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于企业管理之重要性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于企业管理之重要性
[摘要]为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和赢利水平,企业应优化其企业管理水平,并加强企业信
息
化建设。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业生存 能力和赢利水平的必要前提和利器,对企业管理意义重大。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
市场经济中,生存和赢利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求生存就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就须提高其生存能力和赢利水平,就须提高优化其企业管理水平。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注意到: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和利器,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目前,企业信息化已经并正在国内外企业中引起一场管理方面的革命,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非同一般。
1企业信息化及其必要性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即在战争中能够优先掌握敌我两方足够多的有效信息的一方将立于不败之地。商场如战场,信息对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同样重要。
及时、准确、充分和系统的有效信息,是企业能够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前提;否则,企业管理者将无法进行各种科学的分析、预测、判断和决策,无法针对各种内外变化进行及时、积极和有效的调整和应对,无法有效正常运营,在管理上会变得被动和盲目。同样,没有成功、系统的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的计划、实施和总结都将不能有效进行,企业将不能成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借助以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手段,将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流程在线实现, 并使企业管理层真正可以在线获得完整而明晰的“信息”。企业信息化是有效企业管理的必要条件。
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利器,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意义重大。2企业信息化建设
因为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从企业的切身实际和需要出发,系统规划和有效实施,以为企业管理服务为根本,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能否增强企业赢利能力作为自身建设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都是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的根据主客观条件和要素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2.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滞后,更不能冒进,而应切实坚持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458
(1)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的原则。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2)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为企业应该明确,无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在这方面的不作为,固然是不对的;但无论信息硬件设施如何超前和热卖,只要不是企业急迫需要的,或者虽然需要但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小于企业的成本投入的,不能带来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的系统和软件,就不应该选购。
(3)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一套软件和系统的上线对企业而言并不代表什么,而软件和系统带来的企业运作与管理方式的改变和竞争力的提高才是企业的终极目的。一方面,相关硬件设施完善后,在具体实际操作中仍然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都需要对其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模式进行变革和跟进。
(4)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规划,但不可能超前建设。规划总是重要的,但有关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规划涉及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规划宜粗不宜细,远期规划确定企业管理系统建设的大方向,近期目标可操作性要强,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要有机结合。市场和企业内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决定了企业不可能一劳永逸的提前将未来需要的系统都建设好。近期规划最好是紧密结合实际,企业运作中需要对那一部分的功能加强时,再选择哪一块系统或软件。因此企业在进行管理系统的建设时必须抓住主要目标和要求,根据20/80原则,抓住企业20%的关键目标和需求,就可以解决企业在某个阶段内80%的问题。
(5)坚持投入前调研和投入后有效评估的原则。一方面,为避免信息化的盲目性,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投入前应展开调研,专门针对企业管理的关键部分或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思考,掌握当前市场上企业信息化的趋势,定位自己管理水平,找出最佳结合点,从而开发出最适合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企业是否发挥出了巨大作用,是否物有所值,是否对企业的发展有利,需要企业独立的机构对整个系统的投入/产出进行有效评估。其实这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
2.2企业信息化的要素构建
企业信息化的第一个任务是企业信息配套硬件的建设,即有关配套硬件要素的构建、更新和完善。
(1)一支本企业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2)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这包括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配套规章制度,设置专门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部门机构,充分明确企业上下、各部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责权和协调办法,作到信息管理运转的顺畅。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改进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
459
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见,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据有关方面调研,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企业信息基础设施(EII),是指根据企业当前业务和可预见的发展对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这主要包括满足计算机、网络设施及配套软件、电子商务等先进技术设施及其安全要求。这是现代企业有效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的企业基础环境,只有上述三个条件得到满足后这个基础环境才能建设好。
2.3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信息化涉及企业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管理是根本,软件是帮助提高管理水平的工具。IT技术可以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有了IT的架构后,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很多事情,但也可能什么也不做。因为软件仅仅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工具,则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才是更为关键的部分。
(1)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基础支持。企业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计量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做到信息内容充实有效。
采用新技术和新服务,发展ERP是有效方式之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融合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能实现企业采购、制造、销售、核算、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整合,用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统筹来促进企业内部的效率的提高,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准确地分析和制定企业发展方向。
(2)开发企业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开发信息资源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而要落实信息资源的开发,就要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从而保证标准化、规范化地组织好信息,这就是开发信息资源的基本工作。信息资源管理的五项基础标准: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实践证明,如何结合企业的实际,选择运用信息资源基础标准,对信息化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标准之上开发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做好信息采集。生产型企业重点要搞好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建立从设计到制造和经营管理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服务型企业重点要搞好业务处理过程的信息化,既要开发企业各部门信息共享的内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还要实现企业与业务伙伴或与客户间的信息自动交换。应该从各家的实际
