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ERP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ERP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ERP i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pplication research
课 程 名 称用友ERP供应链管理系统
姓名
学号100101```
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
成绩
任 课 教 师冯光
ERP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前,ERP倍受广大中小企业关注,其应用正在不断地展开,已成为不少中小企业解决交货延期、资金周转慢、成本测算难等内部管理问题的有效办法。然而ERP项目涉及的问题很多、应用效果不佳、成功率低等问题困扰着中小企业。本文从ERP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及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出发,然后通过ERP系统实施案例的描述与论证,分析出ERP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从而得出ERP系统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中小企业实施ERP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企业管理;应用研究
一、前言
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我国目前拥有15 000家大中型企业和1 000万家中小型企业。据统计,近两年来,国内ERP实施成功率已达到20%,其中又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居多。占社会企业总量99%的中小企业,在资金、管理水平、技术力量等方面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提并论,他们如何成功地实施ERP呢?
二、ERP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中国中小企业管理以建立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整合企业经营,全面加强企业管理。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舍得在管理系统上投资的举动,足以说明了这一趋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不断趋向多样化,企业间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要求企业行动必须快捷、灵敏,在管理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
三、实施ERP系统管理的意义
1、加快内部信息的传输、处理速度和工作效率;
2、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和商业机会;
3、使企业对市场变化更加敏感,缩短决策时间,便于企业发展规划,并规避企业风险等。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要实施ERP,最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管理是有成本的,ERP只是管理成本的一部分,不能简单地说投资ERP需要多少钱,关
键是要看它后期的投资回报。比如海尔,每年交易额是七十个亿,使用ERP系统后成本降低了4%—6%,一降就是几千万,投资很快便得到了回报。更何况ERP带给企业的收益不只是降低成本,重要的是企业已有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完善和更新。
四、企业应用ERP失败案例
(一)、三露联想“婚变”
北京市三露厂在1998年3月20日与联想集成签订了ERP实施合同。合同中联想集成承诺6个月内完成实施,如不能按规定时间交工,违约金按千分之五来赔偿。合作的双方,一方是化妆品行业的著名企业,一方是国内IT业领头羊的直属子公司。这场本应美满的“婚姻”,因为Intentia软件产品汉化不彻底,造成了一些表单无法正确生成等问题出现了“婚变”。后虽经再次的实施、修改和汉化,包括软件产品提供商Intentia公司也派人来三露厂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但是由于汉化、报表生成等关键问题仍旧无法彻底解决,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
(二)、哈药“城门失火”
2000年,哈尔滨医药集团决定上ERP项目,参与软件争夺的两个主要对手是Oracle与利玛。一开始,两家在ERP软件上打得难解难分,一年之后,Oracle击败利玛,哈药决定选择Oracle的ERP软件。然而事情发展极具戏剧性的是,尽管软件选型已经确定,但是为了争夺哈药实施ERP项目的“另一半”,2001年10月,利玛联手哈尔滨凯纳击败哈尔滨本地的一家公司华旭,成为哈药ERP项目实施服务的“总包头”。
但是,始料不及的是,到了2002年3月份,哈药ERP实施出现了更加戏剧性的变化。利玛在哈药ERP项目的实施团队全部离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整个哈药项目也被迫终止。
五、ERP在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北京市三露厂和哈尔滨医药集团就是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应用ERP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使用的盲目性
企业对ERP认识模糊,混淆了“ERP软件”与“ERP系统”的概念。他们认
为,只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计算机硬件和某种ERP软件,就能解决企业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就是企业为追赶潮流,把钱花在外部包装上。没有坚实的基础,只是盲目乐观,企业注定隐患丛生。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企业的投资远大于获得的增益,软件与公司实际不相符,系统无法正常有效的运转,不仅使得系统丧失了它本身的价值,也使得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2、市场上相关产品众多
这也使企业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企业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成本,便利,安全以及是否符合企业实际等等因素。这一方面不仅使得一部分企业对此“谈虎色变”,对ERP的使用呈观望态度,也造成一批准备使用和已经使用的企业的不便。、不同生产(经营)业务流程之间的差异
不同管理方式之间的差异远不是“人机界面个性化定制”所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处理方案的变化也是可能的。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传统的方法是不同行业用不同版本,但由于核心功能就有差别,传统开发方法往往程序改动很大,无异于写两套软件。所以选择了与自身生产(经营)业务流程不相符的ERP系统也是企业引进ERP系统后实施失败的原因之一。
六、如何提高ERP应用的成功率在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我国一些实施ERP系统的中小型企业的深入分析,我认为要想成功实施ERP,企业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ERP软件的本地化问题
