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代表素质履行代表职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任务。它对于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夯实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完成好这一任务,地方各级人大代表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是人民派
往国家权力机关的使者。人大代表队伍汇集了各方面的精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库、动力源,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群众充分表达意愿、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人大代表作为具有特殊政治身份的人执行代表职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目前不少地方的人大代表,特别是有相当一部份来自农村的代表,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人大意识、代表意识不够强,社会责任感不够高,判断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除此代表本身原因外,还有的是有关部门没把好人大代表的准入关,人大代表履职成果未得到有效重视、履职成本过高,专职人大代表比例很小,这都直接影响到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效能,同样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二、提高代表素质,强化人大自身建设。革命导师列宁指出:“人大代表必须亲自工作,亲自执行自己通过的法律,亲自检查实际生活中执行的结果,亲自对选民负责”。由此可见,人大代表自身素质的高低,履职能力大小,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对于提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决策水平和工作质量,树立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和形象,促进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人大代表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即有坚定的政治原则,能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廉洁公正,有维护人民利益和执法护法的责任感;有较强的政治行为能力和工作能力,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深刻的判断能力,审议和决定国家大事的决策能力;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深入调查研究,写出有深度、有见地、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健康的身体,能身体力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人民的利益勤奋工作。提高代表素质,具体做好六项工作:把入口。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上,要处理好选区划分、代表比例分配,按照代表基本条件,充分发扬民主,着重加强政治素质考察,多倾听选民意见,将品优品行良好、公道正派、会看具有敏锐洞察力、善写写出有骨有肉议案、建议、能说批评意见一针见血、敢做大胆反映群众意愿、勤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选进入人大代表队伍。抓培训。一是以换届为契机,对代表进行普遍培训,组织代表听取《代表法》辅导报告,请老代表介绍履职经验,由人大常委会领导提要求;二是为代表订阅《中国人大》、《人民政坛》、《三明人民政坛》等刊物,及时发送有关法律法规等学习资料,送上精神食粮;三是采取代表小组组织学与代表自学相结合,学习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基本知识;四是邀请部分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参与视察调研,分批到外地参观学习;五是及时向代表通报人大常委会及“一府两院”工作动态,了解本地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情况,让代表知情知政。这样,使代表明确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职责,掌握参加会议审议各项报告和提出议案建议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增强代表执行职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履职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勤指导。一是人大常委会领导、组成人员和各委室主任建立联系人大代表制度,要求每人联系若干名人大代表,每年定期走访,既了解代表的生产生活,更了解其履行职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向“一府两院”反馈解决;二是常委会领导和组成人员积极参加代表小组的各种形式活动,既参与又指导,促使代表小组活动更具实效;三是人事代表委与各代表小组、乡镇人大主席团加强联系,经常交流沟通情况,随时掌握代表履职信息;四是建立主任接待代表及群众制度,规定每月的某一天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接待代表日,通过接待代表,督促“一府两院”解决反映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五是适时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倾听代表意见,收集代表建议,认真归类整理,以文件形式送“一府两院”办理,增强代表主政执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激励。在人大代表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调动代表主动参与主政执政的有效措施。常委会要坚持在代表中开展“创先进代表小组、争当人民好代表”活动,每年都应对各代表小组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每年或每两年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表彰一批在“三个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代表小组和优秀代表,这就进一步丰富和活跃了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激发了代表为“三个文明”建设作贡献的积极性,增强了代表履职的光荣感和使命感。立载体。也就是要精心组织有实效、有特色的代表活动。如##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开展“一信两联三争当”活动,即每名代表每年至少向县人大常委会写一封信,汇
报思想工作和履职情况;每名代表必须联系选区和选民;努力争当学习、工作和勤劳致富的模范。又如泰宁县人大常委会在人大代表中开展“自身素质择高、联系群众择实、行使职权择正、融入发展择强”的“四择”活动。再如海安县人大在代表中开展“三个一”活动,一是帮助弱势群体办一件实事,二是在全民创业中引进一个项目办一个实体,三是为经济发展献一计。这些
活动平台,就为代表提供了活动量、活动面和活动质,促进了素质的提高、代表意识的增强。强监督。一是建立代表联系选民述职制度。每位代表可以联系选民若干名,建立联系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法,向选民汇报履职情况,接受选民监督评议,使代表增强责任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二是实行代表履职登记制度,真实记录和反映代表依法履职情况,以提高代表对人大制度的认识,促进代表发挥作用。三是定期检查代表工作监督制度落实情况,给代表套上“紧箍咒”,不断推动和规范代表履职活动,提高代表履职成效。
三、履行代表职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围绕经济工作,积极实施监督,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保障。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把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根据年度工作安排,组织代表围绕计划与预算执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公路建设等开展视察、调研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的先后对《预算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防洪法》、《安全生产法》等30多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每次常委会例会邀请五名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听取和审议经济工作方面议题,代表们在视察、调研、检查中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的顺利实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安定团结局面进一步形成。广泛联系群众,敢为人民代言,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环境。人大代表是依照法定程序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天然的联系,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的合法“代言人”。人大代表生活、工作在人民群众中,与广大人民群众朝夕相处,最了解群众的意见建议、疾苦和愿望,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合适的环节。近年来,##县的人大代表利用自己所处的位置,深入工厂、农村、学校,运用事实说话,做好释疑解惑、凝聚人心,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又按照组织的要求和正常渠道,上情下达,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及主张贯彻到群众中,每年收集人民群众有关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的意见、建议上百条,经归纳整理后交县“一府两院”办理,从而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促进了##社会稳定安定。跟踪督办议案建议,推进“一府两院”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县的人大代表在每年的人代会召开前,都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立足于本县本乡镇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精心选题,深入调研,把提议案建议的着眼点放在“县委工作的重点、政府工作的难点、群众观注的热点、人大监督的要点”上,为人大会期间提好议案好建议作准备。议案、建议交办后,代表在常委会组织下,对办理情况进行视察,对办理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督促办理工作落到实处。对议案建议办理不符合要求,代表不满意的,人大常委会领导与提议案、建议的有关代表约见主办单位负责人,要求对有关情况当面说明理由,进一步磋商,促成议案、建议的落实。对列入县政府直接办理、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议案,代表应邀参与专门视察,督促抓好落实。