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监管办法(最终5篇)

时间:2019-05-12 11:1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监管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监管办法》。

第一篇: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监管办法

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从业人员

监管办法

保监会令2013年第3号

《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监管办法》已经2012年12月21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实施。

主 席 项俊波

2013年1月6日

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监管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保险经纪机构从业人员、保险公估机构从业人员的管理,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授权,对保险经纪机构从事保险经纪业务的人员(以下简称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机构从事保险公估业务的人员(以下简称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在中国保监会授权范围内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第三条 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以下统称从业人员)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条件,通过中国保监会组织的资格考试,取得中国保监会颁发的资格证书,执业前取得所在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发放的执业证书。

本办法所称资格考试,是指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本办法所称资格证书,是指《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第四条 从业人员从事保险经纪业务、保险公估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

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从业资格

第五条 从事保险经纪业务的人员应当通过中国保监会组织的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保险公估机构从事保险公估业务的人员应当通过中国保监会组织的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第六条 报名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报名申请:

(一)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

(二)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被宣布考试成绩无效未逾1年的;

(三)违反考试纪律情节严重,被宣布考试成绩无效未逾3年的;

(四)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格证书,被依法撤销资格证书未逾3年的;

(五)被金融监管机构宣布禁止在一定期限内进入行业,禁入期限未届满的;

(六)因犯罪被判处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未逾5年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考试成绩合格,且无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自申请资格证书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由中国保监会颁发资格证书。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注销资格证书:

(一)资格证书被吊销的;

(二)资格证书被依法撤销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资格证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持有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办理变更、换发或者补发:

(一)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

(二)损毁影响使用的;

(三)遗失的。

第三章 执业管理

第十条 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应当为取得资格证书且无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从业人员在中国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中办理执业登记,并发放《保险经纪从业人员执业证书》、《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执业证书》(以下简称执业证书)。

执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及时在信息系统中予以变更,并在3个工作日内换发执业证书。

第十一条 执业证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名称及编号;

(二)持有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件号码、照片;

(三)资格证书名称及编号;

(四)持有人所在机构名称;

(五)业务范围;

(六)发证日期;

(七)持有人所在机构投诉电话;

(八)执业证书信息查询电话和网址。

第十二条 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不得向下列人员发放执业证书:

(一)未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员;

(二)未在信息系统中办理执业登记的人员;

(三)已经由其他机构办理执业登记的人员。

第十三条 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不得委托未持有资格证书及本机构发放的执业证书的人员从事保险经纪业务、保险公估业务。

第十四条 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发现从业人员在业务活动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立即予以纠正,并向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收回执业证书,并在信息系统中注销执业登记:

(一)从业人员离职的;

(二)从业人员的资格证书被注销的;

(三)从业人员因其他原因终止执业的;

(四)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停业、解散或者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经营的。

第十六条 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执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培训内容至少应当包括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及职业道德。

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可以委托行业组织或者其他机构组织培训。

第十七条 从业人员在业务活动中应当出示执业证书。

第十八条 从业人员应当在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授权范围内从事保险经纪业务、保险公估业务。

第四章 禁止行为

第十九条 从业人员不得以捏造、散布虚假信息等方式损害其他机构、个人的商业信誉,不得以虚假广告、虚假宣传或者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保险市场秩序。

第二十条 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从事保险经纪业务。

第二十一条 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不得为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保险经纪业务的机构或者个人开展保险经纪业务。

第二十二条 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二)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三)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四)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五)利用行政权力、职务或者职业便利以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或者限制投保

人订立保险合同;

(六)伪造、擅自变更保险合同,或者为保险合同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

(七)挪用、截留、侵占保险费或者保险金;

(八)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九)串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骗取保险金;

(十)泄露在保险经纪业务中知悉的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第二十三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向保险合同当事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差错或者遗漏的保险公估报告;

(二)隐瞒或者虚构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三)冒用他人名义或者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

(四)串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骗取保险金;

(五)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故意夸大已发生保险事故的损失程度等;

(六)利用行政权力、股东优势地位或者职业便利以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限制投保人订立保险公估合同、接受保险公估结果,或者限制其他机构正当的经营活动;

(七)给予或者承诺给予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

(八)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九)泄露在保险公估业务中知悉的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第二十四条 任何机构、个人不得扣留或者变相扣留他人的资格证书。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格证书的,依法撤销资格证书,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为他人提供虚假报名材料,代替他人参加资格考试,或者协助、组织他人

在资格考试中作弊的,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伪造、变造、转让或者租借资格证书、执业证书的,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未取得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的人员从事保险经纪业务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对相关保险经纪机构给予处罚;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由中国保监会对相关保险经纪机构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的人员未取得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从事保险公估业务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对相关保险公估机构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至第十六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从业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保险经纪从业人员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并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对该从业人员及相关保险经纪机构给予处罚;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对相关保险经纪机构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该从业人员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对相关保险公估机构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该从业人员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 7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五条 再保险经纪从业人员的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二篇: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守则(范文模版)

附件6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守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树立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维护保险业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制定本守则。

第二条 本守则所称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是指取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证书,从事保险公估业务的保险公估机构工作人员。

第三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保险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并按照《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的要求,在执业活动中遵循独立执业、专业胜任、客观公正、勤勉尽责、友好合作、公平竞争、保守秘密的原则,自觉维护保险公估行业的信誉。

第二章

持证上岗与培训

第五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在执业前,应当取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证书》以及有关组织据此核发的《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执业证书》。

第六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并完成有关法规规定的持续教育。

第七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积极参加行业协会和所属保险公估机构组织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与技能。

