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教师资培训集团工作会议发言稿
职教师资培训集团工作会议发言稿
尊敬的周x理事长、x主任、各位领导:
在xx各界广泛学习xx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的同时,xx科技也不例外的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我的学习方式有两个,一是学习文件,第二是听各位领导解读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我至少已经在3个场合聆听过德隆主任的精彩解读了。总理的讲话高瞻远瞩,为我们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更加坚定了xx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师生提供服务的激情和决心。
党和政府的政策如春天般的温暖,但现实却是骨感的。今天的会场我本来准备了精美的ppT,不过我们企业用的是2010版本,但主办方的版本却在2003,因此无法播放我的ppT,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的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笑声掌声)如果有一天我和贵校合作,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动贵校把电脑里面的office2003卸掉,装上2010,否则就真的OUT了。
xx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为客户提供数控机床设备并匹配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装备制造企业实体。2010年10月,xx科技正式成为师资培训集团的常务理事单位。在集团理事长和秘书长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把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势与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作需要进行了有效的对接,独创“体验式培训”,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体验式培训的关键词:企业意识、体验式、市场化。
1、职业学校呼唤一支具备“企业意识”的师资队伍。
只有教师具备了“企业意识”,才能培养出具备“企业意识”的学生,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通过调查发现,x%的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即使有企业的实践经历,但零距离了解企业管理,具备企业意识的机会极少。xx公司是一家健康快速发展的企业,拥有大量企业和市场资源,如何把企业意识原汁原味的展示给中职教师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体验式”学习是提高培训效率的有效途径。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目前老师们面对的培训太多,多少老师甚至反感培训。主要原因是培训的手段比较单一,培训的管理措施缺乏针对性。主要是听讲座为主,且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把培训成果转化为工作技能的难度太大。
带着这个疑问,xx教育通过与国内著名的学术机构和管理咨询机构合作,培训必须让学员“耳到、眼到、口到、手到”,才能引发受众的兴趣。目前培训的普遍问题在于“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工作不动”,只是采取学术讲座的形式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在专家们的帮助下,xx教育开发出了“体验式培训”。即让学员的学习过程就是参与完成具体任务,并由经验丰富的教练指导,最后由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解码,转化为工作技能。
3、市场化是考验培训服务生命力唯一工具。
2011年5月28日,xx教育邀请了市内知名职业学校校长约x名就体验式培训进行研讨,在听取校长们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正式向中职学校老师推出“教师企业意识体验培训”。
2011年7月5日,首批x名教师走进了xx公司组织的“企业意识”体验,总结会上学员和校长们畅谈心得,集团秘书长龚德才女士亲临现场指导。
在全体校长和参训学员的倡议下,xx教育成立了“教师企业意识俱乐部”,专门为职教教师提供企业意识体验培训服务。
截止到2012年3月,一共x余名职校教师走进“企业意识体验俱乐部”,调研企业x家,形成录像资料x小时,学员体验日记x万字,开展招聘面试实战x多次,得到了全体参训学员的欢迎。
事实证明,我们推出的体验式培训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二、组织体验式培训的心得体会
1、以体验为中心的课程开发和组织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参训教师积极性。
我们组织的培训主要以完成任务为导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抗性的比赛,并针对成绩优异的小组进行较大力度的奖励。参训学员的目标意识、规则意识、规范意识明显增强。
回访结果显示,参训教师们已经把这种体验式的学习带回了工作岗位,且产生了积极地效果。
2、参训老师必须体验原汁原味的企业文化
“企业意识体验”上课在企业,调研在企业,住宿在企业。x天的体验,老师们可以近距离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企业的工作方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深层次了解企业文化,这种体验对老师们的影响润物无声。
回到工作岗位后,老师们不自觉的将这些文化理念和工作方法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一部分原来觉得无法解决的顽疾(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了解决。
3、体验式培训的教练必须多元,以有结果为选择标准。
在学员体验的x天,我们聘请x多位企业高管,x余位专家为学员进行指导。管理过程完全实现企业化,向有结果的人学习成为老师们体验过程中的学习原则。
企业高管提供具体实践操作经验指导,教授专家提供理论支撑和思维模式的帮助。所有为xx服务的专家和教授的课程都必须按照xx课程设计的要求进行打造,这就保证了课程的吸引力。
4、培训结束后的“售后服务”为教师成长提供持续动力
体验结束后,xx教育为200余为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服务,包括班级文化、班级制度与企业制度、ppT制作等都进行具体的服务,为老师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参训老师们也建立了自己的人脉圈子,很好的促进了工作。
今年1-6月,xx团队走进了北碚、武隆、渝北职教中心等学校,与参训过的老师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成长状况,同时也向他们征求意见。得到了受训老师和学校的普遍欢迎。
三、xx教育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办好“教师企业意识体验俱乐部”。创造条件让职校教师走进企业进行调研,充分了解现代企业管理,体验企业文化,学习企业管理技能,取得了积极的影响。作为xx市教委职教师资实践培训基地,我们完成了市教委下达的多项企业实践培训任务。2012年,我们又获得了教育部的认可,并承担教育部下达的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培训任务。
2、适时推出中职教师提供“企业岗位挂职实践”服务,协助职教老师成为行家里手。
xx科技提供的“教师企业意识体验”服务,虽然向学校收取了一定的培训费用,但由于成本太高,因此企业每年必须补贴大笔资金才能保证师资培训的质量。如果企业能获得政府的资助和补贴,将会让更多的老师受益,影响将更加广泛和深远。
职业教育领域博大精深,xx科技只是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虽然我们具备全力以赴的热情,但由于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第二篇:职教中心技能文化节开幕式讲话稿与职教师资培训集团工作会议发言稿
职教中心技能文化节开幕式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首先我谨代表xx科集团董事会、xx教育向渝北职教中心技能文化节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
