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作风建设应制度化
企业作风建设应制度化
张玉洁
作风是个人或组织在工作生活中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企业职工立德、立言、立行、立身之本,是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的综合体现。在一个企业,个人的作风,不仅代表了自己的素质,更反映了组织的形象。形象来自作风、作风来自管理;管理决定作风,作风体现形象,形象促进管理。企业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关系到公司党委重大决策的部署和落实,关系到公司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借集中整改之利,收长期管理之效,是机关作风建设的最终目标。要坚决防止和克服那种认为企业作风整顿只是搞形式、走过场的想法,在思想上摆正位置,在实践中改进方法,坚持真改而不假改,实改而不虚改,使企业作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把企业作风建设逐渐推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来,不断取得成效。加强企业作风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组织企业人员认真学习公司的工作会议精神、企业文化和公司优良传统,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大力宣传这次企业作风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促使企业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转变企业作风、树立公司良好形象、构建和谐企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增强纪律观念、责任观念、大局观念、形象意识、服务意识,并明确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水平的有关要求。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找准差距,积极改进。企业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员工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挖掘目前企业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评自身的思想观念、工作能力、质量、效率、规范,并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加以改进。要把查评问题作为作风整顿的关键环节,针对查评出来的问题,逐条逐项细化到人,明确整改时间,明确整改要求,认真整改落实。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素质,增加技能。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是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关键。今年公司将举办系列培训和讲座,帮助企业工作人员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工作的技能和技巧。
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落实,务求实效。为确保企业作风建设取得明显实效,公司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企业作风建设的督促检查。根据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企业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部门的劳动纪律进行检查,对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部门之间推诿拖拉、不及时答复基层单位请示、不及时办理合同协议、举止行为不文明等影响公司运作、影响公司形象的现象及责任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检查结果将与部门绩效挂钩。设立公开监督平台和渠道,发挥公司基层单位、广大员工及合作单位的监督作用,鼓励大家向企业建设提合理化建议,并组织基层单位对企业作风建设开展专项评议活动。
五是建章立制,务求实效,建立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作风建设的有效性、规范性和长期性。对制度不健全的,要迅速修编修订;制度完善的,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严肃纪律,按章办事,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决避免整改时“一阵风”,整改后又“反弹”的现象。在活动进行中要不断总结,将企业作风建设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规范下来,形成制度以推动企业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第二篇:企业如何进行制度化建设和管理
企业如何进行制度化建设和管理?
现在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制度化建设和进行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许多企业还处于有制度却形同虚设,制度化建设也只是保留在口头阶段.那么影响企业制度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的因素是什么,企业该如何进行制度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呢?
导致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的因素主要如下:
一.来之于制度本身:
1.没有对制度进行指导和制约的“根本大法”.2.制度本身没有成为一个体系,各个制度没有明确的效力规定.3.新旧制度相互重叠,相互冲突,相互矛盾,导致无法执行.4.只有实体制度,没有保证制度实施的程序制度.二.没有明确“立法”.“执法”主体.有的企业没有明确企业的制度管理部门,而且制度到底有谁来制定,有谁来监督执行也没有明确部门.这样就不可避免出现各个部门在制定本部门的制度时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和其他部门的角度而是站在本部门的角度去制定制度,就会出现同样的事情不同部门所制定的制度却相差甚远,当然各个部门在本部门内部来执行本部门制度还可以,但是一个事情一旦跨部门就麻烦了,因为没人要知道依据那个制度执行合适.三.来之于企业领导人.如果企业领导人对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不去重视,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恐怕就很难开展.四.来之于企业管理层.许多企业的管理层满足于自己出口就是金口玉言,制度就是自己讲什么就是什么.认为企业进行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就是对自己权利的限制.五.来之于企业的培训.有的企业虽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设成了一套完善制度,但是却不对员工进行培训,只是等出现了问题才想起来搬出制度,把制度当做了救火工具.那么企业该如何进行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呢?
一.首先要建立可以对其他制度进行指导和制约的“根本大法”,类似于国家的宪法,其他制度一旦与它冲突都应该宣布无效.二.制度要自成体系,并且要明确个各个部分制度的效力.包括制度的生效和废止时间,制度对那些员工有效,那个制度可以制约另一个制度等.三.建立实体制度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程序制度.四.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企业的制度管理工作.在制定制度时负责各个部门制度的协调;对企业的制度进行汇编;发现新旧制度冲突.矛盾时要及时宣布废止旧制度,确保新制度的执行.五.明确企业的“立法”(制定制度)和“执法”(执行制度)主体.就是解决谁有权制定制度,制定什么样的制度和制度由谁来执行与监督.执行与监督那些制度的问题.六.企业领导人和管理层要重视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并且要带头执行,以形成上行下效的效果.七.制度制定完毕要进行培训.要让员工先“知法”,企业可以建立员工手册,手册中可以将企业的制度收编进去.这样也可以确保新近员工能很快适应企业,进入工作状态.八.另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在制定制度时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能让制度凌驾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之上.否则这些制度都将无效,反而会给企业惹上麻烦.
