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以人为本,永葆企业生机
坚持以人为本,永葆企业生机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把“以人为本”正式写进党的文件,这是第一次,也是指导中国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一个历史性重大突破,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突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观念。它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深得民心。
一、“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及现实价值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吸取历史的教训,尊重人性的规律,鼓励和肯定了一切通过勤劳致富的手段实现个人利益的行为,把“为己利他”奉为评价全体社会成员行为善恶的基本准则,同时把“不损人”奉为最低标准,及时为一切促进社会发展的行为解除了精神枷锁和人格桎梏,极大地解放了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激发了广大群众创业的激情和首创精神。因此,才会有我们今天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其实就是向“以人为本”价值源泉皈依的结果和效应。今天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向更加旗帜鲜明地尊重人性的基本规律,把人性规律当作我们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的根据和出发点,把人性当作我们治理社会的一切规范性价值的源泉。只有我们回归到这个境界,我们的治国方略才能回归常识和理性,充满科学的精神,才可能事半功倍,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真正走出中国几千年历史兴衰更迭的周期怪圈。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公正科学的程序落实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去,化作广大人民群众献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动力,必须首先弄清楚“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意味着要把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作为评价和衡量我们一切制度,一切规范,以及政策措施的终极标准。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确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战略,是世界性的发展观转变,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走过的道路。中国新发展观的提出,汲取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人除了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外,人还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存在。人作为人格主体的一个根本内涵,就在于人是创造价值、生成意义的。人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劳动和创造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人只有在劳动创造中获得价值、实现价值、确证价值。创造价值、生成意义是人的生存及其活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生成意义是以人为本原则所追寻的目标。从更普遍范围讲,人积极地创造价值、生成意义决不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一个人为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服务,是人生的一种崇高目的,实现这个目的,更体现出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在肯定和重视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存在同时,想方设法为人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生成更大意义创造条件。
二、“以人为本”与“三个满意度”
1、“以人为本”是创造员工满意度。“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这在我国古代,已成共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而言,就是建设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企业管理者努力创造条件,既能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让每个员工都感到主体意识得到了尊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而激发出的劳动热情将是无穷无尽的。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人的潜力在缺乏激励时,只能发挥20%-30%,而在良好的环境下,可发挥到80%-90%。在人才的选拔使用上都要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在竞争中识别人才,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打破论资排辈,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优秀人才。不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资历深浅,只要有才能、有水平、有贡献,就应委以重任,给予应有的待遇,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人才使用上,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当他们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同时,人才要能经得住困难与逆境的磨练和考验,在用人时要善于把握和利用。从宣扬“以人为本”到真正实践“以人为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绝不能是一时心血来潮,它必须通过一系列富有人情味的制度安排,把工作做足、做细。很多企业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对我们运输企业而言,旅客满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首先要有满意的员工,这些满意的员工才能服务好旅客,才能有满意的旅客,满意的旅客给企业带来长久而丰厚的收益,企业的发展才能长久。
2、“以人为本”是创造旅客满意度。在坚持经济效益的同时,我司特别注重抓好社会效益的提高。在员工中开展爱岗敬业,“创一流服务,建一流车站”的活动,使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旅客做好服务成为员工的最大心愿。员工把车次、时间、票价等都熟记在心,及时回答旅客咨询,对有困难的旅客给予及时帮助。在晋江地区增加网点建设,方便旅客购票。对车站的所有设施进行整治,建立站前广场,扩大旅客候车室。同时把保证旅客安全正点放在第一位,对长途班车的驾驶员严格把关,必须持有上岗证、准驾证,对车辆进行日趟检,确保旅客的生命安全,树立了晋江长途汽车站的良好形象。
3、“以人为本”还是创造经营者满意度。“使远者来,来者安,安者用”。从我司的具体情况出发,长途班线较多,是我们争创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善待经营者是以人为本的根本出发点。对住站人员的经营布局进行调整,如服务大厅的建设,统一服装、统一印发名片、统一安装电话、统一工作证、统一票价等。对住站人员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如统一厨房,增设澡堂等。为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开辟篮球场,中秋佳节举办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馨。事业是理想信念的载体,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们要为他
们创造发展的机遇,真情打动他们,主动与他们进行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做他们的朋友。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开发现有资源。
三、坚持以人为本,永葆企业生机 以人为本,不是口号,也不是愿望,而应该是行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需要更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在所有的工作中一一贯之,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走向更加理性,更加合理的轨道。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企业追求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实现新价值,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因所在。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对沉淀在员工心灵深处的传统文化影响,加以分析辨别,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对我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善良朴实和勇敢顽强等优良品德应发扬光大,而对造成我国企业创业冲劲脆弱、进取意识薄弱、开拓精神软弱的某些传统文化,诸如封闭性、保守性的“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思想观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的清静无为和“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中庸行为,以及只要老实听话,没有棱角就是好员工的用人标准等,必须彻底摆脱其束缚。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和人才意识,学会以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合理的制度化、人性化的现代管理机制,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努力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强化管理,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努力培育团队精神。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企业才能永葆生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永葆企业生机。