460
出发,逐步搞好从下层到上层的应用开发,但许多单位的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全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是指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方法和技术进行企业档案管理活动。其核心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重视开发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3.1档案是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要振兴发展,不但要从市场上收集各类信息为企业建设服务,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企业档案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企业发展具有连续性,档案作为潜在的有历史价值的信息,开发及时,应用得法,会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如果缺乏系统、及时、准确无误的档案信息依据,看不到档案在振兴企业中的这种巨大作用,领导的决策和方针政策的制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将会使企业建设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企业档案部门及其人员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开发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3.2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既然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那么,企业档案管理本身就是对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对企业文件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的监督、协助和控制,以及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和开发利用等工作。这一管理过程,实际上是对企业文件档案这种显性信息的获取、积累、储存、保护、控制和开发。企业档案管理对于积累和保存企业有价值的信息,维护企业发展真实的历史面貌,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的企业就是因为原来档案管理混乱,档案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从而导致一些客户档案遗失,公司因此在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我们认为,这是因为企业未能对其形成的知识实施保护而造成的损失,因此建议该企业迅速建立专门的档案或信息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档案或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并逐步建构全面的信息管理体系。
3.3积极开发企业档案的价值
企业档案中凝结着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生产建设的经验,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凭证和参考价值。它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现实和可靠的依据,是科技、生产活动的直接依据和参考。但是,档案中积累的知识如果不被管理者开发、不能有效地被运用,那么,其价值只能是潜在的而非现实的。因此,如何实现档案价值、实现档案知识共享是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面对日益剧增的、动态的电子文件和企业对档案信息的大量、及时的需求,许多企业管理者发现,忠诚的档案“保管员”并不能充分实现现代档案管理目标,档案管理者“必须停止扮演实体保管员的角色,而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运用档案中记载的知识服务企业各项管理,可以有多种方式和方法。如一些企业将过去的产品开发档案编辑成“学习型历史文献”,从中发掘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发现成功与失败背后的逻辑,并将其内在的思想应用到自己的创造活动,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4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异常重要。企业管理的进步和提高是企业永恒的追求,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没有尽头的,不可能一劳永逸。企业的外部环境在变,企业的内部也在变,企业管理的系统和软件也要随之改变,企业只能在不断的变化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因此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选型、采购、实施、应用将是一个没有结束的动态过程,需要不懈追求,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2] 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自《商业研究》,2003年3月
[3] 申林,《走出信息化的陷阱》,自《企业研究》,2003年1月
[4] 林斌,《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自“论文图书馆”网站,2004年5月
462
第二篇:浅谈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重要性
浅谈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重要性
自中国入市以来,中国建筑企业就面临着全球化竞争。但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中国企业都将直接面对拥有高度信息化优势的国际企业的挑战。建设领域一些企业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在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中的突出作用,并已经开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但就多数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达到规避风险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初衷。因此探讨信息化建设在建筑企业如何更好地应用,无疑将成为开创企业管理新格局,促使企业节本增效的重要砝码。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来看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手段实现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使信息网络成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加快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对建筑企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采用项目管理系统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高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有效的监控,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建筑企业而言,信息技术能够对企业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进行有效的监控,不论是项目的进度、合同履行的程度,还是项目中人、机、料的使用成本,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的监督。
3、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了跨地域管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种跨组织、跨地域协作、沟通困难等问题。尤其自中铁建设集团实施区域管理以来,我们更需要利用快速、实时、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系统,全面满足办公需求,提高业务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跨区域管理成本。对于项目遍布世界各地的我们而言,采用项目管理系统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将更有利于实现全球业务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二)从施工项目角度看
1、适应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的需求,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建筑企业管理的粗放型导致长期不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逐步形成了依靠经验的管理。随着企业施工项目数量的增加,施工中涉及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数据统计方法,不仅数据传输速度慢,传输流程长,并且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也存在很大的失真风险。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能保证工作量不增加,而且实现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并使高层次数据分析——如数据挖掘,成为可能。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 通过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建立全面预算机制,缩短预算周期,同时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做到质量有依据、消耗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的四流合一建筑企业信息化 将企业施工生产各环节用计算机进行及时信息处理,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企业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科学管理,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行。实现项目管理的企业信息化对建筑企业效益的提高,管理能力的增强是显而易见的。
