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县工业发展意见

时间:2019-05-12 11:4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全县工业发展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全县工业发展意见》。

第一篇:2009年全县工业发展意见

2009年全县工业发展意见

2009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更加突出,影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压力很大,为保持我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特制定2009年全县工业发展意见: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

地实施赶超发展战略,以“保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发展”为目标,加快“江西省变电设备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产业集聚水平,使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有力;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综合效益;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构建特色产业群,壮大经济总量,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实施名牌战略,推动产业结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

二、发展目标

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22.1亿元、同比增长30%,力争23.8亿元、增长40%,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增长35%,力争84亿元、增长42%,上交税金2.2亿元、增长35%,力争2.4亿元、增长40%,技改投入13.5亿元。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即江西万邦雨具有限公司、江西绿杉油脂有限公司、江西巨电变电设备有限公司、崇仁县群力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江西省玉翠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江西三盈电瓷电器有限公司、江西亚米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江西兴利特种纸业有限公司等。

三、发展举措

1、抓企业,推进企业做强做大。重点支持30户骨干企业,在生产要素上优先安排,在服务上重点保证,引导大企业发展主导产业,提高企业层次,加快生产规模扩张,同时积极培育新上企业及经过重点扶持能很快成长壮大的企业,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我县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优强企业,要抓住国家出台支持结构调整、联合重组的政策措施机遇,不失时机地进行联合重组,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一批强而大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与国内外核心骨干企业攀亲结缘,通过强强联合,既做大规模,更做强实力,培育形成一批真正在市场竞争风浪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努力保持行业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2009年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以上的4家,即天行、江变、万泰、万鑫;过2—5亿元的3家,即明正、贝特、永鑫;过1亿元的15家,即兴利、鑫发、雄峰、福星、赣电、亚珀、鑫鑫、三益、国泰、广仁、兴能、汇联、联兴等;过5000万元的20家。

2、抓产业,加快产业聚优扬势。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现状和市场潜力,集中各种生产要素,以倾力打造“江西省变电设备产业基地”核心,兼顾发展食品药品、轻化、纺织服装、有色金属产业。一是全力打造好“江西省变电设备产业基地”。2008年我县被授予“江西省变电设备产业基地”称号,要依托变电设备这一优势产业,围绕变压器、互感器等拳头产品,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经营的“崇仁制造”品牌产品,塑造一批具有较强成长性和市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形成一批以变电设备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制造企业群,以较强的产业带动力和区域辐射力再造一个变电设备产业基地。重点培育扶持人民电器、亚珀电器、赣电电气、明正变电、广仁绿能、一变电器、广能变电、特变、巨变等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华能、华茂、三胜、群力等变压器配套企业,加大引进变压器上下游关联企业、延长产业链。2009年机电产业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6.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亿元,税收5500万元。二是积极培育轻化新兴产业。重点促使天行化工、穗丰钳剪、雄峰建材、华财管业、欧弗斯制冷等企业全线竣工,满负荷生产,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兴材料,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工业结构的更新换代。2009年轻化产业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6亿元,税收2350万元。三是加快纺织服装产业上档升级。纺织服装产业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发展较为困难,2009年将采取一定的政策扶持措施,促使企业改造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重点扶持三益、赣东纺织、宝深达等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销售市场,提档升级,在困境中保持增速发展。2009年纺织服装产业力争工业增加值达到4.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4.4亿元,税收3000万元。四是稳步拓展食品药品产业。立足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要求,充分发挥崇仁麻鸡品牌优势,围绕卫生、安全、无公害、绿色、有机及营养、方便、休闲等主要发展方向,推广应用食品生产新技术,积极实施“优势产品工程”及“品牌创新工程”,加快规模化生产,提高都市型食品加工、绿色、休闲及保健食品,重点扶持天地缘、跃鸣、福星实业、蝎王酒、天牧树莓等企业做强做大,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食品工业,打造绿色食品基地。五是择优择强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选择优强企业大规模发展,2009年有色金属产业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3亿元,税收8500万元。

3、抓项目,增强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紧紧咬住重大项目不放松,积极谋划,引进和储备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增加4万

亿投资,沿海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加大产业对接和产业重大项目招商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能左右我县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提高引进项目的层次和水平,形成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推进机制,围绕节能减排、高新技术和产业升级,加快项目的立项、申报。集中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投入。一是继续抓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的续建投产。突出抓好江西天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有色金属系列产品、氟化工系列产品生产线、江西变电设备有限公司退城进园配套技术改造,江西兴利特种纸业有限公司专用装修墙纸、双面胶纸生产线。二是着力抓一批新引进重点项目。积极推进产业招商,突出抓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的抗风险能力。突出抓好江西弘志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新上微电脑、数控机床配件生产线等新项目。三是抓好在建重大项目的竣工投产。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四是抓一批现有企业技改重点项目。重点抓江西变电设备有限公司“退城进园”扩大变压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江西天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万吨无水氟化氢生产线,崇仁县万鑫铜材公司年产1万吨无氧铜杆生产加工生产线,广州绿能电气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整体组合式风力发电集电变压器生产线,崇仁县兴能变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退城进园扩建工程项目,江西贝特工业有限公司年产4000吨高精度、高耐磨、低噪音粉末冶金齿轮和500吨高精度含油轴承生产线,江西赣电电气有限公司220kv、110kvsf6互感器、非晶合金变压器技术改造项目,江西穗丰钳剪有限公司新上sus304新型不锈钢制管生产线,江西赣东纺织有限公司竹纤维特宽幅面料及家纺生产线扩建,江西赣龙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年产20万台电扳手生产线技术改造,江西明正变电设备有限公司开发35kv以上干变、油变、箱变生产线,江西省三益服装发展有限公司高档西裤生产线,江西天地缘崇仁麻鸡食品有限公司5000吨崇仁麻鸡技术改造,江西兴利特种纸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特种纸生产线项目,江西亚珀变电设备有限公司新建sg系列干变生产线,江西联兴纸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技术改造及造纸机技术改造。

