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共5篇)

时间:2019-05-12 11:5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第一篇: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 文献号 】6-738

【原文出处】统计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40

3【原刊页号】12~16

【分 类 号】F3

1【分 类 名】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407

【 标题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 作者 】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

【作者简介】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国家统计局。

【摘 要 题】技术创新

【英文摘要】The paper evaluates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China by us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imperfection of current innovation circumstance,shortage of innovation input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skills of innovation personnel.【关 键 词】技术创新/评价方法/实证研究

【 正文 】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努力提高自主研究与开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际竞争能力。为此,我们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方法,并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评价与分析,以期能为国家制定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并建立起正常的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技术创新,普遍认同的概念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技术的获取(研究开发、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工程化、产业化到实现市场销售的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国外一般把技术创新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产品创新,另一类是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发明新的产品或对原产品的性能进行重大改进或提高,工艺创新是指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工艺或对原生产工艺生产方法进行重大改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创新能力各要素的诸多方面,可以说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都相关。OECD国家在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调查时,将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确定为六个重点方面:一是企业发展战略,二是创新成果的扩散,三是企业创新的信息源和创新障碍,四是企业创新的投入,五是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六是企业创新的产出。加拿大的专家在进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采用8个相应的指标来进行分析,即: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百分比,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非专门的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百分比,非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专门的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比重,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出口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企业的创新倾向;国内有些学者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六大创新能力要素,即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R&D)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我们在较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四大要素。

1.企业潜在技术创新资源。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它主要反映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创新素质,包括文

化素质和科研素质。具有高素质的人员和高科研水平的人员,必然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潜力,一旦条件成熟,潜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经济资源主要是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企业的经济实力,技术装备的多少、技术水平的高低和企业经济实力的大小,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的重要条件。

2.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是由其投入直接决定的。在同样的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越大,其产出就会越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分为R&D投入和非R&D投入。R&D投入集中反映了企业科学技术研究的能力;非R&D投入主要是反映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市场营销的能力和技术更新提高的能力,具体可以用反映新产品工程准备、试生产、试销等投入指标,以及反映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国内技术购买等方面的指标来描述。

3.企业技术创新组织。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也可认为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能力,它是企业从整体上、战略上安排技术创新和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包括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制定、技术创新的项目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机构管理等。

4.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突出显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素组合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现实、最重要的指标是创新产出能力。它包括产品市场占有率、生产率(包括劳动生产率、资金产值率或全要素生产率)、新产品产值率、专利发明等。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本课题参照有关国际标准确定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是:

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择,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涵盖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选取的评价指标囊括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个方面,并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描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状况。

2.可操作性原则。建立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所选择的指标必须有可靠的数据来源。有些指标从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观察,十分重要,但固不可量化或没有可靠的数据来源,这些指标原则上不予考虑。

3.可比性原则。由于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方式、生产特点、开发内容等是不完全一样的,特别是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样,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单纯从评价指标的绝对数上看,有时往往是不可比的。但从相对数角度方面来观察,就消除了这些影响。采取相对指标,使企业自己动态可以比较,企业横向可以比较,国内国外企业可以比较,大企业小企业之间可以比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从横向上保证各企业指标口径一致,从纵向上要保证历年的指标口径范围、计算方法一致,确保各项指标具有可比性。

4.多目标性原则。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小的评价涉及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涉及到科技活动投入、活动、产出和企业经营状况、经济效益等方方面面,不可能单靠一、二个指标就可以完成,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从多方位、多角度系统描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整体上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水平。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我国现有的企业技术创新指标统计实施情况,本课题确定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

附图{图}

图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我们利用层次分析法,及2001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统计数据,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测评,结果表明:

1.工业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增强。2001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综合指数达到105.2,比2000年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数为103.4,提高3.4个百