如在交办加强寨头里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和完善水库工程建设、土地承包中切实保护妇女权益、建立法律援助中心、发展县域经济中要始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和加强革命纪念馆基地建设、治理翠江河、协调解决液化气供应市场有关问题等议案中,部分人大代表分别参与了视察或检查,推动了议案的办理与落实。去今两年代表分别提出的103件、102件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均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并答复,代表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已解决、正在解决及列入计划解决的占60%以上,从而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参与评议活动,促“一府两院”建设,为和谐社会夯实组织基础。评议是多种监督方法的综合运用,它融视察、调查、座谈、测评、审议等方式为一体。##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坚持组织代表对“一府两院”及其部门开展评议。几年来,这个县的人大代表参与了对建设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等14个县政府组成部门工作、县法院执行工作、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及其主要领导的评议活动,评出满意单位12个,基本满意单位4个,并授予县交警大队“人民满意交警队”地方荣誉称号。评议中,人大代表坚持依法、公正、客观、透明的原则,深入调查了解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督促整改,增强了被评议对象的勤政廉政、依法执政执法、公正司法意识,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政府部门和司法审判机关的建设,保障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
第二篇:提高代表素质履行代表职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根据工作安排,组织代表围绕计划与预算执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公路建设等开展视察、调研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的先后对《预算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防洪法》、《安全生产法》等30多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每次常委会例会邀请五名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听取和审议经济工作方面议题,代表们在视察、调研、检查中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的顺利实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安定团结局面进一步形成。广泛联系群众,敢为人民代言,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环境。人大代表是依照法定程序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天然的联系,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的合法“代言人”。人大代表生活、工作在人民群众中,与广大人民群众朝夕相处,最了解群众的意见建议、疾苦和愿望,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合适的环节。近年来,##县的人大代表利用自己所处的位置,深入工厂、农村、学校,运用事实说话,做好释疑解惑、凝聚人心,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又按照组织的要求和正常渠道,上情下达,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及主张贯彻到群众中,每年收集人民群众有关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的意见、建议上百条,经归纳整理后交县“一府两院”办理,从而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促进了##社会稳定安定。跟踪督办议案建议,推进“一府两院”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县的人大代表在每年的人代会召开前,都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立足于本县本乡镇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精心选题,深入调研,把提议案建议的着眼点放在“县委工作的重点、政府工作的难点、群众观注的热点、人大监督的要点”上,为人大会期间提好议案好建议作准备。议案、建议交办后,代表在常委会组织下,对办理情况进行视察,对办理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督促办理工作落到实处。对议案建议办理不符合要求,代表不满意的,人大常委会领导与提议案、建议的有关代表约见主办单位负责人,要求对有关情况当面说明理由,进一步磋商,促成议案、建议的落实。对列入县政府直接办理、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议案,代表应邀参与专门视察,督促抓好落实。如在交办加强寨头里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和完善水库工程建设、土地承包中切实保护妇女权益、建立法律援助中心、发展县域经济中要始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和加强革命纪念馆基地建设、治理翠江河、协调解决液化气供应市场有关问题等议案中,部分人大代表分别参与了视察或检查,推动了议案的办理与落实。去今两年代表分别提出的103件、102件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均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并答复,代表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已解决、正在解决及列入计划解决的占60%以上,从而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参与评议活动,促“一府两院”建设,为和谐社会夯实组织基础。评议是多种监督方法的综合运用,它融视察、调查、座谈、测评、审议等方式为一体。##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坚持组织代表对“一府两院”及其部门开展评议。几年来,这个县的人大代表参与了对建设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等14个县政府组成部门工作、县法院执行工作、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及其主要领导的评议活动,评出满意单位12个,基本满意单位4个,并授予县交警大队“人民满意交警队”地方荣誉称号。评议中,人大代表坚持依法、公正、客观、透明的原则,深入调查了解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督促整改,增强了被评议对象的勤政廉政、依法执政执法、公正司法意识,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政府部门和司法审判机关的建设,保障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 作者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第三篇: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我叫刘月好,是由新市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一名市人大代表。两年来,我深切体会到:人大代表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种神圣的职责。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我时刻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做到重人民之事,诉人民之言,尽代表之责。下面我简要向各位领导和代表汇报一下我的体会和做法。
一、正确处理执行代表职务与本职工作的关系
我是一名企业的经营者,日常工作很忙,怎样才能妥善处理好执行代表职务与本职工作的关系是当选代表后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我认为:执行代表职务和做好本职工作二者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关系。做为一名人大代表首先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而且在本职工作中要坚持学法、守法,在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参加代表活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能够了解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和信息,对本职工作也具有很好促进作用。在处理执行代表职务和本职工作的关系上,我坚持了“一调、二保、三优先”的方法。“一调”就是合理调整时间,做到本职工作和代表工作两不误。“二保”就是按通知要求,保证准时参加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召开的会议及各项代表活动。“三优先”就是当代表活动与本职工作发生冲突时,优先参加代表活动,本职工作另安排他人帮助完成。我坚持做到了人代会积极参加,认真履职。闭会期间无论是市人大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还是代表小组组织的活动,只要通知到我,就一定按时参加,两年多来我共参加各项视察、检查、座谈会、行风评议等活动40多次。而且活动前我都坚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走访群众、调查了解,汇总群众意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工作,较好地发挥了代表作用。
二、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必须查民情,理民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两年多来,我采取上门走访、电话、信函、发放联系卡、网络论谈及开辟QQ人大代表在线等多种方式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两年以来,我共联系代表和人民群众700多人次,发放选民联络卡200多个,另外在本次人代会前我又发放“代表征求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联系卡200张,以便更好的为人民代言。根据征求上来的意见,在本次市人代会上准备提出尽快解决“空心村”问题、“人力三轮车非法改装机动装置的问题”、“关于新市区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步伐,增设一所高标准高中学校的问题”等方面建议9件。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尽职尽责,敢于直言,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两年来,我除积极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视察、执法检查、调查、评议以外,还依法进行了多次持证视察。自今年3月份我开办“QQ人大代表在线”后,我接到群众意见和情况反映13条。我从中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进行了持证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过积极努力最终使问题都得到解决。如今年3月份我在QQ上接到群众的反映,建设北路化纤厂以北路灯不亮已二年之久。此路段企业较多,夜间上下班的人也比较多,路面又不太好,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及治安案件。群众多次向路灯管理处反映,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接到反映后当晚我就赶到了现场,看到情况属实,马上向路灯管理处及城市管理局承诺办联系,第二天就得到了答复,说已修好了。晚上我又开车去了现场,发现灯并没有亮,经多次与承诺办联系,他们答复说:“线路老化,现在太冷,路面不能施工,等消冻后再施工”。直至9月中旬市人大组织部分代表视察活动中,我在座谈会上又反映了此事,等了一周没有答复。一周后,我又在城市管理局行风评议会上,再次向局领导提出该问题。局领导非常重视,当晚就去了现场查看。第二天建设北路西侧的灯就全部亮了起来。情况反映人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真没想到路灯还真的能亮起来,你们真是人民的好代表”。