4、抓园区,夯实工业发展平台。按照“规模建园、产业立园、特色兴园”的思路,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理念,不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不断增强产业聚集度,打造强势产业经济,着力构建特色明显的工业集中区。一是调整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做大园区规模。2009年重点开发园区东区三期南段区域土地(东靠六家桥乡陈诗坑水库、西至巧姐妹水库、北临抚八线、南侧由抚八线向南延伸到 945米),面积3000亩左右;完成土地平整1500亩,修建园区道路 1000米,完善园区道路二纵三横路网建设;加快自来水、通讯、下水沟管、网配套、集中力量完善工业企业进入园区条件,改变项目等用地状况,使企业可立即入园。二是招大引强,打造产业经济集中区。采取以商招商、高位推动、重点突破等方式方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瞄准全国500强及浙江、福建等地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招商,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制度,实施产业招商战略,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制定招商规划,针对国家扶持产业及核心产业,按照“构建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大项目”的思路,以变电设备产业基地为核心,围绕机电、轻化、食药、纺织服装等产业走向进行招商,重点研究现有主导产业的产业产品配套、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集群建设。三是促进项目向园区集中,扶持入园企业做大做强。建立重大项目用地优先制度,对符合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布局规划和园区详规的重大项目实行用地优先,对特殊项目可实行圈外用地,确保引进项目尽快落户,完善异地招商政策,对符合产业规划的各类企业尽可能统筹入园,进一步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确立一批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值1亿元以上,税收500万元以上的园区重大产业化项目,从土地、税费、服务上给予重点扶持,对现有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分类研究,分类扶持,形成产业优势。四是打造好产业特色。引进和建设龙头标志性企业、园中建园、重点抓好“变电设备产业基地”、“万泰铝业循环经济园”等“特色园”、“园中园”建设,扩大园区规模和实力。

5、抓协调,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一是抓运行,确保工业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抓好重点行业、重要生产要素和受市场供求关系波动大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运行监控,突出抓好对重点企业、支柱产业的监测,切实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警报告工作;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的新变化、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加强信息传导与引导,积极引导工业企业调整生产规模、加快技术进步、加强新产品研发、优化产品结构;高度关注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变化和市场走势,特别是对有色金属、钢材、水泥等产品,进行密切跟踪,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和应对措施。强化电力保障工作,切实保障适销对路产品扩大生产、提高效益;二是抓市场,帮助企业不断提高开拓市场的能力。抓住国家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帮助企业与国家重大项目主动对接、开拓市场、抢抓订单、签订合同、抢占份额;积极参加食品展销洽谈(订货)会、产业配套对接会、推介会。三是抓四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按照《江西省工业企业“四率”考核意见》的工作要求,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苦练内功,挖掘内部潜力,特别是通过目标管理和考核奖励,引导企业学优、比强、争勇、攀高,积极抢占竞争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和壮大一批“四率”领先(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资金利润率、资源能源利用率)的优势企业;把抓紧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抓紧抓好重大项目及抓紧抓好政策扶持与“四率”结合起来,多管齐下,各方并举,全力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运行质量和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四是抓融资,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加大银企合作力度,利用政银企联席会议的机制和省财政即将建立的担保基金工作平台,搞好“点对点”、“点对线”、“点对面”银企对接活动,帮助有市场、有销路、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缓解资金紧张矛盾;加强协调,督促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用好用足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信贷投放,尤其是加大工业短期贷款的投入力度,提高项目贷款承诺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创新金融产品,利用封闭贷款、股权融资、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票据贴现、买方信贷、出口创汇贷款、联合协作贷款等多种形式,增强流动资金的投入;加强对企业担保基金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帮助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各类担保机构业务担保要向工业企业倾斜,年内为工业企业担保的标的额应达到50%以上。五是抓品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围绕现有主导产品质量改进和知名度的快速提升,不断加大争创名牌力度,培育品牌经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群体和品牌企业群体。一方面,着力将干式变压器、互感器、麻鸡食品等一批特色产品培育成全国的名牌产品。另一方面,加快品牌集群式发展,以五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已有的people牌干式变压器等名牌为桥梁和纽带,在产业链上做文章,通过促进近距离区域配套,以存量整合带动增量投入,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名牌产品生产规模和品牌经济规模,实现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扩散式膨胀,提升区域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六是抓技改,促进企业内涵式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尤其是产业政策鼓励类技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工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组织技术力量,加快新产品开发,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一批档次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2009年重点开发7个新产品:一变ybw—500/12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明正sbh15非晶合金变压器、广州绿能scb11环氧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赣电非晶合晶干式变压器、tyd—11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赣龙80×2电刨、江变scbh10kv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等。七是抓纳税大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09年力争上交税金超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6户,即江变、国泰、贝特、万鑫、万泰、天行;超500万元的达到4户,即亚珀、明正、永鑫、鑫鑫;超300万元的7户,即福星、赣电、兴能、广仁、三益、兴利、联兴;超100万元的达到28户。八是抓节能减排,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增效、“双增双节”活动,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开展企业节能行动,重点抓好万泰铝业经济循环园的建设,引导企业实行循环型生产,积极鼓励企业资源回收利用,按规定给企业享受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九是抓企业内部管理。鼓励企业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挖潜改造,加强成本控制,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不失时机抢占市场。十是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以服务企业为中心,对进入全县重点企业进行检查的部门,必须向环境整治室事先报告,经整治室批准后方可进入企业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对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清理,能取消的一律取消;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整治室要不定期到企业调查,严肃查处“三乱”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实行“领导联挂、挂牌保护”等制度,对企业进行有效服务。挂点领导及责任部门领导必须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挂点企业调研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重点技改项目进展及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使企业生产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6、抓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一是举办“十强”企业和成长型企业评定活动。凡上年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0万元、纳税额超100万元(不含免抵退部分,下同),依法经营的盈利工业企业,按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参评企业平均年主营业务收入×50%+企业年纳税额÷参评企业平均年纳税额×50%公式计算,取前十名,评定为我县“十强”工业企业。除十强工业企业外,每年再确定十家成长型企业,凡上年度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纳税额超50万元,连续二年纳税额增长20%以上的盈利企业,按主营业务收入大小取前10名,认定为成长型工业企业。每年对认定为工业企业“十强”、成长型企业的,由县政府授牌,并在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公告,同时十强工业企业法人代表评为县工业经济年度杰出人物,并在媒体公告。二是对工业企业实行重奖。(1)企业经济效益上台阶奖。凡企业当年纳税(不含免抵退部分,下同)达到以下标准的,由受益财政兑现奖励,直接奖给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经营者):对年上交税金500—1000万元(不含1000万元)的企业,按实际纳税额的2%奖励企业经营者;对年上交税金1000万元的企业,按实际纳税额的2.5%奖励企业经营者;对年上交税金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实际纳税额的3%奖励企业经营者;(2)争取上级扶持奖。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改项目,获得省以上技改贴息资金的同时,由县财政再按省财政贴息额的5%给予补助;工业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或其它无条件无偿补助的,由县财政按获得补助金额5%的标准给予再补助。(3)技术创新奖。当年获得国家级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当年获得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工业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并在本县实现产业化的,由受益财政自项目获利年度起3年内,按每年因科技成果转化而产生的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企业。(4)创品牌奖。当年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或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工业企业,奖励2万元;当年获得省著名商标或省著名品牌的工业企业,奖励1万元;当年新评为国家级优秀新产品的工业企业,奖励5万元;当年新评为省级优秀新产品的工业企业,奖励5000元;当年荣获国家级或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的农业加工型企业,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5)行业单打冠军奖。对当年在全省或全国跃居行业第一的县内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三是进一步完善银企沟通协调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银企对话会。鼓励银行信贷投入,对于扶持县本级工业企业贡献突出的金融机构领导给予奖励,以本机构在县级工业企业上年度新增贷款为基数,每增加工业贷款1000万元,奖励6000元,以此类推,低于上年度新增贷款额则不计奖。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工业投入力度。鼓励企业上市,搞好资本运作。对在境内外证券市场首次发行股票的企业,由受益财政一次性按当年募集资金总额的万分之二奖励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经营者。县财政以上年预算安排为基数递增10%增加工业发展专项基金总量,当年未使用完的基金结转下年,滚动使用。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购买控购物资、接待费、建筑装修工程等资金中由县财政按8%比例提取工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县本级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兑现工业招商引资奖励、企业纳税先进奖励及金融机构增加工业信贷奖励等各项奖励。同时2009年设立“变电设备产业基地”发展专项资金 万元,专项用于产业基地的发展,以后每年按 %增长安排专项资金。五是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和建立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按年销售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每年提取技术工发准备金,税前提取,计入企业成本,用于企业技术开发。六是落实规定优惠政策。进入园区的工业企业按园区政策办理;园区外新办工业企业和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参照园区优惠政策执行。七是鼓励企业吸纳人才。县本级重点企业引进外地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含高级技术工人),视同客商一样享受同等的合理待遇,企业一次性支付外地技术专家的研发报酬,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专家本人。八是加大技工人才培训力度。发挥专业学校的作用,挖掘各种教育资源的潜力,采取园校结合、企校挂钩、专项培训等多种方式培训技工人才,确保工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对为县内工业企业教育、培训、输送技术工作有贡献的教育培训机构,按其输送的人数和服务年限,根据考核,给予教育培训机构一定的资金补助,资金在县工业发展专项奖励基金中列支。九是给予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特殊的荣誉和待遇。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应有县重点企业主要经营者,并适当增加其名额。其子女就学、入伍、就业等方面预以优先照顾,本人保健就医等方面设立企业家“绿色通道”。

