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促进经济增长支持企业发展的意见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促进经济增长支持企业发展的意见
一、便捷准入程序,调整下放审批权限,支持企业发展
(一)继续推行市场主体即时登记和一次性告知制度。
市工商局、分局以及工商所三级服务平台继续严格执行市场主体准入即时登记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即时或两小时内作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决定,为支持促进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促进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调整下放三项审批权限,支持企业发展。
为方便企业办事,降低准入成本,有利于区、县政府掌握和分析辖区内市场主体的发展情况,引导和鼓励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要求企业的发展,调整下列审批权限:
1、将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下的内资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权由市工商局调整至区(县)分局登记注册。
2、将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和注册资本500万美元(含)以下的外商投资企业由市工商局直接登记调整为以市工商局在区(县)分局派驻工作人员的形式开展相关登记注册工作。
3、为方便国际展览中心新址的展览展销主办单位申领《展销会许可证》,将由市工商局负责审批的国际展览中心新址的展览展销会许可调整至顺义分局具体承办。
(三)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降低注册资本(金)至三万元。
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从事投资管理、资产管理,且申请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的,注册资本(金)最低限额可以降低至3万元。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放宽市场准入,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
(四)放宽服务业市场主体准入门槛。
按照企业登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服务业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准入环境。凡允许外资经营的,均允许内资经营;凡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个体私营等从事的服务行业和项目,均允许其经营,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国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五)允许服务业企业名称体现行业特点。
允许服务业企业名称体现行业特点,使用表明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各类新兴行业用语作为行业表述;允许服务业企业在牌匾中将企业名称简化使用。
(六)支持新型服务业发展。
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未包含的服务业一般经营项目,可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核定能体现其行业和服务特点的经营范围。除有特殊规定外,服务业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可持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分局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三、逐步实现网上全程办理企业年检
(七)网上全程办理企业年检,年检印章可随后加盖。
2008年度年检中,无违法失信记录且采用CA网上申报年检提交年检材料并予以年检通过的企业,可以将年检报告书邮寄至企业年检所在地分局或工商所,并不再要求企业持营业执照副本到工商部门加盖年检印章。此类企业因开展经营活动需要在营业执照副本加盖年检印章的,可随后到分局办理,以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年检。
四、加强协调,主动服务,协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八)允许股权出资,促进投融资环境改善。
为丰富股权权能,增加股权利用的渠道,有效调动投资人的积极性,促进投资,实现投资向新的领域和产业转移,并为企业优化产业结构、重组兼并、扩大规模、做大做强服务,各区县分局要根据国家工商总局《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和市工商局《关于转发国家工商总局〈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工商发〔2009〕19号)精神进行股权出资登记,允许投资人以其股权出资。
(九)全面开展股权质押登记,改善融资条件。
深入贯彻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各分局要严格履行股权出质登记的有关程序,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条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十)充分运用动产抵押登记信息,方便企业融资。
为支持和方便企业盘活资产,通过动产抵押等方式提高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快社会商品流通和资金融通。动产抵押登记由所在地区县分局进行,并启用网上抵押登记申请和信息查询系统,公开动产抵押登记信息,提高办事效率,保障和方便债权实现。(十一)支持设立创业投资企业,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本市支持设立创业投资企业、非证券类投资基金以及信用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资本注入、融资担保。积极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业发展,做好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
五、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企业维护商号、商誉
(十二)建立企业名称主动保护制度,加强老字号等企业的名称保护。
对老字号企业、驰名商标企业、本市著名商标企业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对其商号予以全行业保护。
其他企业及大学、科研院所,也可提出书面申请,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全市范围内对其商号或名称予以全行业保护。
(十三)完善企业名称权转让及许可使用制度。
制定相应的名称转让规则,依据名称所有者签署的转让或许可使用合同(协议),推动企业名称权有序流转,支持企业发展。
六、积极推进涉农商标品牌建设,提升商标富农水平
(十四)支持涉农商标品牌建设。
支持和指导涉农企业、农民及有关社团组织注册和规范使用涉农商标。扶持地方特色品牌的发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引导优势涉农产品品牌争创著名商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七、积极支持天竺综合保税区企业发展以及重大项目的审批,做好登记注册的前期工作(十五)为天竺综合保税区发展提供便利服务。
为支持天竺综合保税区企业发展,方便保税区企业办理登记申请,由顺义分局直接受理核准保税区内内资企业的登记注册。同时,市工商局派驻工作人员在顺义分局受理核准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申请,方便企业就近办理登记注册。
(十六)积极支持重大项目的审批。
对列入市级或区县政府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并需要办理工商登记的,市工商局以及分局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并提前介入前期审批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登记注册实施方案,为企业顺利地进入市场提供便捷的途径。
八、积极推进行政指导,切实维护交易安全