(2)必须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ERP实施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领导的支持和参与
(4)企业ERP系统的建设必须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企业机制的转换相结合(5)正确地、实事求是地选择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突破口
(6)ERP的教育和培训必须放在重要位置
(7)从基础工作抓起
(8)强化项目管理在实施ERP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9)扶植和发展国产ERP商品化软件产业是当务之急
七、总结
作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和重点,中小企业信息化在政府的推动、中小企业自身对信息化的需求和供应商市场竞争的多方作用下,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上马ERP,开展信息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很多企业的ERP 应用失败了。只有认真研究和总结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找出企业信息化应该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才能让更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少走弯路。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研究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论述了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概况及其发展,并分析了其中的特点和作用;其次分析了我国企业管理应用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再次,提出了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若干建议。关健词: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企业管理面向信息化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开始从事的科学管理运动。著名管理学家西蒙就在其《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富有预见性地探讨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过程的影响,并就信息技术对管理决策的巨大作用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信息技术对工作环境的影响,及其所引起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下,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发展。我国企业,尤其是我国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大多还停留在网上广告、信息交互查询和电子邮件往来的初级阶段,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真正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时代还没有到来。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但效益不稳定。他们敢于迎接新的挑战,大胆把握新的机遇,勇于创新,充分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力求使企业的管理更加高效合理,使企业的生产成本迅速下降、效益明显上升,从而使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二.想用又不敢用、不知如何用。他们虽然感觉到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并体会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冲击,但是自身的竞争力却在下降,而且还知道企业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好处,但又舍不得以往的管理方式,觉得比较稳定可靠。三.想用,但缺乏资金和人才。这些企业很想引入信息技术,但是由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和引入时所需较大的资金和人才投入等原因,导致资金缺乏、人才不足而无力引入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特点
首先,互动性是信息技术的最重要特点,也是区别于传统技术的最大不同点:传统技术注重的是传送信息,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非常倾情于为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各级之间加入积极而有意义的互动对话,尤其是在营销方面显得更为突出、重要。这种互动对话增进彼此的了解、沟通,可以互通有无、互相交流意见,并且可以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流,形成一种实体的无接触,但是信息交流却是全接触的互动关系。如BtoB, BtoC等,可以让顾客自行设计、下定单、自定产品要求等,还可参与产品更新换代等。其次,低成本性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许多复杂的、重复性、程序化的工作使用相应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了一个即时全球社区,它消除了同其它国家客户做生意的时间和地域障碍。无须进行企业、员工之间的直接触,但是却可以进行全面的了解,充分获取各种相关的信息,甚至比直接的接触更好。
总之,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具有传统管理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同时还具传统管理方式所不具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信息技术优势所在,也是企业形成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二 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作用
首先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商效益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是我国企业所最难做到的,也是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最需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支持企业的商业活动。其次,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提商服务水平对于现代企业来讲,通过网络这种良好的沟通渠道,在提供信息、共享信息的情况下还可以获取客户所关心的信息,把这些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处理,选择最合适的顾客群体是企业实现信息营销战略的关键。企业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互动性、个性化服务,可以大大减少销售的盲目性,还可进一步发展公共关系,在无形中争取更多的潜
