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研究
文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信息化对企业价值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研究
个人或团队名称:
个人学号:0818121007班级专业:08级广播电视新闻学(1)班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 电 话:
共青团文学院委员会制表
2011年6月
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研究
内容摘要:这是个调查报告,通过对地方性企业的采访,特别是以一个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为正面的成功案例,分析该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流程,从而得出信息化对企业增值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调查、布行、企业信息化、企业价值、信息化系统
正如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工业化革命和引发了生产力的巨大提高一样,计算机的发明带来了信息化革命并引发了生产力的再一次巨大提高。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计算化与信息化工作,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战略构想,十六大的报告又使信息化热潮一波接一波,“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个论述也非常精辟地定义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国民经济的信息化首先应该是企业的信息化。
此次,针对地方性企业,我做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机构设置,信息化机构职能,信息化建设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了解,得出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本次调查开始前,需要明白两个词汇:(1)企业信息化:即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加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2)企业价值:指企业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普通员工、政府等)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显然,企业的价值越高,企业给予其利益相关者地回报的能力就越高。
该调查报告的主体是福建省石狮市的布行企业,它们在石狮市已经形成了一条集聚性的产业链,并且获得良好的收益。沿着这条聚集众多布行的街道前行,我们可以看到沿路都停放着众多的高级轿车,虽然只有小小的门店,我们却从中发现到了庞大的企业价值。这激发了我的调查欲望,想深入一探究竟。这次的调查主题是“信息化”,我以直奔主题的方式进行了调查采访,从而得出本次调查的结论。
如今,全球化大市场已经形成,在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正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国内外同行的竞争压力。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应对竞争时便来得更加地自如。调查中所涉及的这些企业大都具备一
定的信息化,但是程度相对较低,而有一个案例异常重视企业信息化,它的企业价值也相对应地高出其他企业许多。我采访了该企业的负责人,了解了他们的秘密武器——建立企业的信息系统。这是一个规范性的信息化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部分是办公类,另一部分是业务系统。该企业不仅将信息技术用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步伐也相应地加快,因为网络和系统集成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渠道更加畅通,运转更加协调。
企业的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运用得当,却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增值。这次重点调查的这个布行,有效利用当下流行的“电子商务”来帮助企业成长。一方面,它建立包含有产品历史信息的数据库,让信息成为企业的一项资产,这些企业的内部信息还可用于经营决策。另一方面,它建立自己的网络主页,发布企业和产品介绍,并通过电子公告板和其他信息系统去赢得更多客户。该布行负责人说,其实利用这些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给订货者提供更快、更好的信息服务,同时,开展电子商务也可以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此外,他们利用企业管理的网络化,建立网上店铺,让人们可以直接从网上采购,扩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增加销量。企业又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实现电子付款,资金结账、转账、信贷等活动。他还提到,现在企业需要向财政部门、税收部门、环保部门等政府有关部门提交越来越多的报告,以提供相关信息,在这种压力下,为了节省人力资源,就需要实行信息处理与交换的电子化。
从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确实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顾客群,增加了企业的价值。
第一,它可以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
第二,可以实现有效的监控。在企业的各个运作环节上,不论是项目的进度、合同履行的程度,还是项目中人、机、料的使用成本,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的监督。
第三,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跨地域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跨地域的协作、沟通困难等问题。通过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系统,全面满足移动办公的需求,降低企业通讯成本。
第四,可以构建有效的计划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通过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建立全面预算机制,缩短预算周期,同时通过严格的成本管理,为企业降低
成本,获取更高的利益。
第五,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企业人员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行。这四个方面在企业发展中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企业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时代在变化,企业也跟随着时代前进。他们意识到这个时代的信息化,都不断地更新企业内部的信息机构设置,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信息化对企业的增值作用,只能说某些企业的方法存在缺陷。这需要从信息人才的引进,提高信息化认识、加深信息化应用等方面来改进。相信,只要企业用对了方法,信息化必然是把利剑,加速企业的增值进程。
第二篇: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
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
一、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更复杂更加快速多变的开放的经营环境,对企业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能力的提高又取决于企业对其信息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因此,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 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
1、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 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 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
2、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包括: ⑴、在内部局域网上运行的 OA 系统; ⑵、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公众信息网