(十七)运用行政指导手段,实现治标并治本的行政执法目标,促进首都经济发展。近期,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台了若干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面对国内就业压力和国内外经济严峻形势,工商部门行政执法要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做到宽严适度。运用行政指导这一行政手段,以其执行的灵活、简捷、便利、柔和等特性,有助于减少磨擦,降低行政成本,从而实现治标并治本的行政执法目标。对市场主体开展预防违法行为或消除轻微违法状态,发挥行政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和增强市场秩序控制力的作用。
1、对于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社会危害较小或者尚未产生社会危害后果的,或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或因残疾或者下岗失业等原因、生活确实困难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依法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
2、对社会影响大、危害大等严重扰乱经济秩序的大要案要加大打击力度,将更多柔性监管手段与行政执法有机结合并自觉运用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监管目标。
(十八)扩大行政指导的适用范围和方式方法,促进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
市工商局和分局要深入研究积极推进助成性行政指导和调停性行政指导的适用范围、方式方法以及在特别时期开展的行政指导项目。结合市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为促进经济发展出台的政策以及首善之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特点,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职能作用,适时推出服务性行政指导项目,指导企业诚信经营。尝试在企业退出市场、商业秘密保护、加盟连锁经营、商标许可使用、广告发布、消保维权、合同调解和合同指导、化解合同纠纷、降低合同签约风险等方面提前介入,开展行政指导,降低违法的危害性,促进首都经济增长。
第二篇:2011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指南
《2011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指南》 时间:2011-9-26 11:45:16 点击:71核心提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2011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指南》的通知(京经信委发〔2011〕49号)各区县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2011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中小企业
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指南》的通知
(京经信委发〔2011〕49号)
各区县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财政局、有关企业:根据《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结合2011年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重点,特制定《2011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指南》,以指导当年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十三日
2011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指南
按照公共财政管理要求,为明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领域及方向,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创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及其它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根据《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市政府当年工作重点,特公布《2011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一、指南编制说明
指南的编制重点体现政府资金使用的政策导向,明确当年专项资金安排的重点方向和申报要求,每年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011年指南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即:编制说明、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支持方式和标准、申报条件要求、项目管理程序和职责分工、申报材料要求。
指南作为专项资金申报、审查和跟踪管理的重要文件,是企业提出项目申请的依据,是项目审查和推荐、评审以及跟踪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要求企业、区县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严格按照指南要求,规范项目申报、审查和评审等管理工作。
二、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
2011专项资金的使用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大力推进现有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创新金融品种和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进一步推进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
2011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如下: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1、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企业通过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改造研发生产环境等手段,对市场前景好的产品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支持中小企业围绕日常办公、研发设计、过程控制、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产品质量管理及追溯等环节应用信息化工具,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网站宣传、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应用项目。
2、战略新兴产业项目:重点支持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专业化配套项目:重点支持企业按照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形成功能部件和生产配套产品,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
4、节能减排项目:重点支持企业开发和应用节能减排设备、技术和产品,开展清洁生产活动;支持在产业集聚区进行集中治污减排的项目建设;支持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品产业化的项目;支持园区的生态化改造。
5、替代产业项目:重点支持淘汰落后任务较重的地区发展替代产业,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安排本地劳动力新农村项目,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支持利用工业资源打造创意产业。
(二)服务体系及平台建设项目
1、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推动区县、开发区建立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构建市区两级协同、区域行业全覆盖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信用担保、法律、信息、培训等服务的公共平台建设;鼓励以区县、开发区为主体建立区域性服务平台;加强产业集聚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试验、检测等技术服务的开放性技术平台。