在客户。最后,加强对外宣传,树立企业形象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改善企业形象,使其成为一个先锋的、高科技型的企业,是现代企业开拓信息、网络市场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在网络市场竞争中,作为一个拥有实力,可以在竞争中制胜的企业,必须率先进入WWW系统,以先入为主的资格去迎合普通计算机使用者的需求,满足他们追求个性化产品及服务的欲望。
可见,我们绝不能低估信息技术的作用,而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潜能。但是也要注意如果应用不当,也会起相反的作用,给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存在间题及原因
现在,我国许多传统企业都己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特点和作用,但为什么又还未能引进信息技术呢?有些企业为什么使用了信息技术却又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呢?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上存在差距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就目前开展的电子商务来看,也只是停留在BtoC(商家对顾客)的阶段,而作为电子商务主流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即BtoB)基本上没有开展。
(二)认识上存在差距,首先,传统观念的影晌。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广阔前景,但现阶段人们对它的了解直至参与,都需要一个过程,如电子商务,其次,企业的理念问题,亦就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这也是影响我国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原因。以我国现阶段的水平,企业最需要的不是哪种管理方式,而是理念更新和知识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国家整体来说,则要科教兴国,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三)领导不够重视许多领导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外表东西,是泡沫经济,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由于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盲目性,导致只见大笔大笔的投入,却不见收益,好像信息技术、网络就是一个无底洞,是泡沫经济。所以,这些领导在资金和人才的投入方面就显得十分欠缺。其次,有些领导认为信息技术的建
设就是配备计算机设备,“重硬轻软”。这些领导认为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建设无非就是在企业里增加计算机设备的投资,侧重点也是计算机的硬件。另外,有些领导以为企业内各部门都使用了电脑就是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这只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基本上仍处于文字处理阶段;难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数据的交流与共享,无法形成企业整体的协作运行。甚至有些领导还以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原来的管理行为。这些都是因为领导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重视、不了解所引发的许多问题,给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很大阻力。
(四)基础设施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就拿最明显的信息网络设施来说,网络传输速度太慢严重制约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我们的网络速度不仅太慢,而且太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难以承受。由于设施落后,网络传输的可靠性也大打折扣,包括软件、线路、系统的不可靠、技术上的故障等也可能对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也使得我国网络社会的规模还不大,上网者的阶层面还较小、未能得到普及。我国的企业正在改制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遍建立,目前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另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也是我国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障碍。我国现行的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存在严重计划经济的烙印,有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在全社会的推广。
(五)人力不足,要想使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拥有这方面的技术人才。但是,很多企业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这方面的人力不足,从而无法开展相应的工作。信息技术人力不足,企业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肯定将难以提高,信息技术人员不足,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需要、目标等,更无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制定可行方案,这样开发出来的信息应用系统肯定是不够完善的,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达不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目标。
四、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
(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主要是处理重复性的日常事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企业的重要决策没有作用及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企业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分公司或办事处等分支机构越来越多,此时,实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显得极其重要,许多企业在总结、介绍成功经验时,也都会着重介绍其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财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财会系统,一般包括总帐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统、应收应付账款系统等。企业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快速提高财务结算的速度,避免因时间差、信息不对称等所出现的诸多信息瓶颈问题,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报表,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为了促进我国企业对这方面的应用发展,(二)在企业故略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信息技术有助于企业快速方便地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及时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实现战略调整与转移。如,企业既可以获得宏观环境方面的信息,也能获得本行业及有关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用户、供应商、金融机构、社区等各方面的信息。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企业对其所处的产业环境、行业吸引力、盈利水平做出快速、准确的分析,从而及时地调整经营战略,有力地采取紧缩战略、稳定战略或发展战略,乃至采取多元化战略等,及时地投身于优势产业中去。其次信息技术有助于企业发现内部优势与弱势,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只有良好的内部运转管理,才能使企业具备竞争优势。