另外我还对 “小灵通网络”问题、“广播电台讲座、广告扩大宣传”问题、“邮政行业(投递公司)三乱问题”、“复兴路增加公交线路”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持证视察,收到了交好的效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
当选市人大代表两年多来,我虽然做了些工作,但是距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将谨记人民的嘱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履行好代表职责。
2004年12月15日
第四篇:倾听群众心声 履行代表职责
倾听群众心声 履行代表职责
我是武德乡半坡村党支部书记,我当选为筠连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人民赋予我的不只是一个“人大代表”的名称,而是一种极大的责任和一种崇高的使命。一直以来,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和各级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履行代表的职责,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协助政府推行工作,带领全村村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共走富裕之路,共创和谐社会。
一、认真学习,切实增强履行代表职务的责任感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肩负广大群众的利益,为了当好代表,为了服务好广大群众,我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按照“一心一意抓转型,凝心聚力谋跨越”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要求,把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法律和法规作为首要任务,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用科学的世界观改造自己的世界,把握方向,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不断增强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做到心里时刻想着人民的重托,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带领全村村民创业致富,努力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履行职责,建言献策,做村民的传声筒,心系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作为人民代表,提好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是代表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会议期间,我立足大局,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深入群众听取反映,密切联系群众,掌握了解群众生活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长期以来,我半坡村都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境况,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等渠道把广大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如实向党委、政府做了反映。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近年来,半坡村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广大群众通过畜牧业和烤烟生产等产业逐渐走上致富的道路。现在的半坡村,路通了,路平了,群众出行更方便了,群众吃上自来水了,有了农家书屋等生活、学习、娱乐设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总之,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不足,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在思想观念和能力水平方面还有不适应的地方;在走访联系选民,建言献策等方面还不够。今后,我决心改进不足,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为我县、乡、村的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0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第五篇:学习代表法 提高代表素质(讲课材料)
学习代表法
提高代表素质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按照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学习人大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面我就以代表法为主线,结合宪法、组织法、选举法、监督法的相关内容,分6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是代表法的产生及其代表法的法律定位;二是代表的产生及其代表的法律地位;三是代表的权利、义务和执行职务的保障;四是代表职务暂停和代表资格终止及代表补选;五是关于代表法的思考;六是人大代表如何依法履行代表职务。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代表法的产生及其代表法的法律定位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共6章44条,约4500字。早在1984年5月,自130名全国人大代表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人大代表法的三件议案以来。到1992年4月,8年间共有515名全国人大代表,三个代表团17次提出议案,殷切盼望制定一部人大代表履行职务的法律。正如《代表法》第一章第一条所叙述的那样,“为了保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义务,发挥代表作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把抓紧起草代表法列入了工作要点。1990年4月《代表法》草案讨论稿基本形成,经广
泛征求意见后,进行了反复修改,形成了《代表法》草案,1991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和1992年2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连续两次常委会审议了这个法律草案,在提请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时,经过八年抗战,九易其稿,并对其实质性的内容进行了13处修改。最后,在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大会上表决通过。
那么,《代表法》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呢?它的法律定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一)代表法是人大代表执行职务要遵守的法律,它是各级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基本的专门的法律,它是由全国人大通过的基本法律。其调整的范围并不限于全国人大或某几级人大代表,而是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行为的共同规范。
(二)代表法还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代表工作,即人代会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开展代表活动要执行的法律。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本级人大代表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是大量而经常性的工作。人大常委会还要采取多种方式,同人大代表保持联系并不断加强这种联系,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必要的条件,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办事机构要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热情的服务。
(三)代表法也是全党全社会一体遵行的法律。执行代表法不仅是人大的事,而是全党全社会的事情。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整个工作的组成部分。社会各方面都要支持代表执行职务,并有
义务协助代表执行职务,不得阻碍代表执行职务,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保证代表法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比如代表活动经费,各级政府就应按照代表法的要求列入财政预算。
二、代表的产生及其代表的法律地位
《代表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法律规定选举产生”。
根据宪法、选举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各级人大代表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地市州以上的人大代表,分别由下级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产生,县市(不设区的市)区和乡镇一级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不管是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办法实行差额选举(直选是1/3—1倍,间接选举是1/5—1/2)。直接选举时,按照《选举法》第24条的规定,每个选区只能选一名至三名代表,多者即违法。直选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赞成票时始得当选。间接选举时,代表候选人要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赞成票时,才能当选。这就是说,不管参加投票的代表是多少,候选人必须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赞成票,才能当选(比如:荆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00名,在第五次人代会上选省人大代表,86名选66名,因为代表候选人要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赞成票才能当选,前后一共选了3次)。这和常委会的任何一次投票或表决是一样的,比如我们荆州区人大常委会现有组成人员27