第三章

业务洽谈与受理

第八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应当首先向客户声明其所属保险公估机构的名称、性质和业务范围,并主动出示《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执业证书》。

第九条 如果客户要求,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向客户说明如何得知该客户的名称(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在与保险合同当事人接洽委托事宜时,应当根据自身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经验判断是否受理委托。保险公估机构不得承办力所不及的业务。

第十一条 受理保险公估(或风险评估)业务应当与委托人签定书面业务受理合同或取得委托人的书面委托,并据此立案。

业务受理合同或委托书应明确业务委托范围及委托人授权范围。业务委托一旦成立,保险公估机构及从业人员应尽职尽责地完成委托事项。

第十二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向保险公估标的有关当事人收取 或接受任何不当经济利益。

第四章

操作准备

第十三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根据委托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以及内部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执业经验指派专业胜任的人员承担项目操作,并向其明确所承担的任务和要求达到的目标。

第十四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在合理的时间内联系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进一步了解情况并搜集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保险合同、损失清单、有关部门出具的事故证明或技术鉴定书、费用发票、必要的报表、账簿、单据以及其他必要的单证、文件。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对相关当事人提供的资料进行甄别、审核。如发现问题,应当要求相关当事人予以澄清或补充相关资料,必要时可以与委托人协商后聘请专业机构进行鉴定。

第十五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做好项目操作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拟定行程和作业计划、准备查勘设备、技术资料以及人员分工。

第五章

现场查勘

第十六条 保险公估项目的现场查勘旨在调查保险标的出险后的状况。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详细调查出险标的坐落地点、出险时间、出险原因、标的损失内容、损失程度、损失数量等,制作详实的《现场查勘记录》。《现场查勘记录》应当由主办查勘人现场制作,要求项目齐全、表述准确、书写工整。《现场查勘记录》应当由主办查勘人签字,并取得出险单位代 表签字确认。

第十七条 为客观反映保险标的损失状况,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认真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包括拍照、摄像、绘图、丈量、称重、计数等,同时现场索取与出险标的有关的由相关执法机关或有资质机构出具的各种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 为准确判定保险责任,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尽快索取相关的保险合同和被保险人提交的《索赔清单》。

第十九条 为公正、合理的理算作准备,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尽快取得并查看出险单位的会计账册和有关凭证,必要时可对相关账目、凭证复印,以取得财务证据。

第二十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对清理出的受损财产进行分类清点,据实造册登记,并由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和出险单位代表签字确认。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和保险当事人均有保证受损财产得到妥善保护的义务。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充分考虑灾损现场的时效性,确保查勘过程中的任何疑点均在现场查勘过程中得到合理解释。特别应将出险单位是否具有故意行为、欺诈行为、恶意串通行为作为疑点排查的重点,必要时可以与委托人协商后聘请专业机构协助进行鉴定、检测,并对发现的疑点追查到底。

第二十二条

为防止财产损失扩大,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有义务提出进一步施救措施建议,敦促、协助相关当事人制定抢救方案,避免或减少现场损失扩大。

第二十三条

参与现场查勘的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应接受出险单位 的宴请、馈赠或其他不当经济利益。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在查勘、鉴定时应当充分考虑相关当事人的利益,体现科学、专业、公平、高效、合理、节约的原则。不得仅凭现场查勘取得的证据向保险当事人保证是否能够得到赔偿或赔偿的比例与金额。

第二十五条

风险评估项目的现场查勘旨在评价保险标的潜在风险的状况,进而对防范风险的发生提出建议。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取得与评估对象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图纸、历史记录等,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全面掌握评估对象的历史沿革、资产状况、经营状况、管理状况以及出险记录与治理措施等。

第二十六条

为使评估客观公正,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认真听取评估对象的情况介绍,以获取除各项资料以外更详细的相关信息。

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在掌握必要的资料的基础上,对评估对象进行实地勘验。为准确了解受检部位现状,必要时可采取仪器检测等技术手段。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对受检部位的现状作详实的记录。

第二十八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在对各受检部位勘验的同时,全面了解评估对象的周围环境、交通状况、河川地形地貌、公共建设配套设施、消防水源、排水系统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等的状况及其对评估对象的影响。

第二十九条

为使评估科学有据,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全面掌握与评估项目有关的国际、国家、省(部)级技术标准信息资料。

第三十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与保险当事人密切配合,真实客观 地反映评估对象的各种风险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因素对保险利益的影响。

第六章

责任审核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按照委托要求,根据查勘情况和调查分析结果确认事故原因,也可依据有关行政职能部门或法定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认定事故原因。

第三十二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根据事故原因和相关的调查结果,分析确认事故的近因。

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熟悉、理解和正确运用保险条款,特别是有关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的条款。

第三十四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委托要求根据近因原则和保险条款确认保险责任是否成立。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委托要求,根据查勘、调查情况和事故原因确认是否存在第三方责任。

第七章

《保险公估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

第三十六条

《保险公估报告》是指保险公估机构根据委托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公估程序后出具的,关于事故原因、损失状况、保险责任、理算结果的书面文件,是保险公估机构客观反映保险公估事件过程和结论的载体,是保险公估业务的最终产品。

(一)《保险公估报告》应当如实反映保险合同内容、保险财产概况、保险事故发生经过、保险事故原因分析、保险责任(除外责任)认定依据、损失程度认定依据、损失理算依据,并据此得出相关的保险公估结论。

(二)《保险公估报告》应当资料翔实、数据可靠、分析科学、推断严密、结论准确、语言精炼。保险公估机构不得出具含有虚假、不实、有偏见或具有误导性内容和结论的报告。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对其出具的《保险公估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保险公估报告》所附各种证据应构成完整的证据链。第三十七条 《风险评估报告》是保险公估机构对评估对象所面临的、尚未发生的和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估测、鉴定所作出的书面文件,是对风险作出科学判断的载体,是风险评估业务的最终产品。