六、建议
我国企业的出路,一是要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二是要加强管理,加快
信息技术的开发建设。本文是对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主
要探讨了怎样加强企业管理,加快信息技术的开发建设和应用。
在国家方面,应该支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支付、结算、配送等方法,制定相关的标准,健全法律制度以及知识的普及,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单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转变的一次严峻挑战。
在企业方面,应该重视信息化建设,以人为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创新理念为先导,以务实的态度,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使企业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与传统技术、工艺相结合,对内实行高效管理,对外提高竟争力,整合利用企业的内外资源,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这样,才能使我国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沿着文字处理、作业级处理、战略级管理、知识管理等形式逐步由初级向高级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不断生存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美1布赖恩·L·乔伊纳著,王阳等译:《第四代管理》
2.李仕模编著:《第五代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
3.[美」罗伯特·斯库塞斯、玛丽·萨姆纳著;李一军、卢涛、祁巍、丁伟主译:《管理信息系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李航主编:《有效管理者一竞争优势》
5.关翔、秦琼、娄海、刘丹编著:《中国电子商务与实践》
6.[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2月
7.叶克林,《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综论80年代以来的三大主要理论流派》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执行力危机破解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执行力危机破解浅析
方向明
摘要:执行力是一切企业成功的关键,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管理效率,也就没有竞争力。企业管理中执行力的缺失,涉及到方方面面,影响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管理有效率是执行力提升的表现。因此,要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必须从执行力细节抓起,重视各个相关层面的管理,做到每个环节都执行到位。
关键词:企业管理执行力危机管理效率作用提高措施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是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都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特别对中小企业来说,面临的问题总是接踵而来。雄心勃勃的计划总是一败涂地——执行力不足!好的决策总是付之东流——执行力不强!企业在强盛壮大时,却突然出现问题——执行力流失!企业的付出与收益成反比——执行力黑洞!企业陷入“高层怨中层,中层怪员工,员工怨高层”的怪圈——执行力危机。由此,研究和破解中小企业管理执行力危局,迫在眉睫。执行力即贯彻力,它源于企业管理理念,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对企业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率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比所得出的核心结论,在企业界得到了广泛推崇。而所谓中小企业执行力,特指中小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各个经营单位、各个岗位的员工贯彻执行经营者制定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制度措施、发展计划和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能力。它是连接企业战略决策和目标实现之间的桥梁,直接制约着企业的经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一、企业管理效率与执行力的关系
企业发展的好与坏,与企业的执行力有着及其重要的关系,凡是业绩卓越的公司,特别是那些在世界上倍受推崇的公司,无一例外都表现出卓越的企业执行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执行力,组织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战略的实现速度和调整速度。
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执行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否科学,企业流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企业的制度是否完善和能否有效执行,企业的职能设置是否有重叠和漏洞,企业管理是否有越级汇报和越级指挥的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如果企业的上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则很难提高企业的执行力水平。而在企业中这样的问题却比比皆是。
二、我国中小企业出现执行力危机的原因
什么是真正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企业执行力比执较弱的原因往往就是:有了想法没有行动,有了行动看不到预期的结果。而执行力缺失,使领导者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一纸空文或一场空谈。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人员少,人才吸引力差,产出规模小,组织机构简单,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执行力危机的现状,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存在执行力扭曲