名,不管到会多少人(当然要过半数才能开会),每次投票或表决都要达到14票以上才能通过。
各级人大代表选出后,还要经过本级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和确认。
中国人民解放军召开军人代表大会(不是全体军人),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大代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每次换届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规定,分别召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会议产生。台湾省的全国人大代表,由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台湾省籍选派代表到北京举行协商选举会议选举产生。
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大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尊重和维护的。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是由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是由人大代表的性质决定的,并通过人大代表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加以体现。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还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加深理解。一是从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看,各级人大代表都是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选举产生的;二是从人大代表代表的利益看,人大代表是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的代表,肩负着人民的委托;三是从人大代表执行
职务的行为看,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个人无权单独行使国家权力,而是集体行使国家权力,这就表明,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是神圣的,崇高的,必须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维护。所以说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职务。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是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使者,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人民的公仆,是党和国家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那么,人大代表到底执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职务呢?归纳起来有这样五个方面:一是政治性很强的职务(参加对国家各项事务的管理,参加国家权力的行使);二是法定职务(大会期间和闭会期间依法执行法定的职务,且受法律的保护);三是权利与责任统一的职务(代表有必要的权利也有相应的义务,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四是一种常任性的职务(会议期间要做好代表工作,闭会期间要开展代表活动);五是一种兼职的职务(与国外专职议员不同,我国实行的是兼职代表制)。
人大代表的主要作用是:与西方的议员制度不同,在同级国家权力机关集体行使职权时,具有参与决策作用;在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人事监督中,具有监督作用;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中,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下面讲一下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
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他监
督。他们的主要关系是:决定与执行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协调一致开展工作的关系。既然是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政府,选举产生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那么过去有的地方的乡镇长由直选产生,就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同样乡镇长由直接任命产生也是违宪行为。
既然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在这里我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监督法。前面讲代表法奋战了八年才出笼,而监督法确经过了20年的立法才横空出世,有人说是20年磨一箭,千呼万唤驶出来。那么监督法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呢?简单地讲就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部程序法。监督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政府及两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它又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权。少数服从多数。通常情况下多数是对的,但多数并不一定是最优的,人大按多数人的意见办,政府按一把手的意见办,行政一把手可以否定多数人的意见。因此,在监督法的立法过程中,由于有不同声音,述职评议与个案监督,因为没有达成共识,最终没有列入监督法,但就监督法规定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监督的七种形式来看,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并没有因为述职评议与个案监督没有列入监督法而有所弱化,而是更加强化、更加规范、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在听取“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时,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就比较集中的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要求政府进行专项工作报告;又如在听取和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时,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的六月
至九月期间,将上的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并要求重点审查下列6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二是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三是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四是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五是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六是本级人代会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的执行情况。这就表明人大常委会对财政的监督更加具体,有法可依。第三,在进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时,监督法要求每年要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第四,关于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监督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经审查,认为有下列不适当的情形之一的,有权予以撤销:一是超越法定权限,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的;二是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三是有其他不适当的情形,应当予以撤销的。第五,关于询问和质询,监督法第35条规定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3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委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两院的质询案。第六,关于特定问题调查,监督法第39条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需要作出决议、决定。但有关重大事实不清的,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第七,关于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监督法第45条规定,人大常委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常委会提出对个别副区长,由它任命的本级政府其他组成人员
和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由此可见,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由于监督法的实施将变得更加有力、有效、有法可依,按程序进行。
前面讲了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因为讲监督法,镜头拉远了一点,现在我们再把镜头拉回来讲一下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与人民的关系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人民产生人大,人民委托人大行使国家权力。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二是人大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为了保证人大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按照人民的意志决定问题,宪法和法律规定,各级人大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
那么,上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具体来讲就是:法律上的监督关系;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工作上的联系关系。
三、代表的权利、义务和执行职务的保障
在我国,根据《选举法》第15条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不超过3000人,而现在的十届全国人大实有代表2984名,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加起来共有320多万人,我们荆州区现有五级人大代表783名(1+1+58+234+489)。那么,《代表法》究竟给这些人大代表赋予了哪些权利和义务呢?
