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工业园区企业用工荒问题的意见建议
解决工业园区企业用工荒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县工业园区产业和企业发展当前突出问题,现就如何解决工业园区企业用工荒难题建议如下:
一、当前工业园区用工情况
截止目前,***县工业园区累计入园企业达***家,其中,投产企业***家,累计全部从业人员约*****人。据工业园区管委会近期对已投产的***家典型用工企业调查显示,有***家企业表示缺工,累计用工制品达****多人,其中**、**、**等***家企业缺工均超过100人,尤其是**、**等公司,因近期订单量明显增加,急需大量招工。综上所述,园区企业用工荒问题突出,已严重影响了工业园区企业发展壮大,亟待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二、解决工业园区企业用工荒问题的意见建议
(一)在**范围内完善招工就业网络。
1.建立以“三送”平台为基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网络。以“三送”活动平台为基础,将企业用工服务工作纳入活动范围,设立村级(社区)劳动力转移联络点(每个村委会、社区确定一名劳动用工服务协管员),鼓励发展职业介绍机构,建立起“企业→就业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委“三送”活动领导小组→挂点服务单位(村委会)→村民→培训机
构→企业”劳动用工畅通机构,各缺工企业向就业局(或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交招工申请,就业局(或工业园区管委会)每周定期向县委“三送”活动领导小组报送招工信息,县委“三送”活动领导小组可根据企业招工数和人员情况向各“三送”挂点服务单位下发招工文件,各“三送”挂点服务单位负责企业招工宣传、村民务工登记、向培训机构输送愿意进企业务工的村民,培训机构负责务工村民的定向专业培训(有培训条件的企业可直接接纳务工村民在企业培训),培训机构视培训效果和定向企业输送员工,确保全县劳动用工服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2.完善劳动用工服务责任机制。各挂点服务职能部门要与工业园区企业建立健全用工帮扶责任制,实行“一对一”帮扶。每年全县对乡(镇、场、街道)以及县直单位下达招工目标任务,实行目标考核。县内各主引单位和挂点单位在安商过程中,要做好该企业劳动用工的全过程跟踪服务工作。
3.培育先进企业文化。积极推广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通过召开现场会、建立实训基地等形式,引导企业树立以员工为本、以员工为最大财富的管理理念。引导和督促企业改善职工就业条件,尊重和保护职工的基本权利,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生活。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宣传推广活动,每年举行1—2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引导企业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4.建立校企一体化的培训体系。支持、鼓励公益性的职业学校,对园区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培训。鼓励工业园区有实力和人才培养需求的企业联合探索开办培训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学校毕业生主要由企业自身消化,将招工、培训、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变企业招工为学校招生,实现职业学校招生与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同时,加强企业与***县现有的职校和培训机构的联系沟通,支持职校和培训机构每月向园区企业定向输送短期实习生,缓解企业用工荒。
(二)建议健全工业园区务工人员劳动保障机制。
1.加快务工人员户籍管理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适应***县发展需要、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灵活的务工人员户籍管理办法。对符合落户条件的务工人员,本人要求户口迁入的,允许在当地登记办理常住户口。对于本人不愿迁入户口,依法实行居住证制度,持有居住证的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同等接受义务教育。
2.改善务工人员住房条件。鼓励企业将员工宿舍、办公用房分离出来,由工业园区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新市民公寓、产业工人住房、人才公寓、总部大楼,面向企业出租或出售。鼓励多渠道筹措资金参与工业园区新市民公寓等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当地政府要将工业园区新市民公寓等公共租赁住房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范围,享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在工业园区内稳定就业且住房、收入等条件
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租赁或申购标准的务工人员,可以申请租赁或购买公共租赁住房。
3.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引导企业完善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涵盖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在内的工业园区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实现工业园区企业社会保险全覆盖。将落户在工业园区的常年务工人员,纳入就业地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和城镇医疗保险体系。按规定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年**月**日
第二篇:涨工资可以解决用工荒问题
谢谢主席,大家好。这个春天里的“用工荒”引发多方关注,作为世界人口资源大国的中国竟然出现了“用工荒”的怪现象。一线普通操作工的巨大缺口使东部沿海地区许多企业面临开不了工接不了单的压力。我方认为,解决指的是处理使有成效,可以指的是事实上允许,价值上可行。对方持“不可以解决”的观点便要论证事实上不允许,价值上也不可行。我方认为“涨工资”可以解决用工荒问题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引发“用工荒”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农民工“收入性价比”不高。在媒体的众多调查中,许多不再愿意继续到东部沿海地区就业,或正在观望的农民工中,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收入偏低的原因占了很大一部分。农民工们背井离乡,离开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只为了在城市的打拼能够换来一家老小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在物价不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的今天,底薪高劳的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农民工们对此的需求,于是他们只有选择用脚投票,黯然离开。