第二篇: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工业强县”战略,为更快更好地把我县建设成为闽粤赣边际强县,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一个导向,以资源为导向;两个注重,注重发挥电力的优势,注重效益;三大产业,稀土工业,矿产品加工业,果品精深加工业。充分发挥我县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植壮大主导产业。

二、发展目标

一是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工业各项指标。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0亿元,年缴纳税收总额1.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5%以上。其中,稀土产业达到年产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4.1亿元、年纳税8000万元;矿产品加工业达到年产值5亿元、工业增加值3亿元,年纳税5000万元;果品加工业实现1/2的果品加工分级销售,年加工量6亿斤,产值12亿元,增加值2亿元,年纳税3500万元。二是培植一批税收过十万元、超百万元、达千万元的企业。力争培植税收过十万元的企业50家、税收超百万元的企业20家、税收达千万元的企业10家。三是我县工业各项指标在全市的排名前移。

三、发展措施

1、抢抓发展我县工业的良机。一是我县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和果业资源。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稀土、钨、钼、锡、铜、铁、铅锌、钾长石等30多种,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小水电资源也极为丰富,已建成13.7万千瓦装机,年发电量达3亿度;我县果业总面积已达37万亩,年产鲜果5亿斤以上,这些都为我县加快工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二是我县已初步具备了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在全市确立的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中,我县就有稀土和果业两大产业集群;三是稀土等矿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良好,为我县稀土等矿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2、强化对工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经济贸易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矿管局、工业园区办、外经贸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副主任。全县涉工政策、产业规划、项目安排、企业改革、监督考核以及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运行协调等重大事项由“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的外出费作为办公室工作经费。

3、营造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一要大力营造发展工业的舆论环境。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宣传“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加快经济发展”的思想,把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工业上来。二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项目)、优秀企业及优秀企业家的宣

传报道。宣传部门应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渠道加强对重点企业(项目)、优秀企业及优秀企业家的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三要完善、汇总各项奖励政策。每年召开加快工业发展工作表彰大会,对有功人员、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奖励。四要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社会地位。营造良好政治氛围,把优秀企业家作为评优表彰的重点对象,鼓励企业家参政议政,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和社会地位。通过努力,全县上下形成一种议工业、抓工业、主攻工业、服务工业的良好氛围。

4、加大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一要按照国务院(2005)28号文件要求,全面整顿规范矿业秩序,严厉打击各种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足额征收矿产开采中的各种税费,取消所有开矿企业(项目)的税费优惠。成立矿产资源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全县矿产的规划、开采、利用和管理。二要加大稀土整治的力度,规范稀土的开采、加工、运输行为。三要依法做好优势资源的整合工作,严禁大矿小开,浪费资源。四要努力延伸产业链,资源向深加工的下游企业倾斜配置。凡是优势矿种,一律不得卖原矿,必须经过一道或几道加工工序后方可出境。五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本县矿产资源规划设置采矿权,进一步完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的延续、变更和注销等相关管理制度。按照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探矿权的设置必须符合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经审核后方可进行探矿作业,并向深加工企业倾斜,在同等条件下,深加工企业具有优先权;采矿权的取得一律采用招、拍、挂的方式,按照程序逐级上报,按规定审批。凡有深加工的矿种,必须以有或建设深加工企业为准入条件,深加工企业方可参与招、拍、挂;采矿权的转让必须按照程序,依法批准,并向深加工企业转移。通过各种措施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延长企业的生命力,引导矿产品加工企业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要完善矿产资源税费与经营量消耗挂钩的管理措施,积极探索尾矿综合利用与强化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机制,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

