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故事 用 爱 的 金 钥 匙 开 启 童 心
课程故事——
用 爱 的 金 钥 匙 开 启 童 心
黑龙江省宁安市海浪镇中心小学李 丽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信奉这一点。从踏上教坛的第一天起,我就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立志用爱的春风鼓起学生理想的风帆,用爱的春雨滋润学生求知的心田,用爱的温暖融化学生生活的困倦。
童心是智慧之树的小嫩芽,是创造之花的花骨朵,是师爱的源泉。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失落了童心的教师或许能教书,但绝对不能育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单纯、幼稚,难免会犯很多错误。一个真正理解学生的教师会放下教师的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以孩子的目光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心灵的窗口,并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宽容的空间,理解孩子那纯洁的心灵、唤醒他们沉睡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开启智慧矿藏的大门,鼓励他们不断地探索、挖掘。
在我书桌上有这样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老师,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这是我班苏云龙同学送的,之所以置于如此醒目的地方,是为了能随时看看。
记得刚接班不久,班上有个特别贪玩的同学,作业要么乱糟糟,要么没做,学习不认真,最致命的是他喜欢打架、骂人,写了几次保证书也不见好转。一次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听讲,突然一声“好球!”在课堂上炸开了。原来他隔着窗户
在看六年级同学上体育课。这情不自禁的赞叹,划破了课堂的寂静,望着这个不知花了我多少心思而又无可奈何的学生,我真想当众狠狠训斥一顿以平息我心中的怒火,但想了想,还是冷静下来,掩饰住瞬间笼罩在脸上的愤怒。
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交谈中,我知道她父母忙,父亲将他放在奶奶那儿,没有人会过问他的学习和生活。从此以后,我就非常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再也听不到孩子们报告他做坏事,组长也不再报告他没有做作业,他的成绩也不再挂红灯了。他的每一次进步我都为之喝彩,我总是鼓励他下次做得更好些。每当看着这张卡片,我都仿佛看到一艘小船正驶向理想的彼岸„„
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他们憧憬与向往的未来,每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企盼着引导与帮助。正如《爱在人间》中所唱的: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作为一名教师,一个承担特殊职责的工作者,更应该懂得用爱去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的童年充满欢声笑语,让他们的成长不再有迷茫与困惑,让他们的童年充满美好的梦想。因此,几年来,我深深爱着我的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懂得:爱是开启童心的金钥匙。
第二篇: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的班主任观是——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它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成就未来。”带着这位伟大诗人的谆谆教导,如今的我,已是十几年班主任工作的践行者,在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离开了爱,一切教育将无从谈起。
首先,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能力,教育将无法入手。作为班主任,我时刻都在寻找机会,了解每一个学生,捕捉每一个能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契机。让每个孩子能在老师殷切的话语中、期待的眼神中、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切实的感受到老师的爱。
其次,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教师多一份尊重,学生就多一份自信。我们对待学生,就要将心比心的思考,推心置腹的教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被别人尊重的滋味,享受到被别人尊重的快乐。唯有这样,他们才能学会尊重别人。
再次,爱学生就要信任学生,唯有信任才能和孩子交心,才能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捕捉他们的亮点,以便制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在信任中汲取力量,在鼓励中茁壮成长!
最后,爱学生,还要宽容学生。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和关爱。试想,一个同学看不起,老师看不上的学生,将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肯定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如果你认定一个人是璞玉浑金,缺的只是琢磨而已,那么,尽管他身上有一些小缺点,你的宽容也会使他慢慢成为一块璞玉。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一座未开发的宝藏。只要我们用一份尊重的情意、一个信任的眼神,一颗宽容的心去真诚对待他们。那么,他们弱小的心灵定当被感化。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只要我们用爱,就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让我们用自己全部的爱心,去呵护每一颗稚嫩的心灵,去陪伴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弹出的一篇篇乐章吧!
谢谢大家!