1、管理者执行力缺失
一般说来,在任何一个企业内部并非完全没有执行力,只不过现存的执行力往往容易发生扭曲,这与管理的链接或中间环节有关。主要表现为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两个层次执
行力缺失,因为企业的执行力大多由中层管理者具体管理来实现的。高层管理者总认为作出一项经营决策之后自己去做,这不是管理者的管理风格。他们常常把自己定位在描绘企业愿景,制定发展战略的层次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企业的大政方针上,因而他们的管理往往是制订出管理举措之后,就督促和要求别人去落实、去执行,从而导致高层管理者没有积极参与到执行中来。执行一项制度,本来是对企业负责的表现,但是有时却被中层管理者演绎成争权夺利的交易,要么从中平衡,要么从中渔利,失去了客观性。当企业推出一项管理举措的初衷是想加大管理力度,增强职工责任心,有效控制企业资源,纠正某种不良现象时。中层管理者在执行时却顾虑重重,设法减缓处罚力度,有时甚至消极应付,趁机将有关资源据为已有,能落实下去也便成了蜻蜓点水,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当然在现实中,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缺乏执行力的主要原因也包括如下情况:一是对执行结果有疑问。有些中层管理者对高层制定的决策常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打个问号,认为“很难执行”,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执行力度自然会大打折扣;二是领悟和沟通能力差。很多中层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领悟能力较差,往往是机械性按部就班地执行高层的决策,而缺乏对高层战略意图的真正理解,并且不敢和上级沟通,不会和下级交流,自然就不可能制定出有效的执行方案,更无法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加以处理;三是责任心不强。在执行战略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对原定的战略实施方案进行“自我加工”,导致决策执行的不完整,而且标准逐渐降低,拖拉现象严重,影响到计划执行的有效性;四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不少中层管理者局限于“各管一摊”,平时不注意加强横向联系与合作,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条块分割现象,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导致协调不好甚至隔阂,影响了企业目标的实现。
2、企业员工执行力缺失。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差,导致每个成员的个性差异很大,从而工作能动性、处事原则和方式、结果都各有不同,员工素质不齐,没办法老板只有事必躬亲,结果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不仅上不去,反而把老板累个半死;也有的企业员工对执行的偏差缺乏敏感性,对任务的认识不统一,行为也不尽规范,导致在实施中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对意外情况估计不足,导致执行过程中不能对具体环境巧妙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细节,而是只能反复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由此延缓了执行的进度和质量;甚至还有的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识有偏差,在执行过程中只追求个人利益,不顾整体目标,影响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管理制度存在执行力缺失
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混乱,存在着管理无制度或有了制度也不认真贯彻执行的状态。中小企业执行力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着劳动力和材料消耗无定额、成本核算不清等状态,管理层也还停留在“以人管人”而非“制度管人”的管理模式上,对管理制度的建设重视不够,随意性太大,结果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另一方面是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不强。一是这些管理制度出台时不够严谨,没有经过认真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就闭门造车仓促出台,而且经常是朝令夕改,致使员工无所适从;二是各项管理制度之间的整合性差,难以形成一股系统合力;三是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或者程序过于繁琐,不利于员工的执行,从而也降低了企业的执行力。
(三)存在执行力文化缺失
企业要有执行的文化,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执行一项计划不是谈生意,是不能打折扣的。任何找理由、说困难或者不仔细用心去做好工作就随便交差了事,对企业来说工作效率便大
打折扣。一个执行力好的企业,员工一定会“用心”去做事情;讲究速度、质量和纪律。有执行力的企业一定有追根问底的执行文化。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但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培育起有效的执行力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与员工现实的思想认识存在着差异,没有把执行做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所有有利于执行的因素都予以充分而科学地利用,所有不利于执行的因素都立即排除。以一种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使每一位员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并从骨子里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使团队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执行文化。
三、破解中小企业管理执行力危机的基本思路
(一)校正执行力的扭曲
执行力扭曲是一种十分棘手的现象。它虽然是管理的中间环节所致,但不能断然取消所有的中间环节,还必须赋予企业员工必要的管理权,从较正扭曲的管理入手,采取如下的措施则是必要的。
1.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祛邪扶正。企业管理者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好。自己订的规则自己要模范执行,不能随意解释和随意修改。我国的许多成功的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是精英式的人物,都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2.充分沟通。通过充分沟通,使员工在正确理解管理举措的基础上心往一处想。重大管理举措的出台应充分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在讨论中允许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质疑。并且认真对待不同意见,使管理举措更加完善。这样可以使管理举措变成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大家产生认同感。