(一)《风险评估报告》应对评估对象进行科学的风险识别、风险估测,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建议。

(二)《风险评估报告》应经得起科学技术标准的检验和推敲,所有论点应有相关的论据支持,科学严谨,逻辑性强。

第三十八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的《保险公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风险咨询报告的内部审核制度,确保《保险公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风险咨询报告的质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第三十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建立与《保险公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风险咨询报告相关的服务意见的反馈机制,以确保业务得到持续改进。

第八章

竞争

第四十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借助行政手段或其他非正当手段 开展业务活动。

第四十一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向客户给予或承诺给予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第四十二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诋毁、贬低或负面评价同业、保险公司或其他保险中介机构。

第九章

档案管理与保密

第四十三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建立项目档案,将业务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影像、电子资料等归入项目档案。项目档案全部资料应列表逐项登录。

第四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对《保险公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风险咨询报告的相关技术资料进行妥善保管。

第四十五条

保险经纪机构应当为每个客户建立独立的客户档案,并按照有关法规要求妥善保管。

第四十六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对执业过程中得到的有关保险标的及其当事人的信息保密。

第四十七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保守所属保险公估机构的商业秘密。

第十章

投诉处理

第四十八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将投诉渠道和投诉方式告知保 险公估标的有关当事人。

第四十九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始终对投诉保持耐心与克制,并将接到的投诉提交所属保险公估机构。

第五十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积极协助所属保险公估机构或其他机构对投诉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五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对于涉及第三方利益的投诉,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理。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在本守则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内部管理办法。

第五十三条

本守则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五十四条

本守则自2004年

日起实施。

第三篇: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

保监会令2013年第2号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已经2012年12月21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实施。

主 席项俊波2013年1月6日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管理,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是指为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包括保险公司的保险销售人员和保险代理机构的保险销售人员。

第三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授权,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在中国保监会授权范围内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第四条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中国保监会颁发的资格证书,执业前取得所在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发放的执业证书。

第五条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从事保险销售,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从业资格

第六条 从事保险销售的人员应当通过中国保监会组织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以下简称资格考试),取得《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

第七条 报名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报名申请:

(一)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

(二)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被宣布考试成绩无效未逾1年的;

(三)违反考试纪律情节严重,被宣布考试成绩无效未逾3年的;

(四)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格证书,被依法撤销资格证书未逾3年的;

(五)被金融监管机构宣布禁止在一定期限内进入行业,禁入期限未届满的;

(六)因犯罪被判处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未逾5年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考试成绩合格,且无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自申请资格证书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由中国保监会颁发资格证书。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注销资格证书:

(一)资格证书被吊销的;

(二)资格证书被依法撤销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资格证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持有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办理变更、换发或者补发:

(一)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

(二)损毁影响使用的;

(三)遗失的。

第十一条 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适当调整辖区内资格考试报考人员的学历要求,有关办法由中国保监会另行制定。

降低学历要求取得资格证书的,从业地域不得超出该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辖区。第十二条 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向中国保监会备案后,可以对县级以下农村基层地区的报考人员以及民族自治地区的少数民族报考人员实行资格考试特殊政策。

第三章 执业管理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应当为取得资格证书且无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人员在中国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中办理执业登记,并发放《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执业证书》(以下简称执业证书)。

执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应当及时在信息系统中予以变更,并在3个工作日内换发执业证书。

第十四条 执业证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名称及编号;

(二)持有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件号码、照片;

(三)资格证书名称及编号;

(四)持有人所在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代理机构名称;

(五)业务范围和执业地域;

(六)发证日期;

(七)持有人所在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代理机构投诉电话;

(八)执业证书信息查询电话和网址。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不得向下列人员发放执业证书:

(一)未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员;

(二)未在信息系统中办理执业登记的人员;

(三)已经由其他机构办理执业登记的人员。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不得委托未持有资格证书及本机构发放的执业证书的人员从事保险销售。

第十七条 执业证书持有人的执业地域不得超出资格证书规定的从业地域范围。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收回执业证书,并在信息系统中注销执业登记:

(一)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离职的;

(二)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资格证书被注销的;

(三)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因其他原因终止执业的;

(四)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停业、解散或者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经营的。第十九条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应当在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的授权范围内从事保险销售。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从事保险销售,应当出示执业证书,保险代理机构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还应当告知客户所代理的保险公司名称。

第四章 管理责任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应当建立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管理档案,及时、准确、完整地登记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基本资料、培训情况、业务情况等内容。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应当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执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培训内容至少应当包括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及职业道德。

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代理机构销售保险产品,应当对保险代理机构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至少应当包括本公司保险产品的相关知识。

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可以委托行业组织或者其他机构组织培训。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不得发布有关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收入或者其他利益的误导性广告,不得以购买保险产品作为发放执业证书的条件。

第二十三条 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发现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在保险销售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立即予以纠正,并向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应当规范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销售行为,严禁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在保险销售活动中有下列行为:

(一)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二)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三)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四)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五)利用行政权力、职务或者职业便利以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或者限制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或者为其他机构、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六)伪造、擅自变更保险合同,或者为保险合同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

(七)挪用、截留、侵占保险费或者保险金;

(八)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从事保险销售;

(九)以捏造、散布虚假信息等方式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或者以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保险市场秩序;

(十)泄露在保险销售中知悉的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十一)在客户明确拒绝投保后干扰客户;