分点;技术创新投入指数为104.7,提高4.7个百分点,技术创新投入中的人力投入指数达到110.1,增长10.1个百分点;技术创新组织指数为103.5,提高3.5个百分点;技术创新产出指数为107.8,提高7.8个百分点。结果表明,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以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在因素逐步得以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机制不断完善,尤其是最终体现和反映技术创新效果的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明显提高,增长速度位居各项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之首,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从分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数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位居我国工业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首,2001年技术创新综合指数达到240.7,是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平均综合指数的2.29倍;其次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其2001年技术创新综合指数达到238.1,是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平均综合指数的2.26倍。武器弹药制造业名列第三,其2001年技术创新综合指数达到217.9,是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平均综合指数的2.07倍。技术创新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还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及烟草加工业。从测算结果可以看出,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

3.东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中部偏弱。从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数看,东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其2001年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数达到1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7.8个百分点。其中广东、上海、山东、北京、江苏名列东部地区前五位,这些省份的技术创新综合指数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至3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居中,技术创新能力指数为103.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近10个百分点。其中陕西、重庆、四川技术创新能力名列前茅,这些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已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中部地区最弱,其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仅为85.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27.4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也低17.5个百分点。从东、中、西部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比较可以看出,近几年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西部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有所加快,技术创新的综合能力也有较快的提高,而中部地区创新能力提高较慢。

4.外资、集体和港澳台资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从企业的登记注册类型看,外资、集体和港澳台资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他们的技术创新综合指数均在150左右,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9、62.5和44.5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投资企业高达19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依次还有国有联营、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相比较来看,私营企业、外商与港澳台独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国有与集体联营、集体联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其技术创新综合指数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以上。这一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已明显提高,但未经股份制或公司制改造的国有企业或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其技术创新能力仍然比较弱;私营企业目前虽然发展很快,但重生产轻科研开发的问题仍然较重,生产的技术含量还比较低,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外商与港澳台独资企业“两头(科研与销售)在外”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企业主要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从事来料加工,科研开发本地化的程度低,在国内表现出来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比较弱。

5.工业技术创新500强企业占有重要地位。2001年我国技术创新综合指数排名前500家企业,以占全部大中型工业2.2%的企业数,13%的从业人员和19.8%的固定资产,创造了占全部大中型工业26.1%的工业增加值和占37.5%的利润总额。表明创新能力500强企业在我国工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科技实力看,我国技术创新综合指数排名前500家企业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人员13.5万人,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5.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12.2亿元,占48%;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450.5亿元,占50.6%。表明500强企业是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

四、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还不够完善。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看,我国尚未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环境。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依赖政府的思想依然存在,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够强。

从企业内部环境看,企业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尤其是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经费的投入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进行科技开发的财税政策和信贷政策,但由于贯彻落实并没有完全到位,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仅占25%,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仅占30%,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仍处于一种分散状态,由于缺少必要的积累,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

2.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仍显不足。一是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不足。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为0.75%,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1.5%水平的二分之一;从500强企业看,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为1.6%,与发达国家大企业一般在3%以上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二是消化吸收的强度不够。消化吸收强度也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指标,目前技术引进已成为我国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但要从根本上提高自主研究开发能力,还必须对引进技术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从日本和韩国的经验看,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必须大幅度增加消化吸收的投入。日本与韩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大致保持在1∶3的水平。而我国大中型工业目前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仅为1∶0.07,500强企业的比例也仅为1∶0.1,差距较大。

3.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企业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能否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前提条件。目前经济发达国家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到40%左右,少数国家如美国、日本接近60%,而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不足20%;同时,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企业职工的再教育,如日本,政府从立法上提倡和保障企业内部教育,先后制定了《职业训练法》和《职工能力开发法》,大力促进了企业职工的再教育。目前日本千人以上的大企业97%对职工实行再教育,不足百人的企业也有半数以上对职工实行再教育。大中型企业大部分设立了职工培训中心,有些企业还开办了学院。近几年我国工业企业虽然对职工在职教育逐渐重视起来,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仍然很大。