5、搞好产业规划,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一要聘请业内专家作为我县工业发展顾问,和专家建立长期的良性互动关系,指导我县工业加快发展,特别是对我县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品方向选择、产品的规模、循环利用和安全生产等进行较为具体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及与之配套的项目库。二要围绕主导产业规划,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招商方式,创新招商手段,突出产业招商。要完善公平、合理、稳定的产业招商政策,确保企业进得来、稳得住、见效快。对影响大、经济拉动大的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一厂一策”,通过更加优惠的政策,引进有资金,有技术,能延伸产业链,在行业中有优势的战略投资者落户寻乌,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把全县的利益、引资单位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协调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进大企业、大财团,推动工业的快速发展。

6、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要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国营稀土矿废弃矿区土地,扩大工业园区面积,完善电力、用水、物流仓储、电信设备、有线电视等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工业园区建设与工业发展相适应,为工业项目实现规模发展、集约发展搭建优质平台。二要做好电力设施和电力供应的配套服务。继续实施好农网和城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稳步推进电力资源整合工作,确定符合我县实际的主导产业供电价格,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园区。

7、加大对重点企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一要建立重点企业(项目)帮扶制度,切实为企业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每年确立一批重点企业(项目),落实帮扶责任单位和帮扶任务,实

行重点帮扶,帮助企业做好环评、安评、生产准入、许可、质量认证、名牌产品申报、免检产品申报等工作;帮助解决重点企业(项目)在引进、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县“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抓好督查、调度工作,定期召开调度会、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督促各责任单位帮助企业及时地了解情况,跟踪进度,解决问题,年终要进行考核、考评,对服务好、贡献大的单位给予表彰。二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与各重点工业企业(项目)加强协作,每家银行要确立几个重点企业(项目)作为银企联系对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8、促进全民创业。进一步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一要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补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对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项目)技术改造进行贷款贴息;对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的进行补助;对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等。二要使果品加工企业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化水平。三要扶持一批个体工商户转变成企业法人。

9、加大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融入企业家人才市场,产生具有较高层次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力争早日建立起一支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与企业联合培养、引进企业人才的机制,研究学校、企业、政府联合培训工人的途径,利用“职工培训”、“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大批产业工人。要提拔重用懂工业经济、有能力、有贡献的干部和人才。

10、加大环境整治,优化发展环境。一要规范涉企收费管理。积极推行收费许可制度、收费明白卡制度、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收费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切实改变“以罚代管”、“执法就是收费”等现象,杜绝“三乱”行为。二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整理、完善和规范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引导、鼓励外来资金和本地资金投向工业领域。三要强化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创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坚决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损害企业利益的非法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办”要进一步发挥优化发展环境的作用。四要大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第三篇:2012年甘肃工业发展指导意见

甘工信发【2012】12号

各市(州)工信委,各县(市、区)工信局,有关企业:

现将《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一月九日

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工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实现在稳定中保增长、在发展中调结构、在开放中转方式,确保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较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2011年工作

2011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67亿元,增长16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1500亿元,增长30%左右,其中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0%左右。信息产业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增长15%。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96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45万户。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在克服重重困难中,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的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加大调度指挥的工作力度,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制定出台《甘肃省工业运行调度管理办法》,完善重点企业月度分析、百户企业监测报告和市州经济运行通报制度,跟踪监测和密切把握经济运行走势。打通疆煤入甘的瓶颈制约,疆煤入甘1530万吨,宁煤入甘500万吨,分别增长30%和10%,有力保障了全省工业大局和电力工业。打通甘电外送的瓶颈制约,在确保本省用电负荷的前提下,外送电量达到152亿千瓦时,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达到4972小时,极大地缓解火电企业经营压力。发挥通道经济比较优势,确保重点企业、重点物资、救灾物资和农产品运力平衡,成品油和天然气供应充足。兰州局管内全年铁路货物发送量增长9%,成品油、天然气供应分别增长20%和28%。

二是加大产业布局调整的工作力度,努力把规划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争取工信部出台《进一步支持甘肃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争取工信部和陕甘两省签署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争取兰州列入国家“两化”融合实验区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定西列入国家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金昌列入全国第一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地区,兰州军民结合产业园列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5个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增容扩区及产业规划布局业已启动。编制完成石油化工、冶金有色等13个专项规划,陇药产业等规划相继发布实施。

三是加大对外开放的工作力度,积极引入央企和国内外优势企业。落实了中国铝业、中国华电、中国航天、中国中材、中国国药和海润科技、江苏金浦、康美药业、四川宏华等一批领军企业在甘投资和联合重组。省工信委牵头落实的74个央企合作项目中,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铝箔等6个项目基本建成,20个项目正在建设,48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累计到位资金15809亿元。启动与湖南、江西、山东、广东、江苏等东中部地区的承接产业转移,其中与湖南在新能源、医药、食品、矿产、新材料等领域签约合作项目46个,签约金额4723亿元。

四是加大谋划项目的工作力度,实施并支持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结合规划编制和结构调整,筛选储备了860多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286个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国防军工项目得到国家支持,落实中央专项124亿元。利用省级预算专项资金,支持了708个传统产业改造、装备制造、循环经济、陇药产业、中小企业、信息化产业等项目。金川公司20万吨电解铜和5000吨羰基铁粉、酒钢150万吨冷轧和镀锌钢卷、中铝连城分公司淘汰落后环保节能技术改造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竣工投产。

五是加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力度,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与现有产业配套的金昌镍钴新材料、嘉峪关冶金新材料、白银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兰州石化化工新材料等一批产业化基地又有新的突破,如200万吨碳钢薄板、100万吨不锈钢、10万吨TDI、500吨羰基镍工业试验、1200吨储氢稀土材料和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5万吨丁腈橡胶、500吨炭纤维复合材料,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与陇药产业相关的基因工程药物、多肽药物和中成药新产品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500万元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增长300%以上,一批重大信息产业项目落地建设,部分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武威湘电风能有限公司200台套25兆瓦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新能源装备项目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星火机床公司数控重型机床产业园等一批大型高端设备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六是加大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的工作力度,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能力。全省6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30家,实施36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研发新产品新技术340多项。建立能源消费逐月通报制度,利用中央专项178亿元支持淘汰落后产能249万吨、制革120万标张,关闭小企业102户,完成50个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认真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全省共确定白银等7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市(区),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0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酒钢集团公司等116户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在城市、园区、企业三个层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达115户,综合利用各类废渣850万吨,实现产值42亿元,享受税收减免32亿元。