第二篇:坚持以人为本,永葆企业生机
坚持以人为本,永葆企业生机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把“以人为本”正式写进党的文件,这是第一次,也是指导中国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一个历史性重大突破,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突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观念。它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深得民心。
一、“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及现实价值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吸取历史的教训,尊重人性的规律,鼓励和肯定了一切通过勤劳致富的手段实现个人利益的行为,把“为己利他”奉为评价全体社会成员行为善恶的基本准则,同时把“不损人”奉为最低标准,及时为一切促进社会发展的行为解除了精神枷锁和人格桎梏,极大地解放了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激发了广大群众创业的激情和首创精神。因此,才会有我们今天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其实就是向“以人为本”价值源泉皈依的结果和效应。
今天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向更加旗帜鲜明地尊重人性的基本规律,把人性规律当作我们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的根据和出发点,把人性当作我们治理社会的一切规范性价值的源泉。只有我们回归到这个境界,我们的治国方略才能回归常识和理性,充满科学的精神,才可能事半功倍,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真正走出中国几千年历史兴衰更迭的周期怪圈。
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公正科学的程序落实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去,化作广大人民群众献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动力,必须首先弄清楚“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意味着要把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作为评价和衡量我们一切制度,一切规范,以及政策措施的终极标准。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确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战略,是世界性的发展观转变,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走过的道路。中国新发展观的提出,汲取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和教训。
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人除了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外,人还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存在。人作为人格主体的一个根本内涵,就在于人是创造价值、生成意义的。人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劳动和创造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人只有在劳动创造中获得价值、实现价值、确证价值。创造价值、生成意义是人的生存及其活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生成意义是以人为本原则所追寻的目标。从更普遍范围讲,人积极地创造价值、生成意义决不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一个人为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服务,是人生的一种崇高目的,实现这个目的,更体现出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在肯定和重视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存在同时,想方设法为人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生成更大意义创造条件。
二、“以人为本”与“三个满意度”
1、“以人为本”是创造员工满意度。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这在我国古代,已成共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而言,就是建设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企业管理者努力创造条件,既能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让每个员工都感到主体意识得到了尊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而激发出的劳动热情将是无穷无尽的。
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人的潜力在缺乏激励时,只能发挥20%-30%,而在良好的环境下,可发挥到80%-90%。在人才的选拔使用上都要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在竞争中识别人才,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打破论资排辈,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优秀人才。不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资历深浅,只要有才能、有水平、有贡献,就应委以重任,给予应有的待遇,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人才使用上,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当他们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同时,人才要能经得住困难与逆境的磨练和考验,在用人时要善于把握和利用。从宣扬“以人为本”到真正实践“以人为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绝不能是一时心血来潮,它必须通过一系列富有人情味的制度安排,把工作做足、做细。
很多企业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对我们运输企业而言,旅客满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首先要有满意的员工,这些满意的员工才能服务好旅客,才能有满意的旅客,满意的旅客给企业带来长久而丰厚的收益,企业的发展才能长久。
2、“以人为本”是创造旅客满意度。
在坚持经济效益的同时,我司特别注重抓好社会效益的提高。在员工中开展爱岗敬业,“创一流服务,建一流车站”的活动,使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旅客做好服务成为员工的最大心愿。员工把车次、时间、票价等都熟记在心,及时回答旅客咨询,对有困难的旅客给予及时帮助。在晋江地区增加网点建设,方便旅客购票。对车站的所有设施进行整治,建立站前广场,扩大旅客候车室。
同时把保证旅客安全正点放在第一位,对长途班车的驾驶员严格把关,必须持有上岗证、准驾证,对车辆进行日趟检,确保旅客的生命安全,树立了晋江长途汽车站的良好形象。
3、“以人为本”还是创造经营者满意度。
“使远者来,来者安,安者用”。从我司的具体情况出发,长途班线较多,是我们争创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善待经营者是以人为本的根本出发点。对住站人员的经营布局进行调整,如服务大厅的建设,统一服装、统一印发名片、统一安装电话、统一工作证、统一票价等。对住站人员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如统一厨房,增设澡堂等。为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开辟篮球场,中秋佳节举办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馨。
事业是理想信念的载体,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们要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机遇,真情打动他们,主动与他们进行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做他们的朋友。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开发现有资源。
第三篇:坚持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
坚持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
——****党委中心组学习心得体会
中共****党委*****
通过学习十七大修订的新党章,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我感到党章的每一次正常修订,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最新概括,都是对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的最新总结,也都为进一步推进党的事业指引了前进的方向。重温十六大党章,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理论建设的新境界,取得了实践发展的新成就。把这些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以党章的形式固定下来,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这是形势发展的呼唤,是全体党员的共识,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这对于在新阶段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意义十分重大。