第三篇:用爱走进童心世界
用爱走进童心世界
崔承惠,女,甘肃省兰州市人,1975年生,共产党员,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1995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曾先后获得“省优秀班主任”、“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省园丁”等荣誉称号。2012年同于晓彦老师共同成立“崔承惠?于晓彦”语文名师工作室。她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她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重要体现。崔承惠把爱作为教育工作的开始,她深知有了爱,工作中的很多困难才会迎刃而解;她觉得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关心,是一种美和享受。平时,崔承惠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工作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可亲。她捧出一颗心,献出全部情,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用行动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教育学生。
爱使她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
“努力过、付出过,学生回报给我的笑脸,是我工作激情不减的源泉;学生回报给我的细微的爱,使我在困境与失意时还能抬起头来看见艳阳天;学生与我之间那种心的互动,是我继续往前的动力来源。感谢我的这些学生,是他们让我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魅力所在,是他们让我体会到了以前所没有体会到的、一个班主任心里蓦然间会出现的幸福感,是他们让我深深喜爱上这份苦与甜交杂在一起的工作。”
崔承惠经常说,她是一个幸福的人、幸运的人。她一直非常庆幸能成为一名教师,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她觉得站在讲台上的自己是最美丽的。
初为人师,她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遇到了她的第一批学生,那是一群可爱懂事的孩子,那是一群可爱可敬的家长。走上讲台,看着台下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她告诉自己:要好好地爱他们,决不能伤害他们,要成为他们的好老师和好朋友,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欢声笑语,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那时,她家住在安宁,她每天来得很早,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带领他们读书,她很认真地备课,也很投入地上好每一节课。下课了,她很少呆在办公室,都是在教室里和孩子们谈话或玩耍,放学了,她仍留在教室和学生们一起打扫或聊天。她是孩子们的老师,又是孩子们的大姐姐。在对待学生时,她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坐、立、摆放书本、收拾书包、上课听讲、发言等等都进行了规范,并选出了几个优秀的班干部,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好帮手。年轻的她很快适应了教师的角色,她的班也变得井然有序,她也赢得了孩子们的心,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他们的喜欢。
一年级的孩子自立能力差,开学不久的一个下午,教师里突然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几个孩子喊起来,“崔老师,飞飞拉裤子里了!”一时间,孩子们纷纷捂着鼻子,用手扇着,教室里乱成一团,飞飞又羞又急,难受地哭了。崔老师什么也没说,带飞飞到教工厕所把内裤脱下来,用纸把粪便擦干净,让飞飞穿着外裤在办公室等待家长。而刚参加工作的她,什么也不想地拿起飞飞的内裤洗了起来,家长赶来后看到这一切,感动得说不出话来。飞飞在毕业时对崔老师说:“您的关心和帮助,我永远也忘不了。”如今的飞飞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了,他来看望崔老师时依然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崔承惠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她的挚爱,她的自豪,她心中的希望。班上有名叫的康康学生,由于腿有残疾,走起路来不稳,再加上学习成绩不太好,几个班里的“小淘气”会经常欺负他,还跟在他后面学他走路的样子,这使康康很伤心。崔承惠见状,反复教育其他同学要同情和关心康康,在学习生活上多帮助康康,还在全班学生面前经常表扬康康穿着干净、心地善良、遵守纪律。同学们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明白了他的困难,再也没有人欺负他了,而且帮助他、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多了。在崔老师的真诚引导下,康康学习进步了,家长也反映他在家中变得开朗活泼了……
作为班主任,崔承惠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她的心和孩子们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正像她的学生所说的:“我们表现好不是怕崔老师,而是爱崔老师,表现不好会让她伤心的。”每当她看到自己的学生有了进步,她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心里也会感到不可名状的充实和欣慰,这是一种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的乐趣。
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家长谈到崔老师,总是交口称赞。她已经毕业的学生们自发地为她过了足以令她终生难忘的一次生日庆祝会,那些孩子不知怎么知道了她的生日,在小学毕业后的第一年相约来到家里为她庆祝生日。还有一个来不了的孩子,在电话里为老师弹奏古筝祝贺生日,当十几个孩子为她说“老师,祝你生日快乐”时,崔承惠觉得那是她最幸福的时刻。这些孩子如今都已上大学了,他们在考上大学的第一年,组织在一起看望他们的启蒙老师――班主任崔老师时,纷纷感谢老师带给他们那段幸福、快乐的童年。
爱让她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育教学工作不只有阳光灿烂的笑脸,更有失意与一筹莫展。挫折使我成长,挫折使我变得更坚强、更善于思考,挫折使我的步子会迈得更稳一些。”