3、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⑴、企业信息化,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助于企业决策的进一步 科学化。⑵、企业信息化,能促使企业业务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 快速反应能力。⑶、企业信息化,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组合及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 最佳利用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⑷、企业信息化能给企业提供一个的强大、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助于我们紧紧跟踪一 些先进经验和成果,从而有助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
4、企业信息化的战略价值 ⑴、企业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⑵、企业信息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 ⑶、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⑷、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 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
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加快企业的内外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2.企业资料信息可以系统整理,快速调阅,防止人工出错遗漏。3.方便管理,信息技术无论作为企业的战术 手段还是战略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但这并不是信息技术 的应用单方面可以实现的。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所能带来的机遇和问题,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企业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使信息技术真正促 进企业的发展。客户影响
市场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而市场的竞争归 根到底还是对客户的竞争。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建设信息系统的终极目标都是 为了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财务影响 盈利是企业的本质属性和第一目的,而财务也可以说是企业各项业务活动 最终结果的体现。虽然从单纯的财务角度来探讨信息化的价值是狭隘和偏颇 的,但是,是否能使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是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 优先考虑的一个问题。战略影响
企业战略是企业得以长期生存的基础,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在追求基业长青 的过程中,发展战略就显得更加重要。企业要保证自己长远的发展战略得以实 施,合理并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化构架起到了支撑性的作用。运营影响
运营是企业经营的过程,企业的任何目标都要通过运营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影响
企业都是社会中的企业,二者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1.目标: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
3.涉及的部门: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职能部门。
4.支持层:高级经理层(决策层)、中间管理层(战略层)、基础业务层(战 术层)。
5.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6.组成: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 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
企业信息化的外延
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 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 发展而发展。
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 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 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 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 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5.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包含了人才培养、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过程。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 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 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 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 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几年来,中小企业的信 息化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发展水平层次不齐.2003 年,科技部针 对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开始推广基于互联网的 ASP(应 用服务提供商)服务,强调通过网络环境下 ASP 的服务平台为小型企 业提供公共服务和专业化支持, 增强区域企业群体的核心竞争能力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通过基于 ASP 模式的咨询,监理,培训等公共 服务,帮助小型企业有效地规避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以取得实实在在 的效益.但在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中小型企业的信 息化建设遇到了很大困难.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与企业信息化的 要求不相适应.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单纯在企业中运用信息技术,更 重要的是要对企业进行重组, 以建立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经营管理 体制.我国企业界的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了 许多企业花大量资金购买了硬件,但最终未能获得理想效果.首先,在改革开放中快速致富的许多暴发户实际上并不懂得管理,当 然也不可能看到信息化管理的潜在效益, 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兴趣去学习信息化管理工具.另外,大量存在于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 得信息的传递几乎没有障碍,所以信息化的需求也相对较低.2.资金短缺.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据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 中心对 300 家国家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有 70%的企业认为企业对 信息化投资不足.与发达国家大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占总资产 8%~10%的水平相距甚远.从中小企业本身来看,数量比较多,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资金实力 相对有限, 而信息化改造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需要相对较高的投 资资金,所以资金不足就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制约因素.3.市场信息识别不准.信息从广义上说是一种市场行为,遵循市场经 济的运作规律,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企业识别对自身有用的信息 却需要匹配各方面的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的投入.有的企业在信息 识别上存在的问题有:(1)信息搜索的定位不准,导致有价值适用的信 息疏漏,无用的信息消耗大量的智力资源;(2)信息识别系统不完善, 导致各层面管理决策缺少翔实的重要信息;(3)信息传递与反馈的程序 不健全不规范,导致信息的时效性大为降低;(4)各层次管理者对信息 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信息价值未能有效挖掘;(5)企业自身的信息保 密程度不充分,导致企业很容易流失商业机密信息.4.信息记录不健全.