其次,引起“用工荒”问题的间接原因也与工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当然不能忘记,农民工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有着太多的委屈,他们对城市有着太复杂的情绪。劳资关系不稳定,户籍制度下所产生的差异等原因使他们始终感觉自己游离在城市的边缘。探究这种游离感的根源,是农民工兄弟们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被城市所认同。而工资则是劳动价值最直接最重要的一个体现。付给工人与他们劳动价值相当的工作,体现的是企业对工人劳动的尊重和肯定,释放出城市对待工人态度的积极信号。拿着足量的工资,工人可以挺直了腰板。
最后,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面都对涨工资有期待有作为。
农民工用“脚投票”,期待更加合理的工资待遇。企业在经历“用工荒”的焦虑中也意识到,通过压榨员工而获得最大利益并不是明智之举,只有把员工和企业捆绑在一起,成为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的留住员工。而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人大代表提出涨工资制度化的提案,都表明各方都在积极的为解决用工荒问题而努力。
我们不否认,解决“用工荒”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或许还需要多种辅助措施,但涨工资将会在这其中做出重大的贡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我们真挚的希望,随着工资的提高,农民工兄弟能够享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尊严。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涨工资可以解决用工荒问题。
2010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中国2010年总人口达13.6亿 不缺劳动力
该课题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等人担任组长,集中了300多位专家学者,历时两年多完成。中国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达到13.6亿,2033年前后达到峰值15亿左右。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将不会缺少劳动力。
新华社11日晚间发布的这份报告并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2000年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6亿人,2016年将达到高峰10.1亿人,比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还要多。
第三篇:关于解决企业“用工荒”的建议
据调查,企业“用工荒”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表现更为突出。2013年6月,郢城镇联络处对荣海纺织、新宇纺织、荆工机械、天兴医用包装等四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因用工荒导致企业产能达不到设计标准。天兴医用包装厂设计产能为年产医用瓶盖10亿只,但因劳动力无法保证,现只能产3亿只,无法满足供货需求。新宇纺织厂职工老化,“后继无人”,令人忧心,要求缓解“用工荒”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择业观念。工业企业用工待遇并不差,每月在3000元左右,但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在社会上不受人们追捧,要教育人们正确择业,进入企业工作。
2、人社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向企业输送职工。
3、人社部门要成立中介机构,为缺工企业职工,发挥人社部门渠道的优势,积极为企业招
工。
4、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帮助企业研究解决“用工荒”的办法。
第四篇:餐饮用工荒问题
摘要: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餐饮业服务员更成为企业与顾客交流的直接窗口,承载餐饮生产过程链最后的环节,其表现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决定餐饮企业成败的关键。但与餐饮业蓬勃发展相矛盾的是餐饮服务员的不断流失导致的餐饮企业“用工荒”,本文从企业内外因素、社会影响及员工自身几个方面分析餐饮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餐饮业的影响,并根据人本管理的理论,从企业员工激励制度入手,通过激励体制的建立和改进来缓解企业员工流失加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餐饮业 员工流失 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
广义的餐饮业包括大到宾馆、酒楼、单位食堂,小至茶馆、咖啡屋、快餐摊点、大排档等所有以饮食提供为主业的市场单元。而餐饮服务员又可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服务包括迎宾、领台、点菜、斟酒上菜等,后台则是厨房、洗涤、采购、保管等部门,本文分析的餐饮服务员是指在具有初级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工作的前台服务人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得到快速发展,而餐饮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顾客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更注重饮食之外的附加价值实现,确切的说是个人尊严和价值的满足,这就要求企业除了在菜肴品质和硬件设施上提高外,更应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通过良好的服务提供,形成顾客至上、宾至如归的氛围是餐饮业赢得顾客的关键。而营造这种氛围是依靠餐饮企业里最活跃因素、处于最后环节和最前台的——餐饮服务员来完成。餐饮服务员直面顾客,是企业的脸面,许多时候,服务员的行为被视为餐饮企业的行为,所以服务员的一颦一蹙,一言一行都可能被顾客所察觉,而导致顾客不同的反应,其行为举止直接影响顾客满意程度,关系到顾客对企业的印象。所以服务员一个懈怠的回答和轻蔑的眼神都很容易引起顾客的不满甚至冲突,从而使企业失去这位顾客及造成不良的社会口碑。那么如何让服务员以饱满的热情为顾客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是通过生硬的员工手册,还是各种规章条例,我们认为这种所谓写在纸上的企业文化,大都只是一种对外的口号式宣传,许多企业并没有把它真正作为自己的行为指针去贯彻执行,企图通过员工死记硬背使之内化为企业的行动力是不现实的,只有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充满温情、关怀、尊重的价值理念,通过激励体制的改进,让员工有动力激情去自觉执行企业的行为规则,员工才会把企业理念自然地传达给顾客。
一、餐饮服务业员工流失现象成因分析
如今走在街上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酒店、餐馆都在显要位置贴有“急聘”或“招聘服务员”的字样,再看这些企业大都门庭若市,生意兴隆,为什么效益这么好却招不到员工,这与我国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现实是相矛盾的,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怪相,实际上隐藏着许多深层次问题。