十七大修订的新党章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鲜明的创新性。把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都写入了党章,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党的实践的新鲜经验,鲜明反映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二是广泛的民主性。新党章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都是党内已经形成共识的内容。三是强烈的实践性。新党章遵循“保持总体稳定”的原则,非常注重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性。
通过学习理解,我对新党章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初步体会:一是新党章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观点正式写入党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央根据新的发展要求,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指导方针。这标志着我们党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认识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这次修订的新党章,把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首次写进党章,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举措,符合党心、体现民意、顺应大势,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利于全体党员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利于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二是新党章全面总结建国以来的实践探索,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一重大政治宣言正式写入党章,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选择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我们党在新阶段的政治立场和我们国家的前进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课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在当前世界普遍关注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情况下,新党章根据十七大报告的有关论述,在总纲部分,强调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提出全体党员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鲜明回答了新阶段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坚定表明了我们党的政治立场。这对于把党心军心民心凝聚到统一的旗帜下,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是新党章坚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写入党章,用共同奋斗的美好愿
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新党章坚持立足这一实际,围绕全面推进“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总纲部分分别充实了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新的党章有利于全党同志更加准确地把握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总体布局、着力方位和奋斗目标,更加自觉地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而奋斗。特别是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对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殷切期盼,鲜明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党最广泛、最稳定、最有活力的社会基础。四是新党章积极面对党的建设的历史课题,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工作任务正式写入党章,用提升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工程强化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障。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能否长期保持先进性,是关系我们党能否长期执政、能否长期执好政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积极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取得了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双胜利。新党章突出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新党章同时还对党员义务、党的组织制度、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工作制度作了充实和改进,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表明了我们党对抓好组织建设和严格党员管理的鲜明
态度,表明了对加强执政能力和提高执政成效的坚定决心,对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党章是规范和指导全党行为的总章程,对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把全党同志的思想统一到党章上来,自觉按照党章行动,意义十分重大。也是全体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党章,既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切实把党章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扎实推进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使命和党的宗旨,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带领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遵循。学习贯彻党章,必将使我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使我们党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解放思想
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解放思想就是我们要摒弃传统发展观格局中积累下来的老观念、旧思维,转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上来。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方针,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企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一种新理念,即人本理念,将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思想政治工作才具针对性和时效性,这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好。一个“企”字,既可解释为“企业”,又可解释为“对事业的追求”。它是由一个“人”字和一个“止”组成的,很显然,没有了“人”,就只有剩下“止”了。同样的道理,没有人才,就无企业,企业将无法生存,留住人才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留住人就是要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凝聚力的大小是企业生命力和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志。企业凝聚力实际上是一种群体向心力,是群体对成员的一种内聚作用,表现为群体成员的向心力。不管什么企业,要想生存,都需要凝聚力的培养,培育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凝心聚力,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进步,才能发展。如果企业单靠行政命令一味的卡、压、罚,搞得人人自危,人心惶惶,这样做或许有一时之效,但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会增强,这样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
1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一论断为企业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切实帮助干部职工了解形势,理顺情绪,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探索、创新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方式和方法,把注意力和积极性凝聚到推进企业制度改革、新区开发建设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来,这是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主要课题。
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着走过场、形式大于内容的现状,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
一是抓好干群交流沟通的平台建设,加强广播电视、职工之家、网络(论坛)平台、宣传栏、阅览室等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以此来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双向交流沟通,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有目标、有阵地、有形式、有内容。