信息的外在体现形式是文件资料或是记录,记录 可以提供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活动, 企业信息的主流也应该留有记录.有的企业在信息记录管理上存在的问题:(1)信息流管理的过程没有形 成记录,对重要的资料和信息靠回忆录;(2)信息记录没能规范,使信 息记录在具体实施时,存在漏项不全面等问题;(3)信息记录的贮存, 标识等基础工作不健全,未能按记录控制程度实施.5.利用网络开展信息服务的层次低.被调查的企业中,虽然有 70% 的企业已经接通互联网,但多数仅在网上建立了 Email 地址,既没有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近年来全球电子 商务的营业额高速增长,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不完善,企业信用差,资金拖欠严重,缺乏配套的信息系 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制度保障,绝大部分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 缺乏紧迫感.6.国产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力弱,建设成本高.现阶段,我国 IT 厂商主 要能提供 PC 机,硬盘,显示器,终端等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而在 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方面能力明显不足.从 国家重点企业调查结果看, 这导致了企业信息化成本高, 建设周期长, 后期维护与协调难等,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7.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 尚无统一规划和标准,如企业信息化缺乏行业标准,电子商务的有关 政策法规尚待出台.如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中文说明缺乏强制 性措施,影响到企业的应用与管理,对计算机和网络犯罪缺乏有效的 法律和技术防范手段.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 投入少, 期望值高;抗风险能力较弱, 经不起信息化失败的打击: 企业的 IT 基础设施差, 有的企业甚至需要从铺设局域网开始做起;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许多 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化的
实施比较困难.针对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 决这些问题:
1.引导与政策支持相结合.要组织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和培训班,使管 理者了解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要通过国内外的典 型案例分析,使企业真正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各级政府在政策上也 要对企业进行引导和支持, 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部 分,从政策调控上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2.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是首要问题.系统建成之后,需要维护,升级,改造,管理过程中还 要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 这就要求加强对信息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养.包括对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与系 统使用人员的培养,其中,前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开发的成败,而后 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败.企业要通过内部培训等手段,提高 企业员工的信息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其次,可以利用现有院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 进行切实有效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信息 系统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第三,扶植建立信息服务机构.企业 ERP 系统的实施及今后的运行,一定要有专门从事信息服务机构的 支持,以解决企业在应用中的各种问题.政府部门和行业机构一起, 把地方上和行业内有技术,有能力,愿意为纺织企业服务的信息机构
组织起来,形成纺织信息服务体系,并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 对加速纺织行业信息化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政府部门 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构建一个平台”, “完善一个体系”的工作目标,把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提高到一 个新水平.政府还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通过整合多方 面资源,强化纵向职能部门的联动互动,形成共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 化工作的新局面;继续加大投入,通过设立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引 导中小企业加大投入, 使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项目的有效实施, 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是我国国民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由 之路.我国的中小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便快速完善企业自身的信 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认识问题
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 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 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 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高层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 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 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 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 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 他们往往看重自 己的主观认识,抱残守缺,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 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积极倡导者由于 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 业技术人员正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 面 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 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 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 技术人员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 拔.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