第三篇:领导干部应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领导干部应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杨晓峰
当前,作风问题突出地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领导干部的作风绝不是小事。对个人来讲,作风是思想、修养在实践中的反映,体现了领导干部的党性觉悟、道德境界、情操格调。领导干部有好的作风,处世干事才能把握分寸,为官从政才不会懈怠。否则,做人为官都容易跌跤。对一个单位、部门来讲,领导干部作风是无形的力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作风好了,其人格魅力就能潜移默化地带出好的风气,无形中约束下级不会恣意妄为,而且也利于领导和管理,批评也好,教育也好,处分也好,都能够挺直腰杆,理直气壮。作风不正,领导干部就会失去威信,从而失去领导资格。对一个地区来讲,领导干部作风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领导干部有好的作风,就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反之,不但难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且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对于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我县来说,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目前,商水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各级领导干部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我们既要努力加快发展,也要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既要着眼于解决事关群众安居乐业的突出问题,也要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领导干部以良好的作风去抓好落实,将县委的要求和部署变成具体行动。
要带头弘扬改革创新的风气。毋庸臵疑,商水与发达地区相比,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差距。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转变思想作风放在第一位,坚决克服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小富即安的懈怠思想、自甘落后的平庸思想、得过且过的懒惰思想。商水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特别是当前面对我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我们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人人以发展为己任,多思发展之忧,多谋发展之策,多出发展之力。各地各部门都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能快则快,条件好的地方要力争率先实现现代化,条件差的地方也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发展步伐更快一些。
要带头弘扬勤奋学习的风气。对领导干部来说,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是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当前,我们不懂的东西很多,需要探索的问题很多,应该掌握的知识很多。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对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深刻理解,没有对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
署的准确把握,没有起码的现代科技知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足够的市场经济知识,就难以高屋建瓴地驾驭全局,就胜任不了领导工作。领导干部应当有“本领恐慌症”和“学习饥渴症”,既要务实,也要务虚,不能因为业务工作忙而放松了学习,更不能热衷于应酬而荒废了学习,要将学习寓于工作和生活之中,将学习作为一生的事业来追求。
要带头弘扬务实重干的风气。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靠喊口号是行不通的,必须真抓实干,踏踏实实做事。群众最反感的就是领导干部“拿钱不干事、当官不作为”,只图“虚名”,不练“实功”。领导干部干工作、办实事,要抓好落实。抓落实,决心要大,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非议所动摇;过程要细,不能只当“二传手”、不当“扣球手”,要具体研究一件事应当怎么去办,谁去办,什么时候办到什么程度,一切都要落实。对于关系全局的大事、难事,领导干部必须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亲自推动,才能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要带头弘扬团结共事的风气。既认真干事,又团结共事,这是领导干部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团结共事必须顾全大局。在我们这样的地方干事,力量尤其不能分散,尤其要高度协调、形成合力,如果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那就什么大事也办不成。领导干部要自觉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把工作臵于全局之下来谋划、来思考,齐心协力抓大事、攻
难事、办实事。团结共事必须发扬民主。领导班子要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既不能独断专行,也不能软弱涣散。主要领导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心胸开阔,诚恳待人、以理服人。领导成员之间要珍惜共事的缘分,在工作上要相互理解,在非原则问题上要相互谅解,出现矛盾要善于化解,共同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的环境,这样,工作才会心情舒畅,办事才会一心一意。
要带头弘扬清正廉洁的风气。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绝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家事”和“生活小事”。在我县现有的条件下,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我们浪费不得,也浪费不起,领导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长期勒紧裤带过日子。在生活上要知足,努力做到简朴、简单,不应过多强调个人的“幸福指数”,不能搞特殊化,更不能盲目攀比,搞高消费、讲排场、比阔气那一套。在工作经费的使用上,要精打细算,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必须花的钱也应立足于少花钱多办事,力争达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带头弘扬为民负责的风气。是心系群众、服务群众,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是领导干部的力量源泉。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民本,解决民生,尊重民意。要恪守公仆职责,把群众当主人,竭诚服务,把群众当老师,谦虚学习,绝不能颠倒主人和公仆、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要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把群众的评价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群众满意的就努力坚持,群众不满意的就坚决纠正。只要老老实实为群众办事,就一定能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能够做到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患难与共。