3.注重落实,建立公正的考核制度。如果在推出一项管理举措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那么就应当注重落实,不能虎头蛇尾,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对执行中有争议的问题要及时澄清,统一认识,迅速纠正执行力扭曲的苗头。建立考核制度,形成奖惩与激励机制,形成制度执行中的责、权、利明确。
4.培育执行力文化。从某种程度来说,企业文化与其说是企业的文化,不如说是领导者的文化,如果企业领导者能从战略高度来看待执行力,并对此有了将执行坚持到底的坚定信念和决心,那么,企业领导者就会通过其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并在潜移默化中在企业内部逐步构建一种执行力文化,让执行力成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
(二)确定工作的基本流程
如果企业管理者合理分工,用心给员工安排种种利益驱动和福利组合,员工也是热血一片,准备大干一场,执行力就一定强吗?也不尽然,还有其他问题:员工知道怎么做吗?具体的目标方法过程都熟悉、清楚了吗?这个如果没有明白,事情一样乱,执行力就更谈不上。一套完整的方法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要员工参与项目的设计,市场活动的设计又不是国家机密,真正同行之间的创新性也没有多少差距,在一些常规性的、非特殊保密性的项目设计上,尽量脱离闭门造车,应与具体执行员工多多接触与沟通,并吸纳一些有思路的执行人员来参与活动设计,多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才能把项目方案做得更加完整有效。而且参与项目方案的设计,这对执行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起到很的调动作用。其次企业管理者要善于解码,把工作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过程并描述清楚,管理者应尽量从执行人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最后要监督到位,如果有套强有力的监督在持续工作,监控到位、及时修正,一定会保证业务执行系统的有效工作。严格地说,与执行工作并行的监督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执行过程中不出现迟缓和偏差的问题。
由此我们总结得出如下工作流程:项目计划设计、确定→岗位分解、职责清晰明确→持续监督修正。
(三)解决好职业经理人问题。职业经理人是中小企业制度化建设和重要执行者。但在目前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职业经理人与中小企业中的企业所有者的矛盾问题。由于职业经理人是管理分工的结果,所以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要解决这种冲突,真正有效的机制是逐步创造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来衡量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价值和应该获得的报酬,从而使这一问题得到相对合理的解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社会整体的发展促成市场的发育。二是解决职业经理人的培养问题,应尽快形成经理人阶层和经理人市场化运作。三是用制度来保证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健康发育与发展,这需要重视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在财富创造上的重要作用:重视职业经理人与出资人形成有利于企业高效率地持续发展的制衡关系;重视职业经理人与出资人的组合是双向选择和契约的约束关系;重视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上激励与约束的作用,尤其是在约束制度建设上。
四、结语
提升管理执行力是企业追求管理效率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上到高层管理者下到员工的意愿、技能及流程的合力成果,也是由此形成执行力文化的内化过程,只要找准着力点、不断提升执行力,才能拥有良好的管理效率,把企业做大、做实、做强。
参考文献:
1、谢凌、吴绍琪,当前我国我企业执行力研究述评,《中小企业科技》2004.42、叶世超,培育中小企业企业执行力的探讨,《经济论坛》2009.83、吴艳丽、邢秀凤,中小企业执行力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09.24、王俊,中国民营企业管理制度执行力的实证研究-以温州为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四篇:ERP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ERP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衡量一个企业的ERP能否成功应用,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能否达到要求!ERP不只是一个计算机系统,它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与决策能力的执行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提高管理能力水平
通过ERP系统,使信息的传递和获取更准确、更及时,使管理人员提前看到企业运营的发展趋势,从而赢得了时间,可以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使管理更有效。
把ERP作为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使得企业整体合作的意识和作用加强。通过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传递,把大家的精力集中在同一个方向上,以工作流程的观点和方式来运营和管理企业,而不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个部门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市场销售和生产制造部门之间可以形成从未有过的、深刻的合作,共同努力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市场。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通过ERP系统,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归集于系统,并最终反映在企业财务系统中,实现了财务系统与企业的各个系统的无缝衔接,便于加强内部控制的开展实施与财务的日常监督,并简化了财务核算的过程,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并最终使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为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财务工作效率地提高主要表现在:由于各个系统资源的数据共享,生产数据、采购数据、销售数据、库存数据都经过系统的流程处理直接进入财务系统而生成日记帐分录,简化了财务人员的凭证录入及核算工作,由之前五天结帐的时间直接压缩为二天或一天即可完成;大量的财务分析报表(如:销售月报表、按客户销售分析表、产品销售毛利表、产品产量统计表、库存收发存报表、应帐应付帐龄表等)也可在系统中直接实时查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将之前的财务分析所需的二天时间直接压缩为半天即可完成,为管理层进行财务决策赢得了充分的时间。