(十二)代替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

(十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其他规定。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有前款规定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可以对相关保险公司采取向社会公开披露、对高级管理人员监管谈话等监管措施。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要求保险代理机构提供销售本公司保险产品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基本资料、培训情况等内容。

第二十六条 保险公司发现保险代理机构及其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其保险产品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立即予以纠正。保险代理机构及其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拒不改正的,保险公司应当立即终止与保险代理机构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向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七条 任何机构、个人不得扣留或者变相扣留他人的资格证书。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格证书的,依法撤销资格证书,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为他人提供虚假报名材料,代替他人参加资格考试,或者协助、组织他人在资格考试中作弊的,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伪造、变造、转让或者租借资格证书、执业证书的,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未取得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的人员从事保险销售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对该人员及相关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给予处罚;法

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由中国保监会对相关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该人员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九条和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有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对该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及相关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给予处罚;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对相关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该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公司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中国保监会2006年7月1日颁布的《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6〕3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七条 再保险公司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四篇:2016年陕西省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考试题

2016年陕西省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职业活动中,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应尊重经营规则,不诋毁、贬低和负面评价其他保险公司、其他保险待业机构及从业人员,这是诠释职业道理中的____ A:法人代表 B:团体成员 C:团体本身 D:被保险人

2、保险合同虽属民事法律关系范畴,但它的客体不是保险标的本身,而是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即__。A.保险收益 B.保险权益 C.保险利益 D.保险赔偿

3、如果以他人为被保险人且被保险人是未成年人,投保人变更受益人必须经()的同意。A.受益人

B.被保险人的监护人 C.人民法院 D.保险人

4、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被保险人均生存作为年金给付条件的是____ A:个人年金

B:最后生存者年金 C:联合年金

D:联合及生存者年金

5、国内货物运输保险的赔偿处理中,被保险人从获悉保险货物遭受损失的次日起,如果经过__天不向保险人申请赔偿,不提供必要的单证,或者不领取应得的赔款,则视为自愿放弃权益。A.30 B.60 C.180 D.300

6、意外伤害保险产品的特点的说法,__项是不正确的。A.可以设计投资性险种 B.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多样

C.适用近因原则,部分理赔鉴定较难 D.核保简单7、2010 年某城市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是1200 元/月,当年该城市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是2400元/月,上年该城市的退休平均工资为1000 元/月,当年该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00 元/月,则2010 年该城市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是__。A.50% B.48% C.96% D.200%

8、按照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凡是偿付能力不足类即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__的保险公司,保监会将根据其严重程度分别采取责令增加资本金、责令分保、限制业务范围、责令拍卖资产、限制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和在职消费水平直至责令停止新业务和依法接管等措施。A.50% B.80% C.100% D.200%

9、某公民甲,22周岁,未婚,在登山旅游时跌落山崖,后被宣告死亡。但是,甲某并没有死亡,而是失去记忆,在当地与村民乙结婚。对此,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甲某这一婚姻的效力状况为__。

A.宣告死亡期间有效,人民法院撤销宣告死亡后成为无效 B.宣告死亡期间无效,人民法院撤销宣告死亡后才有效 C.自始有效 D.自始无效

10、保险公估业是伴随__大火之后应运而生的建筑物火灾保险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A.1888年伦敦 B.1678年巴黎 C.1666年伦敦 D.1648年巴黎

11、在寿险公司进行费用分摊时,如果某“成本中心”是直接支持某类产品业务的,则可将该“成本中心”的所有费用都归集到该类产品中去,作为直接费用分摊为初单费用、保单维持费用、理赔费用和投资费用。__ A.对 B.错

12、在人身保险实务中,考虑到等因素,保险金额的确定无客观依据,通常采用约定的方式来确定。A:保险人的承保能力 B:代理人的推销力度

C:被保险人对保险的需求程度 D:受益人对保险的需求程度

13、经纪人是在各种交易活动中为__沟通信息、撮合成交、提供各种相关服务的人和组织,包括个体、合伙企业、公司和其他法人组织。A.交易双方 B.买方 C.卖方 D.供方

14、下列关于商业企业库存商品发生损失理赔时应注意事项说法不正确的是()。A.库存商品发生损失后,应核查其“受托代销商品”科目库存账面余额,如果未投保,应将其从库存商品中剔除,不予赔付

B.按承保明细表核对库存商品的期末余额和明细账,重点查清内部商品

C.对按售价核算的库存商品,由于其账面金额是按售价人账的,理赔工作一定要结合“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进行

D.核验保管账与商品明细账,弄清库存商品数量,剔除不在账商品,确定受损财产数量与种类,按单位进货原价计算赔款金额

15、丈夫为妻子投保死亡保险一份,五年后夫妻离婚,则离婚后保险合同的效力状况是()A.立即失效 B.自动解除 C.继续有效 D.中止效力

16、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____ A:保险人与被保险人 B:保险人与投保人 C:保险人与受益人 D:保险人与代理人

17、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道德的特点__ A.鲜明的职业特点 B.时代性特点

C.一种实践化的道德 D.表现形式呈单一化

18、在保险活动中,人们以不诚实或故意欺诈的行为促使保险事故发生,以便从保险活动中获取额外利益的风险因素属于____ A:临时再保险 B:固定再保险 C:预约再保险 D:比例再保险

19、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人身自由时,应当承担的责任不包括。A:停止侵害 B:恢复名誉 C:行政赔偿 D:赔礼道歉

20、一般而言,小保单是指__。A.保单 B.暂保单 C.保险凭证 D.保险协议书

21、是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核心职业道德原则。A:守法遵规、专业胜任 B:诚实信用