五、对策与建议

1.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努力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宽松环境。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关键是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引导,在大力增加投入的同时,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力度,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鼓励并引导企业自主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帮助和鼓励科技人员兴办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努力改善技术创新人员的待遇,创造好的科研条件,吸引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和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企业一线;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盗版和假冒、仿造行为,使进行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的企业真正从中获得收益;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强化企业技术开发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据2002年统计,在我国R&D经费支出中,企业R&D经费支出占61%,而OECD国家平均为68%,其中美国、日本、德国均在70%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无论在科技投入还是科研水平上,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的竞争,同时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巨大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建立并完善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3.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目前在我国1万余家科学研究机构中,约3千多家实行了企业化转制,占33%。还有相当一部分科技机构游离于市场之外,难以开发出市场所需要的实用技术。还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确保基础研究得到加强的同时,大力促使更多的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与企业联合,加快我国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4.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大企业。从目前我国技术创新500强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盈利能力看,与世界500强大企业存在着规模小、效益差、盈利能力低等不足。2001年我国技术创新500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不足世界500强平均资产规模的5%,平均劳动生产率不足世界500强平均水平的15%,人均利润不足世界500强平均水平的30%。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环境里,长此以往,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就很难具有竞争力。因此,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应通过加快国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等措施,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篇: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探析

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探析

慧聪网2005年8月10日8时38分信息来源:中国药房网网友评论 0 条进入论坛

如今,在全球化、顾客需求多样化的竞争环境中,谋求技术创新已成为许多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成功的关键。医药产业是公认的研究密集型产业,自然离不开对技术创新的探索,目前几乎所有的国际医药企业都在技术进步、新药研发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入,我国医药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缺陷日益凸显,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其全面、健康发展的瓶颈。如何尽快完成由模仿到创新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制药企业必须面对的紧要课题。

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首先依赖于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有利于揭示创新活动的本质与规律。它对于国家和企业正确制订技术创新政策、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以及减少技术创新风险,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提高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宗旨出发,本文首先讨论了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质与内涵,然后对一些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完善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质与内涵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领域的研究,是技术创新理论与能力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技术创新理论,仅将技术创新归结为研发的职能和纯技术问题,这在解答一些企业的实际问题时往往存在一定缺陷。例如,为什么某些企业虽然具备了雄厚的技术资源,但技术创新的实际表现却仍难以令人满意?为什么某些企业能够长期保持技术创新上的优势而不易被模仿,另一些企业却做不到呢?技术创新能力理论,则可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新的视野。

1.1技术创新能力并不等同于技术资源

按照企业能力理论,能力是并不等同于资源的。资源更多地被界定为相对狭义的能在战略要素市场上交易的物力、财力甚或人力。而能力并不是简单地给定数目资源的组合,它是企业内部经历的积累性储备,同时必须体现在社会团体中,而非隐匿于个人的技能中。因此,技术创新能力并不等同于技术资源,而是企业技术资源的有机组合。

1.2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多元化

首先,技术创新需要多种创新性资产的支持,而非一种;其次,技术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活动过程,而是包含多种活动的系统过程。“企业的技术基础分析不仅包括革新性或技术性能力的融合,而且包括管理这些能力的才能和为确保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的生产而进行开发的能力。”

1.3技术创新能力是动态发展的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需求变化更加频繁,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极大压力。吸收、开发新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已成为保证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仅仅停留在技术获得的层面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发展企业的技术,追求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应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

1.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质是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累积的知识

根据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定义(1990年),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企业能力的知识内涵为其模仿、交易带来了困难,因此也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各种资源的有机组合,更依赖于如何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作用的知识经验。这种情况更多地表现为累积性和隐性知识的能力,已成为企业分析和培育技术创新能力的难点。

2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评析

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多元化、动态发展等特性,目前在医药产业普遍采用的一些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缺陷,尤其对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改进发展并不能完全适用。