三、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通过ERP系统,使各个部门之间的流程得到优化,实现了最大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生产计划的有效控制,减少了企业的库存,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并最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概括了我国中小 企业 的特点,分析 了我国中小企业管理 会计 模式的 研究 现状,并提出基于中小企业特点的战略成本目标价值链分析的模式和保证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顺利实施的措施。
中小企业对我国 经济 增长和 社会 发展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所实现的 工业 总产值占全国的60%、利税占全国的40%.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总体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多变、公司上层稳定、普通工作人员流动大、公司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经营成本和利润相对较低、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相对复杂且灵活性大等特点,其管理会计模式是基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即人治、决策信息单
一、控制制度不连贯、灵活多变、管理会计 方法 运用较单一等。其成因比较复杂,有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所致,有研究者 理论 联系实际不足所致,还有我国 法律 制度方面的原因。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探索构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会计模式。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会计模式及研究现状
管理会计模式是指在特定的 历史 时期和环境下,一个国家某种经济型企业类型普遍适用的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用以实施管理会计的方法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是在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共建美好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获取最大收益,实现自身发展所构建的模式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多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使用管理会计方法,如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等,尚未形成有效的模式体系。现有的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就是在传统管理会计模式的基础上,运用 现代 管理会计方法为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服务的。传统管理会计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而建立起来的,基本未考虑企业外部经营条件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而是站在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立场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信息支持。其主要围绕企业现有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较少涉及人力资源配置与运用 问题,以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为主要 内容。当今学者普遍认识到这些问题,也做出了一些尝试:有的学者建议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方法,指出要走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道路;有的学者提出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制定管理会计准则;还有的学者建议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等。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盲目跟随国际潮流、洋为中用不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对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大、中型企业也如此)的研究,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abc管理会计模式
“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是当今国内研究最广泛、成果最突出的管理会计内容。2006年6月在上海财经大学顺利召开的“管理会计在中国发展及实务运用”国际研讨会上,来自英国、日本、台湾、香港等50多所高校的1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了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研究方向和运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中外学者对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 应用 进行了分析、阐述。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研究与发展集团主席罗宾先生所作的《通过abc创造透明度:了解纷繁芜杂现实世界的真谛》主题报告指出,企业必须通过分析自身劣势来应对行业周期性低迷可能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而正确找到劣势的关键在于作业成本动态分析,其核心为联合思考。同时,在对dhl公司进行的案例研究中,罗宾教授将公司部门业务分为三类:核心业务、辅助业务和转移业务。尽管从传统视角来看,三类业务都会导致制造费用的发生,但是根据abc动态分析,核心业务和辅助业务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因此发生制造费用的业务不一定都是必须削减的。日本大阪私立大学冈野浩教授作了题为《管理会计的引进和创造——成本企画和abc结合的理想模式》的报告,探讨了日本式abc成本管理模式的引进模式。上海财经大学潘飞教授的《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实施的案例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了abc在许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过程,包括开始阶段、采用阶段、适应阶段和接受阶段。潘飞教授通过因素阶段模型的研究框架,从技术、行为、组织、环境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许继电器对abc的实施过程。金蝶国际软件集团高级副总裁金卓君女士发表《erp环境下成本管理方法》报告,分析、总结 了erp环境下成本管理模式和基于成本驱动的erp管理模式,并以许继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erp作业成本管理的实践。南京大学杨雄胜教授根据国内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提出要从企业高级控制、中级控制、初级控制各方面分别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加强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模式的管理监督。清华大学于增彪教授和赵晓东提出了中国集团公司管理控制系统的两个模式,财务控制模式和财务主导型控制模式。针对我国理论与实务相脱节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于富生和张敏认为,要将价值链会计由一种会计思想上升为会计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二)关于管理会计模式的其他思想