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 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 留住高级 IT 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 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 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 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 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 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 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 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 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 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 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 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 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进程中,信 息技术一方面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等成本, 为小企业与大企业开 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 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 特征,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企业信息化理论及其实施策略初探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它已经不同于以往的任何 时期.众所周知,快速的竞争必然需要快速的信息流动,快速的产品 和原材料流动,资金流动,以及强有力的管理与控制.要实现这些快 速流动,很难长久地依靠传统的手工管理与缓慢的企业运作速度,它必 然需要依赖于一种全新的工具与观念去改变现有的缓慢,而这种工具 与观念就是由一系列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企业 信息化.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概述了信息化及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同时针对我国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经营环境, 论文还从因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下导致管理中出现许多问题的角度论述了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从企业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企业监管,加 强企业内外部沟通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此外,为 解决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基础管理上的问题, 技术上的问题,认识上的问题,实施上的问题等,文章从企业信息化 实施理论及技术两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信息化具体实施策略.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管理与经济系
学生姓名: 程昊
学生专业: 工商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学生班级: 11级工商2班 课题名称: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
二零一三年四月十八日
第三篇:个人创业设想对价值增值的重要意义
个人创业设想对价值增值的重要意义
资本循环 马克思认为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的不断增值,为此马克思把单个资本的运动表现为资本形式的变化及其循环
产业资本的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在运动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相应转换成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值,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把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即让工人运用生产资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来
第三阶段:销售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在市场上把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在产业资本连续不断地循环中,存在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形式。
资本周转
马克思认为资本循环不是当做孤立的一次行为,而是当做周而复始地、不断重复的过程,就是资本周转。产业资本周转的核心概念是资本的周转速度。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还有生产资本的构成状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也要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式。要保证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顺利进行,也必须根据生产规模、技术构成、购销时间的长短等情况,把全部资金合理地按一定比例分配在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三种形式上,并使它们各自顺利循环。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均衡生产,产品要适销对路,从而加速资金的循环。其次,资金周转速度是影响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可以节省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加速资金周转,必须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其主要途径是: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适时储备,减少盲目生产,搞好产销平衡,发展交通运输、通讯事业和信用制度,提高固定资金利用率等。
宁可少卖,不可多库存
库存一多,资金周转就会减慢
库存再多,资金周转就是做梦
1.侧重库存周转率;进出都要快,“薄利多销”即产品售价定的比同行低,虽然利润低,但客户量增加,资金周转快,库存少,经营成本大大降低,实际获利大于同行,一定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和知名度我们可以慢慢的提价。
2.侧重资金周转率,要求在一些环节合理的做文章。
慢下来,慢可以“用别人的钱赚钱”作用就是大量的产出现金
要有非常好的现金流,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要非常快,而应付账款的周转速度英相对较慢,快速地进和慢速地出,手里便源源不断地累积起了大量的现金。然后用现金迅速发展起来,改进技术、扩大规模、形成一定的企业效应。
我的新式书店(二手书店)
现实可行性就成为了创业设想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新颖性,“新颖”并非意味着从未出现过,而是在目前市场上具有新鲜感。
市场价值。一个念头能否成为创业设想,还要看它值不值得投资,值不值得大家花力气去做 严谨的分析
最后提炼
找准市场定位
侧重战略经营
实施战略控制
提高战略防御
第四篇:对企业最有价值的人
对企业最有价值的人
摘要:我们不要期望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兼任两种角色,或兼备两种素质,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能延揽到、管得住、激励好以上两类人,已经是企业的福气,对企业家和管理机制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
巧遇三个朋友,他们的故事令我深思:
第一位朋友是江苏某企业的副总,分管外贸营销工作。他上任一年,销售额就从连续三年徘徊在3000万突破至1个亿,在年终的会议上总经理表扬了他。但他心里并不舒服:因为他听到老板的小舅子私下说,1个亿的销售额都是业务员做的,他连英语都不会,怎么可能是他的功劳,而据说总经理对此评价也没有明确提出反对。
第二位朋友是某软件公司的架构师,是呼叫中心软件设计方面的高手,他在公司担任技术总监期间,手下带了五名研究生,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培养他们,两三年之后,这些研究生都成了独当一面的高手,有个小伙子天资聪慧又年富力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他。而最近他听到人力资源部熟人的内线消息:因为新人小李的技术比他相差不多,而收入却少了一多半,公司有意让小李替代他的位置。
第三位朋友跟我谈到了他的上司,他是某集团华北分公司的总经理,他最敬佩的上司是集团的营销副总裁刘总,每当他有问题想不通的时候,感觉迷茫的时候,没有对策的时候,跟刘总一个电话,几句话,问题往往能应刃而解。而对于刘总,集团内部则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刘总是个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有人则认为:“老刘从开始就没做过业务,他也就是动动嘴皮子,忽悠忽悠,这样的人居然能当上集团总裁……”,朋友很困惑,对一个人的评价怎会差异如此之大!看完三个朋友的讲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三种不同的角色:能做事的人,能带兵的人,能审时度势的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创新型企业,这三类人谁是企业最需要的人,哪些人对企业的价值更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应当如何区别对待?