(一)代表的权利
代表的任期。组织法第33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期,从每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
次会议开始,到下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为止”。人大代表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使者,其基本的权利体现在人代会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两个方面。在人代会期间,人大代表享有如下10项权利:
1、出席会议权,即参加本级人代会全体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小组会议;
2、审议权,即在各种会议上审议列入大会议程的各项议案和报告;
3、提议案权,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本级人大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4、选举权,即参加本级人大的各项选举和决定人选(省市级30人以上、地市级20人以上、县镇级10人以上联名提出“一府两院”及常委会组成人员人选);
5、询问权,即审议时可以向本级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
6、质询权,即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对有关国家机关的质询(代表10人以上联名、地市级常委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县市级常委会组成人员3人以上联名);
7、罢免权,即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对有关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罢免并对其投票表决(县级以上是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乡镇级是五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
8、提出组织关于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权(这一权利仅限于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且要有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联名;闭会期间,主任会议或五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联名也可提出组织关于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权);
9、表决权,即参加本级人代会的各项表决;
10、提建议权,即向本级人大提出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在这里我想着重讲一下议案与提案的区别,以证视听。
议案,是人大代表及有关部门(含政府)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事原案,在闭会期间,省地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县市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3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2006]中央9号文件规定,代表在闭会期间也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提案,是政协委员向人民政协组织,并通过政协组织向人代会或人民政府就有关国家或地方大政方针、社会生活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形式。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的议案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委员提案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没有法律的约束力;人大代表提议案要受时间(大会议案截止时间)、内容(限本级人大及常委会)、人数(乡镇级是5人以上、县级至省级是10人以上、国家级是30人以上)的限制;政协委员提案恰恰相反,它实行的是“三不限制”的原则,即不受时间、内容、人数的限制。
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权利有以下7项。
1、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可以参加下级人大代表的代表小组活动。各级人大代表参加本级人大依法组成的代表小组的各项活动。
2、进行视察。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根据本级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对本级或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
3、提议临时召集本级人代会。例如,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3000×1/5=600)提议,可以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临时会议;五分之一以上的地方人大代表(以荆州区为例就是234×1/5=47)提议,可以临时召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4、列席人代会、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可以应邀列席本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地市级以上的人大代表可以应邀列席本级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会议,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代会和常委会。
5、参加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根据本级人大或常委会的决定,参加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6、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有权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7、参加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等活动。
(二)代表的义务
根据宪法、组织法、代表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人大代表在行使职权的同时必须履行以下6项义务。
1、出席会议。人大代表应当出席本级人代会,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
2、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3、保守国家秘密。
4、和原选举单位或选民保持密切联系。
5、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6、受原选举单位或选民的监督。
(三)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
1、政治保障
人大代表在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受法律的保护。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代表在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也不受法律追究,因为根据代表法的有关规定,代表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大各种会议,不仅是执行代表职务,而且还是代表接受原单位的监督和联系原选举单位的一种形式,所以其在这时的言论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2、人身特殊保障
代表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大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主席团许可,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湖北省实施〈代表法〉办法》第23条还规定,“如果在人代会及其常委会闭会期间,可以由常委会授权主任会议处理,并向下一次常委会会议报告。”如果对乡镇人大代表采取逮捕、刑事审判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执行机关应当立即书面报告乡镇人大主席团,由主席团向下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报告。
保障人大代表的人身特别保护权,是为了维护国家权力机关的威信,保证国家权力机关正常运转,同时也是为了保证代表能够依法执行职务,不因执行职务而受到打击报复。
3、时间保障
按照代表法的规定,人大代表在本级人代会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都是执行代表职务,都应当得
到时间保障。需要说明的是,给予时间保障的人大代表活动,应该是由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安排的,如果代表自己安排的代表活动则不在此列。
4、物质保障
一是工资和补贴。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单薪制,对于国家发给固定工资的代表,在执行代表职务时,享受所在单位的工资或其他待遇。对于没有国家发给的固定工资的代表,其执行代表职务所受到的经济损失,由本级财政拨款,给予适当补贴。二是代表活动经费的保障。代表法第33条规定,代表的活动经费,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实施代表法办法规定,省代表每人每年不少于400元,地市级代表每人每年不少于300元,县区级代表每人每年不少于200元,乡镇级代表每人每年不少于100元,此活动经费由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大主席团统筹安排,专款专用。