何建国提出了我国现代三大管理会计模式的构想:
1.精益生产(lp)管理会计模式,提出减少管理层,强调企业各部门密切合作的综合集成,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建立功能交叉、人物交叉的小组,实行协力工作,保证不同职能的员工能够迅速沟通。这种方法注重加强功能部门的一体化,保证以最大限度的灵活性,灵敏地反映环境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和适当的价格提供质量优良的适销新产品去占领市场,并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2.敏捷型管理会计模式。敏捷制造(am)是随着现代 科技 的发展、产品周期的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不断变化和不可预测市场的变化而产生的,由对产品的大批量低成本需求向着满足用户的最大需求转变,要求产品个性化、多样化、完善化,并要求能及时满足供货需求。它强调人力、组织和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企业能实现其最终目标即企业在不断发展变化、无法预测的环境下增强竞争能力的管理会计模式。
3.构建scm供应链管理会计模式。供应链(scm)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连接上游和下游创造价值而形成的组织 网络,由供应、运输和需求三要素组成。
供应链和敏捷制造管理都是建立在虚拟的企业供应及协作组织的网络构架上,敏捷制造模式的成功运作必须基于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而借助敏捷制造的事实,供应链管理也得到了许多关注,成为当今国际上具有 影响 力的一种企业运作模式。
何建国的三大管理会计模式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创新性理论基础。
蔡文兰提出了知识经济下变换主题,树立多重目标的管理会计模式。她指出,管理会计不应将企业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增值作为唯一主题,而要以企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企业未来管理会计主题,以综合业绩评价制度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制度。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具体分为财务经营业绩评价、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业绩评价、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业绩评价和企业 学习、创新与成长的业绩评价四大类。这应该成为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变革的思想基础。所谓多重目标,可以概括和引申为当代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中小企业价值增值应该建立在战略成本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
邵建军等提出了引入约束理论(toc)构建适应速度经济的管理会计模式。这种模式将所有系统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价值链),通过分析和控制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制约,以不断提高制约环节的效率,同时以制约环节为基准设定生产计划,从而使企业达到持续改善目标的管理思想。这种模式注重关键资源的管理,强调实践管理的重要性并体现整体观。其实,对于中小企业控制制约环节的明显效果不仅仅体现在生产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企业资金周转和信息决策控制方面,及时收回的应收账款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生机。
王军在分析传统管理会计体系存在局限性的基础上,结合20世纪80年代呈现的两大管理会计发展趋势——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基础管理会计,提出了构建战略导向作业基础管理会计模式的观点。所谓战略导向作业基础管理会计,就是将传统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基础管理会计整合而成,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作业基础管理为基本实践,全方位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新型管理会计模式体系。这种模式综合了当今国内外管理会计模式研究和应用的最新理论成果,将两大管理会计模式整合在一起,既制定目标,又保证落实,是当今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引用、借鉴的有效模式。但是在作业基础的选择划分上,该模式没有对中小企业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企业管理会计模式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实践性差,没有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构建相应的管理会计模式。侯齐敏曾对我国中小企业做过一项是否应用过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应用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
1、表2可知,管理会计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运用的内容还不十分广泛,并且责任会计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很多中小企业的责任会计职能形同虚设。管理会计的方法亟待推广,管理会计模式的构建需要如制度建设、目的分析、方法研究、实践开展等多方面做出管理会计模式构建的努力,包括国家法律制度,中小企业自身内控建设和员工素质提高等等。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
(一)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的影响因素
1.经济体制和法律环境的影响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模式就是在传统管理会计模式基础上,运用现代管理会计,为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服务的方法论。我国的经济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第一次是从旧体制转向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前一转变,我国全盘照搬苏联的管理会计模式;后一转变,则大量吸收西方(主要是美国)的管理会计模式。但由于西方国家并不重视体系研究,从而使我国会计界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