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1:1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师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语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下面请听两个小故事:

1、程门立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四十岁时,往洛中拜程颐为师。一日,与游酢去拜

见程颐,正值程颐闭目瞑坐,两人不敢惊动老师,在门外伫立。等到程颐醒来,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重教。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2、张良拜师: 张良,是高祖刘邦的军师,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心里很不高兴,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对张良说:“ 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后来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张良最终赢得了老人的信赖,授之以决胜天下的兵书,助其成就大业。再一次说明尊师的重要)

要求:再收集尊敬师长的故事,以此作为事实论据,写一篇议论文。

二、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唐代散文家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在这种情况下,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

三、介绍作者

1、读注释12、介绍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

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 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这次古文运动,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3、“韩潮苏海”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

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

四、解题

1、“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

2、标题含义: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五、范读

六、齐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适当停顿;要读出韩愈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特点,读准作者蕴含的感情。

思考:这篇文章为谁而作?文中有没有信息?

【明确】“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从课文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韩愈的这篇《师说》是写给一个叫李蟠的十七岁小伙子的。

1、2、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译文,教师点拨。

3、问题: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明确】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

③ 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他不拘于时,学于余 ....能行古道 ...

【教师点拨】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原因,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人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其它的,为何只选择了李蟠?“学于余”,我们说向韩愈这样一个文坛领袖学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韩愈有必要为他写文章吗?所以说根本的原因是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

导入下一课时,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下节课我们再探究。

第二篇:师说第一课时定稿

《师说》导学案第一课时(快班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3、掌握并积累第一自然段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四门博士,就是在全国性的学府中担任教授。对此种恶劣的世风深恶痛绝,于是作《师说》“抗颜为师”

4、文题阐释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序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一类文体。这类文体,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这篇文章表面上是韩愈送给学生李蟠的,实际上是针对当时“耻于相师”的社会风气而写的,其目的是针砭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应采取的态度,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名句积累: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原毁》)

天街小雨润如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④,不止不行。(《原道》)⑤蚍蜉撼大树。(《调张籍》)⑥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⑦仰不愧天。(《与孟尚书书》)⑧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原道》)

二、重要字音

庸()知嗟()乎句读()或不()焉谀()欤()苌()弘师襄()老聃()郯()子蟠()经传()贻()之冉()

三、对照课文注释,并借助工具书,掌握重点词义。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

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2.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3.背景资料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士族合法地垄断着做官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上层士族的子弟凭着高贵的门第,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不管品德智能高低,生来就是统治者。这些贵族子弟进入崇文馆和国子学等国家高级学府读书,却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

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依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韩愈当时任国子监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赏析】大漠茫茫,细沙如雪;燕山绵绵,明月似钩。这两句写出了边塞壮阔的自然景色。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冽,正是用武之地;“月似钩”的联想更点明了思战之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

【五年高考】

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

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2013山东,17,4分)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

1、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

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四、【合作探究】

1、翻译句子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

2、这篇课文论述了从师之道。看看课文的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

学生乙:。

2、(2009安徽,19,4分)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幅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 千里绿春绣锦座凝香万山金 新春对联:

上联下联教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下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赏析】大漠茫茫,细沙如雪;燕山绵绵,明月似钩。这两句写出了边塞壮阔的自然景色。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冽,正是用武之地;“月似钩”的联想更点明了思战之意。

第三篇:师说第一课时教案

师说

一、导语: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而且在座的各位在不久的将来,也都会成为教师中的一员。大家对教师这一职业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

二、文学常识 :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世称韩昌黎。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三、写作背景: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

四、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唐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五、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 师”的道理。

六、文中生字注音

愚昧(yú)句读(dòu)或不焉(fǒu)相师(xiāng)

谀(yú)郯子(tán)苌弘(cháng)老聃(dān)蟠(pán)经传(zhuàn)贻(yí)巫医(wū)

七、研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研读第一段

①请一位学生来读第一段。

②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先自己翻译第一段,③检查学生的翻译情况。

④教师对第一段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并指出应掌握的重点字词。⑤再次让学生串译第一段。⑥同学们齐读第一段。⑦分析第一段。

提问: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人为什么要从师?

a学者必有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人非生而知之者。

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思考:第一自然段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从哪几个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阐释?

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从师的必要性

从两个角度阐释 人非生而知之者

择师的原则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之所存

⑧学生结合板书,课堂背诵,教师巡回检查。⑨齐声背诵第一段。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10授课顺序 总第 讲 班级 级护理11班 授课教师 刘静 课 题 师说 学时 1

1、知识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知识。(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观点。(3)掌握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掌握 师、传、从等文言实词和 之、其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本文的思想观点。(2)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背诵全文。

3、情感目标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文法及熟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 课时目标授课方式 教研室签字 1.导入文章 达标过程与教学环节 2.文学常识介绍: 3.写作背景 4.作者简介 5.解题 6.研读第一段 7.作业 讲授 教 具 系主任签字 多媒体

第四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设计人:岳志芳

学校:东营区一中

使用人: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合作交流、语言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3、进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点教学重点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掌握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体验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晶莹、美丽的雪花吗?(生:喜欢)提到雪花你能联系到什么?(鼓励学生尽情地表述心中对“雪”的感受。)是啊!神奇的大自然造就美丽的雪花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美丽的享受和快乐。师:(出示 “冰天雪地”情境图)看的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你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决吗?(学生观察图后教师指名口答,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明确图中有3个活动区及每个活动区的人数,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合理教师都可予以鼓励,有创意的发现教师可给予表扬。)