5、行政和司法保障。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代表的权利,支持代表执行代表职务,而拒绝履行义务的,有关单位应当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给予行政处分。对代表执行代表职务进行打击报复或以暴力、威胁阻碍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构成犯罪的,要根据刑法146条和157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6、人大常委会要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保障。简单地讲就是三要:即要同本级人大代表保持密切联系;要为本行政区域内所有的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必要的条件;要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服务。
四、代表职务暂停和代表资格终止及代表补选
(一)代表职务暂停
代表法第40条明确规定,代表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该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
1、因刑事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
2、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服刑的。
(二)代表资格终止
代表法第41条规定,代表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代表资格终止。
1、地方各级人大代表迁出或者调离本行政区域的;
2、辞职被接受的;
3、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代会的;
4、被罢免的;
5、丧失中国国籍的;
6、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迁出或调离本行政区域,该代表就失去了在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的当选条件,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比如:王全德从纪南调区统计局,其镇人大代表资格自行终止,也无需他写辞职报告,而他的区人大代表,按照代表辞职暂行办法,他就应该写辞职报告)。国籍是公民享有选举权或被选举权的基本条件之一,因而各级人大代表如果丧失了中国国籍,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
代表辞职被接受,代表被罢免,代表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有上述情形之一者,代表资格即终止。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也就丧失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再具备代表的当选资格。
关于代表辞职,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可以向选举他的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人大常委会决定是否接受;县乡级人大代表辞职理论上应当向原选区选民辞职,但由于不好操作,所以法律规定:县级人大代表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辞职,人大常委会决定是否接受;乡镇级人大代表只能向本级人代会提出辞职,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是否接受,乡镇人大主席团无权接受。
关于代表罢免。罢免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主席团或1/10以上的代表联名或常委会主任会议或常委会组成人员1/5以上可以联名,可以经人代会、也可以经选举他的人大常委会进行表决通过;而要罢免直选的人大代表,只能经原选区选民30人以上联名提出罢免案,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才能罢免。
各级人大代表出席本级人代会,是代表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如果代表无故不参加人代会,则不能实现选民或者选举单位委托其行使的权利,是一种失职行为。所以代表法规定,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代会,其代表资格终止。
代表死亡,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
(三)代表补选
选举法第51条规定,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由原选区或者选举单位进行补选。
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由常委会进行补选。直选的代表,只能在原选区进行。
五、关于人大工作相关法律实践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实现对国家领导的重要途径。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是我们每一个人大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人大工作相关法律的滞后和实践中的有关问题,值得大家探讨。
1、关于乡镇长任免
《组织法》第9条第7款明确规定,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但有的地方有的副乡镇长仅凭组织部门的“一张通知”,在不履行法律程序的前提下走马上任,就当上了副乡长、副镇长,即使是有的副乡镇长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后,组织部门因工作需要,又是“一张通知”另行安排工作,这显然与组织法的规定相悖。由于乡镇级不设人大常委会,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都要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如果仅为一个副乡镇长的选举专门开一次代表大会既不方便且行政成本较高,因此笔者建议对于严格按程序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届内应尽可能地少调整,即使要变动也要严格按照组织法的规定进行;另外,还可以考虑设臵乡(镇)长助理一职,闭会期间由组织部门任命,行使副乡镇长职务,待人代会正式选举产生。
2、关于政府组成人员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组织法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或者省级也没有一个实施办法,以致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各不相同,省25个、市23个、县22个(仅以湖北为例),横向亦不相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组织法》第56条第2款规定(仅以县级为
例):“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既然局长、科长都是人民政府组成人员,那么省市县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分别由25个、23个、22个组成,其法律依据又在哪里呢?除上述所列25个、23个、22个组成部门的局长、科长以外,其余的那些局长、科长还是政府组成人员吗?也就是说是政府组成部门的局长、科长,一定是政府的组成人员;反之按照《组织法》第56条第二款的规定,是政府组成人员的局长、科长,不一定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其充要条件是不成立的。《组织法》第57条又规定:“新的一届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依法选举产生后,应当在两个月内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科长”。这里的科长和上述第56条第二款中的科长,同属正科级无疑,并不是省、市级人民政府干部序列中的科长,而是县级人民政府中相当于正科级职务的局长(主任),由于县级人民政府序列中客观上不设正科级别的科,所以省市县级人大常委会也不任命科长职务。因此,笔者认为,组织法对政府组成部门及其组成人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使其更加严谨规范。
3、关于人大代表及其常委会的任期
《组织法》第33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期,从每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到下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为止”。它
又规定(第42条),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与人代会的每届任期相同,它行使职权到下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常委会为止。既然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代表资格已经在第一次会议开始时终止,按照《选举法》第48条的规定,如果代表的资格被终止,其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职务就相应撤销。既然代表资格终止了,职务被撤销了,上届人大常委会显然就不存在了,又怎么能把它的职权行使到选出下届人大常委会为止呢(通常人代会第一次会议开始到选出下届常委会之间都有几天的间隙,国家级、省级人代会的间隙时间就更长)?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的任期应该与人大代表的任期相同,组织法与选举法的规定应该一致,即“从每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到下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为止”,并将其行使的职权移交给大会主席团,直到选出下届人大常委会为止。