二是制定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努力使工作计划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操作性;制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条例和配套措施,将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保障;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力争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摸实情,定实招,求实效。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掌握
企业实情,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交流推广经验,把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为领导班子决策提供充分依据,制定对策措施,切实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上来。如何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做好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职工。
尊重人就是平等待人,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劳动和创造成果,尊重人的合法权利,尊重人的合理诉求。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追求、利益诉求和发展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区分不同群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与职工的接触中,要谦虚谨慎、放下身段,虚心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平等权利和人格。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与广大职工交朋友,才能赢得职工的支持和合作。
二、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以诚待人。人与人打交道,一定要坦诚以待,不管对有求于自己的人还是对与自己有意见的人,都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以诚相见。当你真诚地、坦率地向对方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者征求对方意见,而不居高临下,含糊其辞,你就会获得对方的信任。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诚信是建立人与人友谊和信任的桥梁,是开启人们心灵的一把金钥匙。“祸莫大于无信”,诚以信为基,信以德为源。我们的企业只有人人、处处、事事诚信,我们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才能实现。
三、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关心职工。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教育人、培养人,关心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以“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为基本出发点。一方面是从生活上去关心、爱护,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并千方百计地去解决,使群众切实感到你是实实在在地关心他,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另一方面是从思想上关心、爱护,关心群众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以及政治、思想上的进步。
关心人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心中要始终想着职工,要动之以情,施之以爱,要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如:建立职工思想政治档案,记录职工本人及家庭出现的各种变故及情况。对家庭生活困难或遇有突发事件的职工,要及时开展走访慰问;要关心一线职工,重大节日或职工生日应及时看望和慰问,献上企业的关爱;要关心青年职工的恋爱婚姻,帮他们牵线搭桥,乐做“月老”,成人之美;要积极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家庭问题,主动协调和缓解家庭矛盾,以免影响工作和个人成长进步;只有通过日常的、细微的、点滴的工作,以情感人,以诚相待,才能让职工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集体的关爱,从而激发起职工热爱集体、敬业爱岗、真正和企业融为一体的感情来。
四、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搭建舞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人才和职工队伍素质的竞争。要提高职工的素质,就离不开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职工中营造重视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劳动竞赛、创新创效、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群众性生产技术活动。“人人都可以成才,工作出色就是人才”。鼓励职工立足岗位自学成才,为职工搭建舞台、助其成才,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会干事的有地位。采用科学、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使职工干事业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把职工蕴藏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出来,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贡献。
五、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换位思考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它要求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让企业不同岗位的人员通过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做到心平气顺。引导人们以阳光积极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使他们一些悲观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和释放,一些思想上的困惑和烦恼得到解决。干部职工之间少点怨气,多点和气,化误解为谅解,从而为干部职工的融洽相处和企业的和谐稳定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领导干部还要坚持做到“言教”与“身教”相统一,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凝聚力。
六、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注重激励。
激励是对人的价值和工作的认可与肯定。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解放思想,运用好激励的手段:
(一)是要与职工多沟通交流,与职工交朋友,多表扬鼓励,多发现他的闪光点,抓好积极因素,鼓励其立足岗位成才;
(二)是为职工安排的岗位尽可能与其性格、专长相匹配。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使他的价值和潜能、创造和创新精神得到充
分发挥;
(三)是为每个职工设定具体而恰当的工作目标,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四)是对工作出色的干部职工要进行奖励,建立公平的奖励机制,让踏踏实实工作,一心为了企业发展的人真正得到实惠。(五)、满足企业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企业的发展成果要与职工共享,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企业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今年下半年,集团公司根据当前形势和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职工工资,这次工资调整,是集团公司让职工享受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职工们的收入提高了,干劲更足了,我们的各项工作开展就更加顺利了。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煤炭市场的变化,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不断出现各种新的情况和问题。只要我们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够很好地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推动企业发展,创造辉煌业绩。全企业职工万众一心,奋发向上,企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企业的战略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第五篇: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论述
李后强 翟 琨
《 人民日报 》(2016年07月24日