师:刚才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你们是爱学习的好学生,现在我们把目光集中的在滑冰场上。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方式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新课作了较好的铺垫。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根据情境,探究新知。教学例1。

师(出示放大的滑冰场区情境图,同时出示例1。)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滑冰场上的数学问题(指名读题,再说说题中告诉什么,求什么)。师:请同学们试一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把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为什么这样解答的理由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再把学生的不同解法写在黑板上。重点让学生指出解题思路和每步算式的意义,估计学生会出现分步列式和列综合算式两种情况)师:(指着综合算式)先让学生读题,再根据这道算式,同学们想一想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教学例2。

师:根据“冰天雪地”活动中心的统计,三天能接待987人,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下面一个问题。

(教师随机出示例2,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重点说明“照这样计算”的意义。)师:同学们能用线段图表示出这道题的意思吗?试一试,可以和同桌合作。

(学生试画,然后指名在黑板上演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明确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度应该是表示3天接待人数的线段长度的2倍。)

师: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把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小组内同学交流,比一比哪组同学能想出不同的解法。

(学生独立做后小组内交流,要求学生把不同的解法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针对黑板上出现的不同解法在组内交流评析,最后集体订正,评析时让学生

说出解题思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6÷3×987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没有想出这种解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6天里有几个3天?接待人数还应该是几个987人?)师:(指着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像这样只有乘除法的算式,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每个综合算式有什么特点?(生:算式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它们的运算顺序怎样呢?(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加减法混合运算和乘除法混合运算。)教师出示第5页方框内的总结语,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四则运算,并且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及时进行总结,在自己总结作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交流感受,从而加深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巩固新知,反馈练习。练习一第1、4题。

第1题学生独立将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些题目的运算顺序是是什么?

第4题先估算,在笔算,集体订正,评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梳理、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检测 见课件。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2、3题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五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给予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会认10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等词语。能用钢笔正确美观书写“裕”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采用找出文章时间、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形式理解词语“如愿以偿、沉默不语”。

4.抓住“沉默不语,什么都没有,”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她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她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

教师准备:前置学习单,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说过春节的快乐。(压岁钱,新衣服,放鞭炮……)2.在西方有一个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是什么?(圣诞节)。出示西方圣诞节图片(配乐)欣赏,看完你有什么感想?

3.生交流对圣诞节的了解。(补充资料:接助中心、给予树)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故事,板题(强调“给予”的读音,“予”的书写)指名读,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检测词语: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1)出示带拼音词语,同桌互读,纠正字音。(2)出示去拼音词语,开火车读。(3)齐读词语。

(4)理解“如愿以偿”:愿望实现,找近义词(梦想成真)(5)出示“裕”的大篆和小篆体,师讲解:左衣右食,丰衣足食(会意字)。指导书写。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思考:故事里写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交流,板书: 圣诞 棒棒糖(家人)金吉娅

前夕 洋娃娃(陌生女孩)

请学生看着板书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三.精读感悟,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师:圣诞节前夕,妈妈给每个孩子发了20美元后,孩子们买完礼物,回家途中有什么表现?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2.出示句子“回家途中……沉默不语”。(1)理解“沉默不语”。

(2)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难过,自责,害怕……)(3)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对比着读一读,读出其他孩子的兴高采烈,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复杂心情。

3.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而给那个陌生小女孩买洋娃娃呢?请大家从第4自然段,找找原因。4.出示句子:“可是妈妈……什么都没有。”(1)“什么都”说明什么?

(2)想想她没有什么?(想象说话)(3)指导朗读:读出那个小女孩的可怜。5.孩子们,这就是给予树上那个小女孩的卡片。(出示卡片内容,师配乐读)

你就是金吉娅,站在给予树旁读着这张卡片,你心里想什么?(想象说话)

师:金吉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她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有爱心、同情、善良、体贴……)板书:同情,善良,体贴…… 6.升华情感,引读最后一段话。

师:面对金吉娅的做法,如果我是金吉娅的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现在,我会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范读)

你们是金吉亚的哥哥姐姐,你们会(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读)

四.总结:这个小女孩收到礼物是多么开心呀!下节课我们来替她写写感谢的话。

板书:

31给予树

时间 人物 事件 圣诞 棒棒糖(家人)金吉娅

前夕(善良,同情,体贴)洋娃娃(陌生女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小练笔:替那个陌生女孩写感谢的话。

三、寻找文中几处不易发现的爱,如母子之爱、手足之爱,引导学生发现母亲心情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一步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的难能可贵。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易错字:糖、即

稀土高新区黄河路小学

贾妍

下载《师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团电力希望小学 罗蔚萍 【教学背景】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3《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城厢中心小学 林金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3、通过学习使学生有关爱他人的......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范文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Recycle 2 教学重点: 听懂、会说Let’s act 部分的故事。 复习4—6 单元所学的会话。 教学难点:Let’s act 部分的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具准备: 1 教师......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7、麋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重点掌握“沛”的写法。 3、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真实实地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以下句型进行口头交际: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2.对目标语言的听力训练,提高听力技能。 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参观果园前的准备 教学目标 1、 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2、 了解关于水果的知识,学会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重点难点 了解关于水果的知识,学会做好参观前的......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莞、姹、嫣”等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企石镇铁岗小学 撰稿人:梁伟勋 小语通讯员:潘婉兰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