2、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项目:重点支持小企业创业发展所需场地及相应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公用工程、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和改造项目;支持开发区标准厂房、配套设施改造等投资环境建设项目;支持符合全市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集聚要求、为小城镇建设提供配套服务的产业基地建设。
3、创新融资项目: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推动金融创新,稳步扩大集合信托、集合票据等融资规模,合理安排贴息补助。通过代偿、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担保公司为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提供担保,提高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和积极性。
三、支持方式和标准
专项资金使用主要包括贷款贴息、拨款补助和引导性投资入股三种方式。
(一)贷款贴息
主要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利息予以补助,贴息率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中长期贷款利率,贴息年限原则不超过二年,分安排,每年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对中小企业集合融资给予每年2%的利息补贴,原则不超过两年,一次性安排,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二)拨款补助
主要对服务体系及平台建设项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予以一定比例和额度的资金补助。拨款额度计算方法:
1、服务平台、小企业基地项目拨款补助额度及比例按照相关办法和细则规定执行;其它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视具体情况确定,对于区县承担的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不超过总投资的50%,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2、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申请拨款额度需同时满足如下要求:
(1)不超过该企业的注册资本金额;
(2)不超过企业净资产的20%;
(3)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20%,且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0%;
(4)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
(三)引导性投资入股
主要用于支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或增资扩股。入股资金以政策性引导为主,支持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后适时退出,用以滚动支持其他工业和软件产业投资项目。支持资金不超过入股公司注册资本金的30%,且不为公司最大股东,最高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
四、申报条件要求
申报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中小型企业划型标准,申报项目须符合国家及北京市产业政策;每个企业同一原则只支持一次;本从其他渠道获得财政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不予支持;企业承担的国家或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竣工前,原则不再受理其新项目申请。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1、要求申报企业2009年底以前在本市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性质属于工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范围(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可适当放宽企业注册时间)。对申请投资入股的招商引资项目要求入资后企业在本市登记注册,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在本市。
2、企业注册资本200万元(含)以上,企业净资产300万元(含)以上。
3、企业近三年内在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部门无不良行为记录;经营状况良好,原则上无连续亏损现象,处于建设期内的新建企业(登记注册时间3年内可视为新建企业)除外。
4、申请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的项目要求已经工业和信息化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低于500万元(含),对软件企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适当降低,当要求总投资规模不低于500万元(含)。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建设期原则不超过 2年,对有GMP认证要求的医药产业项目可适当延长。
项目开工时间和建设期的界定:有基本建设投资的项目以开工证批准时间作为实际开工时间;其它项目原则以核准或备案文件中的时间为准,若核准或备案文件中未注明建设期,项目建设起始日期为核准或备案时间。
5、项目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显著。
6、对申请贷款贴息项目要求已与银行签订固定资产借款合同,贷款资金到位,并已经开始使用及付息。
(二)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1、对申报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应为独立法人主体;项目已经实际开工建设,建设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预期社会效益显著。优先支持经认定的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
2、对申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为独立法人主体;项目已经实际开工建设,建设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预期社会效益显著。优先支持经认定的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五、项目管理程序和职责分工
1、企业网上申报。企业项目申请首先通过“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系统”网上申报,项目可随时申报,并纳入项目库滚动实施。区县主管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相关处室、市财政局相关处室可随时对项目进行了解。
企业要对网上申报数据的真实有效性负责,并严格按照申报材料要求准备书面材料。
2、区县初审和推荐。根据当年预算执行情况,市经济信息化委将下发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区县主管部门按通知要求对网上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可要求企业报送书面材料。根据项目实施对产业发展的重要程度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区县主管部门负责对初审通过项目进行筛选和排序,择优向市经济信息化委正式行文推荐,推荐文件中要明确项目推荐理由。区县主管部门要对推荐意见负责,并负责对外解释推荐环节的相关问题。
3、项目审查。市经济信息化委相关专业处室对区县推荐项目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对审查通过项目,按照项目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并由处长和主管领导签字。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要对审查结果负责,并负责对外解释审查环节的相关问题。