记得有一位企业家讲过这样一段形象的话,他说:“大家都用过圆规吧?圆规的顶端是手柄;一只脚是尖的,牢牢扎在纸面;一只脚是带着笔的,可以自由舞
动。拧动手柄,圆规的一只脚扎牢、站稳,一只脚就可以画出优雅的曲线。通过手柄、定脚、动脚的配合,圆规完成了美丽的任务。我们的企业也是一样。老板是什么?是圆规的手柄,企业的原动力由此而来。如何完成企业的使命,需要定脚和动脚。定脚的作用是扎稳、站牢、把事情做深入、做扎实;而动脚的作用则是走出去,把圆画大、画完美。在我们的企业内部,定脚也就是把企业的产品、专业、市场做深入、做扎实的人,而动脚则是为企业开疆拓土、带领团队奋战沙场、斩对手于马下、把事业做大做强的人。”
就像圆规一样,企业离不开扎实做事的人,也离不开带兵打仗的人,他们对企业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非常钦佩我的一位朋友,他原在一间IT公司任职,不知何故转行到一家颇有名气的家装公司,行业不同,相同的只是销售;很快,他就把所在的营业部搞成全市前列;随后,老板委派他去天津,很快,天津公司成为了全国的业绩冠军。当他受聘于另一家公司去山东开拓市场,尽管市情不同,业务特点不同,他仍然做得非常好,在低迷的2009年为这家公司创造了上佳的业绩。如果他独立创业,我肯定为他投资,遗憾的是,有一位比我有眼光和实力的老板,不惜重金和股份邀他加盟,于是,他再次踏上开拓市场的征途。然而,直到今天我也不认为他是家装方面的专家,其眼光,呵呵,不敢恭维;至于动锤子动锯,更是一窍不通。他就是他,一个对市场极端敏感、对事业热得冒火、爱女儿但常常深夜回家、带着一群兄弟打拼市场的人。一个极端爽快的南方人!谁又能说企业不需要这样的人?还好,我觉得他服务过的企业的老板们都认识得到,这是对企业有价值的人。也非常佩服我的客户所聘请的一位意大利人。这家企业位于广东东莞,专门生产制作皮鞋的鞋楦,出口到全国各地,在全球享有盛誉。制造鞋楦的工艺中有一个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工艺叫模切,大致的工作是:根据客户提供的产品,仿制出相应的模具,再由复杂的数控机床进行编码和批量生产,而这家厂所聘请的首席模具师,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七十多岁的老人。老人住在公司附近的五星级酒店,每天由总经理的专车接到厂里,在属于他的工作室里精心雕琢着鞋模,用的是普通的锉刀、砂轮,但每一刀、每一下都全神贯注。企业的老板跟我介绍,尽管企业也有十来个模具师,但目前都还没有他的水平,关键几刀还得他来,老人家高薪受聘,每年回家带薪度假两个月,每天工作八小时。估计也没有人否认,他,尽管语言与其他人不通,更谈不上对行业的了解与展望,也不会带团队和忽
悠,但,他,仍然是这家公司最有价值的人。
说了两个极端的、但是真实的例子,我的观点已经表达得非常明确。两类人是对企业最有价值的人,一类是为企业确保现有业务稳定、持续、深入开展所必须的特才、专才、忠才;另一类则是为企业开疆拓土、使得事业做大做强的人。两种不同的角色,决定了这两类人所需要的特质不同,对其价值的评判也应当有所不同。
前一类人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掌握着企业核心、重要技术、市场客户的人,另一种则是对企业有着异乎寻常的忠诚、在人员异动的背景下可保企业稳定、可跟老板“上山打游击”的人,当然,他们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战略视野未必强,甚至很差,但惟其稀有、惟其专业、惟其忠诚,这些人的存在必不可少。对这些人的评价,不应求全责备,更不应只看现值,***同志“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名句值得我们深思。
后一类人则多是慷慨悲歌之士,有魄力、有眼界、有人气、呼风唤雨、叱咤风云,企业开拓事业必须要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也有脾气、有性格、有志向,对这样的人来说,对他们的珍惜应更多地体现为尊重、肯定、认可;要看大局,不看小节;看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不看做了什么,或者装作看不见、没看见。我们不要期望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兼任两种角色,或兼备两种素质,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能延揽到、管得住、激励好以上两类人,已经是企业的福气,对企业家和管理机制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
圆规的两只脚协同起舞,方可为创新型企业创造价值。
第五篇:内部审计在税务系统实现组织价值增值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税务系统实现组织价值增值中的作用
摘要:文章以分析税务系统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为切入点,探讨了内部审计实现税务系统价值增值的途径:评价各项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改善税收业务活动的安全性、提高职责履行的效果性。最后从观念、地位、环境、人员、技术等五个方面提出内部审计实现税务系统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税务系统 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是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领域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改善组织的运营。说明以价值增值为引导的内部审计是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内部治理审计活动,考虑到了最高层次的受托责任关系,认为其是一种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内部治理机制,应和组织目标相一致,充分发挥其职能,展现其提高运作效率和增加企业价值的功能。以价值增值为引导的内部审计,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它确立了内部审计的新目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为内审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于企业等盈利性组织,其内部审计增加价值主要体现为让组织机构提高的效益大于内部审计的成本,具体表现是产品销售额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费用的节省等,可直观的量化。而地税系统作为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不易量化体现,以致存在内审无效,即审与不审一个样等负面观点。基于此,文章以分析地税系统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为切入点,探讨了内部审计实现地税系统价值增值的途径,提出了内部审计实现地税系统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二、税务系统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