4、关于暂停代表职务
《代表法》第40条第2款规定,“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服刑的”,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笔者认为此款暂停代表职务的条件过宽。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一般判有10年以上重刑的人,才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也就是说被判10年以内徒刑的人,只要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也才只能暂停其代表职务,如果不是届别的限制,出狱以后,这
样的人还可以恢复其代表职务。而对那些真正要暂停其代表职务的,比如说对重病在家不能履行代表职务、特别是对犯有精神病的代表,应该如何处理?对于那些经过请假、多次不参加人代会,或者是到会不发言的代表,是否应该暂停其代表职务,也没有说明。同样,要想罢免一名人大代表,有关法律法规对其罢免的条件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5、关于代表述职
按照组织法第38条的规定,代表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述职。对于直选代表如果一个选区的选民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要把他们召集起来让代表向他们述职,成本太高,也不好操作。就是间接选举的代表,要他们向原选举单位即人代会述职,地市县一级的代表有几百人,省一级是上千人的代表大会,召集起来本身就不易,要代表向他们述职成本太高,也不一定妥当。所以笔者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可以考虑直选代表向选民代表述职,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的人大常委会述职或采取书面述职的方式向选举单位或大会述职(即发文字材料),以降低述职成本。
六、人大代表如何依法履行代表职务。
人大代表怎样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好国家权力,这是每位人大代表首先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人大代表整体作用的发挥,而且直接关系到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成效和国家权力的行使。在这里,我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人大代表工作的实践,就人大代表如何依法履行好代表职责,谈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努力提高代表自身素质
人大代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十分必要,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练好内功。
第一,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淡化人大代表的荣誉意识,增强人大代表的职务意识。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使者,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直接参与者和决定者,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当代表不仅仅是荣誉,更重要的是一种国家职务,既然法律明确规定了代表是一种职务,作为代表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这就需要有与执行代表职务相适应的代表意识、代表素质,不能将人大代表仅仅视为一种荣誉称号,而应该积极地履行代表职务,参加代表活动。
第二,加强代表培训,全面提高代表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人大工作不仅法律规定多,而且程序要求严格,人大代表只有学习、掌握好各项法律法规,才能在参与决策、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中做到依法行使代表职务。
第三,完善代表工作考评机制,增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人大代表既然是一种职务,就应该有一套完善的考评机制。前不久,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常委会机关和镇人大主席赴荆门学习考察,回来后,借鉴人家的经验,正在建立和逐步完善一套较为完整的代表履职考评机制,这个考评机制有一些量化的内容,不但容易考核,也让代表有所借鉴,一看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并通过考评后的奖励、宣传等方法增强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新时期的人大代表能够不负选民的期望和重托,负担起代表人民管理好国家事务的重大职责。
2、认真履行代表在大会期间的各项职责。
第一、会前要作好充分准备。为了在会议期间行使好代表职权,代表在会前应认真作好准备,这是开好人代会的前提和基础。主要是要作好三项准备工作。一是知情知政准备;二是审议发言准备;三是提出议案和建议准备。
第二、会中要认真参加审议。代表参加大会各项报告和议案的审议,是代表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代表行使其他各项民主权利的基础。审议质量的高低,对大会的民主决策就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代表一要重视审议;二要学会审议;三要人人发言;四要讲求效率。
第三、要依法行使好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代表在大会期间的民主权利,除了审议权之外,还有选举权,提议案权、质询权等等其他各项民主权利。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权利的行使都还没有完全到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途径除了会议应进一步充分发扬民主之外,作为代表来讲,应该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摆正个人位臵,珍惜手中权力;二是要了解有关人大工作的法律法规。熟悉运作程序;三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累经验。
3、积极参加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各项活动。
第一、增强对代表活动的参与意识。代表作用发挥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代表是否积极参加闭会期间的各项活动。特别是官代表更应该积极参加,发挥更多的作用,不要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参加,甚至认为人大工作是基层代表的事,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联系选民,当挂名代表。因此不管是人大常委会、代表小组,还是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联络处安排的视察活动、调查研究、执法检查、代表评议、列席有关会议、参加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等等活动,都要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参与。并通过参加活动,了解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情况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各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认真进行分析、思考,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努力提高代表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开展好代表活动,不能只凭热情,必须认真进行研究,既要选好题目和内容,方法上又要讲究科学和艺术。从代表和组织者角度来讲,要具体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活动前要认真准备;二是活动中要周密安排;三是活动后要认真研究和总结;四是交办后抓好落实和反馈。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履行代表在大会期间的各项职权,开好人代会,我再从操作的层面讲6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1、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审议是对列入大会议程的各项议案和报告进行讨论、研究,并给予肯定、否定或者提出修改意见。行使审议权,是人大代表在人代会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代表的一项重要权利。
人大代表在行使审议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努力提高对审议工作的认识;二是认真参加各种审议会议;三是对审议的议案和报告要有所了解,对审议的问题要作必要的调查研究,真正做到知情知政,以提高审议的实效;四是要实事求是,切实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人大代表怎样提出议案?