(三)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在管理水平、项目管理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以外,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的超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发展。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总部、专业分(子)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在建筑企业中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但是,已将信息化建设列入战略任务且已做大量投入的建筑企业,由于前期在业内缺乏成功经验,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并未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当前已遇到一些突出的困境。
(一)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仍需提高
国内一些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无论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关专业领域应用方面,比如施工项目信息管理,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而大部分中小建筑企业的主要领导由于忙于奔市场、找活源,信息化建设难以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并且很多领导认为,信息化投资大,收效慢,对企业用处不大,没有必要在信息化进行投入。
(二)在专业系统管理中应用不够深入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建筑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但是在信息化的使用深度还是比较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在外围打转。OA、财务、进度、质量、资金、设备、材料、视频会议等管理系统普遍及成功应用,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显然还未达到当初企业信息化建设初衷,所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对建筑企业核心业务即项目的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作用有限。
(三)信息化建设对项目部创造的价值有限
现行信息化建设普遍思维是加强企业总部的管控,包括资金风险管控、成本管控、采购管控等,这与当前建筑企业管理现状相符,因项目数量增加,管理地域扩大,以包代管成为不得已的项目管理方式而普遍存在,风险与问题迭出,管控能力成为信息化的主题。但事实证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不能在管控和支撑两个点上取得平衡,信息化难以成功。而当前建筑企业应用的系统普遍缺乏支撑项目部业务发展的价值。
特级建筑企业第一轮信息化中,大部分企业是为通过特级资质考评而非为提高管理水平而信息化。系统部署后,给项目部造成巨大的事务负担。原因在于企业总部虽然对项目部的信息化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总部和项目部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巨大的利益不平衡,使得信息化在项目部推行过程中遇到极大的阻力。
在代价方面,系统运行过程中,总部由于自动收集到项目各项数据,工作量减少、权利增加,总部获得管理好处,没有付出太大代价。项目部工作量十分巨大,每天除了忙施工生产以外,还要收集很多数据录入系统,是十分不情愿的。在付出巨大的权利缩小、工作量大幅增加的代价后,势必引起项目部的抵触。
(四)建筑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是建筑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常检查、维护、更新,这些工作需要既懂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具备施工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才,而目前针对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匮乏,并在各大中专院校也没有进行专业培养,滞缓了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意识
领导重视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首要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化首先要从强化企业的“一把手”意识入手,使其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态度坚定,把信息化当成是一件关系企业未来出路的重大问题来对待。信息化只有在总经理的统一指挥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得以实现。另外,在强化领导者信息化意识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强化和统一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只有人人重视信息化,相信企业信息化将为他们带来的益处,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被动行为转为主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深层次的业务处理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现状以及实力状况选择最能满足自己当前需求的软件,并且在应用过程中针对建筑行业特点进行核心业务处理,例如分析项目部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为企业所用。同时在信息化实施时要分步分项,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平衡各方利益 必须承认,任何企业的信息化实施都是对当前企业各层级利益的重新调整。增加企业内部的信息透明、对称性和流程再造都是进一步对各方权利的上缴即信息就是权利。
要达到平衡,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双向思维,即从管控和支撑两个方面同时着手。既要能为企业总部实行资金风险、成本管控起到好的作用,也能为项目部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量减少和利润提高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甚至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原因很简单,项目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若项目利润高了,管控矛盾会大幅减小,同时顺理成章完成了企业总部对项目的管控,此乃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加强培养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使用不当、系统出现故障等。问题的出现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损失。所以应该拥有一个自己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为节省人才成本,企业也以在内部发掘一些功底强的员工,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长期依赖外部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会让建筑企业走的更快、更稳、更远,让建筑企业获取更大的成本优势、更强的项目管能力、更好的企业执行力。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必定伴随竞争格局的调整,没有任何一家建筑企业可以躲避施工管理信息化的洪流,只有勇于面对,抓住机会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三篇:浅谈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重要性
浅谈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重要性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来看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手段实现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使信息网络成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加快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对建筑企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采用项目管理系统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高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有效的监控,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建筑企业而言,信息技术能够对企业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进行有效的监控,不论是项目的进度、合同履行的程度,还是项目中人、机、料的使用成本,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的监督。
3、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了跨地域管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种跨组织、跨地域协作、沟通困难等问题。尤其自中铁建设集团实施区域管理以来,我们更需要利用快速、实时、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系统,全面满足办公需求,提高业务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跨区域管理成本。对于项目遍布世界各地的我们而言,采用项目管理系统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将更有利于实现全球业务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二)从施工项目角度看