05 版)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重庆市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明确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习近平同志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洞悉当今世界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迁的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来抓,是回应时代命题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发展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长江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向轴线,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长江流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城市体系最为完整的流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依托这条黄金水道打造的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长江经济带是横贯东西的经济驱动轴。自古以来,长江流域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主干区。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来看,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广袤内陆,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 1 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11个省市。位于长江下游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位于长江中上游的中西部地区具有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建设长江经济带能够将我国的发达地区和较为贫困地区串联起来,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从辐射驱动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15年GDP总量占全国40%以上。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强大发展新动力。从开放合作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对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长江经济带是辐射南北的文化融合圈。习近平同志强调,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长江文化源远流长,它从原始石器文化到现代工商文化一脉相承,从一个方面记录了中华文化的发展道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文化异彩纷呈,长江流经的十几个省市区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聚集带,青藏地区的藏族文化、长江上游四川盆地的巴蜀文化、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的荆楚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吴越文化等,交汇融合、互联互补。长江文化开放进取,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长江经济带是影响全国的生态基因库。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长江流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长江流域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全国40%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是4亿人的饮用水来源;拥有全国约60%的淡水渔业产量,被誉为中国的天然鱼仓;拥有全国约1/5的湿地面积,是维系流域内生 态安全的根基。长江流域生态地位显著,流域内广泛分布的湖泊群和密集分布的河流,在降解污染、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长江上游地区,既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四川、贵州、重庆等省市分别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战略构想,这对促进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思想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这反映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思想,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战略理念转变: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习近平同志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近年来,长江流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地位,就是在不突破生态环境容量的前提下,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长江全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和综合治理。
战略思路转变:促进实现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3 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数百条支流密布东西、辐辏南北,流域各省市要实现协同发展、互动合作,首先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变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政策为有互补性的兼容化政策,变各自为政的孤立式发展为区域协同的联动式发展,促进沿线地区效率最大化和发展一体化,使区域经济更具均衡性和可持续性。要实现协同发展、互动合作,还要树立补偿思维,建立健全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试点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充分保护生态建设得力省市的利益和积极性,切实保障上中下游人民群众享有同等的发展权。
战略布局转变: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这三大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三大城市群的区位、功能和定位各不相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总量、结构与区域资源、环境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具体规划上应各有侧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聚焦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充分考虑特大城市功能疏解,合理划定城市边界;长江中游城市群着力在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上下功夫;成渝城市群充分发挥重庆、成都双引擎带动和支撑作用,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此外,以黔中和滇中两大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促进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引导人口集聚,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光明前景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推动绿色发展,关乎人类福祉,关乎发展未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长江经济带建设正是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开展精准扶贫的有效探索。长江中上游是我国贫困人口聚集较多的区域,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8个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这些贫困地区大多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地区。通过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能够有力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改善。比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长江上游四川省境内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的发源地,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划定的三江源的核心区域之一。近年来,阿坝州把发展思路和重心转移到以文化生态旅游业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文化生态旅游业成为全州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拉动全州经济增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目标设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只有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最严厉的举措防治污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化解落后产能、推动转型发展,才能守住绿水青山,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样本和范例。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习近平同志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长江经济带,探索中国特色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就是要从以往的要速度、要规模、要GDP,转变为要生态、要创新、要协调、要永续发展。这也是当前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所趋。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责任担当,必将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持续发展的生机活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