C:客户至上、勤勉尽责 D:公平竞争、保守秘密

22、下列选项中,不存在风险自留情况的是__。A.经济主体自己决定承担部分风险 B.经济主体投保了不定额保险合同

C.没有进行积极估计、预防而造成了风险自留

D.对损失微不足道的风险,经济主体也往往采用风险自留

23、__,须经过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和保险人同意承保两个阶段,也就是合同实践中的要约和承诺阶段,通常是由投保人提出投保申请书,保险人同意后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A.保险合同的生效 B.保险合同的实践 C.保险合同的成立 D.保险合同的无效

24、在美国,市政债券相对于国债的一个重要投资优势是免征联邦所得税,因此,联邦所得税的变化可能对于免税市政债券造成的影响是()。A.税率越高,免税价值越大 B.税率越低,免税价值越大 C.无论如何变化都提高免税价值 D.不存在税收风险

25、以下关于道德善恶赏罚机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A.道德赏罚机制能够营造扬善抑恶惩恶的道德环境

B.赏善意味着间接肯定某一道德行为或道德人格的社会价值 C.无论哪个时代,道德的健康运行都离不开赏善罚恶机制 D.罚恶意味着对不道德行为予以责任追究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按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的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生效条件是____ A:a.保单分红 B:b.保单派息 C:c.股东分红 D:d.股东派息

2、某定期生存保险的被保险人在领生存保险金时,保险人发现其投保年龄小于实际年龄,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保险人的正确处理方法是____ A:出险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 B:投保时保险标的的评估价值 C:出险时保险标的的重置价值 D:投保时保险标的的账面价值

3、早期的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范围不包括__。A.医护人员看护 B.中级看护 C.照顾式看护 D.家中看护

4、下列各项中属于人身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共同点的是。A:经营主体

B:提供经济保障的物质基础 C:实施方式 D:适用原则

5、在平均保额损失率上附加年保额损失率的均方差的次数越多,______。A.赔偿金额超过纯保费的可能性越小 B.赔偿金额超过纯保费的可能性越大

C.赔偿金额超过纯保险费的可能性没有变化D.不影响赔偿金超过纯保险费的可能性

6、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保险经纪人可作不同的分类。其中,根据委托方的不同,可将保险经纪人分为__。

A.直接保险经纪人和再保险经纪人 B.小型保险经纪人和大型保险经纪人 C.人身保险经纪人和财产保险经纪人 D.小型保险经纪人和再保险经纪人

7、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在性质上属于__关系。A.雇用与被雇用 B.委托与代理 C.管理与被管理 D.监督与被监督

8、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以同一__、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数个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一种保险。A.被保险人 B.保险人 C.保险费 D.保险标的

9、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根据不同种类低值易耗品的特点,采用“一次摊销”、“分期摊销”和“五五摊销”的方法进行摊销。不同的摊销方法对理赔工作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对不同的摊销方法与理赔定损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__。A.一次摊销的低值易耗品,由于领用时已一次摊入成本,账面上已无账面价值,即使还在用,理赔时也应将其剔除,不予赔付

B.对使用分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理赔定损时以“待摊费用”科目贷方余额为未摊销额

C.对使用分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理赔定损时以“待摊费用”科目借方余额为未摊销额

D.采用五五摊销法摊销的低值易耗品,在理赔定损时,在核查“低值易耗品摊销”明细科目的基础上,只赔偿其成本的50%,另一半不予赔付

10、保险代理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开具或者使用与实际不符的发票、收据、保险单证等重要业务凭证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__元以下罚款。A.5000 B.1万 C.2万 D.3万

11、下列各项属于构成伤害的要素的是。Ⅰ.致害物Ⅱ.致害对象Ⅲ.侵害事实Ⅳ.侵害地点 A:Ⅰ、Ⅱ、Ⅲ B:Ⅱ、Ⅲ、Ⅳ C:Ⅰ、Ⅱ、Ⅳ

D:Ⅰ、Ⅱ、Ⅲ、Ⅳ

12、下图是识别风险时常用的分解分析图。()A.对 B.错

13、用新的市场利率和当前的死亡率假设调整保单的现金价值及每期应缴保费的非分红终身寿险是__。A.保费不确定终身寿险 B.当期假设终身寿险 C.修正终身寿险 D.普通终身寿险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中规定的保险营销员应当向客户明确说明的信息的是。A:保险合同中责任免除 B:犹豫期

C:健康保险产品等待期 D: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

15、我国的保险条款对陆上运输货物战争险予以加保,但仅限于____运输方式。A:仓至仓 B:舷至舷 C:岸至岸 D:舷至仓

16、在意外伤害保险中,特约保意外伤害,在基本保险条款中一般列为。A:保险责任 B:附加责任 C:除外责任 D:共保责任

17、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中的措施之一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其中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保障体系是__:①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②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③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重点;④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⑤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A.①④⑤ B.②③ C.②③⑤ D.①④

18、对于一个品牌形象良好的寿险公司,其内含价值、评估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大小关系是__。

A.评估价值>内含价值>市场价值 B.评估价值>市场价值>内含价值 C.市场价值>评估价值>内含价值 D.完全相等

19、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的__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制造者、销售者 B.运输者 C.仓储者 D.使用者

20、在寿险客户服务中,__服务包括协助投保人填写投保单、对保险条款进行准确解释等。A.有偿 B.售前 C.售中 D.售后

21、对寿险公司而言,其最主要的负债为()。A.长期借款 B.应付债券

C.各种责任准备金 D.各种短期借款

22、在寿险理赔过程中,__不属于核赔调查时所须注意的要点。A.迅速、准确、及时、全面 B.实事求是

C.在查勘过程中只能就理赔事项作出口头承诺 D.遵循回避原则

23、保险代理机构申请换发许可证的,中国保监会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对保险代理机构前年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和综合评价,并作出是否批准换发许可证的决定。A:1 B:2 C:3 D:5

