速度就增加10倍,体积减小到原来的1/10,价格下降到原来的1/10。这充分说明,当前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日益模糊,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经济竞争已前移到原始性创新阶段。原始性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竞争成败的分水岭,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一个基础条件。

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的联系日益紧密。

今天,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资源问题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超出了自然科学技术能力的范围,必须综合运用各门自然科学、各种技术手段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更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尽可能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第四篇:经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研究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经济管理的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多种经济管理的方法都进入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当中。现阶段,企业也开始注重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要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维持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解决我国经济管理当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把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特点,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现代化的优势,将现代科技和创新技术都融入到经济管理当中。本文论述了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以期提高今后企业经济管理成效,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信息技术;中国特色

社会经济和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经济管理的作用。经济管理是否有效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模式也要逐渐朝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能够帮助企业革新经济管理理念、优化企业经济管理结构,使企业迈向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道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经济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我国应该吸取国外优秀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经验,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1实现现代化经济管理的方针

1.1吸取西方国家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现代化经济管理当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相较于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我国加入WTO后,在经济上参与全球化过程,这也要求我们走出国门,放眼整个世界。我国只有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脚步,才能逐渐向世界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靠拢。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已经变得越来越密切,同时世界经济对我国的经济也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想要赶超西方先进的发达国家,就必须要学会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经济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然后再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和改革,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方式。西方先进国家的现代化经济管理已经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而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多地方需要向西方先进国家进行学习,摒弃陈旧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让我国的经济融入世界,参与世界竞争,提高实力和水平,达到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目标。

1.2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实情

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不但要学会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理念,还要学会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发展始终要立足于现实的国情,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模式。该模式不仅要满足国家和国内企业对经济管理的需求,更要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方式来完成维护社会制度的工作。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此外,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西方先进国家则基本是资本主义制度,如果在进行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的发展当中照搬西方的经济管理模式,不但不能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会影响国家和国内企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差异性,这些都要求我国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在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的同时,必须要立足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和对策,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管理。

2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管理也一直在进行调整,经济管理高端人才,是企业最应引起重视的资源。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是企业的支撑,依从消费者心理,生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管理模式,不断转变管理观念,重视经济管理的创新价值,以时代发展为前提,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创新经济管理模式,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现今的资源优势,利用网络系统等现代科技,让经济管理实现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此外,还应调动全体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参与到管理中来,发挥全体职工的创造力,让管理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3结语

中国的经济要想朝着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发展,首先要做到摒弃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特色,逐步完善我国的经济管理体系,让我国的企业在社会经济市场当中仍旧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管理逐步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国的企业要及时把握住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的方向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民主科学的企业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奕.刍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现代商业,2015(30).[2]袁杰.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湖南社会科学,2015(6).[3]汤巧丽.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5).

第五篇:世界铁路博览总结

世界铁路博览总结

1825年,用机动车牵引车列在轨道上行驶于城市之间以输送货物或旅客的运输方式在英国出现,这就是铁路史的开始。1825年以前,也曾有过马拉车在轨道上行驶或把蒸汽机装在车辆上以驱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但是这些都并非铁路运输方式。

世界铁路的发展 百余年来,铁路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开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新发展时期。

开创时期

一般认为1825~1850年为铁路发展的开创时期。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促使铁路迅速地兴起。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

发展时期

一般认为1850~1900年为铁路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内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在这个时期工业先进的国家的铁路已渐具规模,俄国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和美国开发西部修建的铁路,都长达数千公里。此外,这个时期在铁路建筑技术和铁路机车制造技术方面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如铁路隧道开凿技术方面,1872~1881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5公里,首次采用上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在铁路机车制造方面,蒸汽机车的性能日趋完善,同时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于1879年和1892年研制成功。

成熟时期

一般认为1900~1950年是铁路发展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内,又有28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些新建铁路大部分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而且大多建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这个时期内,一些国家因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与铁路开展剧烈竞争,促使铁路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改进了铁路客、货运输的服务设施,开始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来代替落后的蒸汽机车。但由于铁路运输难以同公路运输的方便和航空运输的快速相竞争,逐渐出现萧条景象,如美国在1920~1950年拆除9万多公里铁路。

新发展时期

一般认为1950年至今为铁路的新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原来是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取得了修建铁路的自主权。铁路的技术改造也获得重大进展,如美、英、法、日本和苏联等国的铁路,牵引动力几乎全部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这些新型机车的优点是能源省、污染少。随着铁路能源形势的变化以及各种新技术的采用,铁路的经济效益有了新的提高。60年代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又有走向兴旺的趋势。1960~1980年世界各国共建成新铁路约 4万公里;1980~1981年又有9800公里铁路通车营业。此外,还有45000公里铁路正在进行设计施工,形成铁路发展的新局面。到1981年止,世界各国铁路的总长达到130余万公里。其中欧洲有441600公里,占33.8%;亚洲179900公里,占13.8%;美洲557600公里,占42.6%;非洲80800公里,占6.2%;大洋洲46600公里,占3.6%。完全没有铁路的国家是欧洲的冰岛,亚洲的阿富汗、老挝、也门、南也门、不丹、塞浦路斯、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非洲的尼日尔、乍得、中非共和国、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和利比亚以及美洲的格陵兰。

60年代初期,日本建成东京大阪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专门行驶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 210公里。此后,法、英、美等国和联邦德国都开始修建行驶高速列车的高速铁路。在高速铁路出现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大宗煤炭或其他矿产货物输送任务的国家开始行驶重载列车,行驶这种列车的铁路称为重载铁路。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铁路曾行驶由轴重达到30吨的货车组成的总重超过万吨的列车。60年代后,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国陆续修建适于行驶重载列车的重载铁路;美国也扩大了重载列车的运营。到80年代初,最重的列车总重已达到2万吨以上。重载铁路主要办理货运。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铁路仍然是客运和货运兼顾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常规铁路虽然基本形式相同,但在技术方面,包括机车和车辆、线路和轨道以及列车的编组和运行都各不相同。因此,各国铁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建或改造本国的铁路。铁路运输的这些发展,成为铁路新发展时期的突出特点。

下载世界铁路经营管理新趋势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界铁路经营管理新趋势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室内空间分隔的新趋势研究论文(全文5篇)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始重新考量,并由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原本简单的室内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人们逐渐意......

    价格理论体系研究综述及发展新趋势

    价格理论体系研究综述及发展新趋势 ---------------- 吉林省物价局 一、价格理论体系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综述 价格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价格......

    企业文化研究领域新趋势的看法解读(范文)

    企业文化研究领域新趋势分析 当今世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至今不过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它之所以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

    浅析PPP项目建设期经营管理研究

    浅析PPP项目建设期经营管理研究摘要:建设期作为PPP项目落实投资计划、奠定运营基础的关键阶段,其经营管理对整个项目的经营管理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PPP项......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当前世界新趋势

    论当前世界新趋势 摘要:当今世界,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总体来看,国际上以美、日、俄、中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

    铁路集装箱运输研究(范文模版)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集装箱及集装箱运输定义 集装箱运输,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

    最新铁路企业常用法律法规与立体化经营管理1

    最新铁路企业常用法律法规汇编与立体化经营管理第一篇 铁路企业综合法律知识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二章 铁道部规章制度办法第二篇 现代铁路企业管理法规汇编第一章......

    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新趋势研究(5篇模版)

    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新趋势研究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社 时间: 2013年12月21日 来源: 科技部火炬中心 党的十八大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