技能是立业之基,文化是立人之本。渝北职教中心以独特的“立业立人”的校园文化为抓手,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因此,“技能文化节”是“立业立人”的集中展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也是同学们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拥有强健的体魄、深厚的人文底蕴,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娴熟的职业技能的人才是受企业青睐的人才。
如果学校品牌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是各位家长和同学选择就读渝北职教中心的重要理由,那么富有魅力的技能文化节以及技能文化节中涌现出来的各类人才就是企业雇佣渝北职教毕业生的重要动力。
xx科技是西部唯一一家生产人才,顺便进行数控机床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装备制造企业实体,我们除了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最高的机床设备,还通过校企合作为客户提供优质技能人才。xx教育于XX年8月托管渝北职教中心机械类实训基地,我们把原汁原味的企业文化、职场环境、企业管理带进了渝北职教中心。通过近三个月的努力,在各位领导、专业部、各位老师和各位同学的帮助下,“职场竞争力”训练体系初步得到贯彻。通过加强对训练流程的监控以及重新定位新的师生关系,同学们能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本次技能文化节,xx教育和机械专业不共同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技能展示项目以及文化展示内容,欢迎大家光临我们的展区,参与我们的活动,我们坚信能给您带来快乐与收获。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一个有着良好文化背景,又有过硬职业技能的人总能在职场如鱼得水,技能文化节是宣言书,是播种机。企业发展离不开职业化的人才做支撑,地方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职业教育提供的大量优质劳动者,一个人的幸福人生更离不开职业教育。让我们共同努力,互相支持,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
最后,衷心祝福本届技能文化节圆满成功,祝福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及同学们身体健康,节日快乐!谢谢。职教师资培训集团工作会议发言稿
尊敬的周x理事长、x主任、各位领导:
在xx各界广泛学习xx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的同时,xx科技也不例外的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我的学习方式有两个,一是学习文件,第二是听各位领导解读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我至少已经在3个场合聆听过德隆主任的精彩解读了。总理的讲话高瞻远瞩,为我们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更加坚定了xx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师生提供服务的激情和决心。
党和政府的政策如春天般的温暖,但现实却是骨感的。今天的会场我本来准备了精美的ppt,不过我们企业用的是XX版本,但主办方的版本却在XX,因此无法播放我的ppt,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的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笑声掌声)如果有一天我和贵校合作,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动贵校把电脑里面的officeXX卸掉,装上XX,否则就真的out了。
xx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为客户提供数控机床设备并匹配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装备制造企业实体。XX年10月,xx科技正式成为师资培训集团的常务理事单位。在集团理事长和秘书长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把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势与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作需要进行了有效的对接,独创“体验式培训”,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体验式培训的关键词:企业意识、体验式、市场化。
1、职业学校呼唤一支具备“企业意识”的师资队伍。
只有教师具备了“企业意识”,才能培养出具备“企业意识”的学生,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通过调查发现,x%的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即使有企业的实践经历,但零距离了解企业管理,具备企业意识的机会极少。xx公司是一家健康快速发展的企业,拥有大量企业和市场资源,如何把企业意识原汁原味的展示给中职教师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体验式”学习是提高培训效率的有效途径。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目前老师们面对的培训太多,多少老师甚至反感培训。主要原因是培训的手段比较单一,培训的管理措施缺乏针对性。主要是听讲座为主,且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把培训成果转化为工作技能的难度太大。
带着这个疑问,xx教育通过与国内著名的学术机构和管理咨询机构合作,培训必须让学员“耳到、眼到、口到、手到”,才能引发受众的兴趣。目前培训的普遍问题在于“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工作不动”,只是采取学术讲座的形式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在专家们的帮助下,xx教育开发出了“体验式培训”。即让学员的学习过程就是参与完成具体任务,并由经验丰富的教练指导,最后由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解码,转化为工作技能。
3、市场化是考验培训服务生命力唯一工具。
XX年5月28日,xx教育邀请了市内知名职业学校校长约x名就体验式培训进行研讨,在听取校长们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正式向中职学校老师推出“教师企业意识体验培训”。
第三篇:职教师资建设
12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这标志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重大项目的全面启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出席通气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包括四大项目,为实施这个计划,中央财政“十二五”期间将投入至少26个亿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一是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到2015年,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包括:组织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选派2000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出国进修8周。组织5万名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其中国内培训2.25万人、国外培训2500人、企业顶岗培训2.5万人。组织3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二是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组织2万名具有2年以上教龄、35周岁以下的中等职业学校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实践。实行“师带徒”模式,企业为每位教师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师傅)。三是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推进项目。引导各省(区、市)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岗位,面向企业聘请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者是在本行业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四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重点建设300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卢卫 张锐波)