税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税收执法权,处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前沿,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长、加强征管双重动力下,税收收入近年来大幅增长,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高收入下支出的合理性越来越重视,因而监督的主动性越来越大,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更大挑战。近年来,税务系统各级内审部门进一部加深财务审计力度,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有机结合,同时稳步推进基本建设项目审计、政府采购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此外,不断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其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税务系统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体现
税务系统各级内审部门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领导干部任前审计、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对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进行综合评价,以规范内部管理和业务操作,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纠正违纪违规、防范内部风险,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使税务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作用和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开展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化解了管理风险,摸清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通过开展大宗物品采购专项审计,有效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税务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审计署的高度肯定。总而言之,税务系统内审部门为各级税务机关依法、合规、有效履行职责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税务系统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体现 税务系统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是无论审计是否发现问题,但因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经常性监督部门的存在,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定期不定期的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检查,客观上会对他们产生潜在的威慑作用,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增强防范风险和规范管理的自觉性,提高决策和执行能力;督促职能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改进管理,防范风险、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工作规范;促使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间接的促进了税务系统职责的有效履行。
三、内部审计实现税务系统价值增值的途径
税收是共和国的血脉,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税收。税务机关作为政府职能单位,代表国家行使税收执法权,肩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光荣使命。其内部管理是否规范、风险管理有无疏漏、业务操作是否高效,直接决定了税务机关职责能否有效履行。因此,结合税务机关业务特点和内部审计最新定义,税务机关内部审计主要通过评价和改善各项内部管理的规范性、业务活动的安全性和职责履行的效果性来实现价值增值。
(一)评价和改善内部管理的规范性
作为税务系统重要的监督手段,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内容、程序、效果等进行监督和评价,以检查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促进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确保各职能部门建立适当的内控体系和管理办法。同时,内部审计还适时对税务机关的管理制度、岗位设置、会计管理、实物资产管理、计划财务管理和基建控制、计算机征管信息系统等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测,以评价内部管理是否规范,并且针对内部管理的缺陷,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并为上级领导管理和控制各项业务活动提供支持,为构建和谐税收环境奠定基础,间接实现了税务机关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二)评价和改善业务活动的安全性