七是加大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力度,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会同开行甘肃分行启动“银政投”融资工作,全年可为24户企业放贷497亿元。开展白银、酒泉、金昌、天水等园区投融资平台试点,推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全省获得许可证的担保机构达到215家,全年融资担保额达到113亿元,增长60%以上。全省各类服务机构已达到181家,其中省级公共服务平台34家,初步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建立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启动中小企业信用培育试点工作。

八是加大军民产业融合式发展的工作力度,提升军工企业核心能力。认真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积极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编制《军民结合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统筹推进一批军工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核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全省核设施安全运行。协调做好国家探月工程在甘外场试验服务保障任务,认真做好禁止化学武器监控工作,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和国防信息动员工作。

九是加大数字社区、企业、城市、农村建设的力度,推进全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完成投资50亿元。统筹推进天水、白银、嘉峪关等“数字城市”建设,启动“千家数字企业”活动,支持“三维数字社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成果的推广应用。统筹推进全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省、市、县三级政府及其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二、关于2012年工作

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工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着力化解经济运行突出矛盾,统筹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深入推进“两化”和“三网”融合,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以上,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7%,确保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较快发展。

围绕全年目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巩固和发展工业良好发展势头,确保工业平稳较快增长 把支持重点企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障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应,优先保证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需要。

一是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坚持每月召开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一企一策”抓好百户重点监控企业,尤其是23户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时梳理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限期办结。对影响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省政府协调解决。进一步完善部门、企业和项目业主单位互动机制和沟通对接制度,全面落实重大项目互保共建和省内企业互为市场措施。制定帮扶工作方案,确定重点帮扶企业,组成若干工作组,深入企业帮助制定保增长的措施。

二是确保电煤供求平衡。完善电煤预警机制,抓紧启动电煤应急储备物流中心和运煤通道建设,确保新疆、宁夏调入煤炭达到2600万吨,省内供应达到1800万吨。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加强电煤价格调控的有关措施,协调煤电双方及早签订、诚信履行电煤合同,切实强化调度令执行力。

三是确保电力工业持续增长。完善火电企业生产运行考核办法,采取分月倒排电量方式确保迎峰度夏度冬大负荷期间交易计划执行到位,继续开拓电力外送市场,力争完成发电量1180亿千瓦时,用电量达到1010亿千瓦时,外送电量180亿千瓦时,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5350小时。

四是确保铁路运力基本平衡。会同兰州铁路局强化铁路运力平衡,积极争取增加外局向兰局空车排送,优化和调整运力结构,提高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地区计划兑现率,兼顾中小企业及市县物资运输,力争甘肃境内铁路货物发送量达到6800万吨。

二、提升研究谋划能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

推进有色、石化、冶金、装备制造、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培育兰州、庆阳、玉门三大石化基地,陇东、中部和河西能源化工基地,西部不锈钢、镍钴新材料、钛合金产业基地,确保传统优势产业增长15%以上。

一是着力谋划石油化工产业链延伸。重点抓好兰州石化分公司300万吨柴油加氢、40万吨碳四芳构化和与江苏金浦集团合作建设6万吨丁基橡胶、顺丁橡胶,庆阳石化分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各500万吨炼油扩建项目前期,华亭煤业集团20万吨聚丙烯等扩能改造项目。延长银光公司氯碱化工与异氰酸酯相结合的系列化工产品链,带动刘化集团硝酸、硝基复合肥、电石、PVC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二是着力谋划冶金有色产业做大做强。金川公司6万吨电解镍扩能改造工程、酒钢集团榆钢灾后重建、白银公司铜冶炼技术提升改造等项目要确保年内建成投产,华煤集团20万吨聚丙烯等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酒钢集团新增50万吨电解铝项目要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酒钢集团公司300万吨不锈钢扩能改造、金川公司和白银公司矿山深部开拓、甘肃华鹭铝业公司百万吨电解铝淘汰落后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以及庆阳市与中铝公司、武威市与山东信发合作建设煤电铝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

三是着力谋划装备制造业振兴。加快发展以新能源装备和大型高端设备制造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推进风光电等新能源装备和数控机床、大型高端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积极推进现有装备制造企业联合重组。支持兰州、白银、武威发展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天水星火机床、电工电器和兰州新区先进装备等产业园建设。加快建设酒泉风光电装备制造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着力推进大功率风电成套设备、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延伸产业链,发展风力发电机、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

四是着力谋划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争取“十二五”期间打造一批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兰州、白银市重点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主导产业。河西地区重点加快有色冶金、煤制天然气、煤电铝等现代高载能产业发展。陇东地区重点推进煤化工、煤电铝项目建设。天水、定西市及早谋划上一批新的煤化工大项目。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引强入甘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 积极把握国内外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用好我省现有的资源和市场,积极主动承接有利于我省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转移,不断调整优化工业结构。

一是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指导。按照“聚焦发力,错位竞争”的要求,结合各市州实际,尽快研究出台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实施意见,细化分解各市州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任务和责任。积极争取工信部将我省确定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试点省。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统筹谋划相应领域可以争取的各类项目,具体策划、申报、争取获批一批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把各市州、各企业项目落地情况和工业发展速度都作为工业转型跨越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各市州各企业抓项目的积极性。根据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不同情况,研究制定相应的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励办法,尽快印发执行。

二是强化大开放大招商意识。顺应产业和投资向西部转移趋势,借助兰州新区、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基地等平台以及我省丰富的资源优势,瞄准央企、上市企业、世界和国内500强的工业企业,吸引更多的大公司、大集团到我省投资兴业、合作重组,力争在引进国际国内500强企业上取得更大进展。认真研究和对接我省企业与欧盟、美国企业在重大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冶金有色新材料等领域的产业转移与合作,利用国际研发平台提升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企业以工程总承包形式开拓中东、非洲市场,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重点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加快对接和签约项目落地。积极开展省内企业之间、省内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之间的合作,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集团。已经批复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见效;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要加快工作进度,争取早日立项开工;企业发展战略必须的,要加快研究论证,积极做好项目储备。继续深化与湖南、安徽、江西、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的产业对接,力争初步对接的70个项目取得实效。继续加强与航天科技、中国华电、中国铝业、中国医药、中国中材等央企的项目对接,确保20个在建项目加快进度,48个前期项目早日落地建设。

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多元化支柱产业体系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以产业为纽带,采取共建园区、税收分成、互利共赢的方式,加大产业项目和企业主体的培育力度,做好项目生成和引进工作,着眼于把新材料、生物制药和中医药等培育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力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30%以上。