接手了新的一年级后,崔承惠发现孩子们虽然喜欢她,但是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再加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上课时教室里总是乱糟糟的。班上的男生人数多、活动量极大,“蠢蠢欲动者”不在少数,大有“微微风簇浪,顿作满河星”之势;还有几个孩子在各方面始终跟不上,学习上困难不说,习惯上更是一片空白。对于这种情况,崔承惠着急得甚至哭过几次鼻子,但是,她始终没有被困难吓到,更没有放弃,她冷静仔细地分析问题,发觉自己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些孩子。这些孩子在宽松民主的家庭中长大,从自由快乐的幼儿园中直接来到了小学,学到的知识多,学会的规矩少。因此,他们不喜欢“老母鸡呵护小鸡那样小心有余的引导”,他们喜欢的是时刻被着想、被尊重和被了解,他们需要的是能够注意与他们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真诚、坦荡,能够为他们付出真心与信赖他们的老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得知大部分原因在自己,是自己没有把握好和学生交往的分寸,而不是学生的问题时,崔承惠下定决心解决问题。
首先,培养好习惯。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应该是混乱的,所以她对孩子们进行了细致的常规教育,并手把手地教班干部如何帮助老师管理班级,通过两周一次的评价制度,激励班干部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利用读报时间让孩子们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并还从网上学习一些中学老师的做法,把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学到歌曲――《黄鹂与蜗牛》变成了班歌:二三班是个好班级,同学们懂事又聪明,我们快乐的在一起呀,学习知识学本领……并制定了班级宣言、班级目标、班训、班级风貌,且通过小组长打分的量化形式,对全班同学进行了监督与提醒。
有了目标,有了规矩,她的班级开始有了起色,她也更多地用有针对性的鼓励和赞扬取代了责备,孩子们与她的感情更深了,她又悄悄地走进了这一批孩子的心里。课堂上孩子们听讲认真,精彩发言此起彼伏,听过她的课的老师无不赞叹这班孩子的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班级任课老师们也传递着这令人愉快的信息。在全校的运动会和文艺演出、广播操比赛等各种活动中,她的班都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良好的团队精神取得了好成绩。
每当她离开教室,身后总跟着一群孩子说:“崔老师,我还有话想对您说……”“崔老师,刚才的问题,我还有想法……”“崔老师……”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师们,对天天跟在她屁股后面进来的孩子们真是哭笑不得。
她用心对待孩子,用情感染家长。“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上的绘本故事”、“过生日时在课堂上拿老师的电话给妈妈打电话,感恩母亲”、“给父母长辈洗洗脚”……这些做法,帮助了学生,感动了家长,让孩子们更加懂事,让家长们更加欣慰他们的孩子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爱是她前进的不竭动力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是一个施爱者,学生如一株株稚嫩的幼苗,时常需要“爱”的阳光雨露来滋养和浇灌。当他们需要时,不要吝啬,多给他们一点满足,多给他们“爱”的关怀和体贴,让他们体验到师爱的真诚、伟大、神圣和无私,这样做,你会领略到更多的乐趣和欣喜!欣赏着孩子们那甜蜜的微笑真的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作为一名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崔承惠深知过硬的教学能力和广博的课外知识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她知道这样的教师,会以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采浑身会散发出如同明星一般的光彩,从而深深地吸引孩子们。因此,她在备课、上课、辅导与作业布置上下功夫,在课堂上体现创新意识。她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她潜心钻研,精心实践,把创新教育、赏识教育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备课时,她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进行课堂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情感熏陶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逐步具备学习的自主性。
她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并在课堂上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并融入了小古文、绘本等相关内容,使她的课堂充满诗意、富有激情、容量大却又轻松自然。老师们说:“崔老师的课,让人听着很舒服”、“小崔的课总让人眼前一亮!”、“崔老师的课堂语言真美!”学生们这样说:“崔老师的课我最喜欢上,每次上语文课,我都特别高兴。”崔老师感到这是对她最高的评价。
同时,她还积极努力地学习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老教师的宝贵理论与经验,并将所学融入了自己的教学之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趣、实、活、新”教学风格。
在平时,她是个酷爱读书的人,也是个热爱学习的人。只要有培训学习的机会,她总是最积极、最认真的。坐在第一排,最专注的人总是她。她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渗透在了自己的生活中,在钻研教育教学的同时,她还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广泛地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多元。1995年兰州师范学校毕业之后,1997~2000年她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在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函授学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阶段的学业并被评为优秀函授生;2002~2005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函授学习了本科阶段的学业。