2.1产出指标的不足

产出指标体现的是一个企业在一定周期内(例如5年)技术创新活动的成果及所产生的效益。这类指标主要包括3类:(1)对技术创新活动产出量的衡量指标,包括企业拥有的专利数、企业推出的新产品数、企业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等。在一定周期内,一个企业的上述指标数额越大,就表明其技术创新能力越高。(2)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出质量的指标,如专利被引用数、发表文章被引用数等。另外,对所谓新产品“创新程度”的评级,也已被逐步引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成果的评价中。(3)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出的经济指标,如新产品产值、技术出口额等,也已被用来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产出指标主要是关注技术创新活动的结果,因此为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参照。并且,产出指标的信息相对公开,比较容易收集,因此已被广泛运用于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估中。例如,企业所获得的专利数、通过专业机构审批的新药数等,已被大量运用于国外学者研究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文献中。

然而,产出指标在被用于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时,可能存在2方面问题:(1)我国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弱,能够获得国际专利或通过国际新药审批的企业凤毛麟角。因此,即使采用同样的指标,仍需对具体指标的级别作出相应的调整。(2)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意义,在于深入认识技术创新活动本身的规律,并为政府和企业决策行动提供参考。但是,如果仅仅关注产出或结果,就很难分析企业的技术活动何处存在差距,并就如何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对我国医药企业来说,通过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不仅要体现出众所周知的新药研发上的不足,更要帮助政府和企业分析出在哪些具体要素或机制上与国际医药企业存在差距。但是很显然,仅仅通过产出指标的评价尚无法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2.2投入指标的不足

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评价指标,主要是通过分析和比较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投入的资源来判断的。一般来说,技术创新活动投入的资源越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越强。常用的指标包括:企业年研发投资额、研发投资强度(企业研发投资额占销售额比例)、企业研发的人力资源投入(绝对值和相对值)等。这类指标除了可用来体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同,更为重要的是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提供了一定的答案。

例如,在研发投入上,无论是绝对投资额还是在销售额的份额上,我国医药企业与国际医药企业均存在显

销售额的5%,而美国医药企业则往往达15%左右。可见,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指标,可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不过,仅利用投入指标来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的价值也存在一些缺陷:(1)企业技术创新活

动是包含投入、内部转化到最终成果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研发开始阶段,充足的投入仅是技术创新

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企业技术创

新能力不仅包含研发的投入能力,还包含有效管理

技术创新活动,达成技术创新成果并实现经济效益的多种能力。仅仅考评技术创新的投入指标,并不

能为提升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完备的建议。(2)由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过程,技术创新能力可能更多地表现为对这个系统过程合理组织、管理协调的知识和经验。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特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无形性,可能是企业保持技术优势的关键。但是,投入指标体系往往过多地关注有形或现有资源,这样也可能误导企业在提高企业技术能力上的决策。例如,目前国内许多医药企业一提起新药研发,总是以投资不足为理由。但就笔者对一些企业和专家的访谈情况来看,一方面我国目前对新药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非常大,加上社会上可利用的资金也并不匮乏;另一方面,国内新药研发与国际医药企业相比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因此,实际研发成本可比国际常规经验数据小很多。事实上,一些企业的领导和技术专家都强调了新药研发过程中对资源的整合和管理能力匮乏,可能是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约束。这种能力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投入指标无法体现和分析一个企业在这方面的状况。

3完善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思考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复杂的内涵,因此仅从投入或产出某个方面的指标来评价,很可能引起在对策或建议方面的误导。出于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更为全面分析的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趋向包含更为复杂的指标和数学方法来反映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曹崇延、王淮学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分成7个方面,对应于每个能力,分别设计了7个指标体系,共40个分指标。Schoenecker和Swanson提出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量”和“质”的不同指标,并讨论了2类不同指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结合医药产业技术发展的特点,笔者认为对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时应当考虑以下方面:

3.1从新药研发的技术活动全过程来考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估

新药研发需要经历多个环节,而每个环节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必须从各个环节的主要活动和功能来识别所需要的不同资源。例如,新化合物筛选阶段与临床试验阶段,由于其功能不同,对企业技术资源和组织方式都可能产生不同的要求;除此之外,新药研发的成功还需各个环节的匹配和协调。例如,各国际跨国医药巨头往往在新化合物的发现、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以及新药报批,甚至新药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力。所以,在评价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时需要根据新药研发活动的规律,合理区分不同研发环节的评价指标,同时还必须考察不同能力对整个新药研发活动的贡献,确定合适的权重。这样,才能一方面保证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分值的合理性,便于不同企业的比较;另一方面,也可给出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明细,便于企业在各个方面找出差距,从而有的放矢地改善企业的不足之处。