4、项目评审。各专业处室审查通过项目经市经济信息化委专题会讨论通过后,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财政局共同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审,项目申报单位要按照评审要求报送书面材料。要求评审单位抽取不低于50%的项目进行现场考察或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论证。
评审单位要严格执行评审条件要求,客观公正披露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实施可能出现的问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评审单位正常的评审活动。评审单位要对项目评审结论负责。
5、会议审定并报送市财政局。评审结果经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专题会议审定后,对计划安排项目正式行文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负责从公共财政预算执行角度进行审查。
6、下达预算指标。市财政局对审查通过项目下达项目预算指标并办理资金拨付手续。资金拨付前,贴息项目企业需提交承诺书,拨款项目企业需与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财政局签订合同书。市经济信息化委各专业处室负责对项目承诺书和合同书进行审查,要求承诺书和合同书相关数据与企业项目申请时报送数据原则一致。
企业收到资金后按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帐务处理。
7、项目监督和验收管理。对已支持项目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负责监督和验收管理,市经济信息化委规划处、监察处、市财政局经建一处每年抽取部分项目进行检查。具体要求按照有关办法规定执行。
六、申报材料要求
(一)网上申报
在“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系统”注册成功后,登陆填写企业基本情况表、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申报表、支出预算明细表等,并以附件形式上传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电子版。
(二)上报书面材料
项目审查通过后,要求企业准备书面材料,并按照通知要求按时上报。报送材料要求合法合规并真实有效,用A4纸或A3纸打印或复印,并加盖企业公章,上报材料不予退回。材料要求如下: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原则要求由有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对于不符合评审深度要求的报告不予受理(报告内容深度要求详见附件1)。
2、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的附件资料,还应提供以下材料:
(1)经年审的营业执照副本、法人单位基本情况统计表、固定资产投资登记表、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
(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需提供核准或备案批准文件,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已开工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等;
(3)项目资金来源证明、已投入资金支付凭证;
(4)申请贴息的项目须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贷款到位凭证、付息凭证及银行借款合同审查表(见附件2)
(5)拟购置设备的询价资料;
(6)项目单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件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3、申请引导性投资入股项目还需提供:公司章程、同意投资入股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新设立企业要求提供发起人协议书。
4、市经济信息化委或评审单位要求的其他材料。
附件1: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内容及要求
一、编制的主要内容
项目申报单位提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应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申报单位所属行业、主营业务、股东构成、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和主要生产装置、主要投资项目(本项目以外的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项目申报单位具备的资质情况、行业地位、职工人数及人员结构等。
2、项目单位财务状况:项目申报单位资产负债情况、营业收入和利润、税收等情况。如项目申报单位是上市公司,还应说明上市地点、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前三年融资情况和所融资金使用情况。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市场情况
1、政策背景:国内行业发展情况,包括国家、行业以及地方的相关产业政策。
2、建设背景:通过此项目要解决项目建设单位存在的何种问题。
3、市场情况:项目产品(或服务)市场供需情况、行业竞争情况、产业链描述、目标市场和市场预期,产品(服务)价格。
(三)产品(或服务)方案说明
产品生产规模、各年生产计划、技术水平、产品特点;项目所提供的服务能力、特色和目标。
(四)项目建设方案
1、项目基本情况:土地占用情况、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情况、公用工程和基础设施情况、生活和办公设施情况、厂外工程情况等的说明和项目设备清单(含电机功率和询价及主要生产厂家)以及其他与项目有关的建设内容。......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实施意见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进一步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扩大内需的精神,结合 “大产业、大港口、大城市” 建设的要求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项目建设年”,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开展土地整理和农田基本建设。加快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实施海堤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晋江防洪工程建设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标准渔港工程,加强台轮停泊点建设。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加大“造福工程”搬迁力度,支持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少、边、岛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国家和省现代农业 发展资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争取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完成农村投资80亿、90亿和100亿元。
2、加大产业优化升级项目投资力度。加快在建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园区和台商投资区、出口加工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改造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一批工业重点项目,争取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加快产业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促进一批前期项目尽快转化为新开工项目。支持新兴产业载体建设;支持一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支持新型材料、微波通信、太阳能光伏电子、软件、节能环保等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力争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完成制造业投资380亿、450亿和550亿元。