近几年,崔承惠更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她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园丁、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首届优秀班主任、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兰州市级骨干教师、兰州市优秀教师、兰州市教学新秀、城关区名师、城关区模范班主任、城关区教学新秀、城关区优秀教师、城关区优秀团员、兰州市联校、校本培训优秀学员、城关区“十二五”中层干部培训班优秀学员。她参与的课题研究获甘肃省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本人主持的省级规划课题《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已通过鉴定。
与此同时,崔承惠还会毫无保留地帮助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参加语文、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比赛并获奖。她和青年老师相互听课、评课,她真诚地把自己从教的经验和感受和老师们分享,让老师们和自己一样能感受职业的幸福感、归属感。作为城关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名师,她更是广泛地帮助本校以及工作室中的所有成员老师,她还热心地帮助支教的乡村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网络上帮扶这些老师。
她还多次在校内校外担任观摩课、研讨课等公开教学,以及赴甘南、临夏、皋兰、榆中、永登,以及城关区所辖的偏远地区青白石、二营、雁滩等地参加送教支教任务,获得了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带着梦想,她从这里出发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低谷,碰到瓶颈,会失意、会徘徊……名师工作室给了我们这些热爱教育、热爱语文的志同道合者提供了精神慰藉的家园,构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必徘徊、不再彷徨,在教育教学之路上,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勉励,携手同行在诗意幸福的语文教学之路上。
2012年12月14日下午,“崔承惠?于晓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启动仪式伴随着阵阵热烈的掌声、热情的笑声、热切的话语声,在静宁路小学多功能教室举行。崔承惠至始至终都记得,工作室的成立是本着“合作、辐射、引领、提升”的原则,使不同梯度的教师能在工作室这一载体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崔承惠还记得,小语会陈锡萱会长对工作室成员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老师们能借助工作室的平台,提升教育品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推动教学研究和实践。
从那时起,全体工作室成员便聚合力、谋发展,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在课堂教学、课改实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示范、指导、引领作用。一方面从提高工作室成员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层面入手,提升团队实力。另一方面面向城关区广大教师组织开展活动,力争把“崔承惠?于晓彦”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城关区小学语文教师的展示平台、成长阶梯、辐射中心。
语文大家王崧舟老师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
所以,“崔承惠?于晓彦”名师工作室注重向老师们传递教育理想与教学特色,努力让所有的老师走进学生心灵,追求诗意课堂,做幸福的教师,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工作室的相处和磨合活动中,她们的教育理念趋于统一、形成共识。
源头活水书中来。为实现教育理想,就必须要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以充沛的激情,灵动的教学智慧,开放的语文视野,构建语文课堂,使课堂充满激情,灵动而鲜活。对此,工作室要求每位成员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向书籍学习,因书籍而智慧。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工作室的活动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引导老师们研究自己的课堂,学习名家的课堂,展示自己的课堂。所以,崔承惠和于晓彦聘请了省教科所王毓新博士,省特级教师张丽红校长,省特级教师、城关区教研室石英主任为专家顾问,指导工作室的各项活动。她们虚心向各位专家请教,向身边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与片区的语文教师合作,整合城关区小学中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语文教师,依托名师工作室的平台,聚焦课堂,结合《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这一省级规划课题,不断探索构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途径。
工作室的建立与活动的开展,让崔承惠和于晓彦深感肩头责任之重,压力与收获的并存,她们将这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和困难,视为是对自身挑战,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让工作室日渐步入正轨。两位老师告诉记者,她们会借助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组织好活动,更好地完成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搭建好名师工作室这个舞台,给更多的年轻教师以展示的机会。崔承惠说:“工作室的老师们约定:从今天开始,我们永不抱怨、绝不生气、耐心无限,我们相约优雅、我们相约越老越温婉、越老越美丽、越老越帅气!”