一是大力发展陇药产业。推进兰州生物制药基地建设,扩大人用疫苗和动物用疫苗生产规模。推进定西国家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建成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现代化加工、仓储物流、科技支撑、信息化服务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国药集团在甘布局项目前期,重点抓好康美药业中药材生产加工及现代化仓储物流基地、兰州生物所A型肉毒素、肉毒抗原及诊断试剂生产、佛慈制药浓缩丸技术改造、大得利新版GMP改造和产业化、重庆太极阿胶系列产品和半夏种植及深加工、独一味新药研发及产业化、陇神戎发重点中药品种产业升级等一批新药研发和扩能改造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嘉峪关冶金新材料、金昌镍钴新材料、兰州石化新材料、白银有色金属及化工新材料等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抓好金川公司镍基合金板带和新能源电池、酒钢公司双相不锈钢、银光公司聚碳酸酯、甘肃稀土公司稀土功能材料、蓝星公司和郝氏炭纤维公司碳/碳复合材料、方大炭素特种石墨材料、高炉炭砖、高温气冷堆内构件,武威百万吨碳基材料、西北永新风电叶片专用涂料、金昌氟材料产业园等一批新材料项目建设。

三是积极发展信息产业。加快建设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兰州光电产业园、兰州联创智业园、甘肃信源公司西部软件信息、兰州软件园、兰州物联网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和项目,支持敦煌市政府与兰州南特数码科技集团加快推进敦煌动漫基地产业园,扩大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电子信息产品和产业规模。

五、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围绕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技术改造,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加强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级研发任务,积极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健全完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重点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循环经济关键性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研究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创业投资引导等多种形式,支持企业承接和采用新技术,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力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50家,行业技术中心达到15家,产学研联盟达到5个,研发推广省级新产品新技术450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5%以上。

二是推进工业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和资源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坚持对各市州工业能源消费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情况实行月调度、季公告制度,建立工业用水统计监测体系,淘汰落后产能266万吨,结合清洁生产工作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加快培育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力争每个市州建设1个示范工业园区和1-2户示范企业。支持各级工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规划建设华亭县安口循环经济示范镇和西脉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年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渣900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

三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建立完善企业技术改造政策体系和统计体系,健全完善技术改造项目生成和评估机制,确保全省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5%以上。从今年开始,中央专项和省级预算专项资金的60%以上,要用于支持传统支柱产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六、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尽快制定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意见,围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二三产业融合,鼓励工业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一是科学确定发展重点。围绕二、三产业融合,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务。突出抓好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创意设计等6大产业,在外包服务、节能减排、专业维修、检验检测、专业中介、培训教育等领域取得实质进展,并围绕上述产业和领域谋划一批支撑项目。

二是研究建立统计和考核评价体系。会同省统计局建立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统计体系,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直报系统,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态,为制订规划、引导市场、政府决策等提供依据。将发展目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培育、综合改革、税收就业等内容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督查督导,严格实施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研究建立政策扶持体系。重点在市场准入、资金支持、税收优惠、项目用地、价格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进行个案研究,提出对策措施。

七、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增强工业经济内在活力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探索和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成长发展,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建设省、市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力争新增10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培育实施方案》,引导和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消除银行授信障碍,争取更多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授信。

二是巩固和创新融资服务模式。落实国家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帮助小型微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信息平台,定期召开银企协调会,做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对接。选择1—2户银行再进入“银政投”模式,力争通过“银政投”模式融资突破10亿元。认真做好“百户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债券)融资”工作,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资金困难。研究支持担保和再担保中介机构的政策措施,加快制定省级再担保平台组建方案,深入实施百亿元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项目工程,力争全年融资担保额突破150亿元。

三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认真研究落实非公经济“新36条”的具体措施,谋划一批适合民间投资的项目,充分发挥各类项目的引资作用。以先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及现代中藏药、电子信息、生产性服务业等为重点,扶持50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中小企业,新增1.3万户中小微型企业,增加20万个就业岗位。支持小微型企业做大规模,尽可能有更多的小型微型企业生产总值能提高到500万元以上。

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切实履行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快建设数字社区、数字企业、数字城市、数字农村,推进“两化”和“三网”融合。

一是加快数字社区建设。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加快实施以“民情流水线”服务普遍化为主要目标的三维数字社区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行数字社会管理软件国产化、标准化和正版化,争取用三年时间将全省1186个社区全部改造为数字社区,其中2012年建成数字社区686个,提高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二是加快数字企业建设。建设兰州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加快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力争建成“数字企业”2500家。

三是加快数字城市建设。认真落实《甘肃省数字城市建设意见》,围绕城市管理、物流交通、社会服务领域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总结推广天水和嘉峪关等“数字城市”建设试点经验,抓好兰州市“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争取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培育物联网新产业新业态。做好协调服务,推动甘肃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运营商力争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50亿元。

四是加快数字农村建设。整合提升全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覆盖面广、先进适用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全省农村信息化平台,重点加快全国中药材综合电子商务等平台建设。

九、推动军民产业融合式发展,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实力 认真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积极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突出重大科技专项,在核技术、特种化工、航天航空、军工电子等领域开展重大专项研究,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和自主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完善武器装备动员体系建设,抓好高新工程,畅通绿色通道,扶持省内民口配套企业参与军品市场竞争,确保军工重大型号、重大工程按节点实施,军品任务按节点和质量要求交付。

二是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园发展。出台《甘肃省军民结合产业园发展总体规划》、《甘肃省军民结合产业园发展实施方案》和《新形势下加强装备动员工作实施细则》,支持白银特种化工和天水军民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组建甘肃省军工投资集团公司,搭建地方军工及民口配套单位争取国家军工项目投融资平台,进一步促进军民结合产业融合式发展。

三是强化核产业管理。加强与中核集团合作,加快核电、乏燃料后处理前期工作,协调推进省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指导做好核设施退役治理。制修订《核应急预案》和《核应急演练实施办法》,围绕“一案三制”开展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

第四篇:郑州市加快都市工业发展的意见

郑州市加快都市工业发展的意见

为推进中心城区都市工业发展,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都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都市型工业是指依托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以产品设计、研究开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成本为主体,以都市工业园区(楼宇)为载体,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业。