1、适应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的需求,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建筑企业管理的粗放型导致长期不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逐步形成了依靠经验的管理。随着企业施工项目数量的增加,施工中涉及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数据统计方法,不仅数据传输速度慢,传输流程长,并且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也存在很大的失真风险。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能保证工作量不增加,而且实现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并使高层次数据分析——如数据挖掘,成为可能。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 通过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建立全面预算机制,缩短预算周期,同时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做到质量有依据、消耗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的四流合一建筑企业信息化
将企业施工生产各环节用计算机进行及时信息处理,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企业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科学管理,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行。实现项目管理的企业信息化对建筑企业效益的提高,管理能力的增强是显而易见的。
(三)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在管理水平、项目管理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以外,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的超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发展。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总部、专业分(子)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在建筑企业中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但是,已将信息化建设列入战略任务且已做大量投入的建筑企业,由于前期在业内缺乏成功经验,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并未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当前已遇到一些突出的困境。
(一)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仍需提高
国内一些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无论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关专业领域应用方面,比如施工项目信息管理,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而大部分中小建筑企业的主要领导由于忙于奔市场、找活源,信息化建设难以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并且很多领导认为,信息化投资大,收效慢,对企业用处不大,没有必要在信息化进行投入。
(二)在专业系统管理中应用不够深入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建筑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但是在信息化的使用深度还是比较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在外围打转。OA、财务、进度、质量、资金、设备、材料、视频会议等管理系统普遍及成功应用,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显然还未达到当初企业信息化建设初衷,所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对建筑企业核心业务即项目的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作用有限。
(三)信息化建设对项目部创造的价值有限
现行信息化建设普遍思维是加强企业总部的管控,包括资金风险管控、成本管控、采购管控等,这与当前建筑企业管理现状相符,因项目数量增加,管理地域扩大,以包代管成为不得已的项目管理方式而普遍存在,风险与问题迭出,管控能力成为信息化的主题。但事实证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不能在管控和支撑两个点上取得平衡,信息化难以成功。而当前建筑企业应用的系统普遍缺乏支撑项目部业务发展的价值。
特级建筑企业第一轮信息化中,大部分企业是为通过特级资质考评而非为提高管理水平而信息化。系统部署后,给项目部造成巨大的事务负担。原因在于企业总部虽然对项目部的信息化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总部和项目部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巨大的利益不平衡,使得信息化在项目部推行过程中遇到极大的阻力。
在代价方面,系统运行过程中,总部由于自动收集到项目各项数据,工作量减少、权利增加,总部获得管理好处,没有付出太大代价。项目部工作量十分巨大,每天除了忙施工生产以外,还要收集很多数据录入系统,是十分不情愿的。在付出巨大的权利缩小、工作量大幅增加的代价后,势必引起项目部的抵触。
(四)建筑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是建筑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常检查、维护、更新,这些工作需要既懂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具备施工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才,而目前针对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匮乏,并在各大中专院校也没有进行专业培养,滞缓了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意识
领导重视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首要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化首先要从强化企业的“一把手”意识入手,使其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态度坚定,把信息化当成是一件关系企业未来出路的重大问题来对待。信息化只有在总经理的统一指挥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得以实现。另外,在强化领导者信息化意识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强化和统一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只有人人重视信息化,相信企业信息化将为他们带来的益处,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被动行为转为主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深层次的业务处理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现状以及实力状况选择最能满足自己当前需求的软件,并且在应用过程中针对建筑行业特点进行核心业务处理,例如分析项目部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为企业所用。同时在信息化实施时要分步分项,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平衡各方利益
必须承认,任何企业的信息化实施都是对当前企业各层级利益的重新调整。增加企业内部的信息透明、对称性和流程再造都是进一步对各方权利的上缴即信息就是权利。
要达到平衡,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双向思维,即从管控和支撑两个方面同时着手。既要能为企业总部实行资金风险、成本管控起到好的作用,也能为项目部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量减少和利润提高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甚至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原因很简单,项目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若项目利润高了,管控矛盾会大幅减小,同时顺理成章完成了企业总部对项目的管控,此乃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加强培养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使用不当、系统出现故障等。问题的出现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损失。所以应该拥有一个自己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为节省人才成本,企业也以在内部发掘一些功底强的员工,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长期依赖外部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会让建筑企业走的更快、更稳、更远,让建筑企业获取更大的成本优势、更强的项目管能力、更好的企业执行力。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必定伴随竞争格局的调整,没有任何一家建筑企业可以躲避施工管理信息化的洪流,只有勇于面对,抓住机会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四篇:浅析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定稿)
浅析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愈加激烈,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企业文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为了企业和谐健康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更具凝聚力,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企业员工在完善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以企业的发展为中心,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设企业文化的方法,让企业管理者能够完善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受到了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们的重视,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竞争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得企业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精神有明确的认识,能够树立和企业一致的发展目标,以企业的发展为中心任务,更加努力的为企业服务,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向成功。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概述