24、根据调查,团体保险是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福利计划的主要形式。__ A.正确 B.错误

25、下列不属于影响人寿保险费率厘定的因素是__。A.平均保额因素 B.失效率因素 C.死亡率因素 D.损失率因素

第五篇: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2013修订)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会令2013年第10号 【发布日期】2013-09-29 【生效日期】2013-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2013修订)

保监会令2013年第10号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十一条修改为:“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中应当包含‘保险公估’字样,且字号不得与现有的保险公估机构相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除外。”

二、删去第三十三条第二款。

三、删去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五条。

四、删去第六十三条第(三)项、第(四)项。

五、删去第七十三条第(一)项、第(二)项。

本决定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发布。

主 席 项俊波 2013年9月29日

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

(2009年9月25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第7号发布 根据2013年9月29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的决定》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保险公估机构的经营行为,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估机构是指接受委托,专门从事保险标的或者保险事故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并按约定收取报酬的机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保险公估机构,应当符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经营保险公估业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第三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依法从事保险公估业务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五条 保险公估机构在办理保险公估业务过程中因过错给保险公司或者被保险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六条 中国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对保险公估机构履行监管职责。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在中国保监会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管职责。第二章 市场准入 第一节 机构设立

第七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采取下列组织形式:

(一)有限责任公司;

(二)股份有限公司;

(三)合伙企业。

第八条 设立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股东、发起人或者合伙人信誉良好,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记录;

(二)注册资本或者出资达到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最低限额;

(三)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符合有关规定;

(四)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本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

(五)具备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六)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固定住所;

(七)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业务、财务等计算机软硬件设施;

(八)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的注册资本或者出资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第十条 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能投资企业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成为保险公估机构的发起人、股东或者合伙人。

保险公司员工投资保险公估机构的,应当书面告知所在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投资保险公估机构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有关规定取得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同意。

第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中应当包含“保险公估”字样,且字号不得与现有的保险公估机构相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除外。

第十二条 申请设立保险公估机构,全体股东、全体发起人或者全体合伙人应当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向中国保监会办理申请事宜。

第十三条 保险公估机构可以申请设立分公司、营业部。保险公估机构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内控制度健全;

(二)注册资本或者出资达到本规定的要求;

(三)现有机构运转正常,且申请前1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

(四)拟任主要负责人符合本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

(五)拟设分支机构具备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与经营业务有关的其它设施。

第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以本规定注册资本或者出资最低限额设立的,可以申请设立3家保险公估分支机构;此后,每申请增设一家分支机构,应当至少增加注册资本或者出资人民币20万元。

申请设立保险公估分支机构,保险公估机构的注册资本或者出资已达到前款规定增资后额度的,可以不再增加注册资本或者出资。

保险公估机构注册资本或者出资达到人民币2000万元的,设立分支机构可以不再增加注册资本或者出资。第十五条 中国保监会收到保险公估机构设立申请后,可以对申请人进行风险提示,就申请设立事宜进行谈话,询问、了解拟设机构的市场发展战略、业务发展计划、内控制度建设、人员结构等有关事项。

中国保监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现场验收。

第十六条 中国保监会依法批准设立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许可证。

申请人收到许可证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自取得许可证之日起90日内,无正当理由未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的,其许可证自动失效。

第十七条 依法设立的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20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十八条 保险公估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变更决议作出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

(一)变更名称或者分支机构名称;

(二)变更住所或者分支机构营业场所;

(三)发起人、主要股东或者出资人变更姓名或者名称;

(四)变更主要股东或者出资人;

(五)股权结构或者出资比例重大变更;

(六)变更注册资本或者出资;

(七)修改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

(八)分立、合并、解散或者变更组织形式;

(九)撤销分支机构。

第十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变更事项涉及许可证记载内容的,应当交回原许可证,领取新许可证,并按照《保险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公告。

第二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中国保监会申请延续。

保险公估机构申请延续许可证有效期的,中国保监会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对保险公估机构前3年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和综合评价,并作出是否批准延续许可证有效期的决定。决定不予延续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缴回原证;准予延续有效期的,应当领取新许可证。第二节 任职资格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估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是指下列人员:

(一)公司制保险公估机构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或者具有相同职权的管理人员;

(二)合伙制保险公估机构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或者具有相同职权的管理人员;

(三)保险公估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拟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报经中国保监会核准:

(一)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二)持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证书;

(三)从事经济工作2年以上;

(四)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经营管理能力,熟悉保险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的相关规定;

(五)诚实守信,品行良好。

从事金融或者评估工作10年以上,可以不受前款第(一)项限制;担任金融、评估机构高级管理人员5年以上或者企业管理职务10年以上,可以不受前款第(二)项限制。

第二十三条 有《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情形或者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保险公估机构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一)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许可证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并对被吊销许可证负有个人责任或者直接领导责任的,自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未逾3年;

(二)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金融监管机构取消任职资格的金融机构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自被取消任职资格之日起未逾5年;

(三)被金融监管机构决定在一定期限内禁止进入金融行业的,期限未满;

(四)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吊销执业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验证机构等机构的专业人员,自被吊销执业资格之日起未逾5年;

(五)受金融监管机构警告或者罚款未逾2年;

(六)正在接受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或者金融监管机构调查;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保险公估公司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存在利益冲突的机构中兼任职务。