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和完善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制度,加快服务业重大在建和前期项目进度,年底前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储备库。年底前到明年上半年新开工建设一批重大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以及大型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力争2009年服务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以上。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市政道路、隧道及桥梁、供水供电、供气管网等市政设施建设步伐,抓紧推进城东片区、东海片区、桥南片区、晋江下游两岸、北峰片区、洛秀组团等片区市政道路建设,加快滨江环路及配套工程、东海隧道、福厦铁路泉州站站前大桥、站前大道、后渚至城东通道、田安大桥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断头路”,完善城区路网结构。加快推进各县(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住房:加大廉租房、安置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结合普通商品房建设,推进旧城、旧村(危旧房、房改房)改造。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政策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中小学校舍抗震安全加固改造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建设;实施中心城区基础教育的扩容增量;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推动实施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推进地方高等院校续建工程建设。
卫生:加快泉州医疗中心、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新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新院、泉州市正骨 医院城东新院、石狮市医院新院、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建设;实施医院危房改造,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加强一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项目建设,加强县级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疾病防控体系和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
其他社会事业: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实施全民健身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开工建设一批市县级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加强农村敬老院、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发展大公交,支持创建一批公交精品示范线路。完善公交中心停车场、首末站和停靠站建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主、支管网建设,争取2009年全市所有的县(市)都建成投产一座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到2010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73.5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5920吨/日。继续推进晋江、洛阳江流域和近海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重点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建设。继续抓好节能减排目 标责任制的落实,加快推进一批重点节能、节水、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二、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5、有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中央、省里提高居民收入政策,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农民工、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资机制和支付机制。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按上级要求逐步扩大农业补贴范围;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做好农产品收购工作;开拓大宗农产品销售市场,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6、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的督促、指导和检查,提高培训效果。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扶助力度。
7、拓展消费领域。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鼓励连锁企业延伸营销网络,结合“农村信福工程”建设,巩 固和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功能。繁荣城市社区商业,完善密集型社区商业网点,支持创建全国、全省社区商业示范社区活动。培育消费热点,推动消费信贷,发展旅游休闲消费,促进文体健身消费。完善消费保障环境,将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更多地用于社会公共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范围,加快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做好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工作。
三、努力保持出口持续增长
8、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及时落实国家、省里出台的有利于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出台明年我市扶持外经贸发展的具体意见,积极帮助传统优势产业争取国家、省资金、政策扶持。
9、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推动出口基地建设,重点做好纺织服装出口基地、鞋业出口基地、石材出口基地和陶瓷树脂工艺品出口基地申报的跟踪落实工作。积极帮助和引导企业做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鼓励进口重要资源、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
10、实施多元化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动外贸洽谈方式由“现场看样”快速走向“网络洽谈”。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考察、参加境外展览会等拓展活动。在稳固美日欧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俄罗斯、中东、印度等新兴市场。继续鼓励和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实现资源配置、生产配套、研发创新以及市场销售国际化。