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考验将长期存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领导干部要按照“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要求,把作风建设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每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养成改进作风、提升自我的良好习惯,努力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品位,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第四篇:加强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建设的思考
萍乡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加强中小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建设 的思考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入学时间:
指导教师:
目 录
一、制度化管理的涵义 „„„„„„„„„„„„„„„„„„1
二、制度化管理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1
(一)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1
(二)企业做强做大后体现出来的越来越高的矛盾现状。„„„2
(三)管理者在管理中显现出自我意识和随意性特点 „„„„2
(四)企业文化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元素,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2
三、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之现状研究 „„„„„„„„„„2
四、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3
(一)来之于制度本身 „„„„„„„„„„„„„„„„„„3
(二)没有明确‘‘立法”.‘‘执法”主体.„„„„„„„„„3(三)来之于企业领导人.„„„„„„„„„„„„„„„„3(四)来之于企业管理层.„„„„„„„„„„„„„„„„„4(五)来之于企业的培训.„„„„„„„„„„„„„„„„„4
五、改进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建设的建议 „„„„„„„„4 参考文献:„„„„„„„„„„„„„„„„„„„„„„„„6
加强中小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建设 的思考
【摘 要】:制度化管理,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是由粗放型“家长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必然选择,是由“人治”向“法治”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建设建议
制度化管理,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是由粗放型“家长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必然选择,是由“人治”向“法治”的必然趋势。有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制度化建设和进行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也有许多企业还处于有制度却形同虚设,制度化建设也只是保留在口头阶段.那么影响企业制度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的因素是什么,企业该如何进行制度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呢?
一、制度化管理的涵义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一书中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其作用是提供人类在其相互影响中的框架,使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得以确定,从而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构成了一种经济秩序”。这意味着对国家来说,制度旨在规范人类的行为,从而创造一种正常的经济秩序;对企业来说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规章条例等法律关系,同时结合人的心理因素,构建一种企业制度化管理氛围,以此推动企业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制度化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以企业制度为标准,把制度看成是企业的法津法规,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企业处处以制度为准绳,使工作流程化、标准化、透明化,促进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制度化管理是中小型企业迈向大中型企业、集团化公司的必经过程,是企业实现“法治”化的具体表现。
二、制度化管理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关于制度建设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结合本人在企业工作与参与管理的一些经验,我认为:
第一、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状况的不断优化革新,是一个逐渐上升的循环。在循环优化过程中,制度建设工作固化企业已有的成功经验模式和优秀管理方法,为企业铺垫好上升“轨道”,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依据即定的“轨迹”运行,最大限度避免偏离目标和规避风险。
第二、企业做强做大后体现出来的,是业务量日趋繁忙,管理流程逐渐复杂,对团队协作要求则越来越高的矛盾现状。任何组成部分的无序行动都可能导致整体运行效率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成员共同遵守管理规则和操作流程成为不可或缺的高效管理前提。制度建设工作正是通过对管理规则和操作流程的梳理与确定,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传播统一的规则信息,并将其固化在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行为中,从而为庞大的企业有机体的协调动作提供了保障。
第三、一些管理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管理中显现出来的自我意识和随意性特点相当明显,喜欢以个人为出发点的“潜规则”左右管理工作。突出的问题是:“潜规则”虽然灵活但也易多变,虽然简单但总失于庄重、稳健,在这种“人治”情况下,规范管理谈何容易?制度建设的目的之一,在于消除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潜规则”,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潜规则”转换为企业成员都清晰了解、一致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明示规则,从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管理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第四、企业文化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元素,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制度建设工作的过程,也是提炼、凝聚和固化企业优秀文化的过程,它使企业在急速的发展和多变的竞争中,保持着高度协调的发展动力和应变能力。作为塑造有形管理规则的制度建设工作,其实现成果总是有意无意地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的管理制度,总是体现着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基本政策的取向,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管理工作的自发诠释;通过制度执行和反馈,企业员工也会对企业文化具有相当的认知。文化通过制度反映出来,制度是文化的载体之一。