1、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就业观念的改变。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发展,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社会就业机会大大扩展,国家人力资源配置从国家调度管理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自由配置体制转变,企业和个人可以双向互选。从前一生服务一个单位的观念得到颠覆,就业行为有“快餐化”和“时装化”趋势。另外,劳动者对职业的追求和选择已近多样化了。有的员工看重收入;有的看重工作的社会地位;有的看重工作的挑战性和自身的发展空间;有的看重工作的稳定性;有的从长计议;有的从短期着想。在这种目标多元化的背景下,流失率必然会上升。许多人在不断的跳槽过程中得到学习和发展,餐饮业服务员大都来自农村和低学历人群,他们也把做餐饮服务员作为其留在城市的缓兵之计,一旦有更好的机会,他们便会跳槽走人,服务员显然只是他们个人发展的一块跳板。
2、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不停张贴招聘广告,不仅仅是“招人难”这个表面现象,更多的反应出企业内部人员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餐饮企业多是家族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通常为个人或家族所掌握,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家长式管理。在企业以内血缘关系亲疏决定其发言权和地位。餐饮企业对底层的服务员作为外来者持有高度警惕性和不信任的态度,即使科班出身也很难进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狭隘的家族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整体感,员工产生一种“外部人”的感觉,打工心态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不可能有很高的忠诚度,员工流失也就在所难免。其次,餐饮企业薪金制度存在严重偏差,按照经济学边际分析的学说,工作是一种负效用,但有收入作为补偿时,人们就会愿意努力工作。作为餐饮业的服务员虽然从事的是简单体力劳动,但与餐饮业的高额盈利及企业内管理层和其他部门的高工资相比,显然已被过度打压,餐饮服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甚至难以维系其基本生活,有的餐饮企业甚至还利用种种名目对服务员进行工资克扣。这种有失公平的薪金制度,造成心理上的失衡,薪酬的不公平比单纯的低薪酬更加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低薪且严重不公平加剧了餐饮服务员的流失。第三,服务员在企业得不到应有的人格尊重和人文关怀,企业内等级森严,人际关系复杂,缺乏沟通与交流,组织内的沟通渠道不畅。企业关心员工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可以帮企业赚取多少利润,很少关心员工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在缺乏开诚布公、建设性的沟通的情况下,员工往往抱有过渡心态和短期打工的想法。因此,餐饮企业的劳资关系在更大程度上是暂时的经济互利基础上的短期结合,高流失率也就不足为奇了。
3、员工自身的种种原因。在社会大环境和企业内部的各种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员工个人的心理思想也会发生重大的转变,有的不满意薪酬水平,有的个人理想和价值得不到实现,没有发展提升的空间,或者想摆脱企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有的则因为表现出色被同行业其他企业挖走,有更利于个人发展环境的出现等,都造成餐饮业员工的出走。
二、员工激励机制的改进
企业员工作为市场经济的要素之一,其自由流动和配置是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可否认适当的人员流动,属于企业正常的新陈代谢,新面孔可以给企业注入新活力,特别是餐饮服务业,新鲜血液注入尤为关键。但当这种流动过于剧烈,导致“用工荒”的程度时,对企业的队伍稳定和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企业也必然遭受到损失,要避免或缓解这种状况,餐饮企业必须改变对服务员的用人观念,通过人本管理,建立改善对员工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我们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制度改进。
1、打破家族管理模式,更新经营理念
餐饮企业要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克服人事管理上的家族式,用现代公司制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的设计和管理,建立新型的劳资关系,走出任人唯亲的圈子。家族企业首先是一个企业,然后才有私营的特性,要认同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认同员工应有的地位和尊严,没有这种理念,要留住关键人才是非常困难的。其一,员工加入你的企业,是在帮助你共同发展;其二,企业做大后,就要有计划和规划,要有战略和长远打算。并认识到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个人绝对权威的作用会越来越小,而团队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一定要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来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经营者与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2、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
餐饮企业员工忠诚度不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员工在组织中的待遇、激励机制有关。因此企业要关注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够对员工的工作给予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其次,薪资要与工作绩效和员工的贡献直接挂钩,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而且可以吸引优秀人才为组织服务。所以在绩效管理中要通过对岗位工作分析,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利与工作标准,使每个员工都明明白白、有条不紊地各负其责。让员工既能看到通过努力工作而得到的待遇,又能看到自己对企业做出的贡献,并通过有效的奖励制度,使两者之间公平合理,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员工因待遇不公而产生的流动。许多餐饮企业通过评比星级服务员,给员工以荣誉奖励和物质鼓励,取得很好的效果。
3、加强人文关怀,建立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
对于人力资源的激励和开发关键在于推行“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人性和需求,制造相对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发展他们的能力。日本的许多企业,注重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和向心力,注重宣传和强化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注重新的人际关系,注重企业各层次获得满足,使企业不仅是个生产单位,而且像个大家庭,不仅是员工谋生的场所,也是员工体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天地。
4、改善工作环境,创建和谐员工关系