大力发展都市工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城区“退二进三”后产业“空心”问题,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城镇就业,缓解城镇就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按照“衔接支柱产业、体现各区特色、建设工业小区(楼宇)、形成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市内五区的区位、交通、物流、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结合企业改制、城中村改造、停缓建工程和空闲商务楼的利用,积极实施“退二进二”,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都市工业小区(楼宇)的建设,大力发展“三

有三高两更”(有技术含量、有就业容量、有经济效益,高附加值、高层次、高投入,更具规模、更有质量)的都市型工业。力争到2008年,规模以上都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总量的比重由2004年9.9%提高到15%以上,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都市工业发展的行业范围

电子信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业;软件业;轻纺、服装加工业;包装与广告印刷业;钻石珠宝、金银饰品等工艺美术品和旅游品业;文体用品及手表、钟表、眼镜业;工业设计与精密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室内装饰装潢产品设计、开发与组装业以及其他符合都市工业特征的新兴行业。

四、主要措施

(一)编制都市工业发展规划。市经委牵头,规划局、建委、环保局等部门参加,按照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市、区的都市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原则上,在三环以内的中心城区,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总部经济,发展研发中心等,以开发、生产中原城市群产业链中的高端产品为主,形成高端产品积聚地;在三环以外,优先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现有的工业集中区作为都市工业优势产业搬迁的聚集地。要注重区域特点,对都市工业小区(楼宇)产业发展定位,打破区域界限,合理引导,将散落在中心城区的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根据产业、工艺相同,或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等原则,分别聚集到各具特色的都市工业小区(楼宇)。

(二)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市内五区要整合现有资源,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建设都市工业小区(楼宇)。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扩大开放上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招商方法,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投资;积极引进产品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入驻都市工业小区(楼宇),提高入驻率,促进产业聚集。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市内五区和市有关部门要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重点抓好融资、创业、法律、信息、技术、质量、培训、市场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切实解决推进都市工业小区(楼宇)建设和入驻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四)加强管理,形成规范运作机制。市内五区要加强对都市工业园区(楼宇)的建设和管理,严禁不符合产业导向、环保要求以及有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和违法经营行为的企业入驻。建立健全安全、卫生防疫、劳动保护等制度和措施。

五、扶持政策

(一)市级都市工业小区(楼宇)的土地,纳入市政府当年土地收购计划,享受土地储备的优惠政策,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按政策收购,其土地、厂房和基础设施低租金由所在区使用10年。

(二)都市工业小区(楼宇)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当年城市建设计划,有关部门要重点安排都市工业小区(楼宇)周边的道路、排水以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三)从2005至2008年,市级都市工业小区(楼宇)的企业每年上缴税收新增加部分,市级所得全额返还给各区,专项用于都市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区级新增所得也要重点用于都市工业的建设和发展。

(四)加大对入驻市级都市工业小区(楼宇)的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成长性强的企业,市科技三项经费优先给予支持。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高新技术产业有关政策。

(五)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器的作用,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市、区担保机构要把入驻都市工业小区(楼宇)的企业作为融资担保工作的重点。各金融机构应积极给予融资扶持。

(六)各区对入驻都市工业小区(楼宇)的企业实行低租金、低费率和一站式服务,努力降低企业创业和发展成本。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一个窗口受理、一厅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定时或不定时上门集中办公等各种有效形式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市本级权限内,对企业的相关审批、注册登记,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全部手续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市直各职能部门都要积极支持、配合、参与都市工业的建设与发展,并提供相关的管理服务。

六、加强组织领导

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推进我市都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在都市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对郑州市都市工业小区(楼宇)进行认定并实施考核,动态管理。经认定和考核达到标准的都市工业小区(楼宇)可享受上述扶持政策。各区政府也要明确相应机构,加强对都市工业发展的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推进机制,努力实现都市工业的快速发展。

附件:郑州市都市工业小区(楼宇)认定标准

附件:

郑州市都市工业小区(楼宇)认定标准

一、工业小区(楼宇)内70%以上的入驻企业注册在当地行政区,入驻企业90%以上在工业小区(楼宇)内,并在工业小区(楼宇)内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等经营活动。

二、入驻企业在3家以上,经核定出租或出让建筑面积率超过50%。

三、工业小区(楼宇)及其入驻企业的一切活动符合城区环境与技术质量标准要求。

四、工业小区(楼宇)内房屋建筑结构符合相关建设标准。

五、工业小区(楼宇)整体形象符合市容及卫生质量标准。

六、工业小区(楼宇)的消防等安全措施和物业管理完整配套。

符合上述6条标准要求,且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以上的,由各区申报,经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报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审定,可认定为都市工业小区;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可认定为都市工业楼宇。

第五篇: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保山市“十一五”硅工业发展意见

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

保山市“十一五”硅工业发展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硅工业和电力工业是我市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坚持“矿电结合”,促进矿电产业的良性互动,是打牢和夯实保山工业立市基础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较快增长、财政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培育硅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就加快全市硅工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硅工业发展现状

(一)现状

我市从1994年12月开始建设第一台工业硅冶炼炉,至今企业已发展到15户,矿热电炉21台,总装机容量13.6万KVA,其中:4000KVA以下的5台,5000KVA有3台,5000KVA以上的13台。在职职工3200人。2006年共生产金属硅32233吨,实现工业产值2.34亿元,利税1288万元。由于硅工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工作更显重要。近几年来,无论是老企业还是新上项目都积极采用布袋收尘等新技术、新工艺治理和回收烟尘,回收到的烟尘(微硅粉)做副产品销售,减少了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益。

(二)存在问题

1.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生产规模小。表现为:一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二是产品单一,优质级别产品比重低;三是管理水平低,单位能耗高;四是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投入不足,治污设施不完善,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五是矿山无序开采,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现象突出。

2.电矿结合矛盾逐步显现。一方面,由于诸多因素造成我市供电成本增加,长期靠低电价维持生产经营的硅工业难以生存。另一方面,硅工业产品属原材料型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不高,对电价的依赖性很大。

3.还原剂单一且难以持续保障。生产一吨金属硅须耗木炭约0.8吨,木炭持续保障难度很大。积极探索,研究用煤炭、石油焦和其它工业废渣替代木炭的适用技术,成为当前硅工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硅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发展趋势

金属硅主要用于生产硅橡胶、硅树脂、硅油等有机硅;生产多晶硅、单晶硅等含量为99.999%的高纯硅以及配制硅铝、硅铁、硅铜等有特殊用途的合金。微硅粉被广泛用于耐火材料、化工产品和混泥土行业。可见,工业硅是当代高新技术领域和重要基础产业广泛运用的结构和功能材料,被称为“工业味精”。用金属硅加工提纯的高纯硅,则是集成电路、整流元件、功能晶体管、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因此,硅被称为“半导体之王”。