例如,在研发投入上,无论是绝对投资额还是在销售额的份额上,我国医药企业与国际医药企业

仅占企业销售额的5%,而美国医药企业则往往达15%左右。可见,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指标,可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不过,仅利用投入指标来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价值也存在一些缺陷:(1)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包含投入、内部转化到最终成果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研发开始阶段,充足的投入仅是技术创新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包含研发的投入能力,还包含有效管理技术创新活动,达成技术创新成果并实现经济效益的多种能力。仅仅考评技术创新的投入指标,并不能为提升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完备的建议。(2)由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过程,技术创新能力可能更多地表现为对这个系统过程合理组织、管理协调的知识和经验。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特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无形性,可能是企业保持技术优势的关键。但是,投入指标体系往往过多地关注有形或现有资源,这样也可能误导企业在提高企业技术能力上的决策。例如,目前国内许多医药企业一提起新药研发,总是以投资不足为理由。但就笔者对一些企业和专家的访谈情况来看,一方面我国目前对新药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非常大,加上社会上可利用的资金也并不匮乏;另一方面,国内新药研发与国际医药企业相比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因此,实际研发成本可比国际常规经验数据小很多。事实上,一些企业的领导和技术专家都强调了新药研发过程中对资源的整合和管理能力匮乏,可能是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约束。这种能力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投入指标无法体现和分析一个企业在这方面的状况。

3.2必须考虑到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进化规律

医药产业在技术上的高速发展,要求医药企业必须不断吸纳、创造新技术来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持续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也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医药产业的当务之急。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医药企业技术能力可能要经历完全模仿、模仿性创新、自主创新的过程。而不同的技术阶段,对企业的技术能力要求不同。例如,在完全模仿阶段,新药研发中的新化合物筛选能力几乎就不需要,但是化学合成路线的反求(Reverseengineering)能力就非常重要;而到了自主创新阶段,技术活动的重点可能就更为强调新化合物的筛选合成。因此,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应能反映出技术创新能力进化的典型阶段。这非常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医药企业识别出企业技术创新进化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和能力,更为高效地培植资源和管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3.3医药企业整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知识的能力应成为现代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新药研发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传统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基础受到了挑战。各国政府对新药审批的要求日益苛刻。这些因素为传统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在经济上分散风险,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不断扩大技术活动边界,通过广泛与大学、研究所、生物技术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甚至竞争对手合作开展新药研发活动。目前在国际医药产业,如何充分利用纵横交错的技术合作网络,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考虑到国内大部分企业无论在资金还是在技术尤其是基础研究方面都较薄弱,充分整合、利用高校以及各专业研究机构的力量,对提升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对这类能力,目前主要通过考察企业与外部组织签订的合作计划、合同,企业内研发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的频率等来衡量。这些指标虽然表达了企业利用外部资源“量”上的状态,但对这些合作的“质”如广度和深度等方面还需深入研究。

4结语

现代医药技术创新是一个整合内、外部资源和能力,并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因此,医药企业技术创新

能力的评价也必须考虑这些特点,并在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动态性上努力探索。我国医药企业正面临如何提升技术实力,在国、内外市场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有助于国内企业正确分析识别自身技术的缺陷,并采取有效的行动改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笔者在本文的讨论中,仅仅对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提供了一些思路,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尚待进一步探讨和检验。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实证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实证研究

作者:刘砚平刘庆庆

来源:《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06期

摘要:文章首先运用超效率DEA模型从静态角度对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超效率DEA值进行测算并排序;然后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从动态角度对商业银行的效率持续性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整体较好,但是“五大行”明显差于“股份制”,且整体规模无效率现象严重;我国商业银行的Malmquist指数普遍较高,这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