四、加大财税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11、加大财政资金重点投入。发挥财政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逐步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12、深化政银企合作。各银行要积极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三农”、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设计和推广更多适合“三农”、中小企业和社会消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企业灵活运用票据贴现、信用证等金融产品。认真落实我市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的新一轮开发性 合作协议,用好150亿项目信贷额度。发展村镇银行和担保公司等机构。督促担保公司完善内控机制,提高担保实力,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良好的协作关系,合理放大担保公司的贷款担保倍数。
13、加大融资力度。落实推进企业改制上市的扶持政策,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运用配股、增发、可转债等形式实现再融资。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或中期票据。
对原计划在国内外融资市场上市(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结束上市辅导期并完成相关报批手续)、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延后上市而带来临时性资金困难的企业,必要时,由所在县(市、区)政府研究具体操作办法,为企业新增贷款提供担保,承贷企业以等额以上股权反质押。
14、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国家扩大投资机会,主动对接国家、省投资方向,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上级投资盘子,争取国家、省预算内投资补助和国债资金扶持。
15、认真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2009年1月1日起,所有行业的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鼓励企业投资及加快技术更新改造;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实施以上措施,从今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共安排市级以上财政性资金130亿元以上;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0亿元以上。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具体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顺利实施。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紧急落实新增中央投资等扩大内需工作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各部门务必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统筹兼顾、周密安排,迅速行动、扎实工作,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尽快启动、顺利实施。
二要强化组织协调。成立由市领导牵头,市委农办、台办,市发改委、财政局、经委、外经局、贸发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规划局、市政公用事业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海洋与渔业局、交通局、计生委、科技局、教育局、文化局、卫生局、体育局、环保局、港口局、电业局、人行泉州市中心支行、泉州银监分局、监察局、审计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市扩大内需协调小组,组建市级扩大内需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各部门要加强配合,明确分工,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措施尽快启动和落实到位。
三要选准选好项目。协同各方面力量,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策划一批有潜力的产业项目、支撑作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实施一批符合投向、已有规划并可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项目。抓紧落实开工条件,启动—批新开工项目。落实好项目滚动发展机制和筛选淘汰制度。
四要强化监督管理。严格遵循有关项目建设程序,认真落实土地、环评、节能等管理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严防新增投资用于不符合规定投向、不符合管理要求、配套资金不落实的建设项目,防止铺张浪费,防止趁机大建楼堂馆所,加大对非生产性建设中预算内投资的管理,加强反腐败工作和廉政建设,确保资金安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第四篇: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意见
一、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
市政府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专项补助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小微企业贷款或融资担保等风险损失,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和新增担保额给予奖励。鼓励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做大做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人行广安市中心支行、广安银监分局负责按照省上要求,将“两个不低于”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服务覆盖率和审贷获得率等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考评内容,逐项落实到每家银行,定期考核,按季通报。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相关规定,各中介机构要规范服务收费,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二、建立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络 认真领会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支持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大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尽快促成符合条件的信用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前锋区、广安经开区、枣山物流商贸园区和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到产业园区乡镇、村组设立金融服务网点,进一步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环境。
三、积极搭建小微企业便捷融资服务平台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微企业共同组建广安市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俱乐部,加强信息交流对接,定期开展融资对接活动,积极搭建小微企业便捷融资服务平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2014年6月底前建成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配备专门服务人员,优化业务流程,完善服务审核机制,实行单独核算、独立审批和正向激励。
四、鼓励小微企业尝试多渠道融资 积极推进场外市场融资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开展股权挂牌交易,有序推进企业上市。大力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用好用活债券市场融资优惠政策。加大新型融资工具推介培训力度,支持小微企业通过股本融资、股份转让、资产重组等方式开展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等业务,鼓励运用信托、金融租赁等新型融资工具直接融资。