有人说: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是的,平凡的岗位,背对一块黑板,手扶三尺讲台。可是,面前是祖国明天的栋梁之材!这里没有波澜壮观的长剧,这里没有震撼环宇的风雷,这里只有耕耘,这里只有播种――理想的种子在爱的雨露里发芽、开花、结果。崔承惠决心要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一生去浇灌祖国的花朵!她愿意带着人民教师闪亮的风采,令平凡的教学生活里飞出动人的歌,让这歌声里熔进她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无限的爱。这就是她今生无悔的选择!
编辑:王金梅
第四篇:用爱开启成功之门
用爱开启成功之门
摘要:对于教育工作者爱是永恒的主题,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才是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爱是教师赋予学生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教育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用真诚的爱改变了学生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形象,使他们恢复了自尊心,增强自信心,树立了的理想目标,有了奋斗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爱赋予教育的成功的巨大效果。
关键词: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教育就不会成功。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唱红大江南北的歌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爱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它将人们紧紧地拧在一起。在爱的海洋里,我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度过了一道道难关,是爱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更团结、更和谐。
在教育这个大舞台上,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是开启成功之门的盏盏烛光。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至今想起仍颇为感动。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大教育家的一番话,让我们倍受感动,这也说明,爱是教师赋予学生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能让无数的少年英雄更健康地成长。在我们的青少年中,有一批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教师的爱心要特别表现在锤炼其意志、帮助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方面。对有些有生理缺陷或家庭贫寒的学生,老师的爱特别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使之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孔子对学生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学生对他情深谊厚、终身难忘,听其言,信其道,使这位古代的教育家门下有弟子三千之多,达到了教育的空前成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用爱心去开启成功之门,结合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爱是协调师生关系的桥梁
很多学生在入学以后,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减弱,与学校的关系开始加强。在人际关系上,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日益密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成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会不自觉的做出自我评价:“我是班里的好学生,老师喜欢我。”“我思维不敏捷,学习一般,老师不喜欢我。”等等。学生的种种评价来源于教师,他们通过教师的语言行动,认识自己的对与错,从而形成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消极走下坡路的可能。如我带的班里,有一个叫李蒙桓的同学,三年级时,我接触到他,他个头不大,很调皮,但话语不多,通过作业批发,发现学习很差,作业中错字连篇,很多字缺撇少捺,字迹潦草,看不清。于是,我就从主观上找原因,他家只有一个男孩,父母非常溺爱,对他要求不严,原来教他的教师对他也有些放松,自己小不懂事,久而久之,成绩越来越差,自己也放纵了自己。病因找到了,我就主动与其交谈,让他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在此基础上,我采用了鼓励式的爱。只要有点滴的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使他的错别字大大减少,作业按时完成上交,成绩也由原来的一位数居然考了43分,如果没有爱的沟通,哪能取得可喜的进步。所以,教师要准确的把握住学生反馈的信息,正确使用教师之爱,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老师的眼中,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样的,我们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值得老师去爱的地方,从而融洽师生关系,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的爱要用服务的方式来表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蜡烛,是园丁等等,这些都是社会赋予老师职业的崇高评价,同时也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老师要像商品行业那样,将“为顾客服务”融进“为学生服务”之中去。教师再不能像以前那样高高的站在讲台上,指手画脚,把学生当成工具来调用,而应用服务的心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充分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用最优惠的服务,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让自己的“商品”使学生乐意购买和接受。课外辅导、上门家教、促膝谈心等都是爱的服务方式,只有把这种方式纳入自己的实践中,才能使自己立于竞争激烈的不败之地,才能使自己从事的事业更加光荣而崇高。
三、用心去爱是学生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
一名教师真诚的去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会让学生感到内心的温暖,产生精神力量,促使其前进,接受教育。美国的一名教育家曾经做过一次试验,他从某小学的学生中选出了几个组,并宣称对这些学生进行“发展预测”,之后,把优秀的学生名字告知有关老师。其实“发展预测”只是摆架子,而优秀学生的名字也是随意指定的,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老师的爱和期望的情感微妙的传给学生,使学生在老师的期盼中看到了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使他们更加自爱、自强、奋发向上,力求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进步。可见,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与老师的爱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对他们的爱和热切的期望可以产生巨大的动力,促使学生进步、向上、自强不息。