第四篇:职教师资政策
职教师资政策
一、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参照普通中小学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模式,原教育部和国家教委先后在全国批准建立了10多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由这些学校来培养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80年代中后期,部分地方开始尝试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部分条件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地方也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教材基地建设”。
经过几年的努力,教育部先后选定了54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同时依托大型企业建立了36个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且建成130多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各基地学校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成绩显著。
(1)完成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承担了“跨世纪园丁工程”的22所基地学校,共培训教师799名,校长78名;
(2)2000年开始在选定的13所具备条件的全国重点建设基地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2000-2005年累计招生5500人,已毕业2600人。(3)开展了不同层次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据对41所基地学校的完全统计,仅2001年就培训中职教师29973人,其中研究生1383人,本科10593人,专升本5460人,专业课教师短期培训10803人,实习指导教师1734人,完成校长培训任务2830人。
在看到职教师资基地建设的巨大效益的同时,我们还应正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现存的一些问题。(1)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不高;(2)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不高;
(3)大部分基地还未形成一整套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培养培训模式和规范化的管理办法;
(4)许多基地实验设备陈旧,实习场地不足影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5)职业教育中一些新专业、短线专业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亟待加强;(6)现有基地整体功能发挥不够,整体的资源利用不足,且真正能起示范作用的不多。
二、职教师资建设的相关政策脉络分析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相关政策文件提供的支持和保障。同样,师资培训基地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上述问题,也向政策研究工作者提出新的思考和挑战。下面就对历年来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教材基地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
现有的相关政策如下:
1996年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范》
1997年原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1999年1月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999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通知》
200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
2001年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004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5年教育部《2006 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
2006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公报》 总观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相关政策历史,可作如下总结:
(一)政策的先后出台以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和我国的现实国情为依据,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建立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到80年代中后期,依托普通高等院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这分别是我国在探索建立符合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支撑体系方面的两个重要阶段。比如从1996 年原国家教委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范》到1997年原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改为“依托现有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而1999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又改为“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这些政策内容上的变化是顺应当时现实的,现实就是中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和我国的现实条件,已经不可能让我们有时间、有经费像普通教育那样去建立一套独立的职业师范教育体系。而普通高等院校已积累了大量的人才、设备和经验,充分利用这一点,利用高校多科性专门院校在专业教学方面的优势,是高标准、高效益培养职教师资的明智之举。
(二)政策的制定是不断细化、完善的过程,从概念模糊提出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到明确规定指导思想、具体任务等。1996年之前未提到“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这一概念,1997 年《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到“依托现在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被视为职教师资培训的重点,且定量化为“重点建设50个职业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00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建设50个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培养能力强等具体定性指标。2001年《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则指出,具体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中要将“培养培训项目的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基地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抓紧抓好”且培养培训项目体系明确规定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分别为:新教师培养;教师和校长岗前培训、在职提高、高级研修班;教师学历达标和学位提升。