通常来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一定的社会活动实践之后形成的成为多有的员工共同认可并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员工的职业道德,它是通过企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一种以企业的发展为核心价值观念的文化管理模式。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不管他的规模是大还是小,它都因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目标,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凝聚力,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
为了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做了以下总结归纳:
1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主要是指企业员工对于一种行为或者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做出的一致判断。它是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最核心的内容,只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企业价值观,才能够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用企业的统一标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
2企业的生产环境
企业的生产环境主要是指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行为特征的外部环境和联系,或者是企业的发展经营方向,企业的内在性质,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等。
3企业的英雄人物
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人物我们称它为企业的英雄人物,它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可以将企业英雄人物作为一个学习的榜样或模仿对象,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进行学习,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企业的文化网络
企业的文化网络主要是指企业员工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或者网络,所进行的有关企业文化的信息传播活动,一般来说,在企业的文化网络中所传播的信息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将企业员工的工作期望或工作态度反映出来,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
5企业的文化礼仪
企业内部所组织举办的各种聚会活动、表彰大??、年会等都是可以称作是企业的文化礼仪,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向企业员工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念,有助于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深入理解,促使企业文化实现其价值。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形象
一个拥有完整、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体系的企业,必将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在这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能够将企业各项服务中最优质的一面展现给社会或者客户,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给社会留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完善企业的管理理念
在日渐激烈的企业竞争中,想要实现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企业就要进行全面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发展的机遇,首先就要明确的了解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外来文化和传统的企业文化的碰撞融合下进行对企业文化的不断更新,从而形成能够顺应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新的企业文化,将这种企业文化全面的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岗位,才能整体的提升员工的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管理者能够更好对企业进行管理。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的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
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来看,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所追求的信念。企业员工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才能清楚的指导企业对于员工自身行为上的要求,进一步对员工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以配合企业的发展。
(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使整个企业体现出较强的凝聚力,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从中逐渐找到和整个企业发展的利益的契合点,提升了员工对于企业的依存度。企业中众多的员工聚合在一起,为同一个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一起奋斗,都是因为企业员工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让他们坚持,这就是企业文化传播的力量,它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最终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三、如何加强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就企业管理者而言
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行,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提高管理者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管理工作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该大力支持,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不断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领导层的带头作用,引导和帮助其他员工积极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二)就企业员工而言
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和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基础的保障工作。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加大给员工普及企业文化的力度,加强员工之间相互交流,让员工能够对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更深入的而了解,明确认识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发展方向,让员工以企业为家,具备主人翁意识,让企业文化完全渗透到企业中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渐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优胜劣汰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我国的企业想要快速的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加强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不断的进步,健康发展。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让企业上下充满凝聚力,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良好,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企业信息化带来的企业管理变革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导论教程/论文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企业管理变革
冯继永
[摘要]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企业变革,管理变革
引言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得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企业经营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销售和经营决策中的广泛应用,又推动了企业管理思想、方法、手段、模式和理论的创新,为企业管理变革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如何抓住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新机遇,创新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效率,已日益成为企业界和管理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①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应用为基础;②企业信息化是依赖信息技术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集成的信息系统;③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④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
1.对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的认识