四、用心去爱,是达到理想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教师只有用心去爱才能让学生信赖,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对教师采取的态度,和他对学科的兴趣,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喜欢的老师,他的学科就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学习格外努力,成绩就好。反之,学生不喜欢的老师,也不喜欢他授的课程,更谈不上努力,成绩也不好。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般是关心爱护他们的老师。因此,对一些潜能生,教师更应该付出更多的信任和关爱,一点点去融化聚集在他们心灵中的坚冰,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一片真心,是真正的好。教育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老师用真诚的爱改变了学生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形象,使他们恢复了自尊心,增强了自信心,树立了积极的理想目标,有了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也许,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但有了这种勇气和信心,就能克服困难和挫折,最后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结果。
五、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于一个好老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师不断地向学生施加爱,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爱中认识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加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他们乐观向上,奋发进取,才会有豁达,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和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它成为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美与善无动于衷的人。”因此,老师的关爱使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添加剂,只有正确的运用它,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
六、爱心的投入,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老师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多年的辛勤耕耘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达到师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相通,才能达到教育成功之目的。因此,教师要严格做到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把爱的信息渗透到各个角落中去。站在讲台上,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都希望把爱地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孩子。看到他们先打招呼,先问好,学生问老师好时,一定要回一声:“你好!你们好!”这些看似简单却容易被忽视的事情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经常和学生们讲,身份上我们是师生关系,但人格上是平等的,作为老师对学生真诚相待,用爱去做工作,做到严而有度,爱而不娇,当学生们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我会主动帮助,当他们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我会尽力解决,当他们有缺点错误时,我会积极引导,当他们有了成绩时,我会由衷的祝贺他们。我所做的一切源自一个“爱”字。我的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拥护和爱戴,当我嗓子沙哑说话困难时,他们拿来了润喉片,当我生病在家时他们又多次到家看望。就在这些小事上,我看到师爱在学生身上的表现,同时也让我感到教师工作的平凡与伟大。很多孩子都是走出母校的大门之后又回到学校找到我交流谈心,畅说着学习中的苦与乐,我也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和群众的好评,被评为区先进工作者,推荐为县、市级骨干教师。
总之,爱是一种无穷的精神力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添加剂,是每一位教师展示教育风采的有效途径,广大教师应当以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的指导学生,沟通学生思想感情。我相信,用爱开启成功之门永远是成功的。
用爱开启成功之门
作者:白钦钊单位:鲁山县露峰第二小学电话:时间:
*** 2010年11月
第五篇: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
开 启 课 堂 教 学 的 金 钥 匙
——论中学语文导语艺术
福清海口中学 刘志群 [内容摘要] 导语是架在师生之间课堂教学的第一座桥梁。它是教师上课时对学生讲的与教学目标有关、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好的导语能在很短时间里安定学生的情趣,吸引听课的注意,引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扫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做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本文从情感传递、设疑激思、幽默风趣、直观电教四个方面的导语设计思路来论述如何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
[关键词] 语文 导语 艺术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语如同缓缓拉开的序幕,促使学生不眨眼的观看精美的布景;又像拉开了殿堂的大门,诱发学生竟相登堂入室。魏书生老师认为:“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是啊,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就是重槌的第一锤,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出不同类型的精彩的导语呢?根据我的从教实践,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突破:
一、情感传递式,产生共鸣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谓情感传递就是用充满与作品一致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我们若能在开场时迅速地创造出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感,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引起或激动或愉悦的学习情绪。如:在教冰心《谈生命》一课时,我用激情的语言描述:生命是可贵的,因为每个人只拥有一次;生命是永恒的,因为它有价值和意义;生命是伟大的,因为它为民族、为正义、为真理、为理想而辉煌。是啊!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而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有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果”,有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调。这则导语,用浓郁激情的语言调动起了学生对生命的感悟、理解、升华。“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字字传情、声声表感的导语使学生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下,在催人泪下的情感中受到洗礼熏陶,恰到好处地实现了导课任务。