制度建设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还可以从上述四点以外的很多管理层
面继续发掘。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恐怕只有善于思考的管理者心里最能够把握。当向即将走上管理岗位的人问一个问题:到任后需要马上展开的工作是什么时,我们往往听到相同的回答——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之现状研究。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组织结构简单等特点,使其具备了经营灵活、反应迅速、能够及时适应市场等特点;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下,效率偏低的特点。由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有效的、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造成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差,经营管理也不够规范。目前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二是虽有相关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涵盖不全,达不到制度管理的作用。我查阅资料找到一份河北省中小企业的随机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河北省中小企业中的大部分企业仅仅在员工考勤制度、奖励制度、财务制度方面有较详细的规定,而在企业销售制度、人事招聘管理、人事分工、职工培训、广告策划、办公室管理等方面不够完善。
(二)执行不力
一些中小企业建立了规章制度,甚至每个科室、部门都有一套成型的管理制度,看起来比较规范,但在执行上,往往变成了一纸空文。有些家族式民营企业,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比较简单,员工也较少,企业日常管理往往采用“家长式”管理方式进行,供产销各项活动以家长的意志进行,如果家长能力强,则企业管理比较好,如果家长能力稍差,或工作任务太重,则往往忽略管理,给企业的健康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带来隐患。
(三)时效性滞后
中小企业往往是成长较快的经济体,虽然一些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也势必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
利影响。
四、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
由上分析可知,影响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的因素主要如下:
(一)来之于制度本身: 1.没有对制度进行指导和制约的‘‘根本大法”.2.制度本身没有成为一个体系,各个制度没有明确的效力规定.3.新旧制度相互重叠,相互冲突,相互矛盾,导致无法执行.4.只有实体制度,没有保证制度实施的程序制度.(二)没有明确‘‘立法”.‘‘执法”主体.有的企业没有明确企业的制度管理部门,而且制度到底有谁来制定,有谁来监督执行也没有明确部门.这样就不可避免出现各个部门在制定本部门的制度时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和其他部门的角度而是站在本部门的角度去制定制度,就会出现同样的事情不同部门所制定的制度却相差甚远,当然各个部门在本部门内部来执行本部门制度还可以,但是一个事情一旦跨部门就麻烦了,因为没人要知道依据那个制度执行合适.(三)来之于企业领导人.如果企业领导人对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不去重视,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恐怕就很难开展.(四)来之于企业管理层.许多企业的管理层满足于自己出口就是金口玉言,制度就是自己讲什么就是什么.认为企业进行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就是对自己权利的限制.(五)来之于企业的培训.有的企业虽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设成了一套完善制度,但是却不对员工进行培训,只是等出现了问题才想起来搬出制度,把制度当做了救火工具.五、改进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的建议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才是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呢?
首先,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必然是适应企业的实际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因为只有适应了企业的实际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够得到准确的执行,才能够真正全面有效的规范和约束企业各项资源的应用与配合。
其次,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必然是刚柔相济的。它既要能强制性的规范和约束企业的日常行为,确保企业日常运转的稳定与有序;又要能维持企业的活
力,激发企业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升企业运转的效率。
再次,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必然具备自我执行的功能,它要能够激励和迫使企业员工积极主动的按照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去执行。
最后,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必然具备自我完善的功能,它要能够根据实际的执行情况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自动的调节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相应条文,保持企业管理制度刚与柔的动态平衡。
从上可以看出,依照传统的观念、自上而下的方式制定的企业管理制度,无论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执行,在当前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都无法有效的发挥其规范和约束作用。造成企业各项资源在实际的应用与配合中出现严重的内耗、产生极大的浪费,严重的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也充分的说明按照传统的观念、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企业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当前的社会环境。所以,要想在现代企业中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各项资源的应用和配合作出最合理的规范和约束。就不能再沿用传统的观念来指导企业管理制度的实际建设;而是要先转变企业的观念,以新的视角来建立企业的管理制度。因为是观念决定着行为,行为决定了结果。那么,要以什么样的观念来指导企业管理制度的实际建设呢?