关键词:商业银行;超效率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2.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2)06-0028-06

第四篇:可持续发展能力论文:我国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本站推荐)

可持续发展能力论文:我国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我国经历了火电企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也经历了火电企业的高耗能、高污染时期,未来50年,我国的火电工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度发展态势,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从长远看来,必将不利于整个国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微观主题的火电企业必将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后继乏力。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为火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循环经济下,火电企业不得不改变旧的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而转而探求一种更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方式。在21世纪初的20年内,环境与发展仍然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于中国的企业工业来说,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我国的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的状况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生态影响对火电工业的发展产生新制约。因此,如何把握在新时代背景下火电环保的新重点、面对新挑战,寻找并抓住新的机遇,是摆在火电企业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选取了我国四个有代表性的火电企业为综合评价对象,在对我国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中的定性指标属性值描述时使用了区间数的表达形式,然后依据正态分布3σ原则将区间数形式的属性值转变为单实值,随后,对原始数据采用熵权法求出指标权重,然后运用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计算各评价对象属于正理想隶属度特征向量的隶属度,根据正隶属度越大方案越优的原则对四个火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排序。实

证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是评价火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这篇论文考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比较的复杂性以及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使原始数据更加真实有效。在确定各属性的权重时,使用了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充分利用了原始数据本身蕴含的信息,克服了凭经验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随意性,从而增加了权重的可信度,增强了评价比较的科学性和可比性,使得决策结果更加真实可靠,从而达到科学定量地评价的,为火电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

【英文摘要】Thermal power enterprises in China experienc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it has also experienced a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pollution period.During the next 50 years, China’s thermal power industry will continue to maintain high-speed development trend.If we failure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in the long run, it will certainly not conducive to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as the theme of micro-enterprises, the thermal pow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ll face weak force.The coming of circular economy era offer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rmal power company.Therefore, how to grasp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new thermal power points in the new era is

placed in front of a major thermal power business tasks.This paper selects four representative thermal power companies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bjects, establishes a set of reasonabl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deep understand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hermal power enterprises.Which describes the qualitative indicators in form of interval numbers, then uses the entropy method to get weights, and use multi-objective fuzzy optimization model to calculate the degree of memberships belong to the ideal feature vector, then rank the four thermal power companie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memberships.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an effective way with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considers complex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mbiguity of human thinking to evaluate thermal power enterprises in China, makes the raw data more real and effective.In determining the weight of each attribute, use of the objective weighting method of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s of each index, this method makes full u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original data itself, and overcomes the rule of thumb to determine the subjective and arbitrary weights, thereby increasing th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weights, It makes the decision-making results more true and

reliable.It supplys business-related work for the thermal power a scientific basis.【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 指标体系 区间数 熵权法 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

【英文关键词】the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es system interval number entropy method multi-objective fuzzy optimum selecting method 【目录】我国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要5-6Abstract6

第1章 绪论9-171.1.1 选题背景9-10

11-14

1.1 选题1.1.2 研1.2.1 国外1.3 课题1.4.1 研究方背景及研究意义9-11究意义10-11研究现状11-12研究内容14-15案1515-1716-1717-25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1.4 研究方案及难点151.4.2 研究难点151.5.1 研究成果15-16

1.5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1.5.2 创新点第2章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简介2.1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17-18

2.1.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7-181818-20

2.1.2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2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2.1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18-19

2.2.2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9-20续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20-24

2.3 火电企业可持

2.3.1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

展的必要性20-2323-2424-2525-32则25-2626-27

2.3.2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2.4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目标第3章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1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3.2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3 具体指标说明27-31

3.3.1 经济效益发展能力指标27-2929-30

3.3.2 科技创新发展能力指标

3.3.4 社会协调发第4章 火电企业可4.1 多目标综合评3.3.3 环境资源利用指标30

3.4 小结31-32展能力指标30-31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32-40价方法概述32-3333-3434-35