二、设疑激思式,富有悬念性。
思由疑引起,有疑才有思。所以,教师巧设疑点导语,能使人产生心理追踪,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去期待,以致达到欲罢不能,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的地步。在导语中巧设疑问,就会一下子在学生心灵中造成一种强烈的悬想期待的艺术效果,使他们情趣浓郁地学习,并带着专心去听课或预习。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我先设“疑”: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可是大自然也会有“语言”吗?它的特点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巧设疑问,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并非不可逾越的境界,使学生思而不解,欲罢不能,顿生强烈的求知欲。当然总体设计得要“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点燃学生的悬念感,促使构成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图。又如,我在讲《地下森林断想》时也用了设置疑问悬念的导语:“看了课题后,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地下怎会有森林?地下森林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呢?大家只要认真去学习这篇课文,自然就可以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像这样一连串的设问,造成一个个悬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着思考的态势,细心钻研课文,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这类导语符合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它是为学生有意设置的思维的荒漠,当他们的思维由集中前的茫然状态转变为惊疑后的思考时,便能引起高度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就是所谓的“惊疑效应”。
三、幽默风趣式,具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一上课需要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语言讲述,牢牢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教学,在兴趣盎然中进入主题。充满趣味性的导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光。”幽默风趣包括运用歇后语、笑话、趣事、名言警句、谜语、儿歌等形式。如教《香菱学诗》一课时,我以讲解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兴趣甚浓。又如教《智取生辰纲》我先让学生对对歇后语、猜猜谜语。()——穿针—大眼瞪小眼,()——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僧穿彩衣—打—《水浒》诨名,木材遭水动—打—《水浒》人名。教《伤仲咏》我这样导课:什么是天才?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菜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韩愈也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话语都讲的是一个道理,即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自恃天才,结果伦为庸才,今天我们学习的方仲咏就是其中的一例。上面的例子我借助故事、歇后语、谜语、名言等幽默风趣式的导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能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毕竟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具有趣味性的东西,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四、直观电教式,增强渲染性。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巧妙地运用电视机、录音机、幻灯片、多媒体等教学用具为导入课堂教学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和前景。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动画课件、欣赏音乐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采取直观电教,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引入教学,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例如教《桥之美》,我用幻灯片打出各种类型的桥的图片,学生看着这形态不一,风格迥异的桥,顿生美感,激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就导入对桥之美的思索。如教《我的母亲》,我播放了VCD光碟《世上只有妈妈好》将学生带入深深的母爱之中,顺势导入课文。如《女娲造人》《丑小鸭》《夸父逐日》等,学生通过动人的Flash画面的观看,抓住了课文的重要内容,我也趁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不会感到课文的枯燥无味,自然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总之,导语是架在师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导语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上”,高尔基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多时间才能找到它”。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必须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的情况,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设计出篇篇有异、引人入胜的导语,让语文课堂的导入如春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以求在教学过程中重重地敲响“第一锤”,从而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张锐,万里,《教师口语》,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
2、于漪,《语言教育艺术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5
3、黄中建,《教学语言艺术》,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5
4、邱永渠 陈文贵,《中外教育史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7
5、赵福祺 李箢,《语言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6、朱绍禹,《语文学科研究动向》,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