保险公估机构的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机构相竞争的业务。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公估机构向中国保监会提出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申请的,应当如实填写申请表、提交相关材料。

中国保监会可以对保险公估机构拟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察或者谈话。第二十六条 保险公估机构的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内部调任、兼任同级或者下级职务,无须重新核准任职资格。

保险公估机构决定免除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职务或者同意其辞职的,其任职资格自决定作出之日起自动失效。

保险公估机构任免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估机构的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起诉的,保险公估机构应当自其被起诉之日起5日内和结案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二十八条 保险公估机构在特殊情况下任命临时负责人的,应当自任命决定作出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临时负责人任职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第三章 经营规则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将许可证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显著位置。第三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可以经营下列业务:

(一)保险标的承保前和承保后的检验、估价及风险评估;

(二)保险标的出险后的查勘、检验、估损理算及出险保险标的残值处理;

(三)风险管理咨询;

(四)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保险公估活动。第三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条件,持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证书。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是指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中从事保险标的承保前检验、估价及风险评估的人员,或者从事保险标的出险后的查勘、检验、估损理算等业务的人员。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对本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保险法律和业务知识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建立专门账簿,记载保险公估业务收支情况。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建立完整规范的业务档案,业务档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保险公估业务所涉及的主要情况,包括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名称或者姓名,保险标的、事故类型、估损金额等;

(二)报酬金额和收取情况;

(三)其他重要业务信息。

保险公估机构的记录应当完整、真实。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根据执行业务的需要,要求委托人及其他相关当事人提供有关保险公估的文件、资料和其他必要协助;

(二)客观、公正从事保险公估活动,在当事人不提供协助或者要求出具虚假保险公估报告时,中止执行业务或者终止履行合同;

(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十六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接受行业管理,维护行业声誉;

(二)遵守评估准则、职业道德和有关标准;

(三)对使用的有关文件、证明、资料的真伪进行查验;

(四)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七条 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与保险公估活动当事人一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告知其他当事人。

公估活动当事人有权要求与自身或者其他评估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保险公估机构或者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回避。

第三十八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开展保险公估业务的行为,由所属保险公估机构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从事保险公估业务,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依法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其他事项。委托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

第四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应当制作规范的客户告知书,并在开展业务时向客户出示。

客户告知书应当至少包括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名称、营业场所、联系方式、业务范围等基本事项。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公估业务相关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存在关联关系的,应当在客户告知书中说明。

第四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开展公估业务过程中,应当勤勉尽职,保险公估报告不得存在重大遗漏。

保险公估报告中涉及赔款金额的,应当指明该赔款金额所依据的相应保险条款。第二节 禁止行为 第四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不得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招揽、从事保险公估业务或者同时在两个以上保险公估机构中执业。

第四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开展公估业务过程中,不得有下列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保险公司的行为:

(一)向保险合同当事人出具虚假或者不公正的保险公估报告;

(二)隐瞒或者虚构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三)冒用其他机构名义或者允许其他机构以本机构名义执业;

(四)从业人员冒用他人名义或者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或者代他人签署保险公估报告;

(五)串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骗取保险金;

(六)通过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故意夸大已经发生保险事故的损失程度等进行虚假理赔;

(七)其他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保险公司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 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开展公估业务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虚假广告、虚假宣传;

(二)以捏造、散布虚假事实,利用行政处罚结果诋毁等方式损害其他保险中介机构的商业信誉,或者以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市场秩序;

(三)利用行政权力、股东优势地位或者职业便利以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限制投保人订立保险公估合同、接受保险公估结果或者限制其他保险中介机构正当的经营活动;

(四)给予或者承诺给予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

(五)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六)利用执行保险公估业务之便牟取其他非法利益;

(七)泄露在经营过程中知悉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保险公司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八)虚开发票、夸大公估费。

第四十六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不得与非法从事保险业务或者保险中介业务的机构或者个人发生保险公估业务往来。第四章 市场退出

第四十七条 保险公估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不予延续许可证有效期:

(一)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没有申请延续;

(二)不再符合本规定除第八条第一项以外关于机构设立的条件;

(三)内部管理混乱,无法正常经营;

(四)存在重大违法行为,未得到有效整改;

(五)未按规定缴纳监管费。

第四十八条 保险公估机构因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中国保监会依法不予延续有效期,或者许可证依法被撤回、撤销、吊销的,应当依法组织清算或者对保险公估业务进行结算,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清算报告或者结算报告。

第四十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解散的,应当自解散决议做出之日起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两份:

(一)解散申请书;

(二)股东大会、股东会或者全体合伙人的解散决议;

(三)清算组织及其负责人情况和清算方案;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清算结束后,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清算报告。

第五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解散,在清算中发现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当依法提出破产申请,其财产清算与债权债务处理,按照法定破产程序进行。

第五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被撤销、责令关闭或者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清算,并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清算报告。第五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因下列情形之一退出市场的,中国保监会依法注销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一)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中国保监会依法不予延续;

(二)许可证依法被撤回、撤销或者吊销;

(三)保险公估机构解散、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被撤销、责令关闭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被注销许可证的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及时交回许可证原件。

第五十三条 保险公估分支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依法注销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一)所属保险公估机构许可证被依法注销;

(二)被所属保险公估机构撤销;

(三)被依法责令关闭、吊销营业执照;

(四)许可证依法被撤回、撤销或者吊销;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注销许可证的其他情形。被注销许可证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应当及时交回许可证原件。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依照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报表、报告、文件和资料,并根据中国保监会要求提交相关的电子文本。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报送的报表、报告和资料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人签字,并加盖机构印章。