人大代表提议案,首先要受到时间内容法定人数的限制,这个前面已经讲过。
人大代表提出议案,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是提出的议案必须是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从以往的情况看,有的人大代表对代表议案的性质和作用不太了解,以为不管什么事,只要以议案的形式提出来,就会受到重视。因此,在每年的人代会上,大多数甚至是所有的议案实际上都是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经大会主席团讨论通过后作为建议处理,这就是大多数人代会上“零议案”的根本原因。更有甚者是有些内容是不能作为议案提出来的,比如属于代表本人及亲属的有关民事、刑事方面的申诉案,在审和执行中的有关具体司法案件,群众来信等等都不宜作为议案和建议提出。因此,在提议案的时候,除了上述问题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一事一案;二是要使用专用纸;三是要坚持三限制的原则;四是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3、人大代表行使选举权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选举权是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重要体现。这也是我们的党所不能包办的。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
力量。党中央是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可以就有关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作出决定,对全国人大来说,党中央主要是通过提出建议,推荐重要人选来发挥领导作用的。例如,宪法的修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每一届最高国家机关的重要人选,都是由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或者推荐的,但是所有这些,最终都要经过全国人大决定通过,才具有合法性,才能变成全体人民的意志,变成国家的意志,事实上党中央是不能直接任命国家主席、军委主席、法检两长,或者省长、市长的,他们都是经过人大选举产生的,也没有看到哪一级党组织直接任命“一府两院”的组成人员,包括政府序列的局长、主任,否则就是违法,就是违宪。因此,人大代表在行使选举权时,要注意以下4点:
第一,要分清选举票和表决票的区别。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副主席、军委主席、法检两长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国务总理是经国家主席提名,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是经总理提名,军委副主席和委员的人选是经军委主席提名,经大会表决,予以任命的。其主要区别在于:选举时,代表可以依法联名提出候选人,也可以另选他人;决定任命时,代表只对候选人表示同意或反对,不能另提候选人或者另选他人。区镇两级选举都是选举票,表决票是以举手表决的形式实现的,常委会是表决票。
第二,要了解选举中各个职务的差额选举比例,以有效地行使选举权。根据组织法规定,地方国家机关正职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副职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
数多一至三人进行差额选举;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1/10至1/5进行差额选举;间接选举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是1/5至1/2,直选是1/3至1倍。
第三,要熟悉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的程序,依法严肃、认真地提出候选人。组织法规定,省级人大代表30名,设区的市级20名,县级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本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或者领导人的人选。代表在提名候选人时应该注意:一是联名要符合法定人数;二是必须在大会主席团规定的时间内提出;三是提名的候选人数,可以少于或等于应选人数,但不得超过;四是要提供有关材料,如实地介绍候选人情况。提名、酝酿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2天,限县级以上。乡镇级组织法没有明确的规定。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人大代表应以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代表人民的意志,认真负责地提名、投票,极为慎重地行使好选举权。
4、人大代表怎样提出询问?
人大代表对列入大会议程的议案和报告等进行审议 时,如有不清楚的问题,需要了解情况,可以要求有关部门作进一步说明或者作出回答,即提出询问,询问是人大代表的一项权利,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知情知政,更好地进行审议和表决,代表在提出询问时应注意:一是询问可以口头提出,也可以书面提出;二是询问提出的时间应在审议议案和报告的时候;三是询问的内容应该是针对所审议的议案或者报告中不了解、不理解的问题。
5、人大代表提出质询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人大代表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国家
机关工作严重不满意,或者发现这些机关有失职行为,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的,在人代会上,可以依法对有关部门提出质询,质询是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代表提出质询案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质询案必须是在本级人代会举行期间提出;二是质询案的提出必须符合法定人数,全国人大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10名以上联名,可以提出质询案;三是质询案必须书面提出,并写明质询的对象、问题和内容,质询的对象,只能是法律规定的单位,而不能是个人;四是质询案提出以后,受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可以书面答复,也可以口头答复;五是提出质询案的代表半数以上对答复不满意的,可以提出要求,经主席团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6、人大代表如何依法行使罢免权?
人大代表的罢免权,是指人大代表有依法提出罢免案并表决罢免国家机关组成人员或领导人员的职权。罢免是人大监督中最后的也是最严厉的手段,法律对罢免案有严格的程序规定:
一是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人数。全国人大必须是3个代表团或1/10以上的代表,县级以上必须是主席团、常委会或1/10以上的代表,乡镇是1/5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罢免案;二是罢免案应书面提出,并写明罢免对象和罢免理由;三是,罢免案提出后,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经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四是在罢免案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前,被提出罢免的人有权在主席团会议或大会全体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
人代会闭会期间,县级以上的人大常委会可以依照
监督法第八章的规定,决定撤销由它任命的“一府两院”的组成人员。
这就是我今天要汇报的全部内容,完全是我的一面之辞,说得不好,见谅。
四月第三稿
二OO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