就企业管理来说,分三个阶段。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开的时候,主要是靠人的经验来管理,这是经济管理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科学管理阶段。它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的,后来发展到用运筹学、计算机等科学的方法及手段来进行管理,在这一阶段,管理技能对专业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标志着专业化管理阶层逐渐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重组等概念的提出,管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就是文化管理阶段。经验和科学都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文化管理的内涵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把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开始注意企业文化。
同时,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企业是各种利益股东所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利益是所有参与签订这个契约的各个利益股东的共同利益。企业管理不仅为股东谋取投资回报,还必须为相关的利益股东提供服务。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高,企业管理中的物质资本地位则相对下降而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这是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企业信息化是引进信息技术与更新管理思想
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应用的层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教授约翰·C·亨德森和N ·温卡特拉曼认为:怎样才能最好地获得信息技术的价值?这是一个创造适合于信息时代的新管理思想和新管理方法的问题,并非简单的把信息技术加在原有的企业经营模式上面。我们大谈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时,必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技术只有在思想的支配下,才会发挥威力。企业信息化只有融入先进的管理思想,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信息化应该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1]。
(2)信息化是全方位的企业变革。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不应该只是一项工程的实施。信息系统是企业的神经枢纽,收集、存储、传递企业的信息;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台,为企
业构造了不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生产经营环境。因此企业信息的实质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使管理决策者能够及时地收集、加工和利用信息资源,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更好地组织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方面的渗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机构、协调控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等,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必须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因此,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个的技术方案,而应该是全方位的企业变革[2]。
(3)企业信息化必须以人为中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人始终起着决定作用。从长期来看,企业信息化不在于某个项目的引进与否,而在于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创建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经营管理环境,获取长远的竞争优势。因此,能否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召唤,能否培养出一批信息人才队伍,将是决定企业实施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企业信息化不是企业细枝末节的变革,而是企业的根本性变革。用“信息革命”形容它,一点也不过分。企业信息的切入点应该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2.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变革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法、产品营销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内容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全球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在单一的区域内进行,而是以全球作为竞争的舞台;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出现了企业战略的全球化和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如在资源配置方面,企业将依据不同地区的税收差异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依据不同地区的技术发展特点来设置技术开发中心,依据不同地区的经营需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等[3]。
(2)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信息技术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使得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等级)型变为水平(自由)型;与此紧密相联的企业组织结构也将从尖顶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型”和“网络型”,原来起上传下达作用的中层组织正走向消亡。这是因为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分工精细、管理严密为特征的科层次等级制,其组织层次繁多,决策速度缓慢。为了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必须减少垂直层、扩大水平层,精简组织结构,使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组织结构逐步趋于扁平化。这样有利于提高组织决策的速度和对市场变化的反映能力,降低信息成本,实现信息交流的极大化,充分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500强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段平均减少管理环节达到3个之多。与此同时,由于企业之间信息交流的畅通,一种基于相互关联的、柔性的、灵活的虚拟组织,以及柔性组织将会应运而生。
(3)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稳定的、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工作,基本上将被机器所取代,或者被“外包”,最终只剩下脑力的、创造性的工作,使得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创造技术的“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人力资源管理也从传统的从属地位、事务性静态管理转变到战略性、前台式、动态的管理;管理职能从控制转向支持,从监督转向激励,从命令转向指导;提倡信任员工、尊重员工、消除等级、鼓励个人发挥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由过去的对人的管理向人才的开发方向转变,即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性化方向转变[4]。
3.以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信息化环境的出现和升级,改变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企业谋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可以说,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将对未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并与其他变革思想和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大量实践经验表明,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管理思想与管理环境的变革;同时,从另一方面看,信息技术的普及又不断推动着管理,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技术手段给予支撑,而新的技术手段的问世,必然促进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企业信息化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使企业成为未来经济时代的佼佼者。
三、结论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从宏观上看,它影响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和经济规则;从微观上看,它将导致企业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行为方式和经营理念等方面发生巨大变革。在国家“十五”规划“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针的指导下,信息化将作为工业化的手段,通过对企业微观层面上的一系列作用,实现企业自身管理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赖茂生.《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 王群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J].管理科学通报.2003(6):1-8
[3] 鲁兴启.互联网与企业管理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4(4):92-95
[4] 李清华.信息化对企业知识管理其影响,201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