税务机关内部审计评价和改善税收执法活动的安全性,即监督评价风险管理和控制是否存在疏漏,其目的是为实现税务机关履职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目前在税收法治理念还没有完全普及,税收法治环境还不十分优良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的一些正常职务行为都会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甚至引起误解,如果发生执法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则更容易被诟病。而当前税务系统在税收执法和内部管理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和纳税人对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内审部门通过对各项税收执法活动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确认、识别和归类,建立清晰的风险轮廓图,然后评估、衡量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客观合理地划分风险等级,为各部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风险提供依据,最后对执法部门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检查、评价,分析其充分性、恰当性和针对性,对风险管理存在疏漏的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达到回避、转移、降低风险的目的,避免损失的发生,是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的具体表现。
(三)评价和改善职责履行的效果性
内部审计评价和改善组织运营的效果性,就是要发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赋予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职能——咨询服务,它是对传统内部审计监督确认服务的补充。要求内部审计在完成“管理层的耳目”任务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总结以往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再以“顾问”、“参谋”的身份,对领导制定的工作计划、目标、决策、内控制度以及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其职责履行的效果性,以此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
四、内部审计实现税务系统价值增值的基本保障
(一)观念保障:更新审计理念、转变工作重心。税务机关内部审计要发挥其价值增值功能,应该更新审计理念,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和业务审计拓展到绩效审计、风险管理等领域,清楚内部审计不仅仅是财务报表的复核者、现实资产的守护者、会计核算的稽核者,更是提高效能的推动者、强化管理的促进者、价值增值的倡导者,是为税务机关履职保驾护航,最终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确保税收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地位保障:确保内审部门相对独立性、增强审计客观性。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审计的客观性是实现审计目标,开展审计项目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权威才能充分体现,审计质量才能充分保障,只有审计人员坚持客观、公正,才能作出正确的鉴定和评价。税务机关应该赋予内审部门充分的组织地位,确保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和理智,尊重事实依据,有效的完成审计职责,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三)环境保障:领导重视支持、部门积极配合。税务系统内审部门应该加强协调与沟通,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取得领导的重视支持和被审计部门的配合,这是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关键。内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评价事实,并提出改进建议,而是否需要落实和执行则要取决于税务机关领导的决策,同时,被审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才使得内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才能得到落实和体现。
(四)人员保障:培养复合型内审人才、打造多元化素质结构审计队伍。税务机关的内部审计对象涵盖系统内各部门、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要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就要求内审人员既要会操作懂管理,既要熟知税收业务,又要具备相关的会计、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税务机关应该通过培训等多种渠道,提升内审队伍的素质,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掌握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培养复合型的内审人才,打在一支多元化素质结构,富有战斗力的审计队伍。
(五)技术保障:创新审计技术、应用审计软件。电子技术的支撑是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利器。随着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金税三期“马上要全面建成。相应的,内部审计也应改进审计方式,通过引进、开发审计软件,运用电子审计技术、OA审计模板、多维数据分析技术和自行开发的审计软件,积极实施计算机审计,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建立起一套贯穿审计全过程的审计信息系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红垒.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 [2]袁文英,王红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探析[J].西部金融.2011(11)[3]冯惠敏.增强使命感找准着力点、努力实现督察内审工作新突破——在2012年全国税务系统督察内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情况通报.2012(09)
[4]冯光泽.夯实基础稳步推进、确保督察内审工作再上新台阶——光泽同志在2012年全国税务系统督察内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网站.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