五、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实行差异化管理,摒弃传统做法,在考核整体质量及综合回报的基础上,探索创新风险控制机制,适当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可设定在高于全部贷款不良率2个百分点以内。
第五篇:安徽省关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
关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皖政办〔2012〕32号
为应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保增长、保企业、保就业,调结构、促转型,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皖政„2012‟50号)精神,现就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调节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与分析,抓好重点行业、重要骨干企业、重点产品和重要生产要素的运行监控,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防止出现大的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各级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要加强煤电油气运供需调度协调,进一步理顺煤电双方关系,指导煤电双方落实省内电煤供需合同,按序时进度足额兑现。制定电力迎峰度夏和度冬应急预案,保证煤电运有效衔接,确保电力供应。各地要加强调度,在抓好节能工作的同时,切实保障符合产业政策、具有技术先进性和成长性强的企业的用电需求。
二、大力促进省产工业品销售
(三)鼓励省内能源、交通、水利、保障性住房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其他政府投资项目所需材料、设备和机具等采购使用省内产品,省内生产企业要给予价格优惠。
(四)省内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源、燃料、辅料以及零配件等,凡是省内可以提供且达到质量要求的,鼓励优先采购使用省内产品。各级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供需对接指导。
(五)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采购和使用省产装备和省内产品,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居民采购本省名优特消费品,鼓励省内企业相互配套形成和延伸产业链条。
(六)各级政府和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要将促进省产工业品销售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展销,开展产需对接活动,搭建产需合作对接平台。省政府今年组织开展“皖货全国行”活动,重点赴西北地区开展系列产品展销,促进市场敏感度较强、竞争激烈的产品销售。
(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鼓励企业制订灵活的营销策略和措施,加大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
三、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八)建立困难企业认定机制,由工业经济主管部门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和地税部门配合,分别于2012年4月底和6月底前分批在全省范围内动态认定困难企业。经认定为困难企业的,享受社会保险费缓缴、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政策,并可依法申请税收缓缴和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
(九)对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纺织、食品、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国税部门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核定企业收购发票的申领数量和版面,保证收购业务需要,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十)各地、省有关部门要健全减轻企业负担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大对结构性减税、减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各地要公布投诉电话、信箱等,鼓励企业对不合理负担进行举报,加大对乱收费、乱评比、乱检查、乱摊派等“四乱”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处理力度。
四、优化要素保障
(十一)积极保障工业项目用地,优先安排重点工业项目用地,切实保障与中央企业、知名民营企业等合作工业项目用地。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加大对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力度,清理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工业项目。工业企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建设3层以上标准化厂房的,用地纳入国有建设用地计划优先保障;在保证设施专用的前提下,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增加土地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
(十二)鼓励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职工经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后,取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对企业分别给予人均500、1000、2000、3000元补贴。
(十三)省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的监管,降低票据贴现手续费,严格监督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收费,严禁强行“搭车”推销各种理财产品。
(十四)规范企业薪酬分配秩序,实行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和社会贡献相挂钩的分配机制,利润不增长的企业,工资薪酬总额原则上不应增加。
五、积极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
(十五)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并视财力状况,逐步增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十六)各级财政要围绕保增长、促转型,调整各类促进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重点,使专项资金向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备成长潜力和行业带动性、研发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强的中小、微型企业倾斜。
(十七)各级财政用于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要加快下拨进度,2012财政专项资金原则上上半年拨付至企业。
六、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导和协调
(十八)各地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在“三化同步”中的支撑作用,建立由分管领导主抓、工业经济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深入调查研究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协调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十九)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服务活动,针对企业实际困难,实行“一企一策”。对盈利大户,鼓励其进一步增加盈利;对困难较多的骨干企业,实施特殊帮扶政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的亏损企业,帮助其扭亏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