第五十五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妥善保管业务档案、会计账簿、业务台账以及佣金收入的原始凭证等有关资料,保管期限自保险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保险期间在1年以下的不得少于5年,保险期间超过1年的不得少于10年。

第五十六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按规定将监管费交付到中国保监会指定账户。

第五十七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在每一会计结束后3个月内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本机构资产、负债、利润等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向中国保监会报送相关审计报告。

中国保监会根据需要,可以要求保险公估机构或者保险公估分支机构提交专项外部审计报告。第五十八条 中国保监会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保险公估机构的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其就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五十九条 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一)机构设立、变更是否依法获得批准或者履行报告义务;

(二)资本金或者出资是否真实、足额;

(三)业务经营状况是否合法;

(四)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五)向中国保监会提交的报告、报表及资料是否及时、完整、真实;

(六)内控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有效;

(七)任用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是否符合规定;

(八)是否有效履行从业人员管理职责;

(九)对外公告是否及时、真实;

(十)计算机配置状况和信息系统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第六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或者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因下列原因接受中国保监会调查的,在被调查期间中国保监会有权责令其停止部分或者全部业务:

(一)涉嫌严重违反保险法律、行政法规;

(二)经营活动存在重大风险;

(三)不能正常开展业务活动。

第六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合中国保监会的现场检查工作,不得拒绝、妨碍中国保监会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一)按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拖延、转移或者藏匿;

(二)相关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及从业人员应当按要求到场说明情况、回答问题。

第六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可以将其列为重点检查对象:

(一)业务或者财务出现异动;

(二)不按时提交报告、报表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

(三)涉嫌重大违法行为或者受到中国保监会行政处罚;

(四)中国保监会认为需要重点检查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三条 中国保监会可以在现场检查中,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服务;委托上述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协议。

中国保监会应当将委托事项告知被检查的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第六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认为检查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的,可以向中国保监会举报或者投诉。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有权对中国保监会的行政处理措施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设立保险公估机构或者申请其他行政许可的,中国保监会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六十六条 被许可人通过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设立保险公估机构或者取得中国保监会行政许可的,由中国保监会依法予以撤销,对被许可人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罚款,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六十七条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保险公估机构或者保险公估分支机构,或者未取得许可证,擅自以保险公估机构名义从事保险公估业务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第六十八条 伪造、变造、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第六十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罚款:

(一)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或者资料的;

(二)拒绝、妨碍依法监督检查的;

(三)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从业资格人员的。

第七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七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有本规定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七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缴纳监管费;

(二)未按规定在住所或者营业场所放置许可证;

(三)未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未按期申请延续许可证有效期;

(四)未按规定交回许可证;

(五)未按规定建立和保管专门账簿、业务档案;

(六)未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

(七)未按规定进行公告;

(八)临时负责人任期超过规定期限;

(九)发生第十八条所列事项未按规定报告;

(十)未按规定报送有关报告、报表、文件或者资料;

(十一)与非法从事保险业务或者保险中介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发生保险公估业务往来。第七十三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违反本规定的,中国保监会除依照本章规定对该机构给予处罚外,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第七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从业人员,离开该机构后被发现在该机构工作期间违反有关保险监督管理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七十五条 中国保监会发现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涉嫌逃避缴纳税款、非法集资、传销、洗钱等,需要由其他机关管辖的,应当向其他机关举报或者移送。

违反本规定,涉嫌构成犯罪的,中国保监会应当向司法机关举报或者移送。第七章 附 则

第七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保险中介机构是指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第七十七条 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外资保险公估机构适用本规定。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七十八条 本规定要求提交的各种表格格式由中国保监会制定。

第七十九条 本规定中有关期限,除以年、月表示的以外,均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本规定所称“以上”、“以下”包括本数。

第八十条 本规定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保监会2001年11月16日颁布的《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1年第3号)同时废止。第八十一条 本规定施行前依法设立的保险公估机构继续保留,不完全具备本规定条件的,具体适用办法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监管办法(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监管办法(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模版)

    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保监发[2009]24号) 为规范保险从业人员职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国保监会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一章保险从业人员基本行为准则......

    保险公估辞职报告-精选

    保险公估辞职报告范文 保险公估辞职报告范文篇1 敬爱的各位领导,自XX年年底入职以来,我一直都很享受这份工作,感谢各位领导的信任、栽培及包容,也感谢各位同事给予的友善、帮助......

    保险公估报告样本

    公估报告 公估编号: MTA-GX01(N)2010080159454 致: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广西田东三套炼油安装工程项目临建办公室 2010年08月8日因暴雨受损案 一、引言 承贵司201......

    保险公估报告书

    楚祥轮主机增压器保险公估案例 兹承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湖北省分公司国际保险部委托,办理该公司承保的保单号为HKll/WH99013项下中国湖北晴川轮船有限公司所属楚祥轮主机增压器受......

    保险从业人员述职报告[本站推荐]

    保险从业人员述职报告1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我的工作是协助主任抓商险,主要负责投保录入、单证管理。20xx年以来,在公司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保险社主任的带领下,我......

    第三章 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第三章 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第一节 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第一章 保险从业人员基本行为准则 第一条 应依法合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接受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

    保险从业人员百问

    大童保险100问 一、 客户问题 二、 绩优问题 三、 团队问题 四、 产品话术 一. 客户问题 1.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大童保险这家公司? 答:是的,我能理解你。 因为我们涉足的行业不同,......

    保险从业人员自我评价

    保险从业人员自我评价我叫向吉娥,女,38岁,身高1.57m,体重59公斤,专科文凭。我相貌平平,才能更是平平,但具备一个传统中国女性所应该具备的所有美德:孝顺善良、勤劳节俭。我的个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