在当前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平等、共赢才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最佳的指导思想。
虽然企业管理制度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但是,在企业确立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之后,就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第一步、企业需要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找准企业和员工利益的诉求点,明确企业与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并针对性的拟定制度条文来强制性的规范和约束企业和员工的日常行为,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基本利益。稳固企业管理制度的根基,才能提升企业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
第二步、企业需要从企业的定位、所处行业情况以及客户需求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构建清晰明了的职能分工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流程,并对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岗位要求作出系统详尽的说明。确保企业管理制度主体框架的合理和完整。
第三步、就是要在主体框架上建立具体的制度条文。这样的制度条文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针对具体工作岗位的,另一类是针对工作流程的。它们在具体的制定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
制定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和约束的管理制度条文。首先需要确定工作流程的类型。是部门内的工作流程,还是跨部门的工作流程。对于部门内的工作流程,由于同处一个小利益体,往往只需按照具体岗位的管理制度条文来执行即可保证工作流程的高效有序的运行。而对于跨部门的工作流程,由于涉及的利益体较多,此种管理制度条文的制定就显得较为复杂。但是,只要遵照平等共赢观念的指导,从平衡部门间的利益出发就可以轻易的制定出合理、刚柔相济的管理制度条文。先要明确各部门在工作流程中的地位和工作职责;其次,就是要具体规定各部门对流程指令的响应时间和完成的效果与期限;再次,需要有具体的措施来保证和激励流程指令的有效完成,既要具有强制性的措施来保证各部门及时准确的完成相应的流程指令,又要具有激励的措施来促使与其利益相关的其它部门会积极主动的去推动流程指令的完成。
第四步、对管理制度条文的实际执行效果要建立一个具体量化的评估标准,当执行效果达不到这一标准,或是企业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都要有具体的措施来确保企业能够及时的进入管理制度的修订程序,自动的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管理已由传统的“人治”化管理进入了现代化、法制化、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初期应尽可能从“人治”化管理向“法治”化管理不断靠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流于形式,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在企业管理制度上决不会存在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不断地追求能够使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管理模式,要契而不舍地加强企业制度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化管理氛围,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2]范继荣: 《转轨时期中国企业制度化管理问题探析》.《广西民族大学
学报》,2006
[3] 喻婷婷:《行政伦理制度化》.经济期刊《消费导刊》,2010
[4]谢健:《民营中小型企业制度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滕晓丽:《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精细化设计全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第五篇:企业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小编推荐]
企业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
前两天与友人聊天,谈到企业总是招不到人等等(该企业的基本情况:是一家技术型企业,管理相对混乱主要体现:许多东西没有明确的规定,通常由负责人说了算。),我提出一个观点。
企业要想步入正规,必须制度化。为什么这么说,从两个方面:
一、没有制度化的危害性。
企业没有制度化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 其一:人心不稳。企业没有制度化,员工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不清楚什么情况下自己可以升迁、可以获得什么报酬,该企业是否能为自己提供发展机会等等,久而久之如同酒糟发酵一般,所有员工都会感染,人心惶惶。
其二:企业目标不明确(含企业各职位的目标不明确)。企业没有正规的制度化,也就谈不上什么正确的企业目标,至少从长期的角度是这样,因为企业的战略与决策完全是由少数的领导人随便决定的,没有经过什么科学的论证,如果碰到一个英明、负责的领导人,情况是乎好些,可是再英明的人也有情绪、也有打盹的时候。企业其他职位同样如此。
其三:难以考核员工业绩。没有制度化,则很难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因为你都没有告诉他们考核的目标或标准是什么,即使考核也是主观的,很难伏众,让人心服口服。
其四:管理成本增加。由于无法实施绩效考核,相当多的员工必然不买力,则企业的效益必然存在问题(如:好的可以更好;差的可以提高)。
其五:企业命运容易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非投资方)。没有制度化,通常企业的技术或管理就依靠少数人,而这少数人没有制度的约束掌握着企业的前途,一旦这些人出问题,企业不是亡就是大伤元气。
二、企业制度化的好处:其一: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其二:便于考核员工业绩;其三:增强企业凝聚力;其四:极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命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风险。知道企业制度化的好处,如何建立与实施企业制度化也是一个难题。以下仅为本人的拙见:
1)全面建立企业制度化,起码应包括:日常工作制度、岗位制度、财务制度、培训制度、招聘制度、考核制度、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生产销售制度、工资福利制度、奖惩制度。各制度都应当有明确的工作流程与可操作性。在建立制度的时候,不能来虚的,必须务实,也就是说制度要具备可操作性,比如:所有员工工作必须尽职尽责(虚的,不可操作,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尽职尽责),所有员工必须按时完成交付的每一项任务,达到任务合格标准(实的可操作)。
2)所有员工一律平等。实施企业制度化就需要所有员工都必须在企业制度内一律平等,不能搞双重标准,否则已先失败一半了。一个企业一旦有了一个特殊,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最后则失败而告终。
3)建立由总经理负责的执行委员会,严格执行,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4)公开、透明的执行制度,非公开、透明的执行制度本身就是制度的特权。
5)任何制度都是具有时代性的,因此一个完善的制度还必须不断的修改与补充,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制度是一次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