中国是金属硅生产大国与出口大国。以近年来的国内市场看,国内产量每年约100万吨,其中出口量占一半以上。有些产品在国外加工提纯后,再进口国内,随着现代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工业硅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应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开拓和发展我市的硅产业,支持和帮助企业自主创新、攻克技术难关,延伸硅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硅工业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

(二)比较优势

1.具备发展的资源基础。我市境内的硅矿石资源比较丰富,已经探明的储量有2942多万吨(远景储量5000万吨),主要分布于龙陵县和昌宁县,SiO2含量在95%以上,是冶炼工业硅和加工硅微粉的优质原料。目前,在腾冲、隆阳等县区也探明有硅石资源,随着地普、勘探工作的深入,硅石储量还会有新的突破和增加。

2.具有较好的电力优势条件。到2006年末,保山电网发电装机总容量为48.28万KW,占可开发量的17.5%,2006年发电量为15.51亿KWH。按照保山电力“十一五”规划:2007

年供电量23.6亿KWH,2010年供电量达50亿KWH,为我市硅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矿电结合,实现两大行业共赢。

3.国家鼓励西部工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鼓励西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鼓励外商进行投资、合资、合作,为我市硅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筑巢引凤,云冶集团、缅籍外商、浙江、福建、广东等外资企业纷纷入驻保山,运用大企业、大集团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全面提升我市硅产业的发展水平。

三、“十一五”硅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强化资源战略意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着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延伸硅产业链,努力提升硅工业装备水平、技术含量、经济效益,实现全市硅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树立全面的资源观,科学开发利用硅石资源,提高自有资源保障程度,充分利用我市矿电资源优势,把矿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两大行业的互利发展,推进矿电结合,提高保山矿电资源的综合利用率。2007年硅铁加金属硅产量达到8万吨,2008年11万吨,2009年14万吨,2010年16万吨。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强化企业管理,节约原燃材料,把保山建成全省重要的硅生产加工基地。将能耗指标控制在12000KWH/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削减目标为4.4%,硅工业实现产值13亿元以上。

四、产业布局及重点

(一)布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和《关于推进铁合金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发改产业〔2006〕567号)文件有关严格执行准入管理的要求,针对全市硅产业现状,在2007年底以前淘汰5台4000KVA及

其以下矿热电炉,2009年底以前淘汰3台5000KVA矿热电炉。从矿石资源、电力供应等方面入手进行整合,把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对上规模、市场销路好、企业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实行重点扶持,使其做大做强。支持云南永昌铅锌公司年产10万吨硅铁项目建设。硅产业重点布局在龙陵、昌宁、腾冲三县,支持以云南永昌铅锌公司、贞元硅冶炼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企业适时开发硅微粉,有机硅、多晶硅系列产品,着力打造硅产业基地。今后要按关小上大的原则发展硅工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主体设备必须是12500KVA及其以上方可批准实施。

(二)发展重点

在稳定生产金属硅的同时,注重提高2202、1101等级别的比重,并探索和研发硅系列产品,依靠技术进步,延伸硅产业链。根据我市的实际,还应重点发展硅铁、硅微粉、微硅粉。在“十一五”期间,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集团,研究发展多晶硅等升级产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实施“矿电结合”战略。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工业立市”、“矿电结合”的重要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夯实基础、培育支柱不动摇,支持和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管理,发展和延伸硅产业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各县(区)要按照时限要求制定并实施淘汰计划,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努力开拓“两个市场”,确保我市“矿电结合”扎实推进。

(二)严格控制总量扩张,鼓励硅产品深加工发展。加强硅产业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硅产业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严格执行行政许可程序,按规定办理相关的核准和备案等手续。

(三)加强资源管理,坚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逐步实现矿产资源的法制化管理,依法整顿矿山秩序,坚决制止乱挖滥采、破坏资源的行为。依托有实力、有经验的地勘专业队伍,对腾冲、瓦窑等地的硅石资源进行实勘,增加后备资源储备。

(四)加快整合步伐,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通过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对企业规模、装备能力和产品标准做出具体规定,着力引进省内外骨干企业,按照市场规律,通过收购、控股、参股等手段,拓宽融资渠道,整合企业资产和资源,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实现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五)加快电力发展,推进矿电结合。以槟榔江、龙川江、怒江流域梯级开发为重点,兼顾其它县区小水电开发,加快水电资源开发,增强电力供应的调节能力,真正形成“以电带矿,以矿促电”的有机协调。电力企业应准确测算供电成本,计算出保本微利的丰水、枯水期供电价格,同时应适时掌握代表全市平均水平的硅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做到电价与硅产品价格相协调。通过采用电价与矿产品价格联动的方式,实行电、矿行业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保证电矿结合的最大收益。

(六)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硅行业循环经济。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回收废弃物,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做好指导、监督、考核工作,帮助企业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全员参与,杜绝浪费,节约成本等措施,加快科技攻关,积极探索木炭替代技术,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到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创造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提高员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一是抓好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抓好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做到持证上岗。二是切实抓好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定期排查事故隐患。三是督促、帮助企业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下载2009年全县工业发展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全县工业发展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建设意见(定稿)

    畅通发展绿色通道 (一)畅通企业发展领域。各部门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引导企业进入国家已开放或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二)畅通企业审批渠道。各部门全面清理涉及民营企业审批......

    关于进一步调整布局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精)

    中共宁国市委文件 宁发[2010]1号 关于进一步调整布局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精神,扎实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

    全省工业发展大会

    全省工业发展大会提出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支撑 栗战书赵克志讲话 王富玉主持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

    工业发展情况总结

    xxx工业发展情况总结近年来xxx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两推六抓一加强”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xxx实际,以招商引资和项目......

    云南工业发展情况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工业始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产业......

    工业发展情况解说词

    城关街道工业发展情况解说词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城关街道工业发展情况,工业发展情况解说词。今年,我们把加快"转调创"作为推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快转调,重创新......

    模具工业发展

    模具工业发展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 ;美国工业......

    太平镇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太平镇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2012- 一、发展总体情况 总体规划:太平镇充分发掘荒坡地、丘陵的资源潜力,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工业发展严格按照“一园三区”的模式推进,即太平工业园、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