4.2 多目标综合评价问题的描述4.3 区间数理论知识及量化处理过程4.3.1 区间数理论知识34

4.3.2 区间数属性值的量化处理过程34-3535-37

4.4 熵权法确定权重

4.4.2 熵权法确定权

4.6 4.4.1 熵及其性质35-36重的步骤36-37模型总结38-40例研究40-4540-44文献46-4949-50

4.5 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37-38

第5章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实5.1 数据的收集40

5.2 应用实例

参考5.3 小结44-45第6章 结论45-4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致谢

50-51

详细摘要

51-62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但是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却显得尤为匮乏,难以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竞争。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我国中小企业蓬勃,不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中小企业标准:资产3000万元以内,年额3亿以内,员工3000人以内(此为大致标准,各行业有不同标准)。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户,从业人员1亿多,注册资本金16万亿)虽然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尤其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在多个方面是明显不足的:

1、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都是耗能高、浪费大的企业。其设备大部分很陈旧,全国中小企业1/4以上的设备超过了折旧期。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技术比国际水平落后5-10年,单位产品能耗普遍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以上,资源利用率低20%,成本高30%,产品可靠性和寿命低20%。

2、企业制度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运作的不规范,致使企业仍然是产权不清,企业缺乏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后果是使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也就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3、技术开发与吸收能力不强。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从技术创新的技术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技术创新方法主要来源于外部(约占70%),而不是内部(约占30%)的研究与开发,表明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发展能力较弱,对外部技术依赖性强,这就使得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技术储备,在市场竞争中难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特色。多数行业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在引进的过程中,将主要资金用于生产设备的进口而忽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的引进,缺乏对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

4、技术创新市场信息匾乏

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大、周期长,具有很大的风险。而企业作为向社会提供产品的部门,其生产活动必然要受到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制约,要化解技术和产品蕴含着的风险因素,增加成功的百分比,就必须灵敏、准确地分析和预见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但是我国企业在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制度信息等方面反应缓慢,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据调查,缺乏信息或技术和市场信息不足是阻碍我国技术创新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造成企业在信息调查、收集、处理、预测、决策、反馈等方面的滞后。企业得不到相应的信息服务,而陷入“被动创新”,即“不创新死,创新找死”。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既不知创新进展,也不知竞争对手的创新谋略,而处于盲目创新状态。

5、技术创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

技术创新过程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创新资源、创新行为主体协同关系形成之前,相互之间有一个搜寻、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许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些方面力不从心,或某类资源缺乏。这些均需要发挥中介机构综合、互动和集成的优势。

我国中介机构数量少、中介组织运作不规范、人员素质低、机构设置不合理、技术设备落后等使市场中介组织不能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桥梁”、“助手”作用。此外,中小企业之间协作联系薄弱,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技术与营销网络,中小企业间的交易费用高,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成本。

6、我国科技竞争力下降。

自1979年起,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要发布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其中能够表明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是技术指数。已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1-2002》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7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53位;《全球竞争力报告2002-2003》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80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63位;《全球竞争力报告2003-2004》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102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65位。以上是近三年的数据表明,我国的科技竞争力还比较弱,并且落后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巴西和印度。

当然这些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落后的情形下同时也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融资渠道不畅、财务管理能力偏弱等问题对企业发展的限制。这些中小企业虽然目前不容乐观,但是还是有有效可解决的方法。

一、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1、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良好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开发贷款政策、技术开发经费成本化政策、科技人员奖励政策、减免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融资等政策。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积极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改进对中小企业 的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科技信贷投入。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后顾之忧。

2、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国家应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的培育、建设和规范,形成全国统一的科技市场,实现科技创新资源、成果的全国共享与转化,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也有待完善。在美国,政府就建立了小企业管理署专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一系列全方位、优质的服务。我们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条件。

3、运用政府采购等政策行为,形成政府或国家层面的技术创新需求,或者运用“购买行为”来影响技术创新。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采购和出口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政府部门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大市场,通过政府购买自然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成果的问世。美国硅谷的许多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壮大,都依赖于政府采购合同的支持。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能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体