实践证明,相互尊重、友好和谐的工作环境更加有利于员工满意度的提高,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工作环境属于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本身不会产生激励效果,但如果保健因素得不到满足,员工会产生不满意感,不满意的结果同样会导致工作积极性的降低,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中小民企应该营造互相尊重、友好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员工产生尽量消除不满情绪,从而有利于工作的完成。在摩托罗拉,员工可以通过“总经理座谈会”、“业绩报告会”、“畅所欲言”或“我建议”、公司互联网等形式反映个人问题,进行投诉或提出合理化建议,与管理层进行直接沟通。管理层也可以根据存在问题及时处理员工事务,不断地促进员工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5、企业文化激励
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但大型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中小民营企业同样也要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要在企业中形成一种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把企业的目标看成自己的目标,用共同的企业价值观来管理企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也被称为“心理契约”,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意思是说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企业文化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
6、关注员工发展,开展员工培训激励
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种成就感和事业空间。所以民营企业想要留住人才,就应该给与他们足够的信任和个人事业发展的空间。企业要做好这一点,关键是给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找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让员工在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兴趣、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尽量使其所长与公司所需一致并努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用好一切有能力的人,培养一切愿意进步的人,这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此,企业要根据员工的能力为其设计职业发展规划,并通过开展职业培训、轮岗锻炼、工作加压等手段帮助人才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的进行自我提高,同时予以及时评价,使人才得以认识自我、修正自我,进而产生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餐饮企业要降低人员流失率,就应对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变革,建立一套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才竞争实际上就是人心的竞争,“得人心者得天下”,餐饮企业要让人才感觉到他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应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利益留人”,只有这样民营企业才能成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场所,才会不断发展壮大。
第五篇:涨工资不可以解决用工荒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用工荒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用工荒的形成有很复杂的原因,犹如一面多棱镜,每一个侧面都映照出不同的问题。总结出来原因有以下四点:
1、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加;
2、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在增加,吸引相当多的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
3、随着这几年我们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人数确实在逐渐减少;
4、新生代民工的就业预期在不断提高。那么,用工荒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去解决它,从而推动社会长足发展。我方认为涨工资不可以解决用工荒问题,理由如下:
首先,随着民工的结构和民工权益保障意识的变化,民工,尤其是新生代民工,对自己的权益更为敏感,他们不再完全被工资待遇所绑架,在对工资待遇提出新的要求的同时,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合法权益、人格尊重、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广大民工的意识中去,同工同酬、同城同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尽管不少用工方开出了更高的价码,广东一些城市也开始上调工资标准,但临时性涨工资仅仅只是缓解用工荒的治标之策,并不能真正解决用工荒问题。
其次,解决用工荒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企业不单只是在报酬上下功夫,更需要转变用人方式,不能搞“一次性用工”,要建立长期用工机制,在较好地解决了工资、福利的同时,要以机制、制度留人。而对于政府,则应完善相关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益,让农民工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权利。所以,通过企业和政府的配套措施,降低民工的城市生活成本,使之最终能在城市长期工作和生活下去,才是治本之道。
最后,社会的发展,需要走城市化道路,但真正的城市化应当是当地发展出多个人本的现代化城市,让大家都可以在不用背井离乡的前提下享受城市文明。因此,我们更应以“用工荒”为契机,推进劳动立法工作,完善最低收入标准和社会保障体系,督促一系列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在调整中逐步建立完善。只有这样,民工们才不会心里发慌,企业才不会用人发荒。
去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了22.8%,但是今年农民工民工荒演化却更加厉害,这个就从反面说明涨工资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对于农民工而言,伤心的理由不仅仅是一个,包括他的身份问题,甚至包括他在合同的签约率方面,跟城镇职工都有很大的距离,还有福利方面的待遇问题。而且我们现在面临的农民工跟以前的农民工不一样。第一代农民工,最主要的任务是到城里去挣钱,但是现在的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到城里面去,是抱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我还想说,中国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工提供了很多机会,涨薪并不能解决他的多元选择问题,现在出现一些民工荒并不仅仅因为工资低,并不仅仅因为待遇问题,而是当代农民工有了很多选择和需求,他们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要活出自己,工资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