三、职教师资相关政策制定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两点是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相关政策制定的成绩的肯定,总体政策的制定过程推动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不可否认,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阻力。
(一)政策的效力不高。政策效力不高必然导致政策执行不力。现在相关政策无论从实体上还是程序上都缺少可操作性,因此一直停留在文件里和字面上。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相关政策有些虽然规定了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原则等,但没有相应配套的可行性政策法规,所以出现了实施过程中大量执行乏力的现象。
(二)缺少相应的监控、评价政策。由历年的政策可见,在这两方面的政策几乎空白。监督和评价的缺乏和不力也容易使主体政策的执行失去约束力量。虽然我国从2004年开始了第一次职业教育督导工作,但仅此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相比显然不够,而对专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监督就更是缺乏了。1999年以来国家中央财政拨款2000万元,但许多基地仍存在相关设施陈旧不足、办学资金不足问题,且对于现有基地的绩效考核也没有落实。
(三)现有政策的感召力不够,政策执行者工作动力、热情不足。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收益也就不明显,比如政府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但只有口号,并没有将其具体纳入政策中。
(四)总体来看,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则和必要的政策指导,没有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该政策体系应是包括了基地的管理机构、发展规划、师资培养培训规划、教学工作管理办法、绩效考核以及经费安排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体系。虽然,多数基地学校都建立了专门的基地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基地日常工作,但由于缺少统一的政策向导,所以各基地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不利于评估工作的开展。
第五篇: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需要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提、引、转”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要走出这一困境,关键是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实现“提、引、转”三步走。
“提”就是通过改善职业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职业教育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目前已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但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优惠政策很少,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相比、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都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与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是极不相符的。
毋庸讳言,职业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职业院校教师和毕业生都具有流动性,地方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不是完全由地方受益。因此,在职教师资建设投入机制上,应将中央财政投入与地方财政投入相结合,由中央政府监督地方政府对相关政策的落实。职教师资建设的投入应设立具体项目,包括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职教科研基金、职业院校教师专项津贴等,每个项目都应确保发挥应有效益。
“引”就是大批引进社会优秀人才,彻底改变职教师资队伍的结构,逐步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职教师资质量不高是整体性的问题,尽管内部培训可以收到一定效果,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通过大量引进博士、硕士毕业生,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尽快形成基础性课程教师以高学历为主体的格局;通过大量引进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提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尽快形成专业实践课以“双师型”为主体的格局;通过少量引进国外职教教师,吸收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职教理念,借鉴成功的职教模式,加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模式。
在教师引进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专业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使师资队伍能够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需要比其他类型教育更加重视教师的性别比例问题,使之与相应行业工作人员的性别比例、本专业学生的性别比例基本一致,这样才能形成校企融合的职业院校文化。对于一些相对紧缺的专业教师,应制订专门的优惠政策,确保师资数量和质量。
“转”就是使职教师资队伍中的不合格人员实现顺利转岗,补平影响整体水平的“短板”。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大批专业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进入了职教师资队伍,他们对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探路者的作用。但是,从创新型国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来看,职业教育模式面临着根本性的改变,职教师资队伍需要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若不下决心在师资队伍上做大手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对于离开职教的专业技术人员,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妥善安置。对学历层次较低、实践经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专业课教师,可采用在企业挂职锻炼或是直接调入企业工作的方式,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经过三五年时间再根据需要补充到职教师资队伍中;对于接近退休年龄,学习能力较差,已不能适应改革需要的教师,可采用提前退养的方式,既保证他们的基本待遇,又避免对职教改革造成阻碍。
(作者:河北省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 崔发周)