1、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增强创新的动力和压力。

2、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企业家是技术创新机会的发现者和技术创新的发动者。实践表明,高速成长的企业无不是在创新型企业家的推动下发展的。

3、完善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从创新观念、创新组织、创新规划和创新决策上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

三、要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

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各有所长,不可替代。科研机构与高校偏重于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在涉及技术原理方面的创新具有明显优势,拥有更多科技发展动态信息,高校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企业擅长工程制造、工艺、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助于加速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四、加强技术创新市场信息的建设

市场信息不足是阻碍我国技术创新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增强技术创新市场信息使得企业知道进行哪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及竞争对手的创新策略,不至于处于盲目的创新状态。中小企业要面向市场,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

五、大力培养技术创新人员

我国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要低许多,而且我国科技人才流失、人才断层、科学家健康状况不佳等使得企业技术创新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供给。因此要加快培养我国的技术创新人才。以中小企业互助和联合办学等形式,加大各类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鼓励技术要素以各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逐步加大知识资本投资入股的确认比例,形成良好的聚才机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之中。

六、要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

要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研究开发水平,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一是加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二是加大金融部门对技术创新的贷款,建立资金投入风险机制。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创新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强宏观协调和指导,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需要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等携手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七、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手段, 是基于组织而实施的, 它与组织创新是密不可分的。知识管理是通过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知识联网和知识流动, 来实现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 即实现和推动知识创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组织应变能力、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 最终达到形成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对知识的有效管理可以促进组织创新, 而组织的各种创新也会影响知识管理的策略、方法, 组织创新是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 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保证, 两者相辅相成。

八、企业文化

培养敢于冒险的创业文化。这种文化的精髓在于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开发新产品、引进新工艺、开发新资源、采用新的组合形式的企业, 来实现自己抱负和理想。这种创业精神在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身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我们就要培养这种创业文化, 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内的不利影响, 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

要解决我国文化中创新能力阻碍因素,必须从教育入手,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民从小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尊重和崇尚创新,逐渐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同时应完善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对私有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引导和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造、创意欲望。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职工工资,工资增长幅度应高于同期GDP增长幅度,特别是应大幅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职工收入,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过渡,同时应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创新: 中小企业成长之道—2006 年

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报告[J].资本市场, 2006(7).[2] 何鹏.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力研究———基于成长的研究视角.2006(12).[3] 胡怀敏.略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J].科技管理研究, 2002(3).[4] 顾立汉 李画画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分析,2008(5).[5] 孟庆伟等:企业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J].科技管理研究,2002,(2).[6] 魏江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及其核心能力的关联[J].科学管理,1998.(11).[7] 顾良丰:基于模块化的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研究.博士论文.2005.(4).[8] 李时椿:美、日技术创新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宏观经济研究,2001,(10).[9] 蒋永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2009,(3).

下载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硕士毕业论文实证研究方法选择

    一篇转帖的文章,作者真的很强大!本文的缘起: 当初一个舍友来自西部地区,从没学过计量(OLS都没学过)。但毕业论文老板要求用数据说话,发愁。我于心不忍,告诉她:我每天晚上自习回来,睡觉......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案例研究

    v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案例研究【摘要】在这个创新管理主宰着企业的世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大。文中分析了我国国美,金利来和联想三个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案例,并......

    网络时代我国电信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网络时代我国电信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王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 辽宁葫芦岛(125200)E-mail:yunlonglian@163.com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突飞猛进,电信企业竞争......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作者:王吉荣 谷少永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了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我国中老年人健康需求实证研究论文

    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体质健壮,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我国中老年人健康......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汇编)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 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

    高校大学生网络文献检索能力实证研究

    高校大学生网络文献检索能力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韩东亮(1990―),男,汉族,管理学硕士,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摘 要: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的网络文献检索能力,该研究以安徽大学的本科生为研......

    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的现状及其前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的现状及其前瞻 作者:程仲鸣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